訐譙政治應該也是一種發洩的方法,我覺得蠻符合訐譙版的精神,所以才有這樣的建議。
如果板主覺得不妥,那容易筆戰的政治話題,你不要介入發言,否則處理起來會失去公正性,
只要有筆戰或人身攻擊的情況發生馬上依照規定處理。
作為管理者就是要做到只要不違反版規『雖然我不同意你說的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
原文由jhun2000 於 07-3-8 09:34 AM 發表
你看吧
這是台灣的教育部部長啦
事情的處理態度都是這樣做的唷!!
還在教育學習裡面看到的
是要大家都學他那樣做嗎?
遇到事情只會快逃避
真沒用~~誰選他出來當的?!!
看到他就氣 ...
教育部最近發函各縣市,要求國中小學老師找出有自殺傾向的學生,要學生簽「不自殺約定書」,還發下評量表,要老師了解學生「會用何種方式自殺?」「打算何時自殺?」輔導老師抱怨說,教育部把老師當成「算命仙」了。
教育部指出,自殺已成為學生第二大死因,所以國中小學要推動為期一年的「校園學生憂鬱與自我傷害三級預防工作計畫」,並發下柯氏憂鬱量表、心情指數檢測表、自我傷害行為篩選量表、自殺危險程度量表等,要求老師平時要仔細觀察學生後填寫。
輔導老師說,教育部要學生簽「不自殺約定書」,是希望學生對自己簽下的約定負起責任;但真正想自殺的學生,對自己生命和家人的責任都不顧了,怎會因一紙約定就不自殺?更讓輔導老師們覺得離譜的是,要老師藉由平時觀察學生的憂鬱傾向,填「自殺危險程度量表」,篩選出具自殺危險性的學生。量表裡需要老師回答的問題包括「如果要自殺,他會採用何種方式?」「他打算何時自殺?」「他若自殺,獲救機會有多高?」「如果他曾想過自殺,是什麼原因使他沒去自殺?」
吉貝國中校長胡正孝認為,量表沒有切入重點,學生憂鬱通常是因為課業壓力及同儕關係不佳。馬公國中校長許喬松也說,約定書只是形式,要防止學生自殺,最重要的還是找出原因,藉輔導與家庭訪問協助學生解決問題。
聯合新聞網 記者:記者肇瑩如、薛荷玉/澎湖縣—台北連線報導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