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給銘傳全體學生的一封公開信 [列印本頁]

作者: DUST1987    時間: 08-9-13 10:03
標題: 給銘傳全體學生的一封公開信
文/DUST


  前陣子在中天綜合台「大學生了沒?」節目,播出考驗剛入大學的新生競爭力的專題,網路知名知識分子朱學恆老師,問了兩位學生對李家同先生過去兩個主張的看法:「李家同曾說,英文不好、數學好,根本無法在現代社會存活,乾脆不要唸大學。你怎麼看待他這個說法?」、「李家同曾主張,網路及部落格的文章,有不少不合邏輯且矛盾,也沒有經過修飾、篩選與修改,反而受到年輕人的喜愛,非常糟糕。若整個社會如此,不及時加以糾正,長期下來,必然會影響學生終身的成就,更會影響國家的前途。你如何看待這樣的觀點?」雖然朱老師當時讓他們過關,但我比較嚴苛,我不認為他們的回應是好的答案;現在,同樣的問題來問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讀者,你的回應是什麼呢?

  我國教育一向有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不管在現實中多麼嚴峻,目標上一定會列入一項關於獨立思考或公民素養的教育理念,運氣好的話,甚至有人在經歷了16年教育後,完全沒接觸到這兩樣東西。這不是危言聳聽,任何關心教育的人,應該都能看出端倪。

  一般來說,獨立思考往往被理解成蘊含著批判意識(我認為這不是獨立思考所擁有的內涵,但將「使用習慣」當成「定義」也不是什麼壞事),而「批判意識」,是指對道德、公平正義,或者知識的正確性,有著相當程度的直覺,這種直覺則主導了自己看待事情的方法。不管李校長在所謂銘傳人必備的「十大能力」中有沒有類似的東西,這種意識能力顯然是重要的。

  我們很難想像,一個欠缺批判意識的人,會注意到自己的權益被侵蝕。以我高中經驗為例,大家「非常相信學校」地參與輔導課,而完全不知道其中的違法秘辛;在升大學的高低資格考試中,也沒什麼人注意到「為什麼國、英、數、史、地的能力,可以決定一個人有沒有條件唸資源高、競爭力又強的那些法律系?特別是在我們都同意"每個人各有專精與興趣"的時候」;那所謂「公民素養」,是不是只要去投投票,然後捐捐錢、看看新聞當作關心社會就美滿了呢?面對公共參與,哪怕是最基本也最簡單的「選總統」,如果沒有批判意識,該怎麼判斷是非正義?

  「英文能力對你的生活有多少影響?它是不是生活或求學不可欠缺的基礎?未來你所打算從事的工作是否真得會用到它?」如果以上是否定的,那你怎麼看待「銘傳要唸四年英文」這件事呢?

  「當我權益受到侵害,我卻不知道該怎麼聯絡學生會,甚至我完全不會想到他們,因為大多數學校的學生會就像竹林七賢隱居深山,好像『社員』才是會員一般。」例如在台北銘傳要登山,只有行政大樓有電梯,教師們可以輕鬆開車上山,沿路還有停車格,學生卻必須屈就於把它當成訓練體育能力。好,不管學校是否有電梯或手扶梯建設上的困難,我們有多少人願意把它當成公共事務來進一步瞭解?而傳說中的學生會,是否又願意主動接觸「民意」呢?

  「批判意識」非常重要,重要到應該列入義務教育的核心教材,但顯然目前辦不到,不過,大學卻辦得到,因為大學是「自主」的,就像李校長會提出「十大能力」或「學四年英文」一樣。

  我無意藉此加重大家課業的負擔,這一方面也是因為我認為透過專業科目、以修學分的方式來達成特定教育目標是愚蠢的;我著重的是環境型塑與啟發,大家(特別是法律系學生)也許可以看看法律名著《毀約》,試著幻想一下同儕間學術思辯或意識形態衝突的樂趣,這不來自於學校課程提供了些什麼,而是那些學生原本就是那副樣子,並且湊在一塊。不過,要期待學生升大學前,也就是高中階段就俱備「那副樣子」,顯然也是愚蠢的,但大學仍可以從別的角度下手,例如人文環境的塑造就有助於達成目標。

  首先,學生所處科系的專科教授,有沒有能力在授業知識中納入大量需要思索、能引發討論的教材?它應該是自由的,透過有意無意地挑起學生注意(與學生的需求、喜歡的事物有關),而不是設為考試或成績的依據,那只會讓我們的懶惰因子追加了一次運作的機會(死背與上網找答案)。再者,學校環境中,有沒有引發學生思考的契機?前面提過登山的例子是反面教材,男廁小便斗上的標語就是一個正面的例子(就算那看來沒什麼用),還有大量的校內座談活動或演講,甚至是校內的論文比賽,加上配合讓學生可以輕易得知訊息;或者,學校的高階管理員或校長,願不願意開放讓學生公開挑戰各種辯論議題(例如校規)?又,學生對學校經營的意見,或者對系院內的意見,有無開放的溝通橋樑?例如投稿,或意見信箱。當然,我也很訝異《銘傳一週》沒有提供類似的空間,所以,如果你能在這份刊物上看到這篇文章,會是不可思議的。

  銘傳既然是以管理起家,那麼我想各種環境的營造(需求,或是否有效等等)應該不難才是,如果想不出來,也可以開放學生參與提議,這剛好就是一個開始。另外,網路也是一個可以重視的空間,我自己也有在網路營運相關的團隊,口語能力不好的人,仍可以透過網路表達意見與交流,這都有助於批判意識的啟發與後續的實力累積。

  這封公開信雖然屬名給學生,不過以上內容卻比較像是給學校,但大家仍可以思考,自己想要學什麼、獲得哪些經驗,花了大筆學費卻被綁死死,不如告訴學校你的想法,草莓族只是體制的副產品,而不是你我的本質;學習主張,或者學習批判,都會是好的開始,教育體制與學校,就是公領域的起點,那也是各位人生中,作為一個社會人所必須「學會」與「運用」批判能力的場地。

  希望,這封信能引起一些思辯,哪怕是對我的提案或觀點提出反駁,都是可貴的經驗;最後,祝福各位,有個美好的大學生活,也祝福銘傳,能引領培育知識分子的風潮,讓台灣公共知識分子能更加茁壯。(2008/09/13)
作者: 異形    時間: 08-9-13 16:26
我不是銘傳的學生

但這讓我想起去年文化大學校方要執行排座位政策

卻受到學生們的反彈

而學生會也發起聯署活動


那時我才知道

原來文化大學有學生會啊?

===================================

大學生應該具備的不是只有學術方面而已

應該還要有質疑權力的想法、質疑權威的思考

質疑權力與權威來保護自己的權利

這是大學沒教、但在社會上卻十分的重要



=========================

至於朱學恒的題目應該是有五題才對

1.李家同教授以他對高科技的理解,曾經表示過:「網路及部落格的文章,有不少不合邏輯且矛盾,也沒有經過修飾、篩選與修改,反而受到年輕人的喜愛,非常糟糕。若整個社會如此,不及時加以糾正,長期下來,必然會影響學生終身的成就,更會影響國家的前途。」請問李家同教授對於年輕人的這個看法是否會影響到國家的前途?

2.李家同教授曾經以他對教育的研究說過,「英文不好、數學好,根本無法在現代社會存活,乾脆不要念大學。」請問這句話是否正確?

3.李家同教授曾經以他的國際觀表示過:「我們不妨看看所有工業技術高的國家,他們也許有經濟不景氣的時代,但是不會因為經濟不景氣而發生民不聊生現象;日本有過經濟蕭條,既使在這些日子裡,你去日本也不會感覺到這種經濟蕭條影響了人民的生活。」請問經濟蕭條不會影響到日本的人民生活這個說法是不是正確?

4.李家同教授曾經以他對人類學的瞭解,說過:「至今耶穌的後代一定至少有二的七十次方,這是天文數字,」,請問耶穌的後代是不是至少有二的七十次方?

5.李家同教授以他對技職教育和對美國的瞭解,表示:「美國的吹玻璃工人薪水高到和學校校長一樣。」請問他的說法是否正確!(補充說明:正確不正確我不知道,但這個工作需求寫的很清楚:
http://jobview.monster.com/GetJo ... &pg=1&seq=8
每年八萬到二十萬美金薪水,還有25%-50%的績效獎金。賓州州立大學1993年度給校長的薪水是三十四萬六千美金。吹玻璃的工人薪水這麼高,一年可以賺個上千萬,美國真是個好地方呀!)


以下是我的回答(但最後聚會VIP資格沒抽中......):


第一題:
你看看朱學恒的表現,網路及部落格的文章真的會影響學生終身的成就與國家的前途嗎?

第二題:
我都看日本的,所以我日文比英文好~
英文差真的會無法在現代社會中存活嗎?日本呢?法國呢?德國呢?挪威瑞典芬蘭呢?

第三題:
真的沒有嗎?李杯杯的實證數據在哪裡?世界的通病就是"報喜不報憂",難道李杯杯不知道?
日本的A片市場都萎縮了,難道李杯杯不知道嗎?

第四題:
2的64就已經上兆了(前天播的數字搜查現有講噢~),如果對照有人統計出來從過去到現在地球上所出現過的人類的總和,那他的一些子孫應該是為了躲避世界末日被外星人接到外太空去了。
更何況,抹大拉的瑪麗亞是不是耶穌的妻子到現在還沒定論,連超專業的歷史學家人類學家都不確定了,你這個有沒有修過人類學學分都沒人知道的傢伙怎麼可能知道,難道是耶穌跟你講的嗎?

第五題:
這裡是台灣,不是美國!
你拿某某商職的文憑去跟交通大學的文憑PK,鐵定被秒殺的。
更何況,雖然表面上校長給的薪水很低,別忘了可能還有特支費或是回扣可以拿啊~





我說完了
(今天是轉學生網路選課卻沒辦法選......搞笑啊!我又不是舊生)
作者: DUST1987    時間: 08-9-13 17:24
嗯,我印象中朱學恆在節目中只有問兩題,剩下的三題應該是部落格另外掛上來給大家抽的。
作者: 西風漂流    時間: 08-9-14 13:02
支持DUST大大參選北銘傳學生會會長~~~



有批判意識是正確的,但重點是要眾人與你共鳴。假如只有一個人在唱獨角戲,那批判方向是否錯了呢?還是該責怪旁人不關心公共事務呢?

花大錢讀大學本來就是要學東西。

我瞭解有些反對「點名制」的學生主張「應讓大學生培養自我管理能力!」但台灣的大學生真有「自我管理能力」嗎?讀過國立的我看不到,想必讀過三所學校的你更能體會。

在這現實的社會上,英文對於一個知識份子而言是必備技能,哪一間企業的職員無須英文能力呢?面對未來中國學生衝擊,TOEIC根本就是基本武器配備。

我個人覺得語言這種東西是會越多越好啦,等到我拿到TOEIC的藍色證照後,就要去學日語了XD

關於爬樓梯這部分,不曉得你是不是反對學校對於無障礙設施不重視的問題。
如果是這點我絕對舉雙手贊同。
不然爬樓梯從我媽那年代就開始爬了,對於銘傳學生而言是個「傳統」
考量到教師中有些是孕婦、老人,有些老師還在兩個校區兼課,讓他們開車上班也很正常。
再說教師人數比學生少,如果學生通通騎車上學,想必會造成交通問題,而且學校另闢停車場勢必有經費、土地考量。
不過我對台北校區的環境不熟,以上只是我看你的文章時想到的疑問。

當然,我完全支持你的學生要有批判思考的能力論點,但重點還是人數。
像銘傳的選課制度對轉學生根本不公平,但轉學生佔全體學生才百分之幾呀?每次去系辦討論還不是被罵回來,結果只能私下抱怨而已,一般正常入學學生根本不想幫助我們,唉。

[ 本文章最後由 西風漂流 於 08-9-14 13:55 編輯 ]
作者: DUST1987    時間: 08-9-14 18:01
  嘛,我是學術宅加家裡蹲,平常很低調,何況是當學生會長。

  我沒有指責旁人不關心公共事務的意思,我只是在呼籲批判意識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因為那攸關自己的生活、面對權益侵害的反應能力;在這點上,異形在二樓有紅字的那段話直擊核心。

  批判意識是起點,至於誰想主張什麼,當然不是肆意地就滿足他的要求,任何會牽涉到其他學生的權益的,或者牽涉資源分配的,都必須讓大家有空間討論,以取得共識或妥協,我在原文中,也著重在如何建立這樣的空間,這包含全體批判意識氣氛的型塑,以及互動方法。(這方面目前是貧乏的,我們的確是有方法可以對學校提出意見,但這種溝通只是一方提出,而等另一方同意與否如此而已;我們沒有公開對質或討論的機會,更不用說我質疑學生是否會有動機與能力從事這樣的事情,因為批判意識普遍欠缺。)

  英文或爬山,只是我提出來給大家作參考,「大家是否曾有批判經驗,例如登山?就算學校單方面地說是建設困難,我們是否有更進一步去取證或質疑?」這才是面對公共事務的態度,這是「參與」,而不是「一次性問答」。文中這部分著重的並非是「大家怎麼都不覺得我們根本不需要學英文?」或「難道大家都喜歡登山嗎?」這種事,而是「像登山或英文學四年這種議題,在銘傳每個人都會遇到,而這不是一般大學的常態,我們是否曾有過批判?畢竟比起其他議題,這兩者在銘傳算是一個指標。」所謂的批判,是指拿到公領域來談、當作公共議題,進而瞭解各方面的意見與真實狀況,並根據討論結果採取措施,而不是純粹抱怨。

  至於知識分子的意思或英文重不重要,我有兩篇文章可以參考一下:

  英文的部分→https://www.gamez.com.tw/thread-386696-1-1.html

  知識分子→https://www.gamez.com.tw/thread-460528-1-1.html

[ 本文章最後由 DUST1987 於 08-9-14 18:03 編輯 ]
作者: 玉日比    時間: 08-9-22 20:08
我覺得這不只是學生的問題

當多數人民(理想是全部)都有獨立思考的精神時,這個國家才有希望

台灣現在多的是淺碟文化,很少人會靜下來思考,相較於先進國家,歐洲的哲學課是中學必修,歷史  哲學是高級學科,進去的都是精英

而台灣反而是相反,理工商醫才是第一志願,我讀歷史系一天到晚被我媽碎碎唸

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 西風漂流    時間: 08-9-22 20:33
原帖由 DUST1987 於 08-9-14 18:01 發表
  嘛,我是學術宅加家裡蹲,平常很低調,何況是當學生會長。

  我沒有指責旁人不關心公共事務的意思,我只是在呼籲批判意識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因為那攸關自己的生活、面對權益侵害的反應能力;在這點上,異形在二樓有紅字 ...


我完全支持你「學生要有批判、獨立思考能力」的觀點。

但我也不妨直接說,你拿這兩個例子來舉例很不妥當。

畢竟爬山和讀四年英文是銘傳的傳統,並不是今年突然新增的制度。

如果是拿今年新增的制度來批判,比如雙二一制,那還比較合情合理。

而且我不知為何你要特別拿銘傳作例子?是您以前讀過的學校校風與銘傳大不同嗎?

我想並不是只有讀銘傳的學生沒有批判意識吧?

假如你的標題是以給全國大學生的公開信,那我也不會覺得怪怪的了。
作者: DUST1987    時間: 08-9-22 21:52
標題: 回覆 7# 的文章
1. 我覺得這跟傳統或新制度沒關係,為什麼你覺得新制度才有批判的空間?

2. 這不是拿銘傳做例子,而是我根本就是要寫給銘傳的,基於"我剛進入這間學校"這樣的理由。當然,我完全同意這屬於全國性問題,但從自身學校出發,會是一件奇怪的事嗎?(我在世新也抱怨過法律教育問題,在玄奘時也寫過關於校園民主法治的投稿,並沒有專找銘傳的碴;雖然我的確覺得銘傳嚴重得多,這不是指學生批判意識,而是指學校的施政方針。)
作者: 西風漂流    時間: 08-9-22 22:04
原帖由 DUST1987 於 08-9-22 21:52 發表
1. 我覺得這跟傳統或新制度沒關係,為什麼你覺得新制度才有批判的空間?

2. 這不是拿銘傳做例子,而是我根本就是要寫給銘傳的,基於"我剛進入這間學校"這樣的理由。當然,我完全同意這屬於全國性問題,但從自身學校出發,會是一件奇 ...


因為傳統是接受過時間的考驗,眾人的認同呀!
在這期間不可能有人沉默,一定是經過很多辯論修改,才有今天的結果。

銘傳的樓梯已經有將近五十年歷史,老學姊們還是穿高跟鞋走上山的。
英語教程四年從銘傳立校以來就有,如果不喜歡英文,進去之前就該打聽,我身邊有很多同學就是看上這點才選擇銘傳的。

新制度是因為才剛實施,在造成影響以前,當然要多加討論。
(不過銘傳改為雙二一也可見學校對現實低頭了)

我也承認桃銘的學生會只是用來辦活動而已。

銘傳校風比起其他大學更為保守,畢業的學生都被企業評為「中規中矩」。

說實在,你只跟我一個銘傳人討論有些不好,畢竟我是很贊同英語教程的學生,當然不會認同你的觀點。
樓梯的話,畢竟我是桃銘校區,沒資格說什麼話。

何不如把文章po上PPT銘傳版或銘傳的BBS,看看有沒有人跟你一樣也討厭樓梯和英語課,然後一起想辦法改進^^

[ 本文章最後由 西風漂流 於 08-9-22 22:15 編輯 ]
作者: DUST1987    時間: 08-9-22 23:15
1. 在批判意識普遍低落的前提下,為什麼你會認為一個傳統之所以留下來一定會經過眾人思辨並且被接受?(而不是一直以來大家忍氣吞聲或不在乎或認為自己沒權利做主?)

2. 就算那個傳統是過去銘傳人已經討論過並獲得共識好了,為什麼以前的人有權利提出意見來取共識,而後生晚輩得屈就於他們的結論呢?不管是誰,只要自己的意見沒有被解決,都應該有權利表達才是。(這讓我想起以前高中時代,學務主任表達"不准把制服上衣外放"的理由:「因為這也是以前學生自己設計的,衣服形式本身就是得紮入。」而當學生要求改變設計也遭到駁回,理由是買新衣服會造成舊生的負擔,而若不買,則會造成新生跟舊生服裝不一致,有禮儀與團體紀律上的疑慮。)

3. 我想你沒有弄懂我這篇文章的目的,這篇文章並不是在呼籲大家應該拒絕學英文,或者要求學校建電梯,而是我藉由這兩個例子,來檢視銘傳學生批判意識的狀況,同時也提出我對批判意識的認識,來說服學校加強這一塊;英文與登山,是進入銘傳後最直接可接觸的兩個特色,而我相信有許多人(特別是每年持續加入銘傳的新生們)都會對其有所不滿,而這種不滿所產生的反應甚至是行動,就能看出銘傳批判意識的養成是否成功(當它也的確被當作重要的教育目標的時候)。最起碼我相信,一個能真正養成批判意識的學校,學生會經過四年洗禮過程而提出相關的質疑,但我目前並未見到關於這方面的討論痕跡,也沒見到學校對過去曾有的批判所作的回應(特別是英文這個例子)。如果有,那麼這個舉例的確是不恰當的,但若光就你所誤解的角度來看,其實我仍然有權利提出質疑,並且得到適當的回應(哪怕我提出的已經在過去被解決了,我想我沒有責任花最大的力氣來探尋是否被解決,當我盡一般能力去瞭解卻探索不到,那麼換問學校好得到回應會是理所當然的)。

4. 最後還是不厭其煩地強調,原文關於英文與登山的問題,我在講的是大家有沒有把它當作公共議題來看(若有所懷疑,麻煩再回顧一下我原文寫的東西),當大家普遍沒有這種習慣,那就是批判意識不足,如果學校重視這種能力,則需要花點功夫加強。我不是在說服大家應該主張廢除必修英文或建電梯,而是說服大家要有批判能力,把生活各種事務當作公共議題,討論它、瞭解它、解決它。你跟我說英文重要或建設困難,的確我跟你的意見相反,但這不在我原文的主張範疇,這樣的反對意見並不會對我原文造成任何有效的攻擊。也許你得把它當作另一個議題,而不是當作反對我原文內容的意見。
作者: 西風漂流    時間: 08-9-24 20:12
原帖由 DUST1987 於 08-9-22 23:15 發表
這樣的反對意見並不會對我原文造成任何有效的攻擊。也許你得把它當作另一個議題,而不是當作反對我原文內容的意見。.


我沒有攻擊你,我只是將我的懷疑提出來而已。
我覺得我的發言很有禮貌,這樣也被認為攻擊,實在是......連懷疑也不能懷疑嗎?

討論不就是有一方持有疑問才叫討論?

我真心認為你出發點是好的,並沒有反對你所說的「大學生要有批判意識」這點,關心公共議題更是重要,只是你文章的舉例有所不妥。

這也算是我看你的文章時所產生的獨立判斷與思考,而不是全盤接受吧?

我覺得你提出高中的經驗就很好呀!
那確實是有黑幕存在。
國中時雖然會有課後輔導同意書,要我們選擇要參加或不參加,但基本上不參加那選項是假的,老師還是會說服你參加(不然他怎麼會有額外收入?),加上從小就被教不能對大人的話有所質疑,就沒繼續堅持了。


1. 在批判意識普遍低落的前提下,為什麼你會認為一個傳統之所以留下來一定會經過眾人思辨並且被接受?(而不是一直以來大家忍氣吞聲或不在乎或認為自己沒權利做主?)

傳統的定義不就是這樣嗎?
當然如果傳統與時代遇上違背的話,是有必要修正。
但就你舉的例子,並無在現實情況下產生不妥呀!
當然也可能是我只有我個人覺得沒有不妥,亦代表你這篇文章在這部分並無法說服身為銘傳學生,並在銘傳待三年的我。

英文與登山,是進入銘傳後最直接可接觸的兩個特色,而我相信有許多人(特別是每年持續加入銘傳的新生們)都會對其有所不滿,而這種不滿所產生的反應甚至是行動,就能看出銘傳批判意識的養成是否成功(當它也的確被當作重要的教育目標的時候)。

這應該要怪高中教育,而不是大學教育了,畢竟人格是在少年時期養成的呀。
不過討厭英文、英文不好的人,確實會對這項課程有所抱怨。

但我目前並未見到關於這方面的討論痕跡,也沒見到學校對過去曾有的批判所作的回應(特別是英文這個例子)。

你可以先開首例呀,跟我這樣的人在鐵傲上生氣不好吧?
我相信銘傳中有許多人會同意你的意見,但他們的智慧就等著您去開發
不過銘傳在網路論壇上,不像台大有ppt那麼熱鬧的地方,築夢仙境根本就是死了,但ppt的銘傳版還活著就是了。
不過個人有多事,把你的文章給銘傳人看
目前反應還不錯...所以就說不要只跟我討論了嘛,之前一直鼓勵你去跟更多的銘傳學生討論
畢竟喜歡英文的我應該是個大怪胎

[ 本文章最後由 西風漂流 於 08-9-24 21:19 編輯 ]
作者: DUST1987    時間: 08-9-28 01:53
  攻擊是討論、辯論用的術語,跟「有效的反駁」意思一樣(「我不同意你的觀點,原因是...」並且有道理時,就會稱此為一個有效的攻擊);我沒考慮到這個詞的普遍性,造成誤解還請見諒。

  我不覺得舉英文或登山不妥,一個學校批判意識有沒有被帶起來,從最普遍可接觸的議題即可略見一二,若這兩個話題沒有引起思辨,我已有足夠的理由懷疑這所學校的學生並沒有足夠的批判能力;我還是有點不耐煩地重申,我舉這兩個例子是因為它們是很直接每個人都能遇到、也很容易有爭議的話題,如果這種話題都沒有引起思辨,那關心學生批判意識養成的人或者宣稱要培養學生批判意識的人,都必須有所警覺。除非你主張,英文或登山都是銘傳人的驕傲或者鮮少有不滿(換句話說,就是這兩個議題對銘傳人來說幾乎沒什麼雜音,以至於難以宣稱足以當作一個銘傳學生的「校園公共議題」),那麼這個舉例才能說是不恰當的。

  這篇文章的目的並非是「想跟銘傳人討論英文或登山好不好」,因為這根本不在我這篇文章的論述範圍內,針對這兩個話題,如果有人想討論,到我寫的另一篇《銘傳大學學問大》才是比較切題的(雖然那篇只是心情遊記),因為那裡面我的確對這兩個議題作出了主張。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我認為大家批判能力是欠缺的(基於我對兩個指標性的校園公共議題與對學生會的觀察),如果學校在意這種能力,那應該用心去提升。
作者: DUST1987    時間: 08-9-28 02:34
  為了怕你懶惰而不回去重新看我原本的主張,我在這裡幫你整理。

  「英文能力對你的生活有多少影響?它是不是生活或求學不可欠缺的基礎?未來你所打算從事的工作是否真得會用到它?」如果以上是否定的,那你怎麼看待「銘傳要唸四年英文」這件事呢?


  我這句話有主張「我認為我們不應該唸英文唸四年」嗎?沒有吧?

  我只是提出問題,而讀者若經過自己思索後,發現自己屬於「英文未來與當下用不到」的那一群人,那麼怎麼看待學校這樣的政策。(當然,我有相當把握有不少人對這個問題的反應是屬於「英文用不到」的類型,所以我才會認為這是一個公共議題。這就好比共產制度沒辦法被當作市民們的公共議題,但裝攝影機、紅綠燈停幾秒、怎麼預防犯罪則都屬於可能的公共議題。)

  這段話的目的是引起讀者對英文這個政策的思辯,並且以其作為批判意識的判斷起點。而你卻一直告訴我,學英文多重要或有幫助,這讓我不知道該怎麼跟你討論,我只能回應你,你搞錯了我的原意,如同我前面回應不斷在強調的那樣。

  就算你能說服我英文很重要、大家應該要學四年英文,也對我「把這個話題視為公共議題、提出來當批判意識有無的例子」這點起不了任何阻卻的作用(換句話說,如果你在意的是「我不應該拿這當例子」而不是「大家應該學英文」,那麼這樣的攻擊是無效的)。真正有效的攻擊應該是:「你認為英文學四年稱不上是公共議題,因為大家都樂見其成,因此根本無法當作批判意識有無的指標。」

  「當我權益受到侵害,我卻不知道該怎麼聯絡學生會,甚至我完全不會想到他們,因為大多數學校的學生會就像竹林七賢隱居深山,好像『社員』才是會員一般。」例如在台北銘傳要登山,只有行政大樓有電梯,教師們可以輕鬆開車上山,沿路還有停車格,學生卻必須屈就於把它當成訓練體育能力。好,不管學校是否有電梯或手扶梯建設上的困難,我們有多少人願意把它當成公共事務來進一步瞭解?而傳說中的學生會,是否又願意主動接觸「民意」呢?


  同上,我這段話是表達什麼呢?我是不是在說「似乎大家並沒有把登山當作公共議題」、「學生會作為一個學權的組織卻不太主動」?

  登山沒人有意見嗎?有吧?如果有而且為數不小,那麼它就是公共議題;這樣一個公共議題如果沒有引起討論,那麼批判意識就是不足的,這是我的主張。

  我在這裡從來沒說「我認為學校應該要建電梯或手扶梯」,我只有把這個主張所屬的議題提出來而已。而這個議題是銘傳的特色,我以此作為觀察學生批判意識的狀況;你卻告訴我學校有它的困難,讓我無所適從,因為我根本不在乎學校或學生對這個議題的表態是什麼,而是在意學生本身有沒有充分地表態、與學校溝通(作為批判意識的外顯行為)。
作者: DUST1987    時間: 08-9-28 02:37
  如果上面這樣的回應你還是看不懂,很抱歉我的能力就只有如此,沒辦法再用更容易讓你瞭解的方式繼續嘗試表達,屆時我也不再作這類回應。

  另外,為了證明我那個「攻擊」的用法不是唬爛,附上深藍辯論版的文章以茲證明(有用粗體紅字標示):

1. http://www.student.tw/db/showthread.php?t=129298&highlight=%E6%94%BB%E6%93%8A
(#4、#6、#7、#9)

2. http://www.student.tw/db/showthread.php?t=129584&highlight=%E6%94%BB%E6%93%8A&page=2
(#31)

3. http://www.student.tw/db/showthread.php?t=138374&highlight=%E6%94%BB%E6%93%8A
(#11)

4. http://www.student.tw/db/showthread.php?t=108954&highlight=%E6%94%BB%E6%93%8A
(#1、#5、#8、#9)

其他主題也有,就不再列舉了。

[ 本文章最後由 DUST1987 於 08-9-28 14:20 編輯 ]
作者: 墮落牧羊人    時間: 08-9-29 12:25
原帖由 西風漂流 於 08-9-14 13:02 發表
我瞭解有些反對「點名制」的學生主張「應讓大學生培養自我管理能力!」但台灣的大學生真有「自我管理能力」嗎?讀過國立的我看不到,想必讀過三所學校的你更能體會。


  我不太同意你的這段話,就因為台灣的大學生不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就不給他們嘗試自我管理,那麼這就等於封殺他們自我管理的空間,他們還有學習的機會嗎?

  大學本來就應該開放由學生自已管理自己的事務,但這不表示學校不可以從中輔導,學校大不了可以採明確性的規範或者由具有經驗之人來引導學生如何自我管理,然而在這過程之中,免不了會有混亂,但是如果是因為怕混亂,而完全扼殺學生的空間,我想他們根本永遠無法學習。

  教育著重於引導,而非決定,然而就是有學校因為擔心,或者避免麻煩,而替學生做決定,這根本違反教育本身的目的與意涵。

[ 本文章最後由 墮落牧羊人 於 08-9-29 12:34 編輯 ]
作者: DUST1987    時間: 08-9-29 13:02
  最後再做個補充,西風你認為「DUST之所以提出那兩個例子,是因為DUST覺得那是大家都會反對的(我在批踢踢有看到你類似的主張);因此覺得DUST不顧那些贊同這些政策的人(支持學四年英文,以及同意不建電梯的人)」;(前面用「DUST」而不是「你」或「我」是怕混淆。)

  不對,你完全搞錯了,我一直在說爭議爭議的,就是指那並非是大家都有一致立場的話題,有爭議才有討論空間,也才有批判意識觀察的效果;我從來都沒認為大家不同意英文應該學四年,或者大家都不同意學校不建電梯;我只有說,有很多人會在意這兩件事,他們這些意見應該拿到公領域討論,讓各種立場的人都能得到妥善的結論

  我在意的是公共議題有沒有「被討論」,而不是大家有沒有同意「不要學四年英文」或「要建電梯」。這樣你有進一步瞭解了嗎?

  若你覺得我前後主張不一,歡迎提出來檢視。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