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成語故事】 - 四面楚歌 [列印本頁]

作者: -冰瀞-    時間: 07-11-12 13:17
標題: 【成語故事】 - 四面楚歌
這時項羽軍隊的軍糧快要吃盡了,又被漢軍團團包圍,情勢十分危急。但是劉邦也有點兒畏懼這位蓋世英雄,因此暫時「按兵不動」。這時張良又獻計,建議劉邦改用心理戰,於是他調集了大批漢軍,練唱楚國歌曲。在一個漆黑、寂靜的夜裡,張良忽然吹起簫來,並且命令圍在楚軍營帳外的漢軍們,開始唱起悲戚的楚歌。歌聲淒淒,迴盪在軍營裡,使得楚國的士兵們不禁勾起了思鄉的情緒,一時間個個都傷心落淚。項羽聽到楚歌,也低聲飲泣;看到隨自己征戰無數的子弟兵,一個個「黯然神傷」的樣子,不禁也失去了「決一死戰」的決心。這時,項羽最心愛的虞姬,知道「大勢已去」,便拔劍自殺了。項羽看到這番情景,想到自己再也無臉回去見「江東父老」了,於是就握著一柄寶劍,騎上烏騅馬,衝出重圍,在烏江邊上「舉劍自刎」而死。「四面楚歌」強調一個人四面受敵孤立無援,到了無路可走的境地。

[ 本文最後由 -冰瀞- 於 07-11-12 07:43 PM 編輯 ]
作者: 7255523    時間: 07-11-12 19:56
這故事我很喜歡

劉邦以張良的計謀成功的打敗了項羽

可是我一點都不覺他很強

倒是項羽 知道了"大勢已去"  然後舉劍自殺

這點我倒是很佩服...
作者: ACT    時間: 07-11-12 21:02
《史記》作者司馬遷在書中批評項羽:“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維基百科

個人看法亦同
作者: ericchan1219    時間: 07-11-12 21:45
劉邦 出身沒有項羽好 也沒有什麼出眾的能力 但是會用人 肯求賢 以致身旁良才眾多

奠定 爭取天下的籌碼

然而 劉邦是一個只能共患難 不可共享福的人 這點 張子房很清楚 所以 當劉邦稱帝以後 張子房 很

有自知之名的辭官隱居了 其他與劉邦共患難但是未明瞭情況的人 下場...唉


項羽 有霸氣 家族也是地方上的望族 個人本身也有爭取天下的能力 只是 不會用人 帶人

做事情過於托大 在幾次關鍵的戰役輸了以後 把一切的過錯都推給上天來著...(死要面子的傢伙~"~)

其實在烏江畔時 還是可以再回 故鄉東山再起 但是因為個人的面子:無臉見江東父老

遂自刎在烏江旁
作者: -冰瀞-    時間: 07-11-12 23:13
每個人看法不同

能當英雄便有他們的長處

只是歷史上容易將一個名人過度「故事化」

所以冰瀞通常只採信70%

--

但好的要學習
不好的要當作借鏡^^


不論是哪個英雄
再怎麼英雄  還只是個「人」

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的。
作者: Evenlyn    時間: 07-11-13 21:54
標題: 回覆 #1 -冰瀞- 的文章
每次看到這段歷史都感到十分可惜!

劉邦根本就只是個痞子加無賴,還不都因為張良不然他什麼都不是! 不過他也是開啟了漢代盛事啦!

項羽沒在鴻門宴殺掉他真的失算! 項羽是我喜歡的典型,這才是英雄呀!勇猛.有霸氣.智慧也不低!

連她身旁虞姬精神也是令人敬佩!

不過最厲害的人時常不是最後的勝利者,日本戰國最後勝利者德川家康也是一樣

,資質平庸就贏在選賢,大智若愚吧,大部分利害領導者看起來都傻傻的,無為而治= ='

據說當初不渡烏江原因是項羽起了善念,認為持續那麼久的亂世,百姓們都累了,

因此才想成全劉邦,這也是一派說法,不然渡烏江未來輸贏很難說

PS司馬遷對項羽一定會稍微美化=   ='畢竟他恨死漢武帝(這點我一直覺得很好笑)

[ 本文最後由 Evenlyn 於 07-11-13 01:55 PM 編輯 ]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