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kevin.chang 於 08-7-30 13:38 發表
好好打坐,引導練氣,找好地吸氣
尋找各式方法,結果其實氣功沒這麼難,依舊不逃三個要決
鬆、靜、定
鬆,就是不緊張,全身鬆軟、溫熱
靜,就是不爆燥,心平氣和
定,就是不亂想,無念自空
沒練過的人也一定知道,「氣功有益身體健康,是養 ...
原帖由 kinderrush 於 08-8-4 15:51 發表
靜跟定就是要能夠不帶任何情緒,不受外物所限
不過在日常生活中想要不帶任何一點情緒是很難的
尤其是本身個性就很急躁的人(我就是XD)
練了幾年的真氣運行法,尚未打通任督二脈
可能跟我犯淫戒有關係吧,雖然書上強調不能 ...
原帖由 kinderrush 於 08-8-21 12:36 發表
今天有個新的問題想請教
我又看了一次築基功全文
他說道:展慧中,鬆密處,是禪密功中很寶貴的一個功法
要念茲在茲,常惺惺
我想到真氣運行法中,也有這個樣子的說法
在第三步中,要有意無意把呼吸止於丹田,把練功融入生活
我發覺這樣做的時候,無時無刻氣機都會發動,這樣的話
要作收功的動作嗎?
目前我練功心得,主要是追求一種契合度,這也是我最近一直很重視「聽息法」的原因
將呼吸、心跳、運氣的節奏與精神集中時氣一陣陣收縮發脹的感覺契合起來,氣感就會上升到一種很神妙的感覺
那種感覺暖暖的很舒服,比平常的氣功態還舒服多了,運氣本來有分「主動」與「被動」二種
但那種情況下,氣感覺突然不分主動被動,感覺就是二者都有,精神與肉體間出現一種神奇的契合感
用念操控與肉體自然發氣同時出現,互相配合,這種感覺非常特別
吐納氣法(一)
意念活動 集中精神,體察全身關節運動的幅度和力量。留意諸多導引動作中的全身關節,特別是脊柱各椎體是否在鬆在動,是否在一鬆(指密處)無有不鬆(指全身關節和肌肉),一動(指脊柱)無有不動(指全身各部),始終存念於鬆和動的既矛盾又統一之中,既被動分離又主動聯合,既是動靜平分,又在變化萬千,用”意守體內”,專心調動和檢查身軀各部的鬆和動,從而收斂精神,這是調身方法,也是調心方法之一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