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日月光(ASE)某位工程師,離別感言
[列印本頁]
作者:
hung chih
時間:
04-2-27 23:36
標題:
日月光(ASE)某位工程師,離別感言
日月光(ASE)某位工程師,離別感言, 這篇文章,造成公司不小的震撼,
還被副總約談一番, 經過幾番慰留,目前暫以留職停薪處理,完成學業再說!
我將在8/31結束我在日月光的工作,然後我將到中山大學讀書。
我要感謝很多在我於日月光工作期間幫助我的人。非常高興能與你們合作超過兩年的時光。
我在2000/3/13進到日月光,這幾乎是我自陸軍退伍後的第一份工作
(我的第一份工作僅做了一個月),在這兩年當中,我學到很多事情。
第一,日月光的階級意識不是非常明顯,經理、職員和助理之間的差異是潛在的,
在日月光的工作氣氛大致上是很和諧的,這也是我為什麼能在此超過兩年的原因。
第二,半導體產業是全球競爭性的環境,在日月光工作可以幫助擴展自己對世界的視野,
因為可以有機會跟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工作。英文能力的提昇應該是我在日月光工作的最大收穫。
這工作的經驗可以幫助我在未來全球化的競爭市場上與他人競爭。
在封裝產業工作可以學習到整個半導體供應鏈的知識,從晶圓製造到上板,
對於機械工程背景的工程師而言,這是切入電子工程的一個捷徑。
第三,我在大學和研究所學的是機械工程,工作上的經驗使我了解其它的科目對一位工程師是同樣重要的。
我在學校不喜歡化學,但是我們在這用到很多化學的材料,工程師需要有材料的相關知識,
這使我了解學校學的知識有何應用,同時我在上班時候還自修很多半導體的相關知識。這些都是我在日月光兩年的收穫。
在大公司工作也可讓我知道在一間企業其它部門的功能,像是人資、生產管理、倉儲管理和很多的事情,
日月光是間有制度的公司,也許有人不認為如此,如果跟某些其它公司來說,日月光的確在很多部門還是比較有制度的。
然而,我也有一些對日月光的建議和抱怨。製程工程師職務的定義不是很明確,在工作兩年之後,
我還是不太確定,到底製程、研發和品管工程師的差異在哪裡。
生產線的人同樣也不清楚這一點,所以有很多繁雜之事都要製程工程師去處理。
在我在日月光的第一年,大部份時間都是處理生產線發生的異常。
我常接到從生產線打來的電話說:「有一批貨有出水不良,我們要怎麼辦?」我能怎麼辦?不是退貨就是放寬規格。
這不是QA工程師該做的嗎?為什麼生產線不自己去找QA工程師談放寬的規格?
為什麼我必須替生產線放寬產品規格?為什麼生產線的人不能替自己造成的問題負責?
在我第一年的大部份時間就是日復一日地簽停止放行單,這不是生產線主任就可以做的工作嗎?
我假設製程工程師的工作是類似研發工程師,但是除了新製程和新材料的導入之外,
我們還必須處理所有生產線發生的雜務和麻煩。
像是一些他們找不到路單、釘架不夠用、他們設錯數、他們不知道產品該出貨到哪裡。
我們工程師大部份的精力就耗在這些發生在生產線上無聊又重覆的事情。
在被這些雜事糾纏之後,我不認為製程工程師還會有興趣去學習封裝技術的相關新知。
因此,當我們真正遇到來自客戶抱怨的重大異常時,我們反而不知該如何解決,如同n-Vidia的個案,我們因此失去了一個大客戶。
工程師被太多細小瑣事纏身,然後他們沒有能力解決真正需要工程師處理的異常,我們甚至可以說是專業能力不足。
我認為,一位工程師應該被訓練有能力處理大麻煩,而不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換句話說,工程師的能力應該以對材料、製程、設備的知識為基礎,而不是在處理繁雜的行政程序上。
彼得杜拉克認為企業應該減少知識工作者的雜務,因為他們對公司的貢獻不在於處理這些瑣事。
日月光是否視工程師為知識工作者呢?
當我們導入新材料時,我們最常做的就嘗試錯誤。我們試著用不同的材料和製程比較它們可靠度的結果。
我們總是盲目地做著客戶要求的實驗,很多工程師並沒有足夠的知識背景說服客戶這是不需要做的,因為他們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學習。
工程師不斷地虛耗在一些瑣事上面,又無法在知識上有成長。
當他們發現到這一點時,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另外在他們職業生涯中找新的出路。
如果我們真的希望工程師們能在工作中拓展知識,我們應該訓練生產線的人獨立處理某些事。
至少,我不認為 簽"暫停放行單"或是將缺點碼調成晶粒差異或是去數製程中損失多少顆晶粒,
還是將作業指示釘在路單上可以幫 助工程師擴展他們的知識。
我想,公司每個月花三萬元請一位工程師也不希望他只是處理這一類的事情。
到底製程工程師的職務上的定義為何?應該定位為研發或是製造?
如果將PE定位為製造,我們就應該減少研發的負擔;
如果將PE定位為研發,我們就應該減少生產線發生的瑣事處理。
不管是定義在哪一方面,我認為,一位工程師應該將他職務焦點放在提升專業知識與能力,
而不是簽通知單,調帳,釘路單,造假資料或是收拾殘 局上面。
然而,日月光的工程師卻花費他們80%的時間在這類的雜務上面。
儘管一位製程工程師大部份的時間都是處理生產線上發生的異常,然而,季考核的分數卻是根據你產出報告的數量為依據。
考核可以做量化的評核是非常好的事,然而項目卻和工作負擔比例不相符。我不知道經理們希望工程師如此做的目的為何。
如果我放棄處理生產線發生的異常,請他們自行解決,而我只是待在辦公室寫很多報告,
我依然可以在每季的考核中拿到高分,為何我還需要被這些瑣事糾纏?
寫報告真的就是工程師的主要工作嗎?顯然地,經理們是希望我們將焦點放在在職訓練、專案處理上面。
可是,如果我們真的重視工程師知識的成長和在職訓練,我認為我們必須減少瑣事對工程師的負擔。
學習就是學習型組織工作的一部份,學習新知不應是我們額外的負擔。
有人試著透過KM的主機尋找解答嗎??你知道造成delamination的原因嗎?
你知道經過表面黏著後造成銲錫孔洞的原因嗎?當我遇到這問題時,我試著透過我們的KM主機尋找解答,
可是我感到失望,我無法發現delamination和銲錫孔洞的資訊. 所以,
我透過網際網路去搜尋當我在GOOGLE打入delamination, relaibility, PDF時, 我可以得到數百篇有關可靠度的文獻.?
我知道了delamination是由溼氣和熱應力造成的, 由不同的失敗模式可看出結果當我接到客戶有關於銲錫孔洞的抱怨,
我也試著透過GOOGLE搜尋solder voids, SMT, PDF並且得到百篇的文獻討論由迴銲造成的銲錫孔洞.
一些公司很大方地公開他們的研究成果.我覺得我應該有信心告訴客戶,這是SMT的問題.
然後我得到劉百洲的幫忙告訴我是印刷電路板上導孔經過迴銲時造成的,
在我們送樣品到QA做失敗分析後, SEM顯示的確是SMT的問題而不是封裝的問題.
我解決這問題透過的是知識和專家的協助,而不是透過處理生產線的瑣事, 處理例行事務只能增加我們的經驗,
可是無法增長我們的知識然而,很多的問題卻是需要透過工程師的知識來解決
我們發現有一家客戶的晶圓在切割後有腐蝕,客戶給我們很多晶圓去切割,我們的D/A工程師就一次又一次帶著晶圓去生產線切.
如果你讀過晶圓製程的教科書,教科書會告訴你,腐蝕是由蝕刻過後的化學殘留造成的. 花一天的時間去切晶圓還不如花兩小時去查教科書,
我們卻常整天在機台旁罰站,看著機台切著晶圓, 工程師當然覺得很辛苦以我的觀點看來,
如果不告訴客戶這一點,一次又一次的切割實驗只不過是浪費我們的時間跟金錢又得不到有效的結果而已.
為何我們不拿出教科書的資訊告訴客戶,這是晶圓製造的問題??
如果晶圓廠不改善,封裝廠也無法提供有效的改善.
另一件要抱怨的是每個人都已經知道的,薪資福利。
有人曾看過網路BBS關於日月光的討論嗎?大多數的討論都在抱怨低薪資。
儘管有些抱怨低薪資,日月光對於社會上不知道內情的人而言,仍享有響亮的名聲。
當我的朋友知道我在日月光工作時,他們常露出羨慕的表情問道:「喔..你應該一個月有超過五萬元吧?」我只是笑而不答。
這笑話顯示日月光的薪資低於業界人們知道的平均水準。我想對世界第二大封裝廠而言,不是一件光彩之事。
至少,我們應該跟中壢廠的水準一樣吧?
中壢廠的員工早就實施週休二日有一段期間了,為什麼住台灣南部的人就必須忍受較低的薪資福利呢?
如果薪資對一位工程師沒有吸引力,他又無法在工作中成長,他會做什麼決定呢?
當然,在某些公司的工程師也是處理一些例行瑣事,可是他們得到很多股票和金錢使得他們願意留下來。
我們都聽過經理們宣告上層主管已體認到這問題,並試著改善這樣的薪資結構,
當我剛進日月光時就聽過了,而且我們每一年都聽過這樣的聲明,
所以我希望這次對各位的確是真的好消息。
我們也知道上層主管有意提昇工程師的職稱,將專案工程師的頭銜昇為產品經理。
酒店裡的小姐也被稱作是公關經理,她們每個人都是經理。
事實上,職位上實在的收入要比職稱更為實際,一些公司助理的薪水還比日月光的工程師來得高,
大學助教一個月有三萬元以上;助理教授一個月有六萬元以上。然而,這些職稱都有助理之名。
下表顯示業界的平均薪資,我希望至少可達到平均的水準吧?
製程工程師在職訓練的目的是好的,但是以知識管理的觀點來看,OJT只能算是一文件儲存系統。
搜尋的設計是依照作者設定,如果我想要搜尋一件異常案例,我必須要知道作者是誰。
伺服器的傳輸速度太慢,當我打開一件訓練教材時,我必須等待好幾分鐘,系統常常當機。
系統設計不夠友善,員工仍沒有從系統找尋解決方案的習慣。
高層主管只想到要工程師提供很多的文件,但是我們沒有管控品質,並且未建立一方便人們使用的系統。
當我們遇到問題時,我們也不太能從這系統找到什麼有幫助的知識,大部份人也沒有習慣去收集資料來解決問題,
我們總是矇著頭拼命做實驗,或是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去說服客戶,卻不知用現有的知識來解釋問題.
結果是大家都很累,問題還是存在,大家都用勞力密集的方法去解問題
製程工程師的勞力分配不公平。黏晶工程師要從研磨管到電漿清洗,
有時候還要被三光、封模、外觀的人召喚因為發現黏晶的缺點。
然而,一些單站工程師卻只要負責一個站別。
在七廠的黏晶工程師平均的工作年資從未超過一年,因為實在是太操勞了。
這樣的勞力分配似乎是整個封裝業都是一樣,可是從沒人檢討過這樣是否公平嗎?
我建議應該一位工程師僅負責黏晶粒,一位工程師負責研磨到二光檢查,電漿清洗可歸由銲線工程師負責。
當我剛進到日月光時, 被歸屬於BCC team, BCC從當時的一週200K的產量到一日200K以上良率由99.5%提昇到99.88%以上,
我一直覺得本組在製程工程處算是表現不錯的, BCC量產第一年沒有任何一件正式客戶抱怨,在OJT及專案上的表現也都是名列前矛?
然而, 我覺得我們在PE部門並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 BCC的工程師從一開始的四人到最後我離開後還是四人,
品越做越多, 工程師的負擔越來越重, 公司這麼做是在逼人找新頭路感覺上, BCC不屬於BGA產品, 又不屬於傳統釘架產品,
像是爹不疼娘不愛地被人踢來踢去, 各組一有缺人馬上就從本組拉人, 許我們沒有發生過嚴重到影響客戶訂單的大問題,
所以有點可有可無的感覺吧這種作法對於本組的士氣是一種嚴重的打擊!
看來似乎我的抱怨要比感謝詞多,我想既然我將結束工作,我應該將我想對大家說的話說出來,
也許這也是你想說卻不敢說的話,我希望真的反應出很多人的心聲。
在我博士生的研究生涯中,我希望能研究網路上的知識分享和收集行為,
還有如何利用資訊技術和知識管理減少工程師的雜務使企業員工都能在工作中獲得成長,
而不光是消耗他們的才能最後我還是要感謝每個人,希望各位未來在日月光都能有好的薪資,
在工作上也能得到成長。也許幾年以後我得到學位之後,我們還有一起工作的機會。
作者:
玉樹
時間:
04-3-3 16:53
感同身受..雖然我也和你一樣即將離開日月光!
但是你把我甚至日月光同仁們的心聲確實的表達出來!
感謝你這麼願意"伸張正義啊"
希望你下一份工作能讓你發揮妳的長處.
祝福你!!!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