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關於東方武術與西洋武術.... [列印本頁]

作者: 七殺    時間: 07-1-4 13:06
標題: 關於東方武術與西洋武術....
如果是兩種性質上完全不同的武技(EX:西洋擊劍VS中國刀法)
相互交戰的話 那攻擊的方式會和一般對戰有什麼不同?
作者: 天地一劍    時間: 07-1-8 12:51
我認為還是中國刀法因為我喜歡刀法 刀都是以力為主:狂笑 :狂笑 :狂笑
作者: 墮夜    時間: 07-1-9 00:11
原文由天地一劍 於 07-1-8 12:51 PM 發表
我認為還是中國刀法因為我喜歡刀法 刀都是以力為主:狂笑 :狂笑 :狂笑

閣下想必不知道力為主的刀法欠缺敏捷性

中國的刀法以防禦為主,並不是用力砍...= =\~/

西洋劍也不光是你電視上看到的刺擊劍

別忘了還有小圓盾劍技、手半劍技、全/半覆盾劍技

真的打起來? 有得拼
作者: 七殺    時間: 07-1-9 23:05
謝謝樓上那位大大的回答
不過我想問一下 手半劍技是什麼樣的武術呢?
作者: 墮夜    時間: 07-1-14 06:56
原文由七殺 於 07-1-9 11:05 PM 發表
謝謝樓上那位大大的回答
不過我想問一下 手半劍技是什麼樣的武術呢?

中世紀半西方騎士使用的劍

可單手或雙手使用

著重在"甩"這動作的劍技

但是遇到盾牌還是會很無力

因為有盾牌的對手非常難纏
作者: 七殺    時間: 07-1-14 11:37
謝謝大大的回答~
作者: 亡眼    時間: 07-1-16 09:22
原文由墮夜 於 07-1-14 06:56 AM 發表

中世紀半西方騎士使用的劍

可單手或雙手使用

著重在"甩"這動作的劍技

但是遇到盾牌還是會很無力

因為有盾牌的對手非常難纏


= =/...

可以請問一下...

半劍是什麼意思?..
作者: 墮夜    時間: 07-1-17 03:51
原文由亡眼 於 07-1-16 09:22 AM 發表


= =/...

可以請問一下...

半劍是什麼意思?..

手半劍就是混用劍: Bastard Sword

可以單手也可以雙手使用
作者: talk912    時間: 07-1-18 00:18
這個啊 你有看過霍元甲就知道 當他使劍 與 西洋劍對打時 還有他使三截棍與打刀對打時

可知的是 中國冷兵器所涵蓋的套路比較廣 因此對打時 可能把對方看成會使單一套路的高手
作者: ACT    時間: 07-1-21 22:10
由於本篇被認為引起爭議
所以自行刪除

[ 本文最後由 ACT 於 07-1-29 07:01 AM 編輯 ]
作者: HUMAKOTAROU    時間: 07-1-26 12:07
原文由墮夜 於 07-1-17 03:51 AM 發表

手半劍就是混用劍: Bastard Sword

可以單手也可以雙手使用

錯了!
手半劍是Hand and half sword,13~17C,110~150cm,2.2~3.5kg,西歐,改自一般長劍,為了增加擊打力量而加長,為此,要達到劍體重心平衡,而把握柄又加長了兩三個指幅,因使用長達四世紀,所以造型多變。
而—
Bastard Sword是混用劍,15~16C,115~140cm,2.5~3.0kg,西歐,史載最早使用的紀錄是1422 Bellinzona War,原是傭兵為了實戰而改製的武器,Bastard的意思是混合、混血,因為它繼承了日爾曼系的切砍技術和拉丁系的刺擊技術,故名之…刺擊時用單手,劈斬用雙手。
Bastard Sword是假刃(false edge)劍,意即,鋒部下三分之一是雙刃,餘為單刃…後來從Schweizer Sabel一系開始朝軍刀演進…
有差別的,我看了很多地方,幾乎沒人能分清楚兩把劍的區別…
嗯…

[ 本文最後由 HUMAKOTAROU 於 07-1-27 02:50 AM 編輯 ]
作者: HUMAKOTAROU    時間: 07-1-26 12:41
原文由ACT 於 07-1-21 10:10 PM 發表
假設中國盾牌劍兵對西洋的羅馬盾牌劍兵
中國會輸

因為羅馬的盾牌劍兵會外帶兩支標槍
一支重 一支輕
遠距丟輕標槍 中距丟重標槍

到近距離在抽劍
所以中國會輸 ...

沒有放真人下去對砍,你很難說什麼…
沒有什麼叫作「盾牌劍兵」的東西,那個叫做步兵(footman),中國叫卒或兵…
先來看羅馬的步兵,那是羅馬的軍隊主體,那時騎兵戰術未發達,因為還沒有馬蹬(馬蹬還是中國人的東西勒),馬也養的不夠強壯(還沒有農業革命),羅馬步兵是完全集團化作戰,盾牌是很原始的方陣盾樣式(一開始盔甲很少,盾牌就大,後來盔甲漸漸覆蓋全身,盾牌也越來越小),也因此發展出許多和方陣盾有關的陣法戰術,的確有標槍,不過跟射程關係不大(問題是重量和威力)…
白兵戰時,羅馬戰劍(gladius,BC7~AD4C)在長度上不長(50~75cm),是搭配盾牌為主體的武器,一直到很近的距離,才揭盾用刺的,插入敵人的腹中,轉劍抽出,順勢讓敵人倒到一旁…
如果你是要說「特洛伊」這部片,那是希臘時代,集團化戰爭還未發達,領導戰爭的是少數的英雄人物…神話時代和希臘時代才有那些東西,羅馬的軍事強人都是「將軍」…
如果你要比較同時期的羅馬v.s.中國,兩者在歷史上沒有直接的幹過架…
不過有中國有「間接地」獲勝過,漢武帝北伐匈奴,匈奴西遷,歐亞大陸北草原的游牧民族大遷移,北歐蠻卒因此南遷,然後,羅馬就爆炸了!
那如果是明朝,軍隊都打到威尼斯了…
西方人認為這是天譴,稱之「黃禍」…
嗯…
中國會輸?
未必吧?

[ 本文最後由 HUMAKOTAROU 於 07-1-26 08:54 PM 編輯 ]
作者: ACT    時間: 07-1-26 19:59
由於本篇被認為會引起爭議
所以自行刪除

[ 本文最後由 ACT 於 07-1-29 07:00 AM 編輯 ]
作者: ACT    時間: 07-1-26 20:01
對了
鄉紳兄是否有研讀過紐先鐘的譯着
作者: HUMAKOTAROU    時間: 07-1-26 22:24
標題: 噁…頭好痛…
咦…
指的是我嗎?
研究戰史?
哇…這麼宏大的字眼會壓死我啊…(我只是高三生而已)
在羅馬步兵前掠陣的是近乎裸體的輕騎兵(老二還在馬背上磨蹭勒),主目的是搗亂陣型…
中國的盔甲,元&清代時是採用遊牧民族的樣式,本體是絲質,加鉚釘強化…
叫作絹布甲…
絲的特點是強韌,就算中箭了也不會破裂,箭矢會拖著絲布進入肉體,傷口小好清理容易痊癒…
這跟遊牧民族騎射的戰鬥習慣有關…
其他種類還有許多…明光鎧、兩襠鎧、筩袖鎧、細鱗甲、布背甲、木甲…
更常見的是「沒有甲」…因為中國本身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所以戰鬥時的配備不甚重視…民族較單一又少封建時代(秦始皇統一文化又確立帝國體制,此後境內少衝突,就少了進步發展的刺激),又儒家學說貶工藝之學和中國的帝國心態不求新求變…
羅馬的步兵盔甲,當時整套造價貴到就像是「穿了一個村莊在身上」…細部講不完…
嗯…(也先不講別國盔甲了…)
至於弓箭戰術,本土始自秦(那時的戰爭文學裡常提到秦弓)…最後流變成弩的掩護武器(弩要上膛)…中國的弓很早就演化出複合弓的樣式,蒙古人更發明了弓弰(ears/siha,於弓臂的末端的裝置,可以增強弓弦的蓄勢&減低拉弦的需要力)和拇指環(蒙古拉弓法是用拇指,這可以保護手指不被弓弦弄傷)…
所以中國古代的弓,真的好!
不過日本也有發展出弓道,英國有長弓(long bow,長度可達2m(身高至少要175cm才能使用,單拉弦要40kg的力,要使用要60kg力),Hundred Years' War中幾場戰役大顯身手—1346 Crécy,1356 Poitiers&1415 Agincourt ).,long bow導致了重騎兵的衰落與十字弓自戰場前線消失)
現代的複合弓則是從韓國弓改良而來…
諸葛弩啊…不建議這種武器,傳說,諸葛亮發明連弩,宋代有人無聊改造成諸葛弩,透過拉桿設計,上膛速度很快,居然可以連射十發!
不過射程只有35m,可見其威力可笑一般…(未曾用於實戰)
倭刀?
古來日本稱之為「刀」(かたな,Katana),「日本刀」一稱始自宋。
當時就已經以「寶刀」的方式揚名中國了…

北宋 歐陽修 日本刀歌

昆夷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
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
魚皮裝貼香木鞘,黃白閒雜鍮與銅。
百金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魚皮是鯊魚皮,日本稱鮫皮…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刀的淵源是唐代的直刀—唐大刀(在那之前也有自己的鐵劍),唐大刀傳過去後,仿造品稱為「唐作大刀」或「唐樣大刀」,直到平安時代中期 (10C)承平之亂&天慶之亂後,直刀漸轉為彎刀(相信與日本騎兵戰術興起,掃砍用有關,到平安後期,武士階級大起)。
段造法也由平造轉成「鎬造」,過渡時期的武器有刀身含把由整塊鐵打成的「毛拔形太刀」&彎曲兩刃的「小烏丸」…
再後來,鎬造就很複雜了(會講不完)…重點,鎬造的刀,刀身彎曲是「渾然天成」,是在「燒入(淬火)」時因為刀金&芯鐵的膨脹係數不同而成,「絕非用鐵鎚敲出」…
嗯…
中國宋是已經日本刀藝的退步時期,可見中國刀劍工藝退步的有多嚴重…(以前還有越王勾踐劍,1965冬,湖北荊州地區荊門市漳河水庫渠出土,毫無鏽蝕,閃亮亮又鋒利,一刀破20餘層紙,劍身飾有黑菱形幾何花紋,劍格正反鑲藍色琉璃&綠松石,以絲線纏縛,劍首向外形翻捲作圓箍,內鑄極精細11同心圓圈,劍身一面近格處刻有兩行鳥篆銘文「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堪稱中國屌劍… )
元代還有遠伐日本(撞到颱風,失敗),哪會跟他們買東西…
明代,戚繼光再次發現日本刀的好用…
因為那時候的中國武術,已經流於「花拳繡腿」…徒具形式…
而且官家兵吃官家飯,只是官家狗…人家出來當海盜的都是走投無路的亡命之徒…
每次倭人上岸,一開始都用弓箭追擊,打到海岸線邊,倭人就回頭砍殺…
我們的長槍速度慢,而且木柄一刺出就被倭人「出火刀斫柱」,刀劍也不行,一樣被劈斷…
戚繼光感嘆於「長兵不捷,短兵不接,身多兩斷!」
乾脆,把他們的「野太刀」拿來用…
欸?結果發現非常好用…
還仿做而成稱—苗刀(彎曲似稻苗固名,看起來比原品略壯碩,不過是平造刀)…原品稱做倭刀(廢話)…
某次戰勝繳械,意外挖出一本「新陰流劍術」(因為該書由草書寫成,太潦草了…有人說上面寫的是「影流」),看完自己掰了一本「辛酉刀法」,這是在宋朝中國本土雙刀流消失後又一新作(雖然是抄襲)!
不過二刀流的始祖因該是宮本伊織(原名山野邊伊織,後成為宮本武藏的徒弟&養子而改名,不過他的劍術不是自宮本武藏習得,而是另一個師父「未曾和人比武的洗心洞幻夢」)的「二天一流」…而柳生新陰流的招式是「無刀取」…跟二刀流沒啥關係…
影流?我沒聽過…
所以到底是怎麼回是我也搞不清…
武德…
中國的孫子兵法傳到日本加上山中伏擊術&特技&修練道,在統治者的需求發展成忍術,變得毫無武德可言,戰國為其巔峰,忍術在四處都開花結果…(不…再說我會瘋掉…)
而武士道的重點是對君主忠義…不過還是跟武德有關係…
打住!
紐先鐘?
哦—
我沒聽過…
嗯…
離武術越來越遠了…
哇…
打那麼長一篇…我要吐了…(盡量省略了)

[ 本文最後由 HUMAKOTAROU 於 07-1-27 02:59 AM 編輯 ]
作者: 紅 蓮    時間: 07-1-27 00:44
提示: 作者被封鎖或刪除 內容自動遮蔽
作者: 紅 蓮    時間: 07-1-27 00:45
提示: 作者被封鎖或刪除 內容自動遮蔽
作者: HUMAKOTAROU    時間: 07-1-27 01:43
標題: 回覆 #17 紅 蓮 的文章
紅 蓮 先生或小姐—

哦…
多謝稱讚!
嗯…
我們沒有放嘴砲啦…和平的很!
只是每個人的觀點略有不同,互相論證而已…
不過「三相彈」一定打的嬴「拉瑪猿人」!
嗯…
我指的「辛酉刀法」是指那本書,未及流派流變之說啦…
嗯…
苗刀之稱始自1621程宗猷著單刀法選…(日本人好像以為這苗刀是苗族的刀?)
他的師父是「精於日本刀法」的劉雪峰…(師資真的有問題吧…)
1644吳殳著單刀圖說…傳為現在的苗刀刀法…
至於有沒有受中國刀法影響…
「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影響是一定有的,不然怎麼叫做「苗刀」,怎麼叫做「辛酉刀法」?不叫做柳生新陰?不叫影流?
苗刀後來跟劈掛掌收為一派,流入意拳…
1927確立「二路苗刀」的套路…也有雙手劍技…
然後一起又傳回日本變成澤井健一的「太氣拳」,其中「苗刀刀法」不使用「苗刀」…而是他們的日本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猿迴啊!
我覺得…
就算是當主也不一定能解得其意囉…
說不定,助詞,是「助動祠」,而迴是動詞,adv修飾v…蠻合理的…
說不定,此招之意便是「如猿擺臂迂迴而前」…
嗯…
其實發明這招的人才能完全通曉其中奧義吧…
說著…
我就來演示一遍吧!
「大木(?)!把我的紅丸拿來!」
「老師…你真的要?」
「廢話少說!快去!」
「是!」
踏踏踏踏踏…
大木城之介急急地退下,狹窄的迴廊被他急促的足聲填滿…
踏踏踏踏踏…
「呼…師父…請…」
大木承上這把無裝飾無刀锷、長四尺三的赤樫素刀。
夢井しん一把抓起紅丸,倏倏地在空中抽了兩下。
「看好了…這是我們『真下流』的奧義…『猿迴連擊』!」
夢井捧劍,高與眉齊…
這是架式「拜巴」。
「呀!」夢井大吼,併步而出…
「猿迴!猿迴!猿迴!猿迴!猿迴!猿迴…」
夢井不住飛躍,揮動…咦?劍身的蹤影居然消失了!?
大木看的目瞪口呆…

「呼…」最後一個返身斬後,夢井停下來。
「體會了嗎?」(體會的了有鬼)
「師父…」
「嗯?有問題嗎?」
「你的劍斷了…」大木指著草蓆上赤樫刀的斷根…

嗯…
重點是,你/妳真的是貼圖上面的正妹?

[ 本文最後由 HUMAKOTAROU 於 07-1-27 02:10 AM 編輯 ]
作者: 紅 蓮    時間: 07-1-27 02:22
提示: 作者被封鎖或刪除 內容自動遮蔽
作者: 紅 蓮    時間: 07-1-27 02:24
提示: 作者被封鎖或刪除 內容自動遮蔽
作者: HUMAKOTAROU    時間: 07-1-27 02:35
標題: 啊?
所以你是練苗刀的「大叔」?
不是美女?
啊啊啊啊…
我中刀了…
嗯…
關於苗刀,我不甚解囉…
不過保持多元化的看法,也是一個當代史家因有的態度…吧?
只要有筆墨,任何人都能寫下什麼。—法國(不過,我只是高中生,還是免了…)
嗯…
打電動啊,我超愛打電動的耶…
電動是我的啟蒙者…吧?
只是,就像你說的,很多人只打了電動而不探究其根本…糟啊!
電動,推廣有功後繼無力?
被轉貼啊…
我是覺得只要有載明出處就沒關係吧?
思想是自由而且開放的…愈多人接觸就愈多火花,愈多激盪…
愈多看法才能浮出來囉…
嗯…

[ 本文最後由 HUMAKOTAROU 於 07-1-27 02:37 AM 編輯 ]
作者: 紅 蓮    時間: 07-1-27 10:44
提示: 作者被封鎖或刪除 內容自動遮蔽
作者: ACT    時間: 07-1-27 16:35
我是新來的不懂規矩
如果有得罪某一流派的
就當我是放屁好了
作者: 墮夜    時間: 07-1-28 18:08
討論規討論喔

不過出現什麼偏激字眼就請注意了?

雖說目前沒版主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