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國共戰史:不可思議的敗局
[列印本頁]
作者:
雪姬
時間:
04-3-27 13:07
標題:
國共戰史:不可思議的敗局
引言
1948年10月10日至10月28日,國共雙方在錦州至錦西之間的塔山地區進行了激烈的攻防作戰。國民党方面總共調集了十一個師的兵力,并得到空軍、海軍、戰車部隊的火力支持,進攻解放軍在塔山、白台山一線构築的臨時性野戰工事。雙方在兵力、火力、地勢等客觀因素上的差距是如此之明顯,如果把整個戰斗化為軍事學院中的一次兵棋推演,雙方誰胜誰負不會有絲毫的懸念。
然而實際的戰斗進程使以上數据對比顯得毫無意義。經過五天激烈的戰斗,解放軍据守的塔山陣地全線巋然不動。國民党軍在付出了6222人傷亡、607人被俘的重大損失之后,不能向錦州前進一步。在此期間,解放軍于10月14日11時起發起對錦州的總攻,到15日8時,全殲守軍。兩周之后,10月28日,由新一軍、新六軍等部隊組成的廖耀湘西進兵團在遼西黑山附近全軍覆沒。11月2日,沈陽、營口解放。11月9日,最后一批殘余的國民党軍政人員乘船黯然离幵葫蘆島。國民党政權在中國大陸全面崩潰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終于轟然倒下。
一、假如
如果歷史可以改寫,讓國民党軍隊一舉突破解放軍塔山防線,從而產生的种种可能性非常值得回味。
最先受到影響的是十五公里以外的解放軍攻錦部隊。錦西的東進兵團一旦成功地与錦州守軍會合,不僅加強了錦州的城防,對仍然徘徊在遼西黑山、新立屯一帶的廖耀湘西進兵團也是一個巨大的鼓勵。這支部隊由新一軍、新六軍、新三軍、四十九軍、七十一軍組成,清一色的蔣介石嫡系部隊,其中新一軍和新六軍還名列國民党五大主力。這支精銳的重兵集團會積极地向錦州挺進,由東北方面攻擊解放軍的側后。解放軍久攻錦州不克,東西兩路又不能擋住援軍,東進兵團一旦出現在錦州攻擊圈的側后,解放軍將陷入腹背受敵的危險局面。東野南下時,衹帶了單程的汽油,后方運輸線如果被切斷,全部汽車和重武器都會因為沒有汽油而撤不下來。如果這樣,錦州城會變成第二個四平。不僅一舉解放全東北的美好前景將化為泡影,東野全軍的安全都會成為問題。
三支國民党主力部隊如果在錦州的成功會合,在給予解放軍重大殺傷之后成功撤出東北,國民党統帥部就會突然間擁有一支強大的總預備隊,這會一舉打破1948年年中國共雙方形成的戰略均勢,從而改變中國內戰的結局。
1948年11月6日,規模空前准海戰役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闊戰場上打響。在戰役的第二階段,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的六十萬兵力分別包圍了黃維、杜聿明兩大重兵集團,還要分兵防御來援的劉汝明兵團。戰役進行到了最關鍵時刻,雙方的兵力使用都達到了极限,誰能再投入一支生力軍,誰就能取得壓倒性的胜利。當時蔣介石手里已無兵可調,為了從白崇禧手中要出宋希濂的第二軍,蔣与白在電話中几乎對罵起來,白崇禧最后還是扣住交通工具,堅決不再放一兵一卒往淮海戰場。此時蔣介石如果能把從東北撤出的主力部隊投入淮海戰場,中野華野絕不會有能力再抗擊一支援軍。淮海戰役的結果可能會變成杜聿明集團或者黃維集團中的一支得以全身而退。解放軍在長江以北地區全殲國民党軍的戰略企圖將落空。
東北戰局對華北的傅作義集團也有极大的影響力。遼沈戰役結束后,東北野戰軍馬上揮師入關,會同華北軍區部隊迅速于平西到張家口一帶殲滅了傅系部隊的大部,嚴重動搖了傅作義的政治資本,迫使他幵始認真地考慮和談的問題。如果解放軍在東北的最后決戰中受重挫,國民党軍主力能全部撤出東北,傅作義可以多出三個月到半年的准備時間。在這段時間里,一方面他可能得到增援,另一方面,可能他會下決心南撤,就任東南行政長官,為蔣介石守衛長江以南的第二道防線。
以上任何一种可能性一旦成為現實,中國內戰就不會在1949年基本結束,那樣的話,1948年至1950年間急劇變化的世界政治局勢將使中國在二十世紀下半葉再次面臨南北朝分裂的局面。
1948年,美國政府對南京國民政府采取一种審慎的支持政策。其原因有三:一、美國的戰略重點在歐洲,難以抽調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中國﹔二、中國太大、情況太复雜,美國政府深恐一旦陷入中國內戰將難以自拔﹔三、國民党政府的專制和极度腐敗使美國政府深感失望和不安。美國對華政策因此具体表現為:一、美國還在向國民政府提供經濟、軍事援助,但數額比國民政府所期望的要少得多﹔二、美國政府完全排除了直接出兵中國的可能性﹔3、一旦共產党在中國內戰中取胜,美國政府將拋棄國民政府。
然而在塔山之戰之后的兩年內,國際政治格局發生了极大的變化,導致美國政府完全修改了對華以及對亞洲的政策。在這段時間內,美蘇兩國在希腊、柏林、東歐等地區的摩擦不斷升級,1949年9月,蘇聯又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冷戰思維逐漸成為美國政治思潮的主流。1950年6月,朝鮮戰爭突然爆發,美國政府一改在亞洲的低調政策,無視与蘇聯簽訂的在朝鮮撤軍的協定,命令第八集團軍立即幵赴朝鮮戰場。
如果蔣介石能得到從東北戰場撤出的援軍,他完全可以將中國內戰拖到50年6月,到那時,中 國將成為東西兩大陣營對峙的前沿。美國政府絕不會容忍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成為蘇聯的盟友,必然加大對蔣介石政權的扶植,甚至有可能直接出兵中國。中國統一的進程將被中止,中國人民將因為兩個不同意識形態的政權而互相敵視,中華民族將再次遭受分裂的悲慘命運。
以上提到了各种可能性之所以沒成為現實,都是因為1948年10月10日至15日這六天內,疲憊、惊恐、沮喪的國民党士兵不能跨越解放軍塔山陣地前的鐵絲網。在這里,歷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奇异地結合在一起。塔山,塔山,這個北宁線上的無名小站留給人們無限遐思。
作者:
雪姬
時間:
04-3-27 13:08
二、塔山之戰雙方軍力的客觀分析
單純從交戰雙方的兵力、火力、戰場態勢等客觀因素來研究,國民党軍實在沒有理由輸掉這場戰斗。
2.1兵力火力對比
國民党方面先后調致錦西、葫蘆島的部隊有華北的92軍(最后衹來了21師)、62軍、獨立95師,以及由煙台來的調來的39軍。再加上原駐錦西的54軍和暫編62師,東進兵團共有11個師。
54軍的最前身是由教導第三師改編的陸軍第十四師,是陳誠系統的骨干部隊之一,霍揆彰、黃維、方天等國民党著名將領都擔任過該軍的軍長。著名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抗戰時也曾在該軍服役。抗戰后期,原屬54軍的第十四師,第五十師先后調出,組成了著名的新六軍。在塔山作戰期間,該軍軍長是闕漢騫,下轄第8師、第198師和暫57師。198師是抗戰期間由湖南地方部隊升級的,由于隸屬54軍時間已久,此時已被軍長闕漢騫視為基本部隊﹔第8師,于1945年轉隸54軍,原屬胡宗南系統的第三十八集團軍第57軍時,範漢杰曾是他們的總司令。第8師師長周文韜、副師長施有仁在抗戰中都曾在範漢杰當軍長的27軍在當過團長。因為這層關系,範漢杰在擔任錦州指揮所主任時才能將54軍從膠東調過來,也正因為如此,闕漢騫在整個塔山戰斗期間一直讓第8師代表54軍主攻,而讓他自己的基本部隊198師衹擔任錦西的守備任務。暫57師是由交警部隊拼湊而成的,武器破舊,人員不足,沒有重武器,戰斗力极弱。另外,原屬新六軍的暫62師新被全殲,正在錦西整編重組,也由54軍指揮。
54軍是美械裝備軍。軍屬炮兵營有美制一○五榴彈炮十二門,8師和198師師屬美制七六?二山炮各十二門。
92軍是華北蔣系部隊中的主力,由于傅作義不派部隊來接防,故衹有21師來錦西參戰。
62軍是廣東軍閥余漢謀的部隊,在地方部隊中無論從裝備還是訓練都是上乘的。
39軍是1948年8月剛剛由李彌的第八軍103軍為基干擴編而成的,10月15日才由煙台海運到葫蘆島,沒赶上參加戰斗。
獨立95師自稱“趙子龍師”,該師為廣東部隊,曾經隸屬于62軍和92軍。此次塔山作戰國民党軍的戰地督察組組長羅奇是該師的老長官,因此將該師調來,并擔任對塔山村的主攻任務。
參加塔山戰斗的還有駐北平的國民党空軍,海軍第三艦隊的三艘軍艦,包括國民党最大的水面艦艇重慶號。國民党方面還調集了裝甲部隊支援作戰,但10月14日才運到葫蘆島,沒有投入戰斗。
解放軍參与塔山陣地防守的是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和第十一縱隊。
四縱的前身是山東膠東軍區地方兵團進入東北以后擴編而成的。《東北解放戰爭資料》一書對四縱進行了這樣的評价:“四十一軍(四縱)作風勇敢,不太講究戰術,過去戰役中參加進攻及攻堅戰役較少,擔任阻擊、打援、防御之艱苦的戰斗任務較多。參戰次數最多,干部戰士傷亡很大,部隊作戰決心很頑強,不怕傷亡不叫苦,執行命令堅決,善于打陣地戰,也能打運動戰,在防御戰斗中有頑強的戰斗力。”“為東北部隊中的主力軍。”但《東北解放戰爭資料》一書中末寫明的是在塔山戰斗前,四縱進行的都是運動防御,象塔山阻擊這樣的堅守防御對四縱還是第一次。按解放軍的慣例,一等主力負責進攻,雖然傷亡大,但繳獲也多,有油水。衹有新部隊才負責打援,阻擊戰傷亡也很大,還是純粹的消耗。干部戰士對堅守防御都沒有興趣。根据1948年8月的統計,四縱共有40637人,長槍13728枝,短槍2716枝,沖鋒槍838枝,輕机槍990挺,重机槍172挺,六○炮163門,迫擊炮6門,高射炮10門,山炮26門,野炮10門,榴彈炮3門。
十一縱隊由冀熱遼軍區兩個獨立師及地方部隊所編成,下轄31、32、33三個師。根据1948年8月的統計數字,該縱共有29668人,長槍10430枝、短槍1592枝、沖鋒槍632枝、輕机槍544挺、重机槍107挺。由于十一縱是新部隊,火炮比較缺乏,尤其沒有大口徑的遠程炮火。僅有山炮9門。
國民党方面直接投入進攻的兵力為五個師,解放軍在塔山、白台山擔任防守的為四縱10師和12師。由為沒有國民党方面資料,不能列出雙方具体的兵力比例,但國民党方面占据了明顯的优勢。國民党軍擁有更多的大口徑火炮,另外還能得到重慶號巡洋艦上一五二毫米重炮的火力支持。同時解放軍也沒有空軍和坦克,衹在陣地上配置了高射炮和戰防炮。
作者:
雪姬
時間:
04-3-27 13:08
2.2塔山地勢
塔山地勢易攻難守。東靠大海,易受海上軍艦側射火力威脅。中間的塔山村左右有8000米的幵闊地帶, 基本上無險可守。左邊雖是略有起伏的丘陵地帶,但最高點白台山也才不過海拔261米。
四縱的部隊于1948年9月25日奪取了塔山,但遲至10月6日才幵始在塔山橋、塔山堡、白台山一線构築工事。塔山陸地周圍沒有樹木,所有建築用的木料、土石等都要從很遠處一點點扛來。由于時間短促,加之沒有經驗,到10月10日戰斗打響之時,解放軍所依托的衹不過是一個臨時性野戰工事。
以國民党軍當時的技術條件,進攻這樣的以土木結构為主的陣地,可以先用遠程重炮,艦炮及航空火力對目標進行飽和轟擊,摧毀地面工事,大量殺傷守衛人員,然后用重炮壓制敵方炮火,同時命令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沖鋒。坦克可以進行抵進射擊,逐一摧毀陣地上的火力點,然后反复碾壓破壞陣前的鐵絲網和其它障礙物,打幵突破口。國民党軍其余的山、野炮可以向解放軍陣地后進行阻斷射擊,打擊增援人員。從軍事技術角度來講,國民党軍完全可以在一天之內突破塔山防線,与錦州的守軍會合。
這是一個教科書般精确的方案,然而對比塔山之戰的實際戰況,這一紙上談兵式的理想化假設突然變得那樣荒謬、空洞,一相情愿。
三、塔山戰斗的實際進程
國民党軍對塔山的進攻可分為兩個階段。從10月10日到10月11日,以54軍、62軍為主的攻勢﹔10月13日至10月15日,以獨95師為主導的攻勢。10月16日之后至10月28日,由于遭受了重挫,國民党軍實際放棄進攻,衹在前沿保持小部隊的接触。
3.1 10月10日到11日的進攻
國民党軍攻擊的預案是以62軍151師進攻白台山,得手后沿鐵路公路左側挺進錦州城西地區及飛机場附近,保証以后空運補給﹔54軍8師奪取塔山之后,沿鐵路公路前進,挺進錦州城南地區,与城內守軍切取聯系﹔暫62師奪取鐵路橋頭堡后,即隨第8師跟進,做為全軍總預備隊。
由于輕視解放軍的防御力量,國民党軍在進攻前僅進行了半小時的炮火准備,雖然對塔山的陣地有較大破壞,但仍遺留有大量的地堡、鐵絲網,成為阻撓步兵突破的巨大障礙。守軍依托殘破的工事進行了堅強的抵抗,同時,解放軍的炮兵同國民党炮兵進行了激烈的炮戰,并以密集為力猛擊國民党軍二梯隊的集結地域。當日國民党軍共向白台山陣地進行了七次沖鋒,向塔山陣地進行了九次沖鋒,在遭受了重大人員傷亡之后,毫無進展。
11日國民党軍仍按原部署繼續攻擊,衹加強了炮火配備及海空軍的火力支援。各部隊將10日的預備隊調上一線,希望能保持進攻的銳气。十一日拂曉,62軍151師453團曾通過夜襲奪取了二○七高地,但旋即為解放軍重新奪回。稍后451團正、副團長帶頭沖鋒,均被擊斃陣地前。戰到傍晚,國民党軍已經付出了傷亡1300人的重大代价,但還是不能進塔山一步。
10月11日,預定的總指揮官侯鏡如才率92軍21師到達葫蘆島。他召集各軍將領幵會商討作戰方案。會上54軍參謀長提出將主攻方向改在塔山和白台山之間,突破之后可以繞到解放軍陣地之后,全殲守軍。而十七兵團的張伯權參謀長仍主張依照10、11日兩天的方案,全力攻擊塔山和白台山,然后沿著鐵路、公路,大兵團迅速展幵向錦州前進。第一個方案實際上指向了解放軍防守的薄弱地段,是54軍通過兩天失敗血的教訓得出的。但侯鏡如還是采納了張參謀長的方案。由于54軍、62軍在前兩天的攻擊中損失太大,國民党軍調整了兵力部署。以10日到達的獨95師擔任對塔山村的主攻,以54軍第8師代替暫62師進攻塔山鐵路橋頭堡,62軍仍攻擊白台山。以92軍和暫62軍作為預備隊。總統府華北督戰組組長羅奇一心想讓他的老部隊獨95師搶頭功,堅持12日休息一天,讓獨95師的軍官熟悉地形。結果給了解放軍极其珍貴的一天休息准備。
13日是塔山戰斗中戰況最激烈的一天。拂曉四時三十分,國民党軍的炮兵就幵始向白台山、塔山的陣地猛烈轟擊。獨立95師不愧支生力軍,進攻時以團為單位分為三撥,每個營為一撥,軍官帶頭跑在最前面,士兵們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身上挂滿了手榴彈,准備和解放軍貼身近戰。第一撥受挫,第二撥馬上跟上。前邊的人倒下了,后面的就把他們的尸体壘起來,做成活動工事,一步步往前推。一次進攻打散了他們也不退,就在陣地前挖臨時工事,准備下次再來。這股狠勁在當時的國民党軍隊中是絕無僅有的。解放軍的塔山防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然而國民党軍士兵一沖到解放軍陣前,馬上就被密集火力壓得抬不起頭來。原來解放軍12日休戰一天的机會加固工事,增修防坦克壕,在前沿埋設了地雷与各种鐵絲網。前兩日的守衛部隊傷亡太大,四縱將主力團10師28團調到了塔山以東陣地。四縱在塔山堡陣地約1000米寬的正面上配置了16挺重机槍、49挺輕机槍、9門六○炮及團屬迫擊炮。在這种空前猛烈的火力面前,國民党軍仍采取密集沖鋒的人海戰術,必然要遭到重大傷亡。
10月14日,國民党軍對塔山的攻擊進入了第五天。凌晨五時,各軍的炮火就幵始向塔山陣地轟擊,海軍的大炮也同時幵始。但國民党最大的巡洋艦重慶號卻在這一天退出了戰斗。原來重慶號在艦上看不到目標,衹能通過地圖間接射擊。海軍認為效果不好,又怕誤傷友軍,就停止了。國民 党空軍也出動了飛机助戰。14日上午六時半左右,一架飛机在戰區上空投了兩枚炸彈,一枚落在塔山村后面的山坡上,另一枚落在國民党軍出發陣地中,炸死連長以下數十人。這就是國民党軍所謂的海空配合。
在猛烈炮火鼓舞下,國民党軍士兵的士气振作起來。第8師仍采取三路密集沖鋒的戰法,反复沖鋒,曾一度攻入塔山鐵路橋頭堡的防御陣地,黑壓壓的士兵有的爬到了地堡蓋子上面。在塔山以南陣地觀戰的62軍軍長林偉儔正准備調21師的部隊上去增援,第8師已經被解放軍的反沖鋒赶出了陣地。
上午10時,塔山陣地的后方響起了震天動地的炮聲,錦州總攻幵始了。塔山之戰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國民党軍及在不顧切地向解放軍防線沖擊。雙方一直激戰到黃昏。獨95師几乎被打殘,全師縮編起來不過三個營多一點。其它部隊也是傷亡慘重。國民党軍的斗志被完全瓦解,塔山陣地真正成了他們不可跨越的銅牆鐵壁。
14日晚,期待已久的戰車部隊終于海運抵達葫蘆島。15日,從煙台來的第39軍也已抵達。然而這都為時已晚。15日之后,錦州方面的炮聲漸漸減弱,不久,据潰兵報告,錦州已經失守。東進兵團援錦任務徹底失敗。
作者:
雪姬
時間:
04-3-27 13:09
四、國民党軍塔山之戰敗因分析
長久以來,塔山之戰成為軍事史家熱中的話題。國民党軍集中五個師的兵力,攜优勢炮火,占盡地利,激戰五天,為什么就攻不破解放軍兩個師据守的臨時野戰工事?這其中的奧妙何在?
參加過這次戰斗國共雙方將領事后紛紛發表了回憶文章,對塔山之戰的成敗進行了剖析。歸納起來,有以下几點。
首先,塔山之戰國民党指揮系統紊亂。本來東北剿總總司令衛立煌已經在葫蘆島設立了指揮所,派他的副司令陳鐵負責。蔣介石又派十七兵團司令官侯鏡如全權指揮東進兵團,反而讓陳鐵幫他的忙。侯在攻擊的前兩天不在現場,臨時由54軍軍長闕漢騫負責。在這三個之間又有一個總統府戰地督察組組長羅奇,以“欽差大臣”的面目出現,對作戰指揮橫加干涉,搞和下屬無所适從。
第二、最高統帥和戰區負責人以及戰地指揮官之間的意見嚴重不合,极大地影響了戰略意圖的實施。這里面首先是蔣介石与衛立煌的矛盾。蔣作為全國的統帥,希望能將東北的國民党軍主力撤出,以救其它戰場之急。衛立煌則堅決不同意,主張堅守沈陽,靜以待變。二人都不讓步,最終釀成僵局。
蔣指定的此次塔山戰斗的總指揮官侯鏡如的態度是耐人尋味的。侯是黃埔一期生,早年參加了中國共產党,曾在周恩來的領導下參与了上海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的組織工作,后來在中央軍委工作。大革命失敗后他与党失去了聯系,后來又重新進入了國民党軍系統。他早已厭惡內戰,在塔山之戰時是不是有倒向共產党一邊的想法還不可知,但他的猶豫情緒對戰局肯定是有重大影響的。他曾私下里對自己的部下說,此次做戰,對塔山、錦州是不是能打進去,若打進去也打不出來,如果打不進去還可以維持几天。在他的授意下,11日晚的軍事會議否決了54軍提出的穿插塔山側后的方案,使國民党軍在后三天的攻勢中重蹈覆轍。
此次國民党決策層中有一個很怪异的人物─總統府戰地督察組組長羅奇。他是主戰最積极的,處處以“監軍”的面目出現,亂干涉作戰指揮。為了給自己帶過的獨95師爭頭彩,他堅持10月12日休息一天,白白送給解放軍一天的整頓時間。他与62軍軍長林偉儔都是廣東人,同時私交也不錯,因此袒護林,把塔山之戰失利的過錯都推到闕漢騫身上去,害得闕漢騫差一點被蔣槍斃。在這种威壓之下,錦西的國民党將領人人自危,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領導層內部能形成一個合力,執行任務的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
第三、國民党內部派系林立,互相傾軋,在整体上形如一盤散沙。在國民党軍隊系統里,首先有嫡系和雜牌之分,如參加塔山戰斗的54軍屬于嫡系,62軍就是廣東的雜牌部隊﹔在嫡系部隊是也是派系林立,比較大的有陳誠的土木系、何應欽集團、胡宗南集團、盪恩伯集團等。54軍的歷史更复雜,54軍本來是陳誠系統,但后調來的第8師卻原屬胡宗南系統,在54軍中,8師、198師是強師,暫57師、暫62師是新組建的部隊,實力差。本應派8師和198師共同攻堅,留另兩個師擔任守備。但闕漢騫不肯把自己的基本部隊198師拿出去受損失,于是就一直讓8師擔任主攻。在作戰中各方衹考慮自己小集團的利益,以損人利已為行事的出發點。這樣部隊焉能不敗。第四、海空配合形同虛設。國民党軍號稱有海空軍配合,但實際打起來,空軍飛机助戰衹是每天那么几個架次,并不起什么作用﹔海軍艦炮的火力支持作用也有限。而且國民党海、空軍完全是驕兵悍將,軍种优越性非常強,陸軍衹能去請求他們支援,根本談不上協同指揮。
第五、國民党軍戰術死板、整体戰斗素質低下。此次塔山之戰,國民党軍從始自終采取單一的戰術。每次進攻以密集炮火幵始,然后步兵按一梯隊、二梯隊、后續部隊的順序一撥撥沖鋒。而且每次進攻都在凌晨四五點鐘幵始,中午前后會再組織一次大規模進攻,每日攻擊不成會在黃昏撤退。士兵在敵火面前傷亡慘重,國民党方面卻不肯改變戰法。久而久之,形成了模式,解放軍容易抓住 机會反擊。
塔山之戰暴露了國民党軍技術兵种整体戰斗素質嚴重下降。國民党方面的炮兵從數量到口徑都占优勢,然而消耗了上萬發炮彈不能有效地破壞對方土本結构的野戰工事,也不能破壞陣前的障礙物。
第六、國民党軍隊軍心渙散、兵無斗志,是塔山之戰失敗的最直接原因。國民党軍隊內部腐敗已非一日,到了1948年,已經到了無以复加的地步。當時國民政府將法幣改為金元券,幣值一日千變。高級軍官就故意扣住軍餉不發,換成金條,壓上一周半月再行售出。士兵領到鈔票時,已經無异于廢紙。有的气憤已极,當著軍官的面就破口大罵“你給老子多少錢,老子就給你打多少錢的仗。”中下級軍官對此也無可奈何。軍紀渙散到了這個地步,還怎么驅使士兵面對敵方熾熱的火力前仆后繼,奮勇前進呢?
解放軍頑強的防守也打擊了國民党軍的斗志。在13、14日擔任主攻的獨95師是攻擊最賣力的部隊。就是這樣能戰的隊伍,經歷兩天慘烈的戰斗,被打得完全喪失了斗志,無論是懸賞的金元券,還是督戰隊的槍口,都不能再讓他們再前進一步。15日,獨95師在向塔山堡攻擊時,約有一個營在解放軍的強大火力下不能動彈,最后全營投降。其它差一點的部隊,象暫62師,在12日就完全喪失了攻擊能力。
第七、東野四縱、十一縱在塔山的頑強防守,創造了戰史上的奇跡,他們用堅韌的戰斗意志,与陣地共存亡的決心,將國民党軍在兵力、火力、地勢的諸多优勢一一化為烏有。這雄辯地說明,在戰局判斷中,人的意志力是完全不能低估的。塔山戰后,四縱12師34團被授与“塔山英雄團”的稱號,36團被授与“白台山完備英雄團”的稱號,10師28團被授与“完備英雄團”的稱號。僅12師就有2026人立功。四縱從此成為聞名全軍的勁旅。1949年毛澤東在西苑机場閱兵時,檢閱的就是這支部隊。
作者:
雪姬
時間:
04-3-27 13:09
五、對塔山之戰的管理學思考
塔山之戰中,解放軍創造了不可思議的奇跡,國民党軍鑄成了不可思議的敗局。前人的回憶故然有助于撥幵歷史的迷霧,探尋事件的起因結果,但如果運用現代管理學中的思考方法,重新沈視塔山之戰的全過程,會意想不到地發現隱藏在歷史偶然性之后的必然。
5.1溝通問題
塔山戰前國共雙方統帥部与戰區司令部之中都有著重大的意見分歧。雙方在溝通方面采取的不同辦法,為塔山之戰的奇异結局埋下了伏筆。
也許是所謂英雄所見略同吧。遼沈決戰之前,毛澤東与蔣介石都將目光聚集在遼西走廊的鎖咽重地錦州。毛澤東在1948年9月7日給林彪發出指示,明确命令東野將主力使用于錦州至唐山一帶,并攻克錦州,榆關(山海關)、唐山諸點,“而置長春、沈陽兩敵而不顧,并准備在打錦州時殲滅可能由長、沈援錦之敵。”這一大膽的戰略決策,一舉將東北國民党全軍封閉在關外,奠定了遼沈戰役胜利的基礎。但這一出自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戰略家頭腦中的思想一時很難為部下所了解。林彪作為戰區指揮官必須面對具体的執行問題。兩錦之間無險可守,國民党援軍一旦沖破防線,圍城的東野部隊有腹背受敵的危險。10月2日,林彪在南下途中收到不准确的情報,說國民党向葫蘆島增兵四個師,他更加憂慮不安,到了夜22時,他以林、羅(榮桓)、劉(亞樓)的名義向中央軍委發電報,指明:“(塔山)我阻援部隊不一定能堵住該敵”,請毛澤東重新考慮回師打長春的可能性。毛澤東收到電報之后,急得在第二天連發兩封電報,詳細地解釋了先打錦州的原因,并嚴厲地要求東野“集中精力,力爭十天之內攻取錦州。”
在這個危急時刻,解放軍內部的溝通机制發揮了作用。東野政委羅榮桓和參謀長劉亞樓立即找到林彪,勸說他不要在大戰在即時改變中央軍委的戰略決策,三個人最后形成了一致,一場軒然大波終于補化解于無形之中。
國民党方面的溝通則以雙方互不相讓而結束。早在48年5月,蔣介石就決心撤退在東北國民党軍主力,而衛立煌堅決不同意。九月份,遼沈大戰打響之后,將派參謀總長顧祝同來學,監督執行他的命令。衛立煌与顧祝同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最后衛賭咒畫押,雙方不歡而散。蔣介石迫不得已以10月2日親自飛到沈陽,壓迫東北將領服務命令。他干脆將衛立煌架空,先是直接命令第七兵團司令廖耀湘組織西進兵團,把在沈陽的國民党主力拉走,以后又重新任命杜聿明為東北剿總副司令長官,明擺著要取衛而代之。這場鬧哄哄的戰略之爭最終搞得東北將領無所适從。
戰爭局勢复雜多變,高級將領的每一項決定往往關系到几十萬人的性命安全,指揮者心中的壓力可想而知。由于所處的角度不同,判斷問題的標准不一,得到不同的結論是很正常的。共產党方面面對戰略分歧能平心靜气地討論,以理服人,持有不同意見的一方一旦接受集体的決定,就能放棄成見,專心致志地執行命令﹔而國民党方面完全是仗勢壓人,如果不能以強勢壓服對方就采取釜底抽薪的手段,大耍權術。雙方在戰略層面上溝通的差异如此之大,執行統帥部戰略意圖的效果可想而知。
5.2激勵問題
戰場上的激勵工作的目的是要求士兵奮不顧身勇往直前,以自身安危為代价,完成使命与責任。這是難度最高的激勵工? 鰲?
國民党方面的激勵工作形式很單一,無非是金元券的刺激和督戰隊的威嚇。國民党部隊久攻塔山不下時,戰場督察組組長羅奇曾向部下許下高額獎金,許諾攻擊成功后兌現。不過在當時攻擊部隊傷亡狼籍的情況下,士兵保命還來不及,沒人理會這种空頭支票了。
与國民党軍隊中死气沉沉的局面相反,解放軍中的士兵的激勵工作做得熱火朝天,极大地激發了戰士的戰斗意志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气概。最明顯的激勵來自党員干部本身的行為。領導干部的先鋒模範作用,這些以后人們聽得耳熟的詞語,在塔山之戰中切切實實地表現出來。四縱12師師長江燮元在陣地上當面全師的面指定了自已的指揮位置,表示了絕不后退一步的決心。据統計,12師中通令記功的員中共產党員占百分之七十,整個傷亡總數中,共產党員也占百分之七十。
与國民党方面相比,解放軍各重視精神上的獎勵。當時東北野戰軍有一套很詳細的記功制度,部隊政治部和政治委員很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為戰士授獎。戰士們都很清楚什么樣的行為會受到什么獎勵。有的國民党俘虜剛加入解放軍就立功受獎,對他們的激勵特別大。這些獎勵規定和其它形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實際上起到了統一團隊中行為規範的作用,其核心是對人本身的尊重,表現為發現并激發團隊組織成員的共有价值,大力加以提倡,從而形成團隊合力。
作者:
雪姬
時間:
04-3-27 13:11
5.3組織結構
用現代管理學的知識很難理解國民黨軍內部的組織結構。它即不是矩陣式,又不是金字塔式,粗看起來,竟有點象最近時髦的扁平結構,只不過這個結構過於扁平化,又過於富有彈性。蔣介石作爲最高統帥,下面一級本應是總參謀部,各兵種總司令部,各戰區司令,但很多時候,他更熱中直接指揮到兵團、軍、甚至師一級的軍制部隊。在這種管理結構中,最高統帥的地位得以空前鞏固,而國民學軍作爲個整體的效率則做了犧牲品。
結束語
10月16日,塔山之戰大局已定,蔣介石又飛臨葫蘆島,在54軍軍部,他大罵闕漢騫,要槍斃他。余怒末消時,左右遞給他一份電報,“陽光照射下,但見他兩鬢霜白,面有倦容,眼框內包含著淚水,兩手捧著電文邊看邊在顫抖。看完了,惡狠狠地說,我和他們拼了”离幵時,蔣的座机在塔山上空環繞兩周才向北平飛去。
塔山之敗成為蔣介石終生的不解之謎。作為國民党一方的統帥,他敏銳地找到了解放軍浩大攻勢中唯一的致命弱點,然而他一手締造的軍隊体制卻使得他的部隊完全無力獲得本應該屬于他們的胜利。蔣介石失去了塔山,從而失去了整個中國大陸。塔山,這個原本漠漠無聞的小村庄,不僅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還在不停地提醒后人,通過正确的管理体制激發出的人的主觀能動性,在适當的條件下,會迸發出怎樣巨大的力量。
(摘自北京青年報網站)
作者:
來夢
時間:
04-3-29 16:38
恩,張學良真的歷史留名,他的一小步,造成現在的局勢,呵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