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被出賣的台灣-血腥的228事件的始沒 [列印本頁]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1 21:05
標題: 被出賣的台灣-血腥的228事件的始沒
二 二 八 事 件 年 表:


   件   摘   要
.
.
.
.
.
中文版
[youtube]PIoAJY2holw[/youtube]
法文版
[youtube]9lP7N_-TKUE[/youtube]
日文版
[youtube]8b9eTzFNBKk[/youtube]


b_gk_0003_001.jpg
1945年12月24日陳儀初抵台北松山機場時的照片.可以看出兩旁有其他軍種的將領陪同.也有台灣人列隊歡迎.
翌日即日本總督的投降典禮。
此張象徵日本台灣殖民統治的最後一刻.同時也是國民政府統治台灣的前夕.也象徵陳儀以莫大權力君臨台灣的開始.

是目前唯一紀錄此歷史時刻的珍貴照片。

1947年

2月27日:

繼去年12月7日基隆緝煙槍傷兒童;本日晚7點半.台北市太平町天馬茶房附近又發生緝煙血案。
打傷女煙販林江邁.槍殺路人陳文溪,民眾激憤,群起抗議。



b_gk_0003_002.jpg
這是1947年2月28日民眾正集結欲前往行政長官公署抗議的珍貴照片.
目前可見之二二八事件照片.大抵是中央社等官方單位所拍攝.重點則是在紀錄民眾暴動景象.

如焚毀專賣局資料與汽車.或是實施戒嚴.
但本張特別之處是是國內僅有之唯一紀錄民眾聚集欲前往行政長官公署抗議的景象.

從照片中可以看出欲前往抗議的群眾.整齊列隊行進.規模其實也不大.但周圍看熱鬧的民眾似乎更多.
與官方紀錄暴徒手持武器欲攻擊長官公署之描述.實大相逕庭.


2月28日:
中午,台北市民眾為緝煙事件遊行請願,長官公署卻槍擊民眾;下午3點台北市戒嚴,武裝軍警巡邏市區,又開槍掃射,全台為之震動。
228_Incident_g.jpg
228_Incident_h.jpg
228_Massacre01.jpg
558px-228_Incident_j.jpg
228_Massacre02.jpg
2月28日上午.民眾以軍警開槍造成死傷案件未決.沿街打鑼通告罷市.全市騷動.風聲鶴唳.
時有一批民眾.至太平町一丁目派出所.搗毀所內玻璃洩恨.接著又轉往專賣局台北分局.各處民眾聞之亦洶湧而至.
衝進局裡.毆斃該局職員兩名.傷四名.把局裡存貨火柴、香菸、酒及汽車一輛.腳踏車七、八輛.
一件一件由裡面拋出路中放火焚燬.一時火光沖天.

.下午 2 點,台北市參議開緊急會議,會後向陳儀提出依法嚴辦兇手、組織調查委員會等6項要求。

.晚上國大代表謝娥廣播,竟稱今午公署前無人傷亡。

.柯遠芬調高雄鳳山獨立團的一個營和基隆二個中隊開赴台北。

.張慕陶函請蔣渭川出面協助。

3月1日:

晨,鳳山獨立團的一個營於新竹火車站受阻。

.9點,基隆宣佈戒嚴。

.10點,台北市參議會假中山堂開緊急會議,邀國民參政員、國大代表、省參議員參加,決議成立「緝煙血案調查委員會」,並提出五項請求。

.中午,杜聰明對記者表不事件之遠因為政府貪污。

.下午,陳儀派民政處長周一鶚等五名官員參加處委會。

.下午5點,陳儀第一次廣播(於長官公署)。

.下午5點,北門鐵路管理委員會前,鐵路警察大隊以機槍掃射,民眾死傷多人,情勢更為惡化。

.晚上 8 點,陳儀宣佈台北地區3月1日午後12點(即24:00)解除戒嚴,但禁止集會遊行。

.張慕陶、柯遠芬、李翼中函請蔣渭川出面協助。

.陳儀下令,調馬公要塞守備隊兩中隊開赴高雄,準備派往中部。


3月2日:

「緝煙血案調查委員會」改組為「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並決議擴大組織,包括參議員、國大代表及商會、工會、學生、民眾、政治建設協會等之代表。

.10點台中市戒嚴。

.下午3點,陳儀第二次廣播,宣佈四項處理要點。

.下午6點起,基隆市解除戒嚴。

.柯遠芬:陳儀已電中國請調整編二十一師的一個加強團、憲兵一營來台平亂。

3月3日:

上午處委會派代表到公署,要求撤退市上巡邏車隊及哨兵。

.下午處委會發表「急告本市同胞書」。

.下午在台北市警察局召開臨時治安委員會,成立「忠義服務隊」維護台北市治安,以許德輝為隊長。

.下午3點,柯遠芬廣播,保證下午6點前軍隊撤回軍營,「倘不履行,願負責自決」。

.下午4點,南京派來三架偵察機在台北市上空旋25分鐘後離去。

.自閩增援憲兵一營,抵達基隆。

.警備總部秘密部署兵力,劃定台北、基隆為戒嚴區,新竹、台中為防衛區。
蘇紹文為新竹區防衛司令,黃國書為台中區防衛司令。  

3月4日 :

上午,處委會做出八項決議:「通知17縣市組織處理委員會,處理各地所發生之事件,並推派代表參加本會。」、「向柯遠芬交涉,所有軍隊應歸兵營」……。

.上午,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假中山堂召開大會,討論治安問題。

.下午,處委會決議向商工銀行借款二千萬元,採購米糧。

.嘉義市軍隊炮轟市區。  


3月5日 :

上午,台灣省自治青年同盟成立大會,宣讀綱領:「一、建設高度自治,完成新中國模範省;二、迅速實施省長及縣市長民選……」。


.下午,「處委會」通過「組織大綱」以團結全省人民、處理二二八事件及改革台灣省政治為宗旨;發表「八項改革本省政治方案」;並決議赴南京陳情。

.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託美國駐台灣總領事代轉電文致國府「萬勿派兵來台」。

.蔣介石調派整編二十一師一團、憲兵一營開赴基隆。

.國府駐台情治單位紛紛密電中國,羅織台灣人罪狀──張慕陶:「叛國奪取政權」,中統局:「主張大台灣主義」、「企圖做台人治台或國際共管運動」。

3月6日 .下午2點,「處委會」發表「告全國同胞書」;並選出17名常務委員(包括國民參政員、國大代表、台北市參議員、省參議員等)。

.下午,彭孟緝令高雄要塞軍隊分三路向市區進擊,採無差別大掃射,造成民眾重大傷亡。

.下午8點半,陳儀第次廣播:將改組省政府、預定7月1日舉行縣市民選。

.蔣介石密電陳儀:「二十一師全師調台,同時駐閩的憲兵二十一團亦調二個營來台灣。」

.陳儀呈蔣介石密函:「一般民眾缺乏國家意識易為排斥外省人的封建思想所惑」、「顯係有計劃有組織的叛亂行為」、「獨立等叛國運動」、 「對於奸黨亂徒須以武力消滅不能容其存在」。

.陳儀呈調查統計局報告:「有政治慾望之人士,高唱大台灣主義,冀達台人治台之目的。本局於35年1月19日...本年2月15日,均有報告。」  



3月7日 :

晨,彭孟緝發兵攻擊第一中學;槍殺三名請願代表。

.上午,長官公署致函處委會可「逕報圈定縣市長」。

.下午,「處委會」通過「三十二條處理大綱」,在會場秩序混亂下,又增列十條。

.傍晚,處委會代表向陳儀提出四十二條,遭嚴拒絕。

.晚,王添燈廣播處委會本日工作,最後說:「處委會的使命已經完了,……,希望全體省民繼續奮鬥。」

.陳儀電中國:「除派二十一師全部開來外,再加開一師,至少一旅」。

.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委李翼中赴南京。
  
3月8日 .7點,閩台監察使楊亮功及憲兵第四團兩營兵力抵基隆港,14點基隆要塞軍隊肅清街頭、密集射擊,晚上10點楊亮功等登岸。

.10點,陳文溪舉行葬禮,參加者數千人。

.中午,張慕陶告處委會:「願以生命擔保中央決不調兵」。

.處委會發佈:「提請陳長官採納施行之三十二條件,……未及一一推敲,……絕非省民公意。」

.政治建設協會發表「告同胞書」,反對處委會之政治改革要求。


3月9日:

6點,台北市戒嚴。

.國府軍隊第二十一師抵基隆。

.旅中國台民楊肇嘉等人赴南京請願。


3月10日:

10點,陳儀第四次廣播。

.陳儀下令解散「二二八處委會」及一切「非法團體」。

.旅中國台民在南京召開「二二八慘案報告會」。

3月11日 .頒佈綏靖計劃,全面管制交通、電訊。

.「旅滬台胞赴台宣慰團」抵台。

3月12日 :

「旅滬台胞赴台宣慰團」被迫原機返回上海。  

3月13日:

查封報社,查扣焚燬書刊。

.白崇禧推薦國防部史料局中將局長吳石接任台灣警備司令。
  
3月14日:

警備總部下令解散「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

.台北、基隆白晝解嚴。  

3月17日:

國防部長白崇禧、蔣經國來台宣慰(善後)。

.白崇禧密電蔣介石:「台灣兵力「已足用,二○五師可免調」。

.陳儀電蔣介石,「對此次事變決意引咎辭職」,推薦李良擔任警備司令,蔣經國或嚴家淦擔任台灣省主席。  

3月18日 :國府軍隊分路掃蕩後,於台東會師,掌控全台。  

3月19日:蔣經國返回南京。  

3月20日 :劃分全台為七個綏靖區:台北、基隆、新竹、中部、南部、東部、馬公。

.警備總司令部封閉私立延平學院。

3月21日 :配合綏靖計劃,實施清鄉。

.公佈「公教人員因二.二八事件損失撫恤救濟辦法」,輕傷五千元、重傷五萬元、死亡二十萬元。

3月22日:國民黨三中全會通過將陳儀撤職查辦。

3月24日:實施聯保聯坐(警總公報 144 號),「如被保人有不法行為,保結人應受連坐處分。」、「在一百公尺內之人民,須受連坐處分,包庇奸匪逮徒嚴究。」

3月25日:公佈「奸偽徹底肅清辦法」。
  
3月26日 :「台灣省二.二八事變臨時救恤委員會」。
  
3月27日:陳儀以張慕陶鎮壓二二八事件有功,記大功二次。

3月29日 :警總公佈「盲從附和或被迫參加暴動份子自新辦法」。
  
4月1日:禁止公務員、教員、學生穿著軍服。

.白崇禧離台。  


4月11日 :楊亮功、何漢文乘台南輪返南京。  

4月17日 :實施戶口清查。

.白崇禧簽呈懲戒柯遠芬,獎勵彭孟緝、史宏熹、史文桂……等。
  
4月18日:警總又發布「二二八事變首謀叛亂在逃主犯名冊」,呈報國防部並下令憲兵第四團加緊通緝歸案。

4月22日 :行政院會議決定撤銷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改組為省政府,以前駐美大使魏道明為省政府主席。  

4月29日:發佈台灣省政府委員、長、處長人選,全部21名,台灣佔12名。  

5月6日:台灣省政府秘書長徐道鄰到任。
  
5月10日:警備總司令部改為警備司令部,彭孟緝任警備司令。

.柯遠芬開始在台灣新生報發表<事變十日記>。  

5月11日:陳儀離台(改任國民政府顧問,翌年6月擔任浙江省主席,1950年以「通匪」罪名槍決。)

5月15日:新任省主席魏道明抵台,撤廢行政長官公署。
  
5月16日 :台灣省政府成立,發表重要措施:

1.解除戒嚴令.

2.完成清鄉工作.

3.停止新聞、圖書、郵政檢查 .

4.各項交通管制一律廢除。  




1948年
2月27日:
二二八事件週年瞬屆,全台謠言紛起:「全省各地或某數地區,將於今年之2月28日再度發生暴動。」國民政府甚為緊張,加強查緝工作.台北「自本月20日起,即已實行不公開之戒嚴」……





1987年
2月13日 :「二二八和平促進會」成立,呼籲公佈真相、平反冤屈,展開二二八平反運動。






1988年
3月9日:官方首次正式公佈楊亮功在1947年的二二八調查報告。

8月19日 :全台首座228紀念碑落成於嘉義市彌陀路。

12月31日 :行政院長俞國華說:當年滿州入關殺了很多漢人,滿州皇帝也未向漢人道歉。




1989年
1月 .二二八和平日促進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和長老教會等團體,共同發起「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  



1991年
1月5日:民間二二八研究小組成立。
  
1月17日:行政院成立二二八事件研究小組。  

8月3日:二二八關懷聯合會成立,為第一個受難者家屬的組織。提出「公開真相、道歉賠償、設紀念館、設二二八和平日為國定紀念日,設二二八基金會為教育等用途,以免使歷史重演」等五項訴求。
  
12月 :民間二二八研究小組舉行「二二八學術研討會」,是國內首次二二八研討會。



1992年
2月22日 :行政院公佈「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



  
1995年
2月28日 :台北公園二二八紀念碑落成,李登輝總統向受難家屬公開道歉。
  
4月7日:立法院公佈二二八事件處理補償條例。
  
6月18日 :台灣二二八受難家屬聯誼總會成立。  



1996年
2月28日:台北新公園改為二二八和平公園。  




1997年
2月28日 :台北市二二八紀念館開館。二二八紀念碑碑文落款,隨即被敲毀丟棄。

.台灣歷史學會、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台北市政府共同舉辦「二二八五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


[ 本文最後由 ViewSonic 於 07-3-22 08:55 AM 編輯 ]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1 21:27
歷史上的不幸~

我們可以原諒它~

但是.......

我們不能刻意地去模糊它或淡忘它.

也不可偽造歷史!

企圖淡化自身過錯~

而要以史為鑑.

避免再一次的遺憾!

[youtube]bVR0MrxMQJE[/youtube]




【一、發生的背景】

  「二二八事件」於台灣光復後不到一年半之時間發生,其背景極為錯綜複雜,並非單一因素所能解釋的。

首先,由於長達五十年的日本殖民統治,台灣人對中國的政治制度與社會現況,均缺乏了解,因而於光復之初,期望過高。

其次,在政治方面,行政長官制度,確有諸多缺失,而官箴、軍紀欠佳,政治參與和待遇也不盡公平。

在經濟方面,由於不當之管制政策,百業蕭條,物價飛漲,失業嚴重。

在社會方面,復員返鄉的前台籍日軍軍人,就職無路,一文莫名,因而逐漸形成一股不滿政府的暗潮。

此外,行政長官陳儀個性剛愎,以致下情不能上達,官民關係惡劣。

由於以上種種因素,有識之士早已預感危機之瀕臨,然而,長官公署猶渾然不覺。





說明:

1.《「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的時間斷限:

原則上係自民國三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緝煙事件發生,以迄五月十六日清鄉結束為止。(前言)


2.民國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台灣光復。


3.台灣人長期在日人封鎖下,對中國情形所知不多:

因此台人處處拿日據時期的軍、政、經、社會等方面與戰後中國政府所治理者相比較,在強烈的對比下,情緒上反而感到祖國不如日人,轉生輕視鄙夷之心理。

此外,有些中國來台者對台灣婦女騙婚、欠缺現代知識之生活習慣的差距,不同社會背景產生之價值觀與道德觀之差異, 加上語言的溝通不良,均加深了省籍的鴻溝。

台灣人初對中國期望過高,不久即由失望而轉為輕視。


4.依「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組織條例」,行政長官公署受中央之委託,得辦理中央行政。

行政長官對在台之中央各機關有指揮監督之權,並可在職權範圍內發布署令及制定單行規章,同時身兼台灣省警備總司令,可見行政長官制係集本省司法、立法、軍事、行政等大權於一身的一元化領導。

行政長官由國民政府特任,此與各省的委員制不同。

各省的省府實行合議制,委員與省主席同為簡任官; 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之各處(秘書處、民政、教育、財政、農林、工礦、交通、警務、會計處)及秘書長都是行政長官的幕僚人員,均是簡派。

此外,設有法制委員會、宣傳委員會及考核設計委員會。至於銀行貨幣系統也與國內不同。

「陳儀」認為應維持台幣及台灣金融機構使自成系統,並阻止法幣在台灣流通,這樣才不致「使台灣像大陸各省那樣法幣氾濫成災,物價暴跌的現象。」

因此,,陳儀主張「先保持安定,才能促進繁榮,所以要發行獨立的新台幣,使台灣不受大陸法幣的影響。」

此一主張在其來台之前,獲得蔣介石的首肯,並面囑宋子文照辦,因之,當時有意來台設立分行的四行二局(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農民銀行、中央信託局及郵政總局)遂無法在台灣設立,財政部也公布「台灣與內地通匯管理辦法」,規定除「中央銀行及被委託之銀行外,其餘銀行皆不准辦理台幣與法幣兌換業務。」

不少台灣人認為國民政府此一設計仍將台灣人視同殖民地之人民,因而對政府相當不滿!



5.官員不僅平日不是在為民服務:

遇事還要擺出官架子,並層層推諉,敷衍了事,這些缺點與日據時官員敬業要行政重效率成為強烈的對比。

政治上缺乏效率,官僚作風又盛,這些現象均是日據時期台人未嘗經驗的,短短的一年半,行政長官公署的表現真是遠不如日人。

而公務員涉足酒家、不守紀律及貪污的事件,報紙的登載不絕,例如民國三十六年二月十二日《台灣新生報》社論(談營私舞弊問題)所載的舞弊案數目頗為驚人,指出不少公務員常涉足都市中的舞場、茶館、酒樓和賭場,各機關冗員太多,人民對公務員的印象欠佳。

至於貪污案件不僅出現在一般公務員,連檢察官、法院院長,甚至教師都貪污。而士兵不守法、乘車購物不給錢是常見的事,甚至有公然搶劫者。不少貪污超過千萬元以上。


6.駐台軍隊軍紀欠佳:

軍人並常向「民眾強買勒借,乃至姦污婦女,動輒開槍傷人

給一塊錢硬要買五個雞蛋(值五元),市場上糾紛司空見慣。」

至於搶劫、偷竊的事,更時有所聞!



7.就政治上言,日據時期台灣人無論在行政上、專業上及技術上均難獲公平地位。

台灣光復,不少台人抱有幻想,以為此後應可自治……其實不然,長官公署的九個重要處會十八位正副處長中,只有一位副處長是台灣人。

十七位縣市長中僅台北市長游彌堅、新竹縣長劉啟光、高雄市長黃仲圖(原為連謀)、高雄縣長謝東閔(二二八事件發生時為黃達平)為台人,但悉數均返自重慶「半山」,並不受台人歡迎。

更令台人不服者,莫過於「同工而不同酬」的待遇,以及台灣人不易謀得公家機構之職。



8.島嶼地區的經濟,對外的貿易十分重要:

如果島嶼地區不靠貿易,則必須具備相當豐富的資源,但台灣並未完全具備這個條件,因此仍需對外貿易。

但陳儀似未看清此一情勢,他到台灣之後,即著手實行經濟的統制…雖然他知道這會引起商人的反對,但陳儀認為他是為公不是為私,他所要「追求的不是要肥少數人的腰包,而是要使台灣人民的食、穿、用等民生問題逐步獲得解決。」

這種態度顯示其頗嚮往社會主義思想,加上他剛毅固執的個性,使得他的經濟政策受到極大的批評與反彈,而成為後來「二二八事件的」導火線之一。



由於台灣行政的特殊化,長官公署相當排斥外來者,拒絕四行二局或任何私立銀行到台灣設立經營,因而使「官警貿易企業以外的民間貿易企業一律停頓」; 亦使得中國大陸的政府銀行以「通匯問題」採抵制台灣的封鎖政策,台灣因而走上自我封鎖的局面。

結果,造成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船票、機票不能出售,海關無法課稅,船不准出口,台灣貨運無法暢通; 加上長官公署的統制政策,政府自營貿易,以及匯率的不定,使商人裹足不前,因而各地貨物運台銷售困難,外貨不能到台,而台灣貨物也不能外銷的自我封鎖。


曾有台胞於民國三十五年一月十日向行政院請願,要求「中央明令取消與民爭利之貿易公司,及類似性質各種中間剝削機構,取消各種戰時統治法令,以疏民困。」足見人民對陳儀統制政策之不滿。



9.(陳儀)除繼續日人在台的專賣制度而設置專賣局之外:

又設了控制省內外運輸的貿易局,幾乎壟斷了台灣的民生貿易與工業各層面,一般私人企業無法發展,造成人民更多的不滿與失望。

因此,「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這兩機構便成為改革者要求廢除的目標。


10.台灣經濟危機的造成,主要源於通貨膨脹,物價飛漲:

尤其是糧價居高不下。台灣原以產米著稱於世,日據時期,「因受戰爭的影響」,致糧食生產銳減…台灣光復後…民國三十五年初,台灣已嚴重缺乏糧食…米價一直飛漲,以致有人言物價之高冠於全國。


許多地方發生饑荒,甚至連台中、台南等產米地區亦發生騷擾事件。

失業者日多,強盜白天公然搶劫,小偷所在多有。


台灣的物價飛漲,從民國三十四年十月底到民國三十五年十二月上漲了一百倍,糧食問題尤其嚴重。

米一斤原來只賣一點五元,但民國三十五年初台北的米價就漲到十元以上,到三十六年二月,以漲到一斤三十二元,此為台人過去所未曾遭遇的生活經驗,因而台人大為不滿。


11.原台籍日本兵…有十餘萬人。


12.陳儀過分信任其部屬,演成縱容部下,且被不肖屬下包圍:

時為台北市商會理事長之蔣渭川,即曾當面批評陳儀:「長官深居內院,被自稱官民橋樑的少數投機分子,和萬惡官僚等所包圍,社會民情無從而知,上情亦不能下達。」


13.台灣光復不到三個月,已有不少台灣人批評陳儀在台的許多做法不當:

民國三十五年初,台灣的情況惡化已相當嚴重,引起當時中外人士的極度關切,閩台通訊社已經呼籲政府應對台灣的問題加以重視。

上海的《密勒士評論報》刊載(台灣退後五十年)一文,並說:「五個月以後(台灣)可能是中國的愛爾蘭。」

美國在台領事館於三十五年底給其駐華大使和國務院的報告也說:「台灣已在叛亂之點了。」

迨至三十六年初,敏銳的觀察者已感到局勢的嚴重,例如上海《觀察》雜誌在台特約記者,於民國三十六年二月二日事件前預言「今日台灣危機四伏,岌岌可危,是隨時可能發生騷動或暴亂的。」

可見中外人士都感到台灣實已瀕臨爆發變亂的邊緣。


14.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已讓台灣人大失所望:

但陳儀為了粉飾太平而將駐台的政府軍內調大陸剿共,台灣的兵力頓呈空虛局面; 激進分子遂以為必可推翻陳儀政府,乃大膽鼓動民眾反抗政府。





[ 本文最後由 ViewSonic 於 07-2-27 12:55 PM 編輯 ]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1 21:39
六十年來一甲子~二二八台灣英魂~

受過苦難跟心靈~為了子孫失性命~


國豬黨兵迫害咱~台灣希望變絕望~


歷史傷痕難抹去~不可忘記二二八~


台灣已走民主路~不可在走回頭路~

台灣後代要記住~作為勇敢台灣人~




[youtube]70jt38PNliI[/youtube]

【二、事件之爆發】

「二二八事件」源自緝私員與憲警單位因緝私煙處理失當,始導致二月二十八日部分台北市民之請願示威,並罷工、罷市。

又因當日發生公署衛兵槍擊請願民眾事件,紛亂益發不可收拾,乃由請願懲兇一變而為對抗公署,進而激化為省籍衝突。

此一抗爭與衝突,迅即蔓延全島,使原本單純的治安事件變質為政治運動,地方領袖乘機要求全面改革,部分地區並因接收軍警武器,以致發生武裝衝突。





說明:


15.

「二二八事件」源自一意外的圓環緝煙事件,事情的經過大致如下: 民國三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上午十一時左右,專賣局接到密報…:淡水港有走私船運入火柴、捲煙五十餘箱等情事,專賣局乃派葉得根、鐘延洲、趙子健、劉超群、盛鐵夫、傅學通六名查緝員,會同警察大隊所派四名警察前往查緝,但當他們抵達淡水時,僅查獲私煙五箱。

不久,又據密報人說:這些走私貨已移到台北市南京西路的天馬茶房(太平町,今之延平北路)附近,按此是台北最大的私貨集中地。查緝人員與警察先到太平町附近的小香園進晚餐,以便就近訪查。

下午七時三十分,當他們到達現場時,私販早已逃散,僅查獲一位四十歲寡婦林江邁的公私煙,擬將其全部公私煙和現金加以沒收。 林江邁幾乎下跪苦苦地哀求說:「如果全部沒收的話,我就沒飯吃了,至少把錢和專賣局製的香煙還給我吧.…。」

但查緝人員不予理會。當時圍觀的民眾很多,紛紛加入求情的行列。

林江邁情急,進而抱住查緝員不放。其中一查緝員「葉得根」一氣之下,用槍管打她的頭,致林婦的頭顱鮮血直流,身旁的女兒也驚嚇得哭起來。

目睹此景的群眾極為氣憤,乃將查緝員包圍,並高喊「阿山(外省人)不講理」、「豬仔太可惡」、「還給香煙」等情緒激動的話。

查緝員見勢不妙,連忙逃走,但群眾卻緊追不捨。

其中一查緝員傅學通為求脫身,乃開槍警告,不幸誤射當時在自宅樓下觀熱鬧的市民陳文溪(年約二十歲,次日死亡)。

查緝員逃至永樂町(西寧)派出所,後轉至警察總局(中山堂旁),激憤的民眾將查緝員的卡車玻璃搗毀,並將卡車推倒於道旁,然後包圍派出所要求交出兇手槍斃。

專賣局業務委員會常務委員李炯支與業務會第四組組長楊子才聞報,於九時許趕往現場處理。當時約有百餘民眾聚集,見二人卡車抵達,均趨前欲加毆打,李、楊乃轉至台北市警察局。

群眾尾隨而至,並已聚集達六、七百人。李、楊兩人表示將會懲辦查緝員,惟群眾要求將肇事人交出。兩人不得已,會同北市警察局長陳松堅,將查緝員六人送往憲兵隊看管。

但民眾不滿,要求立即將六名查緝員槍決。李、楊兩人以「刑罪罰惡,律有明文,未予擅便答覆」為由,一再解釋,但始終未獲得諒解。

群眾得知查緝員被送至憲兵隊(台灣新生報社對面)後,乃擁至包圍,要求交出兇手。張慕陶團長嚴詞拒絕,並令一排憲兵上前擺出射擊姿勢,群眾見狀乃躲進新生報騎樓。在場的見證人周傳枝稱:時任《台灣新生報》日文版主編吳金鍊好奇地出來探視,見到周氏,即微笑打招呼。周氏問:「有鑼沒有?」吳氏答:「有」,並轉身入內取出銅鑼。

於是,雨一稍停,鑼聲叮噹響起來,群眾又包圍憲兵隊。又有青年在街上敲鑼大叫:「台灣人趕緊出來報仇」,「不出來的不是蕃薯」,徹夜大聲叫罵。

部分民眾則到台灣新生報要求刊登此事,主編吳金鍊因奉有「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不得刊登事件消息的命令,而加以拒絕。民眾威脅將以汽油燒報社。吳金鍊不得已請社長李萬居出面。李氏答應刊登,民眾始離開報社。

次日,該報即以五號字刊登百字左右之報導。(頁四八) 於是,由緝私引起的傷人、殺人事件點燃了蘊蓄一年多的怒火,群眾燒車、包圍警察局、憲兵隊,要求立刻處決兇犯。在得不到滿意答覆的情況下,群眾久聚不散,終於引發了次日的「二二八事件」。




16.

二月二十八日上午九時,民眾因緝私傷害人命事件未獲解決,乃沿街打鑼,通告罷市,市民、商店立予響應,相繼關門。一批民眾遊行至太平町二丁目派出所前,派出所主管黃某欲加制止。

民眾因黃某平時藉勢凌人,將其圍打,並搗毀所內玻璃、物品等。 隨後,遊行民眾越聚越多,十時許,衝入位於本町(今重慶南路)之肇事單位專賣局台北分局,發現局內有緝私員。群眾以為其中之一是昨夜之兇手,乃將他與另一警員圍毆致死,又毆傷四人,並將局裡所存之火柴、煙、酒及一輛汽車與七、八輛腳踏車拋至街上焚燒,至次日仍未全熄。

當時圍觀民眾達二、三千人,憲警隨即趕到,但也知難而退,不敢處理。......十二時許,民眾又擁向南門專賣局總局,要求懲兇,但因憲警事先有防備,僅打破玻璃而已。......民眾由於向專賣局總局請願未遂,乃轉往長官公署。

此外,專賣局南門工廠亦被搗毀。專賣局引起的民怨於此可窺一斑。




17.

下午一時許,有一批四、五百人的群眾,以鑼鼓為前鋒,並有人喊叫、呼口號,由火車站向長官公署前進。有謂民眾因市面缺米,聽說公署有食米可領,乃一呼四應,尾隨而至,聲勢浩大。

但群眾至中山路路口,尚未到公署廣場前,即為配備整齊之士兵舉槍阻擋。

不久,槍聲響起,民眾奔逃,有人傷亡倒地。此即公署衛兵開槍事件,也是局勢惡化之關鍵所在。


18.

公署開槍事件發生後,官民對立之勢已不可避免,而光復後所積累的省籍矛盾隨之爆發了。

於是,台灣人在對抗公署的同時,也對外省人進行一連串的暴力行動--「打阿山」。

二十八日下午二時許,民眾聚會於中山公園(今新公園),隨後進佔公園內的台灣廣播電台,向全省廣播。內容主要為批判貪污現象、米糧外運、民不聊生等,並號召民眾起而驅逐各地的官吏以求自存。惟亦有謂板橋轉播站因抵制而未予轉播,消息只在台北地區流傳。

無論確否,本省幅員小,交通方便,次日,全台各地先後知悉台北「二二八事件」,亂事乃蔓延全省,而懲兇要求也升高為政治抗爭行動。

下午三點,警備總司令部鑒於情勢危急,宣布戒嚴,並遣派武裝軍警巡邏市區,且開槍掃射。

然而,民眾仍再包圍專賣總局、鐵路警察署、交通局等,而與軍警發生衝突,不少民眾、學生因而喪生。

據警總「通報」,下午時刻,群眾千餘人在郵政總局聚會,軍警驅逐不散,乃發生衝突,民眾傷亡十數人。




19.

民眾也遷怒外省人,濫施報復。本町正華旅社與虎標永安堂首先遭殃,不但門窗玻璃被搗碎,物品亦被搬出焚燬。下午五時許,榮町貿易局所開設之新台公司(台北最大的百貨公司)亦被搗毀,貨物被搬出焚燒,有乘機偷竊者則遭毒打。

民眾凡具有汽車、卡車,均叫下乘客毒打,再推車至台北車站、圓環夜市附近,予以燒燬。

據估計,被燒車輛約有十餘輛。民眾不僅燬物,也對外省人不分青紅皂白地屈辱毆打。

在本町、台北車站、台北公園、榮町、永樂町、太平町、萬華等地,均有不少外省人無端挨打。

新竹縣長朱文伯與台北市地政局長遭羞辱或痛毆。

一般認為,這是一年半以來的積怨所爆發出來的盲目排斥外省人暴動。於是,無助的小公務員及其眷屬、來台旅行或經商的外省人成了代罪羔羊。

許多聳人聽聞的暴行也傳出了。…當時任職於聯合國救濟總署的汪彝定先生曾目睹此類現象,但他指稱,大多是被棒打或棍擊,尚未見武士刀; 攻擊婦孺老人的現象不太多,強姦只偶有傳聞。

據聞,外省人被打死者至少有十五人,有些被木棍打成癱瘓。



20.

憲兵團長張慕陶亦指台灣局勢已演變至「叛國奪權階段」,地方政府完全失卻統馭能力,暴民已收繳各地軍警武器,總數在四千枝以上,而指責陳儀「似尚未深悉事態之嚴重,猶粉飾太平。」

[ 本文最後由 ViewSonic 於 07-2-27 12:58 PM 編輯 ]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1 21:58
【三、衝突之擴大】

  台北市是這場政治風暴的中心,這場風暴隨後蔓延至全省各地,而台北市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與各地的分會,則是這場政治紛爭的主角。

紛亂期間,平時不得民心的地方官吏固然紛紛棄職走避,即有意維持秩序並願與處委會合作之官員,迫於形勢,不得不暫時躲避,以保安全。

台北市的處委會與各地的分會,分別擔負整合民意、維持秩序與進行政治改革的重任,並負責與行政長官公署之間的溝通,一度幾乎取代公署與各地政府的功能,然處委會本身意見紛紜,令出多門,各地亦無統一的行政綱領可資遵循,因而未能充分發揮安定政局的功能。

  事件爆發後,由於各地衝突不斷擴大,部分地區台灣共產黨及其同路人乃乘機介入,如台中地區主導「三二事件」的謝雪紅和楊克煌。謝氏不僅召開「市民大會」,利用示威群眾,全面接管台中市的官方機構,更利用青年學生組織 「二七部隊」,以武裝力量為後盾,澈底爭取民主政治,在處委會的議會路線之外,另闢一條武裝路線。

嘉義地區則自三月二日事件發生後,就顯現出與其他地方不同的特質。

第一,各地民眾曾組成武裝隊伍,參加攻擊紅毛埤軍械庫及水上飛機場的軍事行動,惟參加者大半是烏合之眾.

第二,嘉義地區不少社會人士支持這些行動,因而孫志俊市長認為嘉義地區「戰事進行之激烈,與公教人員損害之慘重,堪稱為全省之冠」。



高雄地區在三月三日起民情騷動,群眾逐漸有激烈的行動,圍攻一○五後方醫院與憲兵隊等地。

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認為此舉已形同叛亂,待機出兵。

三月六日下午二時,彭孟緝扣留上山談判的代表,以迅速的行動出兵鎮,雖使高雄地區紛擾不安的局面穩定下來,但軍事攻擊行動造成高雄市政府內、火車站前無辜民眾的傷亡。

而事後的清鄉,逮捕一千五百名嫌疑「人犯」,且部分人犯被公開槍決,可說是事件創傷久久未能癒合的重要原因。



說明:

21.
三月一日,台北市參議會為反映民意,邀請台籍國大代表、省參議員、國民參政員,於上午十時在中山堂召開大會,成立「緝煙血案調查委員會」,會中決議推派台灣省參議會議長黃朝琴、台北市參議會議長周延壽、台灣省參議員王添、國民參政員林忠等為代表,晉見長官,提出數項要求,即解除戒嚴令、釋放被捕市民、軍警不許開槍、官民共組處理委員會,並由陳儀向全省廣播。陳儀全予接受,並認為應定名為「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較妥,而此即該委員會得名之由來。


處委會一面強化本身之職能,一面亦展開宣傳工作。

六日下午,處委會在中山堂補開正式成立大會,王添任會議主席,即席選出常務委員,計有:國民參政員:林獻堂、陳逸松; 國民大會代表:李萬居、連震東、林連宗、黃國書; 台北市參議員:周延壽、潘渠源,簡聖堉、徐春卿、吳春霖; 省等參議員:王添、黃朝琴、蘇維樑、黃純青、林為恭、郭國基。另選出候補常務委員洪火煉、吳國信.


22.
七日上午,陳儀致函處委會,謂各方代表紛紛,意見繁雜,應先交處委會討論綜合後,再向公署提出。


23.
三日至五日,全省各縣市處委會紛紛成立後,公署權力已被架空。

24.
三月二日上午,台中民眾齊集台中戲院…舉行市民大會。

九時,由私立建國工藝職業學校教員楊克煌宣布開會,並報告台北事變發端與人民請願經過,說明台北市的行動與提出要求事項。接著,與會者一致推舉建國工藝職校校長謝雪紅為大會主席。

謝氏擔任主席後,「詳述光復以來陳儀暴虐政治的事實與目前台灣的形勢,強調欲解放台灣人民的痛苦,人民必須團結起來,結束國民黨一黨專政,立即實行台灣人民的民主自治。所以必須響應這次台北市民的英勇起義,不怕犧牲,鬥爭到底,爭取澈底的勝利。」

謝氏說畢,接著由「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台中分會」代表巫永昌及律師代表張風謨等相繼發言,「亦為攻擊政府,離間省內外感情之詞」。

十時左右,參加群眾為表示擁護起見,決定遊行示威。遊行群眾用消防車,鳴響警笛,呼籲市民響應起義,踴躍參加抵抗運動。全市一時驚天動地,緊張萬分。



25.
[三月六日]謝雪紅為貫徹其政治主張,抗戰到底,乃糾集四百餘青年學生,另在第八部隊內組織「二七部隊」,自任總指揮,以鍾逸人、蔡鐵城分任隊長、參謀等職務,重要幹部有楊克煌、李喬松、古瑞雲等人。

其基本隊伍,有以鍾逸人親信黃信卿為首的埔里隊; 以何集淮、蔡伯勳為首的中商隊(隊員中有幾名中共黨員); 以呂煥章(中共黨員)為首的中師隊; 以黃金島為首的警備隊(獨立治安隊); 以李炳崑為首的建國工藝學校學生隊。

此外,有林大宜從農村招募當過日軍的農民; 有延平學院的學生;有前日軍砲兵少尉; 有前日軍工兵。

還有三五成群去報到的。

「二七部隊」的成立,是謝雪紅以武裝力量反抗地方政府的具體表示,「這支民兵在處理委員會的議會路線之外,又開闢了一條武裝路線。在中南部的武裝鬥爭中,以『二七部隊』的反抗堅持最久。」


26.
三月二日下午三時,由彰化、台中南下的年輕人數十人,來到嘉義火車站與噴水池之間,有一名年紀三、四十歲的人背槍,在街頭喊話,召集市民去燒孫志俊市長的官舍。

孫市長見情勢不好,跳出牆外,決定逃往憲兵隊,無如群眾蝟集,緊追在後,狀至危險,幸好遇到市參議員林抱及林文樹,經二人救援,才能安抵憲兵隊。


在孫市長逃走的同時,街上已有打外省人、包圍警局接收槍枝之行動,由於警察已經陸續離開崗位,市區乃呈現混亂的情況。孫市長於下午五時一面以電話與駐軍聯繫,一面請議長鍾家成出面維持治安與秩序。

三月三日召開市民大會,成立了嘉義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由三民主義青年團嘉義分團籌備處主任陳復志擔任主任委員,兼作戰司令,秘書為李曉芳,以下分設各組、隊。


27.
嘉義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在數小時的磋商後,決定接管電台,並藉由廣播來向全市及全台各地「募集志願軍」。在這一呼籲下,布袋、朴子、鹽水、佳里、六腳、番路、斗六、台中、埔里、北港、台南工學院等地人馬陸續前來嘉義應援。當時守在東門町的第二十一師獨立團第一營羅迪光營長在孫市長的要求下進入市區鎮壓,使局面平添變數。

由於軍隊有強力的砲火容易造成傷亡,處委會乃派參議員前往憲兵隊談判,欲以和平方式解決,但雙方條件差距太大,沒有談妥。

是日來嘉各隊約莫三千人開始攻擊憲兵營、紅毛埤第十九軍械庫、水上飛機場及東門町軍營。

三日晚九時,市政府被接收,而所有外省籍警察在局長林天綱的率領下也退到東門町。



28.
三日,由台北南下的「流氓百數十人」由台南方面分乘卡車進入市區,而台南工學院學生也抵達高雄,高雄的「二二八事件」於焉爆發。先是,一○五後方醫院的獨立團第七連的第一排國軍遭到攻擊,而鹽埕町也聚集了四、五百人,欲攻擊憲兵隊; 毆辱、搶奪外省人及商店之事也不時傳出,市區治安頓呈混亂。

是日晚,警察局長童葆昭的座車遭人焚燬,集身到要塞司令部要求保護。

凌晨,警局電話線路被切斷、武器被奪,而部分本省籍警察攜械逃散,有的回家不再執行維護治安之責,有的加入民眾的攻擊行動.



29.
六日上午九時,不知是計的市長等七人(議長彭清靠、光明、范滄榕、曾豐明、苓雅區長林界,及台電高雄辦事處主任李佛續)上山,據黃仲圖市長的說法,他擬赴司令部請示制壓辦法,卻為…數十人手持槍刀及手榴彈擁入市府,辱罵市長,其首領光明等提出非法條件,欲向國軍作越軌要求,持械迫市長與參議會議長率代表赴司令部。


當七位代表進入要塞司令部接待室後,彭氏由另一小門入內,雙方繞圓桌而坐,市長、議長分坐彭氏之左右,則坐在彭氏對面,市長拿出和平條九條給彭司令看,彭原意不在談判,只是在拖延時間,因此當即拍桌怒斥…荒謬,並大呼來人。室外的官兵聞聲而入,將代表等一一搜身。

據彭孟緝言,身上有槍,而范、曾兩人身上有手榴彈,除范、曾、三人被逮捕外,其餘的人在衛兵監視下枯坐在原處。



30.
在彭孟緝指揮下,兵分三路:一路經建國三路; 一路由壽山要塞司令部直下,過鼓山一路及大公路之陸橋向市府; 一路過平交道進入五福四路。每路有三班,各約有一百人。


31.
六日下午進攻市政府的是守備大隊陳國儒部,由於市政府樓上架設機槍,軍方乃認定在市政府的是暴徒,因此到市政府後並未遵命對空鳴槍示警,而是先丟入手榴彈,然後見人就開槍,在市政府的人根本無法抵抗,死傷慘重,市參議員許秋粽、黃賜、王石定等五、六十人喪命市府。

參議員邱道得奉命勞軍,進入市府時,腳下踩的都是死人,且血流滿地,一如泥濘。


32
主攻火車站及第一中學的是二十一師何軍章團第三營,分成二路…抵達車站,當時高雄第一中學畢業生顏再策率領學生,自長春旅社開槍欲驅散前來的軍隊,由於火力不如,乃冒險衝出,被擊中要害,在火車站前的民眾見狀,有的散去,有的躲入地下道中,軍隊掃射了地下道,造成不少傷亡。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1 22:18
【四、政府之肆應與事件之平復】




  當事件逐漸蔓延爆發後,陳儀一者鑒於於兵力不足,二者為維護其權位,本有意淡化處理,以政治手段解決。參與「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的社會人士,在初期也只為解決緝煙血案; 但由於長官公署應對無方,使得原本單純的懲兇請願事件,轉變為政治改革運動,更憑藉民氣的高漲,逐步提高其訴求。

然因各地處委會組織鬆散,遂為情治人員、激進分子、中共黨員及其同路人等各色人物所介入操縱,而至提出缺乏統一理念之要求,遂為中央認是「叛國」的舉動,構成治安機關請兵鎮壓的藉口。

政府為何要出兵鎮壓?

就現有的檔案、各種文獻及口述資料觀之,顯然當時中央政府的因應之道,深為台灣主政者的意見所左右。

蓋事起之初,陳儀、柯遠芬等執掌台灣軍政大權者,並未了解台灣社會當時的情況,故對民眾或處委會之要求均視之為無理取鬧或別具用心。

於是,一面運用分化、滲透策略,以求化解危機; 繼則誇張事件之嚴重性,向中央要求派兵,以進行鎮壓。

  就政府之文獻觀察,蔣介石最初並未主張鎮壓,僅同意派一加強團來台,而此係「歸建」(意指軍隊調返原駐地、原單位),主要目的在於防範。

其後,蔣介石接陳儀與各情治單位之請求,轉而視此一事件為「反動暴民」的暴亂,且漠視台人團體之陳情,決定派兵綏靖。

至於綏靖工作,大致可分為武力掃蕩和清鄉兩大重點。關於武力掃蕩,由於公署在實施之前已有周詳的計畫和部署,加上各地的動亂,事實上並未如公署宣傳之嚴重,故掃蕩之進行遠較預期迅速,除中部地區「二七部隊」之殘部尚有一些抵抗外,其他各地幾無戰鬥發生。

惟各綏靖分區部隊在執行武力掃蕩之時,確有報復行為,致有民眾無辜傷亡、嫌犯未經審判即就地槍決等情事發生。

  軍事鎮壓行動之後,繼之進行清鄉工作,其主要目的在於逮捕嫌犯、收繳武器軍品、清查戶口、辦理自新、取得連保連坐切結等,均如期完成。

惟衡諸實況,不少嫌犯係遭羅織入罪或私人挾怨報復,軍憲未詳加查證,即貿然逮捕訊治,因而造成不少冤獄。

亦有已定罪者,經請託賄賂,甚或透過特殊關說而得以無事。

甚或有些不法軍警藉機勒索敲詐,或順手掠奪私人財物等非法敗行,由是而造成民怨,為社會所詬病。

毋庸諱言,此乃當時軍事當局未能有效防範和控制,軍紀教育亦未臻於理想所致,應負造成許多無辜性命犧性的責任。



二二八事件」誠為台灣歷史上的一大悲劇。

謂其為悲劇,可分為兩方面來看。

就受難台灣人而言,不死於日據時期帝國主義者之摧殘,卻死於他們日夜盼望回歸的中國軍警之鎮壓; 他們容或批評政府,或提出台人治台等要求,自信並無反叛政府的行為,竟因此被處死,且多數並未經過公開審判的程序,甚或有秘密處決而屍首不存者,此斷非文明社會之作法。甚至有些傷亡者,根本未參加過反政府的行動,只因軍隊肆行掃射而成為冤魂。

就光復後來台服務的中國籍人士而言,雖然部分軍人或公職人員有貪污、營私舞弊等劣行,但並非所有來台人員盡皆貪官污吏; 然而在此事件中,部分中國人士卻成了代罪羔羊,為不法群眾盲目攻擊,因而傷亡,其數目雖沒有台人受難者多,但也使得一些來台的公教人員心生恐懼而離開台灣,這些現象使中國與台灣之間加深了隔閡。

不容否認的,一些毆打外省人或曾以武力攻擊機關、機場,甚至傷害人命者,仍應受法律制裁。

故並非所有「二二八事件」的傷亡人員,均為無辜受害者,必須予以區分。



說明:

33.
就在台兵力觀之,事變前駐台之整編二十一師獨立團與工兵營、三個要塞守備大隊之總兵力僅五、二五一人。

其中三個要塞守備大隊一、五三二名,工兵營五一七名,負責台中以北監護勤務:獨立團二、五OO名,擔任嘉義以南監護勤務; 至於警備總司令部本部所控兵力僅獨立團之一營約七百名,兵力薄弱,不足擔任台北之防戍任務。

34.
(三月六日)王添宣讀向中外廣播之有關「二二八事件」真相全文,以消除各方之疑慮。主要內容是說明處委會努力的目標是「肅清貪官污吏,爭取本省政治的改革,不是要排斥外省同胞參與改善本省政治。」

文中並且提出對事件的處理方式,計有「對於目前的處理」七條,「根本處理二十五條(軍事三條、政治二十二條),此即聞名的三十二條要求,其條文如下:


一、對於目前的處理:
政府在各地之武裝部隊應自動下令暫時解除武裝武器,交由各地處理委員會及憲兵隊共同保管,以免繼續發生流血衝突事件。
政府武裝部隊武裝解除後,地方之治安由憲兵與非武裝之警察及民眾組織共同負擔。

各地若無政府武裝部隊威脅之時,絕對不應有武裝械鬥行動。對貪官污吏不論其為本省人或外省人,亦只應檢舉轉請處理委員會協同憲警拘拿,依法嚴辦,不應加害而惹出是非。

對於政府改革之意見,可列舉要求條件,向省處理委員會提出,以候全盤解決。

政府切勿再動兵力,或向中央請遣兵力,企圖以武力解決事件,致發生更慘重之流血而受國際干涉。

在政治問題未根本解決之前,政府之一切施策(不論軍事、政治),須先與處理委員會接洽,以免人民懷疑政府誠意,發生種種誤會。

對於此次事件不應向民間追究責任者,將來亦不得假藉任何口實拘捕此次事件之關係者。對於因此次事件而死傷之人民應從優撫卹。




二、根本處理 :

甲、軍事方面
缺乏教育和訓練之軍隊絕對不可使駐台灣。

中央可派員在台徵兵守台。

在內陸之內戰未終息以前,除以守台灣為目的之外,絕對反對在台灣徵兵,以免台灣陷入內戰游渦。



乙、政治方面:

制定省自治法,為本省政治最高規範,以便實現國父建國大綱之理想。

縣市長於本年六月以前實施民選,縣市參議會同時改選。

省各處長人選應經省參議會(改選後為省議會)之同意,省參議會關於本年六月以前改選,目前其人選由長官提出,交由省處理委員會審議。

省各廳處長三分之二以上須由在本省居住十年以上者擔任之(最好秘書長、民政、財政、工礦、農林、教育、警務等處長應該如是)。

警務處長及各縣市警察局長應由台灣人擔任,省警察大隊及鐵道工礦等警察即刻廢止。

法制委員會委員數半數以上由台灣人充任,主任委員由委員互選。

除警察機關之外,不得逮捕人犯。

憲兵除軍隊之犯人外,不得逮捕人犯。

禁止帶有政治性之逮捕拘禁。

非武裝之集合結社絕對自由。

言論、出版、罷工絕對自由,廢止新聞紙發行申請登記制度。

即刻廢止人民團體組織條例。

廢止民意機關選舉辦法。

改進各級民意機關選舉辦法。

實行所得統一累進稅,除奢侈品稅相續稅外,不得徵收任何雜稅。

一切公營事業之主管人由台灣人擔任。

設置民選之公營事業監察委員會,日產處理應委任省政府全權處理,各接收工廠工礦應置經營委員會,委員須過半數由台灣人充任之。

撤銷專賣局,生活必需品實施配給制度。

撤銷貿易局 。

撤銷宣傳委員會。

各地方法院院長、各地方法院首席檢察官全部以台灣人充任。

各法院推事、檢察官以下司法人員各半數以上省民充任。




34.
七日下午,處委會召開全體大會,在一片嘈雜聲中,除決議通過原有的三十二條要求外,又增列十條。

計軍事方面二條、政治方面八條,此即四十二條要求。

其增列之十條條文如下:

本省陸海空軍應儘量採用台灣人。

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應改為省政府制度,但未得中央核准前暫由二二八處理委員會之政務局負責改組,並普選公正賢達人士充任。

處理委員會政務局應於三月十五日以前成立。

其產生方法,由各鄉鎮區代表選舉該區候選人一名,然後再由該縣市轄參議會選舉之。

其名額如下:台北市二名、台北縣三名、基隆市一名、新竹縣三名、台中市一名、台中縣四名、彰化市一名、嘉義市一名、台南市一名、台南縣四、高雄市一名、高雄縣三名、屏東市一名、澎湖縣一名、花蓮縣一名、台東縣一名,計三十名(實為二十九名)。

勞動營及其他不必要之機構廢止或合併,應由處理委員會政務局檢討決定之。

日產處理事宜應請劃歸省政府自行清理。

警備總司令部應撤銷,以免軍權濫用。

高山同胞之政治經濟地位及應享之利益應切實保障。

本年六月一日起實施勞動保護法。

本省人之戰犯及漢奸嫌疑被拘禁者,要求無條件即時釋放。

送與中央食糖一十五萬噸,要求中央依時估價撥歸台灣。



36.
一方面,陳儀同意台籍民意代表之要求,由官民合組處委會; 另一方面,陳儀、柯遠芬、張慕陶等人即聯絡蔣渭川等人,分化處委會的領導階層,並以軍統人員許德輝出任忠義服務隊隊長,兼處委會治安組組長; 軍統局台北站站長林頂立被任命為警總的義勇總隊長,以執行「分化奸偽和運用民眾力量來打擊奸偽」之任務。

其中,不無黨政軍各派藉機幕後較勁,中統局指蔣渭川、王添為投機者,不斷作搧動; 軍統的柯遠芬則指蔣、王二人為黨部新吸收的惡霸劣紳,而處委會成立之處委員仍以國民黨黨員為多,但省黨部不予導入正軌,反而心存「黃鶴樓上看翻船」。

其結果,處委會在多頭運作下,政治訴求不斷升高,於是,軍事鎮壓成了公署名正言順的選擇。


37.
「三十二條要求」據日後投共的蘇新稱,是環繞王添身邊的左翼青年所草擬的,如潘欽信、蕭友三、蔡慶榮、蘇新等; 甚至曾獲中共地下黨負責人之同意。

國民參政員陳逸松回憶稱,確有左翼青年為王添寫稿子; 惟台共分子在投奔中共後,多不免強調中共與其本人在二二八事件中之重要性,可信度須打折扣。

據參與偵辦「蔡孝乾匪諜案」之一軍統局人士稱,中共當時在台之勢力極小,老台共也不等於中共.



38.
據聞,提三十二條要求時,會場有軍統、C.C.(中統)等情治人員活動,如白成枝、呂伯雄屬C.C.,許德輝屬軍統。新增十條有的是軍統、C.C.有意提出以為鎮壓之藉口。

如政治項目第二十九條「本省人之戰犯與漢奸即時釋放」,即由國大代表兼台灣鐵道黨部書記長吳國信提出,其他人呼應叫喊通過的。

又有謂代表提出之要求僅有十二條,其後之三十二條與追加之十條乃「憲政協會」成員叫喊通過的。



39.
八日,處委會發表聲明,推翻昨日通過之決議案。內稱因參加開會的人數眾多,昨日通過之四十二條件未及推敲,致有不當要求出現,例如「撤銷警備總部、國軍繳械,跡近反叛中央,決非省民公意」等。



40.
事件發生後,據聞,劉啟光主張以武力徹底鎮壓,而參謀長柯遠芬、警備總部調查室主任陳達元、軍統局台灣站長林頂立則主張「以民眾的力量對抗民眾的力量」。

柯遠芬並於二月二十八日下令情治人員調查、監視處委會主謀人士。

公署一者鑑於台灣兵力單薄,不足鎮壓,二者解決社會運動的最佳方式非外在的壓制,而是內部的分化、瓦解,於是採取第二種策略,即利用蔣渭川領導之「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勢力,以削弱處委會的力量,並派情治人員打入處委會,相機行事。

二月二十八日與三月一日,憲兵第四團團長張慕陶兩度致函蔣渭川,促其「出面收拾殘局」。

一日黃昏,柯遠芬亦致函,邀他協助收拾危局。由此可見,公署方面已籌劃好分化的策略。


41.
三日上午處委會議決上電蔣介石報告事件真相,旋於下午四時以台灣民眾代表大會之名義上電,指控公署放任軍警胡亂開槍,射殺民眾,惹起台灣人民公憤,光復以來政治惡劣,不法橫行,屢經台灣人民要求改善卻一無效果; 籲請中央速派大員來台調處以平民憤,並刻速實行地方自治。

同日,台灣旅滬同鄉會理事長李偉光代表上書蔣主席,請求徹查慘案真相,嚴懲慘案造成的法律和道德責任; 以及澄清吏治,以新台人耳目。

由上顯示,蔣介石不但充分掌握各方面的情報和看法,同時,亦對台灣的意見和期望有所了解。


42.
三月十日,陳儀對全省廣播戒嚴令,綏靖工作於焉全面展開。


43.
十五日,國軍繼續往埔里方面推進,縮小包圍圈。…二七部隊因對外兩條交通要道均遭封鎖,聯絡不便,情勢甚為不利,乃決定派遣陳明忠擔任突襲隊長,兵分三路,夜襲日月潭方面的國軍。

另以警備隊長黃金島率一小隊扼守烏牛湳橋,以防腹背受敵。突襲隊與國軍四三六團第二營第四連在日月潭附近發生激戰,國軍頗有傷亡,被迫向水裡坑撤退,但該部隊也傷亡慘重,且彈藥亦快告罄。

翌(十六)日,國軍四三六團第二、三營部分兵力,又與扼守烏牛湳橋的黃金島小隊發生激戰。

戰鬥一開始,該小隊由於佔地利之便,曾重創國軍,造成重大傷亡。旋因火力遠不及國軍,作戰經驗也有所不足,乃漸處於劣勢,被國軍火網所包圍,不得已乃由黃金島率一名隊員突破國軍的火力封鎖線,奔回「二七部隊」本部求援。

惟隊本部武德殿一片零亂,人心惶惶,僅有十餘人響應。

同日晚上,「二七部隊」以武器彈藥無法補給,又兩面受敵,無法與他處部眾聯絡,難以繼續支撐下去,乃決定暫時化整為零,或往嘉義小梅參加陳篡地的游擊隊,或各自回家。

深夜十一時,隊員各自埋藏武器後,即宣告解散。


44.
十四日,(嘉義市)國軍進攻斗六,與「斗六鎮建安醫院院長」陳篡地殘部(斗六警備隊,不屬於二七部隊)在斗六鎮上展開市街戰,陳氏因寡不敵眾,乃率領全體隊員逃往嘉義附近的小梅山中。

十六日,國軍四三六團第八連推進至小梅以東地區,與該殘部二百餘人發生激戰,結果擊斃十餘名,奪獲步槍二十枝、重機槍二挺,擲彈筒一具、山砲一門。過了兩日,四三六團第七連亦在小梅附近,與殘眾百餘人發生激戰,擊斃六十餘名,俘十二名(並奪獲一批軍火彈藥)。

十九日起,陳氏為作持久游擊戰,及陸續向山地撤退,並將所有武器彈藥及附近村民之糧食、牛車等悉數帶走。陳氏並號召各地響應者,潛藏深山,實施一年的作戰計話畫。二十日,二十一師以該殘部潛伏山地為慮,再派四三六團第八連進攻小梅附近,激戰數小時,終使其不支逃逸,(並奪獲一批軍火彈藥)。


小梅、樟湖一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其後,國軍雖數度派兵進剿,擊斃不少殘眾,但始終無法澈底加以消滅。

至五月十六日,魏道明就任台灣省主席,解除戒嚴,結束清鄉,警備總部亦將各綏靖區改為警備區時,陳篡地殘部仍在小梅、樟湖等地進行游擊戰。




45.
基隆綏靖司令部…迨至二十一日,掃蕩任務已大致完成。

據統計,自二月二十八日至三月十一日,計俘獲輕機槍六挺(全部待修)、步槍一三九枝(大部份待修),用去步槍彈三四、六四三發、輕機槍彈三九、八九七發、手槍彈五、一八三發、重機槍彈九、五九二發、手榴彈五四九個、戰防砲彈三五發。

從使用彈藥數量幾達十萬之譜,顯示基隆要塞司令部乃是以強大的火力強力掃蕩。因此,傷亡數恐非僅約百人,實有待進一步詳查。


基隆綏靖部似聽任各分區自行處理案犯,例如頭城媽祖廟前郭章垣七人被槍殺案、八堵車站案,以及羅東陳成岳、張雲昌、趙桐、基隆市楊元丁、金山許日生、許甲長、徐士明、簡德發、陳金埤、田文寬、施金榮等人被槍斃案,據受難家屬表示,均是當地駐軍自行處置的,未經執法人員偵訊審理,故事後一無案犯名冊或處理報告留下,委實難以取信於社會。

當士兵沿街掃蕩時,走避不及者都立即被槍殺,或不由分說地被押進拘留所,但賄賂金錢或貴重物品後,即可獲釋。不少人遭刑求、凌虐後處死,台灣旅滬六團體綜合各方之報導和傳聞,聯合提出報告書,指出:「基隆軍隊用鐵絲穿過人民足踝,每三人或五人為一組,捆縛一起,單人則裝入麻袋,拋入海中。基隆海面最近猶有屍首浮出。」

又:「基隆軍隊割去青年學生二十人之耳鼻及生殖器,然後用刺刀戳死。」不少受訪者在找尋親人屍體時亦目賭類似的慘狀。




46.
據民國三十六年十一月間警備司令部之總結報告…被拘捕之人犯共一、八OO人。



47.
警總民國三十六年四月三十日公布……自新者三、O二二人。



48.
「二二八事件」是台灣史上最慘痛的人間悲劇。

當時傷亡者可能數千甚至上萬,上自社會精英份子,下至升斗小民,蒙冤而死者,不知凡幾,因此造成受難家屬及民間對此事件的不能忘懷,此由人為因素造成的不幸事件,導至後來的台獨運動、左傾思想甚至省籍情結的產生,嚴重地影響到台灣社會的和諧,甚或未來的社會發展。



49.
「宜蘭省立醫院院長郭章垣遺言:

『生離祖國,死歸祖國,死生天命,無想無念!』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1 22:40
【五、傷亡與受害情況 】






第一,為官方認定有罪者。

政府既認定「二二八事件」是一叛國行為,不免將參加抗爭組織者與暴動者一同列入所謂「黑名單」,加以緝捕、處刑。

然而,涉案的認定是否無誤,執行時是否無枉無縱,據調查研究顯示,委實存在不少弊端。

首先,絕大部分參與者自認自始即無叛國意圖,僅以改革台灣政治為訴求,卻遭到以「意圖顛覆政府」的罪名處置,自難令其心服。

其次,部分受害者係被秘密逮捕,而又死因不明。

到底係經審判罪名成立而處死?

抑或被仇敵藉機殺害?

此為受難者家屬引為深痛,亟欲究明的疑團,但是依據目前政府之檔案資料,卻無法解開此一謎團。



第二,為觸犯戒嚴令者。

因動亂而頒戒嚴令,本無可厚非,惟由於本省同胞並無戒嚴經驗,不知戒嚴為何物,多數人又不諳國語或大陸其他方言,以致不少民眾在綏靖期間上學、上班或外出工作時因不諳口令,或聽不懂士兵的語言警告而慘遭射殺,含冤難伸。




第三,為政風軍紀敗壞下的犧牲者。

中華民國建國後,戰亂不已,抗戰八年對軍隊教育之影響尤大,以致軍政制度和風紀始終未能做到嚴整清明,鎮壓與綏靖期間層出不窮的弊端於焉產生。

最常見是公報私仇,其中有因小糾紛惹來殺身之禍者,也有為奪取、勒索財物而置人於死地者。

駐軍指揮亦有三令五申,力予矯正者,然不法事件仍難根絕。

另外,在獎勵密告(說明57)與指認流氓的政策下,亦造成不少因私怨而被陷害,致遭無辜犧牲者,甚至有設陷阱以誘殺者,如圓山事件即是。



說明:

50.
受害者身分依所參與之團體分,計有處委會、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台灣自治青年同盟、三民主義青年團、報社、共黨組織等。很明顯地,與政治有關,特別是曾批評政治或參與政治活動之團體,受害最大。




51.
根據(三十六年三月十三日陳儀呈報蔣主席之<辦理人犯姓名調查表>),「二二二八事件」之要犯,共有二十人,即王添(省參議員)、徐征(私立延平學院教授、中共台灣省工作委員會委員)、李仁貴(台北市參議員)、徐春卿(台北市參議員)、陳炘、林茂生(國立台灣大學教授)、宋斐如(人民導報社長)、艾璐生(大明報發行人)、阮朝日(台灣新生報總經理)、吳金鍊(台灣新生報編輯)、廖進平、黃朝生(台北市參議員)、林連宗(省參議員)、王名朝(台灣省鐵路管理委員會職員)、施江南、李瑞漢(律師)、李瑞峰(律師)、張光祖(台北大流氓首領)、堀內金城(工業研究所技師)、植崎寅三郎。

依官方資料,張光祖是台北大流氓,罪名是「策動殺害外省人首要」與「領導爪牙,協助暴亂」,而最後二人是日本間諜,其餘十七人均係陰謀叛亂者。

這十七人均在國軍於九日進駐台北後不久被帶走,從此失蹤。

十七人中多數參加一、二種政治團體。

參加「處委會」者有王添、李仁貴、徐春卿、廖進平、黃朝生、林連宗(台中)等六人。參加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者有王添、李仁貴、陳炘、吳金鍊、廖進平、黃朝生、施江南(其中有同時出任「處委會」委員者)等七人。


另外,王添也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並出任台灣區團台北分團幹事長。

三月十一、十三日,陳儀先後宣布「處委會」與「政治建設協會」為非法組織,下令予以解散,並以叛亂罪名懲治其成員。然而,該二組織是否涉及叛亂,並未經法院審訊判決,手續上未盡周延。

再者,名單中也有近一半的人並不屬於上述政治團體,計有徐征、林茂生、宋斐如、艾璐生、阮朝日、王名朝、李瑞漢、李瑞峰等八人。

所謂「叛亂」,其認定標準相當不明確。

據檔案資料,上述主犯中,只有陳炘一人係經由審判手續處死刑的.



52.
陳儀廣播要民眾復學、復市,有些好學生紛紛去上學,反而被士兵誤殺; 還有很多送牛奶、送報、電信、賣菜及拉車的台人,因不懂戒嚴令而被誤殺。

據訪談,主要因為台人無戒嚴經驗,不識其為何物; 加上絕大多數人仍不懂國語,無法與士兵溝通。





53.
政風不佳也導致不肖官員藉機報復私怨。

最聳人聽聞的例子是高等法院推事吳鴻麒等八人之遇害。

三月十五日深夜十二時~

南港橋邊聞槍聲數響,次晨即發現(吳鴻麒等)八具屍體。


官方有一說…「台北市區有不良分子組暗殺團,專以殺害軍官、外省人及靠山(台灣人任政府官吏恃勢凌人者)為對象,並已開始行動,南港橋下八命案或係該團所為」。

民間亦有「暗殺團」之說,但稱其為官方所收買之流氓團體,設於保安街戒煙所…用以對付異己分子。

一般人與吳氏家屬均認為係為人挾怨報復的。

吳氏秉性耿介,常批評法界之黑暗,並奉勸其同僚,可能得罪人。

其中王姓檢察官嫌疑不小,吳夫人稱吳氏屍體所留下之名片,有用指甲押刻字跡清晰的「王」字,似暗示王氏所害。




王育霖之遇害亦可能由於官員公報私怨。


王育霖…乃日據時期台人第一位檢察官。

光復後~

王育霖出任新竹地檢處檢察官……

王育霖生性耿介,公正不阿,曾嚴辦不少貪污案。

其中以新竹市的「奶粉吞沒案」最有名。王氏發現此案幕後主角是新竹市長郭紹宗,乃前往拘捕。


未料,新竹市警察局長反而命令警察將他包圍,並奪走逮捕令。

其後,上司竟不辨黑白,欲追究其失去逮捕令之責。

王氏一怒,辭去檢察官之職,赴台北建國中學當教員。

據稱,國軍抵台後,郭紹宗藉機報仇,派警察至台北將王育霖逮捕處刑。




54.

在事變期間,台灣人不僅反抗公署,也有毆打傷害外省人之事,因此國軍登陸後,立即採取報復行動。

由於當時軍紀不甚理想,許多悖乎常理的惡行乃接二連三發生。

各類報導與訪談紀錄均指證.

自八日登陸基隆後,國軍即開始濫殺。

警總一度發予文員短槍,授權為自衛而開槍

國軍也奉令殺光「叛國造反」者。

甚至有以人為獵物,而炫耀其射技者。

國軍至台北後,凡不通國語者即予射殺,

以致八日至十三日,北市屍體到處可見。




55.

例如台北市長春路某處,約三月十日,來了一群士兵,只為搶小錢或手錶、財物等,竟置數人於死地


56.
十一日上午國軍進入台南後發布戒嚴令,於檢查行人時,在火車站附近,有二十一師獨立團第三營第七連士兵涂平章,擅自沒收一台胞衣袋內台幣約二、三千元及手錶一只。

經該營副營長查覺,除將原款及手錶交還台胞外,立將該士兵涂平章剝去軍服,當場槍決。


57.
警總為澈底達成任務,進一步公布獎懲辦法,規定:凡有檢舉歹徒與密報私藏武器者,發獎金一千至一萬元; 隱匿不報者以通謀治罪。 於是有一些不肖分子(本、外省皆有)藉機除去仇敵以發小財。



58.
如規定里長或頭人必須報出里中一定數目的流氓,否則嚴懲,導致膽怯者亂點名,平添不少冤魂。

如北投區即有數人因此喪命。

有些不願昧著良心亂點名者,本人卻遭殃,如瑞芳鎮金瓜石一里長游竹根。

國軍進駐金瓜石後,強迫他交出槍械與流氓名單。

他答稱:「本鄉民風純樸,不曾參與事件」,而不肯屈從,結果被拷打得奄奄一息後再槍決



59.
據稱八日晚圓山事件是柯遠芬主導,由林頂立、許德輝等人負責執行的。

據忠義服務隊副隊長廖氏稱:

在事件期間,他曾帶一百多名學生赴圓山接收槍枝,供維持治安之用; 因士兵開槍,乃予以包圍,並用水潑,可能因此激怒他們,以致八日晚遭報復,在那裡死了一百多名學生。

九日上午,柯遠芬引楊亮功至圓山陸軍倉庫前廣場,指數百個屍體稱是昨晚被國軍擊斃的暴徒(亦有曰二十幾具)。

據稱楊氏頗表懷疑,對隨從人員言,死者均十八、九歲中學生,附近亦無戰鬥跡象。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1 22:44
【六、當時之救卹 】



  亂事平定,秩序恢復之後,長官公署隨即於三月底展開善後撫卹工作,對事件中遭受生命財產損失的公教人員及其眷屬、傭工,均發給救濟金,以助其度過生活的難關。

然而,此一工作做得並不圓滿,原因是:

一、救卹只限公教人員及其眷屬、傭工等,而未及於一般受難的民眾;

二救卹辦法規定不盡合理,有損失頗鉅但礙於規定只能獲小部分的補償,也有損失不大卻虛報而溢領過多的補償者;

三、由於救濟金數額不足,部分不肖公教人員遂假公濟私,向民眾(尤其富戶)需索、訛詐,予人以極為惡劣之印象。

再者當時獲救卹的公教人員不多,故一般民眾與受難者以為政府對本省、外省人從未救卹,因而要求政府儘速研擬賠償辦法。




說明:

60.

為了救卹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暨所屬各機關公教人員,公署特別在三月二十一日公布「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暨所屬各機關公教人員因二二八事件傷亡損失撫卹救濟辦法」九條:內容如下:

第一條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所屬各機關公教人員因二二八事件死傷或遭受損失者,依本辦法撫卹或救濟之。


第二條 撫卹及救濟之範圍如下:1.死亡。2.受傷。3.物財損失。


第三條 死亡者一次發給喪葬撫卹費台幣二十萬元。 前項規定於公教人員之配偶,及其直系尊卑親屬,及傭工均適用之。


第四條 受傷者所有醫藥費,憑醫院收款單據發給,其並未住院治療,經主管長官 證明者,輕傷發給救濟金台幣五千元,重傷台幣五萬元,輕重傷之程度, 以刑法之規定為準,但醫藥費已由政府負擔者,不適用本條之規定。

前項規定於公務人員之配偶,及其直系尊卑親屬,及其傭工均適用之。


第五條 物財損失之救濟,以主要衣著被褥為主,衣服損失,每套發救濟金台幣一萬元,以冬夏各兩套為限,被褥全套發台幣二萬元,以一套為限。

第六條 凡受傷或損失慘重情形特殊者,得由各該主管機關,列具受傷實情,及損失細數專案呈准,發給特別救濟金。

第七條 第三條至第六條所稱之喪葬,撫卹,或救濟金之發給,屬於省級機關者,由省開支,屬於縣市地方者,由地方款開支,企業機關由該機關自行開支,均應取得領據列冊報署備查。

第八條 損害救濟之申請,須經所屬主管股長科長,及各級上官之負責調查證明,如有虛偽,各級主管證明人,一律予以連帶嚴辦。

第九條 本辦法自公布日施行




61.
民國三十六年六月十五日全台各報都刊登閩台監察使楊亮功給省政府的函件,希望省政府嚴令禁止各縣市公務人員向私人及人民團體或民意機關託詞自動捐助,實則索財,稍不遂意,即利用職權陷人於罪之惡行。

省政府乃下令所有機關人員不得藉口「二二八」事變損失向民間需索捐助,若再用職權構詞誣陷以達需索之目的,將予嚴處。由上可知,公職人員有假借二二八訛索的情況。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2 00:14
【七、關鍵人物評析 】





本報告旨在說明事實之真相,並無判別責任所在的意圖,然對於數位關鍵人物之所作所為,不能不加以檢討。

陳儀蒞台之初,雖有圖治之心,事起之初亦希圖以政治手段,化解危機,但事態的發展已非其所能控制,乃轉而要求中央加派重兵鎮壓,大軍抵台後,他身為台灣最高軍政長官,卻未能有效約束軍警人員依法執行綏靖任務,以致「警察及警備部軍士施行報復手段,毆打及拘捕暴徒」,並令「憲兵駐台特高組秘密逮捕國大代表」等,擴大了事件追究之打擊面,引起台民之驚恐與怨恨。然而,事後他只「承認這是他的一次失敗,不承認他的政策有誤」,自然不能為國人所諒解。


  當時之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參謀長柯遠芬,在事變初起即以「陰謀論」認定「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的活動,遣人滲透,實行分化之策,迨事件擴大後再予嚴懲,用心殊不正當。

奉命代表政府來台宣慰的國防部長白崇禧即曾坦率指出,柯氏係以「寧可枉殺九十九個,只要殺死一個真的就可以」的心態處理此一事件。

結果是受到報復而傷亡者不少,以致人心惶惶,故白氏認為柯氏「處事躁切,濫用職權,對此次事變舉措尤多失當,且賦性剛愎,不知悔改」,因此建議將柯氏撤職處分,「以示懲戒而平民忿」。



事變發生時之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在三月六日下午二時採取斷然血腥鎮壓之手段,使南部亂事不致擴大。


就國民黨政府立場而言,彭氏之功績甚大;然在高雄市民看來,彭氏下令鎮壓,軍人無差別的掃射,造成民眾大量的傷亡,確有疏失可議之處。


事件過後,政府竟拔擢其為台灣省警備司令,更造成民間深刻的恐懼與不安。


憲兵第四團團長張慕陶上校當時之行動,亦頗可議。

彼先是勸請蔣渭川出面斡旋官民之間的糾紛,慫恿蔣渭川加入處委會,進行分化;

繼則當國軍即將登陸的三月八日中午十二時,猶謊騙處委會委員稱,只要民眾不試圖解除士兵的武裝,則政府將不對台灣採取任何軍事行動,以鬆懈心防,誘使原欲逃命者留原處。

故當軍隊登陸進行拘捕時,這些人就成為網中之魚。


此外,張慕陶屬下憲兵隊在戒嚴之後,亦四處逮捕人犯,並有不少弊端。

國防部長白崇禧來台宣慰時,曾下令往後逮捕人犯應由警總執行,然憲兵隊仍繼續其捕人行動,其藐視上級命令,可見一斑。


  此外,在台情治人員亦難脫誤導當局之嫌。在事變期間,軍統、中統均渲染事件的嚴重性,指稱參與者並非單純要求政治改革,而懷有叛國、獨立、奪權之重大陰謀,並誇大外省同胞之傷亡,及參加暴動者之人數。

蔣介石因此認為事態嚴重,乃派整編第二十一師來台平亂,而蔣主席雖再三嚴令不得對台民施加報復,然屬下終未能遵行。

  無疑地,蔣介石在平息「二二八事件」中的角色是眾所矚目的問題。身為國家元首,蔣氏對叛亂活動,自有派兵鎮壓之職權。

然而,此項決定有無瑕疵、執行過程有無弊端,卻也不容忽視。

據各項資料研判,處委會之所做所為充其量只為求高度自治,並無反叛中央之意,但蔣氏因軍務倥傯,無暇查證,又過度信任陳儀,接受其請兵之要求,不能不說有失察之疵。其後,蔣氏亦了解真相,但歷史的錯誤已鑄,難於挽回。

其次,在執行綏靖任務時,報復、違紀事件不少,亦一憾事。

固然蔣氏的確曾一再嚴申紀律、禁止報復,但終未能防止弊端之發生。

而在事後,台籍官僚(如丘念台、蔡培火)曾建議懲治失職者,以平民怨,他也未能接納,以致留下長期的社會傷痕,確有考慮未週之處。






說明:



62.
陳儀於民國三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抵台,在松山機場略作休息,然後發表其施政方針,說明他來台灣「不是為做官,而是為做事; 對台灣的建設抱有信心,決心修明政治,鏟除貪污和一切弊政,要求台灣同胞合作,共同努力建設新台灣。」





63.
一者由於兵力不足,應變困難,二者身為治台長官任內鬧出大事,於己之政治地位、聲望有損,故陳儀在事變初起時,態度並不甚強硬,可能企圖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64.
然而,事態的演變頗出陳儀意料之外。原來,台人累積一年餘之政治不滿與經濟困窮已達爆炸點。

而處委會見民氣可用,乃進而提出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改革要求,而此決非陳儀所能容忍者。原因是獨攬全權之公署制度原乃其所設計提出的,如今面臨全盤瓦解之命運,對其政治聲望、地位實乃一沉重打擊。





65.
三月六日,陳儀向蔣主席提出一關於此次事件之詳細報告,並派省黨部主任委員李翼中於七日飛南京面陳細節。

函中特別強調事起之後,奸黨(即共產黨)、日據時代御用紳士及流氓乘機鼓動,排斥外省人,反抗政府,奪取槍械,包圍縣市政府,「可知其決非普通民眾運動可比,顯係有計劃、有組織的叛亂行為」,所以「嚴加懲治應無疑義」。

他認為上任之後,「如對於日本時代御用紳士等,澈底剪除; 一面台灣兵力比較雄厚,此次事情不至擴大至此」。

為了亡羊補牢,藉此機會完全解決問題,不留下禍根,他提出幾個辦法,

第一,在政治方面,應改變多數民眾的「封建思想」; 並改善政治,改組長官公署為省政府及試辦縣市長民選,增進對政府向心力。

第二,對於「奸黨亂徒,須以武力消滅,不能容其存在」; 並認為台灣至少須有紀律嚴明、武器精良之國軍二師,方有足夠的實力對付奸黨及消滅希望獨立的叛國舉動…

其後綏靖時,各地精英之所以紛遭逮捕和殺害,由此信函可略窺其根由。





66.
據檔案資料,蔣介石與陳儀反對報復政策。

三月十日,陳儀即下令軍法處徐世賢處長與參謀長柯遠芬稱,有士兵凌辱台人事件多起,飭諭連排長以上人員必須不斷出巡,制止此類行為。同日,柯氏也下令所屬各部遵行。

三月十一日,徐世賢處長報稱,自戒嚴至今,各部隊機關拘捕民眾一三五人,經訊問後,發現問題極多,常與「事實大相逕庭」,而解送之人犯「重傷者有之」、「財物被奪者有之」。

因此他建議陳儀應分良莠,避免株連無辜; 並下令官兵「不得恣意報復」。

可見濫捕、濫殺、劫財之事並非鮮見。訪談中亦印證此事。





67.
據三月十二日憲兵司令部與中統局呈蔣介石之報告,三月九、十日國軍到後,當局即展開報復行動,台灣黨部調查統計室並建議乘機消滅歹徒,並持名冊送呈警總,而於十日晚起,開始肅清「市內奸徒」。




68.
陳儀亦於十日令憲兵駐台特高組,秘密逮捕國代林連宗、參議員林桂端、李瑞峰、「奸偽首要曾璧中等」,蔣渭川則已潛逃。





69.
(二月二十八)日夜,參謀長柯遠芬亦在日記上寫道:「這次事變的發生自然有奸人從中煽動,但是吾人未能防患未然,政治的鬆懈,群眾運動的沒有注意,沒有確實總握群眾、領導群眾,這是我們黨政軍團最大的失策。」





70.
三月四日,柯遠芬在日記上寫道:「我經過周密的考慮後才決定儘速作軍事上萬全的準備。一俟他們叛國罪證公開後,馬上用軍事力量來戡亂。」





71.
三月二十八日,白崇禧在台北賓館指示二二八善後六要項:

(1)拘捕人犯:現押、已決人犯之人數、姓名及處決機關須在其(即白氏)留台期間呈繳,在押人犯除首要外,從寬處理。

(2)逮捕人犯規定:

1.限共產分子與事變之首要主犯;

2.執行逮捕機關以警總命令行之;

3.人犯須速予依法審判、結案。

(3)學生:

1.一律即行復課;

2.復課後,除共產分子外,不得逮捕,如有不軌行為,由校方依校規處罰。


(4)綏靖工作由縣市政府行政人員辦理,軍隊協助。

(5)受傷之公教人員及人民無衣無食者,予以緊急救卹。

(6)軍紀須嚴格整飭維持。




72.
彭孟緝,《台灣省「二二八」事件回憶錄》,頁四五。




73.
彭孟緝於六日下午出兵綏靖後,電報陳儀,受到陳儀的指責,陳儀指出「台灣問題應由政治途徑解決,聞高雄連日多事,該司令輕舉妄動,應負此次肇事之全責,著自電到二日起,全部撤回兵營,聽候善後解決。」。

七日敉平高雄後,彭氏再度向陳氏解釋用兵的原因,且請允許槍決光明等三名「暴徒」首領。

此電發出後,警總立刻覆電,稱彭氏「處置得宜,實堪嘉慰」,並允許槍決主犯。

陳儀之所以改變態度,原因之一當在安撫彭氏,且南部必須由彭氏主導戡亂之故。




74.
八日中午,張慕陶團長會晤處委會委員,稱「本省此次要求改革政治,甚為正當,中央一定不會調兵來台。」

他又勉全省同胞,「切勿刺激中央」,而「本人決以生命保證,中央決不對台灣用兵」。

事實上,事件期間,柯、張二人及其他情治人員早已在台北進行各項部署,以配合可能的軍事行動,而且援軍在當(八)日下午已登陸基隆了。





75.
三月三十一日,警總依(白崇禧)指示通令各部隊機關,非有其命令不得逮捕人犯;有須緊急逮捕者,應隨時呈報。

惟四月四日,憲兵第四團呈報警總稱,為免牽制綏靖之執行,請准許憲兵基於具有軍事檢察官與司法警察之職權,逕行執行任務。




76.
三月一日…凌晨,南京中統局接到台灣調查統計室十萬火急電文,報告「二二八事件」以後每天急電二次。

中統局局長葉秀峰向蔣介石建議加派勁旅三師赴台。

中統局刻意強調事件之嚴重性,例如五日電稱參加暴動者多屬前日軍徵用之海外回來浪人,全省約計十二萬人。




77.
憲兵司令部與中統局三月十二日報告蔣主席,陳儀在國軍登陸後濫行報復。

十三日蔣介石以急電諭令陳儀,「請兄負責嚴禁軍政人員施行報復,否則以抗命論罪」,口氣極嚴厲。

同日,陳儀也急電回報稱,已嚴禁軍政人員報復,但「自當再行嚴飭」。

十四日,陳儀乃再飭所屬軍政人員,嚴禁報復。

儘管三申五令,報復事件卻屢出不窮,實令人費解。

[ 本文最後由 ViewSonic 於 07-2-22 05:09 AM 編輯 ]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2 05:13
【結語 】



「二二八事件」誠然為近代台灣史上之重大悲劇,而此悲劇的造成,乃為諸多因素交互激盪的結果。

台灣在殖民統治下五十年,日人處心積慮所設計的隔離政策,造成台灣對中國的隔閡,更何況在日人有心的教育下,台灣人的認知和價值觀,已與中國民眾有明顯的差距。

相對地,中國民眾及政府官員對台灣情形,亦非常陌生; 加上當時大陸戡亂情勢日趨惡化,政府自無心力對台灣付出更多的關懷,而主政者不能體察民情,反在政治上打壓台籍人士。

再者官員無能,貪污情況嚴重,更加深人民對政府的不滿。

惟台灣在二次大戰時曾遭到嚴重破壞,中國大陸又因政局動盪,戰亂不絕,無力支援台灣,復原工作自非短期所能達成,此項客觀事實始終未能普遍為台民所了解。

故悲劇的發生實亦有當時主觀與客觀因素的存在,亦非主政者所能完全控制。


經由多方的調查研究,「二二八事件」的真相已可描繪出大致的輪廓。

遺憾的是,當年的傷亡情形,雖經費力搜集資料,進行訪談及統計分析,始終未能獲得一精確數字。

在訪談過程中,研究同仁深深感受到受難家屬數十年來所經歷的夢魘與內心的悲慟,他們的無助、哀怨及期待,是我們難以釋懷,也是當局所不應漠視的。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吾人當懍於此一不幸事件之慘痛教訓,慎防萁荳相煎之復現。

更盼當局不規避當年鎮壓失當之責,對無辜受難者優予矜恤。

同時,期望各界人士能體認當年特殊之時局,以寬諒平和的心情撫平此一悲劇所帶來的傷痛,為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而攜手前進。





說明:



78.
二次大戰末期,台灣迭遭盟軍轟炸,以致台北、基隆、新竹、嘉義、高雄等地受到相當嚴重的破壞。

例如基隆,因處「要塞地帶,受炸最烈」,從民國三十三年十月到三十四年被轟炸二十五次,「所炸各町原有面積為三、○五一、○○○平方公尺,毀壞者達百分之五十六,房屋損壞者五、○五六棟,估計戰前房屋約九、○三○棟,破壞達百分之五十六。」

此外,道路、水道也遭受相當之破壞; 而工、礦、電力受損尤重,以電力而言,光復前夕供電力已降至三萬餘KWH,不及三十二年的三分之一。

加上戰後原料取得不易,人才難求。因此,光復初期,行政長官公署擬將在台日籍工礦技術人才留下,以維生產,但因美國反對,不得不予以遣返。

職是之故,短期內要使台灣恢復戰前的生產水準,自非易事。



79.
大陸國共戰事不斷升高,全國性經濟危機發生,物價上漲,社會失序,人心不穩,以致中央政府難以致力經營台灣。




80.
戰後全世界都正從千瘡百孔下進行重建時期,通貨膨脹襲擊全球,中國亦不例外,加上戡亂戰事日益升高,影響所及,台灣的經濟日益困難。

當時台灣工業原料不足,生產機構殘破,交通器材缺乏,財政困難,技術人員難以補充。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2 05:48
陳儀.彭孟緝.柯遠芬血腥鎮壓台灣人

台灣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二月二十七日~二月二十八日各地所發生的事件:





二月二十七日
228事件起始點:南京西路與延平北路交接的現況300px-01162281.jpg

台北市:

上午,專賣局緝私組人員六人及警察四人赴淡水港查緝香菸,空手而歸。

下午,回程在台北市太平町天馬茶房附近,查獲林江邁販賣私煙及現金加以沒收,並毆打林婦致傷,引起眾怒。

緝私組員傅學通開槍,打死市民陳文溪。緝私組人員及警察乃利用混亂情勢,全部逃逸,八點半,憲警趕到現場,以肇事禍首為名逮捕民眾。群眾擁向警察局,要求逮捕兇犯,警察局一昧敷衍。

群眾不滿,即搜索警局,但找不到兇犯,乃再擁入憲兵隊要求搜查兇犯,憲兵隊亦不理。於是包圍憲兵隊及警察局,至天亮仍不肯離開。


市民到新生報社,要求登載事件始末,代總編輯不敢應允,通知社長李萬居,李氏趕到後答應登載,但隔日只登三百多字報導。

--------------------------------------------------------------------------------

二月二十八日


台北市:

群眾結隊前往專賣總局要求懲兇。

路經警察局派出所糷f,警察鳴槍示威,群眾憤而毆打該警員並搗毀該派出所器具。群眾擁至專賣分局,搬出並搗毀該分局內的器物。

接著再奔至專賣總局,專賣總局則已佈滿憲警,並向群眾鳴槍。

下午一時許,四千多名市民前往長官公署請願,隊伍將到達之時,長官公署樓上機槍突然向外掃射,當場三人死亡、三人受傷,另有六名請願市民被憲警逮捕。

市民在新公園(現改為二二八公園)開群眾大會(下午二時許),同時佔領公園內的台灣廣播電台,向全台灣廣播事件經過。


廣播:「1、當眾槍決昨夜肇事兇手。2、專賣局負責死者治喪費及撫卹金。3、保證今後不再發生類似事件。4、專賣局長親向民眾道歉。5、專賣局主管免職。」


陳儀(台灣省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宣佈台北市實施戒嚴(下午三時)後,武裝憲警在全市巡邏,看到台灣人裝束者即開槍。
  台北市參議會召開緊急會議,並邀請省參議會議長共赴公署向陳儀陳情:


「請立即解除戒嚴、對兇手依法嚴辦、撫卹死傷者、組織調查委員會、公務員市內取締專賣品時,不准帶槍、因此案被捕市民應立即開釋。」

參謀長柯遠芬、省議會議長黃朝琴、台北市參議會議長周延壽及國大代表謝娥向人民做哄騙式的廣播。



基隆:

  北基之間的班車停駛。

  群眾在高砂戲院前打「阿山」。


板橋:

  群眾在車站前打「阿山」。


新竹縣:

  桃園(當時在新竹縣內)群眾聚會演講(下午八時)。







三月一日~三月二日各地所發生之事件:




三月一日



台北市:

國大代表謝娥的醫院及住家的器具被憤怒的群眾搗毀。

上午,市參議會邀請國大代表、省參議員及參政員等,共同組成「緝煙血案調查委員會」,並在中山堂召開成立大會。下午,定名為「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負有眾望之台灣學者杜聰明向記者稱:「此間紛擾暴動之遠因,自光復接收時開始,貪污時有發現,處置又欠嚴明,物價暴漲,台灣人對政府之怨恨,已達極點。」

  鐵道管理委員會所屬的警察署在樓上向群眾掃射,當場死十八人,傷四十多人(下午二時)。人民反攻,於一小時後(下午三時)佔領該署。

下午五時(原定四時,改為五時)陳儀向台灣人民廣播。

陳儀派周一鶚、胡福相、趙連芳、包可永、任顯群五人,代表公署參加處委會。

警備總司令部於下午八時宣佈,台北區在午夜十二時後開始解除戒嚴,但集會遊行仍暫停止。



基隆:

  要塞司令部宣佈戒嚴。

  市參議會召開臨時大會。

板橋:

    供應局板橋飫w內的物質,被人民燒毀。



新竹縣:

  人民奪取桃園火車站內的槍械(上午八時)。

  人民接管縣政府(下午四時)。

  鳳山的國民黨軍北上增援,開到新竹被人民阻擋。



台中:

  台中市參議會邀請台中縣參議會及彰化市參議會,召開聯席會議(上午九時)。

  到台中市參加彰化銀行成立典禮的長官公署財政處長嚴家淦,因市街浮動,乃避居台中縣霧峰林家,由參政員林獻堂加以保護。


--------------------------------------------------------------------------------


三月一日:


台北 :

  台灣大學、延平大學、法商學院、師範學院及各中等學校高年級學生一千多人,在中山堂召開學生大會(上午十時)。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在中山堂舉行第一次會議。

  陳儀第二度向台灣人民廣播(下午三時)。

  處理委員會推派代表及記者前往警總軍法處,察看十名兇嫌,但兇嫌已移至第一監獄。代表及記者乃前往第一監獄察看,發現只有六名被押。

  省參議員王添燈今午廣播,請全市人民保持沈靜,切勿引起各種誤會。

  警備總部在下午四時發表公告,解除戒嚴。


板橋:

  林日高及林宗賢組織「服務隊」。


新竹市:

  來自鳳山的國民黨部隊進入市區.向群眾掃射.八人死亡、十八人受傷。

  處委會新竹分會成立。



台中:

  召開市民大會(上午十時)。

  人民接管專賣局分局。

  「台中地區時局處理委員會」成立。

  謝雪紅組織武裝部隊。

  市參議會決議支持台北處理委員會。



員林:

  人民釋放被拘押在警察局的民眾,並接管縣政府。



嘉義:

由台中南下的三輛卡車載來一批青年,在嘉義市噴水池,宣傳呼籲市民響應抗爭行動。

民眾佔領民雄廣播電台。



屏東市:

  市參議會決議響應台北及各地的起義。







三月三日~三月四日:



三月一日

台北: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在中山堂舉行第二次會議。

  中央社訊:處委會上午往訪陳長官未遇,晉謁柯參謀長,關於軍隊繼續開槍擾亂治安,提出嚴重抗議。

  許德輝組織「忠義服務隊」。

  處委會治安組在台北市警察局召開「台北市臨時治安委員會」。

  柯遠芬令林頂立組「行動隊」。

  處委會委員王添登廣播,指責政府沒有誠意(下午五時)。

  蔣渭川主持「市民各界代表大會」(下午三時三十分),並以「政治建設協會」名義向全省廣播。



(台北三日參電、密):

今下四時,有自南京派來之偵察機三架,飛翔台北市上空,因天氣不佳,乃即飛返。

又據官方證實之消息稱,自閩增援之憲兵一營,今已到達基隆。






嘉義市:

  三民主義青年團嘉義分團與嘉義市參議會聯合舉辦市民大會,成立「嘉義三、二處理委員會。」共推陳復志為主任委員。下午,民兵攻擊第十九軍軍械庫,並控制嘉義廣播電台。


新竹市:

  來自台北的學生在旅社被國民黨軍逮捕,活活打死。


台中市:

  謝雪紅成立台中地區治安委員會作戰本部。

  國民黨軍進入市區掃射市民(上午八時二十分許)。

  人民軍攻擊國民黨軍的第三飛機廠倉庫(下午四時)。

  第三飛機廠國民黨軍投降(下午十時二十分)。




彰化市:

    青年學生組織治安隊,維持秩序。

    「彰化市善後處理委員會」成立。


霧社:

  山胞一百多人下山加入台中地區「作戰本部」,參與戰鬥。


斗六
  武裝青年向國民黨軍的警備隊進攻,國民黨軍不敵,敗退至虎尾機場。


台南市:

  軍、警、憲及各主管與市長邀集市參議員舉行緊急會議。

  工學院學生在中山堂召開學生大會,編成一隊北上台中,參加第三飛機廠之攻擊。


高雄市:

  市民佔領二個警察分局及鹽埕派出所。

--------------------------------------------------------------------------------

三月四日:


南京:

  監察院電令閩台監察使楊亮功即日前往查辦。



台北市:

  處委會代表陳炘、蔣渭川、林梧桐及學生代表前往公署見陳儀。

  各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在中山堂召開學生大會(上午九時),決定組織學生大隊。

  處委會決議在各地組織處委分會(上午十時)。



中國上海:

  旅滬台灣同鄉會向蔣介石提出請願書,要求徹查台北二二八真相。


基隆市:

  八堵、瑞芳一帶人民襲擊國民黨軍用倉庫。


宜蘭:

  舉行青年大會。

  民眾接收軍倉庫及警察局的槍械,並集中全部官僚。

  宜蘭醫院院長郭章垣成立救護所。


新竹:

    市長蘇紹文下令戒嚴。

    處委分會成立,同時,另組服務隊維持秩序。


台中市:

  人民軍向第三飛機廠的國民黨軍勸降。

  「台中地區時局處理委員會」成立(下午四時)。


虎尾:

  機場攻擊戰仍持續中。


嘉義市:

  人民武裝部隊展開攻擊,迫使國民黨軍退至嘉義中學,後憲兵隊再退至飛機場。駐守紅毛埤(今蘭潭)由羅姓營長率領的國民黨軍開進市區攻擊,嘉市參議員盧炳欽通電阿里山吳鳳鄉長高一生請求支援,高山部隊在湯守仁的率領下,支援嘉義民兵。



台南市:

  群眾部隊攻擊攻擊各派出所、第三監獄及警察保安大隊,收繳彈藥武器。傍晚,市民接收全部機關。



高雄市:

  群眾攻擊警察局、憲兵隊及供應局倉庫。

  三青團與本省籍警員,參加起義。



高雄縣:

  鳳山民眾舉行鎮民大會(上午九時)。


屏東市:

  退伍軍人及青年組「海外」「陸軍」及「海軍」等隊伍,要求市民交出印信。

  市民攻佔市政府、警察局。

  處委分會成立,葉秋木擔任主席,並成立「治安本部」。



花蓮:

  許錫謙主持民眾大會。

  「金獅隊」、「白虎隊」及「青年大同盟」成立,負責維持秩序。


台東:

  縣府福州佬全部逃逸。





三月五日~三月六日各地所發生事件 :





三月五日:


台北市:
  陳儀接受民眾要求,允將廢除長官公署制度,實行省制,縣市長民選。
   
  處委會審議並通過組織大綱。

  「台灣省自治青年同盟」成立。

  處委會推派委員杜聰明、林忠、張晴川前往警備總部,詢問各地軍民摩擦情形。

  處委會進行小組會議,檢討工作進度。



中國昆山:

  國民黨二十一師接到參謀長陳誠「速調台灣增援」的命令,夜開赴上海。


中國上海:

  旅滬台灣同鄉會組織「二二八事件上海聯合會」,招待記者,報告真相,並決定派代表赴南京請願。


基隆市:

  處委分會設總務、治安、宣慰、調查、善後及糧食六組。


宜蘭:

  市長因畏懼市民力量,自動辭職。



新竹市:

  處委分會成立(下午四時)。


台中市:

  處委會拒絕派兵增援各地起義。

  「特別志願隊」趕赴虎尾機場增援。


彰化市:

  處委分會成立。



嘉義:

  嘉義民兵與來援的台中隊、竹山隊、斗六隊、新營隊、鹽水港隊合力發動向水上機場總攻擊,佔領水源地與發電廠國民黨軍求和,但下午得援後,反撲人民軍。


斗六:

  陳篡地弛援虎尾機場人民軍。

  陳篡地組斗六警備隊。


台南市 :

  處委分會成立。


高雄市:

  人民在高雄第一中學成立「總指揮部」,由涂光明任總指揮。

  釋放高雄監獄人犯二百多名。

  總指揮部攻擊國民黨的憲兵隊、陸軍醫院及軍械倉庫。

  總指揮部派代表三人赴要塞,要求彭孟緝部隊解除武裝,但到壽山山下,被憲兵阻撓,不得上山而回。



屏東市:

  市民在中央旅社及省立女中成立「參謀本部」。

  人民接收第六工程處汽車及屏東中學、農業學校的槍械。

  人民得高山青年協助,攻擊憲兵隊,對方不敵退至機場。

  處委分會推葉秋木為屏東市長。


花蓮:

  處委分會成立(上午九時)。



台東:

  陷入無政府狀態。

--------------------------------------------------------------------------------

三月六日:


台北市:

  省處委會成立,王添燈向中外廣播有關「二二八事件」真相全文,文中提出對事件處理方式,計有「對於目前的處理」七條,「根本處理」二十五條,即聞名的三十二條。(下午二時)。


  陳儀向全台第三次廣播(下午八時三十分)。

  台灣省煤炭公會決議拋售煤炭一萬噸解決煤荒。

  柯遠芬召集特務會議。


中國上海:

  國民黨軍二十一師由上海出發,開往台灣。


中國福州:

  國民黨憲兵團由福州出發,開往台灣。


板橋: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板橋分會成立,鎮長林宗賢主持(上午九時)。


宜蘭:

  處委會宜蘭分會推選郭章垣為主任委員。


新竹:

  三民主義青年團新竹分隊,組織服務隊。


台中市:

  「台中學生維持治安服務隊」成立。

  「二七部隊」成立。


嘉義:

  嘉義機場國民黨軍得援後企圖突圍,被人民軍擊潰退回機場。

  和談初起,民方送糧食進入機場,司機及十多名護衛先被扣押為人質,後悉數被屠殺,以卡車將屍體運出。

斗六:

  陳篡地派斗六警備隊第二中隊前往虎尾機場支援。


林內:

  陳篡地派第一中隊追擊逃往林內的國民黨軍。


高雄市:

  處委會高雄分會派五名代表前往要塞司令部勸降,彭孟緝不但拒絕接受,反而槍殺三名代表,並派兵下山屠殺在處委會高雄分會內開會的代表,被殺死三十四人、殺傷一百多人。



台東:

  處委會台東分會成立。





三月七日~三月八日 :



三月七日:


台北市:

  陳儀致函處委會要求處委會綜合各方意見後提出。

  省處委會通過除原來三十二項外,再追加十項方案共四十二條要求。

  處委會代表向長官公署提出四十二條要求,為陳儀所拒。

  下午六時二十分許,省處委會委員兼宣傳組長王添燈向全世界廣播,並宣讀四十二條要求條文。

  陳儀派民政處副處長謝東閔到高雄察看屠殺情形。


台北縣:

  台北縣處委會分會成立。


基隆市:

  學生及熱心青年在大世界戲院舉行學生大會。


新竹市:

  「自治青年同盟」新竹分會成立(上午十時)。


台中市:

  「二七部隊」正式編成武裝隊伍。


竹山:

  青年部隊在濁水溪下游追擊國民黨軍。


嘉義:

  南靖糖廠派台籍青年職員賴耀欽等五人武裝護送四名外省人去嘉義市,國軍由紅毛埤循八掌溪要退到水上機場,汽車遇到國軍遂被攔截,五名台籍職員全部罹難。(南靖糖廠事件)



高雄市:

  與彭孟緝部隊對抗的群眾,由第一中學退至大港埔方面。

--------------------------------------------------------------------------------



三月八日:

台北市:

  一場悲劇即將來臨,然而,處委會成員仍無所覺。

  各區公所開始廉價配售處委會從各地買來的米糧。

  黃朝琴、李萬居、連震東、黃國書等處委會委員,發表了一篇和四十二條要求迴異的「重大聲明」,指稱四十二條不能代表台灣人的權益。

  中午,張慕陶(憲兵第四團團長)會晤處委會稱:「本人決以生命保證,中央一定不會調兵來台,決不對台灣用兵。」

警務處處長王民寧向民眾廣播,暗指要求在台國軍解除武裝者是國家的叛徒。

  大明報主筆艾璐生自以為是外省人,理當沒事,但憲兵包圍印刷廠時,仍然把他押走。

  群眾及青年學生於日新國小召開「陸海空軍大會」,決議編組決死對。

     晚十時許,公署接獲憲兵抵基消息,十時半下令總攻擊。



基隆市:

  由中國福州出發的「海平輪」(中央社電載為海豐輪)載著「閩台監察使」楊亮功及二營憲兵到達基隆(下午三點多)。

登岸後即在基隆進行市街戰,嗣後展開屠殺。


台中市:

  「台灣自治青年同盟」台中支部成立。

  南北鐵路因山線地區戰事激烈,只能行駛海線。


屏東市:

  來自高雄的彭孟緝部隊開始屠殺市民。

map228.gif





三月九日~三月十日:


三月九日:

台北市 :

  凌晨,憲兵第二十一團一營自基隆抵台北。晨六時,陳儀依計畫宣布台北戒嚴,隨後通令全省「搜捕奸暴」。

  柯遠芬引導楊亮功至圓山倉庫前廣場,察看屠殺現場。

  國民黨軍隊續昨日開始的大屠殺。

  國民黨軍二十一師由上海乘「太康艦」抵達基隆,隨即進入台北進行屠殺。



基隆市:

  國民黨軍繼續屠殺,據基隆要塞司令部報告,自三月九日起展開掃蕩之暴徒,先後在基隆市、金包里、瑞芳、九份、金瓜石、、四角亭、淡水等地清剿,至十二日止計當場格斃二十餘人。


板橋:
 
 國民黨軍二十一師到達板橋,展開屠殺。


嘉義:

  劉厝里位在水上機場附近,國軍第一次援兵到達時,飛機場的國軍就出來掃蕩附近村莊。十個村民躲避不及,在押到機場途中,被殺死。(劉厝莊事件)



台南市:

  代表四百多人推舉過渡時期市長候選人黃百祿、侯全成、湯德章三人,呈報長官公署圈定。

--------------------------------------------------------------------------------


三月十日:

台北市:

  清晨,武裝警察進入蔣渭川屋內向其開槍,因手槍故障而逃過一劫,惟其女巧雲則中彈送醫不治。

  陳儀廣播說戒嚴是「對付絕少數的亂黨叛徒」,並宣佈「處委會」為「非法團體」,下令予以解散,綏靖工作於焉全面展開。

  律師林連宗、李瑞漢、李瑞峰三人在李瑞漢家被抓走。


淡水:

  下午淡水中學學生郭曉鐘在淡水街上閃躲不及被武裝兵槍殺。


中國南京:

  蔣介石發表中央處理二二八的方針,要台灣同胞勿為奸黨利用。



三月十一日~三月十二日:




三月十一日:

南京:

  台灣省京滬七團體請願代表團,向中央請願和平處理台變,不可用兵武力鎮壓。


台北市:

  國軍整編第二十一師師長劉雨卿,向台胞廣播謂:國軍赴台目的在保國為民。

  台灣省旅滬人士慰問團,乘國防部專機赴台慰問,當即被警總監視。

  李仁貴(政治建設協會理事、處委會委員兼調查組長)一早出門,被一人攬著肩往中山北路方向走從此失蹤。

  台大文學院教授林茂生於下午一時,被操閩南語口音之便衣人員以校長約見為辭,從自宅挾持上車而去,終無下落。

  下午二時左右,宋斐如(原任長官公署教育處副處長,創刊「人民導報」因抨擊時弊,被免職)被六名便衣人員押走。

  晚八時多,施江南(政治建設協會理事、醫師)在其四方醫院被帶走。



基隆:

  福隆澳底砲台台長史國華(基隆要塞司令史宏燾侄子)帶領三、四十個兵,乘坐卡車包圍八堵火車站,入站即射殺七人(或五人),載走十一名值勤員工,一去不回,生死不明,考其原因,二月二十八日有軍人在該車站被毆傷有關。(八堵車站事件)


台中市:

  處委分會舉行最後一次會議(下午八時)。



嘉義:

  以陳復志及潘木枝、柯麟、盧炳欽、陳澄波、林文樹、邱鴛鴦(以上皆嘉義市參議員)、蘇憲章(新生報嘉義分社主任)、陳顯富(嘉中教員)等共十二人的談判代表攜帶糧食赴機場談判,僅林文樹、邱鴛鴦外加一人回來,餘均遭拘。



台南:

  國民黨軍下令戒嚴,進行屠殺。

--------------------------------------------------------------------------------



三月十二日:


台北市:

  阮朝日(台灣新生報總編輯)因氣喘病在家休養,被五個便衣人員架上黑色轎車而去,從此失蹤。

  吳金鍊(新生報日文版總編輯),在報社被捕。

  台灣省旅滬人士慰問團無法活動,被迫原機回上海。

  陳儀呈報蔣介石一份「辦理人犯姓名調查表」,列舉二二八事件要犯二十人:王添燈、徐征、李仁貴、春卿、陳炘、林茂生、宋斐如、艾璐生、阮朝日、吳金鍊、廖進平、黃朝生、林連宗、王名朝、施江南、李瑞漢、李瑞峰、張光祖、堀內金城、植崎寅三朗。

  清晨五點多,憲兵闖進三重埔菜寮周家,抓走周淵過。

  吳鴻麒到高等法院上班,下午三點多,便衣人員到法院向吳鴻麒說:「柯參謀要請你去談話。」吳鴻麒不疑有他,隨他們前往,從此音訊全無。

  晚上八點左右,有人來四方醫院敲門撞壞兩扇門,強行闖進五、六個穿棉襖軍服,手上持槍的軍人說「長官要問施江南兩句話。」當場押走施江南醫師。

  國民黨憲兵隊包圍王添燈家,逮捕了王添燈,同時查封自由報。



淡水:

  清晨六時許,陳能通(淡水中學校長)在睡覺時被抓走。


台中市:

  「二七部隊」為保存實力,作持久抗爭打算,決定撤退至埔里,以減少市民的犧牲。

  林獻堂、黃朝清等積極勸募,製作彩坊,歡迎國民黨軍。


嘉義:

  國民黨軍增援嘉義,進入市區進行屠殺。


  由朴子副鎮長兼和平日報東石分局長張榮宗率領的三輛滿載裝備和民軍,剛過古坑不久,即遭到伏兵機槍掃射。


台南市:

  湯德章(律師)被押赴台南市民生綠園槍決。






三月十三日~三月十七日:


三月十三日:

天津市:

  天津市台灣同鄉會、台灣省旅平同學會,在天津聯合招待記者,報告慘案真相,籲請政府以政治方式解決台變,懲撤陳儀。


台北市:

  軍方下令封閉民報、人民導報、大明報、中外日報等民辦進步報刊,同時逮捕許多記者。人民導報社長宋斐如、民報社長林茂生也在混亂的時局中慘遭殺害。



宜蘭:

  國民黨軍開始屠殺,郭章垣被害。



台中市:

  國民黨軍二十一師先遣部隊進駐台中,隨即展開掃蕩工作。



埔里:

  二七部隊像埔里人民宣傳該隊任務。



嘉義市:

  陳復志等十一名市參議員,集體被殺害。



台北市:

  警務處處長王民寧向人民廣播。

--------------------------------------------------------------------------------




三月十四日:

台北:

  下午二、三點.王育霖檢察官正準備出門.屋子站滿陌生人.旋被帶走。



霧社 :

  二七部隊到霧社宣導,下午三時將國民黨軍擊退到草屯。

  國民黨軍佔領日月潭及門牌潭。



斗六:

  陳篡地部隊與國民黨軍在鎮上對抗,陳氏部隊不敵,退至小梅山打游擊。



新竹市:

  新竹市參議會拍電向陳儀致敬。

  台北與新竹之間通車。

--------------------------------------------------------------------------------

三月十五日:

台北市:

  南港橋邊被槍殺八人,林旭屏(專賣局課長)、吳鴻麒(檢察官)、周淵過(賣豆腐小販)、鄭聰(台北華美醫院醫師)、林定枝等,其餘身份不詳。(南港橋事件)



草屯 :

  二七部隊拒絕國民黨軍之召降。


埔里:

  埔里人民與高山族多人加入「二七部隊」。「二七部隊」攻擊魚池警所(下午十一時)。



台北市:

  台灣旅京滬代表飛到台北,逗留三個小時即被強制送回中國。

--------------------------------------------------------------------------------



三月十六日:


埔里:

  國民黨軍二十一師進攻埔里,與扼守烏牛湳橋之「二七部隊」發生激戰,犧牲八名,而國民黨軍死傷二百多人。晚上,「二七部隊」宣佈解散。



--------------------------------------------------------------------------------
三月十七日:

國民黨軍開始大屠殺。


梅山:

  國軍四三六團八連推進至小梅以東地區,與陳篡地殘部發生激戰。


花蓮:

  國民黨軍開始大屠殺。


和平日報:

  中央社南京十五日電: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秘書十四日中午,專機飛京,向最高當局報告此次事變經過,並歡迎白部長赴台。






三月十八日~三月二十九:




三月十三日:


宜蘭縣:

  郭章垣、蘇耀邦、葉風鼓、賴阿塗、呂金發、林蔡齡、曾朝宜等七人,因分任宜蘭處委會主委等及警員等職務,諸人於十八日深夜(十九凌晨),遭軍隊逮捕後一日內,未經審判,集體被槍殺於頭城媽祖廟前。



南部地區為國軍槍決者:

三月二十一日:

高雄苓雅區區長林界、陳顯光等數名被執行槍決。



三月二十三日:

盧鎰、蘇憲章、施珠文、林登科、黃水樹、吳溪水、陣陣、陳容貌、蔡金爝、陳更辛、王濟寧、黃漢書、薛皆得被執行槍決。




三月二十五日:

陳澄波、潘木枝、柯麟、盧炳欽被執行槍決。


五月二十八日:

許其旺被執行槍決。

--------------------------------------------------------------------------------

三月二十四日:

新竹地區:

  第二階段綏靖工作,正式展開。

--------------------------------------------------------------------------------

三月二十六日:

中央社台北二十六日電:台省軍、憲現正積極從事清鄉工作。  

--------------------------------------------------------------------------------

三月二十八日:

台北市:

  張慕陶召開台北綏靖區第一次會議。警總修正「清鄉計畫」,改由縣市政府主持清鄉工作。

--------------------------------------------------------------------------------

三月二十九日:

台北市:

  公署與警總公布自新辦法。

  國防部下令警總放寬拘捕人犯之懲治。



四月一日~五月十六日:

四月一日:

花蓮:

  鳳林鎮張七朗父子均為醫師,在鳳林區處委會幹部中,張七朗列為主任委員,張宗仁為委員。

該夜,七朗及次子依仁在山下自宅被士兵圍捕,宗仁、果仁在仁壽醫院被帶走.

夜十一時,七朗、宗仁、果仁等三人遭槍殺於鳳林公墓,依仁因身帶國軍軍醫證件,逃過一劫。


--------------------------------------------------------------------------------


四月十八日:

台北市:

  陳儀又發布「二二八事件首謀叛亂在逃主犯名冊」,下令憲兵第四團加緊通緝歸案。主犯計三十名:蔣渭川、謝雪紅、張晴川、黃朝生、王添燈、白成枝、呂伯雄、李仁貴、鄧進益、廖進平、陳屋、郭國基、潘渠源、林日高、林棟材、王萬得、潘欽信、蘇新、徐春卿、王名貴、陳旺成、林連宗、駱水源、陳篡地、陳瑞安、張忠誠、張武曲、顏欽賢、廖文毅、廖文奎。


--------------------------------------------------------------------------------

五月十五日:

新任省主席魏道明蒞任,省政府成立。

--------------------------------------------------------------------------------

五月十六日:

解除戒嚴令,結束清鄉,整個綏靖工作告一段落,陳篡地殘部仍在小梅、樟湖地區進行游擊戰。













參考書目:

一、1947台灣二二八革命/王建生、陳婉真、陳湧泉合著

二、二二八官方機密史料/林德龍輯註  陳芳明導讀

三、二二八資料集/鄧孔昭編

四、悲情車站二二八/張炎憲、胡慧玲、高淑媛

五、嘉義北回二二八/張炎憲、高淑媛、王逸石、王昭文

六、沈屍流亡二二八/藍博洲

七、台北南港二二八/張炎憲、胡慧玲、黎中光

八、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行政院二二八事件小組

九、二二八事件文獻輯錄/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十、解讀二二八/ 李曉峰著

十一、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李曉峰著

[ 本文最後由 ViewSonic 於 07-2-22 06:19 AM 編輯 ]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2 06:28
台灣最黑暗的時期:

消失的台灣菁英份子們



王添燈(1901-1947)

  王添燈(1901-1947),出生於新店,日本時代曾服務於新店庄役場,並於夜間赴成淵中學上課,不久調至台北市役所。

並加入文化協會,認識楊肇嘉、林獻堂等人。後因日本軍閥得勢,無法推廣地方自治運動,逐創立文山茶行,經營茶業貿易,出口至新加坡、印尼、琉球、大連、天津等地。戰後任台灣茶商公會理事長、人民導報社長、自由報創辦人,並當選台灣省參議員等要職。二二八事件時,擔任處委會常務委員兼宣傳組,1947年 3月10日清晨,被一批穿私服者捉走後,全無音訊。




王育霖(1919-1947)
  王育霖(1919-1947),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畢業,曾當過日本的檢查官。戰後,在新竹法院擔任檢察官,因偵辦「粉蟲案」憤而遞辭呈。二二八事件前後,因胃痛在家休養, 3月14日下午,正要出門時,被門外守候多時的憲兵隊便衣人員捉走,下落不明。




林連宗(1905-1947)
  林連宗(1905-1947),和李瑞漢兄弟就讀日本中央大學法科,通過行政、司法兩科高等考試,回台在台中開設法律事務所,擔任台中市參議員。二二八事件時,被選為台中的代表到台北參加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3 月10日,在李瑞漢家,和李瑞漢兄弟一起被捕,至今下落不明。





李瑞漢(1906-1947)、瑞峰(1911-1947)
  李瑞漢(1906-1947)、瑞峰(1911-1947)兄弟出身竹南地主家庭,同畢業於日本中央大學法科,回台開業當律師。1947年 3 月10日,傍晚五點多,四個便衣和一個憲兵軍官,到李家表示陳儀請瑞漢、瑞峰去開會,軍用吉普車載走後,五十年一直沒有回家。




阮朝日(1900-1947)
  阮朝日(1900-1947),屏東東港林邊人,為當地望族。日本福島高等商業學校畢,回台經營阮家家族企業董事長,曾當選林邊庄協議會議員。1932年,赴台北入台灣新民報社,戰後,任台灣新生報總經理。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阮朝日因氣喘病在床, 3 月12日,捉走吳金鍊的同一部烏頭車,到阮家載走阮朝日,一去音訊全無。





吳鴻麒(1908-1947)
  吳鴻麒(1908-1947),日本大學法科畢業,高等文官司法科考試及格。日本時代擔任弁護士,當選台北弁護士會副會長。戰後,擔任高等法院推事,曾調查員林事件,可能因此得罪當局,成為二二八死難者。




吳金鍊(1913-1947)
  吳金鍊(1913-1947),台北市人,日本東京青山學院文學部畢業,1934年回台後在台灣新民報社工作。
戰後,擔任台灣新生報日文版總編輯。3 月12日,吳金鍊赴報社上班,黑頭轎車到報社將吳總編輯強行帶走,
一去不回。




施江南(1902-1947)
  施江南(1902-1947),鹿港人,醫生世家,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醫學博士,是台灣第二位醫學博士。在台北市建成町開設「四方醫院」。二二八事件時被推為處委會委員,因患瘧疾大多臥病在床, 3 月11日晚上八點左右,有人來敲醫院門說要看病,撞壞兩扇門闖入醫院,捉走施江南,至今生死不明。





林茂生
  林茂生,1887年生於台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台灣第一位文學博士。戰後擔任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兼代理文學院院長。二二八事件發生時, 3 月10日晚上,在家中被便衣以「陳長官請你去說話。」為理由帶走,一去不回,這一年,林茂生正好六十歲。





林旭屏(1904-1947)
  林旭屏(1904-1947),台南縣人,東京帝大法律系畢業,通過日本高等文官考試,回台任職於台灣總督府,1942年轉任專賣局煙草課長,戰時派赴印尼。1846年 7 月由印尼返台後,進入專賣局任專員,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 3 月15日晚,被以「田經理設宴在大上海酒家,擬請同往」為由騙出家門,16日被發現陳屍南港橋下,頭蓋骨骨折而死。





徐春卿
  徐春卿,1895年生,宜蘭人,台北國語學校畢業,曾擔任七星郡松山庄助役,經營礦業。戰後,徐春卿與台北市長遊彌堅交往密切,加入國民黨,當選台北市參議員。二二八事件時,被推選為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委員。 3 月11日,被軍警抓走。





廖進平(1895-1947)
  廖進平(1895-1947),台中人。曾參與台灣文化協會活動,並為台灣民眾黨的創立者之一。蔣渭水逝世,擔任出殯遊行總指揮,因而一直受到日本警方嚴密監視。戰後,廖進平以自己私宅為連絡處,與台灣文化協會會員、台灣民眾黨黨員連絡,進而擔任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常務理事兼宣傳部長。二二八事件發生後,與有志一同策劃遊行抗議事宜,參加處委會,國府軍隊上岸開始大屠殺前夕逃亡,被密告而在八里被憲兵逮捕,遇難。





林定枝(1925-1947)
  林定枝(1925-1947),當年只是23歲青年,曾因精神異常,進入台北市松山養成院醫治。二二八事件發生, 3 月15日下午騎腳踏車出門後就不知去向,16日南港橋下發現八具屍體。林定枝母親去認屍時,屍體已經腐爛,乃就地埋在南港。之後,林定枝母親林李寶曾向政府呈文要求查明真相。





周淵過(1923-1947)
  周淵過(1923-1947),住三重埔,一位賣豆干的普通老百姓,二二八事件發生, 3 月15日上午四點多,幾個憲兵來周家帶走周淵過,隔天被發現陳屍南港橋下,21日家屬至橋下認領屍體,至今仍不明死因。周淵過母親林香在當年四月屍體發現後所上的呈文。




鄭聰(1901-1947)
  鄭聰(1901-1947),醫師,住台北市三橋町。1947年 1月入松山專賣局煙草公司為專員,二二八事件發生,
3 月15日下午七時多,一穿便衣者來家裡告訴鄭聰:「王組長在樓下,有事相談。」將鄭聰騙下樓,16日被發現陳屍南港橋下,17日家屬認屍,18日屍體搬回。





林木杞
  林木杞,當年基隆港邊常出現幾個人被綁成一串槍殺的情景,林木杞即是見證者。林木杞被綁在九個一串的第九個,在兵開槍射殺前,被前面八具屍體的重力捉落海中,僥倖逃過一劫。鐵絲穿過手掌的傷口,卻令他謀生能力大受影響,度過悲慘一生。




林蔡齡(1922-1947)
  林蔡齡(1922-1947),宜蘭人,父親曾擔任區長。日本明治大學畢業,擔任台灣銀行宜蘭分行營業課長,擅長素描。3 月19日凌晨一點多,帶有槍尾刀的長槍的兵仔來家裡敲門,帶走林蔡齡,20日早晨槍殺。





張雲昌
  張雲昌,曾經擔任羅東公學校老師。二二八事件發生時為台灣水泥廠職員。水泥廠本身也有一個處理委員會,張雲昌為委員之一,並擔任委員會祕書。委員會成員共10餘人,主要在開會維持工廠正常運作。但是,二二八之後抓人的名單開出,均是委員會的人。





郭章垣
  郭章垣,嘉義人,慶應大學醫科畢業。畢業後在慶應大學附屬醫院擔任外科醫師,戰後回台,接掌省立宜蘭病院院長。二二八事件發生,被選為宜蘭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主席。國府軍隊上岸後,曾去鄉下避風頭二、三日,為了不想連累別人, 3 月18日凌晨,郭章垣自鄉下回家當晚,兵仔來家裡打破窗戶,撬開門捉走郭章垣,載到頭城媽祖廟前活埋,20日晨被發現陳屍頭城媽祖宮前。





葉風鼓
  葉風鼓,台北市人,考上警察養成所,畢業後派到宜蘭任職,二二八事件發生時,為宜蘭民族派出所的主管,另兩位死難者呂金發、賴阿塗為其部屬。二二八事件時,市長朱正宗派其代理警務課長, 3 月19日凌晨,有人來敲門,並大喊「非常召集」,騙開門後,押走只穿衛生衣的葉風鼓,隔天死在頭城媽祖宮前。




賴阿塗(1919-1947)
  賴阿塗(1919-1947),公學校畢,戰後擔任宜蘭民族路派出所警察,正直而老實。二二八事件發生,3月19日凌晨,有警察和兵仔來叫「非常召集」,被騙出去後,隔天就死在頭城媽祖宮前。





呂金發(1926-1947)
  呂金發(1926-1947),宜蘭人,家中的獨子,台灣總督府放送學校畢,戰時調去當兵,戰後到民族派出所擔任警察,和賴阿塗是同事,賴阿塗被捉的同一個晚上,在民族派出所剛值完班的呂金發,也被帶走了,隔天死在頭城媽祖宮前。





張七郎(1888-1947)
  張七郎(1888-1947),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1921年遷花蓮鳳林開「仁壽醫院」。戰後,對中國政府極為歡迎,並當選為花蓮縣參議會議長、制憲國大代表。國府軍隊開抵花蓮後,4月4日晚張七郎和長子張宗仁、次子張依仁、三子張果仁被捕,深夜11時,張七郎和宗仁、果仁父子三人慘遭殺害。





盧炳欽(1912-1947)
  盧炳欽(1912-1947),日本京北齒科畢業,在嘉義開設民生醫院,曾到過中國留學,會北京話,戰後參加三青團,當選嘉義市參議員。二二八事件時舅子林文樹擔任講和代表,和潘木枝等一起到機場後被關。盧炳欽為救林文樹,沒有逃避,國府軍隊進入嘉義時,出面想解決問題,當場被憲兵隊捉走, 3 月25日和陳澄波等四人均被槍殺在嘉義火車站前。





陳復志
  陳復志,少年時期即赴中國入黃埔軍校,參加對日抗戰,站在砲火前線八年。戰後,回歸多年思念的故鄉嘉義擔任三青團分團長,二二八事件時,卻死在國民政府的手中,被綁到嘉義火車前公開槍殺。





潘木枝(1902-1947)
  潘木枝(1902-1947),日本東京醫專畢,回台在嘉義開設「向生醫院」,戰後被選為嘉義市參議員, 3月12日擔任談判代表到機場講和,被扣留十多天,25日公開遊街示眾後槍殺在嘉義火車站前。




陳澄波(1895-1947)
  第一位以台灣風景「嘉義郊外」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灣畫家陳澄波(1895-1947),是一位樂心美術教育,對政治充滿正義感與參與感的傑出畫家。戰後,當選嘉義市參議員,二二八事件發生,為處理嘉義局勢,赴水上機場談和被扣,移送警察局,25日被槍殺在嘉義火車站前。陳澄波被槍殺後運回家中,並攝影留下證據。身上的斑斑血跡,強烈地控訴暴行。





柯麟(1895-1947)
  柯麟(1895-1947),工業學校畢業,戰後,創建嘉義第一座民營的慶昇戲院,當選嘉義市參議員。二二八事件時,被選為和平使節赴水上機場談判,被捕,後被槍殺在嘉義火車站前。





陳容貌
  陳容貌,台南州巡查教習所第二回修了和警察官部乙科練習生修了。之後,先後在東後寮、朴子、布袋、東石的下楫仔寮、嘉義市等地任職。戰後,擔任嘉義縣警察局刑事、督察。3月3日,外省警察不敢露面,因陳容貌是台灣警員資歷最高者,被推舉出來負責警政,維持嘉義市治安。國民黨軍隊進入嘉義市後,陳容貌在上班時被捕。




蘇憲章
  蘇憲章,台北師範畢業後,進入報社服務,戰後,陞任《新生報》嘉義分社主任。二二八事件時,《新生報》發行人李萬居請他擔任台北總社社長,蘇憲章搭火車赴台北前,不幸在家被逮捕。





施珠文
  施珠文,新港公學校畢業,喜歡攝影,常為嘉義警察局照相、因此進入警察局司法係(課)工作。二二八事件時,至嘉義中山堂探望外省人。事後,上班時,便一去不回。




陳陣
  陳陣,任職嘉義區公所,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在住家外面打棒球,被軍警便衣人員抓走。




蔡金爝
  蔡金爝,在嘉義市國華街開自行車店,在家吃飯時,被軍警抓走。




薛皆得
  薛皆得,公學校畢業,在米街(今成仁街)開洗衣店,日治時代,是消防組成員,熱心公益。二二八事件後,他赴北港,回嘉義市途中看到嘉義警察局的車子停在路旁,受兵仔委託開回交給警察局。開回之後,卻被押槍決。





吳溪水
  吳溪水,澎湖人,公學校畢業後,到嘉義市跟師傅學做皮鞋,學成後在市區開鞋店。二二八事件時,他當鄰長。事件稍平,上級交代民家繳出槍械。里長、鄰長等乃挨家挨戶勸繳,在路上,被軍警抓走。有些人被釋放,吳溪水卻被槍殺。




林登科
  林登科,公學校肄業,擔任阿里山樟腦局腦長,並創辦學校,雇請日本教師,教導腦丁的子女。戰後,他在嘉義市區開設「同進木材公司」,國民黨軍警曾兩次來勒索,每次都要求二十萬元。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兵仔又來勒索,林登科拒給,隔日即被抓。




盧鎰
  盧鎰,日治時代曾任屠宰場管理員,後開設「大陸旅社」。二二八事件時,他幫助外省人躲在家裡避過風險。有一天他外出理髮,被憲兵隊長誘捕。




林界(1910-1947)
  林界(1910-1947),公學校畢業後不斷自我進修,曾擔任過糖廠工程主任,自己經營鐵工廠,戰後擔任苓雅區長,並擔任新生報高雄印刷廠廠長。二二八事件時,回到高雄,擔任談判代表到壽山見彭孟緝,卻遇難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3 20:35
血洗高雄西子灣~

手刃台灣百姓的屠夫:彭孟緝





南台灣的怒吼

  三月三日晚上,高雄市民響應台灣各地起義行動,開始到處搜索貪官汙吏;但在另一方面,由各校校長發給教職員「三角證章」,以保護清廉的大陸籍教員。

五日,高雄參議會號召市民參加抗暴,並組織了「處理委員會」。

一般市民與學生遂集結於高雄中學,編成部隊,由涂光明(時任高雄市敵產清查主任)擔任總指揮。在地警察兩百餘人也攜械參加。

這支高雄起義軍在一日之間控制了市內所有軍政機關,並把七百餘國民黨官兵集中監管。

此時,只剩擁有重兵的高雄要塞司令部尚未被繳械;而要塞司令彭孟緝正準備進入市內襲擊起義市民.... 

        
  
彭孟緝槍殺了談判代表:

  六日上午,處理委員會委員為防止流血犧牲擴大,乃推派黃仲圖(高雄市市長)、彭清靠(高雄市參議會議長)、涂光明、曾鳳鳴、林介等五名代表上 山到司令部規勸彭孟緝自動解除武裝,而後再談處理辦法。

不料彭孟緝當場開槍打死涂光明、曾鳳鳴、林介等三人,並扣留拷問彭清靠,只放黃仲圖一人下山回覆。

但在黃尚未回到處理會之前,司令部所屬官兵三百餘人即攻下山來,直殺入市政府。

        
  
屍橫高雄山,血流西子灣:

  當時處理委員及市民尚在市政府等候談判代表回來報告,要塞軍隊以機槍、步槍向這些人掃射,當場擊斃三十四人(其中有王石定等參議員四人),射傷百餘人。

隨後不分青紅皂白地見人就開槍濫射,馬路上橫屍遍野,哀號呼救之聲不絕。

這時青年學生也紛紛勇敢地反擊,到處是混亂的巷戰。

至半夜,由學生堅守的前金派出所終於被彭孟緝的軍隊奪回,學生抵抗至最後一人,全部壯烈犧牲。

僅僅這一天,傷亡的高雄人竟達數千人!


  
人間大屠場:

而後,要塞駐軍和由鳳山趕來支援的國民黨軍隊,在彭孟緝的指揮之下,進行著屠殺的競賽。

不分晝夜,槍聲不絕,直到三月八日!

當日下午,才有三三五五的老嫗少婦冒著危險四處尋覓親人的屍體。

不省人事的負傷者被送往市立和省立醫院時,血還不斷地淌著,使病院宛如屠場!
  


行政院版228事件研究報告:

「..軍方仍認定在市政府的是暴徒,因此到市政府後並未遵命,對空鳴槍示警,而是先丟入手榴彈,然後見人就開槍,在市政府的人根本無法抵抗,死傷慘重,市參議員許秋粽、黃賜、王石定等約五、六十人喪命市府。

是日晚上,駐守的士兵聽防空壕地下室內有人交談,請示上級後,就丟下手榴彈,地下室的人被炸成碎片。

隔天一早軍隊見愛河水面上有氣泡,起初以為是魚,仔細一看知道有人躲在河下, 又開槍掃射。

參議員邱道得奉命勞軍,進入市府時,腳下踩的都是死 人,且血流滿地,一如泥濘。」  




當年5月5日,原任高雄要塞司令的彭孟緝,被「國民政府」 拔升為台灣警備司令...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3 20:51
在二二八事件的歷史文件中有關高雄中學的部份記載



手頭上拿到一本書,書名為高雄歷史與文化論集(第一集)

編者為黃俊傑由財團法人陳中和翁慈善基金會於民國八十三年四月出版其中有約略提到二二八事件在高雄發生的概略情形。

當中提到,當年有許多團體是以高雄第一中學為據點其中有一為高雄第一中學組成的自衛隊,是以維護學校的安全為目地.

雖經校長林景元苦勸,仍然成立,並開始停課.

而以涂光明為總司令的隊伍,亦以雄中為根據地,並集中外省人「保護」於雄中倉庫.




三月六日下午二時:

彭孟緝下令提前攻擊包括高雄第一中學在內的地點.

當時主攻高雄第一中學與火車站為同一支部隊,即為二十一師何軍章團第三營.

攻擊行動分為二路抵達車站,而高雄第一中學方面則由其畢業生顏再策率領學生.

自長春旅社開槍欲驅散前來的軍隊,但因其火力不足,在冒險衝出時,顏再策被擊中要害.

火車站前群眾見狀,紛紛散去或躲入地下道,此時軍隊便掃射地下道。

何團第三營在完成「驅散暴民」的行動後,進入第一中學,救出在倉庫內的外省人,同時並追擊由火車站逃離的民眾.

當軍隊接近時,自高雄第一中學曾射出子彈,並造成兩名軍人傷亡。

後來由於當日下雨,天色已黑,部隊乃調來原守山下町的迫擊炮排支援,向該中學轟擊.

此後,高雄第一中學不再聽聞槍聲。


翌日,由何團調來兩門美式八一迫擊炮,要塞部亦調一門迫擊炮.

六時半,何團與要塞部各對高雄第一中學射擊兩炮,確定高雄第一中學已無人在內.

何團遂入內搜索,旋回火車站.

此外,負責於六日下午進攻市政府的要塞守備大隊陳國儒部隊,亦曾於八日到達高雄第一中學,

隨後便挨家挨戶搜查三塊厝一帶民居是否有學生潛藏,當晚鹽埕區亦遭搜索.

而當時,彭孟緝在六日的行動結束後,立及向警備總部、南京國防部,去電說明用兵的原因及經過.

並表示市政府,憲兵隊與火車站已攻下,明日將進攻高雄第一中學.

此外,在該書中有提到一些事後被逮補者.



其中並無明確列出被捕者身份,把可能為當時雄中學長者的姓名列出如下:


洪自渡,洪欽採,編組學生軍聯絡部並擔任聯絡工作

蔡漢仁,林慶雲,率領學生參與暴動

李碩楷,學生軍第一支隊長李慶仁,學生軍聯合軍重要份子 ,上述六位,可能為當時的雄中學長.

但因資料上並未明確說明,故僅為推測。其中除李碩楷確定失蹤外,餘皆下落不明。






--------------------------------------------------------------------------------

整理者:idler (閒人)
高雄『二.二八』事件報告書中有關『高雄中學』部份

---------------------------------------------------------------------------

資料來源: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臺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下)
主編:陳興唐 / 出版:人間出版社

---------------------------------------------------------------------------


高雄市「二.二八」事變報告書:(此為當時的國民黨彭孟緝屠夫部隊調查報告版本

抄呈俘虜奸暴文件之一部(在暴徒大本營高雄省立第一中學搜得)

(一)組織及番號 臺灣革命軍高雄支隊 編制系統

                               ┌ 組織幹事
                   ┌─ 政治部 ┤
                   │          └ 宣傳幹事
                   │          ┌ 作戰參謀
                   ├─ 參謀長 ┼ 情報參謀
                   │          └ 通信參謀
                   │          ┌ 糧 食 員
                 長├─ 軍需長 ┼ 軍 械 員
高雄支隊(學生軍)  ┤          └ 運 輸 員
                 副│          ┌ 內外聯絡員(外交)
                   ├─ 副官長 ┤
                   │          └ 文    書
                   │
                   │
                   │          ┌ 政治幹事
                   │          ├ 參    謀
                   └─ 大  隊 ┼ 軍    需
                               ├ 副    官
                               └ 中隊(三)──小隊(三)──班(三)
                                                          (十一名~十五名)


(二)高雄暴徒實力

學生軍二千名,民眾軍二千名,共計四千名。 

機槍十六挺,步槍二百十六枝,彈藥數千發。




(三)「三.三」暴動計畫

行動目的:宣傳傳單,演講集合「二.二八」事件之要求無條件許準要求糧食之辦法,放逐不良外省人。 

行動方法:

要求臺灣全般的罷工、罷市(鐵道公共汽車及各商店各工廠之學徒 ),佔領各警察局、派出所、市政府、憲兵隊....不良外省人商店 及公館一切之財物件絕對不可帶回,應燒卻,各要緊聯絡高雄中學 、工業、商業、中學及警察局本省員警及本小人軍人及各單位領導者。 


行動統制指揮:

學校、工廠等分作各單位給勇敢和有理性之人領導,絕不可襲 擊本省人,要把握群眾心理,取了有效性敵□心和統制。 

行動基金:

要求戰爭成金,光復成金,大資本家(以上都是無產階級的吸血鬼) 救濟金充當同志之各種費用及貧民之救濟(另有黑名單)。 

行動時間和日期:嘉義市、臺南市、有事馬上都要開始(時間?)三十小時。 

軍隊出動時之辦法: 

行動結束時之辦法:聯絡市參議會為真正之有志百收集事件。 

全般行動促進:臺南市、岡山、鳳山、屏東市、東港、潮州。 

要小心事件不可不準盜錢物,不可開槍,車輛檢查要確實負傷同志之事件不準殺人。





(四)傳單 :

 各位特攻隊員,天下一變的時候已到,分散在全島各地的各位速發揚特攻精神,風雲緊急,拿出全身精神,忠誠勇武的奮鬥。



五 T. T. 24 特攻團第 大隊 三 B. 17 

告親愛的同胞書 :

世界已經邁進民主的潮流,事實可以證明,我們臺胞為了臺灣民主及中國民主起來奮鬥,過去的臺灣是東洋最初革命地,有歷史的意義,現在全島的民主革命是含有很深刻的意義,為了民主的解放我們同胞流血,我們是感謝的革命先烈,死也瞑目。

一兵一卒為止,爭取最後的勝利。

臺胞團結起來,光復以 來臺灣的行政是不是民主政治,這個不要講也會知道的。

我們看到的都是失望 。

舉例來說,臺灣一年出產的米足夠三年的消費,物價高漲的現象都移到商人 來負責,但是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我們是絕對沒有忘記愛祖國,但是,為了臺灣,為了中國,是否向世界民主邁進?

現在,我們的行動是表示廿世紀以來民主躍進。

臺胞,我們認清使命,造成光輝歷史一頁,我們的敵人是非民主,舊勢力的人類的敵人,臺胞,為了正義,起來奮鬥!




告臺灣同胞書:

各位同胞,我們站起來了,自由站起來了,起來,打倒統治階級!

受了「日狗」五十年壓迫的我們,盼望著解放到了,八一五「日狗」走了 ,但來了比「日狗」還殘忍野蠻的「山豬」。

「山豬」下來到臺灣,還不到一 年半,把我們美麗的鄉土弄得亂七八糟,把我們老百姓用血汗得來的財產搶奪的一乾二淨。

這樣,有血性的我們哪裡吃的消麼?

是時期到了,臺北「二.二 八」竟教我們起來武裝自己,把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同胞的自由!

我們高雄中等學生,全體不顧自己空拳無鐵,只靠青年學生的熱性直衝敵人!

從敵人手裡奪武器,我們竟把兩個同學的生命來爭取自由了,敵人答應把政權還給我們了! 

各位同胞,武裝起來,維護我們寶貴的勝利!

自由臺灣萬歲!民主臺灣萬歲!





高雄學生軍 :

口號

──打倒腐敗官僚,建立民主政治,解放被壓迫下的臺灣同胞。

──同胞要團結起來,協力為臺灣民主革命。

──打倒無代百姓出力的有錢人。

──驅逐「阿山」,建設我們自己的民主臺灣。

──徹底消滅官僚統治,建設真民主。

──我們絕對沒有忘起祖國愛精神,但是我們不願受壓迫政策,專政榨取。

──在此緊迫時期,有不守規矩之非正義行動者必處嚴罰。

──打倒「似是而非」的民主的行政。

──建立真正民主的臺灣。




急告:

陸海空軍出身並歸還者,八〔于〕本日(四日)下午五時迄二高一中學校庭二集合也。




                                                                  南同志會
--------------------------------------------------------------------------------
抄錄自「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組 著
第 316 頁,第三行:

高雄市較大的傷亡地點是在市政府和火車站地下道,第一中學的學生反而沒有多少死傷

第 353 頁,第二行:
柯旗化 先生訪問記錄,他的另一種說法是死亡人數不少,由於學生軍的領導者顏再策死亡,學生部隊只好撤退。

其中有部分學生撤到火車站對面的長春旅社,在窗口邊和國軍對打,等到國軍增援部隊來後,國軍便開始掃射長春旅社,使裡面的旅客全部死亡,根據一位前往收屍的高雄第一中學學生的父親說,裡面大概死了三百人之多。

當時有三層樓高,而且旅社的老闆也被國軍要脅、毆打,老闆只好拿出紅包示好才能保住一命。

不過沒有相關記載,及訪問記錄可供佐證,存疑。



--------------------------------------------------------------------------------
資料來源:雄中校史資料庫  感謝單位:雄中校史資料庫


雄中之今昔相片
http://www2.kshs.kh.edu.tw/index.php?page=main0206

松濤軒客--高雄中學 (kshs)
《雄中大禮堂簡介》
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kshs/M.872233511.A/M.872233816.A/M.872233833.G.html

[ 本文最後由 ViewSonic 於 07-2-27 12:57 PM 編輯 ]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3 20:55
現場:屠夫彭孟緝血洗高雄市政府


二二八事件爆發後,3月3日漫延至高雄地區。


高雄的部份青年學生及民眾採取武裝抗爭行動。

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派出巡邏隊,在市區看到有民眾聚會一起,便開槍射殺,引起市民恐慌。

                
3月5日,高雄市參議員和地方名流組成「高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

為減少動亂,3月6日上午,推派市長黃仲圖、議長彭清靠(彭明敏父親)、涂光明、苓雅區長林界、曾豐明、范滄榕、台電高雄辦事處主任李佛績等七人到壽山,與彭孟緝交涉。

除黃仲圖、彭清靠、李佛績釋放外,涂光明、林界、曾豐明、范滄榕被拘留槍殺。

同日下午,彭孟緝下令攻擊高雄市政府、火車站、高雄第一中學。

                       
軍隊到達市政府後,封閉大門,以機槍向正在開會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和市民掃射,頓時哀嚎慘叫聲四起,市參議員許秋粽、黃賜、王石定等五、六十人喪命。

晚上,駐守士兵聽到防空濠地下室有人聲,丟下手榴彈,地下室的人被炸成碎片。

隔天一早,軍隊見到愛河水面冒氣泡,知道有人躲在愛河水底下,又開槍掃射。



      
彭孟緝殘殺高雄市民的行為,日後受到國府論功行賞

但被市民喻為高雄屠夫」。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4:05
現場1:台北、淡水河域的屠殺


  清末,1887年,台灣建省,設省城於台北。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設於台北,台北逐漸成為台灣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的中心。戰後,國府接收台灣,陳儀也以台北為政治行政中心。 


                
  二二八事件在台北爆發之後,全台性「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也在台北成立,與陳儀折衝交涉的地點也在台北。二二八事件發展過程中,台北居首要地位。台灣領導菁英也多在台北遭到捕殺。

             
1947年3月8日,國府軍隊登陸基隆後,展開大逮捕。

3月10日,王添燈、林連宗、李瑞漢、李瑞峰。

3月11日,施江南、林茂生、陳炘、徐春卿、李仁貴。

3月12日,吳鴻麒、阮朝日、吳金鍊。3月14日,王育霖。

3月15日,林旭屏。

3月18日,廖進平。這些領導菁英除了吳鴻麒、林旭屏留有屍體之外,其他人都一去不返,迄今下落不
明。
                       
除了有計劃拘捕槍殺台灣人知識分子外,在北門、台北大橋、中山北路、圓山、松山、汀州街、螢橋、士林、淡水、三重、金山、野柳、瑞芳、新店等地,處處有槍決,處處有屍體。

                  
台北地區死亡者眾多,有醫生、律師、法官、新聞界、教授、金融家、民意代表、學生和社會大眾。

被捕拘禁、勒索金錢、搶劫財物者更是不勝枚舉。


現場2:南港橋下八屍慘案


  夜裡一陣槍聲後,1947年 3月16日,居住南港橋邊的居民發現橋下陳列了八具屍體,屍體上有槍口、棍棒打傷痕跡等等,只穿著襯衣及短褲,死狀悽慘。這八具屍體,其中三具身分不詳,五具被認領回去分別是吳鴻麒、林旭屏、鄭聰、周潚過、林定枝。
            
  南港橋下八屍慘案是當年在官方檔案中僅見的台灣人被屠殺之記錄,但最後也不了了之,家屬至令仍不清楚家
人為何被殺。

                   
發現屍體的地點,就在今日南港橋下,當地居民習稱八仙橋。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4:11
現場1:八堵火車站報復殺戮事件

  1947年3月1日,澳底駐軍搭乘火車,一如往日般地蠻橫無理。不排隊、不買票,霸佔車廂。

於是引起民眾不滿,而發生衝突,互相鬥毆。火車行至八堵火車站,軍人誤信火車不再開車而尋釁,民眾與軍人打得更兇。八堵火車站站長李丹修見狀,指揮站員出面排解糾紛,並將受傷軍人抬進辦公室敷藥,待月台上的乘客離去,才讓軍人坐下班車離去。
                    
3月8日,國府軍隊登陸基隆,開始濫殺濫捕台灣人。

3 月11日,澳底砲台台長史國華(基隆要塞司令史宏熹侄子,帶領三、四十個兵,乘坐卡車包圍八堵火車站,報復3月1日軍人的被毆,入站即射殺七人,又將所有員工強押到月台上,跪成一排,並架起兩挺機關槍,揚言要全部掃射掉。後經駐防車站附近部隊的王少校勸阻,乃以點名方式,載走3月1日值勤的11位員工,包括站長。

載走之後,一去不回,生死不明,沒有死亡證明書,也不知死於何處?據聞十一名員工遭殺害於獅球嶺。

         
  同年 3月21日,行政長官公署公佈「公教人員因二二八事件損失撫恤救濟辦法」,但官方並未將八堵火車站鐵路員工集體遇害者列為撫恤對象,鐵路局對受難者家屬也不聞不問,更別提什麼撫恤金,補償金了。

      
現場2:基隆社寮島

基隆社寮島為基隆造船工業集中地之一,有兩家船寮,造船工人出出入入。二二八事件時,農曆 2月19日,兵仔圍住社寮島,船寮工人和五分車的乘客統統被掠走,兩天後被殺,七、八具屍體浮在海邊,其他人不知所終。

住社寮島的死難者劉新富有留下照片,呂有土、杜源昌、藍燈旺,只留下名字與傷心的家屬。

          
現場3:基隆浮屍慘狀
  1947年3月8日下午,國府軍隊登陸基隆港口,兵仔上岸後,用機關槍四處掃射,邊走邊射擊,連在碼頭等待貨物的無辜百姓,都被槍殺,東倒一個,西倒一個。

兵仔見到人就殺,彷彿殺戮戰場。當時的基隆不管是在船塢、港灣、河川、處處是屍體,有時一處就橫陳二百多具屍體。


  目前所知,從3月8日到 5月27日持續有屠殺的慘事發生,已知姓名的計有 110人,重要的地點有港口碼頭(即基隆車站、港務局、基隆市立文化中心附近的港墘碼頭)、田寮港運河、博愛市場、公園頂、南榮路、月眉山、三
沙灣、社寮島(今之和平島)、暖暖、七堵等地。

以碼頭工人、船塢工人、煤礦工人等中下階層出身者居多。
  
軍隊屠殺民眾時,幾乎是以對敵作戰方式,用鐵絲反綁人手,貫穿手腕腳踝,若干人串成一串,集體槍殺,在大腦或背後補上一槍,踢入海中,縱使當場槍殺未死,也難逃溺水窒息而死。且綁上石頭,讓屍體無法浮出海面,任由海浪衝擊,流入大海,餵飽魚腹。除了台北淡水河有鐵絲反綁連串,處決後丟入河中的記載外,以基隆地區的死狀最令人怵目驚心。

               
現場4:基隆港口的傷口

  在二二八事件當時,基隆港邊常常出現幾個人被綁成一串槍殺的畫面,見證者是林木杞。

當年,林木杞被綁在九個一串的第九個,在兵開槍射殺前,被前面八具屍體的重力扯落海中,僥倖逃過一劫。鐵絲穿過手掌的傷口,傷痕至今隱約存在,從此精神衰弱,謀生能力大受影響,生活極為困苦。                   

[ 本文最後由 ViewSonic 於 07-2-27 06:12 AM 編輯 ]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4:16
現場1:山仔頂射擊事件

  羅迪光營長自東門町軍營退出後,固守在嘉義中學山仔頂後,利用迫擊砲對嘉義市區射擊,民眾中陳顯能、林玉芳、林元三人在自宅被擊斃。此外,死亡者還有蔡雄、黃邱氏南、黃田氏怨等三人。 

           
現場2:斗六市街戰
  3月2日,陳篡地、陳海永、葉仲琨等組成「斗六治安維持會」,又成立自衛隊,黃清標擔任隊長。
     
  3月4日,斗六有日本兵經驗的人,乘坐三輛車去嘉義,向陳復志報到,支援圍攻山仔頂。國民黨軍被迫出走紅毛埤。當天晚上,斗六隊回到斗六。 

        
   3月17日,軍隊進入斗六,在圓環附近,展開三次市街戰,街上和車站均有人死亡。  


         
現場3:北港溪河域的抵抗

1947年3月8日,國府軍隊登陸基隆之後,從北到南展開鎮壓屠殺的行動。在此肅殺氣氛中,嘉雲地區民眾不懼威嚇,蜂起抵抗,直到最後關頭。 
         
3月4日,斗六民眾至嘉義,支援圍攻山仔頂。 5日,斗六、北港、古坑、西螺各地民眾圍攻虎尾機場,守軍不支,沿濁水溪逃亡坪頂,途中在林內鄉,射殺早起耕田的農夫。民軍得知消息,追至坪頂,軍隊在林內鄉長勸說下,繳械投降。

                   
  

3月初,北港成立自衛隊,與欲進入北港的國府軍隊開打,國府軍隊敗退。之後,國府增派援軍。

3月18日,許壬辰、余炳金、葉啟城率北港民軍經梅山,欲入古坑,在途中崁腳遇國府軍隊攔截,當場死三十多人。張榮宗所
率領朴子隊也同時受到伏擊死亡。 

         
3月15日,斗六市街戰前,陳篡地率領斗六隊到苦苓腳。崁頭厝人、梅山人、古坑人與之會合,進入樟湖。北港、西螺、水林、朴子亦有人跟進,共約四、五十人,駐在樟湖國民小學和樟湖派出所。約一個星期後,國府軍隊上山,初次槍戰,軍隊不支敗退,再次進攻,才攻克民軍。民軍見勢遁走,結束了嘉雲地區也是台灣最後的武力抗爭。


                       
北港溪河域的民眾,在二二八事件中,奮起抵抗,雖然失敗,死傷纍纍,但其反抗不公不義的精神,彷彿一段史詩,刻劃出民眾的熱情、英雄的悲劇與統治者的殘酷。




現場4:血洗嘉義劉厝庄

  民眾與水上機場駐軍緊張對峙。駐軍誤以為劉厝庄庄民參與對抗行列,或是民眾經由劉厝庄包圍機場。1947年3月8日,機場駐軍燒燬三和庄三間房舍,並槍殺三人。 9日,包圍劉厝庄,搶劫財物外,當場射殺三人,一人中彈受傷,十名男子被帶往機場旁邊殺害。約十六名庄民被拘禁於空屋中,原將遭槍斃,後因天色已暗,兵仔手提搶劫之物,大包小包,急著回機場,無心尋找,庄民才倖免於難。 

                      
  劉厝庄位於水上機場附近,庄民以務農為生。這批純樸的農民自認專心農事,又沒參加對抗行列,怎麼會有事呢。晚上躲到附近村屋,白天男人就回來耕田工作。軍隊圍庄之後,不分清紅皂白,逐屋搶劫,只要有價值的,樣樣都要。
                     
  二二八事件中,劉厝庄是唯一的圍庄屠殺事件。純真樸實的農民在毫無預警之下,被荷槍實彈的軍隊殺害。

 
現場5:攻打虎尾機場
  日治時代,虎尾設立糖廠,人口匯聚,漸漸成為市街。虎尾機場是軍用機場,遺留甚多日軍武器,更突顯其重要性。因此,二二八事件時,民軍欲攻下處尾機場,以獲軍械。目前所知,西螺、崁頭厝、北港、斗六等地支援民眾都是從虎尾機場攜帶武器,回鄉維持地方治安。

   
  3月5日,斗六、北港、古坑、西螺等地民眾圍攻虎尾機場,灌之以水。隔日,守軍不支,沿著濁水溪逃亡坪頂,途中在林內鄉遇到早起耕田的農夫,一律射殺。民軍得知消息,追至坪頂。在林內鄉長上山說服下,軍隊繳械投降。


                       
現場6:南靖糖廠事件


  3月7日,有位商人由南靖駕車返嘉義市,南靖糖廠派台籍青年職員賴耀欽、鍾季友、陳顯宗、邱創仁、蔡啟聰五人武裝送四名外省人去嘉義市。

由於水上機場有戰事,乃避過機場,改走柳仔林。

不料是日正是軍隊由紅毛埤循八掌溪要撤退到機場,汽車遇到軍隊遂被攔截,五名台籍職員全部罹難,被押之外省人除周正欽下落不明外,其餘三人無事。

遇難者死狀甚慘,親人前往認屍,幾至辨認不出。





現場7:崁腳遇伏
  1947年 3 月18日許壬辰、余炳金、葉啟城率領的隊伍本來已到古坑,但沒遇到梅山的隊伍,乃折返梅山接人,在古坑鄉崁腳遭遇國府軍隊攔截。

第一輛車通過後,第二、三、四輛車受到伏擊,當場死三十多人,亦有人說四、五十人。許壬辰欲從車上抱機槍下來,拿捏不好,反被槍枝打傷,躲入涵洞,在洞裡被兵仔活活刺死。

兵仔且剝走死難者的衣褲和皮鞋。據說,張榮宗所率領的朴子隊也與北港隊會同,也同時受到伏擊死亡。當場有一個農夫在水
田耕作,也被兵仔射殺。 

夜晚,余炳金、王天富等潛回崁腳找尋同伴,被埋伏在附近的兵仔抓走。後來村民把這些屍體埋葬在公路旁的公墓附近。除了許壬辰家人帶走屍體之外。

其他人至今仍埋在當地,無人認領。1998年初,骨骸已被挖出,收集一起,準備立碑紀念。 



               
現場8:鄒族下山支援台灣漢人

  二二八事件蔓延至嘉義,三民主義青年團書記盧炳欽打電話請阿里山鄒族下山援助。原住民和漢人之間的歷史嫌隙猶在,鄒族仍慨然應允下山協助。


高山族部隊一行行至竹崎,部分族人怕被漢人出賣,欲行又止,直到台南工學院學生至竹崎迎接,鄒族人以年輕人熱誠可信,才決心下山支援。

原住民英勇善戰,維持嘉義市內治安,攻打紅毛埤火藥庫,圍堵水上機場,均有卓著表現,逼使官方軍警撤退入機場,軍隊亦不敢輕舉妄動,攻打嘉義市。直至3月11日凌晨,鄒族部隊見漢人已有和平解決之議,才撤兵回山。



現場9:樟湖抵抗

  3 月15日斗六市街戰前,陳篡地率領斗六隊到苦苓腳,崁頭厝人、梅山人、古坑人則赴苦苓腳與斗六隊會合。

因缺米糧,崁頭厝人折返崁頭厝,取得農會收藏的米和自虎尾機場接收的武器。之後,斗六隊先到樟湖,隔日崁頭厝人隨後到樟湖。同時,北港、西螺、水林、朴子亦有人進入樟湖。

                    
  進入樟湖的民軍約四、五十人,駐在樟湖國民子小學和樟湖派出所。約一個星期之後,國民黨軍隊由村人帶路從後路上山,初次槍戰,兵仔不支敗退,再次進攻才攻克民軍。民軍見勢遁走,結束了嘉雲地區的武力抗爭。 

 
  陳篡地潛回二水之後,躲在陳家大厝後面的地,攜帶槍械,挖地洞生活,1953年出來自首。   

[ 本文最後由 ViewSonic 於 07-2-27 06:13 AM 編輯 ]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4:20
現場1:嘉義水上機場的對峙

1947年3月1日,台北緝煙事件消息傳至嘉義。

隔日,市民與官警起衝突,駐紮山仔頂的羅迪光營部和市內的憲兵立即發炮射擊嘉義市民,導致民情激憤,雙方衝突加劇。

軍方孤單勢危,與市長孫志俊輾轉退至水上機場。

3月5日,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參謀長柯遠芬下令空軍空運糧食。


後援抵達水上機場後,兵力大增,軍隊又衝出機場,向民軍掃射。隨後因水電斷絕,孫志俊市長乃答應與嘉義市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談判。

3月7日,阿里山鄒族原住民在湯守仁帶領下參加民軍的戰鬥行列。民方亦照約束恢復供應機場自來水,並提供糧食蔬菜。

3月10日,孫志俊、羅迪光獲情報得知,國府軍隊已於 8日登陸基隆,至此完全不理會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的要求。

11日凌晨,鄒族部隊見漢人已有和平解決之議,撤兵回山。

軍隊扣留赴機場的和平談判代表陳復志、陳澄波、潘木枝、柯麟、林文樹、邱鴛鴦、劉傳來、王鐘麟等八人,除邱鴛鴦、劉傳來、王鐘麟當天釋放,林文樹數日後以錢贖回外,其餘談判代表被槍決。

12日,羅迪光部隊進入市區,拘捕市府前歡迎軍隊的台灣人士,並劫掠財物。

13日,陸軍二十一師 146旅 436團進入市區,加強搜捕、槍殺的行動。

     
水上機場位於北回歸線附近,是重要的空軍機場,也是南北交通必經之地。機場外水溝、村落到處有嘉義民眾的死傷,現今南北縱貫公路的地層下更埋有當日的骸骨。

參加水上機場對峙的民眾,除嘉義民眾外,還有來自台中、斗六、竹山、新營、鹽水的各地民眾,更有鄒族下山幫助。

年輕人去水上機場,嘉義女中、嘉義縣中、嘉義職業學校的女學生捏飯糰送到前方慰勞。

年輕男女的熱情支援,是肅殺對峙氣氛中的一股溫馨。





現場2:嘉義火車站前的槍聲

一聲聲的槍聲劃破靜寂,連續三次遊行示眾,公開槍決,16條冤魂斷送在嘉義火車站前,今台汽車站的前方。

老一輩的嘉義市民至今仍然記得那慘絕人寰的景象。
  
1947年 3月18日,三民主義青年團嘉義分團主任陳復志被槍決。


3月23日,盧鎰、蘇憲章、施珠文、陳容貌、陳陣、林登科、陳庚辛、吳溪水、黃水樹、蔡金爝、薛皆得等11人同時被槍殺。

3月25日,嘉義市參議員潘木枝、柯麟、盧炳欽、陳澄波等四人也同時被槍決。
     
陳復志,黃埔軍校畢業,在中日戰爭中,歷任排長、副連長、連長。戰後,回台灣,擔任參謀,官階中校,後轉任三青團嘉義分團主任。去過中國,會講中國話,懂得中國政治,沒有死在沙場上,卻被其生死捍衛的國府槍決於嘉義驛前。


                   
蘇憲章,《新生報》嘉義分社主任,媒體的代表,是國府捕殺的對象。林登科則因軍警勒索,拒給而被抓。
 
潘木枝是嘉義名醫,開設「向生醫院」,救濟貧民,頗受尊崇。

盧炳欽曾就讀廣東省立中學,會北京話和廣東話,後轉赴日本讀齒科,返台開業。戰後加入三青團嘉義分團,擔任書記,並赴廬山受訓。

3月11日,他並不是赴機場的談判代表,軍隊進入嘉義市區後,他去迎接,想要營救被捕人員,卻當場被抓,與其他參議員一起槍殺。 


陳澄波,畢業於東京美術學校,是第一位入選帝展的台灣人畫家,也是台灣近代美術史上重要的畫家。

之後,到上海新華美術學校擔任教授兼主任,又在上海藝苑研究所擔任教授。戰後,出任歡迎國府籌備會副主席。

3月11日,進入水上機場談判被收押槍決。

         
盧炳欽被槍殺後,其妻忍痛留下血衣,她說子彈穿透的裂痕和斑斑血跡是最好的控訴證據。
        
潘木枝被槍決後,三子榮三在圍觀人群中往前衝出去,抱住爸爸,看到爸爸下巴掉了,伸手推回去,爸爸在他懷中斷氣。

從此,榮三精神衰弱,常常夢見父親而不能安眠。 

                      
潘木枝也留下遺書,「木枝是為市民而死,身雖死猶榮」。妻子仍保留至今,深信不疑。


陳澄波屍體抬回後,其妻叫人拍下照片,仔細放在神主牌後,不敢示人,直到死前,才告知兒女。

她每年都將陳澄波的畫搬出來曬,常常一邊哭一邊嘆氣說:「我們要做給天看,天有在看」,「我們會有出頭天的一日的。」

[ 本文最後由 ViewSonic 於 07-2-27 06:14 AM 編輯 ]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4:22
現場:二七部隊烏牛欄之役

  1947年 3月4日,二七部隊成立於台中。取名二七部隊的原因是 2月27日,爆發緝煙血案,才引致 2月28日之後的一連串抗議與示威,以及隨之而來的鎮壓與流血。
  
  二七部隊由台中師專隊、台中商專隊、自衛隊等在干城營區組成,鍾逸人出任部隊長。

3月12日,國府軍隊欲進入台中,二七部隊顧及台中市民安全,不忍在市區與軍隊對抗,乃退往埔里。14、15、16日,在草屯、日月潭、埔里與國府軍隊對抗。

尤其 3月16日在烏牛欄,指揮官黃金島率領三十餘名學生軍,分別駐守烏牛欄溪南、北兩側的小山巒迎擊二十一師部隊,殲滅其前哨部隊。

學生當場有四人死亡。後彈盡援絕,黃金島等人突圍,冒死回埔里請救兵支援,但部隊不支,宣告解散,結束了中部地區的
武力抗爭。

  謝雪紅等人亦曾參加二七部隊,跟隨進入埔里,部隊解散後,逃亡中國。二七部隊成為注目對象,國府亦特別重視,重要份子都被捕入獄。



註:

二七部隊
--------------------------------------------------------------------------------
「..這支民兵在處委會的議會路線之外,另闢了一條武裝路線。在中南部的武裝鬥爭中,以『二七部隊』 的反抗堅持最久。」

3.6
二七部隊成立,以紀念二月二十七日的緝煙血案。在台中干城營區集結。
軍統特務在南台中召開祕密會議,二七部隊埔里隊到場包圍。

3.11
廿一師至豐原。

3.12
謝雪紅下令撤入埔里,以免蔣軍入台中,徒增無辜市民犧牲。

3.13
廿一師入台中。

3.14
廿一師進駐草屯,兵分二路襲擊埔里。

直衝的一隊被廿七部隊擊退 另一隊繞過二水、集集、水裡坑、佔據日月潭及門牌潭兩發電廠。


3.15
蔣軍向二七部隊勸降遭拒。

10:00PM二七部隊突擊日月潭;11:00PM攻魚池派出所。

3.16
02:00AM擊退蔣軍(退至水裡坑)。

11:00AM蔣軍獲援,雙方交戰於埔里,蔣軍死傷200餘人。

11:00PM二七部隊宣佈解散,化整為零。
--------------------------------------------------------------------------------

[ 本文最後由 ViewSonic 於 07-2-27 01:01 PM 編輯 ]

066.jpg

067.jpg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4:25
現場:花蓮鳳林張七郎父子三人慘案


二二八事件後,國府逮捕槍決對象,一家族三人以上者僅有數例,張七郎父子三人同時被槍殺,是其中最慘烈者。 


                      
張七郎,1888年出生,畢業於台北醫學校。

1921年遷居花蓮鳳林,開設「仁壽醫院」。

二次大戰結束後,他興高采烈,至今留存的練字帖上,寫滿歡迎祖國的書法,並在花蓮籌建高大牌樓,張燈結彩,牌樓兩邊對聯是「萬眾回春事事須把握現在,一元復始處處要策勵將來」,上款則為「天下為公」、「國為民有」。 

        
1946年 3月,當選為花蓮縣參議員,並被推選為議長。同年10月,被選為制憲國大代表,赴中國南京,參加制憲會議。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陳儀應全島各地縣市長民選要求,准許各縣市推選縣市長候選人三名,再呈現陳儀圈定。

因此,張七郎以最高票被推選為花蓮縣長候選人。


同年4月1日,二十一師獨立團開抵花蓮,成立台灣東部綏靖司令部。

4日,鎮民設宴招待駐軍,張七郎因病未癒,由長男張宗仁醫師,代理參加晚宴,時剛繼承父親擔任鳳林初中校長。

下午 6點多,回到仁壽醫院。不久,軍隊即前來謊稱士兵待診,張宗仁隨之前往,即被收押。

約8 點多,三男張果仁醫師從外購物回院,亦被帶走。另一批軍人則到張七郎住處,抓走張七郎和二男張依仁醫師。

張依仁被搜身時,在衣袋內發現有一枚現職軍醫上尉證章,又詢知曾前往中國東北病院服務,才被放回。

當天晚上11時,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父子三人被押到鳳林郊外的公墓槍斃,衣物均被剝光,僅剩內衣褲,遺體狀極悽慘


父子三人合葬於家宅後院。

其妻詹金枝向當局訴冤,不是被駁回就是相應不理。

[ 本文最後由 ViewSonic 於 07-2-27 06:15 AM 編輯 ]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4:42
宜蘭頭城七屍慘案

  1947年 3月18日深夜、19日凌晨,宜蘭地區有七人被抓:郭章垣、蘇耀邦、葉風鼓、賴阿塗、呂金發、林蔡齡
、曾朝宜。

3月20日凌晨,軍隊本欲載往頭城海邊填海,因為路壞,載回媽祖宮前槍殺,分成二坑埋葬,一坑是郭章垣、蘇耀邦、林蔡齡,另一坑是其餘四人。家人要去收屍,兵仔不准,後經人遊說,才在夜晚,偷偷收屍運回。

  郭章垣,日本慶應大學畢業,是位名醫。戰後,回到台灣,出任宜蘭病院院長。二二八事件時,被推舉為宜蘭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蘇耀邦,1946年當選宜蘭縣參議員。二二八事件時,擔任宜蘭農校代理校長、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總務組委員。

                       
  葉風鼓,日治時代擔任巡查,戰後擔任民族派出所主管。二二八事件時,擔任處理委員會保安組組長,並代理
警務課長,維持治安。呂金發、賴阿塗兩人都是民族派出所的警員,是葉風鼓的部屬。
            
  林蔡齡,畢業於日本明治大學,戰後任職於台灣銀行宜蘭分行營業課長,喜歡攝影、音樂、藝術,是位多才多藝的人。 
                    
  宜蘭是民風純樸之地。軍隊在媽祖廟前槍決七人,心中無王法,亦無佛法,是人世間極大的諷刺。



     
現場2:蘇澳白米橋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蘇澳水泥廠員工自行組織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外,並無人出面組織團體。

然而,在蘇澳白米橋仍然造成了雜工陳登俊,及蘇澳水泥廠職員張雲昌的死亡。

張雲昌的死難,據家屬了解,乃是公報私仇的結果,由此顯現了二二八事件,另一頁黑暗面。   

[ 本文最後由 ViewSonic 於 07-2-27 06:15 AM 編輯 ]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6:06
228大屠殺時期的報紙:

wd_Draw640a01_1.jpg

wd_Draw640a02_1.jpg

wd_Draw640a03_1.jpg

wd_Draw640a04_1.jpg

wd_Draw640a05_1.jpg

wd_Draw640a06_1.jpg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6:11
以下為全台灣各區重大事件:

台北縣

概述:
台北縣鄰接台北市,首先受到台北市二二八事件的衝擊。最先受到影響的地方是縣府所在地的板橋。

二月二十八日下午,民眾包圍板橋車站,攔截火車,抽查外省公務員,亦檢查行李,發現有大量現金者視為不義財源,予以燒毀。且將之拘押送至集中營。

鶯歌地區亦發生暴動。

而該日十一時,輜汽21團汽車六輛由台北赴基隆途中,在汐止為民眾攔截襲擊。

三月一日,板橋群眾衝至縣政府,部分民眾甚至攻入供應局倉庫,搬走軍用物質並火燒倉庫。

士林亦發生供應局被搶劫、武器被奪取事件。

士林鎮長丁雲霖奉長官公署之命,亦組織處委會,成員為丁雲霖鎮長、鎮民代表會主席邱有福、台北縣參議員曹賜固。

三人於事件發生後二、三日同赴台北市中山堂報到。但士林並未發生重大動亂。

淡水發生毆打外省人事件。淡水人在淡水戲院開會,內有海南島還鄉軍人聲援台北之行動。

而社會青年、部份淡水中學畢業生及地方民眾上百人,乘三輛卡車先圍淡水分局與派出所,取得部分槍枝、子彈,再攻水筧頭軍營。台人代表要求淡水英國領事館協助調解軍民衝突被拒。

瑞芳發生毆打外省人事件,金瓜石銅礦籌備處職員宿舍被毀。

鎮長李建興協助警察勸阻民眾,暴動乃止。

三月二日,省參謀員林日高、國民參政員兼鎮長林宗賢出面組織服務隊以維持治安,並勸阻不分青紅皂白亂打外省人的行為,同時引導民眾加入全省性的政治活動。其後,二人並代表參加台北中山堂處委會。

三月六日上午,板橋鎮民代表、正副里長、青年代表、學生代表地方有志人士二百多人在中山堂開會,由鎮長林宗賢主持,決定成立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板橋鎮支會,並成立板橋鎮保安會。

會中決議:一、絕對支持五日省處委會之政治改革八條大綱;二、派代表赴省處委會,促成重要要求項目之趕速實行。

三重埔群眾攻擊並燒燬派出所。

北投民眾攻破汽車二十一團一連 。

三月七日,台北學生團學生前往北投,企圖奪取陸軍分院軍品未成功。

新莊、三峽亦傳民眾圍攻派出所繳械事。

三月九日凌晨,憲兵第二十一團一營自基隆抵台北。晨六時,陳儀宣佈台北戒嚴,隨後通令全台「搜捕奸暴」。

三月十日,陳儀對全省廣播戒嚴令,綏靖工作全面展開。






台北市

為整個二二八事件的爆發點,導源於一意外的圓環緝煙事件。

   民國三十六年二月二十七日下午七時三十分,專賣局查緝員傅學通等六人到達台北市南京西路的天馬茶房附近查緝走私的大批火柴、捲煙,查獲一名四十歲寡婦林江邁在販賣私煙,並當場將其所有的煙和現金沒收。

因不耐煩林江邁苦苦哀求發還其現金和合法的香煙,而用槍打傷林婦的頭顱,引起路過民眾的不滿,遂包圍查緝員要求講理並還給林婦香煙。

查緝員傅學通為求脫身,竟然開槍誤擊斃旁觀市民陳文溪,然後往警察總局逃跑。

在場憤怒的群眾緊追不捨,並包圍派出所、警察局,要求交出肇事者。

但警察局長陳松堅卻將肇事的六人送往憲兵隊看管,不願照辦。群眾湧往憲兵隊,繼續包圍要求交出兇手。

團長張慕陶命憲兵擺出射擊姿勢,群眾方躲進新生報騎樓。

因事件未獲滿意答覆,群眾久聚不散,終於引發次日的二二八事件。
二月二十八日上午九時,民眾因緝私煙傷人事件未獲解決,乃沿街打鑼,通告罷市、罷工,市民、商店立紛紛予以響應。

十時許,群眾衝入專賣局台北分局。

十二時許,群眾又湧向南門專賣局總局,要求懲兇。

下午一時許,有大批民眾以鑼鼓為前導,由火車站往長官公署前進,沿途民眾競相跟隨,聲勢浩大。

但隊伍行至中山路口,尚未到達公署廣場前,即遭武裝士兵阻擋並開槍射殺,民眾奔逃,多人傷亡倒地。下午二時許,民眾聚會於台北新公園(今之二二八和平公園),隨後進佔公園內的台灣廣播電台,向全台廣播批判陳儀政府貪污腐敗、民不聊生,並號召民眾起而驅逐各地官吏以求自存。因此全台先後知悉台北發生「二二八事件」,政治抗爭行動乃蔓延全省。

當天下午三時,警備總司令部宣佈戒嚴,並派武裝士兵巡邏市區,且開槍掃射;不少民眾、學生因與軍警衝突而喪生。

此時,許多外省人亦遭受積怨已久的台灣民眾毆打,在本町、台北車站、台北公園、榮町等地均有所聞。

本町正華旅社與虎標永安堂首先遭殃,榮町貿易局所開設的新台公司亦遭搗毀,汽車、卡車亦遭燒毀十餘輛。

三月一日十時,台北市參議會為反應民意,邀請台籍國大代表、省參議員、國民參政員在中山堂召開大會,成立「緝煙血案調查委員會」,會中決議推派省參議會議長黃朝琴、市參議會議長周延壽、省參議員王添燈、國民參政員林忠為代表,提出解除戒嚴、釋放被捕民眾、軍警不許開槍、官民共組處理委員會等數項要求,並由陳儀向全台廣播。

陳儀全予接受,但認為應定名為「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處委會」)。此即該委員會得名之由來。

下午五時,陳儀第一次對二二八事件廣播;並派民政處長周一鶚、警務處長胡福相、農林處長趙連芳、工礦處長包可永、交通處長任顯群,代表公署參加處委會。下午八時,陳儀下令解除戒嚴。

三月二日下午二時,處委會假中山堂三樓開會,會中決定採納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註1)之意見,由商會、工會、學生、民眾、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五方面選出的代表組成處委會。

惟最後決定擴大組織,包括省內各參議員、國大代表,並定每日上午十時與下午三時在該會處理民眾之要求。

三月三日上午十時,處委會召開改組後的第一次大會,出席者踴躍,但長官公署官員不再出席。

處委會派代表蔣渭川、林梧村及各方代表二十餘人,赴長官公署擬要求撤退市區巡邏之軍隊,由柯遠芬及五處處長接見。
雙方經商討後決議:

一、軍隊於三日下午六時撤回軍營。

二、地方治安由憲兵、警察及學生青年組織治安服務隊維持。

三、不調動南部軍隊北上等七點。下午四時,處委會治安組召開臨時治安委員會,決議以忠義服務隊為臨時治安委員會之執行機構,下分總務、糾察、糧食、宣傳、管理等組,總隊長為許德輝。下午二時,處委會繼續開會。

夜八時,處委會又在中山堂開會議決組織草案。社會秩序逐漸安定。


三月四日下午,全台火車均已通車。下午四時,自新竹運米糧之列車亦開抵台北。

三月五日,秩序已完全恢復,商店均開市營業,交通均恢復,國校學生也照常上課。

下午二時起,處委會在中山堂分別召開小組會議。下午五時再度開會,提出八項政治改革方案。

三月六日下午,處委會在中山堂補開正式成立大會,王添?任會議主席,即席選出常務委員。

隨後,王添燈向中外廣播宣讀有關二二八事件真相全文,以消除各方之疑慮;文中並提出三十二條要求(包括處理現況的七條,及軍事、政治等根本處理的二十五條)。



晚上八時半,陳儀做第三次廣播,承諾進行改革。

三月七日下午,處委會召開全體大會,除議決通過原有的三十二條文外,另增加十條,合計四十二條要求。

傍晚,處委會全體常務委員同赴公署,向陳儀正式提出四十二條要求,但被嚴詞拒絕。

三月八日,處委會發表聲明,推翻前一日通過之決議案。

自稱四十二條要求未詳加推敲,致有不當要求出現。並呼籲自次日起復學、復工。

下午,國民政府援軍已陸續抵台。當日晚,公署即以軍警便衣密佈中山堂附近。

十時許,公署接獲憲兵抵基隆消息後,隨即於十時半下令總攻擊。

當時在中山堂與日新國小開會的處委會要員紛紛逃竄,但被捕者甚多。當晚亦有一百多名十八、九歲學生在圓山遇遭擊害,此為著名的「圓山事件」。


三月九日凌晨,憲兵第二十一團一營自基隆抵台北。

晨六時,陳儀依計畫宣佈台北戒嚴,隨後通令全台「搜捕奸暴」;並特設「別動隊」,以林頂立為隊長,陳逸松為參謀長,劉明、李清波為副隊長,張克敏、周達鵬為大隊長,執行任務。


三月十日,陳儀對全台廣播戒嚴令,綏靖工作全面展開。

自九日至十日,槍聲不斷,軍隊肆意射擊。

正午以前,四三八團快速挺進台北,全面控制台北、基隆間各要地。


三月十一日,二十一師司令部與四三六團拂曉前亦抵達基隆,四三六團先運台北,以便南下。

三月十二日,憲兵第二十團一個營、二十一師司令部及直屬部隊陸續抵基隆並進駐台北。

[ 本文最後由 ViewSonic 於 07-2-27 06:54 AM 編輯 ]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6:22
基隆市

基隆市鄰近台北市,故「二二八事件」發生後首先波及。

於2月28日傍晚,台北緝煙事件的消息已傳至基隆。

當晚八時,基隆市警察局第一分局遭群眾襲擊。

市內到處騷動,憲警及要塞司令部即派兵鎮壓。

凌晨十二時,陳儀任命基隆要塞司令史宏熹為基隆臨時戒嚴司令。

三月一日早晨,要塞司令部宣佈基隆市臨時戒嚴,武裝軍憲警分區警戒巡邏並收繳台籍員警槍枝,派兵協同警方保管。

下午,基隆市參議會舉行臨時大會,由副議長楊元丁(註1)主持,參加者有參議員、民眾代表等極其踴躍。

發言十分熱烈,痛責陳儀暴政,要求台灣自治,提出政治經濟改革案,並要求立即解除戒嚴。

三月二日,要塞司令部鑒於「控制得宜,與民眾能互相諒解,一般情勢漸趨和緩,全市秩序亦趨平穩;此際得悉台北有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之組成。」乃於下午六時陳儀指示解除戒嚴,但仍負責基隆地區之治安,哨兵集結於港務局、市政府、第一分局及中正區諸要點。


三月三日,警備總部秘密部署兵力,劃定台北、基隆為兩戒嚴區,分別以憲兵第四團團長張慕陶、基隆要塞司令史宏熹為戒嚴司令。史氏負責基隆地區之警戒(範圍涵蓋基隆山、瑞芳以迄沿鐵路至汐止、萬里、金山之線以北以東地區)。

一日至三日間、衝突時有所聞,大抵是軍警肆意開槍而發生,遭受槍擊死傷的市民,不計其數。

三月四日上午九時,全市十六個團體代表共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基隆分會」,推舉市參議會正、副議長黃樹水、楊元丁,分任處委分會正副主任委員,下設總務、治安、宣慰、調查、善後、糧食等六組,除要求政治改革外,亦謀解決糧食問題。

由於,連日來中央派兵鎮壓之說甚囂塵上,人心惶惶。

三月六日下午,青年和學生數百人假大世界戲院舉行學生大會。會中除報告連日來各地情況,並由學生代表、市參議員等相繼發言,然意見分歧態度不一。

是日晚,由於連日在軍警強力鎮壓下死傷甚多,處委會乃派代表赴要塞司令部商討處理對策。

三月八日下午二時,要塞部隊配合國軍登陸而進行肅清街頭,實施密集射擊,持續兩小時,民眾死傷無算,街上一片死寂。憲兵二十一團登陸後,要塞部隊會同登陸部隊在基隆市區進行掃蕩。主力則向台北推進,沿途見到人多之處,即瘋狂進行掃射,男女老幼死傷甚多。

三月九日,國軍二十一師登陸,基隆奉令恢復戒嚴。

三月十日,奉令展開綏靖工作(註2)。



重大事件:

基隆市區掃蕩案
三月十日清晨,部隊奉令展開綏靖工作,在港口鄰近地區進行掃蕩,挨家挨戶清查,將每戶男性壯丁押解出門(註3)。

分送各單位調查,因而遭受勒索、處決,甚至從此失蹤。



八堵車站事件
三月十一日,軍用卡車兩輛滿載士兵至八堵車站,見人即開槍,當場有謝清鳳等七、八人被槍殺(註4),又有站長李丹修等八人被押上車後(註5),迄今生死不明。



金山事件
三月十日,一輛滿載士兵的軍用卡車駛入金山鄉,沿街瘋狂掃射,致使一時躲避不及的路人吳介一(註6)等中彈死亡。



社寮島事件
農曆二月十九日,國軍在社寮島船寮抓走居民十數人,只有幾人尋獲屍體,其餘大部分從此失蹤(註7)。



註  釋


註1
楊元丁時任基隆市參議會副議長及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副主委,二二八事件中遭軍警在其赴市參議會途中攔截槍殺於基隆市警察第一分局後方港邊。


註2、3
部隊展開綏靖工作,挨家挨戶敲門,帶走年輕壯丁,「整條街的年輕男子一群一群被帶走,有人當場被揍死。聚集一處後,依序叫人分碼編隊,有探子帶人指認。再載送警察局、憲兵隊、要塞司令部或海軍」,許多人從此一去不回。找到最多屍體的地方在警察第一分局後方的基隆港海域,許多都是嘴塞破布且被鐵絲綁成一串丟入海裡,死狀甚慘。即便僥倖被保回者也有許多被趁機揩油。而公報私仇者,所在多有。


註4、5
澳底砲台台長史國華帶領士兵進入車站後,即射殺謝清鳳、陳境其、湯振平、鄧順兼、張水連等七、八人原意圖當場射殺全體員工,後經趕來現場的八堵區綏靖任務的指揮官王勵固阻止,改以點名方式將站長李丹修、副站長許朝宗、蘇水木、運轉主任黃清江、總務周春賢、王貴良、剪票員廖明華等八人押上軍車載走,迄今生死不明。另有一位穿著鐵路員工制服的車號司事許炎山,在八堵街上被捕,數日後、雙手被鐵絲反綁浮屍基隆港。(另有查出姓名者為林天助、林輝龍父子及蘇水井、蘇兩城等四人)



註6
三月十日,國軍從淡水一路往金山掃射,在金山街上有吳介一、高環夫婦躲避不及,被當場打死,當時高環已有身孕。另外,亦有農民郭呆仔在田埂上被槍擊死亡。金山鄉之台北縣參議員許海亮也被以開會名義召喚,從此失蹤。


註7
農曆二月十九日國軍至社寮島(今和平島)抓人,把船寮中的工人及一些居民抓走,已知失蹤者姓名者有呂金土、劉新富、林西田、杜源昌、藍金旺。船老闆吳北王、吳明新父子亦被抓走,倖獲釋放,與之同一批十一人中死了九人。另外零散被打死者所在多有。

[ 本文最後由 ViewSonic 於 07-2-27 06:26 AM 編輯 ]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6:30
宜蘭地區

宜蘭地區在台北二二八事件發生的二至三天內傳至境內。

三月四日上午,宜蘭市民代表會及民間有志之士聚集宜蘭劇場召開青年大會,對『二二八事件』犧牲者表示哀悼,並議決四項要求:


(一) 肅清貪官污吏。

(二) 各機關首長應自動引咎辭職。

(三) 軍隊及政府機關禁止武裝。

(四) 為保持安寧,外省同胞應予集中,受青年監視保護。
(註1)

同日下午又於青年合作社召開第二次會議後,將上述要求送交政府。

三月五日上午,「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宜蘭分會」成立,推舉省立宜蘭醫院院長郭章垣(註2)為主任委員,黃再壽、陳金波、游如川為副主任委員,並立即請軍警及各機關負責人(外省人五名),相互簽名宣誓,為宜蘭和平秩序維持盡力努力。

羅東地區則另有「羅東地治安委員會」,由羅東義警隊隊長陳成岳牙醫師領導。

蘇澳,則在蘇澳水泥廠內,由員工自己組織「二二八處理委員會」(註3)。

三月七日,根據新聞報導指出「宜蘭地區之治安均由本省同胞維持,秩序頗佳,平靜如常。」顯示處委會在接受武器後,即致力於維持地方秩序和治安,並非用來進行暴亂。雖然事件之初略呈紛擾,好事者乘機追打外省人,惟旋歸平靜。

故事後報告中未有傷亡者。 三月十三日,國軍二十一師獨立團第二營進駐宜蘭,隨即展開宜蘭地區綏靖工作。

(註4)重大事件:· 頭城媽祖廟三月十八日清晨,部隊開始展開搜捕工作,宜蘭市部分已知姓名及尋得屍體的有七人,埋在頭城媽祖廟前。為宜蘭地區最大宗的集體坑殺案。

計有省立宜蘭醫院院長郭章垣、蘇耀邦、林蔡齡、葉風鼓、賴阿塗、呂金發、曾朝宜。

宜蘭開化樓二二八處委會宜蘭分會所在地,同時為事件發生時宜蘭市長朱正宗等外省人及官員約二十多人之集中保護地。該樓為二層木造日式房子,一樓為處委會開會地點,二樓卻為外省人被集中保護之住所,聲息相通。

因此對事件後人物清算甚有關係。 · 蘇澳水泥廠蘇澳地區在二二八事件中並無人出面組織團體,但蘇澳水泥廠內在外省人都躲藏後,由員工自己組織二二八處理委員會以維持工廠之正常運作。

事後之犧牲者有張雲昌等。



註  釋:·

註1宜蘭地區之外省人包括宜蘭市長等官員多集中在開化樓上,其他地區則自行躲藏,例如蘇澳水泥廠有二十多名外省員工則多數躲在宿舍不敢外出。 ·

註2:郭章垣時任省立宜蘭醫院院長,二二八事件發生後被推為事件處理委員會主任委員。

其實,郭章垣出任主任委員,純然是象徵性質,除了參加二、三次會議外,其餘時間則在醫院看病。


而且二二八處委會除維持地方秩序外,宜蘭地區的確也未曾發生過任何流血衝突。因此,情勢單純,而犧牲者多為事後被藉機清算。 ·

註3:二二八事件發生時,蘇澳水泥廠有20多名外省人,但都藏在宿舍內。水泥廠自組處委會主要是開會維持工廠正常運作,委員有十多人,大部分為廠內有職務的人。

事件後被逮捕者亦多為處委會委員,其中唯一犧牲者為擔任處委會秘書的張雲昌。 ·


註4: 宜蘭地區之綏靖工作逮捕許多人,其中唯一外省籍者為宜蘭中學的年輕教師趙桐,趙桐常批評中國官場的貪污腐敗,因此在二二八事件後被藉機以共產黨或其他理由槍決。

集體坑殺--頭城媽祖廟前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6:33
桃園地區(舊新竹縣轄區)

二月二十八日晚上八時,台北市抗爭事件消息傳至桃園,桃園鎮當時為新竹縣政府所在地,當地民眾不約而同聚集大廟前廣場,批評陳儀政府的惡政,要求打倒貪官污吏,情緒激昂。縣政府聞訊派出警察大隊前往驅散,但反而激起民眾怒火。

同時八百多名海外復員青年,包括「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成員及台北之學生,群集桃園戲院議論,決定組織學生隊進行抗爭。三月一日上午,台北青年學生三十餘人到達桃園,會合當地的青年團,對桃園地區的黨政機關展開接收行動。

他們首先接收鐵路保安警察的武器,並攔截火車阻止軍隊赴台北鎮壓民眾。

青年隊接管桃園車站後,地方民眾亦展開行動搜查外省人,許多外省人紛紛走避,或逃入警察局。

而青年學生進而圍攻縣政府,適有代理縣長召集縣參議員、各鄉鎮長各校校長及部分鄉紳會商,期能平息暴動。未料群眾蜂而至,官紳乃四散離去,縣政府遂為民眾接收,部分民眾另攻入縣府倉庫,搬出米糧分配民眾。

而另有青年與民眾包圍警察局要求交出外省貪官污吏,遭外省警官嚴拒。

乃轉攻空軍倉庫取得槍械彈藥,再折返警局要求警察自動解除武裝,交出外省官吏。員警卻以機槍、步槍掃射,當場擊斃民眾數十人,民情更為激憤。自一日夜十時至二日凌晨二時,警民持續對抗。

二時以後天降大雨,台北援軍亦到達,警局內人員包括警總調查室主任陳達元少將等,趁機由後門會同援軍往台北方向逃逸。桃園鎮內自民眾順利接收縣政府及擊敗警局之員警後,大致已趨平靜。部分士紳及有志之士亦會商相關之政治和治安問題。

同日下午,林元枝率民眾三十多人,進攻埔心機場,奪取槍械彈藥。台北警察大隊馳援,林元枝等民軍被擊敗,轉往大溪。另中壢民眾亦進攻中壢區署,奪走多枝槍械。是夜,南部北上之政府軍一營由新竹北上,在中壢為民眾所阻,退回新竹。

中壢區署再遭民眾圍攻,區長率部撤退。

三月二日,民眾圍攻大溪區署,區長遭毆傷。

三月三日,民眾接管中壢區署,宣佈自治。

三月四日,新竹縣籍之原警總副官處長蘇紹文少將,奉派擔任新竹縣防衛司令兼代理縣長。

蘇氏。 三月四日,夜抵桃園後,即下令新竹縣地區戒嚴(註1)。

自此至二二八事件結束,桃園市區平靜無事。

三月七日,民眾攻佔中壢警察派出所倉庫,奪取機槍、步槍十餘枝及子彈若干。

三月十日至十九日,綏靖工作展開,大舉進行嫌犯逮捕工作。(註2)重大事件:· 桃園警察局三月一日,民眾聞知許多外省官員逃避於警察局內。

乃包圍警察局,要求交出貪贓枉法的官員,但遭拒絕。

旋轉攻空軍倉庫奪取槍械後,再度折返警察局,要求交出中國官員。警察局卻以機槍掃射,造成數十民眾當場斃命。

引發民眾更大的激憤,遂對峙晝夜,直到凌晨二時後,大雨傾注,警察局趁民眾躲雨之際,方得逃脫。

縣政府官舍三月一日,民眾攻擊縣政府時,另一批攻擊官舍的民眾,在官舍搜獲現鈔三百餘萬。

並在另一外省洪姓民政科長宿舍內搜獲六百多萬現金。因此民眾認定為二人貪污,憤而燒毀現金,甚至欲將洪氏拋入大海,幸為鎮內長者勸阻。



註  釋:

註1   蘇氏自三月四日擔任防衛司令兼縣長後,即實施戒嚴。

三月六日又頒布公告,禁止民眾集會、遊行、演說,禁止打造、隱藏武器,禁止妨礙部隊行動,禁止侵入步哨警戒線,不得妨礙政府機關辦公等規定。

因此,本區大致再無重大動亂。 ·

註2 據第21師146旅436團三月十五日報告,光在大溪附近即斃匪十餘名、傷二十餘名、俘四名。另外,自三月二十四日的第二階段綏靖工作,及四月十一日起實施的清鄉工作。

民眾生命財產遭受損失者無法計數。

[ 本文最後由 ViewSonic 於 07-2-27 06:34 AM 編輯 ]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6:47
新竹地區

新竹市距台北市亦近,市長郭紹宗亦聞有貪污之嫌,故民眾獲知台北慘案後立即響應。

三月一日已蔓延至竹東一帶。

三月一日清晨,陳儀自鳳山調赴台北的援軍七百多人抵新竹時,因台籍駕駛逃走,只得滯留新竹市。
竹東民眾三、四百名襲擊竹東派出所。

竹東自組自衛大隊維持秩序,由曾任日本軍少佐的鍾謙順為隊長。

三月二日晨,民眾開始在城隍廟(註1)聚集,展開抗爭行動。毆打外省人,燒毀貨物,進攻法院、市政府等機關及公務員宿舍。

並在旭町與憲警發生衝突。

傍晚,市參議員召集各界人士於新竹中學成立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新竹市分會。

並推派代表赴台北參加處委會三月六日的大會。

三月四日,處委會開會,決定由學生、教員組織治安隊以維持秩序。

三月五日,新竹市長命令新竹市三民主義青年團另組一「治安隊」以制衡處委會之治安隊。

下午,處委會在新竹中學開會,作成十項要求。

三月七日上午十時,台灣省自治青年同盟新竹分會於新竹中學成立,由李世薯主持,青年學生參加者頗眾。
同日,治安隊改名為治安服務隊,歸處委會指揮。

三月十二日下午,新竹市開臨時參議會,推舉陳貞彬為市長,而新竹市處委會與治安服務隊亦同時撤銷。

三月十三日下午,國軍第二十一師抵新竹。市政府的外省職員報復情況多,市警局亦奪取、沒收許多平民的私人財產。

三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國軍在鄉村地區展開清勦。重大事件:· 旭町三月二日下午三時許,憲警行至旭町附近時,與民眾遭遇,民眾開槍要求繳械,憲警則以機槍掃射,當場擊斃民眾八人,傷十八人。後又陸續死亡八人。

為當時新竹地區民眾傷亡最多之事件。 ·

清鄉行動三月十五日,國軍實施清剿時,在員樹林擊斃十餘人,傷二十餘人、俘四人;

十七、十八日在楊寨虎子山附近圍剿,逮捕十二人。

四月二十二日,對湖口、紅毛、竹北加強清鄉工作計逮捕五十五人;五月一日又逮捕十三人。

新竹市則總計被逮捕三十人。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6:51
台中市


台中市是中部地區的中心,也是南北交通樞紐,對於政治事件反應迅速。

二月二十八日,事件消息傳至台中,當晚「國民新報」記者黃金島即與幾個青年趕赴南屯派出所,要求外省籍的警察主管解除武裝,由台灣人接受以維持地方治安。

三月一日上午九時,台中市參議會邀請台中縣及彰化市參議會派員至大屯郡役所舉行聯席會議。出席者除各地士紳代表外,還有社團、各界人士。會中決議一致支持台北市民的要求與行動。

另外追加兩項要求--1.改組長官公署;2.即刻實施省縣市長民選。

三月二日上午,台中市民眾聚集台中戲院舉行市民大會,推舉謝雪紅為大會主席。民眾紛紛發表意見。

十時左右,民眾決定遊行示威。遊行民眾旋即抵錦町派出所,與警員發生衝突,繼有成千民眾湧至警察翩A解除警員武裝,並查封槍枝彈藥,進而佔領警察局。

而大明報記者何鑾旗指揮前義勇警察中隊部分成員及前海南島青年義勇奉公隊隊員成立台中特別警察隊,接管整個警察局並代為維持社會治安。同時,亦有義消防隊隊長林連城在舊消防隊成立特別保安隊。

下午,台中縣市、彰化市參議會及士紳齊集台中市參議會成立台中地區時局處理委員會,並組織青年為治安隊,但至晚間旋即解散(註1)。 三月三日上午,謝雪紅將台中地區處理委員會所解散的治安隊予以整編擴大,並在市參議會成立台中地區治安委員會作戰本部,並組織人民大隊即為一般所稱民軍。民軍的部隊有彰化隊、大甲隊、豐原隊、東勢隊、埔里隊、員林隊、田中隊、太平隊、獨立治安隊…等,並陸續攻擊接受各軍事據點,戰況激烈,頗有進展。

三月四日,台中市官方機構大都為民軍所接管。包括台中市政府、台中市警察局、台中市憲兵隊、台中團管區司令部……..等都在民軍的掌握中。惟獨空軍三廠(註2)尚未被民軍控制。下午,台中地區士紳及人民團體代表五百多名,齊集市政府禮堂,重新組織台中地區時局處理委員會,會議由台中圖書館館長莊垂勝主持。

會中通過委員會組織章程,設立總務、政務、保安、宣傳、執行等委員會。

最重要的作戰與防衛,由保安委員會(註3)負責。本日,巡邏的學生查獲於三月二日棄職潛逃的台中市長黃克立,並移送監獄。

三月六日,處委會的士紳及參議員與作戰本部的謝雪紅意見越來越相左,又為特務分子所分化。謝雪紅乃糾集四百餘名青年、學生,另在地八部隊內組織「二七部隊」(註4)自任總指揮。

下午,作戰本部獲知軍統特務在南台中召開秘密會議,有企圖殺害民之陰謀,即派埔里隊至現場包圍,俘獲特務分子四十多名,並將之拘禁於台中監獄。同時,台中市中等學校以上學生、教員代表,集合於台中圖書館會商,決定組織台中學生維持治安服務隊,本部設於三民主義青年團台中分團部內。

三月七日,二七部隊正式編成武裝隊伍。

三月八日,台中市官方機構雖仍在民軍接管中,但各單位幾乎都分為保守與激進兩派,互相牽制,議論分歧,行動不一。當時,頻傳國府援軍將到的消息,因而處委會的委員紛紛辭職,連治安隊的少數隊員亦開始離開崗位。

人心惶惶之下,惟獨二七部隊照常執行任務。同日,另由黃光衛領導的數百名青年學生聚集於台中戲院舉行會議,並成立中部自治青年同盟本部,由黃光衛擔任本部長,辦事處設於三青團台中分團部。



三月九、十日,由於陳儀已下令解散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國府援軍與憲警在戒嚴令下的台北,大肆逮捕民眾的消息不斷傳來,民心惶恐,謠言四起,秩序漸亂。

三月十一日,處委會委員漸散,仍上班的少數委員均忙於焚燒文件,部分士紳為取悅陳儀,開始釋放被民軍拘禁的外省人。下午,處委會委員聚集於台中市政府會議室,決定解散台中地區時局處理委員會,並推市長黃克立復職。

三月十二日,二七部隊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於當日下午三時撤守埔里,保存實力,以牽制國軍,使之不敢濫殺無辜。
同日下午,二七部隊撤退途中,另派一學生隊襲擊沿途的軍用倉庫,奪得大量軍糧與槍械,囤積於埔里國民學校。

另一方面,林獻堂、黃朝清等士紳,則在市區沿街勸募,準備製作彩坊歡迎國軍。

三月十三日上午,二七部隊派出宣傳車隊至埔里鎮上宣傳說明任務,並勘察埔里附近地形。
中午,部隊由埔里國校遷入武德殿設置本部。

下午,國軍整編二十一師先遣部隊進駐台中,隨即展開掃蕩工作。但未與二七部隊發生戰鬥。

三月十四日~三月十六日,二七部隊與二十一師先遣部隊發生接觸,交戰於埔里地區,是謂埔里之戰。

三月十七日中午,二十一日獲悉二七部隊已解散,即開入埔里鎮。


重大事件:· 劉存忠案劉存忠為前台中縣長,因庇護專賣局台中分局趙誠、科員劉青山,又因在擔任台中州接管專員及台中縣長任內貪污舞弊,不計其數。

民眾群集包圍其住宅,卻遭劉存忠下令其部屬向徒手民眾開槍射擊,當場傷亡三名,引起民眾大怒,乃自消防隊運來汽油數桶,欲放火焚燒劉宅。謝雪紅恐燒及附近民宅,乃加以阻止,並即單獨走入劉存忠宅,令他們放下武器。

隨即由謝氏收繳劉宅的短槍六支,並將劉存忠及其副官楊某、守衛、家人等,移送警察局處理。 ·

人民大隊三月三日上午,謝雪紅將台中地區處理委員會所解散的治安隊予以整編擴大,並在市參議會成立台中地區治安委員會作戰本部,並組織人民大隊即為一般所稱民軍,使得中部地區的反抗運動有一明顯據點。

並得以編制部隊,重整裝備,派遣任務。中部地區的軍事機構乃能盡入民軍手中。 ·

埔里之戰三月十四日,二十一師安頓就緒後,旋向空軍三廠借得運輸工具,運送一四旅四三六團官兵八百人,經草屯向埔里推進。

二七部隊獲悉國軍已前進至龜子頭地方,立即召集部分隊員中途截擊,逼國軍退回草屯。

另一路則已至二水,經由集集鎮趕到水裡坑,再攻入日月潭與門牌潭兩發電廠,企圖由魚池地方包圍埔里,兩路夾擊二七部隊。十五日,國軍繼續往埔里方面推進,縮小包圍圈。

二七部隊對外兩條交通要道均遭封鎖,情勢不利,乃決定派前遣陳明忠擔任突襲隊隊長,兵分三路,夜襲日月潭方面的國軍。另以警備隊長黃金島率一小隊扼守烏牛湳橋,以防腹背受敵。突襲隊與國軍四三六團第二營第四連在日月潭附近發生激戰,國軍頗有傷亡,被迫向水裡坑撤退。

十六日,國軍四三六團第二、三營部分兵力,又與扼守烏牛湳橋的黃金島小隊發生激戰。該小隊雖因地利之便,重創國軍。但火力遠不如國軍,作戰經驗亦有所不如,乃漸趨劣勢,不得已,由黃金島率一隊員突圍求援。

惟二七部隊隊本部已一遍混亂,人心惶惶。同日晚上,因武器彈藥無法補給,又兩面受敵,無法與他處部眾連絡,難以支撐,乃決定暫時化整為零。

深夜十一時,隊員各自埋藏武器後,即宣告解散。註  釋:· 註1台中地區時局處理委員會成員包括市議長黃朝清、林獻堂、林連宗、謝雪紅、吳振武…等。仿台北之處委會設置各部門,並成立治安隊,以維持治安及展開有組織的行動。但到晚間八時許,處委會電話不斷傳來陳儀從台北派兵南下的消息,處委會的士紳一個個溜走,市議長等並向眾人宣佈解散處委會及治安隊。 · 註2民軍至三月四日,已接管台中市大部分官方機構。

惟獨座落郊外的空軍三廠,尚未被民軍控制。民軍派人潛入空軍三偵探,得知該廠雖防備堅固,但廠長雲少將無意交戰,加之廠內數百名官兵中,有三分之一的台籍官兵有意響應民軍。

作戰本部為減少犧牲,乃一面派代表勸導廠長接受民軍指揮,一面派卡車在該廠周圍遊行示威。上午十時許,雲廠長接受該廠准尉李碧將所建議的三條件和平解決案,並派之與作戰本部的謝雪紅與維持治安隊的吳振武談判。

謝、吳欣然同意。由是,空軍三廠亦入民軍之手。 ·

註3保安委員會除設置副官團與參謀團外,還置有情報、通信、軍需、兵器、、等各部。處委會並推選吳振武擔任民軍總指揮,從而軍權乃由謝雪紅移轉至吳振武手中。


惟謝雪紅不服此決定,拒絕將作戰本部的民軍編入保安委員會。


保安委員會成立後,吳振武即在台中師範學校重新編組部隊,停止供應武器給中南部民軍,於是台中地區同時出現兩個步調不一的武裝系統。

但保安委員會雖另組部隊,收集不少武器,但因機構過大,意見分歧,難以決定具體行動。惟謝雪紅的作戰本部仍然活躍,對各地的軍火供應亦未間斷。 ·



註4二七部隊以謝雪紅為總指揮,以鍾逸人、蔡鐵城分任隊長、參謀等職務,重要幹部有楊克煌、李喬松、古瑞雲等人。其基本隊伍,有以鍾逸人親信黃信卿為首的埔里隊,以何集淮、蔡伯勳為首的中商隊,以呂煥章為首的中師隊,以黃金島為首的警備隊,以李炳崑為首的建國工藝學校學生隊。

此外,尚有農民、前日軍工兵、學生及許多自動報到的民眾。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6:54
彰化縣 (市)



現今彰化縣乃由民國三十六年舊制的彰化市與彰化、員林、北斗區合併而成。員山為舊台中縣治所在。

彰化市:


事件消息於二月二十八日傳至彰化市後,當晚參議員陳滿盈等即集合於參議長吳蘅秋宅商議。

三月一日,彰化市參議會開會,副議長賴通堯正式提案,議決(一)絕對支持台北市參議會要求,嚴懲兇手。(二)請台北市參議會發表真相。
同日下午,彰化車站發生追打坐霸王車的兩名士兵。



三月二日,眾由車站湧至警察局,轉至警察局督察長沈寶通宅,沈氏潛逃,民眾燒毀其衣服家具。再至市長王一鹿家,將市長擁至參議會會場,由地方士紳、國大代表郭耀庭、省參議員李崇禮、市參議員呂世明等召開緊急聯席會議。

正式提出

(一)即時實施省縣市長民選,

(二)市政府股長以上任用本省人,

(三)即時罷免督察長。王市長全部接受並即罷免督察長沈寶通。


三月三日上午,彰化市各界在警察局成立彰化市善後處理委員會。

三月六日,處委會決議設行政八部,並推代表監督市府行政。

三月十一日,處委會遵令解散,三十多名持槍市民避入八卦山。

十二日繳槍解散,事件平息。



員林區:

員林鎮為舊台中縣治所在,是台中縣的政治中心。

三月二日中午,前員林區長林糊於新生旅社召集鎮民集會。

晚上,員林民眾復於青年戲院召開市民大會,響應台中、彰化兩市的行動。

縣長宋增棨及外省籍職員,均相率逃避至埔心鄉瓦窯厝。

三月三日,員林鎮公所奉上級指示,緊急召集地方人士,組織處理委員會,共推鎮長張清柳為主任委員、前鎮長林朝業為副主任委員,詹春泉為財務組長。隨即成立自衛隊,以維持地方治安。員林自衛隊分兩部分,一為看守拘留所,成分較複雜。

一為海外歸來的青年,則直接受命於台中,不受員林處委會指揮。

另外,在溪湖鎮亦有以出身日本航空學校的林才壽為隊長的溪湖青年自衛隊。在市街巡視,以維持治安。

直至三月十一日,政府各機關開始恢復辦公,青年自衛隊才自動解散。



北斗區:

事件傳至北斗後,北斗區署民政課長吳來興即夥同黃埔軍校三期畢業的林文騰、縣參議員吳望雄與埤頭鄉副鄉長吳樹長及區長林伯餘等,組織人民委員會,號召海外歸來的青年及民眾三百多名,接管區警察所及武器,並將所長楊其秀加以拘禁審問。

同時成立保安隊,維持社會治安。

亦派人連繫台中的謝雪紅作戰本部取得資源,並響應台中的民軍。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6:56
南投縣


現今南投縣乃由民國三十六年舊制的南投、新高、能高、竹山四區合併而成。


南投區:

事件消息傳至南投區後,南投鎮公所戶籍員即協同張深港、陳清添、黃天保等主持南投的行動,收繳警察所槍械,並與台中民軍取得連繫。

另,區內草屯鎮亦在事件發生之初,有識之士即在鎮公所舉辦時局座談會,該縣縣參議員洪元煌並曾赴台中市,擔任台中地區時局處理委員會委員。

因當時警察皆已走避,治安無人維持,乃由鎮長李百顯及耆宿李春盛出面領導,成立治安糾察隊代替警察執行任務。鎮上的三名外省籍人士均被接到警察分局長宿舍加以保護


新高區:
大約為南投縣治南部,包括現今之集集、水里等地。當事件消息傳至本區後新高區黨部書記黃伯虎、水裡坑農業會長徐坤厚等,即率眾接管旅社,召開里民大會,黃伯虎自任水裡坑義勇隊長、徐氏任副隊長。

二人並勸誘原住民下山支援台中民軍。另外,謝雪紅亦在水裡坑成立直屬單位-新高區作戰總監部,協同對抗國軍。


能高區:
本區位於南投縣北部,包括現今之埔里、國姓等地。事件傳至中部後,埔里民眾立即響應台中的行動。

當時,埔里鎮的警察均於逃亡,部分士紳乃出面組織雙九會,成員有三、四千人,以施雲釵為會長,扮演臨時警察所的角色,以維持地方治安。

另外,埔里亦曾組織黑衣隊與埔里隊以協助台中民軍。

黑衣隊隊長由童榮宗擔任隊長:埔里隊則由日本早稻田大學政經科出身、曾任日本關東軍陸軍少尉的黃信卿為隊長。



竹山區:

本區位於南投縣西南部,包括現今之竹山鎮、鹿谷鄉等地。

竹山於事件之初,區內警察所的警察均逃走一空,所有武器被青年接收。區長王美木乃召集地方人士,組織治安維持委員會,由王區長擔任主任委員,副鎮長陳望雄、鎮民代表會主席楊昭璧出任副主任委員,會址設於竹山區署。

該會成立後,隨即在竹山戲院開會。

會中竹山鎮長張庚申亦由台北趕回報告台北情況,謝雪紅亦上台演講,鼓勵民眾要求地方自治、打倒貪官污吏。青年、學生等組成青年隊。二二八事件期間,竹山青年隊曾與國軍發生二次戰鬥。

一是三月六日參加虎尾地區民軍,協同攻擊虎尾機場的行動,有青年張昭田中彈身亡。

一是三月七日在林口觸口,由竹山初中教師的前日本海軍少尉穆錫恩,率領數十青年攔截國軍,遭國軍機槍掃射,有十餘人死亡。



重大事件:

埔里之戰
(見台中市部分)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7:00
雲林縣

現今雲林縣乃由民國三十六年舊制的斗六、虎尾、北港三區合併而成。

斗六區:包括現今之斗六市、林內鄉等地。

三月二日下午事件消息傳至本區後,當日晚上斗六地區的青年、學生等,首先到區長謝丁堡及警察所長林永清的宿舍,焚燒其物品,再至區署及警察所接管兵器庫中的武器。

該鎮建安醫院院長陳篡地(註1)、三青團斗六區隊長陳海永等,乃連夜召集召集鎮民及三青團團員,舉行鎮民大會,並號召由南洋返台的原日本兵、青年、學生等,共同組織斗六治安維持會,由陳篡地擔任召集人。

三月三日,自衛隊成立,成員約二百人,由有實際作戰經驗的三青團團員黃清標為隊長。除維持地方治安外,並設法收回被青年、學生奪走的武器。同時將外省籍人員集中保護於平等院寺廟內。

三月四日上午,黃清標帶領自衛隊馳援嘉義市,協助維持治安,並將國軍趕到紅毛鞢因該次戰役中,治安維持會大有斬獲,於是重新整編隊伍,重新改編為斗六警備隊,由陳篡地擔任總隊長。總隊下分二中隊,再細分為三小隊,另設指揮班負責作戰指揮。

三月六日,陳篡地派第二中隊,由隊長簡清江率領馳援包圍虎尾機場的民軍。民軍與國軍激烈交戰,雙方傷亡慘重,簡清江亦中彈身亡。是日晚上,虎尾機場國軍突圍,逃往林內。

三月十四日,國府援軍以嘉義市為基地,進攻斗六。陳篡地率領民軍抵抗,在斗六街上與國軍有小規模接觸,旋轉往小梅山中,繼續進行游擊戰。(小梅、樟湖之戰)虎尾區:包括現今之虎尾鎮、西螺鎮等地。

事件消息於三月二日傳至本區,當日晚上虎尾青年學生佔領區署與警察所,解除警察武裝,接受其武器,編制武裝民軍。三月三日,虎尾民軍開始攻擊機場,機場警備隊三百餘名退守堡壘內,不敢外出。雙方僵持三晝夜。


三月六日,虎尾民軍獲斗六民軍支援。台中等地民軍亦相繼抵達會合,編成聯合部隊,加強包圍並予猛攻。堡壘之國軍雖頑強抵抗,但軍糧短缺,士氣動搖。

乃採突破戰術。同日晚上,部分國軍突破民軍包圍,向林內撤退。(註2) 三月七日清晨,虎尾民軍接獲情報,得知四十餘名國軍沿濁水溪岸往集集方向撤退,隨即派遣竹山部隊追擊。

國軍為躲避追擊,改向林內坪頂方向逃逸。

同日下午,民軍大舉包圍坪頂。

三月八日晨五時,林內鄉長擔任民軍代表,上山勸降國軍。

國軍經商討決定繳出武器,由民軍帶往林內國民學校集中監護。北港區:本區包括北港鎮、元長鄉等地。



事件消息傳至本區後,三月一日,北港士紳組成治安隊,以壬澄辰等人為中心,由警察局交付武器,以維持市面治安,隊址設於日據時期招待所。

三月四日以後,分人士另組北港自治聯軍,人數達數百人,以余炳金及葉啟祥為領導。

他們先攻下虎尾機場,再支援嘉義攻紅毛埤及水上機場。當國軍進入嘉義後(註3),自治聯軍在退往小梅時,遭受伏擊,當場死傷甚鉅。

而北港卻由士紳蔡連德及鎮長陳向陽歡迎國軍進入,事後余、葉等人皆遭槍決。重大事件:· 小梅、樟湖之戰:

三月十四日,國軍進攻斗六,與陳篡地殘部在斗六鎮上展開市街戰,陳氏因寡不敵眾,乃率全體隊員退往嘉義附近的小梅山區。同日,二十一師師長劉雨卿為便於遠距離及山區作戰,乃致電蔣主席請準恢復山砲兵營。

十六日,國軍四三六團第八連推進至小梅以東地區,與陳部隊二百餘人發生激戰。

民軍被擊斃十餘名。過二日,四三六團第七連,亦在小梅附近,遭遇民軍百餘人發生激戰,民軍死傷六十餘名。

十九日起,陳氏為作持久戰,乃陸續向山地撤退。陳氏並號召各地響應者,潛藏深山,實施一年做作戰計劃。

小梅、樟湖一帶,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國軍雖數度派兵進剿,始終無法澈底加以消滅。

至五月十六日,魏道明就任台灣省政府主席,解除戒嚴,結束清鄉。陳篡地殘部仍在小梅、樟湖等地進行遊擊戰。



註  釋:·

註1:陳篡地一九0七年生,雲林縣人。畢業於日本大阪高等醫學專門學校。曾任日本海軍軍醫,二次大戰期間,曾赴越南開設眼科醫院,並加入「越盟」,戰後歸台,有游擊戰經驗。

二二八事件爆發後,組織斗六警備隊,參與多項作戰。

後在嘉義小梅地區打游擊,直到一九五二年方出面『自首』。 ·

註2:三月六日晚上,虎尾機場國軍突圍,與民軍發生激戰,部分逃往林內方向,陳篡地派遣斗六警備隊第一中隊前往截擊。因夜深無法辨識國軍逃逸方向。

直至三月七日清晨,虎尾民軍接獲情報,得知國軍沿濁水溪岸往集集方向撤退,隨即派遣竹山部隊追擊。迫使國軍改向林內坪頂方向逃逸。

同日下午,民軍即大舉包圍坪頂。終於八日晨勸降國軍。 ·

註3:北港自治聯軍原準備在北港展開市街戰,但治安隊認為此一行動將造成北港浩劫,乃由許壬辰出面請北港自治聯軍離開。但自治聯軍在許的陪同下,要退往小梅時,卻在大埔美遭到伏擊,共有三十二人當場死亡。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7:09
嘉義縣市

三月二日下午三時,由台中、彰化南下的年輕人數十人,來到嘉義火車站與噴水池間,在街頭喊話,召集市民去燒市長官舍。

市長孫志俊逃走,至憲兵隊避難。由於警察意亦陸續李離開崗位,市面呈現混亂。

市長孫氏於下午五時一面以電話聯繫駐軍,一面請議長羅家成出面維持治安。

三月三日,市民大會召開,成立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由三民主義青年團嘉義分團籌備處主任陳復志擔任主任委員,兼作戰司令。大會經數小時的討論後,決定接管電台,並藉由廣播募集志願軍。

於是在呼籲下,布袋、朴子、斗六’北港…….等地人馬陸續前來應援。當時駐守東門町的二十一師獨立團第一營羅迪光營長應孫市長要求進入市區鎮壓,使局面更增變數。處委會雖派參議員前往憲兵隊,但無法談妥。

該日,來嘉義支援的各隊約計三千人開始攻擊憲兵營、紅毛埤(註1)、水上機場(註2、東門町軍營。晚九時,市政府被接受,而所有外省籍警察亦退到東門町。 三月四日,不少外省人避難於憲兵隊,再轉送機場後。

憲兵隊遭受強力攻擊,孫市長乃偕同憲兵轉至嘉義中學山仔頂羅營長的駐地。

羅營長自山頂炮擊市區,造成居民不少死傷(註3。處委會出面與羅營長相商,希望軍隊繳械退出市區;而軍方則要求妥善照顧被保護於市黨部、中山堂、市參議會等三地的外省籍人士。雙方雖未達成協議,但羅營已逐漸退往紅毛埤。

孫市長亦與憲兵隊等退入機場。 三月五日,委會派青年團書記盧炳欽往請阿里山鄉的高山部隊下山支援民軍。機場國軍欲衝出重圍,與民眾發生惡戰,民眾被擊斃三百人之多。

台中、斗六的民主聯軍赴援,國軍退回機場。

是日下午,長官公署派陳漢平少將及嘉義士紳劉傳能與處委會展開談判。和平解決初露曙光。

三月六日,羅迪光營長在陳漢平少將陪同下,到處委會洽談協議。同時,劉傳能亦奉陳漢平的命令到機場洽商,請孫市長至市區會談。

三月七日,高山部隊加入作戰重創紅毛埤,守軍放火焚毀庫房軍資品後全面退入機場。

三月八日,機場國軍與民軍和談達成部分協議,水電恢復供應。高山部隊撤回山中。

軍警憲會商「掃蕩暴徒,克復市區」的辦法,因勢力仍單薄,故續與民軍談判。

三月十日,民軍最後一次攻擊機場,但無結果。下午二時再提和議七條件,孫市長及羅營長等均置之不理。

三月十一日,國軍援軍陸軍第二十一師四三0團的一個營到達機場,南部防衛司令部的援軍也到達嘉義。

處委會再派陳復志等八人前往談和,但除省參議員劉傳來、市參議員邱鴛鴦二人及一名記者稍後釋回,而林文樹以錢贖命外,其餘四人被扣押,後來分別處以死刑。

三月十二日,下午,羅營長攻入市區,孫市長也回市府,所有被保護在市黨部、參議會、中山堂的外省人全被釋放出來。 三月十三日,陸軍二十一師一四六旅四三六團副團長彭時雨率兵進入市區,市面漸趨穩定。


重大事件:·

劉厝庄事件劉厝庄位在水上機場附近,三月九日國軍第一次援軍到達時,機場內的國軍就出來掃蕩附近村莊。當時因逢農產收成時節,原為機場攻防戰走避的住民紛紛回到村內,正值國軍掃蕩劉厝庄。

於是,庄頭有村民黃天河等十三人被捕,在押到機場途中,被用刀、槍殺害,屍體丟棄水溝中。庄尾也有十多人被捕並受傷,但因天黑士兵找不到原來禁閉農民的地方,使這十多人劫後餘生。 ·

南靖糖廠事件南靖糖廠離嘉義水上機場約三公里。

嘉義三月二日發生事件後,廠方組織護廠特別警衛力量,對內保護廠產,對外號稱為處理委員會。廠中台籍員工為保護外省員工,乃將廠長等十二個外省員工白天集中宿舍,夜晚則自行返家。

三月六日午後,嘉義方面要求送外省籍人員到嘉義集中。廠方允先將非糖廠員工的四名外省人先行送往,因天色已晚,並未成行。

三月七日,託嘉義經營慶水茶行的商人,順便載送這四名外省人,廠方為盡保護之責,派台籍青年賴耀欽等五人武裝護送。

由於水上機場有戰事,乃避過機場,改走柳仔林。不料碰到正由紅毛埤沿八掌溪撤退到機場的國軍,汽車遂被攔截。

五名台籍員工全部罹難。  


註  釋:·

註1:水上機場遭受攻擊前後約一個星期,死傷民眾甚多,有民軍被擊斃者,有附近民眾無辜中彈身亡,更有和談初始的三月六日,載送糧食進入機場的司機及護衛先被扣為人質,後悉數被屠殺,以卡車運出。也有許多青年學生在紅毛埤或郊外被殘殺後,以卡車載回,曝屍堆積噴水池邊以示眾。 ·

註2:紅毛埤有第十九軍械庫,藏有許多武器彈藥。 ·

註3:羅迪光營長在嘉義中學山仔頂,利用迫擊砲對嘉義市區砲擊,民眾陳顯能等三人在自宅被擊斃。

另有蔡雄、黃邱氏南等六人亦遭池魚之殃,民眾大起恐慌,後經處委會秘書李曉芳居中協調,軍方才結束砲擊。


嘉義市火車站-228事件中多名民意代表被國軍於此示眾槍決。              

嘉義市圓環噴水池-許多民眾被槍決後更曝屍於此。              

紅毛埤(今蘭潭),有國軍第十九軍火庫。228事件中,發生重大激戰。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7:11
高雄縣


鳳山是高雄縣政府所在地,附近有五塊厝軍火庫及考潭、灣仔頭等倉庫,亦有陸軍二十一師獨立團駐守於此。

二二八事件在台北發生後,三月三日已漫延至南部,鳳山民眾亦將在午夜響應。

縣長黃達平聞知晚上八時高雄縣市街已有動亂,乃採取防範措施,將外省警員改為機動性武力,而將防守工作交由本省籍警員負責。

四日十時,鳳山青年三、四千人在中山堂召開青年大會。會中即席選舉委員會負責處理,並指派青年維持治安,而由縣警察局局長陳友欽負責指揮。

縣長亦與軍方達成協議,雙方信守條件,未有重大動亂發生。故鳳山地區實際在六日已恢復昔日的平靜。


岡山在高雄市二日發生情勢後,也受到影響。因有高雄開來兩輛載有民眾的卡車到岡山警察分局搶奪部分槍械,為此岡山戒嚴。

由於岡山一帶是重要的軍事基地,駐軍不少,為防止軍隊出面干涉,反而造成不安。

四日乃由日治時期原岡山街長劉朝四、時任岡山區區曭漸~省人洪石筍、省參議員吳瑞泰等三人出面,與軍方協談,勸導軍方勿讓軍隊外出,並由其三人負責岡山治安的維持。而其時,因高雄市已發生動亂,火車到岡山即停駛。

欲返高雄的旅客及部分學生留宿岡山青年團,當時岡山青年團的負責人為蕭朝金牧師,蕭牧師事後卻遭到處決 (註1) 。

而岡山地區有些原台籍日本兵及學生進入高雄支援,成為攻擊軍警的主力軍,也曾有民眾意圖連絡左營海軍軍區內的台籍士兵,促其響應事變,雖事有未成,但卻使得岡山人在事變後受到較高雄縣其他地區更嚴厲的懲處。


旗山地區則在事件發生後,由士紳柯水發、陳芳洲等人奉區長曾紀文之命在中山堂召開治安維持會,維護旗山地區的安全。治安維持會下設警備隊,並為保護外省人安全,乃將之集中青年旅社,另亦維護旗尾糖廠、南隆農場,不使外力侵入,頗有發揮功能。

但因有部分學生將治安維持會的武器攜往高雄援助學生隊,致使在事件平息後,兩位治安維持會的領導人被南部綏靖司令部判處死刑。



重大事件:(整理中)


註  釋:


註1:
由於岡山警局倉庫部分槍枝被劫走,駐警也離開崗位,乃由台人自行接受管理,並有部分滯留岡山的學生充當助手,維持治安。而這些學生的接受行為,使蕭牧師被視為收容暴徒的人。

日後,則與余仁德、劉登基三人被判死刑,而在戒嚴期間處決。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7:15
高雄市

高雄市二二八事件的衝突由三月三日起至七日結束,前後五天。

二月二十七日,台北引爆事件後,翌日高雄已獲悉此事,高雄市長黃仲圖即嚴囑部下鎮靜處置,避免軍民衝突。

但,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則下令在三月一日、二日陸續加強戰備。


二日下午,市政府召開會議討論面對變局的處理辦法。

三月三日,由台北南下的青年、學生由台南方面進入市區,台南工學院的學生也到達高雄,高雄的二二八事件於焉爆發。

一○五後方醫院的獨立團第七連第一排國軍遭到攻擊,鹽埕町亦聚集四、五百人,欲攻擊憲兵隊,市區治安開始混亂。是日晚,警察局長童葆昭座車遭人焚燬,童本人隻身逃到要塞司令部請求保護。

三月四日凌晨,警局電話線被切斷、武器被奪,部分警察攜械逃散。高雄第一中學也由該校學生組成自衛隊,並於即日起停課。其他各校學生也組織起來。

外省人被集中保護饇甽租臚中學倉庫,憲兵隊亦遭受包圍,憲兵隊不敵,分四路突圍,避走壽山。

三月四日全高雄市除左營、壽山、鳳山軍械庫及整編二十一師營區外,國軍已不見蹤跡。

下午,警總令彭孟緝為南部防衛司令,劃定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等縣市為其防區。

三月五日,民眾包圍一0五後方醫院以奪取槍械、物質未果。

下午四時許,由劉家縐少校帶領一部滿載武裝部隊的巡邏卡車由鳳山經楠梓到高雄巡視,並準備一個班支援醫院,途中遭遇內載抗爭民眾之公路客車,軍隊開槍、民眾當場死亡七、八人。是夜駐軍全撤至壽山。

而市參議員及地方名流也依令成立高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以議長彭清靠為主任委員,並任命郭萬枝為警察局長、呂見發為監獄長、呂見利為看守所所長、葉鴻鐵為港務局長。

同日,彭孟緝以七五砲八門集中攻擊市體育場示威。軍隊並向鼓山一路一帶掃射、封鎖。

三月六日上午九時,包括市長等七人的談判代表,赴壽山要塞司令部會議(註1)。

而市府也集結市參議員及地方人士,由副議長兼處委會副主委林建論主持開會,等待來自山上的談判消息。

下午二時,彭孟緝提前攻擊市政府、火車站、高雄第一中學(註2)的行動。

在彭孟緝指揮下,兵分三路:

一路經建國三路,

一路由壽山要塞司令部直下,過鼓山一路攻向市政府;

一路過平交道進入五福四路。每路有三班,各約一百人。

主攻火車站及第一中學的是二十一師何軍章團第三營,分成兩路抵達火車站。軍隊掃射火車站地下道(註3),造成不少傷亡。

何團進入第一中學,救出被集中保護在內的外省人,並追擊由火車站逃避的民眾。

當軍隊接近第一中學時遭遇抵抗,部隊調來迫擊砲支援,直到確定高雄第一中學已經無人在內。

再回車站。而同日下午進攻市政府(註4)的是守備大隊陳國儒部,陳部到達時並未遵命先對空鳴槍示警,而是直接先丟入手榴彈,然後見人就開槍,在市政府內的人根本無法抵抗,死傷慘重,市議員許秋粽、黃賜、王石定等五、六十人即喪命市府。

連躲藏防空壕地下室的倖存者都慘遭炸死。市府內死屍遍佈,血流滿地、一如泥濘。 三月七日晨,要塞部隊也到達第一中學,但已無一人,接著進入三塊厝搜查學生,雖然學生已大部逃逸,但部分國軍仍肆意騷擾、搶劫居民。

所有行動結束後,彭孟緝才將市長、議長、李佛續放回,而涂、范、曾三人則被處死。重大事件:· 要塞司令部三月六日上午九時,高雄市長黃仲圖偕議長彭清靠、涂光明、范滄榕、曾豐明、苓雅區長林界、台電高雄辦公處主任李佛續等七人代表上山,與要塞司令彭孟緝展開談判。

但會議未及開始,彭氏即拍桌怒斥,並呼令室外官兵將代表一一搜身,隨即逮捕涂、范、曾三人,其餘等人則在衛兵監視下枯坐原處。而下午則派兵下山提前實施鎮壓行動。

當所有行動結束後,彭孟緝才將市長、議長、李佛續放回,而涂、范、曾、林等人則被處死。 ·

火車站地下道當彭孟緝指揮下的軍隊攻擊火車站時,許多在火車站前的民眾,紛紛走避,有些躲入地下道中,軍隊卻對地下道進行掃射,造成整個地下到佈滿死屍,婦女、小孩也難倖免,可謂傷亡慘重。 ·

高雄第一中學高雄二二八事件中,有許多外省人被保護在高雄第一中學內。

而二十一師何軍章團第三營負責攻擊據守在內的學生隊伍,國軍連續以迫擊砲轟擊高雄第一中學,造成不少傷亡。 ·

高雄市政府當彭孟緝指揮下的軍隊攻擊市政府時,市政府內正集結許多市參議員及地方人士開會,軍隊到達時並未遵命先對空鳴槍示警,而是直接先丟入手榴彈,然後見人就開槍,在市政府內的人根本無法抵抗,死傷慘重,市議員許秋粽、黃賜、王石定等五、六十人即喪命市府。




註    釋:·

註1:見重大事件-要塞司令部 ·

註2:見重大事件-高雄第一中學 ·

註3:見重大事件-火車站地下道 ·


註4:見重大事件-:·

三月六日下午,軍隊攻擊市政府。市府內人員慘遭殺戮,血流成河。 ·

高雄火車站遭受攻擊時,許多民眾躲入地下道卻遭機槍掃射,死傷慘重。 ·

高雄中學,許多外省籍人士被集中保護於此。軍隊攻擊時,遭嚴重炮擊。  ·

高雄壽山,彭孟緝的高雄要塞設於此,二二八事件中,彭由此向高雄市展開攻擊。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7:17
屏東縣


二二八事件在台北發生後,屏東民眾已由收音機得知,屏東市長龔履端亦在三月一日接獲長官公署來電,囑應妥為應付。

二日,龔氏赴高雄要塞司令部見彭孟緝,商討對策。並囑警察局長徐萁埋葬庫存武器。

三日因高雄、嘉義已有動亂,乃返回屏東坐鎮。

下午八時,市長指示應成立對策委員會,以消弭緊張情勢,副議長葉秋木奉命召集地方士紳、名流至青年團開會,到者僅十餘人。四日,大批民眾聚集郵電局前企圖暴動。

九時,處理委員會開會,會中決議警局武器由各機關選出代表接洽移交管理。會議結束後,參議員顏石吉等十一人往見市長,交涉解除武裝之事,為市長所拒,而要求勸告憲兵隊及駐軍解除武裝事亦遭以無權答應而拒絕。

此時民眾已湧至市府外。

十二時半,民眾與警察起衝突。屏東的三四事變正式展開,部分民眾衝入市府,市長在警察局長護衛下離開市府,轉往憲兵隊。晚八時,葉副議長、秘書簡清榆等四人至憲兵隊見市長,達成憲兵不開槍、收繳民間武器及和平解決等原則。

五日憲兵隊的警戒線外集結不少民眾。九時民眾攻擊憲兵隊。晚八時,市長撤往飛機場。

六日下午,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屏東分會正式成立。

八日張議長、省參議員陳文石至機場見市長,要求市長回市政府未果。下午三時,二十一師何軍章團劉和嘯營長率軍進入市區,逮捕七人,並至中央旅社釋放二十五名受拘禁的外省人。

九日,市區已趨平靜,軍隊佔領屏東市附近各要塞地,市長回市府,各機關恢復辦公,屏東的三四事變至此乃告結束。

東港地區在二二八事件發生時,區長黃平西正好北上開會,警局人員則逃避一空。

地方士紳陳江山等為維護社會安寧,乃出面徵召本地的青年、知識份子及服過兵役者組織自衛隊。一般而言亦並未有重大動亂,除有兩名年輕兄弟曾因進入警局放走所有人犯,並打傷警察局長黃金對,事後被黃金對告發遭到處決外。大體上是平靜的。


林邊與南州在二二八事件時,同屬一鄉。

南州設鄉長,林邊則設副鄉長。

因與鄰近縣市較無連繫,亦無電台廣播,也無報紙可看,消息多靠人傳播。

因此,林邊在得到由北南來的學生軍傳來相關消息後,即成立治安維持隊,以保護鄉土為最高原則。

而南州青年則欲集合去攻佔崁頂無線電台,林邊部分民眾亦欲前往支援,但為鄉人勸阻。但事後,三月九日戒嚴時期仍有八名治安維持隊隊員被捕。

枋寮雖在台灣最南端,但於三月二日亦已獲知二二八事件的消息,因此外省籍人士多四散逃避。

枋寮雖有由海外歸來的原台籍日本兵欲組織起來圍攻屏東機場及枋山槍械庫,但被鄉長勸阻未成。

枋寮亦有組織自衛隊維持治安,但在國軍進入枋寮後,水底寮自衛隊小隊長卻在帶領國軍巡視地方時,中途遭國軍槍決。



重大事件:

三四事變


三月四日,處委會代表與市長交涉解除武裝事未果後,十二時半,民眾與警察起衝突,部分民眾衝入市府,會同原留在市府內的翻譯莊迎欲挾持市長,市長在警察局長護衛下離開市府,轉往憲兵隊,並拍電向陳儀報告事情經過。

而秘書簡清榆組織治安糾察隊監視葉秋木等人的行動,並壓制衝動的民眾。

五日,憲兵隊的警戒線外集結不少民眾,九時,民眾攻擊憲兵隊,激戰後,有警察陳澤春遇害。

下午處委會開會決議為防止警民再起衝突,應請憲兵隊暫時撤至機場,但為市長所拒。

晚上,市長風聞有原住民數百人將下山,並有群眾已至屏東農校取得槍械,乃率憲兵十餘名及警察二十餘名退至機場。

六日,市面治安已有改善,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屏東分會正式成立。

八日,二十一師何軍章團劉和嘯營長率軍進入市區,逮捕葉秋木、莊迎並於十一、十二日分別被處決於圓環及郵局前。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7:18
台東縣


三月二日晚上,台東縣召開縣民大會。

三日上午,本地青年全副武裝於縣政府廣場舉行青年大會,要求改革政治,雖過程平和,秩序良好,但縣府人員皆已驚慌逃逸。


四日,為響應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之決議,地方民意代表、士紳及有力人士等,分別在台東、關山、新港等地組成處理委員會,台東處委會推舉參議會議長陳振宗、國大代表南志信二人為主任委員,下設副主任委員七人及指揮、宣傳、治安等十一部。

負責治安的隊伍曾出面接受警察局、憲兵駐軍之武器,但僅清點並未攜出,仍存放原單位,或填具接受清單及保管條,而另集中保管存放,並無散發給武裝隊員,隊員們只是協助留守的台籍警察維持治安而已。

因此,事件期間,台東各地大致平靜。中午,由於流言不斷,人心浮動,開始有人毆打外省人員。

此一紛亂現象僅持續一日餘,計有外省人一人死亡、十八人輕重傷。

六日以後,秩序已恢復,未再有外省人遭受毆打。

九日,處委會代表八人至縣長避居地延平鄉紅葉村,呈送連署函請縣長回縣府。

十一日,縣長返回卑南鄉設臨時辦公處。


十二日,各機關被接受的武器陸續繳還。縣長返回縣府廣場向民眾大會發表演說。台東已恢復常態。

十五日。台東處委會正式宣佈取消。

三月十五日,國軍尚未到達之前,即已展開逮捕人犯行動,將之交由憲兵隊查辦。


台東縣計有五十五人被捕,六人以首謀通緝。處委會幹部十四人遭受逮捕。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07:20
花蓮縣


三月二日,花蓮縣長張文成召集各里長及地方士紳、機關首長商討安定地方之辦法。

三日下午,復召集黨、政、軍首長開會,省議員兼三民主義青年團花東分會幹事馬有岳建議召開青年團團員會,未獲同意。

四日上午,青年團召開團員會議,決定下午三時假花崗山舉行市民大會,到會者三、四千人,會中議決地方自治、救濟糧荒、遣返貪污官吏、軍憲警不得使用武器等六事。

五日上午,各界代表假中山堂成立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花蓮分會,以馬有岳為主任委員,討論為確保治安及解決糧荒,議決十二條要求。同日上午,縣長張文成將所有外省人集中兵營內,進行編組備戰。

六日,處委會改組,下設總務、宣傳、治安等九部。上午,王明進等五人代表處委會,至兵營要求接受憲警武器遭拒。此時,許多青年、學生、退伍軍人在市內紛紛組成各種隊伍負責維持地方治安。

七日上午,許錫謙(駐1)召開台灣省自治同盟花蓮縣籌備會議,自任陸海空軍總指揮,但實際並無任何行動。


八日,處委會開會決議改組為全縣性組織。


九日,鳳林、玉里兩區亦成立處理委員會,動員並組織地方青年,配合留守警察維持治安。


十日,國軍抵台北,長官公署廣播命令撤銷各縣市處委會。花蓮縣處委會乃緊急召開會議,一致通過解散該會。


十一日,各機關開始上班,學校恢復上課。十七日國軍抵達,展開綏靖工作(駐2)。整體而言,花蓮縣在事件發生期間,僅有小騷動,並無重大動亂。




重大事件:

鳳林鎮張七郎父子三人案

張氏父子均為醫師,七郎為花蓮縣參議會議長、制憲國大代表,事件期間臥病在家。

長子宗仁、三子果仁為鳳林仁壽醫院醫師,宗仁另兼鳳林初中校長,並未參加事件之活動。僅在鳳林區處委會幹部名單中,形式上,張七郎被列名主任委員、張宗仁被列名委員。

四月一日,二十一師獨立團第二營第五連連長董志成、指導員盧先林部隊進駐鳳林,四日下午全連接受宗仁等地方士紳之宴請。該夜,七郎及次子依仁在自宅被捕,宗仁、果仁在仁壽醫院內被帶走,夜十一時餘,張七郎等三人遭槍殺於鳳林公墓。

依仁因身帶國軍軍醫證件,逃過一劫,轉送花蓮監獄,七月初獲釋。




註    釋:

註1
許錫謙是三青團花東分會幹事兼第四股股長,擔任東台日報、青年週刊、青年報編輯,經營木材公司。花蓮處委會成立後,負責指揮一切治安事宜,對花蓮市在事件期間的秩序和治安維護,頗為盡力。

但綏靖期間被列入黑名單,雖暫時躲至台北,但仍被縣長及情治人員誆騙回花蓮,於返回花蓮途中被軍隊槍殺於南方澳附近。



註2
三月十五日,二十一師獨立團奉命由鳳山進向台東,該團第二營由宜蘭進向花蓮。

十七日部隊出發,十八日於台東會師。

隨後成立東部綏靖區司令部於花蓮,由該團團長指揮,負責花東地區之綏靖工作。本綏靖區分花蓮、玉里、台東三個綏靖分區,分由第一營營長張德開負責花蓮區;第二營營長尹天與負責玉里區;第三營營長劉和嘯負責台東區。

東部綏靖區計逮捕人犯一八九人,其中台東五五人、花蓮一三四人,另通緝首謀重犯台東六人、花蓮七人。經軍法偵訊結果,准予自新者64人、受管訓者65人、處徒刑者50人、死刑者10人。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2-27 13:34
謹以一首英詩.在60年後的台灣.向所有228死難者致敬

In Flanders Field 在法蘭德斯的田野裡

by Lieutenant Colonel John McCrae, MD (1872-1918) Canadian Army

作者 約翰麥克雷醫生, 1872-1918, 加拿大陸軍中校




In Flanders field the poppies blow, 法蘭德斯的田野裡罌粟花盛開

Between the crosses row on row, 在交錯的行列間,

That mark our place; and in the sky 標示著我們所在; 而天空中

The larks, still bravely singing, fly 雲雀, 依然勇敢地高唱, 飛翔

Scarce heard amid the guns below. 歌聲幾乎完全被淹沒在地面的砲火聲中


We are the Dead. Short days ago 我們是死去的人, 不久之前

We lived, felt dawn, saw sunset glow, 我們活過, 跌落, 看見夕陽餘暉,

Loved and were loved, and now we lie 我們有愛, 我們被愛, 而現在我們躺臥

In Flanders fields. 在法蘭德斯的田野裡

Take up our quarrel with the foe: 請承擔我們和敵人間未完成的爭鬥

To you from failing hands we throw 我們以衰弱的手擲給你

The torch; be yours to hold it high. 這火炬:將成為你得以高舉的

If ye break faith with us who die 如果你有負於我們這些死去的人

We shall not sleep, though poppies grow 我們將不能安眠. 即使罌粟花依舊盛開

In Flanders fields. 在法蘭德斯的田野裡

~~~~~~~~~~~~~~~~~~~~~~~~~~~~~~~~~~~~~~~~~~~~~~~~~~~~~~~~~~~~~~~~~
法蘭德斯是一次大戰戰事最劇烈的戰場之一. 今日只見遍野的戰士墓碑

228英魂不遠. 死於一場絕不對稱的戰爭裡.

死於無差別的屠殺之中. 多數手無寸鐵的他們.

是我們的光榮. 而今日他們可能安息?

前人未竟的託付. 我們應當勇敢承擔.

[ 本文最後由 ViewSonic 於 07-2-27 01:36 PM 編輯 ]
作者: ViewSonic    時間: 07-3-3 13:05
228大屠殺- 美國紐約時報於當時1947年3月29號 原文刊載
**********************************************************************
---------------------------------------------------------------------
March 29, 1947 - New York Times
---------------------------------------------------------------------
by Tillman Durdin
Formosa killings are put at 10,000
Foreigners say the Chinese slaughtered
demonstrators without provocation
      Nanking, March 28, Foreigners who have just returned to China
from Formosa corroborate reports of wholesale slaughter by Chinese
troops and police during anti-Government demonstrations a month
ago.
        These witnesses estimate that 10,000 Formosans were killed by
the Chinese armed forces.  The killings were described as "completely
unjustified" in view of the nature of the demonstrations.
        The anti-Government demonstrations were said to have been by
unarmed persons whose intentions were peaceful.  Every foreign report
to Nanking denies charges that Communists or Japanese inspired or
organized the parades.
        Foreigners who left Formosa a few days ago say that an uneasy
peace had been established almost everywhere, but executions and arrests
continued.  Many Formosans were said to have fled to the hills fearing
they would be killed if they returned to their homes.
     ****** Three Days of Slaughter ******
        An American who had just arrived in China from Taihoku said that
troops from the mainland arrived there March 7 and indulged in three days
of indiscriminate killing and looting.  For a time everyone seen on the
streets was shot at, homes were broken into and occupants killed.  In the
poorer sections the streets were said to have been littered with dead.
        There were instances of beheadings and mutilation of bodies, and
women were raped, the American said.
        Two foreign women, who were near at Pingtung near Takao, called the
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ldiers there a "massacre."  They said unarmed
Formosans took ov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town peacefully on March 4
and used the local radio station to caution against violence.
        Chinese were well received and invited to lunch with the Formosan
leaders.  Later a bigger group of soldiers came and launched a sweep through
the streets.
        The people were machine gunned.  Groups were rounded up and
executed.
The man who had served as the town's spokesman was killed.  His body  was
left for a day in a park and no one was permitted to remove it.  
        A Briton described similar events at Takao, where unarmed Formosans
had taken over the running of the city.  He said that after several days
Chinese soldiers from an outlying fort deployed through the streets killing
hundreds with machine-guns and rifles and raping and looting.  Formosan
leaders were thrown into prison, many bound with thin wire that cut
deep into the flesh.
    ****** Leaflets Trapped Many ******
        The foreign witnesses reported that leaflets signed with the name
of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promising leniency, and urging all who had
fled to return, were dropped from airplanes.  As a result many came back
to be imprisoned or executed.  "There seemed to be a policy of killing off
all the best people," one foreigner asserted.
        The foreigners' stories are fully supported by reports of every
important foreign embassy or legation in Nanking.
        Formosans are reported to be seeking United Nations' action on their
case.  Some have approached foreign consuls to ask that Formosa be put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Allied Supreme Command or be made an American
protectorate.  Formosan hostility to the mainland Chinese has deepened.
        Two women who described events at Pingtung said that when Formosans
assembled to take ov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town they sang "The Star
Spangled Banner."
Terror in Taiwan
---------------------------------------------------------------------------
               The Nation, May 24, 1947
               by Peggy Durdin
---------------------------------------------------------------------------
                        
On February 27 a policeman of the Taiwan (Formosa) Monopoly Bureau saw a
woman selling smuggled cigarettes on the streets of the capital, Taipei.
When he tried to seize her tray and money, she pulled away, and he struck
her a crashing blow on the head with his revolver butt.  She died at his
feet.  An angry mob gathered, and the police shot into the crowd, killing
one person and wounding others.  Forthwith a year and a half of gathering
hatred for an inefficient, autocratic, corrupt administration exploded
into unarmed demonstrations against the mainland Chinese.
China put down the revolt with brutal repression, terror, and massacre.
Mainland soldiers and police fired first killing thousands
indiscriminately; then, more selectively, hunted down and jailed or
slaughtered students, intellectuals, prominent business men, and civic
leaders.  Foreigners estimate that at least five thousand Taiwanese were
killed and executions are still going on.
Governor General Chen Yi has turned a movement against bad government into
one against any Chinese government.  Nanking has again demonstrated that
its chief solution fo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risis is force.  In spite
of a curtain of censorship and official misrepresentation, the tragic
events that took place in Formosa in March are well known here.
The Chinese government owns, controls, and operates -- for government profit
and personal squeeze -- almost the entire economy of Taiwan.  one of the
articles whose importation and sale are rigidly controlled is tobacco. Many
Taiwanese street venders sell smuggled cigarettes.  It was in the course
of a campaign against the sale of smuggled goods that the woman was killed
in Taipei.
The rioting which followed was not consciously revolutionary but was against
the hated monopoly police which symbolized for the people the government's
exploitation of their island.  Unarmed processions marched to the government
offices to demand punishment of the policemen, compensation for the dead and
wounded, and dismissal of the head of the tobacco monopoly.  They beat to
death two policemen in front of the tobacco monopoly's office and burned the
stocks of tobacco.  Police guarding the Governor's office raked the crowd
with machine-gun fire without provocation.  
Barricaded in its offices, the government lost control of the city.  Shops
closed.  Transportation broke down.  Mobs of Taiwanese, still unarmed, beat
up a number of mainland Chinese and burned their possessions, though not
their homes.  Truckloads of police rushed through Taipei's streets machine
gunning the demonstrators while Governor Chen Yi was busily broadcasting
conciliatory promises.  During this period not a single foreigner saw an
armed Taiwanese.
With calculated trickery Chen Yi continued his efforts to appease the
people while he waited for military reinforcements.  On March 2, over the
radio, he expressed his love for the Taiwanese, and promised that noone
would be prosecuted for rioting, that the families of the dead would be
compensated, and that he would appoint a committee to settle the incident.
This group composed of mainlanders and representative Taiwanese, most of
whom have since been shot, was to be known as the "Committee to Settle the
February 28th Incident" and was to present to him by March 10 their
suggestions for the reform of the administration.
Though efforts of the committee Taipei and the near by port of Keelung
became quiet.  Students patrolled the streets, keeping order.  Many of
these students are now dead.
Meanwhile the spark ignited in Taipei had spread down the whole length
of Taiwan.  In the first few days of March the Taiwanese took ov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almost every city.  As far as can be discovered, they
seized control in most instances without the use of firearms.  Violence
was usually limited to beatings, though some officials were killed.
On March 7 Chen Yi's committee handed in its recommendations.  Reasonably
enough, they included the following: that Taiwan be given provincial, not
colonial status; that provincial magistrates and city mayors be elected
before June; that a larger proportion of Taiwanese be given administrative,
police, and judicial posts; that all special police be abolished and no
political arrests be permitted; that freedom of press and speech and the
right to strike be granted; that managers of all public enterprises be
Taiwanese; that committees be elected to supervise these public enterprises
and the factories taken over from the Japanese; that the trade and
monopoly bureaus be abolished; that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ights of
aborigines be guaranteed; that Taiwanese be appointed to as many army,
navy, and airforce posts in Taiwan as possible; that detained "war
criminals"
be released (Taiwan was part of the Japanese Empire for fifty-one years);
tha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repay Taiwan for the expropriated sugar and
rice; that garrison headquarters be abolished "to avoid misuse of military
might."  These proposals were not presented as an ultimatum.  They were
clearly a basis for negotiation.  Chen Yi had already agreed to most of the
points.
At noon on March 8 the commander of the Fourth Gendarme Regiment told the
committee that its demands for political reform were "proper," but asked
that it withdraw its demand for the abolition of garrisons.  He said, "I
will guarantee with my life that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ill not take
military action against Taiwan."  At this point, although most of the
island was still in the hands of the people, Chen Yi could have reached
an agreement with them which would have insured the Nanking government's
continued control of Taiwan and the cooperation of the Taiwanese.  He only
needed to move honestly toward reform.  But he had at no time any intention
of establishing peace by compromise.  This was revolt; he would crush it.
He was obliged to temporize and deceive until his troops arrived.
On the afternoon and evening of March 8, without warning or provocation,
the streets of Keelung and Taipei were cleared with gunfire to cover the
entry of mainland troops.  These reinforcements consisted mainly of the
Twenty-first Division, a Szechuan outfit with a reputation for brutality.
In the next four or five days more than a thousand unarmed Taiwanese in the
Taipei-Keelung area alone were massacred.  A year and a half earlier many
of them had joyously welcomed the arrival of the Chinese troops.  Now
truckloads of soldiers armed with machine guns and automatic rifles shot
their way through the streets.  Soldiers demanded entry into homes, killed
the first person who appeared, and looted the premises.  Bodies floated
thick in Keelung harbor and in the river which flows by Taipei.  Twenty
young men were castrated, their ears cut off, and their noses slashed.  A
foreigner watched gendarmes cut off a young boy's hands before bayoneting
him because he had not dismounted from his bicycle quickly enough.  The
radio advised students who had fled from the city to return to their
homes, but when they did so they were killed.  Any prominent person was in
grave danger.
By March 14 the killing had tapered off in Taipei.  In other cities the
terror followed the same pattern.
        The Nation - May 24, 1947
A Flower on a Rainy Night
-------------------------
A flower on a rainy night
A flower on a rainy night
Fell on the ground in wind and rain
Out of everyone's sight
It sighs day and night
It has fallen not to return again.
A flower on the ground
A flower on the ground
Who pays attention to it?
Merciless rain, merciless rain
It has no concern for our future
It is not mindful for our frailty
Covering our destiny with darkness
Causing us to fall from the branch
Out of everyone's sight
Raindrops, raindrops
Lead us into the pool of suffering
Not mindful of our frailty
Covering our destiny with darkness
Causing us to fall from the branch
Out of everyone's sight
[This song was banned on Taiwan because it was considered "too sad."  The
words were written by Chow Tien-wan and are about the history of Taiwan.
The music is by Du Yueh-shen, and it was translated by Choan Seng-song.]
原文翻譯請點此處:
https://www.gamez.com.tw/thread-381909-1-1.html


[ 本文最後由 ViewSonic 於 07-3-3 01:08 PM 編輯 ]
作者: KUQ    時間: 07-3-7 21:09
標題: 當年台灣精英真少
當年台灣精英真少

根據小日本當年在台灣建立的完整戶籍資料顯示,

那一年失蹤及死亡人數大約兩千人左右。

去年台灣自殺人數就破兩千了
作者: 閒雲野鶴    時間: 07-3-7 21:55
原文由KUQ 於 07-3-7 09:09 PM 發表
當年台灣精英真少

根據小日本當年在台灣建立的完整戶籍資料顯示,

那一年失蹤及死亡人數大約兩千人左右。

去年台灣自殺人數就破兩千了


其實那時代的精英...
有頭腦會讀書的幾乎以醫生為大多數~
像我媽的叔公...
當年日本撤退後...
跑去中國...
他以為被日本管怕了...
給中國管會好多些...
所以搬到對岸中國去...
但過沒多久發生228...
他逃過一劫...
但後來阿共統治中國...
他還是沒逃過文革...
被關了幾年才被放出來...
可悲阿...
作者: 上帝使者    時間: 07-3-7 22:09
原文由KUQ 於 07-3-7 09:09 PM 發表
當年台灣精英真少

根據小日本當年在台灣建立的完整戶籍資料顯示,

那一年失蹤及死亡人數大約兩千人左右。

去年台灣自殺人數就破兩千了

1.雖說戶籍資料是由日本建立的!

然而事後的統計乃出自"KMT"之手!

光是淡水河+馬場町的浮屍!

就能知道死亡人數不可能是"區區"千人!

2.既然是"精英"

還能多到哪去= ="

損失這些先烈!

就已經足以對當時的台灣造成相當大程度的重創了!
作者: KUQ    時間: 07-3-8 01:01
標題: 回覆 #42 上帝使者 的文章
領228受難家屬補助金的只有8百多人,補助範圍標準十分寬鬆,

只要有證據顯示有家人死於那一年全部補助,

而且補助金還一延再延,我覺得真是死於那場動亂的人真的很有限,

而且所謂精英就是有其稀有性,也就是或然率低

殺的"全是精英"為真,我個人做兩種解釋:

1.台灣人承繼了日本人的性格,就是將死者無限的推崇

2.當時只有精英才會對於政治有敏感度,認為這種壓迫一旦開始,子孫的未來堪慮,所以精英全部起而對抗

不過關於當年死去2000多人這方面是沒有作假的空間,

戶口普查是年年都做的,當年老K是是發兩年後做的事件研究報告,

事件的研究報告引用既有數據...

我是覺得事件的重要性似乎不在於死亡人數吧?

而是在於一個決策者的自私心態,當時中國有許多地方都有共產黨起義事件,

對統治者來講那叫做"造反",當老蔣得知台灣有"暴動"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治權受到影響,

再者是眼前戰局的窘困與自己的後路,於是"鎮壓"

對!當時台灣有共產黨黨員,事件中也或許有煽動者,但一個民主國家領袖在人民生命財產面前,

想到的是自己的盤算,就會視百姓如草芥,理所當然的是百姓視其如仇寇。

值得警惕的是一個"為政者"的私心
================================================

上帝使者 所說KMT的數據作假,

....我想這也只是妳的陰謀論吧?

像法輪功說中共害死6千萬人,連老美都說不可能,

人總是喜歡誇大數據來達成自己期望的效果,這種心態很惡劣,就算是800人也很多啊!

冤殺的一個就太多了,假設228事件中只有你的初戀情人一個人死於國民黨槍下,

大家都叫你放下仇恨,你肯服嗎?

至少情感上不可能做得到吧?
作者: 閒雲野鶴    時間: 07-3-9 20:43
原文由KUQ 於 07-3-8 01:01 AM 發表
領228受難家屬補助金的只有8百多人,補助範圍標準十分寬鬆,

只要有證據顯示有家人死於那一年全部補助,

而且補助金還一延再延,我覺得真是死於那場動亂的人真的很有限,

而且所謂精英就是有其稀有性,也就是或然率低

殺的&q ...



死的人多不多不是問題~
在於手段而已~
手段之殘是在對復仇人...
不是在對付人民...
台灣人民當時就是沒有自己的武力可以抵抗當時的中國國軍~
以致於從南到北像待宰的綿羊~
語言不通~殺~
以前有過節的~殺~
看不順眼的~殺~
只要是人~殺~
總歸一句...
當時中國還沒完全淪陷~
蔣魔王怎知道最後退路在台灣~
單聽陳儀的報告就下令鎮壓...
他有派人來了解溝通嗎?
沒有~
所以這不是虐殺台灣人民是什麼~
還虧他們把自己定位亞洲的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家...
可笑至極...
就如台灣角社社長說的~

中國國民黨所謂的民主...
就是~你是民  我是主~
從建國到中國淪陷...
直到據台58年....
在台灣民主志士不斷犧牲生命.青春.血汗~
才有今日的民主自由~

今日追究228
不是為了讓仇恨擴大~
而是如果台灣不去追究這段歷史真相~
去公諸於世逼使中國國民黨向人民道歉~
去消弭這段歷史傷痕~
但...犯錯的一方死不認錯就算...
還想污衊這段歷史...而造成自己的正當化~
反正他們就是認為"你是民 我是主"
我憑啥跟你認錯道歉~
現在還是那套你卑我尊的心態~
還是台灣人民沒水準~他們中國仔最有水準~那套論調

是誰在撕裂族群~擴大族群衝突~?

[ 本文最後由 閒雲野鶴 於 07-3-9 09:43 PM 編輯 ]
作者: 上帝使者    時間: 07-3-9 21:31
原文由KUQ 於 07-3-8 01:01 AM 發表
領228受難家屬補助金的只有8百多人,補助範圍標準十分寬鬆,

只要有證據顯示有家人死於那一年全部補助,

而且補助金還一延再延,我覺得真是死於那場動亂的人真的很有限,

而且所謂精英就是有其稀有性,也就是或然率低

殺的&q ...

1.228死者本來就並非全都為精英!

學生!無辜的百姓!死傷無數!

精英本來就很少!

也沒人說死傷者皆為"精英"

小弟實在不清楚您後段的論述到底是從何立論的= ="

2.為政者的私心?

這在主板的文章中!小弟已經徹底論述過了!

切忌老調重彈!

3.小弟整篇文章中!不知何處說出"KMT造假"之類的詞語!

無中生有!此不知是否為"陰謀論"?

------------------------------------------------------------
結論:

人總是喜歡誇大數據來達成自己期望的效果!(不管上修或是下修!)

這種心態很惡劣!死1個人都算很多了!不管是精英或是平民都是一樣的!

您的文章內容!感覺上是有點曲解我文章的意涵!

希望您將我的文章完整看過一次!再來回文吧!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