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台灣最長的一日~[如何建立正確海軍] [列印本頁]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6-4-27 01:10
標題: 台灣最長的一日~[如何建立正確海軍]
目前與論建議我國海軍建軍方向應走向飛.潛.快
個人對此不甚贊同:
1.
飛.潛.快之戰略思想一般為白水海軍之健軍概念,但以我國之地理位置及經濟發展型態,我國之建軍方向應走向藍水思想.以人民解放海軍,近年來亦轉變思想邁向藍水.
2.臺灣海峽冬季海象不佳,小型艦艇耐波力不足,屆時無法發揮戰力.
3.我國各項重要資源依賴進口獲得,一但臺海風雲色變,阻斷海運交通,試問屆時如何以中小型快艇組織護航隊,以因應來自水下,水面及空中之威脅?
4.大型水面艦艇之改裝餘欲大,以kidd級為例,如將前後MK-26更換為MK-41 VLS,除防空武裝外,另可搭載ASROC-VLS,雄二E陸攻型,此外尚可另裝發射箱搭載雄三.
5.潛艦方面,此處為我方之痛處,外購遭中國大打壓,自製缺乏藍圖及系統整合無法施行(中鋼有能力製作HY-80.HY-100,中船有能力技術完成壓力殼焊接)
6.航空戰力:海軍是否應該擁有一個專屬的空中打擊武力見仁見智,不過現階段應加速汰舊換新,建立海上巡邏機戰力及增進反潛直昇機兵力.

台灣海軍的主要任務應該為
1~保持台灣航運暢通
2~阻絕中國攻台登陸船團

根據第一項任務需要
1-1。台灣的掃雷艦隊還是要加強
1-2。台灣有必要加強遠洋艦隊﹐KIDD級真的是很好選擇~
根據第二項任務需要
2-1。 個人認為光華六號計劃非常重要﹐一者﹐本身台灣海峽ASM橫行﹐任何一方先投入海軍
主力在該區決戰﹐很容易變成先輸的一方﹐由成本較低﹐有匿蹤性的光六﹐搭配陸基ASM﹐會讓敵人很頭痛~
2-2。 基於成本考量﹐必要時﹐使用水雷來阻絕中國攻台登陸船團也是事半功倍的方式﹐台灣海軍應設法建立水雷部署大隊﹐或是指派該任務至現有的某些單位。
如果戰場是在台灣海峽的話,可行性很高,光六是一種由耐波性較強的鋼質外殼所造,具匿蹤性,搭配資料鏈傳送設備的快速艦艇.
也就是說,光六可在不開本身射控雷達而直接接收海軍大成系統的水面資料下發射雄二ASM.再說,海象惡劣除了影響船艦的性能與機動性之外,對掠海ASM也會造成一定影響;由於ASM的掠波高度是以不被海浪擊落為原則,當飛彈接近敵艦時,可能會因敵艦剛好滑進波谷中而使飛彈飛過頭,在下並不知道雄二是否能像魚叉ASM般具有能在敵艦上頭引爆的功能,如果有那當然再好不過了.

光六的體積/雷達反射截面小,在海浪中載浮載沉,敵艦雷達不容易發現,而且敵主動雷達導引的ASM,受制於彈體大小限制,雷達功率有限,匿蹤設計的光六雷達回波小,不容易鎖定,這也算是一種另類的反飛彈能力.
光六計畫原本預計在2003完成30艘,但因為國防預算的因素,所以光六完成量產服役恐怕還有得等了.
光六計畫為海軍加強戰力優先計畫
目前如期進行中!
目前對光六的資訊甚少 原型艇下水後(今年)才會有較詳細的資料
目前只有公開的模型 排水量約200噸 速率30節武裝為雄二4枚
中科院開發 似無火炮
據詹氏海軍年鑑的資料
(Janes Fighting Ship Yearbook 2000-2001)
光六推估為150-200噸,
速度30節 (+ ?)
預估原型艇今年會完成,
Janes推估會生產二十至三十艘...
依計畫為30 艘
火力方面除四枚雄二外
主砲早期評估過 35 黃金期快炮
此炮因價格因素後續情況不明
另外
中科與聯勤合作匿縱外型20 MM 炮總之大家都很關注這國產飛快 ~
對於如何建立正確海軍,我認為以台灣海峽100多公里的寬度來說,以光六計畫中的飛彈快艇作為防衛主力是最好的選擇(因國防預算的因素)未能大量生產.因為飛彈快艇的高速機動力以及其匿蹤能力加上其配備的雄二反艦飛彈對於中國的大型水面船艦能夠構成嚴重的威脅.另外可能在離島部署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與飛彈快艇相互配合構成嚴密的火網.甚至殲敵於彼岸港口(可能有一點誇張)對於中國的南海艦隊這會是相當頭痛的問題.
對於海軍是否該採購神盾級還是常規潛艇的問題(雖然不見得能買到)我個人認為常規潛艇是目前海軍最需要的武力,它的遠洋打擊能力是中國最懼怕的大威脅,因為中國雖然有絕對多數的潛艇數量但其反潛能量不足一直是中國最大的問題且多為老式潛艇.但中國近年來大力發展 (093 攻擊式潛艇 ),(094 戰略核子攻擊潛艇).使我國的反潛武力更顯的重要.3.總之發展水下武力是一個值得令人思考的好方向~

國軍需要何種武力來達成台海制海權 ?
再衍生出 以何種武力達成: 東岸-太平洋 北岸-東海 南岸-南海等各區之制海軍力 在列出所有需求之武力種類 數量 之和 就是國軍所需達成之兵力.
如何建立立體化海軍,可能比較貼切!
如以第二島鏈戰略,我海軍現有裝備實在力不從心,
首先水面主力艦,潛水艇,定翼反潛機,數量比例性能落差極大!
(二代艦與海龍潛艇數量比例及二代艦與S-2T性能比例)
現代化海軍首重立體化與整合化,
即使今天購入10艘勃克神盾艦,在無潛艇與定翼反潛機配合下,其戰術使用,可能早已被敵方看穿!
如果以相同預算,添購適當比例,潛水艇與定翼反潛機,各位認為呢!

以在下認為目前海軍,水面主力艦,潛水艇,定翼反潛機數量比例,
3比1比2, 這是在下對海軍建議!
在下認為海軍當務之急應是將所有艦隊於以網路化.
通訊資料鏈必須先建立,目前海軍不斷在引進新的水面艦艇,這些船艦目前是否能與大成系統連線小弟並不清楚.未來引進紀德級之後,通訊系統是否能匹配也不知道(不能保證美方不會留一手).
由於我國是一島國,海空軍是我國主力,空軍的強網與海軍的大成系統能不能連線非常重要,這關係者海空軍是否能相謢支援.
所以在下認為當國軍持續獲得硬體時,也不要忘了軟體的部份.
軟體部分的加強是軍方目前進行的首課
也是美顧問建議加強的重點~

第一,P3-C OR P3-2000等海航反潛機在平時的確可以大幅增進反潛戰力,應為我海軍積極爭取的目標(尤其是新潛艦還是連影子都沒有的時候)。但在戰時失去空優時,海航無疑成為台海上空的飛靶,可能只能在東海岸生存。在下認為適合台灣的反潛機應具有海防雷達,先進的反潛設備,空射魚雷,空射反艦飛彈,空中佈雷能力,當然如果能發射導引響尾蛇或天劍一二型,可能就不再是軟柿子了,續航時間應超過三小時,可供兩組機組員輪班,至於是用民航機改裝或是能買到原廠的P3系列,在下並不介意,最好還能有部份組件由漢翔承製,工業互惠協定等等。
第二,大家都對光華六號計畫寄予厚望,在下認為面對中國艇海戰術時,具有相當威力的40~76mm快砲可以擔當反快艇,反氣墊船,反翼地效應船,甚至反登陸艇的任務。如有必要在下將毫不猶豫派出我手頭所有的AH-1W執行對海無差別掃射~12.7~30mm的機槍砲可以在平時擔任護漁與驅散入侵我海域之不受歡迎船艦的作用,



而海公羊,先進海麻雀,甚至海天劍等等,再加上40~76快砲,多少都具有部份的防空能力(1~30km),鑑於艇小又具部份匿蹤效果,對付反艦飛彈最好以軟殺的方式進行。而海雄二的射程可以保證在不超過海峽中線就能打擊敵船團,只是四到八發射完後要用多少時間補給?因此快砲不可偏廢,以免失去自衛能力。希望各位網友評估一下,依照小弟的提議,排水量要多少才能滿足這樣的需求?500~600噸不知夠不夠,如果自動化程度夠高的話,希望人員不要超過35人,如此才可能大量配置(澎湖一大隊,四大軍區各一大隊,金馬各一小隊),畢竟在主力艦艇戰時都到東岸保存戰力時,海峽中就只有快艇能維持基本戰力了。
第三,潛艦可能很難有突破,但不知半潛艦有沒有可能發展,在下認為半潛艦是一種具有不錯生存能力與戰力的構想,解釋如下,外型非傳統船艦,水線以上不超過1公尺,平時在水面上航行,遇緊急狀況時可以降下到水面下1~10公尺(保證飛彈打不到),遇到魚雷時則以水翼狀態艇身昇出水面,以時速35節以上的速度規避射程短的魚雷,主要武裝為潛射魚雷,垂直發射系統(具防空,反艦,陸攻等飛彈)。是不是有點像科幻小說,嘿嘿,只是不知雷達要如何裝設,的確有點麻煩。在下的狂想考量如下:潛艦要自製肯定風險很大,但近似快艇,水線上不超過一公尺,下潛深度不超過10公尺的半潛艦,雖然目前市面上看不到這樣的船,但難度是否會比能下潛到30~150公尺的正規潛艦高,在下並不認為。水線以上低的好處是較易達成匿蹤性,且可防艦砲快砲直射,反艦飛彈攻擊(如遇到可攻擊水線以下的反艦飛彈,下潛十公尺應該可以使飛彈拖靶,嘿嘿),遇到潛艦時,艇身浮出水面,成水翼快艇,或可脫離潛射魚雷的糾纏。(以上的構想部份來自DD-21,一半是在下狂想),如果不考慮如何索敵的話,不知各位認為可行性如何?研發難度會不會比正規潛艦高?
SS〔攻擊型潛艇〕當然是多多益善!目前是規化 6 ~ 8 艘新艦!
如果可以買到七八成新的海象級!那數量可以增加!另外TOGA列表除神盾或有變數!其餘應可於十年內完成~SS是我國迫切需求的裝備,是大家的共識沒錯!但假如我國有一天真的購買到了SS,美國會不會”留一手”,或在武器系統上動手腳?!像以前的古比級一樣,例如無法發射潛射的ASM、那當然也不能發射我國自製的雄二E陸攻飛彈(缺乏介面與軟體),和原先的F-16一樣,成為功能不足的半調子?因為缺乏潛射飛彈的潛艦,只能利用射程較短的魚雷攻擊目標(這還要看我國能否買到先進的魚雷!),也無法深入攻擊敵方內陸目標;只能截擊敵方登陸船團或艦隊;如此還真成了防禦性武器!

目前傳出如美批准採購!將由德209-1400與荷Moray 1800競逐!當然美方兩家造船廠背後都有政經勢力~甭忘了還有日本現在有意透過管道外銷的Harushio,也是跟劍龍級是同一個系列的表親,無論是荷蘭還是日本現代的柴潛,她們神主牌上籍貫欄的位置所刻的字一樣都是U.S.A,Moary 1400/1800跟209系列都算是上一代老式設計理念的二流潛艦。光從艦首魚雷發射管的配置方式來看,Harushio與Oyashio跟她們的那票美軍688表親長得最像。
Moary 1400/1800跟209都是魚雷發射管前端開口站在艦首前方就看得到,魚雷發射管配置在艦首,使得整艘潛艦最敏銳的艦首位置無法安裝較先進的球型主/被動陣列聲納系統,浪費艦首寶貴空間的二流潛艦。與其買Moary 1400/1800,倒不如透過美國以前曾對日輸出技術授權的關係,來取得『美規』版本的Harushio或是Oyashio套件回來自己組裝學技術,而且也比較先進。

成功級的76mm快炮是否要換其實有些爭議 畢竟我方岸轟的執行頗為困難 而且76mm快炮的射速符合防空的需求 至於用Mk45的5吋炮岸轟的感覺 在下也只有玩艦隊指揮官〔GAME〕時才感覺的到(提康得羅加級岸轟喔 很棒也 不過在玩時也曾經用Mk45打下反艦飛彈) 當然海公羊系統是更新的必要元件 如果經費不足 不如以1座方陣快炮+1座海公羊作最後的防衛(最後的防衛是中華民國水兵拿T65K2擊落來犯的飛彈....開玩笑的!)

成功級

但奉勸德商一句!要就拿U-212/214出來競爭
否則差距顯而易見!如U-214與海鰻1800此兩型都符合
台海防衛需求!魚與熊掌擇一皆宜!但要求AIP 為標準配備
如暫時買不到!也要預留日後升級空間!

212級
提一下 如果真的難以取得勃克級艦種的話 不如來拿那些經費重整拉法葉.紀德級跟成功級吧 拉法葉的垂直發射系統不提了 成功級改良如下:加裝一門方陣近迫系統 甚至換成海公羊(雷達部分跟方陣一樣) 單臂發射器若無法改為Mk41就換成紀德級的雙臂發射器 紀德級部分則盡力爭取Mk41 並充實其防空實力 海公羊給它裝上去啦
偶前面的文章是以海軍經費較為不足的情況下來作背景 所以改進的部份就被錢給限制住 如果運輸艦方面需要的僅是一般的點防禦就不須大費周章的將劍一給放上去 不如用在我國海軍較為成熟的海叢樹 還有 成功級的艦體足以承受改良 不過當紀德級成軍後 成功級就成為一個輔助防空艦 而在美國對派里級的情況來看 並未加到4門近迫系統 而且 如果2座無死角的方陣系統其效果會較4門好(因為迴旋角度 總不能用右舷的快炮or海公羊扁左舷來的飛彈吧) 也省了錢 ~
我比較關心的是做為軍隊骨幹的軍官養成素質和觀念 先進裝備一定要盡力獲得 在相對平衡均勢下 效率和品質決對是指揮官貫徹意志爭取勝利的關鍵 相信第七艦隊如果給印尼指揮可能剩下不到十分之一的戰力 甚至無法操作 生意上客戶滿意度和業績獲利 是很容易評量效率優劣 但軍事上是無法容忍戰敗的 和老美比起來 我們對牽涉到人的效率和品質這方面總是比較難量化 結果往往南轅北轍 要建立正確海軍 (三軍) 一定要先提昇軍官水準結合新觀念 台灣軍方和民間比起來 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改進而且刻不容緩~

在下感興趣的是,若是進犯台灣的艦艇約一千五百艘,這樣的數目實在遠超過我軍所能有效殲滅的能力(含固定陣地的陸基雄二,近岸快艇,港巡,等等近海反艦力量等),所以在下才會大聲疾呼要發展陽春機動反艦飛彈,配置於雷霆兩千部隊,一百公里反艦,四十五公里反集結舟波。

一個M109 或雷霆兩千炮兵連正面展開 最少都要150m~ 取個大概方向距離做效力設射擊其實解放軍如果一次只來十幾艘登陸艦艇(含正規或商船改),的確沒什麼好怕的,只是如果一次來個三百到五百艘,累計達數個師的砲兵兵力同時進犯,登陸地點的灘頭恐怕不會比823砲戰時好到哪裡去。而且比較可怕的是,解放軍新一代的火砲射程大幅成長(聽說是南非的技術),如果國軍不儘快建立雷霆兩千或換裝或增購52倍徑以上的一五五榴,屆時被壓制的肯定是我方的砲兵。

但是~不要被陸軍的想法主導海空軍的建軍方向 先不要管對方幾個炮兵師如何集結機動 海上運輸 協調管制 後勤支援 當對方可以在門口布陣 準備舟波登 台海之爭大概已進尾聲 我想真正台海爭的是海空軍的優勢和背後所能承擔的代價 陸軍是有需要改進裝備 但不會是優先 ~陸軍總是要放放風 多爭取一些資源的!

另外與各位分享個觀念~
軍艦本身可說是個系統複雜的作戰工具!分工極細各師其職~
艦上不分日夜三班輪流值勤!值四休八!進出港!作戰演訓則全員到部位!一般而言一個航行更至少有以下部位值勤~
輪機> 航海 >戰情 >電戰> 信號 >通信 >聲納 > 兵器
還有損害管制班!航空隊!還有一些食勤行政人員等等!
當然還要考慮戰損人員遞補的問題!以上這些都非商船能比!
早期老艦生活條件差!尤其輪機隊!海軍慣稱艙面與輪機人員!輪機長綽號老鬼!帶領一批小鬼於
地獄 ( 水線以下輪機 艙工作 )需忍受高熱與高分貝燥音!且自動化程度低需大量人員!
但現在新艦的水準已改善許多!另外講一個比較!同為美製反潛艦!史級艦比Knox大上一倍約8000餘噸比 4000餘噸!但需求的人力卻差不了多少!
這主要為史級艦使用LM-2500引擎比起老陽與Knox的蒸汽機 精簡不少人力!史級艦約為 290員左右!同樣載台的紀德艦因為是區域防空驅逐艦!增加了 標準飛彈與相關感測器配備!所以人員要稍多一點!但以本級艦的戰力是可以接受的!
紀德對海軍戰力的提昇就有如92 年空軍買到F-16一般!

我們有強大的海軍,卻沒有海權的觀念如標題,自十餘年來,即使只有武進的陽字號,台灣海軍一直可以在東亞排前三名,可是漁船菲律賓欺負南海也任人佔領釣魚台更是每天由日本防衛廳巡邏,真是覺得痛心疾首。

所以在下又回過頭來想想~

我們建海軍的目的是什麼?反中國侵略??還是防衛領海?
可是每年的敦睦艦隊出訪都表示我們可以不只是領海防衛而已,但卻常常連領海防衛都做的畏首畏尾。如果說是為了外交上的和諧(怕激怒美國),那為什麼像菲律賓那樣三軍都沒看頭的國家動不動就對台灣強硬(扣押漁船,自行宣佈經濟海域,航權談判擺高姿態),甚至還可以為了南海的問題與中國大小聲?

我們息事寧人有換得別人的尊敬嗎?在下真的十分難過傷心阿!~
南韓可以逕行擊沈北韓越界的艦艇,對日本也是態度強硬,難道它就不怕被美國貼上麻煩製造者的標籤嗎?
懦夫!膽小!怕死!丟臉呀!真他媽的爛泥扶不上壁!~怕死當啥軍人阿~恨鐵不成鋼阿!心情混亂,狂亂暴走中,sorry ~


好了,現在心情平靜些了,回到主題!
我們需要的是怎樣的海軍?是精密萬能的高價艦,還是普通但大量的便宜艦?是近海巡邏的艦艇?還是七海巡弋的艦隊?
以台灣的經費(軍費)來看,大部分的費用都花在人事費用(可是我們是徵兵制國家耶!),所以再在下才會提出軍艦人力配置的問題,看看可不可以找出在人員不增加太多,但戰力可以大幅提升的辦法。
以戰略角度來看,第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足夠的潛艦部隊,潛艦人少,但戰略意義遠非人多的水面船艦可比,在下認為就算傾家蕩產,外交倒退,也要想辦法外購或研發(中美洲或南美好像有國家生產德國的潛艇,或是我們應該趁現在中國因法輪功的人權問題普遍受到歐洲國家鄙視,再到歐洲動動潛艦的腦筋,或是如同之前所提的找新加坡建造等等~無關政治網路特工勿鬧場!),再不行的話,也應該先挪用可能還只是空中樓閣的神盾艦的經費,自行研發或技術合作(如找中船併購荷蘭/德國某廠,不信千億買不到技術)也是不得已中的辦法。在下曾看過一篇報導,中國對外採購的原油已佔其使用量的六成,且目前尚未完成戰略儲油的機制(聽說台灣可達三個月),如果有八至廿艘優良的潛艦,雖不能殺傷大量解放軍(與台灣發展的中短程戰術飛彈或巡弋飛彈相比),但卻更可以威脅到大陸的經濟動脈。(我們用導彈攻擊上海與海上封鎖大陸油輪貨輪,哪個影響較大?)
第二,反潛驅逐艦/巡防艦(潛艦放第一,自然反潛要放第二了)
第三,區域防空艦(水底下的排一二,水面上的最大威脅就是反艦飛彈與飛機了)
第四,海航隊(涵蓋陸基/海基 反潛/反艦 定翼/旋翼機等等)
第五,掃雷/佈雷艦(封鎖/反封鎖必備~真是居家在外健胃整腸...)


這個問題是大家(含政府)都有一點迴避的 因為他牽涉到很多複雜的包袱和國家資源分配的限制 記得沒錯的話 我們今年的人事加作業維持費約佔國防預算的49% (先進國家大概在30%附近) 但這已是歷來最低的紀錄 剩下一千多億分給三軍裝備採購和中科院的新武器研發 實在很緊 資源有限的條件下 用在刀口上和效率提升就特別重要 好的戰場決不是在自己的家園 下棋的人都知道 觀念的改變(境外決戰)和布局是密不可分 從今年的採購清單是可以看出方向 總是要一步一步來 比較高興的是陸軍要買AH64 這也是一大觀念的進步 它代表著陸軍也要把灘頭決戰移到對岸去了 開個玩笑 我到是比較擔心美國全案通過 不曉得政府要從那裡擠出預算...

我昨天夢到小布希大筆一揮!全部OK!阿扁開始籌錢跑三點半〔開個玩笑!〕
如果臺灣海軍的KIDD級配以長程陸攻飛彈,那無論是逼近大陸還是在遠洋遊弋,都將令大陸極為頭痛。長程攻擊海軍的時代已經到來了。
PS:在下胡說而已,看到此的中國安全人員或網友大人有大量,別太認真。
大陸不用擔心啦 台灣不會去打大陸的 甲飽換夭的事沒人會贊成的 只是保留一點點自衛的能力
ps: 開個玩笑: 看來中國的警總真的深入人心~在下的電腦三不五時被攻擊!呵呵呵~

台灣軍事預算的人事費居高不下~我想最大的問題就是在那大陸軍主義~還想搞焦土政策的陸軍吧!!!!真不曉得台灣搞那麼多陸軍做啥???精實案雖然有比較 一點點 改善~但卻對每一個軍種進行同樣比例的精實???搞的空軍戰力大損~買一堆戰機沒人開~地勤人員工作量變多~導致飛機妥善率下降!!!還有一些人數本來就不多的特種部隊也跟受到影響!!!
看來國軍的上級的腦袋都裝屎~~

除了陸軍還有那一堆吃飽飯沒事做~等退休靠拿國家退休金的那些高層!!!台灣的指揮階層過多!!!將軍比可以說是世界首位~!!!

又是一個世界第一!!!還有海巡署!!!許多先進國家海巡都是以海上巡邏艇為主~但是台灣海巡署竟然以陸巡為主!!!在陸上首株待兔!!海巡署已便成養老院~一堆頭頭腦腦的作戰概念都還比不上我身邊的旅級參謀~浪費一堆人力!!!!真不知那些腦袋裝大便的高層都在幹啥!!!!

再次強烈呼籲,我們要神盾系統,但不要勃克的的船體,我們要214潛艇,但不要209!

209級

214級
勃克FIGHT-2A 其實也有一定程度低雷達截面積射設計!另西班牙新建小神盾 6000噸 F-100 巡防艦其艦體設計也大體如此!如要求外商專為台開發全新匿跡載台!吾人很難想像其其經費與開發風險!F-100的設計為一不可取的妥協之作受限於噸位載彈量大減!結果空有神盾雷達但火力貧瘠!
技不如人 ~~ 受限於人 ~~ 有求於人~夫復何求 夫復何言 .......
圖一:瑞典的匿蹤艦艇
<img src=http://www.janes.com/defence/naval_forces/gallery/970108.jpg>
圖二:埃及的匿蹤艦艇
<img src=http://images.janes.com/defence/naval_forces/news/jdw/jdw010111_p_1.jpg>
圖三:德國的 Meko A class
<img src=http://www.janes.com/defence/naval_forces/gallery/990923.jpg>
圖四:英國的匿蹤艦
<img src=http://www.janes.com/defence/naval_forces/gallery/961030.jpg>
圖一:瑞典的匿蹤艦艇
http://www.janes.com/defence/naval_forces/gallery/defgal_970108.shtml
圖二:埃及的匿蹤艦艇
http://www.janes.com/defence/naval_forces/news/jdw/jdw010111_1_n.shtml
圖三:德國的 Meko A class
http://www.janes.com/defence/naval_forces/gallery/defgal_990923.shtml
圖四:英國的匿蹤艦
http://www.janes.com/defence/naval_forces/gallery/defgal_961030.shtml

匿蹤艦艇已成為廿一世紀海軍的基本要求
1.瑞典的那艘匿蹤快艇的雷達截面積據說只有一根天線大小,配合該國特有的峽灣地形掩護以及射程150km等級的RBS-15Mk3 ASM,在下還想不出世上有哪一種船艦系統在和其交手時不會陷入只挨打難以還手的窘境的。
2.漁船的雷達截面積可是有上百平方公尺的,別把漁船和戰機的雷達截面積相提並論了﹔即使是老法八0年代初期水準的超級軍旗打擊機,其機上的龍舌蘭四型雷達都可在百公里外發現此等大小的目標,何況是現今的水面偵搜科技?

台海戰役一旦爆發,那個不怕死的商船漁船還敢在戰區附近逗留?像拉法葉等級的半調子匿蹤能力艦,其雷達截面積仍相當於現今300~500噸級的遠洋漁船/巡邏艇大小,才不是數十噸等級的船身雷達截面積大小,在下並不認為這樣的雷達截面積大小能對戰局有何助益(在戰時老共是不會因為你的雷達軌跡像錦江級巡邏艦或飛彈快艇便放你一馬的),否則船身只有50噸級的海鷗級飛彈快艇豈不更該如F117般,縱橫台海無敵手?
艦艇匿蹤要出現左右戰局的影響力,起碼得等下一世代的海軍艦艇,例如老美的DD-21,瑞典的超匿蹤飛彈巡邏艦等正式服役之後方有可能。

瑞典的 威士比艦
此艦頗符合瑞典島國防衛海岸需求!聽說其內建國土海岸數位地圖!配合GPS導航戰時可完全不使用雷達波偵敵狀態下配合資料鍊攻敵接戰!從其艦身採用迷彩觀之, 其目的為利用地形地勢掩護!對入侵敵艦冷不防就打RBS-15!的確很難防範!可惜台灣與瑞典軍事交流趨近於零!要不然透過交流我可研議光六匿蹤快艇海岸防衛戰法比如躲在北部彭佳嶼南部小硫球打雄二或利用澎湖群島地形地勢發展出匿蹤防衛戰法!此舉一定讓入侵者頭痛萬分!

西歐新世代防空艦艇一覽表
艦艇名稱:F-124/F-100/LCF/Type 45/地平線級/
使用國家:德國/西班牙/荷蘭/英國/法&義
滿載重量:5960t/5761t/????/7200t/6500t
最高航速:29kt/28.5kt/????/29kt/29kt
巡弋航程:4000NM/4500NM/??/7000NM/同左
(當航速18節時)
武裝:
艦名:F-124級/F100級/LCF級/Type 45/HORIZON級
艦炮:76mm*1/76mm*1/76mm*1/114mm*1/76mm*2~3(法/義)
機炮:20mm*2/20mm*2/??????/???????/??????
CIWS:RAM 21*2/梅卡洛*1/??/???????/SADRAL 6*2(法)
艦名:F-124級/F-100級/L.C.F級/Type45級/HORIZON級
ASM:魚叉4*2/魚叉*8VLS/魚叉4*2/魚叉4*2/飛魚/奧圖馬4*2 (法/義)
SAM:SM-2 8*3/SM-2 8*4/??????/Aster30 8*4/ASTER30 8*4
SAM:ESSM 4*8/ESSM 4*8/??????/Aster15 8*2/ASTER15 8*2
(全部採垂直發射方式)
輕型魚雷:三聯裝*2/同左方/同左方/同左方/同左方/
直昇機:NH-90*2/直昇機*2/????/EH-101*2/NH-90/EH-101*1(法/義)

從性能諸元比較上,相信各位不難發現,歐洲六國各自新一代的防空巡防艦有許多相似之處:除英國45級之外,排水量均約6000tons級左右,使用輕型相位陣列雷達,配備48管垂直防空飛彈發射器以及76mm艦砲,最高航速均約為29kt左右......
和老美海軍不同,歐洲各國海軍欠缺完備的長程預警監視能力,也無須像老美海軍般轉戰全球,替碩大無朋的艦隊船團護航,也不像台灣海軍得面臨數量驚人的各式中國導彈/巡航飛彈的嚴重威脅,戰時除了各國同舟共濟外,又有老美這個巨大靠山可供撐腰,也無怪乎這六國的防空艦無須像神盾艦般的大量防空火力了。

不過歐洲新一代防空艦的防空火力設計配置,確實是值得台灣海軍思考:
1.數量適當的長程區域防空飛彈: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都無法像老美般,擁有完善的長程預警監視能力,也因此想學老美海軍般,以射程167KM的SM-2ER在百公里外將敵機連同所攜帶的ASM/ALCM一併擊落,實在是有些不切實際,因此對西歐海軍與我方海軍而言,大量射程驚人,但靈活機動性不足以因應敵方高機動超音速反艦飛彈的SM-2ER實無必要,也因此德國與西班牙防空巡防艦上的SM-2飛彈是射程較短的MR型,且數量分別只有24與32枚;英、法、義三國防空驅逐/巡防艦上的32枚ASTER-30主動雷達導引中長程區域防空飛彈的射程也明顯不及SM-2ER(最大射程:80~100km,約略與SM-2MR相當。),但是卻大幅強化機動性(最高時速4.2M,最大機動性能62g。)以抗衡高速高機動掠海ASM與ALCM(號稱可有效反制2.5M,機動性能15g的掠海反艦飛彈/巡航導彈,以及最高時速3.5M,自高空來襲的反輻射飛彈。)

2.相當數量的高機動中短程區域/點防禦防空飛彈:
德、西、荷三國防空艦上攜帶有八管計三十二枚的ESSM(半主動雷達導引,>2.5M,最大射程30km,機動性能50g。),英、法、義三國防空艦上則攜帶有16枚ASTER-15(主動雷達導引,3.5M,最大射程40km,機動性能62g。),這些新世代的中短程區域/點防禦防空飛彈在射程上約與我國成功級巡防艦上的SM-1相當,但在對抗高機動高速掠海飛彈時的反應速度、射控精度與飛彈機動性能則遠有過之,為我方海軍目前迫切需要以因應飽和超音速反艦飛彈攻擊之利器。

3.火力驚人的新一代飛彈近迫防禦系統:

英國海紋飛彈系統:
攜帶24枚星紋防空飛彈(雷射導引,三錐形彈頭設計,最高時速4.2M,有效射程>5km),45級驅逐艦上可攜帶兩套。
美德合作海公羊系統:
攜帶21枚公羊防空飛彈(紅外線導引,最高時速3M,有效射程5~8km),F124防空巡防艦上攜有兩套。
法國SADRAL近迫系統:
攜帶六枚西北風防空飛彈(紅外線導引,最高時速2.6M,有效射程4~6km),法國地平線級防空巡防艦上攜有兩套。

將以上諸多項目考慮進去後,其實這些歐洲新一代的防空巡防艦的防空火力也以十分驚人,以西班牙六千噸級之F-100防空巡防艦為例,其艦上的防空飛彈攜行量為SM-2MR BLOCK 3 8*4 VLS+ESSM 4*8 VLS=64枚,已經足以與我方尚未獲得的八千噸級之紀德級(68枚)相提並論了,而其在對抗高速來襲的掠海飛彈之反應速度 與精確性方面更是遠有過之,還具有某種程度的匿蹤優勢...從某些角度而言,這些新一代的西歐防空巡防艦的性能配備要較紀德級乃至未經改良(例如配備ESSM等)的勃克級更能符合台海作戰要求:更強的超音速反艦/巡航飛彈反制能力(特別是英國皇家海軍的 45級),較拉法葉級更佳的匿蹤性能,以及較八九千噸級的神盾艦低廉之建造/操作費用。


瑞典的Visby級匿蹤艦所使用的艦砲為Bofors 57mm Mk 3 Stealth,目前還在發展中,已知的最大特色為不發射時砲管會隱沒入砲盾中,以減少雷達訊號,夠神奇吧!所以照片上的船只看到砲塔,未看到砲管就是這個原因,有沒有很心動呢?
資料來源如下,不過此處的照片並非匿蹤型。
http://idex.janes.com/showdaily/sd05_23.shtml

Mk 48 魚雷
魚雷肯定是今日潛艦的最主要武器,而現今美國海軍所使用的就是Mk 48魚雷,
然而,這種魚雷亦將會被其改良型Mk 48 ADCAP魚雷所逐漸取代。魚雷由發射至
擊中目標約需兩分鐘航程,而攻擊的安全距離一般為2000米,以免擊中目標後
受爆炸所連累,魚雷後方有一條電纜連接潛艦,魚雷發射後仍可透過電纜傳送
訊息到魚雷以改變其航向,以能更準確地追擊目標。
長度:19呎
直徑:21吋
重量:3520磅
最高巡航速度:55節
推進動力:噴射引擎
最大航程:23海浬
最大深度:500噚
彈頭:650磅高爆彈頭
Mk 48 ADCAP (Advance Capability) 魚雷
Mk 48 ADCAP 魚雷是Mk 48的改良版,擁有較高的航速,較擁有較高的命中精
度,而且較適合於淺海使用,這種魚雷將會全面取代Mk 48的地位。然而目前這
種新式的魚雷只供攻擊潛艇使用,戰略核潛艇由於其射控系統並未更新,因而
仍舊使用Mk 48魚雷。
http://www.fas.org/man/dod-101/sys/ship/weaps/mk-48.htm

中科院研發的艦用 CS/MPQ-78 射控系統,具有多目標接戰能力,一次可接戰 20 個目標!在 60km 處即可對目標進行監控,而有效鎖定距離約為 40km ,在射控雷達遭到電子反制的情況下, CS/MPQ-78 還可使用光學瞄準系統進行射控!
目前已知海軍濟陽級(Knox)巡防艦淮陽艦(FF937),已改裝 CS/MPQ-78 射控系統並進行海測工作,如順利的話海軍8 艘 Knox 級巡防艦將全面換裝 CS/MPQ-78 射控系統!
如此一來,國產 CS/MPQ-78 射控系統,再以海劍二搭配外掛式垂直發射器(如Mk48),便可改善濟陽級巡防艦貧弱之防空火力!
另有關本級艦僅搭配 500MD/ASW 輕型反潛直昇機,折損整體反潛戰力,現行來自對岸龐大水下兵力之威脅的情況而言,敝人觀點還是有恢復購買 SH-2G 超級海妖(Super Siren)反潛直昇機之必要!雖然會增加後勤維修.補給之麻煩和壓力,但依我國海軍建軍及資源分配的方向看來,無法如美國海軍得朝單一或專屬作戰艦艇配置之模式,必須發展成在戰時緊要關頭,每艘艦艇皆能遂行獨力作戰,具備防空.反艦.反潛作戰能力之全能艦!
若照反對聲浪所言,而立即停止性能提升計劃!那當初就不應該向美方租購8艘 Knox 級巡防艦,徒浪費海軍寶貴的資源!而這批艦艇又不可能馬上退役!既然如此倒不如好好的規劃逐步的性能提昇.


轉貼文章:
布希可能售台縮小版神盾
編譯田思怡/美聯社華盛頓一日電
美國總統布希即將決定是否售台四艘神盾艦,接近決策過程的人士透露,布希將滿足台灣大部分的要求,但不是全部,布希可能售台縮小版的神盾系統。
  美國政府官員表示,布希將在未來幾周內做決定,這將是布希上任以來對中國政策所發出的最強烈訊息。台灣要求美國出售四艘配備神盾系統的阿雷柏克級驅逐艦,每艘售價逾十二億美元,艦上的飛彈和雷達系統可同時追蹤兩百多個目標。美國官員表示,這個周末布希尚未做決定。不過接近決策過程的官員,包括介入軍售議題的共和黨籍國會議員指出,他們預料布希會同意售台配備精密雷達系統的驅逐艦,但可能配備縮小版本的神盾系統。他們並表示,預料布希會提出一些附帶條件,以便在中共撤除部分部署在台灣海峽沿岸的飛彈後,讓他有改變決定的空間。
  布希政府官員最近的言論對中共轉趨強硬,令台灣的領袖和美國國會內支持台灣的議員大受鼓舞。在兩岸問題上極具影響力的共和黨籍眾議員考克斯說:「布希政府的政策與國會內的多數意見相同,我們要儘可能鼓勵中共停止擴展軍事力量,這意味他們若不住手,應嘗到後果。」台灣也要求美國出售紀德艦、潛艦和陸軍先進的「愛國者」反飛彈系統PAC-三。美國從未售予台灣潛艇,此次也不例外。熟悉布希國家安全團隊運作方式的人士,從上周太平洋美軍司令布萊爾在國會上的證詞中,看出布希決策方向的蛛絲馬跡。甫自中國大陸和台灣訪問返國的布萊爾說,售台神盾艦顯然在美國對台軍售法律規範的範圍內。
他說,大陸目前有三百枚短程和中程飛彈對準台灣,並且以每年增加約五十枚的速度增加。布萊爾說,如果大陸繼續增加飛彈的數量和準確度,美國「必須有所反應」,協助台灣對抗中共的威脅。他說:「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中共有所節制,在那種情況下,美國不會支持武器競賽。」介入軍售議題的一名共和黨國會消息人士表示,布萊爾的證詞顯然為售台神盾艦鋪路,但預留中共若改變政策,華府也會取消售給台灣神盾艦的空間。這名人士說:「布希政府有很多轉圜的空間。」他說,布希可能同意未明列「神盾」系統的對台軍售,比較可能的方式是,布希可能決定售台配備類似神盾雷達系統的紀德級驅逐艦,比阿雷柏克級驅逐艦低一級。美國眾院內支持售給台灣神盾艦的議員準備於明天致函布希,說明「台灣取得阿雷柏克級神盾艦是合法的需要」。這封信函已獲八十名議員簽名,不僅限於保守派,還包括一些中間偏自由派的民主黨議員。

大張旗鼓了半天,最後該不會還是走回小神盾田單級的老路吧.....果真如此的話,台灣還真是當了白白空等多年的冤大頭了。
臺灣買神盾的“戰術意義”並不全在攔截短程彈道飛彈...
而有“多目標接戰”能力...
這才是臺灣目前所欠缺的...
田單級就算是裝了小神盾系統也無法應付大規模飽和攻擊...
唯有確保航線暢通,臺灣才有勝算...
在下向來反對“樣樣自己來”...
只要國外有現成的就買...
自製可以慢慢來...
沒現成的就自己做...
其實在下亦極力贊同成功級雄二換魚叉BLOCKII的做法...
但是就是有一些極端要求自製的人批評海軍的做法...
認為國產的雄二比較好...
但是只要仔細推敲今年軍售清單...
就可以發現海軍為何要成功級裝魚叉BLOCKII...
從陸軍的M109A6自走砲...
一直到海軍的魚叉BLOCKII、連今年沒買太多玩具的空軍的JDAM...
甚至於國產的陸攻巡弋飛彈都是有關連性的...
至於是什麼關係?
大家猜一下...

沒時間+沒技術+沒實力+沒本錢+老美肯定掣肘=神盾艦要國艦國造是妄想~


南韓:
自八0年代初期開始,從兩千噸的自製巡防艦開始,然後是三千噸,接著到了九0年代起開始向自製五千噸級的KDX-1導彈驅逐艦的目標努力,直到二十一世紀初,方能向自行設計建造八千噸級大型驅逐艦(KDX-2,預訂於2005年左右服役。)挑戰。

KDX-1
 

KDX-2

我國:
成功級:老美提供全部藍圖與技術支援,中船照表操課。
拉法葉:工程全部給老法造船廠包了,中船連一杯羹都分不到。
自力設計建造的船艦:
1. 五十噸級海鷗級飛彈快艇。
2. 三百噸級錦江級巡邏艦:射控系統爭議問題叢生,花了好一陣子才解決。
3. 一百五十噸級匿蹤飛彈快艇:還沒開工,現在只有模型。
4. 一千五百噸級台北級大型緝私巡防艦:興建/研議中。

如此『輝煌』的國艦國造經驗,現在就妄想能一步登天,直接向6000~8000噸級的自製神盾艦挑戰??追求理想也不能到達如此不顧現實的地步。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也沒有一步登天的事情,過去台灣不自努力,不能如南韓般,堅持國艦國造到底,現在便得接受受制於人的後果,並從基礎穩扎穩打上去,若仍不肯面對現實,整天做著不切實際的美夢,唱著高聳入雲的高調,那不但無助台灣海軍脫離寄人籬下的窘境,還會成為令各國恥笑的阿Q。

就某種層面而言,勃克級神盾驅逐艦可謂是為彌補威力與造價均當世無雙的提康特洛加級神盾巡洋艦在數量上的缺憾而誕生的,這兩者可說是神盾系統的高低混合編組(一如F-15和F-16、F-22和JSF、海狼級SSN和維吉尼亞級SSN等之間的關係。)第一批次的勃克級,在排水量等級的大小上是中後期型提康特洛加級神盾巡洋艦的5/6左右,區域防空火力攜型量則為其73.8%(90枚垂直發射標準飛彈最大攜帶量)v.s122枚垂直發射標準飛彈),至於艦上所用的SPY-1D神盾雷達,則是改良自中後期型提康特洛加級巡洋艦上的SPY-1B,由於載具較小,因此雷達天線陣列自然也得相對縮小,偵測能力與範圍自然也有所下降,且因為空間不足,勃克級無法同提康特洛加級般攜帶偵測距離高達460km以上的AN/SPS-49(V)8的三維長程對空搜索雷達,因此長程預警能力略嫌不足。至於反潛戰力方面,由於第一批次的勃克級不具備直昇機庫,因此反潛直昇機並非其標準配備,故其長程反潛作戰能力甚至不及派里級巡防艦。
然而自2000年起開始服役的勃克IIA級,則對上述的大多缺陷,做出了重大修正:
1.進一步改良SPY-1D雷達為SPY-1D(V),強化其偵測彈道飛彈與低空掠海來襲飛彈的能力,在配合新型飛彈服役(SM-2ER BLOCK4、SM-3、ESSM)之後,勃克IIA級將成為美海軍現役戰艦中反制掠海飛彈乃至地對地彈道飛彈能力最強者,甚至超過大多未經升級改良的提康特洛加級巡洋艦。
2.自勃克IIA級三號艦(雲斯頓‧邱吉爾號)起,換裝新型五吋炮,使用增程導引砲彈時,可精確打擊96公里以外的地面目標。
3.增設可容納兩架反潛直昇機的機庫與支援系統,大幅強化區域反潛性能。
4.以ESSM四合一改良型海麻雀近戰/點防禦飛彈(視武裝搭配方法不同,勃克IIA級可攜帶64~128枚ESSM)取代原先的兩座方陣快炮近迫系統,大幅提昇近距區域/點防禦防空火力,使勃克IIA級在距離30km以內的防空火力甚至較現今的提康特洛加級巡洋艦還強上許多(96具Mk-41垂直發射器,最大區域防空火力攜帶量:80枚SM-2長程區域防空飛彈+64枚ESSM四合一改良型海麻雀近戰/點防禦飛彈;或是64枚SM-2長程區域防空飛彈+128枚ESSM四合一改良型海麻雀近戰/點防禦飛彈)。

提康特洛加級巡洋艦(計27艘)
第一批次(SPY-1A神盾雷達+兩具MK-26雙臂垂直發射器):CG47~CG51(計5艘)
第二批次(SPY-1A神盾雷達+兩套各64管MK-41垂直發射器):CG52~CG58(計7艘)
第三批次(SPY-1B神盾雷達+兩套各64管MK-41垂直發射器):CG59~CG73(計15艘)
正式服役時間:
第一批次:1983~1987
第二批次:1986~1989
第三批次:1989~1994
預定退役時間:
第一批次:2018~2022
第二批次:2021~2024
第三批次:2024~2029
預定由CG21級防空巡洋艦取代(預定其滿載排水量在12000~18000噸之間,配備主動電子掃瞄相位陣列雷達系統,電力推進系統,攜帶至少256具以上的垂直發射器與兩門八吋炮。)

勃克級防空驅逐艦(計57艘)
第一批次:DDG51~DDG71(計21艘)
勃克II級:DDG72~DDG78(計7艘)
勃克IIA:DDG79~DDG107(計29艘)
正式服役時間:
第一批次:1991~1997
勃克II級:1998~1999
勃克IIA:2000~2008
預定退役時間:
第一批次:2026~2032
勃克II級:2033~2034
勃克IIA:2034~2043

DD21計劃目前已經幾乎確定取消,取而代之的DD(X)計劃預計2006年起造,比原來DD21只延後一年,而原來勃克級延長建造計劃一年。現在的問題是,沒有人相信重新設計一艘船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一般猜測不是要再延後DD(X)計劃(造更多勃克級),就是要用勃克改良型(Flight III)來當DD(X)。不管那一種,以後美國海軍的神盾艦破百似乎很有希望的事(台灣海峽一出事,哇!一兩打神盾都跑來了!),那台灣就要考慮了:要不要從老美手上買幾艘二手的CG47級?因為勃克FlightIIA或FlightIII一來人家未必想賣,二來可能也沒貨,三來交貨時間也不知道要拖到那一年…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