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廷儀/綜合報導】 雖然在總冠軍戰開打前,一般預測就是馬刺會輕鬆封王,但如此懸殊的演出,仍然令人訝異。 第二戰,簡直就像馬刺隊給年輕的騎士隊在上課一樣。是的,騎士隊確實在第四節追上,但任誰都看得出來,馬刺隊實力與經驗都高出一籌。馬刺隊在球季中平均每場得到98.5分,季後賽則是97.2分,騎士隊10日竟然在前三節就被打了89分。基本上,就是一路挨打。 撇開最後一節不說,騎士的問題出在哪裡?最明顯的頭號戰犯,莫過於後衛休斯(Larry Hughes)。雖然有受傷的藉口,但休斯在近10場比賽中,只有一場得分達二位數,即使沒有受傷,他的球風也並不適合作為詹姆斯的搭檔。此役以零分、兩失誤收場,再次證明,騎士隊以6000萬美元的代價簽下休斯,是個天大的錯誤。 然而,騎士總教練布朗(Mike Brown)仍然固執地繼續讓他先發,繼續給予他上場時間,換來的,是因傷失去速度與爆發力、無法進行任何切入的休斯,只能在外線不斷失手,防守上不斷遭到帕克(Tony Parker)的羞辱。 菜鳥吉布森(Daniel Gibson)雖然表現突出,然而,名為控球後衛,實際上吉布森只是一名「擁有控衛身材的得分後衛」,只要他在場上,主導攻勢的責任便落到詹姆斯身上。詹姆斯確實是名不自私的球員,但他會有持球過久的習性,隊友也習慣「看他表演」,騎士的攻勢,往往缺乏球的移動(ball movement)。 另一方面,鄧肯(Tim Duncan)提供準大三元,帕克與吉諾比利(Manu Ginobili)包辦55分,有正常演出的馬刺隊,原本就立於不敗之地;加上季後賽先生歐瑞(Robert Horry)的9籃板5火鍋,這不是什麼爆發,就是純粹的拚勁(hustle)。當隊友看到36歲的老將歐瑞都如此拚命,全隊氣勢自然居高不下。 馬刺隊一路遙遙領先,最後差點被翻船,說明了不能只打三節好球;騎士隊在第四節上演逆轉,確實讓情勢一度緊張了一下,但比起馬刺,騎士只打了一節好球,更沒有資格獲勝。 【2007/6/11 世界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