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誰搬走了我的圓明園 [列印本頁]

作者: 雪姬    時間: 04-5-8 14:44
標題: [史實]誰搬走了我的圓明園
圓明園殘跡

140年前的秋天,1860年10月,圓明園浩劫,舉世震惊,英法聯軍無疑是禍首。但是,誰先搶了圓明園?

据王運(1832-1916)說是『中國人』----北京海淀的滿人和老百姓!
王運的《圓明園詞》說:“敵兵未至雍門荻,牧童已見驪山火 。”這話文謅謅的,好在附有自注,詞義乃大白:“夷人入京,遂至園宮,見陳設巨麗,相戒弗入,云恐以失物索償也。乃夷人出,而貴族窮者倡率奸民,假夷為名,遂先縱火,夷人還而大掠矣。”
(洋人入京,到了圓明園,看見里面陳列的富麗堂皇,互相告戒不得進入,說怕丟失了東西以后要被索賠。等洋人一出,那些落泊的滿人貴族首先率刁民,借洋人的名,放火打劫,洋人見狀又返回來也跟著大 掠奪。)

王當時剛出道,在權臣戶部尚書肅順的幕府中,北京的關系很熟。据他的見証,當英法聯軍占領北京后,最先進入圓明園盜掠的,不是老外,而是土著,是海淀附近的滿漢窮人。

此話關系重大,不可亂打誆語,要有根据。所以《花隨人圣庵摭憶》作者黃浚(1890-1937)寫到這段疑案,在同意王運,稱“此說大致不謬”以后,另外還 引了李慈銘的《越縵堂日記》作旁証。

李慈銘八月二十四日(公歷10月7日)記:“聞夷人僅焚園外官民房”,還沒有大搶。第二天形勢急轉直下,大規模的搶劫哄然而起。日記說:城外西郊,盜賊遍地。城里的貴族、官僚、富人紛紛害怕起來,打點細軟准備出逃。他們怕的不洋人,而是京城周圍的窮滿人、窮漢人。暴民們一個個手上把玩著剛從圓明園里搶來的古董、玉器,已經一群群地潛入城里,准備跟在洋人后面,接著搶。

八月二十七日的情況簡直恐怖。“圓明園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奪余物,至挽車以運之。上方珍祕,散無孓遺。”可見,等到英法聯軍正式幵搶以后,北京的暴民們幵始了更大規模的搶劫。据說河里、溝里都是壇壇罐罐,搬不動,扔下的。此后的几十年里,圓明園里,無有宁日。北京的老百姓,或平時官兵有所疏忽,就拖著板 車奔海淀。從楠木、金磚,到石塊、瓦片,皇上的東西,什么都往家里搬。運气好的,在廢墟里還能找到拼得起來的瓷器、玉器。民國初年的時候,王運曾對人說:“圓明園
毀后,周垣半圮,鄉人竊入,盜磚石,伐薪木,無過問者。”1980年夏,已經是复旦大學歷史系的學生,第一次旅游北京,在前門附近看到從圓明園里搬來的石條和界碑,壘砌在街沿上。見我們南方人端詳考証的樣子,老北京得意地說:“沒錯!圓明園的,皇上家的”,令人厥倒。

誰先在圓明園開搶,是講得清楚的。按照英法聯軍將士的回憶錄,他們是10月6日追赶滿兵,進入圓明園的。當日,為了戰事,在苑囿外圍燒了几間房子。來自英法鄉下的兵士,住在宮殿里,眼界大開,雖然垂涎三尺,但軍令所在還沒有搶奪。但据說第一天還好,衹有幾個法國士兵拿了幾件小東西,作紀念,沒有動手,第二天,10月7日,海淀的中國人下手了。不敢搶外國大兵占據的宮殿,就搶那些無人看管的傭人、管家和太監住房。

滿人入關216年,北京第一次失陷,沒了官的北京沒人管,一下亂了,對整天垂涎著皇上生活的小民來講,無疑也算是一种解放,進到這平日里的禁園張望也是享受。于是開搶,如王運、李慈銘所記。

隨軍的英國紀(Ghee)牧師說:“當我們再走近內宮時,遇見了成群打伙的中國人,搶劫他們皇帝的東西。我們檢查他們的籃子和包裹,衹能找到瓷器、氈毯和粗布的棉衣。他們沒有走進最好的宮殿,他們懼怕我們。”因此,外界看起來,是中國人先搶燒圓明園。

當然英法聯軍當然不是善類,他們早已在園內有組織有紀律地分贓、搬運、拍賣圓明園財物,但外界不知。情況就是這樣:英法聯軍是有組織的江洋大盜,海淀的百姓是散亂的刁民細賊。

說實在,多次讀到這段史料,總是不解:“首善之區”的百姓,“皇城根下”的子民,有的還是幫著皇上統治全國人民的滿族特權分子,平時又最恨洋人,臨事不和皇上共患難,不顯出“忠君愛國攘夷”的樣子,反而乘帝室之危,下手撈便宜,為什么?這樣的中國人,到底是怎么回事?漢奸?不象。農民起義?也不象。愚民群氓京混子?他們卻又是如此地精明地拿捏分寸,皇帝、老外都吃不了兜著。

這樣的故事,最叫人想得起另一句話:“乘火打劫”。大約是中國歷史書上,這樣的故事太多了,才有人發明了這句妙語。秦末項羽大燒咸陽,放火的是楚兵,搶劫者中卻一定夾有大量當地細民,不然為什么大火“三月不滅”。明末“闖王”李自成進北京,很想守住紀律不搶,也是北京城里的當地人先搶了起來,一發而不可收。

辛亥革命的時候,北京、南京、武漢都發生過類似事件,有人想搶。但是因為有一批商人、政客、士紳
出面維持,不准擄掠,才是歷來的改朝換代中情況最好的一次,故宮保了下來,造了博物院。不過,這樣的故事,還沒有离我們遠去。本世紀里,每有“煽風點火”的群眾運動,就有“乘火打劫”的行動者。明眼人可以數出很多次。

杜牧的《阿房宮賦》,對中國歷史上為何不斷出現“乘火打劫”的現象解釋得最為生動服人。他總結秦始皇的阿房宮被焚燒的原因時,說道:“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女工﹔釘 磷磷,多于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戌卒叫,函谷舉。楚人一舉,可怜焦土。”杜牧是詩人,不是理論家,但他講出了大道理:長期朕“一人”,宮城內外的百姓和皇帝,富貴貧賤,奢侈窮困,差別太大。沒有中間階級的斡旋、社會關
系的溝通、輿論批評的發泄,鄙野之人,平日里固然魏闕仰望,敢怒不敢言。可一旦有人揭竿,那些看似老實委瑣,委屈成奴,油嘴滑舌的平民,必“乘火打劫”,必要上金鑾殿,九龍床過把皇帝癮而后快。

由圓明園的“乘火打劫”,想到了北方朋友講的家鄉故事。抗戰時期,某地日寇掃蕩抗戰村庄。日軍后面,跟著鄰村的村民。鬼子“三光”(燒、殺、搶光)之后,他們再收檢一些破爛回家。由此又想到魯迅的《藤野先生》,那個中國人圍觀日本人殺中國人的鏡頭。魯迅和同代人的態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怪其愚昧。然而,又經歷了二十世紀這么多的風風雨雨,我們現在應該知道:習慣性的“乘火打劫”,不是文化素質高低的問題,也不是民族性格缺陷的問題。這是一個体制問題。一個社會,一個城市,如果總是不鼓勵市民有獨立的財產、事業、信仰和追求,沒自己的事干,老念著、侃著、望著皇上的生活,以此為苦,也以此為樂,他們的人格必然無聊卑下,行為不負責任,到時候就會一哄而起,成為暴民。王 運、李慈銘 , 還有魯迅,看到了中國人的這個毛病,但無法下葯 。不知我們這一 代人能否真的多懂一點,不再出這樣的“洋相”。




後感:

早前中國在法國買回圓明園年代的12生肖國寶,很多人都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我們現在能夠用錢買回來恥辱。早前俄羅斯商人用錢買了沙皇時代的珍珠,政府高層只是表示:「這是我們的恥辱,因為如果我們強盛,別人會主動送上國寶,而不是我們要花錢買回原本屬於我們的寶物。」

看到教科書總是說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如何魚肉中國人,真是看到都要冷笑數聲,一個只沈沒於『受難情意結』的民族,從不拿真相出來檢討自己,這個民族數個世紀也輪不到你站起來。

現在這不是一個是否親西崇美的問題,當一個民族妄顧下一代嬰孩前途、健康,賣一些假奶粉來謀利,還要佔全國50%以上奶粉都是劣質 (外國貨除外,因為根據檢驗日、美貨品是合格的),連烏干達狂人阿敏年代、伊拉克侯賽因年代,也不會有劣質奶粉來令到國內兒童頭部變大。
作者: 聖堤斯    時間: 04-5-8 15:56
原來一切都是中國人自己...三年級上了三民主義...剛好又逢選局期間...又看到了這篇文章 :裝傻:
中國人真的是...負面的民族性比正面的強...賊...心機重...愛搞內亂...欺騙自己...!!! :嘔吐:
==三民主義萬歲==不過現在有哪些人注意到它... :為難:
作者: 野望家    時間: 04-5-8 19:39
看了這篇讓我覺得,
跟現在的臺灣人和大陸人挺配的!

我覺得中國的社會真的有點問題,
像臺灣的政治惡鬥,大陸的欺騙眾人的愚民政策.
作者: 神來之筆~*    時間: 04-7-9 22:55
標題: 回覆: [史實]誰搬走了我的圓明園
沒辦法~那時ㄉ中國...太爛ㄌ...誰叫要壁關
作者: 藍琉璃    時間: 04-7-13 15:11
標題: 回覆: [史實]誰搬走了我的圓明園
台灣的教育、文化沒低下到那種程度吧!?
作者: red04101014D    時間: 04-7-14 23:08
標題: 回覆: [史實]誰搬走了我的圓明園
中國人真是的!!!
那時候中國幹麻閉門嗎!!!!!!!!!
作者: ~暴走海苔~    時間: 04-7-15 08:42
標題: 回覆: [史實]誰搬走了我的圓明園
從後人的眼裡看當然覺得那時中國很笨....
總是做出一些蠢事情...
不過因為受到天朝思想薰陶太久....
當然沒辦法馬上接受別人.....
(從漢朝開始到清朝前期....中國都應該是最強的..)
所以啦....風水輪流轉...以前東方強...現在西方強...
不過將來希望是整個地球強~~~哈哈..
作者: 瓶瓶    時間: 04-7-16 12:44
標題: 回覆: [史實]誰搬走了我的圓明園
唉唉唉~~~這還能說什麼呢..
反正都已經是事實了= =+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