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生命科學 [列印本頁]

作者: 路.里美亞克    時間: 08-1-4 09:06
標題: 生命科學
期末到了

選修的生命科學準備交作業

自己還在努力的找資料

就這兩題資料實在不好找

所以小路就厚臉皮來這找大家幫忙了

-----------------------------------

請描述一個正在合成中的蛋白質,如何通過內膜系統直到釋放出細胞外的過程。


如果你在粒線體上刺一個洞,他還能行氧化呼吸嗎?粒線體碎片能行氧化呼吸嗎?


如果孟德爾所選擇的性狀是由不完全顯性或共顯性對偶基因所控制,那麼孟德爾的實驗結果及其所制定的模式將會有哪些不同?

--------------------

只要有相關資料給小路研究就好了

獎勵是不會少的

麻煩大家了(鞠躬

[ 本文最後由 路.里美亞克 於 08-1-4 09:08 AM 編輯 ]
作者: 瓶瓶    時間: 08-1-4 11:20
簡述還是詳述??

DNA→premRNA
(  核仁中  )
→(經修飾再轉譯)蛋白質
(從核孔到細胞質載到高基氏體)

再經由血液 淋巴管輸送到各處經由孔隙 或 擴散

粒線體主要的呼吸反映在內膜系統上至於他破了一個洞
可說是病了或是被攻擊 就會被自身的免疫系統吞噬
碎片應該是可以進行不過微乎其微


沒記錯不完全顯性就是指 異型基因會顯出不同性狀
基本上孟德爾選擇的豌豆
就因為他簡單而快速的顯性遺傳
別人的智慧我們説不準
搞不好他它可以整理出來

因為不完全顯性 跟後來的共顯性是別人發現
孟德爾的法則有漏洞 並不是所有的Tt*Tt是四比三
如今這些是正確的法則

那麼相信不管當初是怎樣 最後歸論的結果都會是相同的

另外從前老師也提過,孟德爾會選擇用豌豆可能是他的運

就好像當年微生物學家巴斯德推翻自然發生說也是一種機緣

當初他用酵母菌推翻

卻沒人叫他用乾草浸液證明  在當時的技術還無法證明內孢子

再乾草浸液裡就有



以上是很久沒讀的記憶跟混雜著英聽><

(喔不!!!我應該是看我期末考的英聽ˊˋ)



補注
一個小動畫

蛋白質的移動(知識+)

看看

粒線體有人跟你問一樣的= =(知識+)

請看老鼠塗抹試驗(裡頭有談到)



[ 本文最後由 瓶瓶 於 08-1-4 11:40 AM 編輯 ]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