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由 HOLMESLEE 於 06-11-4 11:06 發表
國民政府在戰後失去大陸的兩個主要原因,一是政治上舉措失當,另一則為軍事上的失利。
政治上舉措失當
就國共兩黨的會商方面而言,國民政府在戰後因應國民普遍厭戰的心情,旋即主動邀請毛澤東前往重慶舉行會談,毛澤東初不以為 ...
原文由 無慾則剛 於 09-1-6 20:23 發表
我補充部分原因。
一、國軍編制兵力不足導致運用失當。
原因:1.缺編以領俸祿,部分(很可能是大部分)官員貪腐。
2.戰損不能得到快速補充。
3.王牌部隊補充的新兵使王牌部隊名實不符。造成使用不當。 ...
原文由 無慾則剛 於 2009-1-7 19:44 發表
很遺憾,第二點我沒有找到專家的嚴格論證資料。
但是,如果一支部隊人數從幾萬發展到十幾萬,甚至幾十萬。而還是用原來的編制名稱。就能說明第二點是成立的。
從內戰過程中共軍兵力快速增長和編制緩慢變化上您應該能夠得到第二點理由是成立的。
另外,從人心向背上看。
國民黨的部隊依靠軍隊後勤供給,而共產黨的部隊依靠群眾支援,說群眾是共產黨的衣食父母一點兒都不夸張。現在大陸政府和軍隊還在保持“軍民魚水情”、“擁軍擁屬”和“軍民共建”等活動,成為傳統了。和國軍現在搞的開放日,體驗活動不是一個性質的活動哦。
如果說國共內戰時“共產黨統治區”的群眾不是真心支持共產黨,那就絕對沒有共軍的壯大。反證了,共軍比國軍得民心。
共產黨黨章中說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百姓相信共軍,不是單靠口號和宣傳就能辦到的,
必須用行動讓百姓體會到共軍和國軍的不同。
歷史就是這樣選擇了共軍。
原文由 HOLMESLEE 於 2009-1-22 11:58 發表
看來你沒有先仔細看過原發文...
在國共內戰前夕,首先拋出和談的是蔣介石,這對於國民黨政府在爭取輿論是很漂亮的一擊。這一出擊,確實讓一直想讓國民黨背上破壞和平惡名的共產黨遭到了困難,不過,毛澤東等共產黨人在兩度婉拒 ...
再來就是經濟問題
八年抗戰戰場基本上幾乎都在華中華南等老蔣的地盤,日本主要也是爭對外交方面排日的蔣介石,別懷疑,蔣介石北伐打掉不少親日本的軍閥,再加上蔣介石漸漸有讓中國統一的趨勢,都是日本所要趁機爭對的原因之一
反而屈居西北親俄的共黨可以趁機回復實力,為何日本比較不爭對共黨,因為共黨背後有蘇俄支持,基本上日本是不願破壞這層關係
等戰後華中華南經濟受創,蔣介石為了爭取預算,發行許多法令,導致人民不滿,共黨趁虛而入,再加上戰後許多抗日民兵及游民被共黨給吸收,提供共黨戰力,而本身精銳耗盡的國民黨又不得不借助軍閥之力,問題是之前就與軍閥鬧不合,中原大戰,桂系戰爭,西安事變,軍閥基本上根本就不無意願再與國民黨合作,國民黨本身在經濟,軍力都嚴重受創下,失敗早已經是預料中的事情,
最令我驚訝的是看似現在共黨也幾乎沒有軍閥問題,我推測有可能是因為文化大革命的關係
,畢竟很多軍閥根本是西瓜靠大邊,投降中共的軍閥比比皆是,那麼使軍閥消失的,很有可能是受到嚴重曲解的文化大革命或是一些政治清洗,有可能是我們只看壞處不看好處的一項重要盲點之一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