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場建築遭受攻擊之威脅
防護工程在受敵人攻擊時能利用的資源及受攻擊之方式,是所謂威脅分析。因此,機場軍事建築防護結構的設計基本上仍需考慮未來敵人使用之攻擊武器為基準。傳統火砲具有準確、輕度摧毀的能力,為攻擊時削弱防禦工事的主要武器。對機場建築而言,主要威脅來自空中攻擊之空對地武器,空中攻擊對於跑道、滑行道、停機坪、塔台、雷達站、修護棚廠及補給庫房之地面目標,造成嚴重損壞。在空中「精準打擊」扮演的角色益趨重要之際,將傳統的「面打擊」武器加以改良,使其具有與「點攻擊」性武器相同的精準度,而美軍在第一次波灣戰爭後,檢討其空襲成敗得失,學習其經驗後,在第二次波灣戰爭所採用空對地武器之種類及戰術,使用高科技武器更益精進;例如伊拉克有多處軍事基地都隱藏在地底,其中包括海珊總統的宮邸,美軍這次運用爆炸威力強大的鑽地炸彈,將其一舉摧毀;對伊戰爭開打,首波飽和攻擊的要角則是「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oint Direct Attack Munitions,簡稱JDAM),以最簡單的方式加以解釋,就是相較於汽車裝上衛星導航系統,可以輕鬆地導引駕駛人到目的地,傳統空投炸彈裝上JDAM,就可利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將炸彈精準引導,攻擊目標;
(1)電磁脈衝的形成
電磁脈衝產生原係一種自然現象,當空中帶電雲層堆積時,與地面間電場強度超過特定臨界值,就會產生局部的空氣絕緣崩潰,造成瞬間大電流導通的路徑,並在路徑附近感應出高強度的雷電電磁脈衝(LEMP,Lightning Elector Magnetic Pulse),在落雷區附近地區受到的電磁破壞和電磁脈衝有關,雷電電磁脈衝上升時間約在微秒級、頻譜較窄,包括10MHz以下之低頻部分。
C.高空核爆的電磁脈衝
此種電磁脈衝涵蓋範圍極大,100公里高的核爆,其涵蓋的範圍達1,100公里左右,500公里高的核爆下,則涵蓋半徑有2,400公里,以300公里高核爆為例,其涵蓋面積達107平方公里,涵蓋面積大的原因在於大氣密度在垂直方向變化大,亦即所謂「淨失稱因子」變得極大,導致此類電磁脈衝涵蓋面積大,此類電磁脈衝的大小在1.5 x 104到4.5 x 104(伏/公尺)維持10-6秒,然後衰減,但在10-5秒內仍有103(伏/公尺)的強度,頻率則60%以上在10赫茲以上的高頻,其在地面上的電場強度維持上空的1-10%,約有104(伏/公尺)的峰值,穿透地表的能力仍有其可觀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