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每日軍事武器鑑賞』- C-9"夜鶯"運輸機 [列印本頁]

作者: 克里斯Chris    時間: 07-2-15 11:04
標題: 『每日軍事武器鑑賞』- C-9"夜鶯"運輸機
C-9A/C Nightingale

The C-9 is a twin-engine, T-tailed, medium-range, swept-wing jet aircraft used primarily for Air Mobility Command's aeromedical evacuation mission. The Nightingale is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McDonnell Douglas Aircraft Corporation's DC-9. It is the only aircraft in the inventory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the movement of litter and ambulatory patients.

The C-9A's airlift capability to carry 40 litter patients, 40 ambulatory and four litter patients, or various combinations thereof, provides the flexibility for Air Mobility Command's worldwide aeromedical evacuation role. A hydraulically operated folding ramp allows efficient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litter patients and special medical equipment.


The plane has:


Ceiling receptacles for securing intravenous bottles.
A special care area with a separate ventilation system for patients requiring isolation or intensive care.
Eleven vacuum and therapeutic oxygen outlets, positioned in sidewall service panels at litter tier locations.
A 28 VDC outlet in the special care area.
Twenty-two 115 VAC-60 hertz electrical outlets located throughout the cabin permit the use of cardiac monitors, respirators, incubators and infusion pumps at any location within the cabin.
A medical refrigerator for preserving whole blood and biological drugs.
A medical supply work area with sink, medicine storage section and work table, fore-and-aft galleys and lavatories.

Aft-facing commercial airline-type seats for ambulatory patients.
A station for a medical crew director that includes a desk communication panel and a control panel to monitor cabin temperature, therapeutic oxygen and vacuum system.
An auxiliary power unit that provides electrical power for uninterrupted cabin air conditioning, quick servicing during stops, and self-starting for the twin-jet engines.

The 375th Airlift Wing at Scott Air Force Base, Ill., operates C-9A Nightingales for Air Mobility Command. C-9A's are assigned to the 374th Airlift Wing at Yokota Air Base, Japan, for use in the Pacific theater. C-9s also are assigned to the 435th Airlift Wing at Rhein-Main Air Base, Germany, for use in the European and Middle East theaters. The C-9A Nightingale demonstrates its uniqueness and versatility daily by its ability to serve not only military, but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and civilian hospitals throughout the world, using military and commercial airfields.


The C-9 aircraft provides intra theater logistic support to Naval forces worldwide. The C-9 aircraft was procured as a commercial derivative aircraft certified under an FAA Type Certificate. Throughout its life, the aircraft have been operated and organically and commercially supported by the Nav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Navy and FAA processes, procedures and certifications. It continues to be maintained organically and commercially and relies on COTS/NDI components to support airworthiness. Aircraft modification efforts are turnkey projects (non-recurring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installation, test and certification) implemented as part of competitively awarded maintenance contracts.
作者: 克里斯Chris    時間: 07-2-15 11:05
Specifications
Primary FunctionAeromedical evacuation
ContractorMcDonnell Douglas Corporation
Power PlantTwo Pratt & Whitney JT8D-9A turbofan engines
Thrust14,500 pounds (6,525 kilograms) each engine
Length119 feet, 3 inches (35.7 meters)
Wingspan93 feet, 3 inches (27.9 meters)
Height27 feet, 5 inches (8.2 meters)
Maximum Takeoff Weight108,000 pounds (48,600 kilograms)
RangeMore than 2,000 miles (1,739 nautical miles)
Ceiling35,000 feet (10,606 meters)
Speed565 mph (Mach 0.86) at 25,000 feet (7583.3 meters), with maximum takeoff weight
Load40 litter patients or four litters and 40 ambulatory patients or other combinations
CrewEight (pilot, co-pilot, flight mechanic, two flight nurses and three aeromedical technicians)
Date DeployedAugust 1968
Unit Cost$17 million
InventoryActive force, 10; ANG, 0; Reserve, 0

作者: 克里斯Chris    時間: 07-2-15 11:10




  



  

(文章來自:大型運輸機)
作者: 克里斯Chris    時間: 07-10-20 19:26
專題:

從伊拉克戰爭看美軍的戰場救護系統


在戰場上能否盡快地對傷員進行快速處理,決定著能否把染病率和死亡率減少到最低限度。美軍在科索沃戰爭中實現了零傷亡,在阿富汗戰爭中,美軍多次戰鬥中的傷亡比率都是10-20:1(傳統上這個數字一般都是5:1左右),這其中,美軍個人防護的加強、戰場救護水準的提高的確是功不可沒。那麼,美軍的戰場救護是如何運作的呢?
作者: 克里斯Chris    時間: 07-10-20 19:26
在戰爭開始前,美軍就充分重視衛勤準備


不僅要在當地建立野戰醫院,還要在本土和歐洲擴大其所屬醫院的支援能力,並徵用屬於退伍軍人事物部和地方醫院的床位。在上次海灣戰爭中,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後的第13天,美軍中央總部下轄的床位還只有450張(其中還有350張是東道國提供的)。而在半年之後,床位數量就達到18530張,是最初的41.2倍。阿富汗戰爭中,有一架美軍阿帕奇直升機墜毀,兩名飛行員臉部大面積燒傷並且嚴重骨折。美陸軍和空軍醫療機構在17個小時以內,就將其交付到歐洲的一個軍事的醫院進行外科手術。
作者: 克里斯Chris    時間: 07-10-20 19:26
美軍戰區一級的衛勤支援分為5個等級。

   一級支援主要是採取緊急救生措施,以便穩定傷病員的病情,為後送至下一級醫療機構或更高級的醫療機構創造條件。

    二級衛勤支援由旅、師的連級醫療分隊以及軍和戰區後方的相應醫療分隊負責,他們要對傷員進行周密的檢查,並根據傷情確定後送還是進一步治療。

    三級衛勤支援在固定的醫療設施內進行,可提供救生、簡單外科手術和住院等服務。

    四級衛勤支援一般由固定醫院和總醫院負責,可向傷員提供普通治療、特殊治療和外科手術及歸隊前的康復護理。

    五級衛勤支援一般在美國本土。

    在這種體制下,傷病員可得到及時救治,並迅速從前方地域後送到可滿足其治療需要的醫院。

    與10年前的海灣戰爭中的衛勤保障相比,美軍此次戰場醫療支援變得更為快捷和有效。

    在第一架抵達海灣的飛機上就有美軍的預防醫療分隊。這些分隊提供至關重要的飲用水安全檢測報告,另外還收集戰場環境和危險數據,進行基本的醫學測試,經過3-5個小時即可給出結果。

作者: 克里斯Chris    時間: 07-10-20 19:27
在戰爭中還派出遠征醫療隊   對前線給予快速及時的醫療支援



遠征醫療支援包括多個可快速部署的醫療小組,它們有大到可放在室內的醫療設備,小到隨身攜帶的背包,一應俱全。這些5人小組背著70磅重的背包,裡面裝滿可救治10個人的藥品和簡易器械,可以在戰場施行簡易外科手術。當出現不能處理的情況時,美軍依靠直升機實施緊急後送。在2002年阿富汗作戰行動中,美軍一個醫療小組可以治療100名傷員,其中39例是戰場手術。
作者: 克里斯Chris    時間: 07-10-20 19:28
醫院船是美國海軍專門的海上醫療設施,可提供三級衛勤支援。


美國海軍醫院船「舒適」號離開馬利蘭州巴爾的摩港基地,啟航駛向印度洋,這是「舒適」號自1991年海灣戰爭以來首次部署在這一地區。「舒適」號長272.6米,寬32.2米,排水量70噸左右,滿載速度17.5節,船上共有63個平民水手,956名海軍的醫護人員。船上共有1000張病床,其中緊急護理和簡單護理床位各500張,還有和地面醫院尺寸大小一樣的電梯,樓梯和通道,儼然是一所大型海上浮動醫院。

    美海軍共有兩艘醫院船,T-AH 19「仁慈」號和T-AH 20「舒適」號,統一由美國軍事海運司令部管轄。這兩艘醫院船都是用「聖.克萊蒙特」級超級油輪改裝的。其中「仁慈」號於1986年交付使用,「舒適」號則於1987年投入使用。平時,它們一般停靠在巴爾的摩和加利福尼亞的聖迭哥,船上的人員保持在一個較小的水準,主要由地方船員和海軍的醫護人員組成。但每艘醫院船都可以在5天之內迅速配齊人員和設備開赴前線。


「仁慈」號曾在1987到菲律賓參加人道主義救援任務。在1991年「沙漠盾牌」和「沙漠風暴」期間,兩艘輪船均被使用。1994年,「舒適」號參與了加勒比海的海地軍事行動。1998年,「舒適」號參加了波羅的海「挑戰98」演習,包括美國在內的11個歐洲國家參加了這次演習,旨在提高聯合軍事行動能力。在美國「9·11」事件發生之後的第二天,「舒適」號就駛向紐約,為遭受恐怖分子襲擊的世貿中心傷員提供住房、洗衣店、食物、醫藥,並且對其他志願者和營救職員提供其他必需服務。

作者: 克里斯Chris    時間: 07-10-20 19:28
為了易於辨認,醫院船整個船體都被漆成白色而不是灰色,在船體兩側各有3個大大的十字。美海軍醫院船的第一項使命是在戰時或採取軍事行動時進行部署,用於對在世界上任何地點作戰的美軍士兵進行現場救治,提供緊急救護,它的第二項使命是在類似「9·11」事件或世界範圍的事件時提供人道主義醫療服務。這兩艘醫院船都有可供大型軍用直升飛機起降的甲板,需救治的傷員可以從甲板的兩側都上下。每艘船都有一間急救室和12個功能齊全的手術室,還有充足的醫院設備,包括:X光室、CT室、驗光室、實驗室、藥房、兩間氧氣生產車間,和一個容量超過3,000個單位的血庫,並且有洗消設備以防止可能受到的核生化武器攻擊。

    目前「舒適」號收治的30多名傷員中,大多是槍傷和和彈片創傷。這其中絕大多數的傷員在戰場上先進行緊急處理後用直升機送往「舒適」號醫院船。輪船上現有的62名醫生中大多來自美國國家海軍醫療中心,其中有2名神經外科醫生,一名整形的外科醫生,甚至一位兒科醫生。唯一不能在船上做的是心臟外科手術。

作者: 克里斯Chris    時間: 07-10-20 19:29
戰場傷員救治過程中,美軍除依靠軍用飛機外,還大量使用了民用飛機



一架波音767飛機能運輸80~100位病人。為了方便傷員上下,美軍創造了一種「傷員支援平台」,即在運輸傷員的飛機上安裝一種滾軸,平時捲著,需要的時候可以展開,幾分鐘內就可以把機艙內的傷員平緩接到救護車上,沒有顛簸,十分平穩。這項改進主要在C-9運輸機上使用,將來還要在其他各類運輸機上改裝。這不僅節約了貨艙面積,更重要的是它拯救的是生命。特別是對那些危重病人來說尤為重要,據美軍統計,在2002年阿富汗作戰中,曾有1,352位病人被後送,而其中有128名是傷情極其嚴重的,因此這種改進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 克里斯Chris    時間: 07-10-20 19:29
在數字化部隊士兵負傷時,他們將可依靠數字化技術,以一種全新的方式拯救自己的生命


一是數字化通信方式能保證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向指揮官報告受傷情況,請求戰地緊急救護。二是他們攜帶的全球定位系統,使他們能夠及時、準確地報告傷員在戰場上的位置,使搶救組能夠迅速地乘直升機或救護車在全球定位系統的引導下,準確到達傷員所在地進行快速救治。三是在救護人員到達之前,士兵還可以利用他們頭盔上的電視攝像機,將傷員負傷部位和傷員狀態等情況用圖像直接傳給戰場急救中心。

這樣,遠在數十公里之外的急救中心或正在趕赴現場的軍醫能夠通過數字化通信網路提供的每一時刻的電視圖像,指導戰場上的互救行動,實現「電視醫療」,在醫生到達之前採取一些必要的應急措施,爭取寶貴的時間,從而可以挽救許多按常規通信方式和救護程式因耽誤時間而失去寶貴生命的士兵。四是當敵人使用新型化學、生物武器或發生疑難傷病時,前方醫護人員,可迅速通過數字化網路,將情況傳輸到後方醫療專家們「會診室」的顯示螢幕上,在幾百公里外專家們的指導下,採用最恰當方法,救治疑難病傷員。

作者: 克里斯Chris    時間: 07-10-20 19:30
在美國本土,伊利諾依州基地則主要用於接收和分配從伊拉克戰場上下來的傷員。美國全球傷員康復中心就設在這裡。該基地位於美洲的心臟地區,從而使前線下來的傷員能夠得到及時的救治。而如果戰爭傷亡超過和平時期發生緊急事故的承受量,美國防部將考慮緊急啟動全美醫療救治計劃。

在該計劃下,對於那些需要緊急救護的傷員,比如:嚴重燒傷、心血管疾病患者,則將被首先轉移到最近的專科醫院治療。

而如果基地內斯哥特醫院床位飽和,則還可通過國家災難醫療系統,與在聖路易斯大都會區的12家民間醫院進行協調,讓它們提供可用的床位。如果傷員病情並不緊急,但是需要長期治療,傷員們將被轉送到他們的家鄉或在家鄉附近的醫院,這樣基地的醫院就可以集中力量用來救治那些傷勢嚴重需要緊急搶救的傷員。3月25日,首批病員攜帶著幾乎一噸多的行李抵達這裡,而這些人中的大多數在經過初步處理後在不到12個小時內就被轉送到下一目的地。

    而當美軍身在戰區時,他們的健康可持續得到監控。美軍採用生命週期的方法,即從穿上軍服開始,直到離開部隊結束,持續對美軍健康狀況進行監控。自從「9.11」以來,美軍使用自動化醫療系統,已經記錄並且存儲了超過 11,600份記錄。



(資料補充完畢)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