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三十年戰爭-- 新教聯盟
[列印本頁]
作者:
天下創世
時間:
07-6-8 22:21
標題:
三十年戰爭-- 新教聯盟
奧格斯堡條約排除加爾文派,但是加爾文派仍然持續擴張當中,範圍包含路德派與天主教區,因此暴動與紛擾四起,於是早在1608年
三十年戰爭的十年前,加爾文派諸侯組成了新教聯盟,而當然天主教也於1609年組成天主教聯盟,兩方陣營互相對立
不過顯然的,兩方都有共同的目標,就是要擺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控制,他們代表的是日爾曼割據主義,所謂的日爾曼割據主義
是指,希望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只是他們形式上的領袖,而非真正統治者,所以就算將來戰爭開打,天主教聯盟雖然挺皇帝,但是也只是
表面功夫而已
日爾曼地區的宗教情況牽涉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也涉及西班牙的哈布斯堡,像是西班牙,荷蘭反叛以後,他們致力於穩固比利時
與義大利的交通縣,不過萊因河所經之地的統治者,有些跟哈布斯堡親善,有些敵視
敵視者君王之中,主要是巴拉提那的加爾文派選侯.巴拉提那為於萊因河流欲中最肥美的葡萄園區,首府乃是海德堡,因此巴拉提那
是西班牙交通線的一大障礙,另一方面,法國與荷蘭也虎視眈眈,想要破壞,荷蘭就不提,一定敵視西班牙,法國則是對哈布斯堡(奧地
利,西班牙) 想要將法國大包圍的作法,感到芒背在刺
總之1618年的時候,新教同盟領袖是巴拉提那選侯,斐特烈,他取英王詹姆士1世之女為妻,希望等老皇帝馬賽斯掛掉候,打破天主教
對帝國的控制,薩克遜,布來登堡都是新教徒盟友,所以在皇帝選舉的票數上,他掌握到三票,假如能在弄到一票,也就是四票
這樣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選舉時候,七個選侯,新教徒拿到四票就可以選出新教徒的皇帝了,可是有三位選侯都是天主教的大主教,
控制不了,於是他腦筋就動到 波西米亞國王身上
波西米亞是天主教國,他想要用新教徒取而代之,但是老皇帝馬賽斯卻選了菲迪南為波斯米亞王,並且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繼
承人,因此美夢破碎了
波西米亞是今天捷克的一部分,那時候是哈布斯堡王室領地,不過捷克民族主義份子頗希望擺脫日爾曼人與奧地利的統治
於是為了表現與日爾曼人的差異,因此他們改變聖餐禮的形式,一般來說天主教聖餐禮只受麵包不受酒,捷克信徒則受麵包又受酒
這稱之為兩用派,於是波斯米亞現在 有天主教 路德 加爾文 兩用派等信徒,隨然都被寬容,但是天主教才是正教
新教徒頗不信任他們未來的國王斐迪南,雖然他口口聲聲說絕對的宗教寬容,而斐迪南也還沒繼位,波西米亞國王由神聖羅馬帝國
皇帝兼任,所以斐迪南必須等老皇帝掛掉候,才能繼任波西米亞國王,並成為皇帝
於是為了抓準時間,新教徒在布拉格伯爵 杜恩 的領導下,不斷地請願反對斐迪南繼任國王,結果天主教派的總督鎮壓他們,並且待補
新教徒,封了兩用派教堂,於是1618年5月23日,杜恩帶著一群新教徒進入總督府談判,未果,便把兩個總督與秘書三年拋出窗外
這是布拉格拋窗事件
捷克反叛者建立自己的政府,擁護巴拉提那選侯斐特烈成為波西米亞國王,結果愚蠢的斐特烈要到波西米亞就職,忽略巴拉提那的
防衛,被西班牙佔領(1620年)同時波西米亞 西班牙與法蘭德斯的天主教圖團結一致,共同對付反叛者
三十年戰爭即將開打
作者:
上帝使者
時間:
07-6-8 22:25
天下大最近幾篇有關宗教改革的文章實在使小弟受益良多阿!
不過!您已經沒事了嗎???
作者:
天下創世
時間:
07-6-8 22:28
喔 手能動我就上線拉
其他地方則要天天換藥就是了
等我三十年戰爭打完
我在打宗教改革的
你不了解的可以問我
我在跟你講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