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T84全自動手槍
[列印本頁]
作者:
勛老大
時間:
06-2-17 17:22
標題:
T84全自動手槍
中華民國
T84
全自動手槍
具全自動連發功能之國造
T75
手槍
聯勤發表之簡介:
本槍以九公厘
T75
式手槍為基礎重新設計,具有半自動及全自動兩種功能,全槍重僅
0.7
公斤,射程達
60
公尺,射速
700
發/分,可供憲警情治及特戰人員使用之多用途武器。
9mm
國造
T75
半自動手槍
聯勤發表之簡介:
本槍全重
0.96
公斤,長
21.1
公分,射程為
60
公尺,裝彈量
15
發。
在聯勤的計劃案中,
T84
應稱為
XT84
。
X
代表實驗設計測試中,尚未正式完成之意,只要研發成功推出面世(即使未量產),廠商都會將
X
的代稱去除,以向外承接訂單,不過個人還是習於將其稱為
T84
。
就槍型尺寸而論,
T84
的槍管長度和彈匣容量,都較
T75
短少,可說是
T75
的緊緻版(
99.11.
~註
1
後期公開展示
T84
全自動手槍,已為標準型),雖便於特勤人員攜帶,不過此改良卻會造成許多問題~
▲ 射程短
▲ 準確度降低
▲ 射擊穩定度較差
▲ 彈藥攜行量少(緊緻型全自動手槍)
▲ 市場行銷等問題
尤其是
T84
又是一把全自動連發的手槍,也或許上述的部份原因,也是
GLOCK
在發展其系列手槍中,從
17
型至現今
30
型中,未將
GLOCK 18
列為行銷目錄的原因吧(
99.11.
~註
2
~非常諷刺的是國內警方已數次查獲多把
GLOCK 18
全自動連發的手槍)。
將半自動手槍的擊發系統,改為具有全自動連發射擊,功能在設計上並非難事,但要設計出三發點放的擊發系統,反而會增加槍枝機械複雜度與降低可靠度。雖然是全自動的擊發模式,但射手真正還是以點放方式來射擊,這是屬於人槍配合的問題,而非機械性能無法達成。
全自動手槍能真正使用到連射的機率很低,大多是
2
~
3
發點放,且全自動手槍,也不可能取代真正的衝鋒槍;在全自動手槍回歸其基本的單發射擊時,可能會因過重,而造成持槍瞄準之負荷(視槍型和附加配備)。
以現有半自動手槍改為全自動連發,或許經評估後會顯示發展全自動連發手槍,並非可行之策。
談
T84
的設計,在此將同樣具有全自動連發功能之
GLOCK 18
與
Beretta
M93R
一併對照討論。
Glock 18
Beretta
M93R
作者:
勛老大
時間:
06-2-17 17:23
標題:
回覆: T84全自動手槍
T84
現存有幾項設計缺失~
1.
槍口無特殊防火抑震設計
GLOCK 18
加長槍管長度,並於槍口切削出
3
道溝槽,管徑與槍管相同,藉此來改善槍口上揚問題。
Beretta
M93R
則以外徑較寬的防火帽式設計,來防火光和抑震。
Glock 18
與
M93R
的設計,雖不能百分之百達成防火抑震,但還是有其改善成效,對一把手槍式衝鋒槍而言,確是十分重要的重點設計,但
T84
卻忽略了。
於是
T84
在全自動射擊時~
1.
射手無法有效掌控槍枝上揚程度。
2.
全自動射擊彈著點嚴重偏向,造成命中率降低。
3.
夜間全自動射擊槍口火光過大,容易暴露射手方位和影響瞄準視覺。
4.
槍管過短(緊緻型全自動手槍)
以標準型為設計架構的槍枝,若改良為縮短槍管之槍型,會因複進簧過短,其彈力系數必需重新設計,否則槍機運作時間過快和射速大幅提升會造成~
▲ 槍管膛壓負荷加大,熱能遽增導至散熱不良;槍管快速磨損使用壽命減低(並有安全性問題)等問題。
▲ 槍管過短也會造成~射擊準確度降低和有效射程之不足的問題。
▲ 拋殼卡彈之機率(射速與彈簧力量等因素)。
▲ 槍管與火藥品質
全自動手槍對於所使用的彈藥,必須是正廠原裝,不適使用重新回收彈殼,以再次裝填火藥與彈頭之子彈(此現象較常見於一些民間射擊俱樂部,以此種彈藥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潤),以確保射擊過程中的可靠性。
因為火藥品質與燃燒速率必須良好,否則很容易造成滑套後推力不足,空彈殼拋殼時卡於滑套與槍膛間(或不退殼和卡膛),造成射擊中斷。
子彈火藥的設計又是另一方面的設計領域,
T84
必是使用與
T75
半自動手槍相同的
9mm
彈藥,而根據尖端科技對
T75
的實槍射擊報導,推論聯勤是使用了高能量火藥之
9mm
子彈。這對鋼材鍛造技術還未趨於成熟的聯勤而言,並非是一件好事,可能還會造成日後槍枝耐用性的隱憂問題,美軍
M9
膛炸意外是殷鑑不遠,值得借鏡警惕!
5.
射速
T84
的理論射速為每分鐘
700
發,除了槍械各部相關設計配合外,還必須要靠子彈良好的火藥燃燒速率和品質才能共同達成。
在機構方面~有兩點是由標準形手槍改為縮短型,必會面對的重新設計問題:
■ 複進簧彈力系數
■ 槍機後退行程長度及速率
否則設計不良也會造成退殼卡彈情形,並且這兩項改進,也可降低過高的射速問題。
6.
退殼口
GLOCK 18
沿用
GLOCK 17
許多套件,且此舉也降低不少研發成本,就純設計觀點
GLOCK 18
必需加大退殼口,否則會增加拋殼卡彈機率;而
T84
與
M93R
是使用上滑套開放式設計,就無此方面的顧慮。
7.
木質握柄護片(緊緻型全自動手槍)
手槍握片的材質使用,大致為天然木片(胡桃木)、合成塑膠和人造橡膠三種。象牙柄則是為增加典藏槍之附加價值,不在實用量產型槍枝上易見,故不在討論範圍內。
■ 木質握片
在民間競技比賽和使用者的個人喜好的動機下,木片握把護片可分為~
有紋路設計握片~具止滑增加抓握紋路之設計,也是一種高品質的表徵。
表面光滑之握片~射手為使手掌能完全緊握槍枝,增加射擊穩定度和舒適感,對槍枝所作的改裝。
未經噴漆處理的木質握片,還有吸收汗液的功能,使射手久握槍枝不致產生溼滑作用。
M93R
木質握片都使用過這兩種設計,不是後來還是使用以有止滑紋路之握片,不過對於長時間擔負任務執勤的手槍而言,木質握片的好處有時反而成為缺失,因木質握片還有不易保養單價高(高品質木料取得不易),容易碰傷的缺點。
■ 塑膠握片 生產容易,單價低。
■ 橡膠握片 綜合木質握片之“緊握功能”,和塑膠握片“生產容易”、“單價低”的優點,橡膠握片有較為柔軟的特性,可產生凹陷抓握的效果,不過要做到單片的程度,可能會遇到握片螺孔鎖定的問題。
S&W
M5904
的設計,是以一塊三面式大型橡膠握片,來取代傳統半自動手槍兩片式握片,以單獨一支插銷來解決固定問題(日後可能會有鬆動情形產生)。
T84
未沿用
T75
的合成塑膠握片,改採用經噴漆處理的光滑的木質握片設計,此舉可能受到
M93R
的影響,不過以全自動連發射擊所產生的位移與震動,應是使用橡膠材質之握片才能有減震作用,但若使用橡膠握片,
T84
還要克服厚度和鎖定問題(現代新式
9mm
手槍使用雙排列彈匣,不似以往單排彈匣,所以握片材質選用,還要考慮厚度結構力問題)較為可行還是改為塑膠握片。
參照
T84
的圖片其木質握片,似乎已包覆到握把後方,且又無固定螺絲或插銷,難到是使用黏貼技術或卡勾方式???
8.
無穩定射擊的輔助設計
M93R
算是發展較為成功的全自動連發手槍,所以其輔助槍托和前握把的設計較為完善。
作者:
勛老大
時間:
06-2-17 17:23
標題:
回覆: T84全自動手槍
■ 輔助槍托 手槍加裝輔助槍托可分為“固定式”和“折疊式”兩種。不論何者都是需求量少,相對無法降低生產成本,但對於全自動連發手槍而言,又不得不開發這項配件,可行之計是預留組裝與固定槍托之溝槽設計,並以人工特製方式接受槍托之預訂。
M93R
使用者大多將此輔助槍托卸除,僅保留前握把來增進攜行便利性。 ■ 前握把
M93R
的前握把折下使用時約略呈
45
度角,在某種姿勢下雙手持槍射擊時,是符合人體功學原理,但必須是姿勢正確的“定位瞄準”,不能快速行進射擊否,則會顯得十分怪異。
折疊式前握把的設計是有其必要性,不過從
T84
的扳機護弓而論,加裝必會造成扣引扳機的不便,是有必要將護弓長度加長來應策。
9.
彈匣容量
在子彈容量設計上,因全自動連發射擊會使彈藥消耗速率增快,
GLOCK 18
是維持
17
發的容量(亦有高容量彈匣);
M93R
則有
15
和
20
發兩種彈匣提供射手選擇。
但
T84
卻一反常態設計,由握把縮短的長度推論,
T84
的標準彈匣約為
13
發容量,但
T84
確可使用
T75
的
15
發彈匣,不過限於
T84
彈匣底座的外型,
T75
是無法沿用此彈匣。
T84
在設計考量上不必縮短握把之尺寸,此舉會使射手手掌握持面積遞減,對於便衣執勤,收放槍枝的便利性的改善成效有限,卻會增加許多問題,不過對半自動手槍來說,縮短槍管長度,但保持標準型的彈藥容量,卻是有其使用上之需求。
10.
射擊模式
T84
射擊選擇有~保險和全自動兩種,實用的單發選擇才是射手真正的需要。不過執勤時必需要熟悉
T84
的選擇鈕正確位置,否則緊急拔槍射擊誤將單發誤撥為全自動射擊,那將是一種災難的產生。
除此之外
T84
如同
T75
有以下相同問題~
■ 外露精緻機械結構過多,保養擦拭耗時。
■ 半開放式滑套結構設計問題。
■ 保險調整鈕位置問題。
■ 槍身鋼材和槍管鋼材可靠度。
T75
是有發展短槍管的必要,但絕不是
T84
這種~握把縮短、彈匣容量減少、並具全自動連發的槍型。而
T84
全自動手槍,在臺灣真正的需求量為~
0
,
T84
真正能使用的單位,應該就是聯勤所說的特戰人員吧。
令人訝異聯勤在一次公開展示,曾試射一把
T84
標準型全自動手槍,其全自動射擊槍口上揚程度竟不會太猛烈,且拋殼順暢,其表現令人十分想深究
T84
的改進設計。)
作者:
勛老大
時間:
06-2-17 17:25
標題:
回覆: T84全自動手槍
來源:
http://www.geocities.com/Pentagon/Camp/3592/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