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王永慶的 最後一塊拼圖-海滄之憾 [列印本頁]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1-24 19:18
標題: 王永慶的 最後一塊拼圖-海滄之憾
篳路藍縷  Beating through a path in rags

王永慶的 最後一塊拼圖



2006年,台塑集團市值、營收雙雙破兆.......

王永慶一手建立的石化王國.

乙烯產量就占日本全國總產量的一半以上!

但是,他的心中,還有一個未實現的夢想……




這是發生在一九九二年的一段兩岸爭取「台灣經營之神」的秘辛.

十五年過去了.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下台了、行政院長郝柏村久不問世事.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卻選在九十歲大壽的前夕.版口述傳記.開塵封許久的極機密檔案.

而且.點名一位大陸學者執筆——北京清華大學研究員黃德海.

為什麼?

十五年前的那一晚.北京釣魚台國賓館發生了什麼事?



他的第一套口述傳記.書名《篳路藍縷:王永慶開創石化產業王國之路》.親自校對.

分成簡、繁體字版,繁體版將率先於一月十五日、九十歲生日的前三天在台灣出版.

為了取得第一手資訊.十二月初,《商業周刊》採訪團隊在攝氏零下五度的氣溫下.飛往北京,在清華大學校園約訪了黃德海。


一本自傳。三大內幕 中國招手、台灣留人、台塑得利


步入清華大學的台灣研究所,這是一所專門研究台灣企業的機構.

二○○四年,該所所長劉震濤要出版一本王永慶傳記,黃德海被聘任.

沒想到,專訪時,黃德海竟然告訴我們:

「在被告知要替王永慶撰寫傳記時,我連王永慶是誰也不知道,對於台灣企業家更是一無所知!」

一個距離台塑總部一千六百多公里的陌生地方、一個不認識王永慶的大陸人,要替台灣的經營之神——王永慶寫傳記!

一頁頁的翻看我們取得的《篳路藍縷:王永慶開創石化產業王國之路》原稿,再經過周邊查證,從未被曝光的歷史,也是台塑的兩岸發展秘辛,一一浮現。

其中,最震撼的情節是第五章「密訪大陸」。

首度被公開的歷史內幕,大致分成三部分:

一、 十八年前,王永慶如何在七個月內親自走訪大陸三次,會見中國當時的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國務院總理李鵬、副總理朱鎔基。

二、當時大陸政府提供給台塑的特優惠條件。

三、台灣政府強力阻止台塑赴中國投資的棍子與胡蘿蔔策略。

二十年前,王永慶就希望台塑集團能由石化產業的中游,延展到產業上游(輕油、煉油)。

這是一段「力爭上游」。

跨到上游,才是重量級選手的較勁處,意味:

一,十倍以上的資金遊戲.

二,特許執照的取得。


台塑提出一個藍圖,建造一座石化產業上、中、下游垂直整合的專區。

這是全球首見的垂直整合,初步構想在台灣推動時,卻因為環保問題延宕多年。

於是,台塑幕僚也著手研究大陸市場的可能。

這會出現四種可能性:

一,兩岸的投資案都獲同意;

二,大陸投資案通過;

三,台灣投資案通過;

四,皆未通過。

這是極高度敏感的政商關係,兩項投資案同獲兩岸政府通過的可能微乎其微。

但任一案通過,台塑集團就可順利跨入上游,成為東亞地區的輕油裂解石化產業龍頭,王永慶必須謹慎處理。

輕油裂解出的乙烯(石化基本原料)產量多寡,一直被視為一個國家發展的關鍵指標。

當時,中國大陸的乙烯年產量僅一百多萬噸,不到美國市場的十分之一,也遠低於日本的七百萬噸,是一個處女地市場。

而由此衍生的商機更有相當大的想像。

因此,一九八七年,也就是天安門事件發生的前兩年,他已派人由美國轉赴大陸考察,從深圳、寧波、廈門、甚至海南島,完成一份詳細的評估計畫。



六四事件。一大良機 趁外商抽腿之際,謀得優惠待遇


當六四天安門事件爆發後,全球對中國大陸發表嚴厲譴責,前總統李登輝要求國防部緊急召回所有休假官兵,進入備戰準備,兩岸局勢緊張,當時的經濟部部長陳履安甚至宣布:禁止台灣企業直接赴大陸投資。

就在此時,台塑高階主管突然接到王永慶密令,趕往美國紐澤西的台塑美國總部,召開一場秘密會議,討論前進大陸適宜性。

高達新台幣二千億元的投資,這是個大賭注,尤其在國際同聲譴責大陸之際,幹部們均建議:風險太大,宜先觀望。

但是,王永慶態度堅決。

這個日期直到今天才被解密: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三十日,天安門事件發生的五個月後。

這一天,是王永慶第一次踏上大陸土地,他刻意繞道日本、經由大連,再轉進北京。

為了紀念這一天,大陸特別將王永慶的投資專案命名為

「一一三○工程」。(編按:「九○一工程」的前身)

這也是大陸最高領導人鄧小平與王永慶的第一次會面。

十二月五日,在中共國家主席楊尚昆的陪同下,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見了王永慶,王的女兒王瑞瑜(現任台塑集團副總)也同行。

他提出的投資項目震驚大陸:

他要投入七十億美元約合當時新台幣一千八百四十八億元),興建煉油與石化廠一貫化體系(上、中游),還有電廠船隊醫院等建設。

這是全球首見的龐大計畫,而且,選在外商紛紛撤出大陸之際。

王永慶在書中回憶,當場,鄧小平不但答應相關的投資要求,還說:

如果台灣能來兩三個王永慶,那兩岸的事情就好辦了!」

此外,鄧小平還決定大陸將拿出三億美元與王永慶合資,並提供福建海滄、湄洲灣、廣東惠州等地任王永慶選擇。

早已派遣部隊登陸考察的王永慶,馬上選擇海滄。

隨即,鄧小平拍板決定,釋出一萬公頃的海滄土地,並準備五千公頃的漳州土地支援,將兩塊土地合起來成立特區。

這個特區的面積:

相當一個高雄市、麥寮六輕、加上新竹科學園區的總和。

第一次赴大陸沒多久,王永慶又二度赴大陸,這是一九九○年一月十一日,實地考察海滄,談判購併的價格。

由於投資案仍處於機密階段,大陸官方遂以王永慶第二次訪大陸之日作為海滄投資案的代碼——「九○一工程」,並由當時國務院總理李鵬擔任召集人,可見規模之大與層級之高。


之後半年,也就是一九九○年六月.....

王永慶三度赴大陸海滄,向中國政府具體提出十一項要求,「九○一工程」於此進入細節談判階段,包括自設銀行、電廠、港口與特區管理等問題。

這些都是中國未曾開放給外資企業的營業範圍,因此,中國政府開始研究相關法令,為台塑集團量身訂做各種優惠政策。


一次過境。留下伏筆 登陸計畫曝光,換來六輕重新啟動


這一研究就是兩年多。

兩年,可以發生許多事情。

歷史,其實從王永慶的第二次大陸行就埋下伏筆。

當時,兩岸關係依然緊張,但這一次王永慶赴大陸,卻「選擇?」過境香港.

這條路線本來有高度曝光的風險,台灣記者果然也在香港「意外?發現」王永慶的行蹤。

從此,王永慶的海滄投資計畫曝光,台灣政府也開始密切「注意」王永慶的動向。

台塑與台灣政府間的衝突浮上檯面。

為了阻止台塑赴大陸投資,台灣政府的第一步,當然是利誘。

當時,六輕因為找不到土地,投資案延宕四年,幾乎停擺,王永慶也因而負氣長居美國近兩年。

但就在王永慶第三次密訪大陸回台後半年,行政院重啟六輕投資案。

當時的經濟部長蕭萬長陪著王永在由北到南看地,從宜蘭、桃園觀音到嘉義、雲林。

政府釋出善意後,王永慶更進一步表示,希望六輕特許投資可以擴大規模,成為從煉油廠往下到石化原料廠的垂直一貫體系。

對於台塑的要求,蕭萬長回憶:

這代表行政院不僅要解決土地問題,還要改變中油長期獨占煉油市場的現況」。

長久以來的土地問題獲得解決,一九九一年八月,王永在宣布六輕選定麥寮投資,隨後,王永慶從美返台,第一天就接連拜訪總統李登輝、行政院長郝柏村、經濟部長蕭萬長。

在這段日子裡,台塑在台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特許營業權利。

然而,他始終沒有放棄大陸的海滄計畫。

一九九二年十月,大陸方面「終於」通知王永慶,其所提的十一項要求全部過關,大陸方面甚至已經動用解放軍的工程兵部隊在海滄整地,就等王永慶在海滄投資案上簽字了!

一個月後,王永慶抵達北京,與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會面。

會談中,王永慶竟然推翻了原先雙方的協定,要求海滄計畫的產品要百分之百內銷。

突然的轉變,讓談判氣氛頓時僵化。

對於當時亟需擴展外銷市場的中國大陸而言,這樣的要求太過震撼,花了三年談判的海滄計畫可能一夕之間破裂。

「王永慶起身拿了幾項產品要給中國大陸的官員看,但官員卻提高聲調說,『請坐著講即可以了』大陸官員認為王永慶出爾反爾,是在浪費時間。」

自傳中如此描述。

但王永慶鎮定的繼續拿出充分的數字資料,一一向朱鎔基分析:

石化原料可以做塑膠管材,提升中國大陸基礎工業的水準,若能利用本地生產取代進口品,可以減少外匯支出。

這個策略奏效。

書中引述,隔天談判一開始,朱鎔基就直截了當的說:

王永慶提出的條件,完全接受!

並且還拋出願意停掉大陸本身各省規畫中十四個輕油裂解案!

全力支持海滄計畫順利推動的優惠。



一張紙條。壞了盤算 政院三大處置伺候,簽約無限延期


這等於要把未來大陸市場發展空間給台塑,這是破天荒的優惠。

當日晚上,李鵬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盛大晚宴.

招待王永慶,慶祝海滄計畫成功,官方準備相關文件等待王永慶簽名。

可是,歷史在這一晚變盤!

台北方面傳來一張紙條,這是當時行政院長郝柏村對「海滄計畫」的三條最後通牒。


黃德海在王永慶口述傳記的第五章寫道: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六日的會談成功,無論對於台塑還是大陸,都是一件大事.

當日晚.

李鵬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行盛大宴會,招待王永慶一行人,慶祝這次合作取得良好的進展。

大陸的工作班子也準備好了各種文件等待簽署。

可是就在這時,郝內閣對於王永慶的舉動大為惱火!

為「海滄計畫」帶給台灣的政治傷害比經濟傷害大!

於是給王永慶下了最後通牒。

郝柏村的處置意見大致有三條:

如果王永慶與大陸簽署有關「海滄計畫」的協議,那麼行政院:

一是責令有關部門停止台塑集團三家母公司(台塑、南亞與台化)的股票交易!

二是責令相關銀行凍結台塑集團的資金往來!

三是限制台塑高層人員出境!

此三條處置意見當中任何一條都足以置台塑集團於死地。

為了顧及台灣方面的激烈反應,為了台塑集團的未來發展.....

同時更重要的是,為了對幾萬名股東負責.....

王永慶無奈之下只得在徵得大陸方面的諒解後,決定暫緩簽約。

至此轟動一時的海滄計畫就此宣告夭折。

這些文字,字字紀錄在王永慶的傳記上.

雖然黃德海不願證實是否出自王永慶之口.

但該傳記係經過王永慶親自校對,顯然其披露的內容經過王永慶同意。

十七天後,王永慶返台召開記者會表示:

因為內銷比例問題談不攏,所以海滄放棄了。」

兩個月後,王永慶親自宴請郝柏村......

允許王永慶在麥寮設工業港;出資設集集攔河堰,以供應麥寮在內的離島工業區用水;

允許台塑設立電廠……等。

顯然,威嚇之後,還有利誘的部分。


麥寮六輕計畫對台塑集團是重要的一步,旗下乙烯產量因此提高到四百四十萬噸(含今年投產的輕油裂解三廠)

光是台塑一家的乙烯產量,就足足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全國乙烯產量的一半以上。



一次錯失。擋了發展 寧波廠面臨瓶頸,國際對手後來居上!


不過,這敏感選擇,也種下與大陸官方長達十五年的心結。

他的決定,難脫被視為挾海滄以制台灣」。

為了確認事實,《商業周刊》特別訪問相關人士,

郝柏村透過台北市政府新聞處長羊曉東表示,「過去事不想再提」。

蕭萬長則回應未曾聽聞這三條處置意見

先製造對立,再尋求合作,向來是王永慶商業談判的心法,海滄投資案就是例子之一。

不過,精明如他,在兩岸的政治僵局下~

他雖然得了麥寮六輕案,卻也失去大陸的信任,間接造成他日後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停滯。

把場景轉到台塑集團目前在大陸的投資重心——浙江寧波廠(僅有石化中游)

王永慶傳記發行的同時,台塑寧波廠將出現五年來不曾出現的興建工程大規模暫停的現象。

因為寧波廠沒有取得上游的建廠執照,成長瓶頸隱然若現。

反觀原本在大陸布局腳步落後台塑超過十年的英國石油、殼牌、艾克森.美孚、德國巴斯夫,都已成功的取得上游的特許執照,並陸續投產.

王永慶卻被擋在門外。

不僅如此,台塑始終無法在大陸取得輕油裂解的批文(特許執照),甚至連下游的PTA(純對苯二甲酸)廠特許執照,東帝士集團總裁陳由豪的翔鷺石化拿到了、遠東集團拿到了,就是台塑集團拿不到。

昔日王永慶赴大陸有鄧小平親自接見、海滄計畫批地還提供資金,前國務院總理李鵬擔任召集人,當時副總理朱鎔基親自洽談的盛況。

對照今天,海滄與寧波待遇,有如天與地的差別。

其關鍵就是海滄計畫的信任破滅。

如果寧波廠區,能取得特許執照,重拾當年王永慶未竟的海滄計畫,台塑集團將取得與亞太最大、中國大陸最大企業的中石化平起平坐的機會,也將一舉擠進全球前十大乙烯廠。

而且,王永慶將繼麥寮六輕之後,於寧波再創一個兆元帝國,這是台塑集團發展上的非常關鍵的一塊拼圖。

再過兩個禮拜,也就是一月十八日.....

就是王永慶的九十歲大壽,每年的暮年慶生會正進入緊鑼密鼓的籌備。

二○○六年,台塑集團市值正式突破二兆元,營收也突破一兆四千億元,成為台灣第一個市值與營收雙雙破兆的「兩兆帝國」。

但是在全球布局上,卻有施展之難。

也無怪乎「台灣經營之神」要在九十歲生日前,重啟塵封許久的歷史機密。


中國作者 從局外人變追隨者


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成立於一九九九年,其辦公室是由寶成集團所提供。

八年來,該研究所專門研究台灣企業,目前已完成十三家企業的研究,包括聯電、康師傅、宏仁集團、宏、巨大、台達電、寶成、華晶、台揚與德恩創投等等,後續鎖定研究對象還包括統一、仁寶、天仁、特力等。

這一次王永慶傳記的出版,由該研究所操刀,更奠定其研究台灣企業的江湖地位。

而其執筆者——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黃德海,擁有西安交通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N年前,黃德海對輕油、乙烯、塑膠與紡織完全不了解。

現在的他,研究室裡面放滿石化書籍,與數不清的台塑企業雜誌。

他最珍視的是台塑送他的王永慶歷年演說原文版,「這是一刀未剪的原文喔!」

三年來,他對於王永慶的瘦鵝、勤勞樸實、追根究柢理論琅琅上口!

他從王永慶身上歸納出,「勤勞者得以長壽,樸實者得以成功的哲學.

並身體力行,甚至將此哲學運用在小孩教育上。

當兒子同學在談論誰穿耐吉(Nike)的鞋子時,他告訴孩子:

"求物質會腐化,要學習王永慶檢討每毛每分錢的用處,才能夠成功"

他還告訴孩子,像王永慶就是用冬天洗冷水澡,來鍛鍊自己的精神。

德海從不認識王永慶,才三年就變成是王永慶精神追隨者,

由此不難想像.....

王永慶如何打造出一個不斷前進與刻苦耐勞的企業團隊。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php?id=24017

商業週刊





[ 本文最後由 ViewSonic 於 07-2-2 06:42 PM 編輯 ]
作者: 稚氣16歲﹏★"    時間: 07-2-2 13:50
好文
讓小弟有了些許的成長

不過V哥
最後倒數第3段
"王"德海 應該是黃德海吧?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