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霸主的誕生
[LEFT] 從十五世紀中期的「應仁之亂」開始,日本邁入了空前殘酷而混亂的「戰國時代」,無 數英雄豪傑應運而生,無數割據勢力旋起旋滅。受限於傳統觀念和地理環境的各方豪強,比如廣爲後人崇敬的「毘沙門天神」上杉謙信、「甲斐之虎」武田信玄、 「瀨戶內智將」毛利元就等等,他們窮畢生的精力,也不過在亂世中謀求到一方理想中的淨土而已,最終重新統一全日本的重擔,卻奇蹟般地落到尾張國一個根基淺 薄的小領主肩上。
他,就是織田信長。
織田信長基本統一了日本中部,而他的繼承人豐臣秀吉則終於結束戰國亂世,他最鞏固的盟友德川家康把日本帶回到幕藩和平體制下後兩人的事業基礎,無疑是 由信長所一手奠定的。織田信長無所畏懼、藐視權威、殘暴好殺、熱愛藝術,後世贊譽者稱他爲 「革命者」、「風雲兒」,鞭笞者罵他爲「暴君」、「第六天魔王」,而正是這種性格、行爲的複雜性和矛盾性,把他推到了歷史的最前沿。
織田家的崛起
爲了表明自身政權的合法性,織田信長後來自稱出於平氏或藤原氏,但現在普遍認爲,織田氏先祖本爲越前國丹生郡織田莊織田神社的神官,約在十五世紀初期流落至尾張,成爲當地土豪。
當時尾張國名義上的統治者,是守護斯波氏,但守護的權力從來都是由當地大小武士集團聯合支撐起來的,尤其進入戰國時代以後,守護往往被架空,地方上的各級土豪卻逐漸坐大,成爲大名——織田氏就在這種背景下日益膨脹起來,謀得了守護代的職權。
到了織田信長的父親織田信秀這一代,織田氏已經基本架空守護斯波氏,握緊了尾張國的軍政大權。但信秀本人的地位,最初卻並不算高,他不過是領有尾張上 四郡的守護代織田伊勢守信安之兄信定的兒子而已。當時尾張的另外四郡(下四郡)則掌握在尊奉傀儡守護斯波義統的另一位守護代織田大和守廣信手中。
織田信定築勝幡城,其子彈正忠信秀則以同族身份出仕於織田廣信,成爲同族三奉行之一,靠著他敏銳的政治嗅覺,以及勇猛的作戰能力,很快就脫穎而出,壓 制了織田因幡守和織田左衛門兩位同僚。到1534年織田信長誕生的時候,他已經成功架空守護代,征服了超過二分之一的尾張國,被譽爲「尾張之虎」。
[LEFT]戰國亂世,臣子淩駕於君主之上,分家淩駕於主家之上,甚至陪臣淩駕於守護之上,本就不是絕無僅有的稀罕事。 [/LEFT]
尾張國並非亂世中唯一的領土,阡陌相連,北有美濃國,西有伊勢國、東有三河國。因爲尾張土地肥沃,物産豐富,周邊豪強無不虎視眈眈。信秀一邊和國內的 同族勢力作鬥爭,一邊還要抵禦來自他國的侵略,或者發動對他國的遠征。他第一個來自外部的強大敵人,是三河的松平氏。
十六世纪初期,松平氏出了一個奇才
[LEFT] 被家臣諛美爲「活到三十歲定可取得天下」的松平清康,他屢次殺入尾張,使織田信秀戰栗不已。然而清康終究沒能取 得天下,因爲還不到三十歲,他就在出陣尾張守山城時被家臣誤殺,當時為1535年,人稱「守山之崩」。
[/LEFT]
[LEFT] 繼承清康事業的松平廣忠,當年還不到十歲,織田信秀趁機反攻出國門,把戰火燃燒到松平氏的領土上。爲了苟延家族的命脈,松平氏被迫向更東方的今川氏求 援。今川氏當主義元看到送來嘴邊的美味,當然興奮不已,立刻打著複興松平家的旗號,向三河進發。
[/LEFT]
1542年,爆發了著名的小豆坂合戰
駿河國的今川氏世代名門,領土廣大,兵力強橫,義元更有「東海道一弓取」的美名。信秀聞知義元來攻,絲毫不敢大意,急命二弟信康爲先鋒,出西三河安祥城東進,雙方在小豆坂遭遇。
長驅而來的織田軍因爲體力不支,很快受挫向後敗退,今川、松平聯軍在後緊緊追趕,幸虧信秀的三弟、以武勇善戰著名的織田信光等人擔任殿後,大呼悍戰, 不但逼退追兵,更鼓舞了本方士氣,扭轉了戰局。最終今川、松平聯軍崩潰,西三河一帶盡歸織田氏所有。
五年後(1547年),織田信秀整備兵馬,再攻三河,希圖一舉滅亡松平氏,松平廣忠也再次向今川氏求援。這回今川義元不再無條件答應發兵,因爲他聽說廣忠的幼子已經六歲了,就要求送來駿河作爲人質。
大 名之間交送而非交換人質,並不是一種平等的外交手段,而等同於承認對方擁有對自己的控制權、調動權,也即對方將成爲自己的宗主國。雖然兒子年紀尚幼,雖然 這是一份屈辱的盟約,走投無路的廣忠也只好答應了。於是他派二十八名家臣護送幼子竹千代從本城岡崎出發,經海路在大津(現豐橋市)上岸,準備由當地豪族田 原城主戶田康光送往今川義元的本城駿府。
岌岌可危的松平家隨時都可能垮台,最好的下場無過於從屬於其他強大的勢力,這是包括廣忠在內,每個松平家族的成員及其麾下豪族都心知肚明的事情。但從 屬於何人,是東方的今川,還是西方的織田,每個人心中卻都有著不同的盤算。戶田康光早就和織田信秀暗通款曲,他不但沒有按計劃護送竹千代前往駿府,反而將 其劫持到了尾張。就這樣,六歲的松平竹千代在尾張末森城遇見了十四歲的織田吉法師。
也就是後來的織田信長。
[LEFT]
尾章的大傻瓜
織田信長幼名吉法師,由信秀正室土田夫人於1534年生於尾張那古野城。那古野本是今川氏進攻尾張的橋頭堡,當年信秀攻克此城,才從勝 幡移居過來,旋即就 得到了嫡長子,歡喜不勝。他任命家老林新五郎秀貞(又名通勝)、平手中務丞政秀、青山與三右衛門和內藤勝介四人擔任幼子的師父和輔佐官。
但 這個孩子與衆不同,據說還在襁褓中的時候,他就表現出令人頭疼的強橫態度,多次咬傷奶媽的乳頭,信秀被迫頻繁更換奶媽。稍微長成以後,他更喜愛新奇的事 物,蔑視傳統的禮儀規條,經常身穿奇裝異服,與同齡孩童遊戲角鬥,絲毫也沒有作爲領主繼承人的自覺。除了師父之一的平手政秀、父親信秀,以及某些幼時玩伴 外,幾乎家中所有人都對這個孩子抱持著深深的厭惡感。
連其母土田夫人也不喜歡吉法師,卻寵愛三男信行(信秀共有十二個兒子,信長雖爲嫡長子,其實是第二子,其上還有庶出的長兄信廣)。織田勘十郎信行,和 吉法師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但行爲卻與兄長迥然相異,他品行方正,聰明懂禮,深得家中衆人喜愛。土田夫人和家臣們屢屢向信秀建言,請求廢黜吉法師的繼承 權,而以信行代替,不知道是出於對嫡長子的寵愛,還是別有想法,信秀每次都顧左右而言他,不硬不軟地駁回了他們的意見。
吉法師就這樣在來自四面八方的敵視、輕視或鄙視的目光中成長起來。1546年,他在古渡城元服,取大名爲三郎信長,後來還通過給已經權威喪盡的天皇朝廷獻禮,得到了上總介的官職,稱織田上總介信長。
雖然年僅十三歲(按虛齡計算),但依照當時的傳統,武士之子行過元服禮,就已經算是成年了,可以上陣打仗,更必須挑起家庭和家族的重擔。果然第二年 (1547年),信秀派信長爲總大將,進攻三河國的吉良大濱,放了幾把火以後安然退回。雖然本就是件輕松的任務,但絲毫不出差錯,尤其是信長戴著紅色頭 巾、身披鎧甲和陣羽織的英姿卻讓家臣們感動得熱淚盈眶。
這正是信秀期望達到的效果
幼 主已經具備了上陣作戰的能力,表明家族可以延續下去,家臣們不會缺乏效忠的對象,在封建社會,這是相當令人歡欣鼓舞的事情。可惜信長戰後卻依然故我,毫不 收斂年幼時的荒唐舉動。據說他經常身穿浴衣,袒露著上身,腰間挂滿錢袋、葫蘆、火石包等小物件,騎著馬四處去遊玩,雖然在他成名以後,許多人一廂情願地 猜測他是在勘察領地內的地形,了解各村的風俗人心,但對於一個十多歲的孩子來說,那未免也太苛求了。
就在這一年,松平竹千代被送到了尾張國,成爲可憐的人質。據說信長對這個小自己十歲的孩子相當友好,經常攜其出行,一起遊玩,並教會他騎馬和遊泳。但 這種兒時的友誼,是否直接影響到他們日後牢不可破的同盟,可就是衆說紛纭,見仁見智的事情了。
當時,信秀將本城遷到末森,把這裏作爲進攻三河的橋頭堡壘,而讓信長留守舊主城那古野。在得到松平竹千代以後,他原本以爲能夠以此爲要挾,迫使松平廣 忠降伏,然而廣忠或許難消心頭之恨,或許保有在亂世中絕對稀罕的忠義之心,竟然拒不開城投降,依舊把靠山鎖定爲今川家。今川義元大受感動,於是在第二年 (1548年)三月,以軍師太原崇孚(雪齋)爲總大將,第二次大舉發兵西三河,與織田軍再遇小豆坂。
以 領地的廣狹、士卒的多寡來論,其實織田根本不是今川的對手,更何況來自北方美濃國齋藤氏的壓力日盛,牽制了部分兵力,再加上此次對陣的今川方總大將太原雪 齋又是以智謀聞名的厲害人物。經過激戰,織田軍先勝後敗,終於一潰千裏。信秀逃回那古野,只留下長子信廣守備安祥城,作爲依舊楔牢在西三河的一枚釘子。
暫時放棄了對三河松平家的進攻後,信秀又把目光瞄準了北方。北方的美濃國,守護原是土岐氏,近年來卻被一個來歷不明的人物篡取了實權,此人非常富有 傳奇色彩,據說他本是賣油郎出身,因爲擅長舞槍而被美濃豪族長井氏收爲家臣,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他首先篡奪長井氏,繼而篡奪長井氏的主家、美濃守護代齋 藤氏,改名爲齋藤秀龍,出家後法號道三。和幾乎所有強力的守護代一樣,齋藤道三最終也驅逐了守護土岐賴藝,把美濃一國掌握在手中。
民間傳說不可盡信,賣油郎而精通槍法,本身就是一個笑話。現在普遍認爲,道三本是來自近江國的浪人。
擅長陰謀詭計,被稱爲「蝮蛇」的齋藤道三,本身也是優秀的戰術指揮官。就在小豆坂敗回的當年九月,信秀悍然攻入美濃國,一直打到齋藤本城稻葉山下,但 隨即遭到強力反擊,二弟信康戰死,全軍崩潰。既然無法吞並松平家,就要面對來自東方駿河今川氏的強大壓力,北面再對付狡猾的「蝮蛇」,已過四旬的信秀開始 感到力不從心了。就在這個時候,重臣平手政秀獻策,利用婚姻關係來達成與齋藤氏的和平。
時年已五十七歲的平手政秀,是信秀深爲器重的老臣,在外交和與京都朝廷的聯絡方面居功甚偉,因此信秀任其爲宿老,更讓他擔任信長的師父。政秀所以想讓 信長迎娶齋藤道三的女兒歸蝶姬,一方面是爲了尾張織田家考慮,另方面也是爲信長本人考慮。他知道信長威信很低,領地內大小臣僚和豪族都支持其弟信行,如果 能夠攀附上美濃齋藤氏這一強大靠山,就可以保住繼承人的地位不倒。
信秀首肯了這一建議,使者前往稻葉山城求婚,也立刻得到了齋藤山城守道三的允準。道三早就聽聞信長之名,那是一個被稱爲「尾張的大傻瓜」(日語中的 「傻瓜」這一詞彙,並不代表白癡,而代表浪蕩、無行、舉動乖戾、毫無作爲)的年輕人。信秀遲早會死,如果一個傻瓜作爲自己的女婿繼承了織田家業,或許可以 兵不血刃地奪取尾張國。就是基於這種陰暗的盤算,道三把愛女送到了那古野城。
歸蝶姬,因爲來自美濃,後來也稱爲「濃姬」,據說是個膽氣不讓須眉的傑出女性。有一種傳說,在女兒出嫁前,道三把一柄短刀交給濃姬,示意她在時機成熟 時,刺殺自己的丈夫信長,濃姬卻笑笑回應父親:「我將去好好觀察那個大傻瓜,說不定某一天,我反過來會把短刀插入父親的胸口。」
初掌政權的信長
織田信長成婚後的第二年(1549年),松平廣忠離奇地去世了,年僅二十四歲。太原雪齋動作極快,沒等松平家衆臣決定是否因爲幼主在織田家而轉變陣營,就先派朝比奈泰能接管了松平本城岡崎。不久以後,雪齋又攻克安祥城,俘虜織田信廣,提出拿他來交換竹千代。
織田信秀爲了保兒子的性命,只好把松平竹千代送往駿府,如此一來,三河松平氏就徹底被今川所吞並了。
被迫完全退出三河國的織田信秀,感到一種日暮途窮的悲哀,兩年後的1551年三月,他終於油盡燈枯,撒手塵寰,享年才四十二歲。因爲至死也沒有另外指定繼承人,信長遂名正言順地成爲尾張下四郡的統治者。
然 而這個年輕的新領主卻依舊一副野蠻的傻瓜相。據說連父親的葬禮他都珊珊來遲,急得重臣們商議說:「都是先主的兒子,不如讓信行公子來主持葬儀吧。」而正當 身穿喪服、神情悲戚的信行將要有所行動的時候,信長卻突然出現在了寺院門口。他依舊裸著上身,腰挂零零碎碎的各種小物件,用麻繩纏著刀柄隨意插在腰帶上, 就這樣大步流星面無表情地走到父親靈前,抓一大把抹香隨便一擲,然後轉身離開了。
「他不但是傻瓜,還是瘋子!」家臣們怒不可遏,議論紛紛。在場只有一位來自九州的和尚點頭贊道:「此子日後必成大器。」
經過這一事件,大部分重臣都投入到織田信行的麾下,他們等待時機要廢黜信長,而擁信行繼位,連已經喪失權柄的守護代織田信友(一說爲廣信之子,一說即 廣信本人)也在老臣坂井大膳的煽動下密謀擴張勢力。平手政秀苦苦地爲信長支撐著局面,但大傻瓜卻絲毫也無悔改之意,他終於再也撐不下去了。1553年閏一 月,政秀在居處切腹自殺,留下了長長的一大篇諫言,從不要身著奇裝異服,到必須耐心傾聽家臣的意見,幾乎指出了信長所有的錯誤。
平手政秀的死諫,給信長造成了沈重的打擊,家中年長一輩最後一個支持自己的人也離開人世了,並且是用這種非同尋常的方式離開的……然而流淚過後的信長,卻依舊我行我素,似乎完全沒有把政秀的最後諫言放在心裏。
1553年,日曆爲天文二十二年。在紛繁動亂的整個日本國中,尾張是個容易被忽視的小地方。尾張位於本州島的中南部,距離已經喪失權力數百年的朝廷所 在地京都,以及喪失權力近百年的幕府所在地室町禦所,都還有一百多公裏的直線距離。此時在織田信長周圍,有幾個龐大的勢力正即將發展到他們最輝煌的頂點。
北面的齋藤氏和東面的今川氏自不必說,再往東北的甲斐國,「戰國第一兵法家」武田信玄開始了他疾風烈火般的信濃侵攻戰,相模國的北條氏康在河 越擊敗關東管領上杉憲政,準備把整個關東平原都掌握在手中。再往北,「北陸的守護神」長尾景虎(即後來的上杉謙信)在短時期內基本統一了廣褒的越後國。
尾張西面的畿內地區,有六角、細川等強力大名割據著,更有篡奪了細川實權的三好氏,以及篡奪了三好實權的松永氏存在。畿內以北的越前國,則由名門朝倉氏統治。
畿內以西的本州島西部,俗稱爲中國地區,如大山一般的大內氏和尼子氏已經鏖戰了數十年,但就在兩年後的1555年,爆發了著名的嚴島合戰,「瀨戶內智將」毛利元就,將把這兩棵巨樹連根拔起,成爲無人敢於相抗的一代豪雄。
九州和四國島依舊群雄割據,爭亂不休,似乎永無止盡,但大友宗麟儼然已成爲北九州的霸主。以上所述種種勢力,其領土、其兵力、其家中的政治體制和經濟 規模, 都不是爆發戶織田家所可以比擬的。三河松平氏在松平清康一代崛起,也因清康之死而煙消雲散,僅僅擁有尾張下四郡的那古野織田氏,是否也將落得相同的下場 呢?
腹蛇與傻瓜的會面
覬覦信長權力的,不僅僅是國內的勢力,包括守護代和自己的親兄弟,還有領地外的諸多敵對力量。平手政秀死諫的同年四月,齋藤道三突然提出想見自己的女婿一面。
道三有些不耐煩再等待了,信秀去世已經兩年,信長四周都是敵人,自己的女兒爲何還不動手,或起碼送來有用的情報?作爲一輩子在陰謀中打滾的「蝮蛇」, 他習慣謀定而後動,既然目標是自己的女婿,哪怕是傻瓜女婿,也需要先見一面,仔細觀察一下他是否還有可資利用的價值。況且,利用會面的機會,直接擒下信 長,脅迫他向自己遞上降表,也是一招惠而不費的妙計。
包括濃姬在內,信長身邊幾乎所有人都反對他去見道三,因爲誰都猜測不到「蝮蛇」的心中究竟在想些什麽,他會不會下毒手。然而信長卻力排衆議,如約前 往。會面的地點,定在尾張富田的正德寺(在今愛知縣一宮市),這正好是兩勢力相銜接的中間地區。
然而,令人驚異的是,信長前往與道三會面,並且締結友好盟約後,安全地歸來了。不僅如此,其後齋藤道三竟然變成了傻瓜女婿的堅強靠山,每每調兵協助信長平定尾張不肯臣服的各地方勢力。正德寺中,究竟發生了些什麽?
據說會面以前,道三曾悄悄躲藏在信長的來路上,想在正式見面前先從外表判斷一下女婿的智能和志向。令他大吃一驚的是,竟然見到一個打扮如同土匪一樣的 傢伙,頭發用稻草綁著,袒露左臂,腰挂各種零碎,下身套著虎皮和豹皮織成的短裙褲。「果然是名不虛傳的大傻瓜!」道三吩咐部下,等信長以這幅尊容出現在正 德寺中,就立刻斥責他無禮,將其當場拿下。
然而這一命令卻分明不易執行。雖然道三預先在寺外埋伏了許多武士和忍者,信長卻也並非孤身前來。據說信長此行攜帶了千余兵卒,其中半數爲長柄隊,長柄的長度連擅用槍兵作戰的道三也自愧不如,他還從近江的國友村購買了數百支當時最先進的鐵砲,全都帶來了正德寺。
等到正式會面,出現在道三面前的,儼然是另外一個信長,頭發梳理得一絲不亂,身穿整潔的褐色禮服,態度恭謹而不失尊嚴,信長是當時著名的美男子,他正裝以後的容儀,令道三大爲折服。
據說雙方簽署了盟約,飲過同盟酒,信長告辭離開以後,道三悄悄對心腹們說:「我的幾個兒子,將來恐怕要繫馬在女婿門口,成爲他的家臣。」
得到美濃齋藤氏大力支持的織田信長,威望略有上升,開始逐一掃滅尾張國內不肯臣服的勢力。1555 年四月,他與叔父織田信光合謀,以殺害守護斯波義統的罪名,討伐想要恢複往日權力的守護代織田信友,攻克信友本城清洲(或名清須),旋即將主城遷移到此 處。通過這次戰鬥,信光對信長大爲贊賞,開始支持這個以前並不看好的侄子。然而時隔僅半年,信光就被家臣謀刺身亡。
上天似乎故意把織田信長的支持者逐一鏟除,要他孤身一人在亂世中奮戰。第二年(1556年)四月,齋藤道三也離開了人世。道三是被其子義龍所殺的,傳 說他對信長的贊譽使義龍大爲不滿,又有傳說義龍本是遭道三放逐的原守護土岐賴藝的兒子,但不管真相究竟如何,一輩子在陰謀詭計中打滾的「蝮蛇」,終於被自 己兒子的陰謀所擊敗,戰死於長良川畔。
據說道三臨終時曾遺書信長,要女婿爲自己報仇。信長得到道三被困的消息,匆匆率兵前往救援,卻慢了一步,只得到這份遺命。如此一來,美濃從友國變成了敵國,失去最大靠山的信長,四周圍立刻再度昏暗下來。
蟄伏已久的親兄弟織田信行終於盼到了這個大好時機。當時織田衆臣分爲兩派,支持信長的有織田勝左衛門、織田造酒丞清正、佐久間大學盛重、森左衛門可 成、佐佐孫介等;而家老林佐渡守秀貞、猛將柴田權六勝家、林美作守、津津木藏人、橋本十藏、角田新五、佐佐內藏助成政等三分之二的家臣卻支持信行。道三戰 死的當年八月,織田信行召集以那古野城主林秀貞爲首的支持者,悍然掀起了反旗。
稻生合戰
[LEFT] 《信長公記》中載有一則傳說,在那古野城西面的比良城東,有一個名爲尼池的小池塘, 1556年一月中旬,有農民聲稱在池中發現了如蛇般的怪物。據說此蛇之頭部象五色的無角鹿,眼睛象星辰一樣閃閃發光,舌頭伸出來如火一般豔紅,身體象木桶般粗……
聽 到這個消息的信長,立刻命令周邊農民全數出動,攜帶鋤頭、鐵鍬、吊桶等物一起到尼池去,將池中的水攪亂淘出,逼怪蛇出來並將之捕獲。有記載說,信長曾經莅 臨捕蛇前線,並且親自下了水,但等把池水掏出將近七成以後,卻並不見什麽怪蛇,只見那是一條大魚,頭塞在一截空心枯木裏,不停地甩著尾巴。「真是愚蠢!」 信長扔下了這句話,飛快離去了。
即便確有其事,那也很可能是個陰謀。因爲比良城是信行派的幹將佐佐成政的居城,信長原計劃抓到怪蛇以後,將進入比良城內休息,正好給予成政等人刺殺他 的良機。然而不知是預先聽到了風聲,還是真的蒼天保佑,信長匆匆而來,匆匆而去,避過了一劫。
織田信行的謀叛計劃,是由林秀貞和柴田勝家負責醞釀與指揮的,他們很快集結了近四千兵馬,連克春日井、守山等要隘,幾乎逼到清洲城下。對於此次謀叛, 信長應該不會感到驚奇,因爲這早是尾張從武士到平民每個人的預料中事。然而不應毫無準備的信長,卻僅僅拉起了六七百兵馬與之相抗。
兄弟相爭的戰場被選定在清洲城東、莊內川附近的稻生地方,這裏築有爲了躲避洪水而修建的名塚砦,由於連日大雨使得河川泛濫,切斷了名塚砦與清洲城的聯係,而信行軍搶先占領了名塚砦附近的稻生原,使其更陷於孤立狀態。
信長的軍隊就是在這種惡劣天氣下出發的,部隊在莊內川以西的平城集結,爲了救援名塚砦,就匆忙對敵人發起了進攻。佐佐孫介所部一百二十人作爲先鋒,首 先突擊柴田勝家的本陣,遭遇將近三倍於己的伏兵阻擊,孫介戰死。初戰不利,信長被迫退往名塚砦,第二個倒下的,是殿後的山田治部左衛門。
時人的筆記中這樣描述:「在遭遇到令人難以想象的打擊後,上總介大人(信長)被織田勝左衛門、織田造酒丞架在中間。森三左衛門隨後帶領四十個禦中衆手持著長刀護衛,匆忙向名塚砦退卻……」
就在這一危難時刻,荒子城的前田利昌率領地附近的農民動員兵近四百人,以及平城與稻葉城的其余部隊約兩百人終於趕到了。信長再度燃起了勝利的信心,在仔細分析了戰場形勢後,決定主攻信行軍中堅力量柴田勝家的本陣。
柴田權六勝家,時年三十四歲,從初陣參加第一次小豆坂合戰開始,就是織田家最負盛名的猛將。其本陣屯紮在稻生村,有一千之衆。信長先讓農民動員兵沖前 攻擊,引誘勝家出戰,隨即突然將本方武士投入戰場。但即便如此,勇猛的勝家還是逐漸扳回了上風。就在信長方兵馬開始向後潰退之時,忽聽一聲大喝,穿著火紅 色披風的信長親率四十名親兵沖到陣前。這一聲大喝鼓舞了本方的士氣,更使柴田軍士兵驚愕不已。他們所面對的,終究是按傳統應該奉獻畢生忠誠的主公……
勝負之勢瞬間傾倒,柴田軍全面崩潰。信長旋即揮軍前往攻擊林美作守所部。當時信長派的黑田半平正與林美作守交戰,已然處於劣勢。但在得知柴田軍崩潰的 消息以後,林美作守匆忙脫離接觸,從左路撤退,卻正好遇見了信長的伏兵。林美作守戰死,支持信行的其余各部不戰自亂,紛紛敗逃。織田信行也只得長歎一聲, 退往居城末森。
信長乘勝進軍,很快包圍了末森城,此刻的信行,已如甕中之鼈。在兄弟雙方的生母土田夫人一再求情下,信長終於答應饒恕同胞兄弟,於是信行開城投降。
此後,出乎衆人意料之外,性格一向凶暴的信長,竟然饒恕了所有跟隨信行謀叛的家臣。當林秀貞和柴田勝家前來請死時,信長走上去提了提勝家的腰帶,拍著 他的肩膀說:「權六,一副死相的,這還是你嗎?!」這一舉動使兩人如釋重負,同時感動得熱淚盈眶。
然而信行卻並沒有因此洗心革面,第二年(1557 年)十一月,他聯結上四郡守護代織田信安,再度謀劃起事。可惜這一次,沒有那麽多人肯跟隨他了,受過信長饒恕的柴田勝家不願再次舉劍斬向自己的主公,他出 首告發了信行的陰謀(另一說是因爲信行寵信家臣津津木藏人,津津木爲人驕橫無禮,勝家難以自處,遂投奔信長,信行的陰謀因此敗露)。
雖然是同胞兄弟,但亂世中容留這般隱患,無異於自取死路。信長瞞過母親土田夫人,假裝患病,秘密把信行騙到清洲城中,然後把長劍插入了兄弟的胸膛……
[/LEFT]
尾張的統一
[LEFT] 想要奪取信長權力的同族,不僅僅信行一人,還有他的異母庶兄織田信廣。齋藤道三死後,信長每每率軍北上討伐弑父的齋藤義龍,義龍智謀深沈,連「蝮蛇」老爹都能幹掉,年輕的信長如何是他對手,但數年間一無所獲。就趁這個機會,信廣暗中聯絡義龍,要從背後捅信長刀子。
信廣的計劃是,當信長再伐美濃時,他作爲後續增援部隊進入清洲城,就此奪取清洲,並與美濃軍前後夾擊,信長必敗。可惜這一計劃被信長窺破,嚴令留守清 洲的兵馬拒絕信廣入城。信廣知道陰謀敗露,匆忙退回,信長從後追趕,小小接了一仗。還好信廣見機得快,不是信行那般執拗人物,立刻自縛請罪,信長才饒了他 一條賤命。
老爹留下來的尾張下四郡,就這樣逐步穩定下來。信長的下一個目標,是上四郡的守護代,也即信長本人的叔祖織田信安。但其時信安已經失去權柄,被其子織田伊勢守信賢架空了,信賢的本城,是在岩倉。
信秀、信長父子,一心要統一整個尾張國,信安、信賢父子也不例外,無論是今川義元、齋藤義龍,還是織田信行,所有與信長爲敵的勢力,幾乎都和岩倉有過 接觸。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況且想要向外征伐,也必須先除掉國內的毒瘤。就在這種情況下,1558年,信長率軍討伐織田信賢,雙方在岩倉以西的浮野地 方展開激戰。
雙方兵力都在三千上下,可謂勢均力敵,從早晨一直打到中午,信長軍從東南方向突擊得手,直入敵陣,信賢軍很快就全面崩潰。
第二年(1559 年)三月,信長遠上京都,拜谒了幕府將軍足利義輝。此時足利將軍早已權柄喪盡,被管領細川家,以及細川的家臣三好氏、三好的家臣松永氏逼迫得朝不保夕。然 而當時的足利義輝將軍卻並非無能之輩,更不是甘於被他人玩弄的纨绔子弟,他爲人堅毅勇決,精通劍法,一心想恢複幕府的往日榮光,被稱爲「強情公方」。義輝 看到尾張的一個年輕小諸侯竟然親自上京來谒見自己,頗受感動。
然而反傳統的急先鋒織田信長何所愛 於室町幕府將軍?他進京的目的,其實是爲了和畿內各種勢力搞好關係,從側面向美濃施壓。完成這一計劃後,信長於三月間再伐織田信賢,進攻岩倉城。當時日本 的所謂「城」,更接近歐洲中世紀的城堡,由土木(好一點的還用石頭)構築城牆和各種防護設施,城外是城下町,再外是農田,城本身很少有生産能力。信長將 岩倉團團包圍,放火燒光了城下町,拆除鹿砦、填平壕溝,使岩倉變成一座「裸城」。
就這樣包圍了兩三個月,每天向城內發射火箭和火槍,織田信賢終於堅持不下去了,被迫開城投降。就這樣,「尾張的大傻瓜」用七年時間,不但穩固了自己的 統治,進而統一整個尾張國,往從前嘲笑過他的人臉上搧了一個大耳光。繼續前進的目標,當然就是北方的美濃了,齋藤義龍雖然悍勇多智,身體卻不大好(傳說 是患了麻瘋病),信長有信心在數年內將其擊敗。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最大的危機降臨在信長頭上,烏雲從東而來,籠罩住整個尾張國……
[/LEFT]
[/LEFT]
[/LEFT]
第三章 天下佈武
[LEFT] 美濃國南方土地肥沃,屬於連接尾張的濃尾平原,北部則多高山丘陵,逐漸向北延伸,形成飛驒高地。戰國中期,這裏由齋藤氏統治,主城在長良川中遊南岸的稻葉山。
稻葉山城是著名的難攻不落的堅城。
齋藤氏的統治結構,屬於成長中的戰國大名體係,許多勢力強大的地方豪族,比如不破、稻葉、氏家等,並沒有被徹底滅亡,而只是臣服於齋藤氏,本身依舊保 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對這些豪族的拉攏和策反,就成爲織田信長能否奪取美濃國的關鍵所在。無論道三時代,還是義龍時代,這些豪族迫於來自稻葉山的強大軍事壓 力和政治影響力,都不敢有絲毫背離的念頭,但齋藤龍興上台後,形勢卻突然改變。對信長本人來說,這種態勢也是顯而易見的。義龍時代,他屢次北伐美濃,每每 鍛羽而歸,但到龍興時代,雖不能說勢如破竹,卻也贏得了不少的軍事勝利。
稻葉山榮光不再,齋藤氏氣數將盡,並非自欺欺人的妄語。
就在這種情況下,永祿七年(1564年)前後,發生了竹中重治奇襲稻葉山城的惡性事
件。
攻取稻葉山
竹中半兵衛重治,是美濃菩提山城主,在諸多大大小小的豪族中,屬於幾乎可忽略不計的小勢力,但他和鼎鼎大名「西美濃三人衆」之一的安藤氏結爲姻親,娶了安藤氏當主守就的女兒爲妻,找到了強大的靠山。
齋藤龍興暗弱無能,對麾下豪族的控制力逐日減弱,他的應對之策非常簡單,抓住安藤守就的錯處將其囚禁,希望殺雞儆猴,恢複自己的威信。得知岳父被囚以 後,竹中重治秘密潛入稻葉山,四處放火,引起騷動,然後趁亂救人。龍興倉促間不及追查,竟然放棄了這座世代本城,逃往鹑飼。
因此事件,後世將重治吹捧爲百年難遇的智將、天才軍師,但其實事件本身只暴露出齋藤龍興的政治力和控制力低下,以及美濃豪族的離心離德而已。在救出安 藤守就以後,竹中重治回歸菩提山,一方面聯絡周邊豪族,防備龍興大興問罪之師,一方面上書請罪,隱居求存。如果此時龍興以雷霆萬鈞之勢攻擊並滅亡竹中氏, 震懾安藤氏,大概威望會有所回升吧,但這家夥得以回歸本城稻葉山,就已經心滿意足了,竟然沒有及時懲罰竹中、安藤等人。
尾張方面,織田信長以墨俣爲前進據點,多次親自領兵侵入美濃。1561年六月,他更殺至稻葉山城下,放火燒毀了城下民居,但旋即遭到痛擊,被迫退兵。第二年(1562年),犬山城主織田信清連結齋藤龍興掀起反旗,使形勢一度有所逆轉。
織田十郎左衛門信清是織田信秀二弟信康之子,是信長的堂兄弟,鎮守與齋藤氏勢力接壤的重鎮犬山,同時,織田信安、信賢勢力依舊存在的時代,犬山也是南 北夾擊 岩倉的重要根據地。信秀死後,信清也加入到對信長不滿的家臣行列中,爲了拉攏他,信長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信清,但這並未能彌合兩人間的裂隙。信清的謀叛,使 信長大爲恐慌,因爲地處木曾川南岸的犬山城本是尾張東北部的門戶,如今卻變成齋藤軍可以隨意進出的橋頭堡,通過此城,可直接威脅到織田領的腹地。於是當年 六月,信長統領大軍討伐信清,進攻犬山的支城小口城。
小口城位於犬山西南約五公裏處,又名於久地城,是擁有二重壕溝的堅固堡壘。在嘗試調略守將中島豐後守失敗後,信長軍展開強攻,雖然一度突破城壁,殺入城中,但因爲損失過大,未能最終取勝就被迫撤兵了。
對應如此險峻的形勢,第二年(1563 年)二月,信長突然決定在二之宮山上築城,隨即把本城由清洲遷移到此處。清洲從織田廣信時代起就是尾張國的中心,交通發達,商業繁榮,突然聽到遷徙的命 令,居民亂作一團,不滿之聲此起彼伏。但信長這一行動,是有著積極的戰略意圖的,二之宮山在清洲東北方,基本位於清洲和犬山的中心點上,在此居高而望,可 以徹底監控犬山的動靜。這就是信長的第三座本城(第一是那古野,第二是清洲)小牧山城。
第二年八月,信長趁著竹中重治奇襲稻葉山,美濃方亂作一團的機會,再次發兵進攻犬山。此次,因爲丹羽五郎左衛門的努力,他擁有取勝的絕對自信。
丹羽氏本是尾張守護斯波氏的家臣,後來因爲同僚織田信秀勢力膨脹,而降格成爲信秀的家臣。1535年,當主丹羽長政生下兒子萬千代,成年後送到信長身邊擔任近習,取名丹羽五郎左衛門長秀。長秀比信長小一歲,性格嚴謹誠實,頗受器重。
桶 狹間合戰以後,除去宿老林秀貞和佐久間信盛外,信長最爲倚重的家臣就是柴田勝家和丹羽長秀,柴田精於戰陣,丹羽則負責內政、外交和調略等事務,因此人稱 「米之五郎左」。《信長公記》中記載了一則軼聞,據說信秀時代與齋藤道三交戰,齋藤方大將陰山掃部助的雙目爲箭所傷,他認爲這是所佩景清太刀引發的詛咒, 就把刀取下,供奉在牛尾山大日寺。不久此刀爲丹羽長秀所得,愛不釋手。但說來也奇怪,得到景清太刀後,長秀突患眼疾,幾乎不能視物,在同僚的勸說下,他前 往熱田神社參拜祈福,才使眼疾痊愈。
信長非常信任長秀,還把庶兄信廣的女兒嫁給他。在第二次進攻犬山以前,長秀成功策反了敵方於久地城主中島豐後守和黑田城主和田新助。於久地與黑田兩城 是犬山抵禦信長進攻的門戶,門戶盡失,不久後柴田、丹羽、佐久間等將又打破大道寺砦,織田信清眼看大勢已去,棄城逃往甲斐,犬山城遂被信長攻克。
1566年八月,尾張和美濃間爆發了河野島之戰,織田軍慘遭前所未有的大敗。痛定思痛的信長,又要麻煩「米之五郎左」出馬了。這次丹羽長秀把目標鎖定 爲「西美濃三人衆」。
郡上八藩城主稻葉良通(一鐵)、大垣城主氏家直元(蔔全)和岩村城主安藤守就。
此三人是美濃數一數二的大豪族,兵強馬壯,並且從來 同進同退,前此因爲齋藤龍興囚禁安藤守就事件,使得他們對稻葉山怨憤滿腹。竹中重治奇襲稻葉山,安藤守就才一脫困就召集兵馬,將城堡牢牢占據,只因自顧力 有不逮,才與龍興和談,主動退兵。終於,在丹羽長秀、木下藤吉郎等人的努力下,成功策反了稻葉、氏家、安藤這三個家族。1567年八月,織田信長率柴田、 丹羽、木下、村井等將,與這三家兵馬合流,再次逼至稻葉山城下。
在制壓了稻葉山城西南方的瑞龍山寺後,織田軍放火焚燒城下町,將城堡圍困得水泄不通。齋藤龍興向國內豪族求援,可惜應者寥寥。原來美濃國內許多豪族在 道三父子相爭之時,因爲盤根錯節的姻親關係,或者挂念舊日的香火情,都曾站在老子一邊,義龍輕易取勝,他們被迫降伏於新的稻葉山政權。義龍死後,龍興無法 再挽留這些豪族之心,他們在信長「爲岳丈報仇」的大義名分當頭轟擊下,本就已經猶豫不決,此刻看到連「西美濃三人衆」都歸降了織田家,於是紛紛轉變陣營, 倒戈來投。就在這種形勢下,稻葉山的圍城戰持續了整整一個月,彈盡援絕的龍興終於再也堅持不下去了,以放自己一條生路爲條件,開城投降。信長進入稻葉山, 放這個份屬妻侄的傻瓜乘船逃往伊勢長島。
此時距齋藤道三戰死,已經整整十一個年頭了,富庶的美濃國終於降伏在織田信長腳下。
天下佈武
[LEFT]
織田信長進入稻葉山城後,很快就把本城從尾張的小牧山又遷移到此處。稻葉山不但高大堅固,並且美濃周邊環境也比尾張要好。美濃往東,是武田氏控制的信 濃 國,但兩國交界處多崇山峻嶺,軍行不易,相信一代枭雄武田信玄不會行此下策攻擊織田氏;美濃往北,是貧瘠險峻的飛驒國,根本不對自己構成威脅;美濃往南, 是故鄉尾張;美濃往西,就是環繞琵琶湖的近江國,經此可到京都。控制美濃國,可謂打開了通往京都的最後一道門戶。
掌握了濃、尾兩國的信長,實際控制區域雖然還不到整個本州島的二十分之一,在群雄紛爭的戰國時代,卻已經是威震一方的大大名了,足以與北條、武田、毛 利等強橫勢力一爭短長。信長遂改稻葉山城爲「岐阜」城,取周文王「鳳鳴岐山」之意,並爲自己定制了一方圖章,上刻「天下布武」四字。
「天下布武」,就是準備以武力來平定亂世,取得天下。對照岐阜的名稱,說明到此時候,織田信長已經擁有了天下之志,目光不再局促於自己領地和周邊領 土,甚至也 並不局促在畿內、京都,而放諸廣大的日本列島。這種眼光和氣魄,是當時各地豪強大名們所不具備的,也是織田信長從「尾張的風雲兒」成長爲全日本「革命家」 的開始。
織田信長所以産生奪取天下的雄心和志向,並不僅僅因爲吞並了美濃國,還因爲他得到了從天而降的大義名份。
這要從室町幕府第十三代將軍足利義輝說起。
足利尊氏所創建的室町幕府,是一個依靠各地豪強大名名義上臣服效忠所支撐起來的松散政權。這一政權在進入戰國時代以前,實際影響力就僅覆蓋半個日本, 「應仁之亂」以後,更是將軍權威難出近畿。到足利義輝就任將軍的時代,連近畿也陷入分裂和戰亂,幕府權柄落在了管領細川氏手中,而細川的實權則由其家臣三 好氏把持著。此時,出現了一個被稱爲「天下至惡」的松永彈正少弼久秀。
有關松永久秀的出身,衆說紛纭,很可能和齋藤道三一樣,來自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下級武士家庭。二十歲時,他成爲三好氏當主三好元長的家臣。元長受讒被主 家、管領細川晴元殺死後,久秀協助其子長慶,挾持幕府將軍足利義輝,擊敗細川晴元,另立細川氏綱爲新管領。因爲此事,三好長慶極爲信任久秀,任命他爲京都 奉行。久秀的勢力從此膨脹起來。1560年,他修築多聞山城,基本掌控整個大和國,不久後更自稱幕府執權,專橫跋扈,不可一世。幕府將軍要看三好長慶的臉 色,而長慶則必須看松永久秀的臉色才能存活下去。
1562年,三好長慶去世,不甘心被家臣玩弄的足利義輝開始活動,暗中聯絡各地有力大名殺上京都,擊敗三好氏,以恢複幕府往日的榮光。得知此消息的松 永久秀遂唆使「三好三人衆」(三好政康、三好長逸和岩成友通)攻入室町禦所,殺死了足利義輝。據說「強情公方」足利義輝精通劍術,在門前奮戰多時,終因寡 不敵衆,退歸 內室自焚而死。
足利義輝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兄弟,五歲出家,法名覺慶。他被義輝家臣細川藤孝、一色藤長等人救出興福寺一乘院,躲過松永久秀的追蹤,逃往豪族和田惟政 處。和田惟政從屬於近江南部的大諸侯六角義賢,1565年,覺慶移住近江,隱居在琵琶湖畔的矢島地方。
第二年,覺慶還俗,取名爲足利義秋,向朝廷上書說明自己才是室町幕府的合法繼承人(松永久秀擁立足利義榮爲第十四代幕府將軍)。他的這一舉動,使一向 與三好、松永和睦的六角義賢大爲不滿,於是三家聯兵相向。知道毫無勝算的義秋匆忙逃往若狹,不久又轉至越前。
早在還俗之初,義秋就向各地有力大名送去書信,要他們協助自己擊敗三好氏,就任室町幕府將軍,這其中,也包括因桶狹間之戰而聲名雀起的織田信長。可惜信長當時正和齋藤龍興打得難解難分,根本無力完成對方所期望的使命。
越前大名朝倉義景熱烈歡迎足利義秋的到來,但這基本上建構於義景與六角氏之間的矛盾,以及他對京都文化的熱愛基礎上,他並沒有意思也沒有實力幫助義秋。1568年夏,義秋元服,改名爲足利義昭,再次送信到尾張,請求信長的幫助。
已 經完成美濃攻略的織田信長,看到這件險些飛掉的活寶繞了個圈子又回到自己面前,不禁大喜過望。足利幕府雖然喪失了權柄,終究是名義上天下武士的共主,擁立 和扶持幕府將軍,和「挾天子以令諸侯」並無二致。於是信長致信義昭,殷切希望他離開越前到美濃來,許諾自己定會討伐惡賊松永和三好,送他回歸室町禦所。
1568年七月二十五日,足利義昭來到岐阜城,兩日後與信長會面。信長獻上錢千貫,以及太刀、鎧甲、馬匹等物,以表達對義昭的敬意。[/LEFT]
霸王進京
其實早在足利義昭來到岐阜城以前,信長就已經打定武力進京的主意了。爲了開辟西進通路,他與北部近江的割據勢力淺井家結爲姻親,把妹妹市姬嫁給了年輕的淺井當主長政。
近江國本有兩個守護,北部是京極氏,南部是出自名門佐佐木家的六角氏。後來淺井家篡奪了京極氏的實權,並曾一度臣服於六角。六角當主義賢還賜字給淺井當主久政的兒子,取名淺井賢政。
淺井家族的政治結構采取「重臣合議制」,磯野、海北等重臣兼麾下有力豪族商量定了的事情,連家主也無法違拗。對於淺井久政的臣服六角政策,重臣們一致 表示反對,主張聯合北方的朝倉氏以抗六角,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呼聲中,久政被迫下台隱居,讓位給兒子賢政。
淺井賢政繼位以後,立刻與六角義賢決裂,甚至剔除了自己名字中的「賢」字,改名爲淺井長政。1560年,長政在野良田合戰中重創六角氏,聲名雀起,並 且維護了家族的獨立地位。織田信長正是因此看重這個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決定和他聯起手來,制壓畿內,以圖天下。
據 說市姬是一位絕色美人,而長政不但勇猛善戰,也是天下知名的美男子,這段婚姻表面上看來,真是郎才女貌,佳偶天成。然而夫婦二人雖然舉案齊眉,淺井氏諸多 重臣卻對此並不以爲然。在他們看來,織田家不過是一個來自鄉下的暴發戶,兩家聯姻,可以給織田臉上貼金,並且幫他打開上京的大門,對淺井家可並無好處。只 有長政看出信長並非庸碌之輩,暗中打定了與其攜手,共創大業的決心。
1568年九月,也即足利義昭來到岐阜後的第二個月,在利誘六角義賢失敗後,織田信長整備大軍,西進攻擊六角本城觀音寺。淺井對六角本就仇恨難消,重 臣們於是毫不阻撓地跟隨長政出兵,與織田軍合流。經過激戰,信長攻克觀音寺城,隨即與妹夫淺井長政並辔進入京都。十月,從朝廷請得旨意,補任足利義昭爲室 町幕府第十五代征夷大將軍。
攻擊六角的時候,據說有一則軼聞,一個將來名揚天下的俊美少年出現在了信長面前,那就是六角重臣、日野江城主蒲生賢秀的兒子鶴千代。和最後進攻美濃時 一樣,信長也撒出衆多使者,招降六角麾下大小豪族,使者來到日野江,城主蒲生賢秀和他業已隱居的老子定秀惶惶不安。兩雄相爭,究竟誰會取勝呢?爲了家族的 延續,是應該繼續幫助六角,還是應該及時轉向,歸順織田呢?正在徘徊難決的時候,十三歲的鶴千代跳出來說:「請讓我作爲回使,去見織田上總介。」
就這樣,鶴千代來到信長面前,開口第一句話就是:「本家願爲大人進京的前驅,在下特來做示信的人質。」信長對這個孩子的氣度大爲讚賞,第二年 (1569年)就把自己十二歲的女兒嫁了給他。
鶴千代就是後來著名的武將,也是「利休七哲」之一的大茶人,蒲生氏鄉(忠三郎賦秀)。
包 括蒲生在內的衆多豪族都投靠到信長麾下,統治南部近江已曆四世的六角家因此全面崩潰,義賢與其子義治倉惶逃往伊賀國。其實在信長進京以前,三好氏擁立的將 軍足利義榮就已經病故了,松永久秀與「三好三人衆」爲了下一任將軍的繼承人選明爭暗鬥,自顧不暇。聽說信長已破六角,「三好三人衆」放棄京都,向西逃躥。 松永久秀一看大勢已去,慫恿三好當主義繼主動向信長表示臣服。
權傾一時的「幕府執權」松永久秀都拜服在自己腳下,信長志得意滿,認爲畿內已不足平也。足利義昭滿意之余,當然也對信長感激涕零,十月二十八日,他宴 請信長,觀看日本傳統藝能。能樂,席間希望信長就任幕府管領一職,在遭到婉拒後,幹脆開出一張「最大面額的支票」,說:「我封大人爲副將軍,如何?」
副將軍作爲正式職銜,是從來也不曾存在過的,但無論是副將軍,還是幕府管領,義昭的動機都很明顯,要將織田信長完全納入幕府管理體係,成爲自己恢複室 町榮光的左右臂膀。信長對此當然心知肚明,但他的志向是奪取天下,而不是幫助室町再興,義昭只是自己的工具,怎可以一躍成爲自己名正言順的上司?因此,他 也推辭了副將軍的職銜,並很快離開京都,回歸岐阜。
遭到拒絕的義昭大爲惶恐,他一方面在給信長的書信中稱其爲「禦父織田彈正忠殿」(信長新晉升爲彈正忠的官職),一方面以將軍的身份,開始大肆任命畿內守護:攝津守護由和田惟政、池田親正、
伊丹親興三人共任;河內守護是三好義繼和畠山高政;山城守護為細川藤孝;大和守護為松永久秀。這些人中,半數是跟隨他流浪四方的舊臣,半數是畿內降伏的大名、豪族。這些任命都沒有經過信長同意,當然會引起信長的極度不滿。
就這樣,織田信長和足利義昭互相利用的蜜月期,短短數月就結束了。
霸王與將軍的矛盾
織田信長回歸岐阜以後,把下一個攻擊目標鎖定爲尾張西南面的伊勢國,伊勢國群雄並立,名義上的統治者是國司、北畠氏當主具教。但還沒等他發兵,畿內先 自 亂作一團。1569 年一月五日晨,逃出畿內的「三好三人衆」聯合齋藤龍興等人,突然領兵殺回,包圍了足利義昭的住處、京都六條本國寺。義昭的親信,以及信長留下監視義昭舉動 的武士們,包括細川典廄藤賢、織田左近、明智十兵衛光秀、津田左馬丞、森彌五八等挺槍奮戰,仍因寡不敵衆而步步後退。
危急時刻,三好義繼、細川藤孝、池田勝正等義昭任命的守護們終於率兵趕到,與敵軍在京都桂川河畔展開激戰,「三好三人衆」不敵敗退。
消息六日傳到岐阜,信長十日就率十數騎冒雪回到了京都。爲了避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他決定擴建和加固義昭的居所,自己奪取天下的工具,要是被別人搶走了可怎麽好啊!
於是命令村井貞勝和島田秀順爲監工,召集五畿和尾張、美濃、近江、伊勢、三河、若狹、丹後、丹波、播磨共十四國的工匠,齊集京都,在二條街道爲義昭興 建新的官邸。這官邸簡直是一座城堡,四面有高高的石牆,外挖壕溝,裏面到處是箭樓和武士木屋。日本的京都是仿照唐朝長安城的式樣建造的,街道縱橫,相當繁 華,卻並沒有多少抵抗外部攻擊的能力。當時日本只有京都這座真正意義上的「城」,而其余以城爲名的,都不過城堡罷了。經過兩個月的建設,信長把二條街道修 建成爲城中之城堡,故稱二條城。
義昭入住二條城後,信長向他獻上太刀和駿馬,以示恭賀。義昭大喜過望,也下賜金杯和禦劍。當然這種其樂融融的君臣禮儀,不過表面上文章而已,其實兩人 全都一肚密圈,各懷鬼胎。在修建二條城的時候,信長又順手翻新皇宮,這使他在朝廷心目中的地位也立刻變得高大起來。
日本天皇很久以前就失去了權柄,僅僅擁有祭祀權,好象全國最大的神官。幕政時代,幕府雖然對朝廷諸多約束,還基本保持這個空架子衣食無憂,等到幕府失 去權柄,朝廷也就跟著貧困下來,無數殿上公卿流離失所,就連天皇也一度靠販賣字畫求食。各地大名爲了取得更高的官職,或者爲自己塗抹「尊王」的大義色彩, 也往往向朝廷進獻貢品,但根本杯水車薪,無法填滿這個沒有生計來源的龐大官僚體係的無底洞。信長此番翻新皇宮,“尊王”之意令天皇大爲感動,於是在足利義 昭的慫恿下,天皇親自下诏,要冊封信長做副將軍。
信長再度推辭不受,並在第二年(1570 年)向義昭提出了《五條書》和《異見十七條》。這兩份文件的內容,是如同父親教導孩子一般,告訴義昭什麽事情可以做,什麽事情不能做,潛台詞很簡單:「你 只要乖乖聽話就好了,如敢胡作非爲,我定嚴懲不饒!」如此嚴格限制幕府將軍的權力,令義昭大爲惱火。他雖然早知信長野心很大,但前此還抱著萬一的希望,要 信長不僅名義上承認自己的主公地位,還要實際上賦予自己真正的將軍權柄。事情既然走到這一步,義昭徹底失望了,他開始如同被三好氏威脅時代一般,秘密寫信 給各地有力大名,要他們上京討伐信長,從水深火熱中拯救自己。
可惜信長也早料到他會有這樣一手,於是一方面大力拉攏義昭的親信,日益把將軍架空,一方面任命羽柴秀吉(即木下藤吉郎)等家臣滯留京都,隨時監視義昭的動向。就在這種情況下,先是明智光秀,然後是細川藤孝,都脫離義昭陣營,站到了信長一邊。
明智十兵衛光秀,傳統說法是美濃守護土岐氏的同族,幼年喪父,被叔父明智光安所收養。因爲明智光安的三女嫁與齋藤道三爲妾,因此光秀份屬織田信長的妻 舅。道三與其子義龍相爭,明智家因相助道三而導致滅亡,光秀遂被迫逃往越前,出仕於朝倉家。正是在越前,光秀遇見了流亡至此的足利義昭。
因爲在朝倉家的仕途並不如意,光秀幹脆辭職跟隨義昭,此後他幫助義昭聯絡各地諸侯,終於成功說服了織田信長,把義昭迎到岐阜居住。光秀文韬武略,無所 不精,頗受信長的贊賞,於是信長向義昭示意,想讓光秀成爲自己的直屬家臣。正有求於信長的義昭一口答應了。
就這樣,明智光秀出仕於織田信長,在信長攻入京都,擁立足利義昭爲征夷大將軍後,指派光秀和羽柴秀吉擔任京都奉行,負責京都的治安,以及與朝廷的交往和折沖。雖然擔任同樣職務,但血統高貴,學識淵博的光秀,明顯比鄉下出身的羽柴秀吉要稱職多了。
就這樣,光秀逐漸成長爲信長的左膀右臂,織田家一流將領。而至於他最終成爲殺害信長的劊子手,那是許多年以後的事情了。
細川藤孝(幽齋)本姓三淵,後來過繼給細川元常爲養子,成爲第十三代將軍足利義輝的直屬家臣,他是當時著名的詩人與學問家。義輝自殺後,藤孝等人保護足利義昭逃出興福寺一乘院,四處流浪,最終落腳在岐阜立政寺。
織田信長保護義昭進京,藤孝受封爲青龍城主、山城守護。因爲原本認爲困難重重的上京之路,信長僅短短兩個月時間就將其開通了,藤孝因此大爲敬畏信長,當足利義昭和信長決裂以後,藤孝果斷地放棄義昭,站到了信長一邊。
吞併北伊勢
從統一尾張、吞並美濃,到風光上京,織田信長麾下出身各異的家臣們也逐漸成長起來,他們中最有名也最富傳奇色彩的,是羽柴秀吉。
羽柴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封建時代有一種傳統,對於平步青雲的人物,官方記載中往往擡高其家世,往他身上塗抹並不存在的華麗色彩,民間傳說則往往壓低 其出身,使他更富傳奇性。羽柴秀吉也是如此,在他繼承織田信長的事業,成爲「天下人」以後,就故意放出謠言,說自己本是天皇和宮女的私生子,而民間傳說, 則認定他純粹出於農民家庭。然而實際上可信度最高的記載,他是織田信秀麾下低級武士木下彌右衛門的兒子。
藤吉郎十幾歲就侍奉織田信長,負責各種雜務工作,因爲開源節流搞得很好,受到信長破格任用。侵攻美濃時,信長奪取墨俣地區作爲橋頭堡壘,據說派了數名 重臣前往築砦,都因遭到齋藤軍的騷擾而無法成功,最後藤吉郎毛遂自薦,在得到附近豪族和土匪的幫助下,一夜之間將砦建成,被稱爲「墨俣一夜城」。
戰國時代作爲前哨基地或城堡外圍防護的砦子,在外不過一圈竹木柵欄、土溝,在內不過許多竹木箭樓和守軍木屋而已,其實並不難建。當然,藤吉郎能在敵人 的眼皮底下,快速搭起此砦,在當時也算奇跡了。此後,藤吉郎跟隨丹羽長秀策反美濃各地豪族,屢建奇功,逐漸晉升爲信長的得力部下。
和明智光秀並任京都奉行以後,藤吉郎從織田家兩大重臣,丹羽長秀和柴田勝家,氏中各取一字,改名爲羽柴秀吉。他非常了解信長心意,嚴密監視將軍足利義昭的一舉一動。義昭與各地大名暗通聲氣的陰謀,據說就是被秀吉揭破的(另說源自細川藤孝的告發)。
當然,信長當時最信任和倚重的臣子還是戰功赫赫的柴田勝家。柴田氏本是守護斯波氏的同族,後來臣服於新興的織田勢力。1522年,柴田權六勝家出生於 尾張國愛知郡,二十歲時參加第一次小豆坂合戰,因爲奮勇殺敵而受到織田信秀的器重。信秀死後,勝家侍奉織田信行,與織田信長爭奪家督之位。
稻 生合戰,以信長大獲全勝,信行敗北而告終。戰後,織田信行、林秀貞、柴田勝家三人剃光頭發,身穿黑色缁衣,在土井夫人的陪同下前往接見信長。缁衣是僧侶的 常服,特意打扮成和尚模樣,是向對方表示:「我已對過往罪愆懊惱不已,衷心忏悔,請允許我出家贖罪,青燈古佛了此殘生。」
然而信長不但並未懲罰三人,也不允許他們出家,他要信行閉門思過,也要秀貞、勝家等人繼續輔佐信行。如此寬容大度,使勝家感動不已,因此第二年信行又想掀起反旗,勇猛剛直的勝家卻不肯再做幫凶了,直接歸附到信長麾下。
此後的尾張統一戰、桶狹間合戰、美濃攻略戰,以及上洛之戰,柴田勝家都作爲重要軍事指揮官跟隨在信長身邊,屢建功勳,深爲信長所倚重。
織田信長在解決了畿內的危機以後,立刻轉向西南,發動對伊勢國的大規模進攻。其實遠在上洛以前,他就已經存有吞並此國,以保障尾張側背之心了。
在織田軍侵入伊勢以前,此地的政治版圖大致如下:北伊勢主要有三股勢力,最北面的桑名、員弁、朝明、三重四郡被號稱「北勢四十八家」的國人一揆勢力所 控制;神戶氏占有河曲、鈴鹿兩郡;長野氏占有奄藝、安濃兩郡;南伊勢志、飯高、飯野、多氣、度會五郡則由南北朝以來的世襲國司北畠家所支配。國司乃是朝廷 官職,不是幕政職位,當時挂名國司而依舊執有實權,並且成長爲戰國大名的,有伊勢北畠、土佐一條和飛驒姊小路三家,被稱爲「三國司」。
1567年八月,也即包圍稻葉山城的本月,織田軍首度進入伊勢,主將是瀧川一益。瀧川久助一益並非織田家的世襲家臣,他本出於甲賀忍者世家,精通兵 法,並擅長使用鐵砲。他很早就出仕織田信長,因爲屢建功勳,並未因出於他國而遭歧視,相反,受到家中臣僚一致認同,成爲與柴田勝家並駕齊驅的猛將。
瀧川一益先後攻克茂福、赤堀、楠等城,可謂勢如破竹,後因謠傳甲斐的武田信玄將奇襲美濃,才被迫後撤。第二年(1568年)二月,信長又命瀧川一益、 織田三十郎信包(信長弟)、津田掃部助一安等將領兵,進攻神戶氏配下山路紀伊守的高岡城。織田軍在城下縱火,大火燃燒了整整六天,集市、村鎮都化爲焦土, 高岡城就此陷落。
面 對氣勢洶洶的織田軍,伊勢衆豪族嚇破了膽,陸續獻城降伏。首先是神戶氏,其當主神戶友盛(具盛)答應收信長第三個兒子三七丸爲養子,並作爲家督的繼承人, 這就是後來的神戶(織田)信孝。其後長野、工藤、關氏等也紛紛請降,織田信包進入上野城,繼承了長野家。就這樣,信長上洛之前,北伊勢就已經基本平定 了
伊勢平定戰
織田信長共生七子八女。長女嫁於蒲生氏鄉,次女嫁於德川家康長男信康,其後就是長子奇妙丸、次子茶筅丸與三子三七丸。這三個最著名的兒子,奇妙丸與茶筅丸的母親都是生駒家的吉乃,相差不過一歲,三七丸是坂氏之女所出,與茶筅丸同年出生。因爲正室濃姬並未生下男孩,因此這年齡最大的三個庶子,就成爲織田家督 繼承人寶座的主要爭奪者。
信長行事往往出人意表,對於傳統重視的事務,經常會顯得漫不經心,參加父親的葬禮是如此,給兒子起名也是如此。據說他在得到長子以後,前往看顧嬰兒,脫口而出:「
呀,原來是這樣的呀,奇妙,真是奇妙!」
於是取名爲「
奇妙丸」
。對於次子,他也不知道怎麽一看,覺得嬰兒的腦袋好象茶筅,於是起名茶筅丸。奇奇怪怪的三七丸的名字,據說也是這麽隨口謅出來的。
奇妙丸元服後,起大名爲勘九郎信忠。信忠爲人聰敏而誠實,又是長子,是信長最屬意的繼承人選。爲了避免引起紛爭,信長決定把次子和三子都過繼出去做他人養子。戰國時代,以繼子做家族繼承人,並非罕見之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那是爲了表示自己徹底臣服於繼子來源的家族,從此兩家並爲一家,世代維持牢固的主從關係。因爲日本人從來重家係而輕血緣,只要家名不改,家族得以延續,傳位給非直係血親也是無礙的。
基於這一緣由,信長首先讓三男三七丸繼承神戶家族,即起大名爲神戶三七郎信孝。此後征服伊勢南部,又讓次子茶筅丸娶國司北畠具教之女,以女婿和養子的雙重身份繼承北畠家,起名北畠具豐,後改爲北畠(織田)三介信雄。
伊勢國司北畠具教是戰國時代著名的劍術高手,得到「
劍聖」
塚原蔔傳「
一之太刀」
的真傳,還曾擊敗過「
柳生新陰流」
的鼻祖柳生石舟齋宗嚴。他結合塚原蔔傳的「
新當流」
和上泉信綱的「
新陰流」
,自創名爲「
伊勢新刀流」
的劍術流派。此外,據說他還精通和歌,是文武雙全的名將。
幕府將軍足利義輝曾致書北畠具教,請他上洛討伐三好氏,具教因此展開伊勢統一戰,但在長野氏的頑強抵抗下铩羽而歸。1569
年八月,織田信長在征服長 野氏後大舉進攻南伊勢,北畠具教立刻召集各方兵馬,總數據說達到一萬六千,固守八田等城,嚴陣以待。
織田信長此戰志在必得,合並畿內、尾張和美濃各地兵馬,浩浩蕩蕩,號稱七萬。正當兩軍惡戰之際,北畠具教之弟木造具政卻突然掀起反旗,主動投降了信長。八月二十六日,信長與木造具政會商後,大軍挺進八田城。在進攻八田附近的阿坂城的時候,大將羽柴秀吉胯部中箭,幾乎喪命。
二十八日,織田軍繞過固守不降的數座敵城,直薄北畠本城大河內城(今松阪市大河內町)下,在桂瀨山設下本陣。此次攻守戰極其慘烈,延續了兩個月之久, 其間織田方大將池田恒興、丹羽長秀、稻葉一鐵等曾嘗試夜襲失敗,包括前來助陣的淺井軍全都損失慘重。
由於城內糧食充足,北畠重臣鳥屋尾石見守防備得法,織田軍智出百端也無法得手。最終信長只得假意和談以拖延時間,然後策反城內北畠重臣,才終於在十月二十七日迫使北畠軍開城投降。北畠具教被迫讓位給兒子具房並出家爲僧,還將女兒雪姬嫁於茶筅丸,立茶筅丸爲下一代繼承人。1572
年,茶筅丸元服,稱北畠三介具豐。至此,繼美濃後,織田信長又成功吞並了伊勢一國。
北畠氏的下場是極其悲慘的。平定伊勢後,織田信長安排叛降的原北畠家臣瀧川雄利、柘植三郎左衛門尉等人留下輔佐次子信雄,又讓瀧川一益、織田信包兩將鎮守南北伊勢。爲了贏得領民的擁戴,並發展商貿事業,他撤除了各豪族架設的重重關卡。這直接引發了各地豪族的不滿,伊勢國再無甯日,國人一揆此起彼伏。
1576
年十二月,在三介信雄的謀劃下,織田軍突襲三瀨禦所,在此隱居的北畠具教以劍斬殺十九人,重傷百余人後,終於跳上七尺高的石垣切腹自殺,享年四十九歲。接著信雄又襲擊北畠具房隱居的多氣禦所,除具房本人幸免於難外,北畠一族竟被屠殺殆盡。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