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發現3億7500萬年前有腳的魚 。 [列印本頁]

作者: 克里斯Chris    時間: 06-12-4 21:05
標題: 發現3億7500萬年前有腳的魚 。
加拿大科學家發現3億7500萬年前有腳的魚

達爾文演化論消失環節找到了


魚兒爬上陸地的第一步。





加拿大古生物學家發現一具3億7500萬年前、覆滿鱗片
前所未見的巨大古老魚類化石,這具化石填補了學界追尋多時的進化缺口,也
就是一些魚類離開海洋,魚鰭正在形成前肢,靠著四肢步上陸地。

在自然期刊發佈了兩篇報告中,由芝加哥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蘇賓領導的研究
團隊,宣稱在加拿大距離北極約960公里的北極圈內,發現到在沈積岩中保存
良好的多具魚類化石,這些化石骨骸有鰭、鱗片和其它屬於大型魚類的特徵,
長約4到9英呎,經過進一步檢視後,科學家發現解剖學上過渡型生物的重要特
徵,魚雖然還是魚,但已經具有將轉變為陸地生物的重要改變,因此這些魚可
以稱作是兩棲類的先驅。

科學家在化石中,發現到這些魚的前鰭正在形成前肢的證據,這些魚還有著平
坦的軀體,類似一隻鱷魚,它們的頸部、肋骨和其它部位都類似一種稱作四足
類Tetrapods的四腳陸地生物


除了確認這些魚正在歷經重要的進化轉型之外,這些化石的出土也為反駁宗教
創造論者提供的有力的證據,這些創造論者宣稱,找不到過渡轉型生物,是達
爾文進化論中一項嚴重的缺點。

研究團隊指這項發現是迄今動物正在從魚類變為四足類最有力的證據,這些魚
經命名為提達力克Tiktaalik Roseae,在發現地的加拿大努納福特區當地原住
民語中,提達力克的意思就是大隻的淺水魚。

兩位在自然期刊上針對此一發現發表評論文章的古生物學家指出,過去雖然曾
經發現其他的轉型魚類,但時間都是在3億8500萬年前到3億5900萬年前,也就
是泥盆紀後期,但是提達力克作為魚類和陸地脊椎生物之間的關鍵連結是如此
明顯,可能會使這種魚和始祖鳥一樣,成為演化學上的代表性象徵。

發表評論的這兩位學者分別是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阿伯格,以及英國建橋大學
的克雷克,他們兩人向被視為是蘇賓團隊的對手。

蘇賓和另一為合作夥伴達席勒是從1999年開始在加拿大努福特地區的埃爾斯米
爾島上搜尋化石,他們是受到一本地理教科書指稱該島充滿了泥盆紀的岩石,
而且相當容易挖掘的吸引後,而決定到這裡挖掘化石,在泥盆紀時代,埃爾斯
米爾島氣候溫暖。

但是一直到2004年7月,挖掘工作才出現重大進展,他們發現數隻保存完整的立
體魚化石,這些魚有著龐大的身軀,銳利的牙齒,特別的是還有頸部,可以讓
它們做出魚類所沒有的轉頭動作,哈佛大學的簡金斯博士說,如果這種動物真
的會離開水面,那它就需要一個真正的脖子,讓頭可以轉動。

埋藏在胸鰭內的骨頭可以看作是上臂,也就是陸地生物的前臂或是最原始的手
,而且鰭的關節似乎可以在陸地上活動,綜合這些發現,科學家認為提達力克
可以在溪流中伸展其原始的前肢,還可能讓自己短暫上岸停留。

蘇賓在報告中做出結論,認為提達力克是活在3億8500萬年前的真掌鰭魚Eusthe
nopteron和潘氏魚Panderichthys,以及初期四足類,如活在3億6500萬年前的
棘螈Acanthostega和魚石螈Ichthyostega之間的中介,蘇賓說提達力克是魚也
是四足類。

來自其他關於化石的評論:

這具化石填補了學界追尋多時的進化缺口:也就是一些魚類離開海洋,靠著四肢步上陸地。



在「自然」期刊發佈了兩篇報告中,由芝加哥大學的演化生物學家蘇賓領導的研究團隊,宣稱在加拿大距離北極約960公里的北極圈內,發現到在沈積岩中保存良好的多具魚類化石。




這些化石骨骸有鰭、鱗片和其它屬於大型魚類的特徵,長約4到9英呎。



經過進一步檢視後,科學家發現解剖學上過渡型生物的重要特徵:魚雖然還是魚,但已經具有將轉變為陸地生物的重要改變,因此這些魚可以稱作是兩棲類的先驅。



科學家在化石中,發現到這些魚的前鰭正在形成前肢的證據。



這些魚還有著平坦的軀體,類似一隻鱷魚;它們的頸部、肋骨和其它部位都類似一種稱作四足類(tetrapods)的四腳陸地生物。



除了確認這些魚正在歷經重要的進化轉型之外,這些化石的出土也為反駁宗教創造論者提供的有力的證據。



這些創造論者宣稱,找不到過渡轉型生物,是達爾文進化論中一項嚴重的缺點。



研究團隊指這項發現是迄今動物正在從魚類變為四足類最有力的證據。



這些魚經命名為「提達力克」(Tiktaalik roseae),在發現地的加拿大努納福特區當地原住民語中,提達力克的意思就是「大隻的淺水魚」。



兩位在自然期刊上針對此一發現發表評論文章的古生物學家指出,過去雖然曾經發現其他的轉型魚類,但時間都是在3億8500萬年前到3億5900萬年前,也就是泥盆紀後期。



但是提達力克作為魚類和陸地脊椎生物之間的關鍵連結是如此明顯,可能會使這種魚和始祖鳥一樣,成為演化學上的代表性象徵。



發表評論的這兩位學者分別是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阿伯格,以及英國建橋大學的克雷克,他們兩人向被視為是蘇賓團隊的對手。



蘇賓和另一為合作夥伴達席勒是從1999年開始在加拿大努福特地區的埃爾斯米爾島上搜尋化石。



他們是受到一本地理教科書指稱該島充滿了泥盆紀的岩石,而且相當容易挖掘的吸引後,而決定到這裡挖掘化石。



在泥盆紀時代,埃爾斯米爾島氣候溫暖。



但是一直到2004年7月,挖掘工作才出現重大進展,他們發現數隻保存完整的立體魚化石,這些魚有著龐大的身軀,銳利的牙齒,特別的是還有頸部,可以讓它們做出魚類所沒有的轉頭動作。



哈佛大學的簡金斯博士說,如果這種動物真的會離開水面,那它就需要一個真正的脖子,讓頭可以轉動。



埋藏在胸鰭內的骨頭可以看作是上臂,也就是陸地生物的前臂或是最原始的手。



而且鰭的關節似乎可以在陸地上活動。



綜合這些發現,科學家認為,提達力克可以在溪流中伸展其原始的前肢,還可能讓自己短暫上岸停留。



蘇賓在報告中做出結論,認為提達力克是活在3億8500萬年前的真掌鰭魚(Eusthenopteron)和潘氏魚(Panderichthys),以及初期四足類,如活在3億6500萬年前的棘螈(Acanthostega)和魚石螈(Ichthyostega)之間的中介。



蘇賓說,提達力克「是魚也是四足類」。

[ 本文最後由 jacklf2004 於 06-12-4 09:08 PM 編輯 ]
作者: 克里斯Chris    時間: 06-12-4 21:09
北極發現長腳的魚 找到進化論缺失一環
這是一枚定格了動物進化到岸上瞬間的化石。
一個美國科學考察小組5日宣布,他們在加拿大北極地
區的埃爾斯米爾島發現了一種距今3.75億年的遠古魚類化石,它填補了學界追
尋多時的達爾文進化論缺口,一些魚類離開海洋,靠著四肢步上陸地。

科考人員把這一在冰凍岩石中發現的新物種定名為提克塔利克Tiktaalikroseae
,在發現地加拿大努福特地區的古老方言中,提克塔利克的意思就是在淺水中
看到一條巨大的魚。

這是一種魚是魚也是四足類,卻驚人地集合了陸地動物的特征,這種動物代表
了水棲動物到陸地動物的過渡,我們人類也屬於陸地動物。

該科考小組由美國芝加哥大學演化生物學家尼爾舒賓NeilShubin領導,這一發
現被刊登在4月6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該小組稱他們在距北極約960公里的加拿大努福特地區埃爾斯米爾島,發現了沉
積岩中保存良好的多具魚類化石,化石骨骸有鰭、鱗片和其他屬於大型魚類的
特征,有鋒利的牙齒、寬25厘米至51厘米的顎骨,扁平的身體,長約4到9英尺
約1.2~2.75米。

經過進一步研究後,科學家在化石上發現了解剖學上過渡型生物的重要特征,
雖然還是魚,但這些魚已經具有將轉變為陸地生物的重要改變,因此它們可以
稱作是兩棲類的先驅。

在很久以前,古生物學界就了解到,魚類是在3.65億年前由水生生物向四條腿
、有脊椎的陸地生物進化,但卻一直缺乏關於進化過程的有力証據,因為在Pa
nderichthy和Acanthostega這兩種古生物化石中,存在著一個空白期前者是生
活在距今約3.85億年前的一種魚類,後者則是地球上已知最早生活在陸地上的
四足動物,其歷史可追溯到距今約3.65億年前。

提克塔利克恰好填補了這段空白,化石具有3.75億年歷史,它有魚類的鰭和鱗
,但頭骨卻像鱷,眼睛位於其頭頂和頸部起點處,頸部和肋骨也類似於陸地動
物,這些特征都是魚類身上所沒有的。

這是一種魚,卻驚人地集合了陸地動物的特征,這種動物代表了水棲動物到陸
地動物的過渡,我們人類也屬於陸地動物,舒賓說它是魚也是四足類。

此外提克塔利克化石的出土也為反駁宗教創造論者提供了有力的証據,宗教創
造論者曾宣稱,找不到魚和陸地動物間的轉型生物,是達爾文進化論缺失的一
環。

作者: 克里斯Chris    時間: 06-12-4 21:14
兩棲動物意義媲美發現始祖鳥
如果人們認為進化過程是一個不斷獲得適應新環境所需要的器官的過程,那麼
這個化石的出現正好証明了這種過程的存在。

3.75億年前的埃爾斯米爾島氣候溫暖濕潤,研究者們推測,提克塔利克當時生
活在亞熱帶氣候中淺而蜿蜒的小溪裡,是肉食動物,常年生活在水裡。

舒賓的主要合作伙伴、美國費城自然科學院的特德﹒戴施勒指出,提克塔利克
像一個有著鱷魚頭部的兩棲動物,但它已經有了相當於肩膀、前臂、肘部和簡
單的腕部的骨骼組織,從腕部到肩膀的部分已經和一個完整前肢的形狀相差無
機了。這種生物的前肢能夠在地面上支撐它的身體,或許它在陸地上和淺水裡
都可以來回行走,在陸地上它的行走姿勢或許就像海豹一樣。

提克塔利克的眼睛長在頭頂而不是兩邊,特別的是還有頸部,可以讓它們做出
魚類所沒有的轉頭動作,哈佛大學的簡金斯博士說,如果這種動物真的會離開
水面,那它就需要一個真正的脖子,讓頭可以轉動。

戴施勒說提克塔利克頭部的后部分已經有了近似陸地生物的特征,除了鰓之外
,它可能還有肺,還有交錯的肋骨,使它在地面上可以支撐身體重量,但它的
咽喉和嘴部還有著魚類的特征,這說明進化過程是相當漫長的
,變化是逐步的
,一些器官有改變而另一些則沒有,如果人們認為進化過程是一個不斷獲得適
應新環境所需要的器官的過程,那麼這個化石的出現正好証明了這種過程的存
在。只可惜化石的後半部分缺失,研究者們不知道這種生物的尾鰭和尾巴是什
麼樣子。

被視作舒賓團隊對手的英國劍橋大學詹尼弗克拉克教授也認為,提克塔利克的
發現也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同發現始祖鳥的意義相媲美,始祖鳥是一種已經滅
絕的侏羅紀時期原始鳥類,可能代表了爬行動物與鳥類間的轉變形式。

舒賓和戴施勒是從1999年開始在埃爾斯米爾島上搜尋化石的,他們選擇這個地
點,是因為受到一本地理教科書的啟發,那本書上說,埃爾斯米爾島充滿了泥
盆紀的岩石
,相當容易挖掘,而且此前還無人去過那裡。

作者: 克里斯Chris    時間: 06-12-4 21:21
生命重大發現:爬上岸的魚化石


這個新物種被命名為提克泰里克Tiktaalik,在愛斯基摩語中是魚的意思,科
學家們表示,就像恐龍與鳥類之間的中間環節始祖鳥Archaeopteryx一樣,這
一物種有可能成為進化過程的重要標誌。
      
先前能夠代表這一進化事件的,實際上是帶有少數陸地特征的魚類化石,或是
殘留少量魚類特征的陸地脊椎動物化石,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London’s Natur
al History Museum的安德魯米爾納Andrew Milner表示,在加拿大發現的這些
化石,是一種恰好介於魚類和陸地動物之間的動物。
   
該研究組成員來自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和費城自然科學院Academ
y of Natural Sciences in Philadelphia,他們冒著大風和低溫,把這些化石
從凍結的岩石中挖掘出來,他們的發現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Nature雜誌上。
   
芝加哥大學的尼爾舒賓Neil Shubin表示,當發現第一具化石的時候,我們情不
自禁地擊掌相慶,在北極圈裡,也只能這樣慶祝了。”
   
很長時間以來,埃爾斯米爾島Ellesmere Island以盛產泥盆紀化石而聞名,泥
盆紀是脊椎動物最初在陸地上出現的時期,但科學家此前沒有對該島進行考察
,因為當地條件極其惡劣,不適宜人類居住,即使在夏天收集季節也不例外。
   
舒賓博士表示他和他的同事經常要查看身後是否有北極熊,舒賓稱另一方面,
北極圈最大的優勢在于植被極少,而且沒有土層,所以比較容易找到上乘的化
石。
   
盡管這些骨骼化石在2004年就被挖掘出來,但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裡辛苦了1年多
,才將這些骨頭從岩石中分離出來並揭示出它們是多麼的非同尋常。
   
其中最長的一幅骨架足有3米,頜寬20厘米,提克泰里克是一種牙齒鋒利的食肉
動物,有著類似鱷魚的頭部和扁平的軀體,居住在距今3.8億年前的一塊亞熱帶
濱海平原,平原上緩緩河流蜿蜒入海,頗像今天的密西西比三角洲。
   
提克泰里克仿佛是一種鑲嵌畫動物,有著像魚一樣的鰭、鱗和鰓,但其肋骨、
頸部和頭部卻類似於四足動物Tetrapod,早期陸地動物,與任何魚類都不同的
是,提克泰里克有脖子。
   
它的脖子是最令人驚奇的地方之一,費城自然科學院的特德德斯科勒Ted Daes
chler表示,這使它的頭顱從肩胛帶部位解脫出來,使它移動起來更加靈活。
   
科學家們在提克泰里克鰭部的末段,還發現了雛形的腕關節及手指狀骨骼,提
克泰里克的骨骼顯示,它能夠在重力下支撐其身體,無論在極淺的水中還是陸
地上,研究小組成員、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法里什詹金斯Farish Je
nkins表示,“這代表了包括人類在內有四肢的動物進化過程中非常關鍵的早期
階段。
   
這項研究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資助,這些
化石的首批鑄模將在倫敦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向公眾展出。

加拿大國家找到3.7億年上岸魚化石

北美科學家於加拿大境內的埃爾斯米爾
島發現多具兼有魚類及陸上有肢動物特徵的上岸魚古生物化石,顯示首批魚類
離開海洋上岸證據,填補地球生物進化歷史中缺失的一環。

芝加哥大學舒賓博士領導的專家隊伍,於距北極約九百六十公里的埃爾斯米爾
島上發現化石後,諮詢當地土著意見,把該種古生物命名為Tiktaalik Roseae
,意為大型淺水魚類,它們讓科學家可仔細研究古生物一個需時長達數千萬年
的適應陸上生活過程,假如沒有Tiktaalik Roseae,就不會有恐龍和原始哺乳
類動物,也不會有人科動物如非洲種南方猿人及直立人等。

動物從海到陸進化實證Tiktaalik Roseae是一種生於三億七千五百萬年前的動
物,有鋒利牙齒,頭部狀似鱷魚,身幹可長達二點七米。

舒賓博士說這種動物代表從海洋至陸地的過渡進程,是我們人類歷史的一部分
,他的研究隊在埃爾斯米爾島搜索五年後,終於在2004年找到化石,自然雜誌
刊載化石的詳細資料
,而化石模型由昨日起在倫敦科學博物館展出,
Tiktaalik在陸上行走時動作近似海豹,一具Tiktaalik模型。
(完)(文章來自:海洋陸地新世紀)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