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孫中山,一個至今仍然走在神州最前面的人
[列印本頁]
作者:
野望家
時間:
04-6-6 01:28
標題:
孫中山,一個至今仍然走在神州最前面的人
1879 年,14 歲的孫中山隨哥哥到檀香山,就讀於一所基督教學校,因執意信耶穌,1883 年被哥哥遣返故里。在家鄉,孫中山折斷了北帝廟神像的手臂,眾怒之下急赴香港,在一所公理會教堂正式受洗,並協助喜嘉裡牧師四處傳道。
1886 年孫中山開始學醫,畢業後志在救國救民,於 1894 年上書李鴻章,不果,隨後在檀香山和香港組建了「興中會」,發動民主共和革命。
1896 年,孫中山在倫敦參加主日崇拜途中,被清廷使館秘密拘捕。十餘日內,孫中山懇切禱告,蒙上帝施恩,得到拯救。
1905 年,孫中山到日本,聯合其他革命團體組建了「同盟會」,受推為總理。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刊詞上,孫中山提出了「三民主義」學說。
孫中山說,民族主義是追求國際地位平等,一民族不能壓制另一民族;民權主義是人人政治權利平等,絕不能允許少數人壓制多數人;民生主義是經濟上貧富機會的平等,富者不能壓制窮者。
民主亦不是一個功利主義,世俗主義的綱領,基督教信仰是它神聖而深厚的本根。孫中山說;人類進化之目的為何?即孔子所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耶穌所謂「爾旨得成,在地若天」,(注釋5)此人類所希望,化現在痛苦世界為極樂世界之天堂是也。這不是以「人」為發展的終極,乃是在人的層次之上,有著神性的企求,從而可以使自由,平等,博愛成為「人」的基礎。
三民主義的認識基礎是「知難行易」論。孫中山認為傳統的「知易行難」說,實在是自欺欺人,誤國誤民,因為國人並沒有獲得真知,卻自以為早已獲得了真知,結果是「畏其所不當畏,而不畏其所當畏」。(注釋8)故「建國之基,當發端於心理」(注釋9)除舊更新,必須真正認識那可敬畏者。
政教分離
孫中山事業之神聖性,來自他「以神道而入治道」,「以耶穌之心為心。」
當汪精衛、蔡元培等國民黨人激烈反對基督教的時候,孫中山一面告誡教會「決計不做帝國主義者之工具」,一面強調辯論只會使「基督教之真義反加明了。」他莊嚴宣稱:不但我是基督徒,我一家裡裡外外,大大小小都是基督徒,且有家庭崇拜。「中國固有之文化和數千年之禮教,根深蒂固,習俗相沿,剝雜不純,有待徹底整理。此項工作非常繁重。予一身既從事政治革命,不敢再分其心,然希望同志中有能為此工作者。」
孫中山非常清醒地說;「政教分立,幾為近世文明國之公例,蓋分立則信教,傳教皆得自由,不特政治上紛擾之原因,且使教會得發揮其真美之宗旨。」
孫中山先生於 1925 年 2 月 22 日病逝北京,先在協和醫院舉行祈禱會,後到中山公園舉行國葬。孫中山在遺訓中說:「我本是基督徒,與魔鬼奮鬥四十年,爾等亦當如是奮鬥,更當信上帝。」又說:「我死了也要人知道我是一個基督徒。」
辛亥革命
1911 年,革命團體已經達到 110 個,與革命黨人有關係的學校 99 所,革命報刊 93 種,發動二十多次大小起義。
1911 年 10 月 9 日,武昌起義計劃洩露,總部被圍,形勢危殆。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的士兵首先起事,隨後新軍砲兵、步兵、軍校聞風響應。10 月 10 日,起義軍佔領武昌。
這一年是辛亥年。
11 月,全國 15 個省宣佈獨立,滿清統治土崩瓦解。
11 月底,各省代表通過了《臨時政府組織大綱》,12 月初移師南京籌備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12 月 25 日,孫中山從海外回國,29 日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 年 1 月 1 日宣誓就職。
1912 年 1 月 28 日,臨時參議院成立,43 名議席中,同盟會佔了 33 席。
孫中山依據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等原則,立即頒布了一系列經濟發展,實行民主,改造文化的法令。
袁世凱篡權
辛亥革命後,清廷倉促委任了重兵在握的袁世凱為內閣總理。袁世凱立即下令圍攻武昌。西方國家為了保住與清廷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貸款給袁世凱,並提出停戰,清帝退位,舉袁世凱為總統等三項條件。孫中山在強大的內外壓力下,只好以大局為重,辭去臨時大總統職位。為了保住民主共和成果,孫中山即時頒布了參議院通過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民權、自由、平等和議院彈劾總統各項,袁世凱表示擁護。
1912 年 2 月 12 日,宣統地下詔退位。3 月 10 日,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短暫民主
1912 年 8 月,同盟會擴大為國民黨,在臨時參議院居主導地位。
1913 年 1 月,根據臨時參議院通過的選舉法,按每省 10 名選出參議員 274 人,按各省人口比例選出眾議員 596 人。參眾兩院軍以國民黨佔多數。
3 月,袁世凱暗殺了國民黨議會召集人宋教仁。孫中山主張北伐倒袁,不少國民黨領導人和議員卻主張以法律制袁。
7 月,孫中山等起兵北伐,不出兩個月便失敗了。
10 月,袁世凱強迫國會選他當上正式大總統。
11 月,國會行將通過中國第一部憲法,袁世凱下令解散國民黨,追繳國民黨議員的證書,至此國會死亡。
復辟與軍閥
1914 年間,北京流行「民主共和不適於中國」的說法。
1915 年 9 月,多個「省區代表」遞交請願書,要求恢復君主制。
11 月 20 日,各省區 1993 名國民代表投票一致贊成君主制。
12 月 12 日,袁世凱承受皇帝位,下令 1916 年為洪憲元年,改總統府維新華宮,並籌備登基大典。
這時,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為中華革命黨,發起保衛民主共和的第三次革命,引發了反對袁世凱復辟的全國洪流。1915 年底,自雲南開始,各省區紛紛獨立。
1916 年 3 月 22 日,袁世凱不得不取消帝制,重回共和政體。6 月 5 日袁世凱病逝,副總統黎元洪接任。
黎元洪立即恢復了 1912 年的《臨時約法》,重開 1913 年的國會。
1917 年 6 月,軍閥張勳脅迫黎元洪解散國會。7 月,張勳率軍入京,挾持普移到太和殿登基稱帝,復辟清朝。
軍閥段祺瑞立即派兵擊敗了張勳。
從此各派系軍閥混戰不已,北京政府像走馬燈一樣換來換去。
北京大學
孫中山民主革命的失敗,引起了中國人更深層次的思考。以北京大學為中心,掀起了一場新文化運動。
北大的前身是清末的京師大學堂。1916 年蔡元培任校長,北大出現了空前絕後的自由學風。各黨各派的大家學者,都受邀來這裡任教。國學方面有今文派的崔適,古文派的陳漢章,信古派的陳介石,疑古派的錢玄同、沈君默,也有考古派的王國維。文學上有文言派的黃侃,改良派的朱西祖,也有白話派的胡適、陳獨秀。在政治立場上,有帝制派的劉師培,復辟派的辜鴻銘,有國民黨的王寵惠,無政府主義的李煜瀛,也有共產黨仁李大釗,陳獨秀。還有周作人,周樹人,劉半農,梁漱溟,朱家華,朱自清,毛子水,羅家倫,等等。這是中國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陣容,一時其聚在未名湖畔,展開了一個短暫的「百家爭鳴」總導向卻是「新文化」。
以《新青年》和《新潮》雜誌為旗幟,新文化運動的毛投直指以儒家為本位的傳統文化將政治專制,民族績弱,民風愚腐,人心詭詐,一古腦掃給老祖宗的遺產。「破舊」似乎比清末痛快淋漓許多,在「立新」上卻比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維新變法,慈禧新政和辛亥革命的時候,都更為複雜棘手。一開始,大家都嚮往西方的民主和自由,後來,達爾文的進化論,羅素的改良主義,度威的實用主義,叔本華的意志主義,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等等,紛紛湧進了中國,令剛剛從國故堆裡伸出頭來的中國知識分子,一時間眼花撩亂,不知所措。到 1919 年「五四運動」的時候,社會主義思潮已經佔了上風。
五四運動與社會主義
1917 年列寧領導的俄國社會主義革命成功,又很快宣佈解除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受到中國知識分子的熱烈歡迎。
與此相反,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英、美、法列強的歧視下,作為戰勝國之一的中國,竟不能解除日本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這一消息立即激怒了北京學生,他們罷課,示威,火燒了外交次長曹汝霖的住宅,痛打了駐日公使章宗祥。幾天之內,全國 150 個城市罷工,市民罷市,掀起了反帝愛國的高潮。巴黎留學生和華僑包圍了中國特使的住宅,迫使他不能在《巴黎合約》上簽字。
霎時間,蘇聯送來的馬克思主義成了熱門貨,而一切資本主義的東西便的令人厭惡了。
陳獨秀,李大釗等新青年們,立即成了社會主義的擁護者。在他們眼中,德先生和賽先生,即民主與科學,莫過於馬克思主義了。
1919 年,中國國民黨正式成立,追求一個資本主義的中國。1921 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追求一個社會主義的中國。
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學說在中國受歡迎,一是因為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失敗,二是因為蘇聯社會主義革命的成功,三是蘇聯對中國的友好,四是因為西方對中國的歧視,
除此四項客觀情勢之外,還有一個更根本的原因,就是馬克思主義學說,適合中國的國情甚於改造中國的國情。
不錯,中國覺醒了的靈魂渴望改造中國,但是中國沉重的軀體只接納適合中國的舶來品,他可以不動聲色的迫使和誘導自己的頭腦按著自己的內分泌物行事。馬克思主義的經濟理想是類似平均主義的按需分配制度,正應和了中國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傳統心理。馬克思主義反對自由市場經濟和私有制,正好迎合了中國歷史上「普天下之莫非王土,率河之濱莫非王臣」的大一統意識。
馬克思的政治口號是類似復仇主義的階級鬥爭和造反有理,正迎合了世代傳襲的狹隘農民意識。
馬克思主義強調無產階級專政和共產黨領導一切。正迎合了中國長期人治專制獨裁的政治傳統。
馬克思主義的人性論基礎是主觀能動性和環境決定論的結合,認為能夠以達到大公無私,毫不利己,各取所需,毫不貪婪地完善境界,正迎合了儒家的性善論和教化論。
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是惟物主義,正迎合了春秋以降的無神論文化傳統。
馬克思主義批判資本主義自由民主平等的虛偽性恰洽迎合了中國專制主義和儒家禮教扼殺一切形式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本質。
馬克思主義產生於西方,是西方資本主義革命初興之弊和過激之處的自省自責,自我批判,這自然迎合了遠遠落後於西方資本主義的東方封建主義遺老遺少的口味。歷史很快的合乎邏輯的證明馬克思主義有助於西方資本主義的自我完善,確完全無助於東方封建主義的經濟騰飛政治進步和文明發達。
左傾與右傾
在中國,常常是左傾保守派得勢,右傾自由派失勢,然後,得勢的左傾不得不回過頭來效仿師事的右傾,儘管死要面子,極力換了說辭和形式。
歷史是一條單行道,任何事件都無法重複驗證,然而反觀回去,並不難看出哪裡是彎路。
含冤而死的劉少奇主席,其路線已經被全面推進了;當年被嚴厲封殺了的資本主義,如今成了鄧小平們的拿手好戲。
失勢的國民黨在台灣推行資本主義大獲全功,得勢的共產黨在大陸推行社會主義卻一塌糊塗,不得不改弦易轍,東顰西效。
從遠處看,手刃共產黨總書記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今天的共產黨人正在補課。
從更遠處看,孫中山先生仍在前頭,高舉著自由平等博愛的旗幟,向中華民族招手。
陳獨秀基於對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主義學說兩方面的了解,主張中國革命分兩步走,先搞資本主義,再搞社會主義。也許造成他失勢的原因,就在於他的思想不是順應中國落後國情的產物,乃是批判中國落後國情的產物;他超出了那個時代的有限期許,竟執著於只有未來時代才會降臨的寬廣博大。他甚至稱讚基督教是愛的宗教,是歐美文明的主動力,是窮困者的福音,遠遠勝過了儒教。
第一次國共合作與五次圍剿
1922 年開始的國共兩黨初期合作,毋寧說是陳獨秀與孫中山兩個寬廣胸襟的合作。孫中山逝世後,蔣介石終面對羽翼漸豐,拙拙逼人的共產黨,終於走向獨裁反共。陳獨秀也立即被激進的共產黨人打倒了。
共產黨在 1927 年 8 月 1 日發動了南昌起義,9 月 9 日發動了秋收起義,12 月 11 日發動了廣州起義。蘇維埃式的農村革命根據地蓬勃興起,「打土豪分田地」贏得了一直想翻身報仇的下層農民的熱烈擁護。
1930 年至 1934 年,蔣介石先後五次圍剿共產黨的農村根據地,前四次都失敗了,第五次迫使紅軍撤退,一年之間跋涉二萬五千里,從江西到達陜北,十幾萬人只剩下一萬人。
第二次國共合作與抗日戰爭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進軍瀋陽,幾個月內佔領了東三省。
蔣介石說「攘外必先安內」,試圖一舉剿滅共軍之後再全力抗日。
1935 年剛剛恢復了元氣的共產黨謀求與國民黨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次年,甚至願意擁護三民主義,服從蔣介石領導,陜北變成地方政權,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這一姿態受到人民的歡迎,卻一點不能消除蔣介石的疑心。
1936 年 12 月 12 日張學良在西安扣留了蔣介石,蔣介石不得不接受共產黨提出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1937 年 7 月 7 日,日軍突襲盧溝橋,進攻華北。8 月,國民政府發布了全面抗戰令。9 月,共產黨領導的8路軍和新四軍,歸入國民黨軍隊的抗戰序列。
八年後,1945 年 5 月德國法西斯投降。8 月美國向日本長崎和廣島投擲了兩顆原子彈,隨後日本投降。
這時候,蔣介石的疑心應驗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已經發展到 120 萬,民兵 220 萬,控制了 1 億 2 千萬人口的廣大地域。
第三次國共合作與「解放戰爭」
日本投降後,共產黨不理會蔣介石的命令,積極接受日軍投降,收繳武器裝備。
美國一直希望國共兩黨成立聯合政府,以便過渡到民主制度。
蘇聯紅軍從東北撤退時,共軍乘機進駐。
1946 年五月起,蔣介石發動全面攻擊,奪取共產黨控制的城市。美國停止對蔣介石的軍事援助,試圖遏止內戰。
祖輩生活在民主制度下的美國人,恐怕至今也沒有明白,兩個專制者是不能共存於一塊土地上的。
蔣介石不是孫中山,毛澤東也不是陳獨秀。共產黨的本質就是一黨專政,國民黨也早已不能實行民權主義了。
毛澤東與蔣介石並非沒有談判過。1945 年 8 月至 10 月,毛澤東住在重慶兩個月。次年,國共召開了「政治協商會議」。年底,共產黨退了下來。
1947 年,共產黨的軍隊,新命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反攻。經過瀋陽、平津、淮南三大戰役,打垮了國民黨軍隊。
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宣佈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高喊著說:「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一方死了 171 萬中國人,共產黨一方死了(包括失蹤)150萬中國人,僅僅三年間,總共有 320 萬中國人慘遭中國人殺害。
「這一偉大勝利,歸功於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加勇於鬥爭的革命精神和善於鬥爭的巧妙藝術。」
二千五百年前春秋列雄一霸天下的大夢,又一次在神州大地上實現了。這是一個帝王的成功,還是一個黨派的勝利?是一場智慧的較力,還是一種雄心的競賽?抑或真的是「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
人用自己狹隘的智慧和玩梗的意志,一次又一次的品嚐自己奮力釀造的苦果。
西方政客和商人闖入中國,無非想從中國獲得商業和政治利益,並非為了幫助中國脫胎換骨,洗心革面;實際上,他們並不願意看到中國迅速崛起為一個現代強國,他們寧願中國在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間,停留於經濟自由,政治專制的半開化狀態,使其在華利益具有穩定可靠的極權保障。
然而上帝自有上帝的旨意。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上帝要把中國人喚醒,得享人之為人的豐盛生命。
當西方資本貪婪吸食中國血漿的時候,傳教士卻以上帝使者和文化先驅的雙重身分以身殉道,獻身神州。
醒來的中國立即從列強家裡尋索強大的秘訣。
洪秀全和洪仁軒好像魯莽的探險家,不顧一切直奔西方文明最深層,最核心的基督教信仰,卻裝載中國最陳舊最腐朽的皮囊中,全毀了。洋務實業派一下子退到了最表層-器物改良,以甲午戰爭的海戰失敗告終。維新變法派立即謀求身一層的制度改革,卻失敗得更快更慘。
這是中國第一輪大膽、重要而失敗的嘗試;一大步兩小步,或一次革命兩次改革。
中國沉痾惡疾積重難返之程度,遠遠超過迄今為止一切革命者和改良者的估計。
中國第二輪嘗試,先由孫中山領導的民主共和革命衝出了一大步。這個比洪秀全成熟一百倍的「洪秀全第二」,終因太超前,太深入而難以立足。他的繼承人蔣介石(中正)也未能在中原一展鴻圖,被趕到台灣去開闢一個中華民族前所未有的民主自由實驗區。
東方專制主義和西方馬克主義的結合,產下了毛澤東的社會主義怪胎。鄧小平是一個成功的洋務實業派。江澤民會不會是一個成功的維新變法派呢?
歷史在更高的層面上重複著。從孫中山的高度跌落下來以後,中國又向著孫中山一步步緩緩登攀。任何失敗都意味著中國還要有第三輪嘗試。
中國已經沒有退路,她必須向前衝、向前走或者向前爬。儘管最初幾步似乎離上帝非常遙遠,卻鐵定無疑,這是一條通向上帝之路,由上帝開闢,由上帝終結。
轉自"你的公共電視"
其實這是我在遊戲基地全球新聞網討論板發現的轉貼文,
看了真的是有些話想說,台灣人因為選舉變成了兩個族群,
一直以來就是比那一個貢獻多才是這裡的主人,
如果真的要比那"原住民"不更是臺灣土生土長的!
作者:
芳野 雪彥
時間:
04-6-6 15:15
標題:
回覆: 孫中山,一個至今仍然走在神州最前面的人
[QUOTE=野望家]
其實這是我在遊戲基地全球新聞網討論板發現的轉貼文,
看了真的是有些話想說,台灣人因為選舉變成了兩個族群,
一直以來就是比那一個貢獻多才是這裡的主人,
如果真的要比那"原住民"不更是臺灣土生土長的!
[/QUOTE]
原住民也是經過遷徙才到台灣的
作者:
鬼束真凌
時間:
04-6-8 21:29
標題:
回覆: 孫中山,一個至今仍然走在神州最前面的人
只要有利益爭執的一天 種族問題永遠會被抬上架!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