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文天祥(1236~1283),
吉州廬陵(江西吉安)人,原名雲孫,字天祥。
選中貢士後,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
寶祐四年(1256年21歲)中狀元後,改字宋瑞,後號文山。
歷任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等職。

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文天祥40歲)正月,
元軍大舉進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下詔各地組織兵馬勤王。
文天祥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傑,組建了一支萬餘人的義軍,開赴臨安。
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發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馳援獨松關。
由於元軍攻勢猛烈,江西義軍雖英勇作戰,最終也未能擋住元軍兵鋒。

次年正月,元軍兵臨臨安,文武官員紛紛出逃。
謝太后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出城與伯顏談判,企圖與元軍講和。
文天祥到了元軍大營,卻被伯顏扣留。
謝太后見大勢已去,只好獻城納土,向元軍投降。

元軍佔領了臨安,但兩淮、江南、閩廣等地還未被元軍控制和佔領。
於是,伯顏企圖誘降文天祥,利用他的聲望來儘快收拾殘局。
文天祥寧死不屈,伯顏只好將他押解北方。
行至鎮江,文天祥冒險出逃,經過許多艱難險阻,
景炎元年(1276年41歲)五月二十六日輾轉到達福州,被宋端宗趙掍籇R為右丞相。

文天祥對張世傑專制朝政極為不滿,又與陳宜中意見不合,於是離開南宋行朝,
以同都督的身分在南劍州(福建南平)開府,指揮抗元。
不久,文天祥先後轉移到汀州(福建長汀)、漳州龍巖、梅州等地,
聯絡各地的抗元義軍,堅持鬥爭。

景炎二年(1277年42歲)夏,文天祥率軍由梅州出兵,進攻江西,
在雩都(今江西於都)獲得大捷,以重兵進攻贛州,偏師進攻吉州(治今江西吉安),
陸續收復了許多州縣。
元江西宣慰使李恒在興國縣發動反攻,文天祥兵敗,收容殘部,退往循州(廣東龍川西)。

祥興元年(1278年43歲)夏,
文天祥得知南宋行朝移駐暀s,為擺脫艱難處境,便要求率軍前往,與南宋行朝會合。
由於張世傑堅決反對,文天祥只好作罷,率軍退往潮陽縣。
同年冬,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範的攻擊,兵敗被俘。

文天祥服毒自殺未遂,被張弘範押往暀s,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
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
張弘範不聽,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
文天祥於是將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範。
張弘範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再強逼文天祥了。

南宋在暀s滅亡後,張弘範向元世祖請示如何處理文天祥,
元世祖說:「誰家無忠臣?」
命令張弘範對文天祥以禮相待,將文天祥送到大都(北京),軟禁在會同館,決心勸降文天祥。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現身說法,進行勸降。
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怒不可遏,留夢炎只好悻悻而去。
元世祖又讓降元的宋恭帝趙顯來勸降。
文天祥北跪於地,痛哭流涕,對趙顯說:「聖駕請回!」
趙顯無話可說,怏怏而去。
元世祖大怒,於是下令將文天祥的雙手綑綁,戴上木枷。
關進兵馬司的牢房。
文天祥入獄十幾天,獄卒才給他鬆了手縛:
又過了半月,才給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羅親自開堂審問文天祥。
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昂然而立,只對孛羅行了一個拱手禮。
孛羅喝令左右強制文天祥下跪。
文天祥竭力掙扎,坐在地上,始終不肯屈服。
孛羅問文天祥:「你現在還有甚麼話可說?」
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有衰。國亡受戮,歷代皆有。我為宋盡忠,只願早死!」
孛羅大發雷霆,說:「你要死?我偏不讓你死。我要關押你!」
文天祥不畏懼,說:「我願為正義而死,關押我也不怕!」

從此,文天祥在監獄中度過了三年。
在獄中,他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
文天祥深知女兒的來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
然而,文天祥儘管心如刀割,卻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
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
「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裏,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獄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
《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獄中寫出的。

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47歲)三月,
權臣阿合馬被刺,元世祖下令籍沒阿合馬的家財、追查阿合馬的罪惡,並任命和禮霍孫為右丞相。
和禮霍孫提出以儒家思想治國,頗得元世祖贊同。

八月,元世祖問議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誰是賢能?」
群臣回答:「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
於是,元世祖下了一道命令,打算授予文天祥高官顯位。
文天祥的一些降元舊友立即向文天祥通報了此事,並勸說文天祥投降,遭到文天祥的拒絕。

十二月八日,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
文天祥對元世祖仍然是長揖不跪。
元世祖也沒有強迫他下跪,只是說:「你在這裏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慮,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對朕,那朕可以在中書省給你一個位置。」
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國家滅亡了,我只求速死。不當久生。」
元世祖又問:「那你願意怎麼樣?」
文天祥回答:「但願一死足矣!」
元世祖十分氣惱,於是下令立即處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巿口刑場。
監斬官問:「丞相還有甚麼話要說?回奏還能免死。」
文天祥喝道:「死就死,還有甚麼可說的?」
他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
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
於是引頸就刑,從容就義。
文天祥死後在他的衣帶中發現一首詩: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天祥死時年僅四十七歲。

附錄: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正氣歌》

天地有正氣 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岳 上則為日星
于人曰浩然 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 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及現 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 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錐 在漢蘇武節
為巖將軍頭 為稽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 為顏長山舌
或為遼東帽 清操厘冰雪
或為出師表 鬼神泣狀烈
或為度江輯 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 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旁簿 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 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 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絲命 道義為之根

嗟余遘陽九 錄也實不力
楚囚纓其冠 傳車送窮北
鼎鑊甘如飴 求之不可得
陰房闃鬼火 春院閟天黑
牛驥同一皁 鸛棲鳳凰食
一朝蒙霧露 分作溝中瘠
如此再寒暑 百沴自辟易
哀哉沮洳場 為我安樂國
豈有他繆巧 陰陽不能賊
顧此耿耿存 仰視浮雲白
悠悠我心悲 蒼天曷有極
哲人日已遠 典型在夙昔
風檐展書讀 古道照顏色

後人(不知是誰)評曰:「天下有真人品,後有真文章。」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捨生取義的文天祥

捨生取義

(孟子.告子篇)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魚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
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譯:

魚是我所欲求的,熊掌也是我所欲求的。二者不能同時得到,便捨棄魚而取熊掌。
生命是我所追求的,正義也是我所追求的。二者不能同時得到,便捨棄生命而奉行正道。
生命雖是我所追求的,但有比生命更為令人嚮往的,因此決不苟且偷生。
死亡雖是我所厭惡的,但有比死亡更令人厭惡的,因此,面臨禍患時決不苟且逃避。
如果人所追求的沒有比生命更為重要的,那凡可以獲生的手段無不可用。
如果人所厭惡的沒有超過死亡的,那凡可以避患的手段無不可用。
由此來看,雖有時可以獲得生命,但人們寧死勿生;雖有時可以避患獲生,但人們寧死不逃。
因此,有比生命更為令人嚮往的,有比死亡更為令人厭惡的,
並不僅僅是賢人君子有這種人生態度,人皆有之,只不過賢人君子能保持這種心境而不喪失罷了。
一筐食物或一罐羹湯,得到了便能活命,得不到就要餓死。
呼喝著給與路邊行人,路人不會接受;扔到地上,踩上一腳,送給乞丐,乞丐也不會接受。
由此看來,一萬石糧食如果不考慮一下合不合乎禮義便接受了,又意味著什麼呢?
一萬石糧食又能給我帶來什麼呢?
難道為了讓宮室房屋更美,妻妾生活得更好嗎?還是施捨給窮人,讓他們感激我呢?
這種不合禮義的東西,小到一筐食,一罐湯時,寧可餓死,也不接受;
變成一萬石糧食時,便因為房屋妻妾或窮人的感激而接受下來,
這到底是一種什麼心態呢?難道不可以停止嗎?這樣的人真是失去了他的本心。


謝謝coolino2001的提醒^^"
剛剛查了一下字典
捨生取義與捨身取義兩句成語是可以互通的
不過捨身取義乃是由捨生取義演變來的
因此標題還是使用原本的捨生取義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7-8 14:59 , Processed in 0.03314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