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養真集 [列印本頁]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1 22:28
標題: 養真集
自古及今修行之路。三教聖經。無非誘人明其理知其萬物。理乃天地之首大也。知於理也。則知天地一切之物。生來死去。善惡兩途之報。善者能創基業。神鬼相護能成大事。惡者鬼神怒恨。難成富貴。亦不能作頂天立地之漢。如此等是。奉勸諸君子依吾之淺才薄能。刻此書流行天下。自務其正一生有益受用無窮。不盡矣。今以自逞薄才之序。實於慚愧。諸君子觀之。勿以一笑耳。通元理而不通禪。必受固執之病。通禪理而不通儒。多成狂慧之流。求其禪儒皆通而又能貫之以道。不但今鮮其人。即古之紫衣黃冠下。除紫陽蓮池外。恆不多觀。丙午夏之日。偶過友人趙公齋頭。見几上有養真集一卷。因溯其書之淵源。乃得之海甸慧福寺。寺僧得之陳提臺。提臺又得之其家西席。遂借歸閱之。係隱士養真子所著。惜其不表姓名。蓋赤松黃石者流也。 其書由儒悟禪。就虛靈而養舍利。由禪證道。借般若而煉金丹。談空則皆拈花畫壁之真傳。論道則無鉛虎汞龍之假借。孔顏樂處信手拈來。濂洛薪傳隨筆揮出。彙三教而同歸。掃白首青牛之幻相。總百家唯一轍。 洩天心水面之精微。不作空中樓閣。步步階梯。修成幻海橋樑。頭頭道路。衲子朝夕玩味。不須十卷楞嚴。羽客行住遵循。何用五千道德。驀直行去。省多少雲水三千。俯首入來便可坐洞天十二。因其為稀有之奇。書遂全忘我心之固陋。始續貂以裁狗。繼付棗而登黎。以後尋真。不用白雲觀。裡從茲訪道。何須黃鶴樓頭。採玉探珠。全望高明之慧眼。飛昇羽化。庶酬作者之婆心。噫。偌大乾坤。應有知音之客。如斯世界。豈無見性之人。聊染翰而暢言。遂無心而成序。

乾隆丁未上元觀燈日
白鬢老人王士瑞題於塵世蓬壺曉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道。  十一。情。  二十一。物。  三十一。神。  四十一。克治。  五十一。仁。
二。理。  十二。思。  二十二。我。  三十二。氣。  四十二。止。   五十二。靜。
三。天地。 十三。念。  二十三。假。  三十三。精。  四十三。觀。   五十三。樂。
四。人生。 十四。好。  二十四。魔。  三十四。教。  四十四。存養。  五十四。太極。
五。老。  十五。身。  二十五。境。  三十五。學。  四十五。戒。   五十五。中。
六。病。  十六。脉。  二十六。識。  三十六。知。  四十六。定。   五十六。學聖。
七。死。  十七。塵世。 二十七。過。  三十七。行。  四十七。慧。   五十七。坎離。
八。苦。  十八。名利。 二十八。善。  三十八。言。  四十八。誠。   五十八。開關。
九。性命。 十九。色。  二十九。夢。  三十九。省察。 四十九。孝。   五十九。就正。
十。心。  二十。事。  三十。鬼。   四十。敬。   五十。德。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1 22:39
標題: 一。道。
夫人要做天地間第一等美事。莫如讀書。要做讀書中第一等高人。莫如學道。朱子曰。讀書將以求道。不然讀書何用。至於舉業乃分外事。可惜壞了多少人。道德經有云。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時帝王皆以君道而兼師道者也。至於孔子斯道不在君而在士。今非無士也。孰是見而知之者。孰是聞而知之者。夫道若大路然。豈難知哉。人病不求耳。求則得之。天子得道能保天下。諸侯得道能保其國。卿。大夫得道能保其家。士。庶人得道能保其身。才為人用而鮮終。德為己修而有名。道則無名而用無窮。是故君子惟道是學。功名富貴皆視如浮雲。任其去來而漠然無所動於其中矣。或問。君子惟道是學。有所取益而然歟。曰。有。願聞焉。曰。學道之人是學盡其在我者也。心可廣。身可潤。病可癒。死可免。如是之益益莫大焉。 又問。學道之人果有是益與樂乎。而今世人見有學道之人。共嗔為迂。何也。曰。道德經有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白鬢老人曰。
讀書第一等高人。莫如學道。自古及今。學道者紛紛。成道者寥寥。其故何也。首要五戒真。次要讀書多。三要遇人早。五戒不真不能有出世之想。讀書不多。不能見理即明。遇人不早。多受旁門小術之誤。終不能成大道。試看鍾呂紫陽玉蟾邱祖諸仙。俱是穎悟超群。胸藏萬卷。更兼早遇仙師。是以名標仙籍。身出塵凡。若不得真師。斷難成道。若謂余言有謬。君問其諸蓬萊。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1 23:03
標題: 二。理。
夫道一而已矣。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此理流行於天地之間。發著於日用之際。事事物物皆有當然之理而不容移。既有所以然之理而不可易。惟循理君子以理觀物。是是非非。善善惡惡。因而付之。是謂無我。無我則公。公則明。明則處事當。而盡物之性矣。若以我觀物則愛憎橫生。不免任情。任情則私。私則昏。昏則顛倒錯亂。只知有我。不知有理也。有理斯有氣。氣著而理隱。有氣斯有形。形著而氣隱。理無不中也。氣則偏矣。中無不善。偏有不善矣。苟求化偏之不善而歸中之善也。須於機動之始。密密省察。是發于理之中者。擴而充之。是生於形之偏者。絕而去之。久而理自常存。欲自消亡。天下之理不可不窮也。而亦不可勝窮也。有要焉。辨吾心之惑而已矣。辨則明。明則誠。誠則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聖人有言曰。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是惑也。一朝之念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歟。因聖言而擴充之。身受貧賤而慕富貴者。亦惑也。人不思來學而思往教之。亦惑也。邪教惑人。王法禁之猶不止。吾欲以空言拒之。亦惑也。聖賢之道必待其人而後行。望庸眾之人為之。又非惑歟。事有必不可成。物有必不可得者。而營營在心。亦惑也。人有不可強就。功有不可速者。而茲茲在念。非惑歟。素位不行而生外願。是惑也。聖言不畏而思非道之邪事。非惑歟。明之一善是中而不致中。明知萬法惟心而不了心。是惑也。明知生死事大而不體取無生。明知無常迅速而不了本無速。非惑歟。理事本有的。但加提撕而自有。欲是本無底。但能照破而自無。惡欲。存理。原非二事。遏了一分欲。即存得一分理。遏了十分欲。即存得十分理。益人莫大於理。而存理者少。損人莫大於欲。而縱欲者多。人之有欲猶樹之有蟲。暗食其內。不久自斃。夫人以欲為樂。不知欲猶火也。不戢將自焚。神明受其煎熬。酒色耗其精氣。生病生瘡。晝夜叫苦。浮屠謂死後受罪。而不知生前已受之早矣。

白鬢老人曰。
周子曰。明不至則疑生。明。無疑也。經年窮理之人。尚不能認理皆真。行理皆當。而況未嘗學問之人乎。世之因明理而保身者固多。因爭理而喪身者。亦復不少。故禪家又以理為障。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1 23:10
標題: 三。天地。
大道無形。天地是個有形的道。天地不言。聖人是個能言的天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未嘗不見經書。見經書而能明其理義。與見聖人何殊。天生我形。天賦我性。內外皆天。我何敢紊。我在天中。天在我心。見天地而效其清靜與其大道不二。少有私意。獲罪非輕。形色天性也。率天性而行。自無人欲之累。日用常則也。順常則而動。必無逾矩之愆。人之道無時不與天地相合。一動一靜是也。人之氣無時不與天地相通。一呼一吸是也。嘗見日入地中。心火下降之象也。月到天心腎水上升之象也。仰觀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名曰天樞。 夫天固有樞。以為造化之本。人亦有樞。以為性命之源。均是人也。有所謂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試察我之心併我之性。其合乎天地者有幾。合則加勉。不合則速改而至於大人。不為憂矣。天生地成。吾人之大父母也。天動地靜。吾人之大師教也。以往之聖人。天地之孝子也。未來之聖人。天地之慈孫也。能愛其親者。大德必受命。能敬其師者。下學而上達。

白鬢老人曰。
人不畏天。皆因把天看透了。此篇最喫緊處。莫過天在我心一語。人若真知天在我心。敢不畏乎。敢不敬乎。畏敬既久。可以明心。可以見性。可以成佛。可以作祖。所患者隨知隨忘耳。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1 23:22
標題: 四。人生。
人生者太極也。太極動而生陽為火。火者神也。靜而生陰為水。水者精也。神火精水妙合而凝。在兩腎之間。為元氣之根。夫吾人未生以前。氣稟之清濁從天所賦。人不得而與焉。既生以後。人之邪正由人自造。天不得而司之。天地生人。上智固少。下愚亦少。惟中人最多。中人能自強。與上智不二。中人若自棄。與下愚何殊。夫人只知我是父母之所生。不知我與父母與天地皆道之所生也。是故君子必求得道而後無愧於天地。無忝於父母。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非止在春秋之人。亦在今世之人。亦在後世之人。一人生來有一身。一身皆有一真人。真人靈妙通天地。真人清靜無埃塵。真人自古不增減。真人從來莫死生。但能養得真人就。勝如貧子獲萬金。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存之者成聖成賢。去之者為禽為獸。是去之時即變為禽獸。不待死後與來生也。夫天有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也。不止謂之行。一時稍止。不可謂之行矣。夫人有五常。仁。義。理。智。信也。不變謂之常。一念稍變。不可謂之常矣。是五行也。是五常也。具於人身之中則為五臟。心。肝。脾。肺。腎是也。五臟也者。生人之大本也。傷此大本則不能以有生。是故明醫治之。必先調和五臟。發於日用之際。則為五倫。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是也。五倫也者。天下之達道也。廢此達道則不可以為人。是故先王教人先明五倫之理。而今世人有墮肢體去人倫以求道者。彼為不知其非也。世人驚以為貴而尊奉之。此亦不知其非也。

白鬢老人曰。
氣稟之清濁從天。人品之邪正由己。此固說得好。一時稍止。不可謂之行。一念稍變。不可謂之常。說得尤好。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1 23:29
標題: 五。老。
人皆曰。人上六十。一年老如一年。人上七十。一月老如一月。人上八十。一日老如一日。予今八十有餘。將如之何。自今以後多活一日。是上天假我之一日也。敢虛度乎。今縱得道。已是遲了。豈容再遲。昔有三個老者言及無常。有一老人曰。今年酒席筵前會。不知來年又少誰。又有一老者曰。你說的遠了。今晚脫下鞋和襪。不知明年穿不穿。又一老者曰。你說的還遠了。這口氣既然出去。不知進來不進來。智者不失時。勇者不再計。今日知道今日就該下手。此時得知。此時就是下手之時。若曰今日不暇。姑待異日。只恐你要做時。卻又做不迭了。人有三寶。曰精曰氣曰神。老來之精惟恐竭。精竭則死。老來之氣惟恐洩。氣洩則死。老來之神惟恐離。神離則死。精何以不竭。必也遠色乎。氣何以不洩。必也寡言乎。神何以不離。必也無欲乎。神不可以強留。心息相依則神自留矣。氣不可以輕洩。忘言守中則氣不洩矣。精不可以漏失。還精補腦則精不漏矣。或問。人老血氣既衰。如何可補。曰。慎語言可以補肺。節飲食可以補脾。絕思慮可以補心。去嗔怒可以補肝。斷淫欲可以補腎。請益。曰。不患不補。惟補而又損。我故嘗曰。百日補之不見其有餘。一旦損之遂覺其不足。視彼草木。其葉蓁蓁。秋後落葉。生理歸根。歸根不死。來春復生。由是觀之。生生不已。天之道也。各歸其跟。物之裡也。知其理不悖其道者。其惟真人乎。故真人之息以踵。踵猶根也。三冬歸根之時宜靜養之。

白鬢老人曰。
心息相依。忘言守中。還精補腦則三寶固矣。慎言語。節飲食。絕思慮。去嗔怒。斷淫慾。則五臟足矣。三寶既固。五臟又足。有不延年益壽乎。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1 23:48
標題: 六。病。
病。何由而生也。皆因妄想而生煩惱。煩惱既生則傷其心。心傷則不能養脾。故不嗜食。脾虛則肺氣必虧。故至發嗽。嗽作則水氣竭絕。故木氣不充。髮焦筋痿。五臟傳遍而死矣。人當妄想萌動之時。即疾病發生之時也。今人不察。必待疼痛著身纔謂有病。而不知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來漸矣。人之一身外有六淫。風寒署濕燥火是也。內有七情。喜怒哀樂憂恐驚是也。因七情而病者。為內傷而成不足之症。因六淫而病者。為外感而成有餘之病。不足宜補。有餘宜瀉。後天有形之血氣受傷而病者。藥石針灸可以治之。先天無形之精神內損而病者。非反觀靜養不能癒也。十大名醫治人身病。三教聖人治人心病。親朋有病皆知去看。自己有病卻不知自看。若知自看。內觀無心。外觀無身。身心既無。受病者是誰。不病者是誰。見得分明。自然無事。常想病時則塵情漸減。常防死日則道心自生。昔子元有心病。遇一高僧謂之曰。貴恙起於煩惱。煩惱生於妄想。夫妄想有三。或追憶數十年榮枯恩怨及種種閒情。此是過去妄想也。或事到眼前可以順應。卻強生意見。猶豫不決。此是現在妄想也。或其日後富貴如願。或望子孫及時登榮。與夫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來妄想也。三者妄想忽生忽滅。禪家謂之幻心。能照見是妄。遂即消滅。禪家謂之覺心。故曰。不患念起。唯恐覺遲。念起是病。不續是藥。又曰。貴恙亦是水火不交。凡溺愛佳冶而作色荒。此是外感之欲。或是夜思佳冶而成夢遺。此是內生之欲。二者染著耗散元精。若能斷之則腎水自然滋生。可以上交於心。至於思索文字。忘其寢食。謂之理障。經營職業。不憚劬勞。謂之事障。二者雖非人欲。亦損性靈。若能緩之則心火不致上炎。可以下交於腎。故根塵不相緣。根無所偶。反流歸一。六用不行。
子元如其言。獨處一室。掃空萬緣。坐至月餘。心疾如失。自家有病自家知。既知。須要早時醫。倘若忌醫終諱病。無常臨到悔追遲。

白鬢老人曰。
諺云。心病難醫。非難醫。也不得其法。不行其法耳。三教聖人。善治心病一語。可為患心病者指南。誰其信之。誰其行之。昔余為抱關吏時。患脾虛下泄之症五年。奄奄一息。百藥不效。萬無生理。因謝絕人事。反觀靜坐閒校心經一卷。百日後。經完病癒。此余既驗之奇方。故敢告之有痼疾者。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1 23:52
標題: 七。死。
人當血氣強壯之時。馳志六慾。無所不為。及至血氣受傷。百病生焉。死期將至。縱有滿堂兒女也替不得。無數金銀也買不得。至死方悔遲了。誰不怕死。當怕之於未死之先。若待將死之時而怕病。則病難治矣。試看天下之物有重於性命者乎。試思天下之事有大於生死者乎。人莫不好生。但不好長生之道。人莫不惡死。但不惡取死之事。人在世上事事相續。必死而後已。直等到臨死。有甚方法可躲得。不如及早回心。將種種塵緣一齊放下。做個長生出世之人。不亦善乎。或問。塵緣纏繞日久年深。一且就要放下。不亦難乎。曰只是你不肯放下。所以說難。設若你死還有不放下的麼。今雖未死。權當已死。一齊放下有何不妙。又問。放下個甚麼。曰。放下四大五蘊情識種子。真修行人恰似大死一番。大死人也無世界纏繞。也無玄妙道理。如此大休歇方為了當。朝聞道夕死可矣。
此吾夫子交人急切之語。蓋謂上士聞道。了生死於片晌之間也。

白鬢老人曰 。
昔人云。舉世盡從忙裡老。誰人肯向死前休。若有人能向死前休者。不但其死必遲。而且可以了生死。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00:03
標題: 八。苦。
人只為一箇愛字。不能除卻。愛名利。遂為名利所縛。愛酒色。遂為酒色所縛。愛身家。遂為身家所縛。愛子孫。遂為子孫所縛。將此真性。縛得七顛八倒。往來人間。受無限之苦。受父精母血。始結成胎。衣胞猶如囹圄。拘束其身。母喫熱底。如滾湯澆身。母喫冷底。似寒水逼體。及至氣滿胎全。急要撞出。必將衣胞先撾抉數日。衣胞纔破。人只知為母底腹痛之苦。不知為子底更受無數底苦楚。至於分娩,呱啼一聲。受苦於胎中纔盡。又有一身之苦。隨至內患饑渴。外畏寒熱。變蒸痘疹。相繼而作。此童蒙之苦也。及至成人。事業臨身。為君王者憂社稷。為士庶者憂身家。晝夜焦勞。坐臥不安。五火俱動。焚其天和。隨身疾病不禁。夫人也。始成病苦。終至死苦。後有報苦。歷劫輪轉。無有休息。釋氏曰。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今人苦惱。都是自作自受。有不知是苦。而誤人其中者。有明知其苦。而脫離不得者。語曰。莫言婚配早。婚配後。事難了。莫言中會高。中會後。業大了。莫言耕種飽。耕種後。苦多了。莫言僧道好。僧道後。心難了。或問。世人之苦多在身。學人之苦獨在心。無繩而自縛。無事而自忙。要收收不來。要放放不下。如之何則可。曰學人未得真傳。其苦有如斯也。苟得真傳。收放由我。何苦之有。況學道是個安樂法門。凡說下苦。便是個外道。

白鬢老人曰。
世人常談。謂人生下時。必呱啼一聲。可見從此皆是苦境。余謂不然。皆因迷了真性。縱欲不遂。是以百苦叢集。若肯回心向道。萬物皆備於我。樂莫大焉。何苦之有。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19:10
標題: 九。性命。
學道入門先須理會性命二字。性有性源。心地是也。命有命蒂。真息是也。命蒂要固。性源要清。或問。性源如何清。命蒂如何固。曰。內外兩忘則清矣。精氣相守則固矣。性即神也。命即精與氣也。太極圖曰。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而人始生焉。所謂性即無極之真也。所謂命即二五元精也。無易子曰。性具於心。心空一分則性見一分。心空十分則性見十分。性見則性盡矣。是止念即所以盡性也。性盡一分則神氣凝一分。性盡十分則神氣凝十分。為學別無功夫。不過從容致之而已。大抵功夫全在止念。心息相依。此法最為直捷。何也。氣乃神之母。神乃氣之子。心息相依如子母相見。神氣融渾。打成一片。緊緊密密。久久而成大定。此之謂歸根復命根深蒂固。長生久視之道也。何仙姑曰。息有一毫之未定。命非己有。我則曰。心有一絲之未忘。息不能定。夫人有天地之性。有氣質之性。天地之性太極之全體也。纔到陰陽五行處便是氣質之性。即此太極之體墮在氣質之中。非別有一性也。張子曰。善反之則天地之性存焉。或問。善反之有道乎。曰。有。曰。願聞焉。曰。儒曰洗心退藏於密。佛曰觀自在。老曰復歸於朴。是善反之始也。儒曰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佛曰照見五蘊皆空。 老曰復歸於兒嬰。是善反之中也。儒曰無意無必無固無我。佛曰無眼耳鼻舌身意。老曰復歸於無極。是善反之至也。人性本善。有不善者氣之性也。知是氣質而不為其所使。便是變化氣質之方。八十五歲大老漢。每日靜坐無事幹。道義明了無的說。經書見了懶待看。誠得一性是主宰。照破萬緣皆空幻。散淡逍遙自在話。再不與人閒扯淡。

白鬢老人曰。
無極之真理也。性也。二五之精。氣也。命也。從古多少大儒。發明一理二氣之奧。可見天下無無理之氣。亦無無氣之理。其在人也。無無命之性。亦無無性之命。奈釋道二教。各執一端。紛紛聚訟。究之總因太極之理。並未深明。是以性命之源。裂成兩片。遂至釋門崇性。學道家重命功。分門別戶。如道冠僧帽之不同。殊令大徹大悟噴飯。吁胡不取此篇玩索之。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19:26
標題: 十。心。
人只一箇心。向外是情。向內是性。順去是識。逆來是智。今要將順去向外者。轉而逆來向內。必也反觀乎。蓋反有能回能復之義。而觀有能照能了之功。人之神在心。而心之機在目。故目用在內。而心亦隨之在內。不但在也。而且定矣。此心一定。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口餌甘津。足躡火鼎。其妙有不可盡言者。人只一個真心。因何而妄。迷則似有。覺則還無。我故曰。知妄無妄。要放下看。誠是去個偽。敬是去個慢。當妄想紛起之時。不用止絕。直反看其心。看他想底是甚麼。但迴光一照。當處即寂。學道無別法。時常反照便是學。無了妄想即是道。朱子曰。有一分心向裏。得一分力。有兩分心向裏。得兩分力。若緊緊收拾。不要逐物去了。安有不得其正者。雖半月間可驗也。又曰。求放心者。非是別求一個心來存著。只纔覺放心。便想此心是我底心。須要由我使。不得信從他往外去了。雖錮蔽之久。猛可醒來。大嚇一聲。百邪皆退。繼之以觀心心無。繼之以依息息住。而神隨之俱住焉。此之謂真人之息以踵。人之異於禽獸者。唯此心耳。佛言作惡之人。來生變為禽獸。子謂喪心之人。當時變為禽獸。何也。形雖是人。心已不是人了。見境心不動。而名不生。不生即不滅。則此心不為塵緣所縛。無縛即解脫矣。

白鬢老人曰。
大學正心章。前言四樣有所。是有心之病。則心不得其正。後言心不在焉四句。是無心之病。心亦不得其正。究竟並未指出正心功夫。教學者無從下手。此篇既指出正心之功。又說出心正之效。條分縷析。字字金針。吾人誠能遵而行之。不但可以希聖希賢。並可以成佛作祖。有志斯道者。胡不勉旃。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19:32
標題: 十一。情。
七情已見前篇。喜則氣緩。怒則氣上。哀則氣消。樂則氣散。憂則氣結。愁則氣下。驚則氣亂。乖戾失常。變生諸病。為心腹膨痞。為腹脇刺痛。為咽喉窒塞。為上氣喘急。為五積六聚。夾血而為癥。夾水而為癖。痰涎或因之以凝結。如絮如膜。不可勝紀。故善養者。攝情歸性。乃郤病之良方也。情者。性之向外而動也。聖人養之於未動之先。故能以其情順萬物而無情。過而不有。涉而不留。
譬如明鏡照物。美者物之美也。不因之而生愛念。惡者物之惡也。不因之而生憎心。故曰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大公云者。純是天理。無一毫人欲之私也。順應云者。有物必有則。行其所無事也。定性書曰。人之情。各有所蔽。故不能適道。大率在於自私而用智。自私則不能以無為為應迹。用智則不能以明覺為自然。人曰,人之情易發而難制者,惟怒為甚,第能於怒時,遽忘其怒。而觀理之是非。亦可見外誘之不足惡。而於道亦思之過半矣。朱子曰。忘怒則公。觀理則順。二者所以為自反而去。蔽之方也。得道之人。內外空寂。靜中反觀。了無一物。則身寄寰中。而心超物外矣。

白鬢老人曰。
古人云。太上忘情。非忘情也。攝情歸性也。人能攝情歸性。在儒謂之收放心。在道謂之煉還丹。日久功深。自能似佛之如如不動矣。孫大聖既進水濂洞。喚眾猴曰。大家進來。進來則不受老天之氣矣。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19:38
標題: 十二。思。
人心要死。其機貴活。死謂死其欲念。活謂活其理趣。夫思者心之活機。無邪其綱也。九思其目也。思道為正。思物為邪。道。我固有之也。思我固有之道。思即是道。思到妙處。灑然會心。優游悅怡。始可謂之自得。若思索雖深。心氣耗竭。總有所見。非自得也。不思而得者。聖人也。思則得之。賢人也。不思不勉之謂誠。即赤子不學慮之良知是也。擇善者。擇此不思不勉而己矣。人心有七孔。多為血絲所錮。如要開通。非學思不能。思有鑽研之義。學有印證之功。思學兼用。何道不得。理有未通者。如面墻而立。思如墻上鑽穴。鑽得一穴。透得了一穴之明。先小後大。久則井其墻而去之。則豁然大通。無復障礙矣。禮云。儼若思。儼則不苟。若則不苦。不苟不苦。可謂善思也矣。君子思不出其位。謂之思。但出其位。則謂之念。思是入道之門。念是障道之根。

白鬢老人曰。
儒日思。釋曰參。道曰悟。皆用心求道之名也。少年要用心。中年用養心。老年要息之。則功夫得其當矣。儒曰化。釋曰了。道曰得。則功夫無可用矣。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19:46
標題: 十三。念。
只因不覺。忽然念起。是謂無明。無明起故。謂心為念。心實不動。觀心至此。其念自止。止念不難。能反諸一念未起之前。則念自不續矣。未起已前。渾是無極。而今要會一念不起。便是常察念之所由生也。因現在生過去。因過去生未來。現在若無心。過去自然了。人我之見固是念。法要之見亦是念。必盡除之而後可。用心止妄念。妄念反覺多。試看他念甚。其念自消沒。修真要止念。止念要觀心。觀心心不有。心無境自空。心境既然無。止觀亦何有。圭峰曰。密密覺察。勤勤觀照。習氣若起。當處即休切莫隨之。免落凡夫縱情。亦莫滅之。免墮二乘。夫圓宗頓教。畢竟如斯。但舉本性相應。覺知自然無間。參同契曰。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揚。委志歸虛無。無念以為常。即心得無心者。不滅心相而分別也。即念而無念者。以念無自性。緣起即空也。

白鬢老人曰。
用心止念。未必能止。即使止住。念去止存。此止獨非念乎。猶逐張三而留李四也。初學之人。每受此病。然則如何而可。必也坐忘乎。忘則無我。我尚然無。誰來起念。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19:49
標題: 十四。好。
人心各有所好。好者心之所獨注。有不期然而然者。竟不知其所以然者也。夫以一念而分人品之高下。一時而定終身之成敗。不可不慎也。使其所好者。仁義也。禮樂也。詩書也。不問而知其為賢也。使其所好者。佚遊也。博奕也。酒色也。不問而知其廢人也。使其所好者。苑囿也。漁樵也。不問而知其為細民也。使其所好者。鬪訟也。驕傲也。兵刃也。不問而知其為兇人也。凡好玩樂戲耍者。其失有五焉。一曰褻體。二曰勞神。三曰傷財。四曰失時。五曰悞事。縱極精巧。不能致遠。是以君子不為也。

白鬢老人曰。
大凡人之偏好。皆從無始劫帶來種子。非徹悟以後。要改甚難。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0:01
標題: 十五。身。
人之一身前有三宮。曰泥丸。絳宮。黃庭宮。為神氣棲泊之所。後有三關。曰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為神氣通暢之路。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湯武反之也。又曰。湯武之身也。祇是反求諸己而已矣。湯武能反求。湯武身中有個堯舜。吾人能反求。吾人身中都有堯舜。反觀其身。氣在其中矣。反觀其氣。神在其中矣。君子以身任道。故身修而道立。小人以身殉欲。故欲滋而身亡。楞嚴經曰。一門深入。八一無妄。彼知六根。一時清靜。人之不能得道者皆為形所累也。欲除此累。須知此身是不牢之物。最苦之軀。無主之形。膿血屎尿之袋。渾身內外無一點好處。為什麼你要吃好的。每到人前誇伶俐賣俊俏。指使得人意亂心迷。把世上人都給弄壞了。死了生。生了死。從無量劫來受過無數苦惱。終無出期。我今立志學道。把你始末原由都看透了。再不受你迷惑。在不受你指使。漸作人空慧。頓用捨身法。墮肢體。黜聰明。抱而弗離。道可幾何。仙家修身心反其體。神即氣凝。氣即神注。性命雙修。道器相乘。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白鬢老人曰。
老子云。外其身而身存。唐呂洞賓說。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催人骨髓枯。休誇少年趁風流。強走輪迴販骨頭。不信試臨明鏡看。面皮底下是骷髏。禪宗初祖達摩祖師。做了一首皮囊歌說道。尿屎渠。膿血聚。算來有什風流趣。長春真人云。百計以養身。即百計以昧心。再兼看皮囊歌。自能全身放下。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0:19
標題: 十六。脉。
人身之脉。正經一十有二。奇經有八。惟任督二脉。係人之生死。凡夫任脉之在腹者。從下而上行。督脉之在背者。從上而下行。前後間隔。化機無本。遂以稟氣之淺深。為壽命之修短。仙家識得。任總諸陰之會。督統眾陽之綱。二脉若通。百脉皆通。故退陰符。進陽火。而行河車運轉之法。其法凝神入氣穴。是謂歸根。神氣相守。抱一勿離。迨夫靜極而動。是神復乘氣根。而上昇於泥。於是河車之路始通。要知河車之路。即吾身之任督二脉也。氣之始生也。鬱蒸于兩腎之間。泛溢於五腧之上。乃經水亂行。不由溝洫也。吾急以神斡歸尾閭。而上至于夾脊。夾脊難過。舌柱上腭。使之上風府。而直至泥丸。神與氣交會于此。其疎暢融液可知。少焉變為甘露。急將舌放。自鵲橋而下。通開會咽。過重樓。遊絳宮。復歸于所藏之處而休焉。如此循環灌注。久之純熟。氣滿三田。上下交泰。所謂常使氣通關節透。自然精滿谷神存。

白鬢老人曰。
其法以下數句。萬卷丹經。不能出此。出此便是旁門。老子所謂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正謂此也。寶之。秘之。尤願與上等根器者篤行之。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0:25
標題: 十七。塵世。
搖動之謂塵。變遷之謂世。世有治亂。治世貴才而見。亂世貴德而隱。人有老少。少年貴學而勤。老年貴養而靜。唐虞次世有許由。孰憂孰樂。叔季之世無嚴光。孰精孰濁。吾人涉世如渡河。凡有陷溺處。要知避之。良驥至捷。常受風塵之苦。予龜雖靈。難逃刳腸之禍。相彼飛鳥。乘風而起。擇木而棲。何其適也。也因貪食。悞入于籠求脫不得。今夫爵祿亦人之樊籠也歟。春秋不用孔子。春秋之不幸也。後世之大幸也。玄德能用孔明。玄德之大幸也。孔明之不幸也。古人所行之淑慝。與今人所行之是非。並自己所行之得。失事屬己往。俱是塵世中之精扯淡。說著何為。念著何益。不說不念。則心靜矣。心靜便是道。今日之脫酒處。皆從先年之不如意得來。今日之不如意處。安知非異日之脫酒乎。

白鬢老人曰。
心靜便是道。可道不遠人。世人之不得意處。正高人之脫酒時也。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0:29
標題: 十八。名利。
學道之未得者。皆妄念之不絕。有以障之也。妄念之不絕者。皆名利之難忘。有以牽之也。苟欲絕妄念。必先把名利照破而後可。名為造物之深忌。利是人情之所必爭。故名利殺人。其於戈矛。何也。戈矛殺人。人知避之。名利殺人。死而不悔。古之有道者。多為佯狂。蓋不欲人不知也。今之人。但有寸長。而欲表暴於世者。陋矣。君子學道將一切好勝逞能之心。俱都忘盡。暗暗潛修。道明德立。猶未能焉。故曰。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惟人之所不見乎。利之為物也。無德而使人親。無火而使人熱。無權而使人不憚其勞。無情而使人一刻不忘。使學道者見之而敗德。使治世者見之而枉法。自古人心國法。多為利所害。天下有大害。藏于大利之中。而人不知非不知也。為利所昏也。犯法之贜。猶犯病之食也。竊取時惟恐其不多。敗露時惟恐其不少。一物也。何前後之異若斯也。利與害相隨故也。設若見利時。即思有害。而苟且之念。必念可息矣。君子積德。德能潤身。亦能榮身。故大德者。位祿名壽。不求而自至。小人積財。財能養身。亦能害身。故財多者。憂患恐懼。欲去而不能。

白鬢老人曰。
名為造物之深忌。固說得好。利之為物以下數句。尤說透骨透髓。商賈聞之。亦當點頭。況士大夫與學道人乎。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0:34
標題: 十九。色。
今夫天地。一大夫婦也。能生萬物。夫婦一小天地也。能生男女。大抵人道通乎天道。順施之可以生子。逆取之可以成仙。古仙有曰。子要不老。還精補腦。腦也者諸髓之海也。淫佚之精。是諸髓之所化而出也。好色之人多患頭痛。腦空是也。噫。油盡燈滅。髓竭人亡。楚館秦樓。非樂地也。陷之罟獲也。歌妓舞女。非樂人也。破家之鬼魅也。人都怕鬼。獨不怕家中有粧扮之鬼。鈎人神魂。人都怕虎。獨不怕牀上有同眠之虎。喫人骨髓。人都怕虵。獨不怕衾中有纏人之虵。吸人血氣。人都怕賊。獨不怕夜間有盜陽之賊。害人性命。色之害人也。大矣哉。非不知戒也。戒而又犯。將以為美乎。殊不思耳中有垢。目中有眵。鼻中有涕。口中有涎。腹中有尿屎。陰中有濃血。腥臊臭穢。處處不潔焉。含遑巧媚。詐為親愛。其實狼毒。無知愚人。為之心醉。圖取片時之歡。不顧百骸之枯。敗德損身。為害最大。應當遠離。如避盜賊。賊劫人財盡者窮。色盜人精竭者死。

白鬢老人曰。
洞賓詩云。二八佳人體似酥。腰懸利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裏居骨髓枯。吁。中年以後之人。尚不能深信此言。而少年乎。而況無知之少年乎。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0:51
標題: 二十。事。
事有不可以行諸身者。即不可以萌諸心。有不可以對人言者。即不可以告天知。就此四不可。時時檢點。則近道矣。天下事機會難逢。可為者不可自諉。自諉者無功。不可為者不可強為。強為者取敗。事之來也。莫不有理。君子論是否。小人論利害。人當無事時。心要常存腔子裏。不可暗中妄想。有事時。心要專在理上。不可強從己見。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口中言少。自然禍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慾少。自然憂少。天下至難為者。其事有二。莫如過海與上陣。人猶不畏其難。而有為之者。至於學道有反求即得之易。不似過海之險也。有天埋自然之安。不似上陣之危也。既吉且安。而人鮮有為之者。何哉。

白鬢老人曰。
高明人之事。多從外來。且能就事了事。痴愚人之事。多由內生。偏會就事多事。高明人事來。應之以理。自然如疱丁之解牛。官止神行。痴愚人事來。應之以私。自然如鷸蚌相持。漁人享利。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0:55
標題: 二十一。物。
萬物之有生於無。凡人之情著于有。能究常無固難。常無其有更難。人要欲立常無之地。必主以性。主以性。則未始有物。己忘而物自化。物雖滿前。常歸于無矣。龐居士曰。但自無心于萬物。那怕萬物常圍繞。人有妖人。物有物妖。皆能迷人。彼豈能迷人哉。還是人自迷之也。百字碑曰。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物之美者。而生一愛念。此心便為他引去。即是迷了。看透一物。不受一物之迷。看透萬物,不受萬物之迷。金剛經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天下事事物物。自有個停停當當底道理。一毫私意用不得。故曰天下何思何慮。是故君子就事了事。而不生事。因物付物。而不著物。程伊川曰。人於外物奉身者。事事要好。只有自己一個身與心。却不要好。苟得外物好時。而不知自己身與心。己先不好了也。今夫人房舍衣服飲食器冊。多恥不如人。至於學問不如人。良心不如人。却不知恥。抑獨何哉。弗思甚也。

白鬢老人曰。
己忘而物自化。可見內因有己。外纔有物。內已若忘。外物自化。世人棄真覔假。尚曰予智。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0:58
標題: 二十二。我。
論語記孔子絕四。而以無我終之。蓋謂意必固。皆因有我而言也。惟我無則意必固與之俱無矣。我是眾私之根也。無我則根斷。而眾私不生矣。今人有心制行。有一不為我者乎。不利于我。即功略蓋世。見以為分外也。而置之矣。有利於我。即升斗錙銖。裂形隕身而亦徇之矣。我之為害何大也。惟無我則私化形端。且忘形骸矣。有何物之累哉。偏索諸形骸之內。何者是我。我見既無。得大解脫。永嘉集曰。無明不了。妄執為我。我見堅固。貪嗔邪見。橫計所有。生諸染著。知身是幻。了無自性。色即是空。誰是我者。一切諸法。但有假名。無一真實。四大五蘊。一一非我。和合亦無。內外推求。畢竟無我。詳看我字。從二戈而成。一正戈。一反戈。狼毒殺身之禍。皆因有我而起也。故心於道著。先要無我。

白鬢老人曰。
世人之所謂我。非真我也。識神之作崇耳。昔人云。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認作本來人。去後來先作主人。若不將金鉢覆住。金箍棒打死。則取經降魔。皆六耳彌猴之事矣。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1:07
標題: 二十三。假。
學道之士先要認得真假。而後可以入道矣。嘗觀作戲者窮通得喪。離合悲歡。外像宛然心內坦然。彼何所得。能不動心若斯也。彼明知形象假粧。情境假作。互換互移而無損益於己也。學者觀之可以悟道焉。又見提偶者手舞足蹈。恍若人形。不知者觀偶觀線。卻不思線上有人。提而後能動。倏爾人去。偶線俱在而不能動。今夫人之形骸其偶乎。氣血其線乎。真性其人乎。又見耍戲法者。變名易質以炫觀者。庸愚見之目眩心惑。稱為奇妙。世間一切有為法。你來哄我我來哄你。顛倒倒顛。與耍戲法何異。見之而目不炫心不惑則近道矣。 又見挑燈擊鼓。燃燈擊鼓。令人齊來看影。其心與目俱隨影轉。丟下自己一箇皮殼卻不知看。及至油盡燈滅。種種幻態皆歸於無。智者觀之可以悟道。 當其無而生有也。有亦非有。及其有而歸無也。無亦非無。夫何以故。緣會之有。有無自性。故言非有以破常見。性空自無。無顯真體。故言非無以破斷見。小而晝夜生死。大而元會運世皆可觸類而旁通矣。學道者須知一性是真。萬緣皆假。一切日用養生之物皆假中之塵垢也。胡為乎與凡庸之輩爭多寡。較美惡於塵垢之間哉。

白鬢老人曰。
優人知戲是。假學人認世為真。豈學人反劣於優人乎。欠悟耳。言非有以破常見。言非無以破斷見。二語尤精。人能參透。自然不著有無。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1:11
標題: 二十四。魔。
日月晦蝕。皆為魔障。遇一番魔障。當生一番智慧。惟生智慧。更一番進益。若不以智慧照破而生煩惱。則大事壞矣。嘗入寺中。見四金剛降八怪。此降魔之像也。及進大殿。見佛端坐其中。此洗心退藏於密之像也。或問一佛二菩薩其義云何。曰陽之數奇。陰之數偶。世人只知獨修一物。豈知得同類而成乎。修行之人。習氣難忘。要學主靜。一切情識。在將忘未忘之際。有諸魔發現。順則令人貪愛。逆則令人恐怖。應當觀察。勿令此心墮於邪網。常念惟心無外境界。豈有自家愛怖自心耶。如是照破。境界自滅。慨聖道不明。邪說蜂起。自心迷亂。妄稱教師。是以山精鬼怪。皆得乘隙。飛精附人。假稱是神。無知愚人。遂信為真。同共煸揚。愈說愈神。大家著魔。終不省悟。生作魔民。死作魔鬼。嗚呼哀哉。不可救也。糸釋二門多魔事。不知對治。每成顛症。皆因見理未明。強制其心而然也。惟儒無魔事。蓋格物致知之。功施之於先也。

白鬢老人曰。
大凡學道之人著魔者。皆因認理不明。驟學二氏。瞎煉盲修。多受此病。惟儒無魔。蓋格物致知之功。施之於先也。誠哉是言。鳥巢禪師云。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可見總是妄念為之。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1:14
標題: 二十五。境。
三界無別法。惟是一心動念。而生一切境也。念若不生。境自無了。及窮動念。念亦空寂。即知迷時無失迷。亦無得以無住。真心不增減。故心因境起。借心觀境。見物生心。雖居山林海島。都是塵勞。人戀境。境弄人。心失其正而發狂。情逐物。物引情。神離乎舍而成痴。好境歹境。總是境。境雖沓來而非有。邪念正念皆屬妄。念緃分起而亦無。勿謂五慾為樂。迷而忘返。必至傷身而傷命。當知一性是真。抱之弗離。却能消魔破有。濁世變作淨土。歸根復命。凡身結成聖胎。三界惟心所作。何不將心先了。六塵借識而入。直要把識頓絕。赤子渾然無識。塵緣滾滾。永無可入之竇。真人純然是智。法界朗朗。盡是了妙之鄉。

白鬢老人曰。
境無苦樂。從心所起。同一岳陽樓。有心曠神怡之人。即有感激而悲之客。昔人云。神仙無別法。只生歡喜不生愁。非道德深厚者難以語此。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1:23
標題: 二十六。識。
本來之性。真淨明妙。虛徹靈通。逈出思議之表。無異同。無分別。悟之則菩提岸。迷之則生死海。小兒未識父母謂之朴。能識父母謂之疵。疵者心病也。見識一長發熱。是心病而身隨病也。由是而生分別是識。領納在心是受。思念是想。貪著是行。汙穢是色。如若降伏識神。莫如變識為智。何哉。識嘗逐境而忘返。智能了境而不著。逐境不了。何智非識。了境不著。何識非智。切要而言。止此一心。放去是識。收來是智。但有分別。即墮情識。稍有攀緣。即是妄想。不知直下盡了。纔得清淨。

白鬢老人曰。
小兒纔識父母。己露識神伎倆。見識一長是心病。知此病者有幾人。逐境是識。了境是智。放去是識。收來是智。字字指得分明的確。可稱黃帝看症。岐伯立方。其如眾生之不信何。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1:26
標題: 二十七。過。
有心失理之謂惡。無心失理之謂過。語曰人非聖人。孰能無過。此言可以恕人。不可以恕己。籧作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予令行年八十有五。八十四年之非能盡知乎。己往之非猶且不知。近日之非未易知也。何哉。迷則孰非為是。悟則見是猶非。省不止三。悟不容再。朱子曰。日用間知此為非。即不如此。便是去病之方。若問何由而能不如此。便騎驢覔驢。學者在淨修口業身業意業三者而已。無口過易。無身過難。無身過易。無意過難。有志者必就難處用力速改。而後可與入道也已。或問人有罪可懺乎。曰昔者所作。無大無小。內外求之。了不可得。名真懺悔。又問人有誓願怕犯何如。曰迷則說誓。悟則全無。今試求之。誓願安在。得大解脫。

白鬢老人曰。
儒理去非存是。禪理是非不著。因不著。方能解脫。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1:30
標題: 二十八。善。
善也者。太極一動所生之陽也。人得之以為性。故人性皆善。修善之家。要養得陽在天之陽。生于十月純坤之後。規中真息是也。釋氏為示勸懲。說天堂地獄。善惡因報。分毫不爽。必待異日與來生也。吾夫子止曰。上達下達。坦蕩蕩。長戚戚。夫上達者。日進於高明。非天堂而何。下達者。沉溺于卑汙。非地獄而何。坦蕩蕩者。隨在無非樂地。福誰如之。長戚戚者。到處俱是陷阱。業莫大焉。蓋作善作惡之時。即受福受業之時。捷如影響。不待異日與來生也。或問禪者曰。天堂地獄。是有是無。曰。欣怖在心。善惡成境。但了一心。自然無。或問心如何了。善惡都莫思量。或問為善與學好。有以異乎。曰。無以異也。問目何如。曰。耳不聽淫聲。是好耳。目不視邪色。是好目。口不出非言。是好口。心不起妄念。是好心。手不取非禮之物。是好手。足不蹈非禮之地。是好足。本堯舜之道。以治其民者。是好君。學伊呂之道。以事其君者。是好臣。學孟母擇鄰。以教子者。是好母。學曾參養志。以奉其親者。是好子。又問今之所謂修路修廟來生者。果有好處乎。曰。吾聞聖人有言曰。自天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凡舍身而有修者。是之謂不知本。

白鬢老人曰。
太極一動。所生之陽為性。可謂天命之謂性第一註腳。欲養此陽。又指出規中真息是也。可謂合盤托。出先能知味。能修身內者幾人。身外之修。宜乎眾矣。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1:41
標題: 二十九。夢。
夢何為而作也。總是沉迷不醒。一個識神變作種種幻境。三界四相唯一夢心。夢中變異。無中生有。正作夢時苦樂身受。忽然覺來一切頓無。非覺始無。本來無故。證道歌曰。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山河大地皆夢中境也。王侯將相皆夢中人也。三教聖人皆先覺人也。三教經典皆解夢書也。苟知世事皆空。生死一夢。無罣無礙。名為覺了。昔者白雲先生睡醒。金勵問以世事。先生曰兩儀之下孰爾孰我。千載之中。誰興誰亡。說者非項羽是劉邦。記者非靈君是元亮。談者太邱悲范滂。看來都是塵土中泥塗。總不如一杯濁酒。一局殘棋。一枕鼾睡。身內乾坤隨我收放。勵曰。先生以一睡收天地之渾沌。以覺來破古今之往來。妙哉睡也亦有道乎。
曰。有道。凡人之睡也先睡目後睡心。吾之睡也先睡心後睡目。吾之醒也先醒目後醒心。目醒因見心。心醒不見世。不見世並不見心。宇宙以來治世者以玄圭封。以白勝出。出世者以黃鶴去。以青牛渡。訓世者以赤子推。以綠圖畫。吾盡付之無心也。睡無心醒亦無心。勵曰。吾欲學無心。如何則可。曰。對境莫認心。對心莫認境。如是而已矣。焉知其他。覺來無所知。知來心愈困。堪笑塵世中。不知夢是夢。

白鬢老人曰。
心醒不見世。可見著境者皆在夢中。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1:44
標題: 三十。鬼。
夫天下之人。一半為鬼所迷。一半為人所惑。交相鼓煽。幾盈天下。高明者。以明言救之而不從。在上者。以法禁之而不止。邪說日熾日盛。將來不知所終矣。鬼是既死底人。人是未死底鬼。而今之人皆古之人也。盈天地間。無處不有鬼神。非但天地間有鬼神。人身中亦有鬼神。何以知之。人性生於陽。而形生於陰。陽則為神。陰則為鬼。攝情歸性者。神之道也。狥情喪性者。鬼之事也。俗語云。人有一分陽不成鬼。有一分陰不成仙。誠哉是言也。夫人也者。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也。修而向善。神啟之也。修而作惡。鬼使之也。君子慎獨。察善惡之機。辨鬼神之道也。

白鬢老人曰。
攝情歸性。不求神而神矣。狥情喪性。不覺鬼而鬼矣。居請擇於斯二者。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1:48
標題: 三十一。神。
人之真性。即人之元神也。以其靈明而莫測。妙應而無方。故名之曰神。謂之元者。所以別於後天思慮之神也。神來人身者生。神去離身者死。何以知神來。念止神即來。何以知神去。念動神即去。形著氣之宅也。氣在則形不衰。氣者神之母也。氣在則神不散。人為善則神聚而靈。人為惡則神散而昏。人有病。則神離形而不受其苦。人有難則神先去而不其殃。人一息不得。神則一息不至。人有三谷。其虛如谷而神居之。故曰谷神。上曰天谷。泥丸是也。為天根。神之本宮神居天谷。則精化炁。炁上昇九年天宮滿。而天門為之開通矣。中曰應谷。絳宮是也。為布政之明堂。故神應谷。則耳有聞。目有見。五官效職。而百骸為之從今矣。下曰靈谷。丹田是也。為藏修之密室。故神居靈谷。則視者返。聽者收。神氣相守。而營魄為之抱一矣。

白鬢老人曰。
元神二字說得極明白。不然。必認後天思慮之神為神矣。念止神即來。念動神即去。尤為下手口訣。有病則神離形。而不受其苦。有難則神先去。而不當其殃。非神化之人。斷不能道神化之妙。世之津津論神者。何嘗夢見。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1:55
標題: 三十二。氣。
人之氣前升後降。真人之氣後生前降。氣之有出有入。謂之凡息。蓋凡息既停而真息自動。息之所以停者。非強閉之不出也。乃虛極靜篤。心愈定而氣愈微耳。其法行住坐臥攝心歸靜。未來不想。既往不思。久之神與氣會。情與境忘。神凝氣結。只有一息腹中旋轉。不出不入。名為胎息。此息既生。勞守虛靜。練精化氣。通透三關。灌注三宮。是謂真橐籥。真鼎爐。真火候也。翠虛篇云。昔遇真師傳口訣。只要凝神入氣穴者。乃吾人胎元受氣之初。所稟父母精氣而成者。乃吾人各具之太極也。真人神依於息。深入於本穴之中。綿綿若存。無少間斷。故得耑氣致柔之妙而能觀其復也。太上 曰。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人得天地之氣以生。呼吸者橐籥之機。真息者呼吸之氣也。然此真息為受氣之蒂。生氣之原。呼吸升降。互相迭推。與陰陽相應。刻漏相準。故曰。周天息數微微數。玉漏寒聲滴滴符。或問。以真息為火。亦有說乎。曰。非以真息為火也。火人神也。息乃火橐籥之也。蓋橐籥綿綿不絕。即真人之息以踵也。故曰。慢守藥爐看火候。但安神息住天然。夫人之一身總是一氣之周流。氣通則快。氣塞則病。故手舞足蹈以養其氣血。此法不拘時候。得便執行。必要專心閉息。則氣充滿而氣易流通。仍要怒目切齒。則嚴密武毅而邪念自無。行此數次而後靜坐。最能除妄消病。此一段功夫大有益處。不可忽諸。

白鬢老人曰。
仙家秘而不傳者。只一命功。所謂命者。何氣是也。此篇既指出不出不入謂之真息。又說出凡息既停。而真息自動。蓋凡息者。人生叻的一聲。口鼻通氣。所謂後天之氣也。後天之氣既通。必得乳食之養。少加蒙益。則死矣。先天之炁則不然。一任母腹十月。胞衣之包裏。終不能死。其故何也。即此篇所謂腹中旋轉。不出不入是也。修煉之人。攝情歸性。日久功深返本還元。如嬰兒在母腹中一般。世之所死者。不過口鼻無氣耳。今活時。口鼻己經無氣。又死箇甚麼。世之不信仙道者。皆因未明其理。未見其人耳。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2:06
標題: 三十三。精。
真人練精化氣。凡人氣化成精。古人比之為汞謂其最易走失也。喻之以龍謂其最難降服也。學道者固守而不失焉。名曰築基。神與氣精常欲去人。但留得住。使之不去。可以長生。魏伯陽曰。凡說抽鉛填汞。實是還精補腦。或問。學道之人多患夢遺。練睡固難。服藥不效。如之何則可。曰。轉牽白牛則不走矣。又問。人言玄牝立則真精固。玄牝如何立。曰。谷神不死則立矣。問。谷神如何不死。曰。無欲靜極則不死矣。嘗入玄帝廟。見龜蛇盤糾。夫玄帝天神也。而居北辰。人神獨無所居乎。維天之所在。紫微居其所而不動。天之極立焉。造化所由生也。維人之所在。黃庭立其所而不遷。人之極立焉。性命之所由固也。故善養者將神火精水凝在一處。猶如龜蛇盤繞混成一塊。再不間離。久之靜極生動。真火重蒸。金精吐艷。沖關透頂。灌注上下。此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也。

白鬢老人曰。
無欲靜極。谷神不死。谷神不死。則玄牝立矣。玄牝立則真精固。真精固則永無走失之患。可見夢遺之病。皆從色心末退而起。人真能勘破色魔。一心清淨。則龍不難降。汞不妄走矣。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2:20
標題: 三十四。教。
道是箇無言的聖人。聖人是箇有言的道。雖言有言。不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非強其所難知難能也。古之教人者。便是教以聖人之道。易曰。蒙以養正聖功也。是訓蒙時即以學聖望之。而學者可不以學聖而勉乎。蓋自孔子之道不著。而佛老之教興。自佛老之教鮮傳。而邪說之風起。老子曰。修己之身。其德乃真。舍身而言修者假也。今之求仙佛者。往往絕人逃世以求之。彼以為有身家有妻子。有人事皆能累人。故不能成仙成佛也。必絕人逃世以為之。殊不知仙佛之道不離身心。果能正心修身。有身家可居。有妻子可樂。有人事可以磨練。故在家亦可以成聖成賢成仙成佛。何必棄其所甚便者。而必為其所不便者乎。

白鬢老人曰。
說出家可以成仙佛者。人或信之。說在家可以成仙佛者。人皆不信。其故何也。皆因未真明其道。未真窮其理耳。獨不思仙佛必得出家方成。難道聖人亦必用出家方成乎。何世人著相之甚也。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2:24
標題: 三十五。學。
學也者適道之路也。聖經賢傳其路引乎。後是邪教大作。其言與行果合於聖經賢傳乎。但有不合焉。即為魔說。學道者只要修得身心牢固。舍身心而別處用功。便非正道。學道不是說過便罷。亦不是知道便了。必要實實的向自己心中。將依竊物慾打掃得乾乾淨淨。自然合道。學道之志貧當愈堅。老當愈壯。或為客氣所使。外物所奪。其咎不在氣與物也。皆是志不立之病。只可責志。反覆尋思。必見病痛處。決裂底斷了。譬如抽骨換髓。滌腸洗胃。另換了一個人。破死的做上一番。何事不成。聖人之心與人同耳。何獨常清常靜耶。此無它。只是見得真養得定。惟性見得真。一切幻境不能迷亂。養得定。一切好物不能搖奪耳聞目見。譬如飲食日日要用。日日又要化而去之。若化去不盡。停滯在腹中。久而成病。

白鬢老人曰。
世間學者如牛毛。大約非名即利。名利之外。如此好學。如此用功者幾人。故呂祖云。天涯聞說人尋我。走遍天涯不見人。誠哉是言也。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2:27
標題: 三十六。知。
學莫先於致知。致知在格物。必學了思。思了學。至於豁然貫通。則知至矣。知至則意誠心正。可次第而得知矣。學者識見有限。天下義理無窮。故有所知。必有所未知。及知其所未知。更有所未知。故詩人有如切如磋之喻。人非無知也。而真知為難。人之於珠玉也皆欲以手執之。以懷藏之。何哉。蓋真知其為寶也。學道者如是真知。不患其不力矣。人之於砒刀也皆不敢以舌嘗之。以身當之。何哉。蓋真知其能傷人也。去惡者如是真知。不患其不淨矣。人心本明。只為物慾所蔽便昏了。若知是物欲所蔽。便是明處。緊緊著力主定。今日去些。明日去些。忽生忽滅。汝知之乎。知而能照則可不生不滅。至於不生不滅。則心定而性盡矣。汝今之一氣一出一入。汝知之乎。知而能依則可以不出不入。至於不出不入則氣全而命立矣。

白鬢老人曰。
今日論知行。多云知易而行難。殊不悟所知者。皆聖賢之枝葉皮膚耳。真精髓真命脈。曷嘗容易知哉。人若真知。必肯真行其不肯真行者。仍是假知。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2:31
標題: 三十七。行。
知行原是合一之功。常常保得知在。便是能行。若一刻不行。便是一刻昏了。君子以身體道。凡身之所在即道之所在。是故行有行功。立有立功。坐有坐功。睡有睡功。隨在無念隨在是功。凡有行不來的。只是知不真。知理果真。自然樂以循理。故曰學不厭者知也。若見理未真而勉強果行者。意氣能有幾何。至於意盡氣弛。自當行不去了。時當晚夕。此君子晏息之時也。隨當收斂神室。抱一弗離。故無世情纏繞。亦無玄妙道理。乍同死人。始可謂大休歇。至於夢寢無顛倒。而後見主敬之功。迨至來朝。此君子日新之時。也隨當蚤起。日求其所未至。有人一己百。人十己千之志。積日成月。積月成歲。不論三年五載。而學不至於聖人者未知有也。瞬存息養。功無間斷於俄頃。日就月將。學有緝熙於光明。或問。天理如何全。曰。必得時時存養。又問。人欲如何淨。曰。只是日日消磨。人皆有良知良能。然良知貴致。良能貴充。致而充之。在於勤學好問而已矣。吾人真性靈而最神。念動即飛。不見其形。若欲留之。須察其宗。機常在目。宅安於心。心常清靜。神水歸根。久生至寶。漸漸充盈。周流上下。遍體生春。練已純熟。對境忘情。採取靈藥。用陽制陰。養成聖胎。號曰真人。

白鬢老人曰。
常常保得住。知便是行此一語。非透重關者。不能道破。至論晏息日新。瞬存息養。日就月將。天理必時時存養。人欲當日日消磨。尤為十二時中。忘不得之註腳。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2:44
標題: 三十八。言。
聖賢言語都是實事。依而行之。可以修己。可以治人。凡看書必要要看透徹。體認在自己身上。才有得力處。大學下手功夫全在格物致知。看佛經一藏不如玩心經一卷。玩心經一卷不如解觀自在三字。道德經五千字。其要全再虛心實腹四字。凡人之患在好言人之是非。學道之患在好執己是。予嘗自警曰。先年所學多知多能。近日所作或詩或文。檢點起來都是心病。今急要去。默而搜尋。天下治亂付諸罔聞。人間是非置之不論。傻傻憨憨兀兀勝勝。萬物無有三際皆空。塵緣斷盡。神氣歸根。大道已了。何必尋人。言言實踐。句句相應。來日有限。切莫因循。言行相顧。聖人稱其為君子。予能言而行未逮。聖人譏其為朽木為糞土。或曰。子。儒者每引佛語。何也。曰。今之儒者名利薰心。專格虛文以干祿位。偶有厭世離塵者出乎其間。不思明德新民是何物。知止能得是何事。往往悖儒而求仙佛。不知吾儒之所謂聖。即玄釋之所謂仙佛也。於若以佛老之語為異而不言。彼必以予未知伊之妙。彼且爭立門戶各建旗鼓。紛紛紜紜未有已時也。

白鬢老人曰。
每世人觀書。如市中馳馬。大段落尚不能分明。而何敢叩其精細乎。何敢望其領悟乎。古人云書讀千遍。其意方見。吁。一味匆忙。雖涉獵五車何益。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2:47
標題: 三十九。省察。
省察者省察我之心。一日十二時。幾個時在內。幾個時在外。如是之人自有得力處。昔有陳烈自察其心。用黑白二色豆以記之。起一善念取一白豆至於盤中。起一惡念。取一黑豆至於盤中。初者黑豆多。繼則黑白相半。久則白豆多餘黑豆。又久則純是白豆無一黑豆。又久則白豆亦無。如此拙法亦有可取者也。省察即是覺照。克治即是改過。存養即是主敬。大道雖無修無證。塵情要日日消磨。人只一個心。要之在內的是誰底心。忽然走在外邊又是誰底心。察得分明。而後可以進修。省察要細心。克治要果決。存養要寬裕。此三樣功夫日日要用。至於無功可用則成矣。或謂不假施功。頓超彼岸。此在上智。容或有之。不敢謂人皆可能也。

白鬢老人曰。
此三樣功夫。即聖門口訣。有志希賢。希聖者毋忽。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3:04
標題: 四十。敬。
本性靈光無有生滅。亦無增減。雖錮蔽日久。靈光一耀。可以滅千惡而生萬善。但保得靈光常在。與聖人何殊。或問。如何保得靈光常在。曰。必也敬乎。惟敬則保得靈光常在。戒慎恐懼固是敬。兢兢業業亦是敬。敬則不生妄想。不隨昏住。允矣存心之要。修身之法乎。自古聖人以此傳心。今夫人正衣冠。整思慮。自然生敬。敬只是主一。主一則自無邪僻矣。心者身之主也。敬者心之主也。今夫入廟而生敬者。為有神像在上耳。卻不私自停身中有個真真底鬼神在裡面。慢慢不知敬。獨何歟。程明道曰。某寫字時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學。程伊川曰。周先生說一者無欲也。尋常人如何便是無欲。只在敬字上不不捱去執持得定。只如此下手用功。時時醒醒。莫令昏昧。一二日便可見效。規矩。方圓之至也。準繩。平直之至也。人而左規矩。右準繩。人之至也。規矩準繩者禮也。禮以敬為本。國無禮則盜賊起而喪其國。身無禮則情欲勝而喪其身。

白鬢老人曰。
朱子解敬字。謂主一毋適。諸事能主一。則心專而神注。游思妄念。自不能起。道家謂之抱元守一。禪家謂之不二法門。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3:07
標題: 四十一。克治。
聖人有言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夫損者。損過以就中也。損末以還本也。損人欲而還天理也。凡百私欲必先克己。克己如克敵。必先知敵之所在而後可以進兵。直搗其穴而焚其巢。使無遺類。纔得太平。自治宜嚴。如農夫之去草。必先去其根而後無復生之患。
省察如縛賊。一時不可放鬆。克治如殺賊。必須一刀兩段。攻人欲者必如此而後成功。克治者去其所本無也。須知本來自無。非克治而後無也。存養者保其所本有者。須知本來固有。非存養而始有也。

白鬢老人曰。
初進步人必得如此克治。如此加工。方是真學道底人。將來可望其成。否則悠悠忽忽。朝勤暮惰。雖到老來亦是塗中漢耳。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3:10
標題: 四十二。止。
艮曰。艮其背。不獲其身行其庭。不見其人。人心之所不能靜者。皆欲牽之也。夫人一身皆動。惟背不動。一身皆有欲。惟背無欲。故文王教人。當止心于背。不獲其身者。忘我也。忘我則生欲之根絕矣。是靜而止也。不見其人者。是忘人也。忘人則可欲之事泯矣。是動而止也。試思民止邦畿鳥止邱隅。夫物呇有當止之所也。而況於人心乎。程子曰。人心必有止。無止則隨物是聽。何所往而不妄也。止有二義。一是安住於此而不遷也。一是斷絕是而不復也。二義相須。入道之方也。

白鬢老人曰。
不獲其身是無我。不見其人是無人。可以見文王當日。己有無我無人之垂教。豈必待佛入中國。而後有無我無人之論哉。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3:15
標題: 四十三。觀。
夫人起得身來。終日營營。絕不知此心去向。或有知存者。又多用強制。強制則反傷其心。陰符經云。火生於木。禍發必克者此也。人心至活而神。當平其性。順其機而養之。不令一毫放逸。一毫勉強。一毫間斷。始可謂之養心之法矣。孔子所謂止於至善。老子之似或存。釋之觀自在。蓋人之神在心。而心之機在目。目用在內而心即隨之在內。故目觀自在。觀者反觀也。自在者心自在也。人若反觀久之。不但心在而心竟定矣。神氣一定。恍若初醒。真如天地交泰。其妙有不可盡言者。心經曰。無從無量劫來。觀心得道。今夫日落。室內此暗不知從何而來。及點起燈時。此暗不知何處去了。要知燈無逐暗之理。暗無畏燈之情。此有彼無。毫不費力。燈可以喻覺照。暗可以喻無明。應觀過去諸法恍惚如夢。現在諸法迅速如電。未來諸法黑暗如漆。又觀世間一切有為之法須臾變壞。歷劫以來受過無限苦惱。宜速遠離。行住坐臥皆應止觀雙行。止是寂靜。觀是惺惺。或曰。如何是明心。曰。虛心是明心。四相俱無。萬法皆空。如何是見性。曰。率性是見性。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白鬢老人曰。
孟子云。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易曰。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可見人之一心。易放難收。學問吃緊處在此。功天下手處亦在此。若能刻刻迴光時時反照。小則見性明心。大則成佛作祖。了心經謂觀心得道。並非虛語。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3:19
標題: 四十四。存養。
存養。二字原不相離。若不能存。養個什麼。存其心便是養性。未發要存養。已發要省察。私意要克治。克治畢又要存養。三者遞相為用。一刻不可間斷。存心非是用力把持。只要清心寡慾便是存心。須知此心覺即來。不覺即去。必如之何而後能常覺。常不去乎。祇在熟之而已。嘗見養山禽。非家中物也。只餵養的熟了。放之亦不肯去。況心中故物。養之果熟。豈尚有肯去之理乎。朱子曰。涵養本原之功。誠易間斷。然纔覺斷。便是接續處。只要常自提撕。分寸積累將去。久之自然接續。打成一片耳。精氣神得其所養而長者生。失其所養而消者死。試察一日之間。行其所養而長者幾何。失其所養而消者幾何。則生死可以自知。而無用卜為度也。學道之功要一日密似一日。一時密似一時。久之自熟而與道合一矣。

白鬢老人曰。
人能反觀。則神氣全歸於內矣。神氣既歸于內。焉有不却病延年之理乎。邱祖語錄中。諄諄以此引人入道。其如不不信何。存養功夫難得熟。熟則打成一片。在儒謂之即心即理。在釋謂之即心即佛。在仙謂之與道合真。世之半塗而廢者。總為心生。心生有功間斷。西遊記到九十七八回。纔敢說猿熟馬馴。吁熟豈易言乎。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3:31
標題: 四十五。戒。
夫人自有生以來至於今日。皆以情欲用事。習染已深。一旦求得清淨。事非容易。故必以持戒為先。持戒者須淨修三業。三業為何。身口意是也。不殺不盜不淫是淨修身業。無望與。無綺語。無兩舌。無惡口是淨修口業。除貪。瞋。邪念是淨修意業。視聽言動如顏子之四勿是持戒之至也。克伐怨欲如原憲之不行是持戒之粗也。子曰。君子有三戒。蓋謂君子常存戒慎之心。一生不為血氣所使也。又曰。君子有九思。蓋謂君子之心常惺惺。不用持戒而自無不戒也。楞嚴經曰。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生慧。

白鬢老人曰。
淨修三業。是禪門之戒。四勿九患。是儒門之戒。初學之人。不得不刻刻遵行。到家之人。不得不椿椿掃却。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3:34
標題: 四十六。定。
定性書曰。所謂定者動亦定。靜亦定。與其是內而非外。不若內外之兩忘也。兩忘則澄然無事矣。無事則定。尚何應物之為累哉。心本欲定。不能定者。念實累之矣。若止念存心。無所以亂此心者而心自定矣。雲門曰。初禪念住。二禪息住。三禪脈住。四禪滅盡入乎大定。須知定中之道有三焉。一曰天生定。謂本性寂然原自不動。二曰修成定。謂涵養純粹。自性澄澈。三曰宇泰定。謂虛心順理。行所無事。莊子曰。宇泰定者發乎天光。古之得道者以恬淡養智。智生而無以為知也。將睡猶未睡。世事無所知。身心寂不動。便是三昧時。在因謂之止觀。在果謂之定慧。

白鬢老人曰。
兩忘。即顏子之坐忘也。能到兩忘。何愁不定。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2 23:37
標題: 四十七。慧。
語曰。人心如水。澄清之。可照鬚眉。但一橈之。天地異位。須知慧中之道有三。一曰人空慧。謂了悟人生。無人無我。二曰法空慧。謂了五陰諸法。原假非實。三曰空空慧。謂了境知俱空。是空亦空。初修定者忽發神通。或知宿命過去之事。或知異日未來之事。獲得他心智。辯才無礙。此無他。我儒所謂至誠之道可以前知者。此也。學道至此。多有貪著世間名利恭敬。俱屬有漏。神氣因不能固。多致尸解。須急棄之。有漏之法虛妄故也。道德經云。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白鬢老人曰。
水澄可鑑鬚眉。心澄可了生死。澄到無我無人處。便是生死不相關之地。鬼神窺不破之機。故曰極樂世界。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3 18:41
標題: 四十八。誠。
一部中庸皆言誠也。擇善固執求誠之事也。參。贊。位。育。至誠之功也。至誠之謂聖。天道也。存誠之謂賢。人道也。法天始能成人。盡人可以合天。故曰及其成功一也。天之道惟誠。故能生萬物。帝王之道惟誠。故能化萬民。聖賢之道惟誠。可以備萬善。慎獨致曲是日用間求誠最緊要的功夫。至誠可以動天地而格鬼神。天地間。無處不見鬼神。人雖不見鬼神。未嘗不見天地。夫鬼神者天地之靈。天地者鬼神之跡。君子畏天命即所以畏鬼神也。世之人敢為不善者。只畏人知。不畏天知。畏人知者偽也。畏天知誠也。君子也。

白鬢老人曰。
儒家去盡虛偽。則為至誠。至誠者聖人也。道家煉盡陰私。則為純陽。純陽者真人也。殊不知誠即是真也。真即誠也。昔人云。天下無二道。至人無兩心。誠哉是言。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3 18:44
標題: 四十九。孝。
孝也者百行之本。萬善之源也。立身行道終身之孝也。服勞奉養一時之孝也。古語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一舉足一開口。一動念不敢忘父母。無辱身喪心羞親之失。可謂孝矣。或言曰。一舉足一開口。一動念不敢忘天地全而生之。人全而歸之。一舉足一開口一動念不敢違天地。無辱身喪心逆理之失。可謂仁矣。父母者一家之天地也。孝子事父母如事天地。父母愛之。喜而不忘。父母惡之。勞而不怨。天地者萬物之父母也。人事天地。當如事父母。富貴利達。處之不逾其則。貧賤患難。受之不失其正。或問曰。父母既沒。何以行其孝也。曰。子之身父母之遺體也。謹守之而不失。即所以事父母也。人之性天地之降衷也。培養之而勿喪。即所以事天地也。

白鬢老人曰。
人能成聖。則人稱其親為聖父聖母。人能成仙。則人稱其親為仙父仙母。人能成佛。則人稱其親為佛公佛母。人若庸碌一生。吾不知人如何稱其親矣。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3 18:47
標題: 五十。德。
世之人得道者鮮矣。非道之難得也。知之未真。守之不固也。入德之功自知機始。崇德之功自誠意始。修道之功自遷善始。聖人有言曰。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夫人之初誰非赤子哉。惟能去其習染。還我赤子之初。聖人之德如斯已矣。君臣。父子。夫婦。昆弟。朋友。此五者天下之達道也。舍此五者而言道。外道也。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舍此三德而言德。悖德也。古人一怒而安天下。我今以一怒而安斯心。可謂大勇也。尤貴智以助之。仁以成之。智則覺而不迷。仁則純而不雜。三者備可謂至德而成。大道始凝矣。子曰。據於德。據者固執之謂。惟固執則一得永得而弗失之矣。久則熟。熟則化而為仁。

白鬢老人曰。
朱子曰。德者得也。行道而有於心也。吾人平日。須當痛自檢點。果有真知乎。果有真得乎。總有所聞所見。不過浮浮泛泛而已乎。有則更當勉之。無則自問安乎。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3 18:51
標題: 五十一。仁。
仁者人也。人而不仁欲成真人。無有是處。吾謂儒之所謂仁。即佛之所謂舍利。仙家之所謂金丹。心者人之舍也。仁者心之主也。但將此心打掃乾淨。隨覺元氣復來。四體百骸無不充暢。旋視萬物同一自得之象。故曰。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天地生生之理具於人心。謂之曰仁。取其能生故也。果核之實亦謂之曰仁。亦取其能生故也。人何不將此生生之理存養於心哉。吳臨川曰仁者壽。吾嘗持此觀天下之人。凡氣之溫和者壽。質之慈良者壽。量之寬宏者壽。貌之厚重者壽。言之簡默者壽。蓋溫和也。慈良也。寬宏也。厚重也。簡默也。皆仁之一端也。其壽也宜矣。臨川論有仁之一端。尚且能得壽。若併五者而俱有之。其壽之長也不問而可知矣。仁者樂山。夫山之為物也亙古不遷。是凡物之有壽者莫若山也。山能常靜。仁者常靜。靜則神凝氣結。精滿形固。豈有不壽者哉。

白鬢老人曰。
顏子問仁。孔子教之以克己復禮。行乾之道。令其一刀兩段。即禪家所謂頓教也。仲弓問仁。孔子教之以居敬行恕。行坤之道。令其循序漸進。此禪家所謂漸教也。自闕里己用此義教人。又何待南能北秀。始有頓漸之殊哉。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3 18:54
標題: 五十二。靜。
周子曰。聖人主靜立人極。夫極者人之大中也。聖人主靜。非以靜為善而故主之也。是萬物無足以橈其心。不求靜而自靜也。今之求靜者未得真傳。皆曰緊鎖心猿牢栓意馬。至於栓鎖不住。遂謂此心將不可得而靜也。殊不思此不致知之過也。致知則明。明則見得天下之理都是停停當當的。一毫私意著不得。此所謂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也。外忘名利則身安。內忘思慮則心安也。人皆曰。身安便是福。我則曰心安便是道。慧可見達摩曰其心未安。乞師與安。摩曰。將心來。與汝安。可曰。覓心了不可得。摩曰。我與汝安心竟。其訣曰。三際求心心不有。寸心覓妄妄原無。妄原無處即菩提。是則名為真得道。告子之不動心。是不得勿求。遺棄而不動。後世枯槁之士皆告子之流。非見道者。誰知其謬。

白鬢老人曰。
人能內忘思慮。外忘名利。則主靜工夫。不待言矣。若思慮未除。名利未斷。縱靜片時。焉能長久。把提與自然。看破與未破。毫釐之分。天壤之異。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3 18:57
標題: 五十三。樂。
樂莫樂於得道。士庶得道。其樂過於王侯。苦莫苦於失道。王侯失道。其苦大於乞丐。一日學道一日快活。日日學道日日快活。終身學到終身快活。學道原是安樂法門。是以聖人學之不厭。周茂叔教二程氏尋孔顏樂趣。是樂也居各人身中。反尋之而自足。孟子謂君子三樂。一曰天倫之樂。二曰性份之樂。三曰名教之樂。其樂在天與人者。我不得而必之。其樂在我者。胡不自盡焉。今夫人有不為人役者乎。有不為物役者乎。有不為形役者乎。人能去此三役。則可以之言樂矣。嘗見茫茫之人筋疲力盡。但得放下。便覺快樂。學道之人若能放下。其樂倍於世人萬萬矣。先年予嘗盛暑遠行。見老者坐於涼棚之下。以為極樂矣。予今閒暇坐在涼樹之下。不見樂處。何哉。先年以勞視逸。故若是耳。意者貧之視富。賤之視貴。皆若是乎。為人只可素位而行。故能無入而不自得焉。凡願外之心俱屬無益。一切攀緣業債是非罪過。皆由此願外之一念起。可不慎哉。

白鬢老人曰。學道為安樂法門。人多目之為苦。名利是極苦之事。人反視之為樂。慧眼與肉眼原該有如此之異。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3 19:01
標題: 五十四。太極。
太極者兩儀之祖也。兩儀者天地之祖也。天地者萬物之祖也。用祖氣以修身則固,取祖氣以書符則靈。太極在吾人是謂玄牝。乃真精妙合。自然而成。是神氣之根而性命之竅也。大要在觀天之道。執地之行。二者盡之矣。一陰一陽兩者配合。天地之行也。日月運行晝夜交光。天地之道也。故曰天地位設而易行乎其中矣。易謂坎離是也。聖人知其如此。故以乾坤為鼎器。以烏兔為藥物。其中消息盈虛之數。則又準之以火候。陰符經曰。日月有數。大小有定。神明出焉。聖功出焉。總而言之。盜機逆用。盡之矣。天地既判。日月運行。照耀交光。而造化生焉。日月者天地陰陽之精神也。於卦為坎離。離中之陰是為烏精。坎中之陽是為兔髓。丹法以烏兔為藥物。不過是識五臟之精。盜其機而逆用之耳。是藥物也。生產有時節。採取有銖兩。顛倒有法度。其要在於丹出庚初。鉛生癸後。日月交光。陰陽和氣。自然而成。故丹之為字像日月。或問。何謂金液還丹。曰。以其既失而復得謂之還。以其採取水中之金。合以巳汞而成。謂之金液。

白鬢老人曰。
太極在天為理。在人為性。兩儀在天為氣。在人為命。其實理外無氣。氣外無理。可見性命並非在兩處。修性即所以養命。猶實腹即所以虛心也。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3 19:09
標題: 五十五。中。
古聖相傳只有一個中字。不偏不倚。中之體也。無過。不及。中之用也。堯曰。允執厥中。夫執中。兼動靜而言也。靜則執此中以存心。動則執此中以應事。允者信也。有因時隨事自然執中。無一毫勉強間斷之意。舜曰惟精惟一。灼見元微曰精。始終不二曰一。言人必有惟精之見。惟一之守。而後可以執中。允字內以賅此意。恐人不解。故益明言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有念人心也。無念道心也。言人心易熾。道心易沒也。此言危微之機以惕人。欲人慎乎執中也。李延平危坐終日。以驗夫喜怒埃勒未發以前氣象何如。而求所謂中也。如是者久之。而知天下大本。真在乎是也。故曰學問不在多言。但靜坐澄心。體驗天理。天理若見。人欲之私接消退矣。李清菴曰。此中非中外之中。非西方之中。又非在中之中。念頭不起處是也。曰。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

白鬢老人曰。
念頭不起處謂之中。清菴此語可謂畫龍點睛之手。延平先生。終日危坐。以驗夫喜怒哀樂未發以前氣象。正是允執厥中。日久功深。則人欲變為天理。妖精盡化如來。功夫全在洗心退藏。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3 19:13
標題: 五十六。學聖。
古人有言曰。人皆可以為堯舜。堯舜是天生底聖人。湯武是學成底聖人。老君曰。我非聖人。學而能之。或問周茂叔曰。聖可學乎。曰。可。有要乎。曰。有。請問焉。曰。一為要。一者無欲也。無欲則靜虛動直。靜虛則明。明則通。動直則公。公則溥。明通公溥庶矣乎。學道便是學聖人。道我固有不從外來。聖非絕德可學而至。吾人之性與聖人同。能盡其性便是聖人。學舉業者能中舉人。人皆知之。學聖人者能至聖人。胡不知也。吾夫子信己可以為聖。故學而不厭。見世人可以為聖。故誨人不倦。欲以聖人之道化天下。故周遊列國。欲以聖人之道教後世。故刪述六經。儒者之所謂聖。即僧道之所謂仙佛也。佛者覺也。仙者山也。此古來命名之義也。予相佛一字更有說焉。佛自從人從弗。弗者不也。有不為人欲為義焉。人而能為人之所不為則可以成佛矣。仙字從人從山。山者靜也。有常定常靜之義焉。人能如山可以成仙矣。放下便是佛。提起就成仙。如何能作聖。惟一無二三。看來儒釋道皆以無欲而成。彼有所貪而為之者。百無一成。或問。欲學聖人。其如習氣難除何。曰。惟不肯除是以說難。若肯除之。刻下即休。何也。一切習氣皆是虛妄。心迷似有。心悟則無。非悟始無。本來無故。

白鬢老人曰。
道我固有。不從外來。聖非絕德。可學而至。此四語。可以開聖門之堂奧。長學者精神。孟子生于孔子百年之後。願學孔子。所以至今人稱孔孟。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3 19:16
標題: 五十七。坎離。
或問易有八卦。求道之人。多言坎離。何也。曰。乾陽坤陰。南北相對。此先天之體也。乾陽一動。便是歪風。乾之中爻。直入坤中而止。則乾成離。坤成坎矣。夫南北者。天地之兩樞也。先天卦位。本乾坤所居。今退處於無用之地。而以坎離代之。則後天之用行矣。坎之真炁。化而為鈆。即天一所生之水也。離之真精。化而為汞即地二所生之火也。男得其精。用精者化。故順而成人。女得其炁。用炁者昌。故逆而成仙。以先天未擾之真鈆。制後天久積之真汞。則相愛相戀。如夫婦子母之不忍離。皆自然而然。有不知其所以然者。離為日。日秉陽精。而離之中爻。却是陰。是陰藏于陽之宅也。其在人也。少陰之數八。男子得之。故二八而真精通。少陰之數七。女子得之。故二七而天癸至。豈非陽得陰數。陰得陽收。而互藏之義。因以見之哉。故人欲求道。必得坎中陽爻。復入離之中爻。然後可以復乾象而還大道也。且夫陰中之陽。以動為主。故取坎之期。惟慎其動。陽中之陰。以靜為主。故填離之後。致養於靜。

白鬢老人曰。
用精者化。世人皆知。用炁者昌。人皆不知。以先天未擾之真鈆。制後天久積之真汞。此二語洩一部悟真篇之秘。得訣者自知。取坎之期。惟真其動。填離之後。致養於靜。尤為要緊口訣。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3 19:20
標題: 五十八。開關。
人身之中。有任督二脉當其布胞胎中。其脉常連。未嘗間斷。神氣混合。以通先天。及其胎分蒂絕。其脉遂分而為二。任脉主陰起于承漿。而終於長強。督脉主陽。起於會陰。而終於人中。陰陽不交。前後間斷。泥丸不能與丹田相通。丹田之氣。不能與尾閭直透。關竅不通。化機無本以稟氣之淺深。為壽命之修短。自其生之時。己定其死之日矣。古圥達人。得躋長生者。蓋有周天升降。河車運轉之法。使二脉相接。循環無端。三關開通。周流不滯其法於子前午後。盤膝端坐。四門外閉。兩目內觀。湛若止水。寂如空室。未來不想。既往不思。心不生滅。氣不出入。調息良久。注想丹田。守氣勿散。纔覺丹田氣動。即將鼻息緊閉。下腹微協以意。氣通尾閭。尾閭通即將谷道輕提。舌柱上腭用意升提。徐徐運上泥丸。泥丸氣達。是謂還精補腦。少焉化為甘露。從昔橋而下。即將舌放。自然會咽開通。用意輕輕送歸元海。此為一度。如此三百六十。為一周天。行之日久。自然氣機流轉。骨節疎通。三關漸開。二脉尋復。泛曹溪之路。有感即通。入眾妙之門。元精不走。了此一節。即可長生。至于抱元契虛。脫胎神化。別有妙乘實從此權輿也。

白鬢老人曰。
調息功夫。一旦伏住後天之氣。積氣開關。自然反回先天路徑。所謂尋著來時路也。
作者: 八雲紫    時間: 09-3-3 19:24
標題: 五十九。就正。
孔聖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君子心專力勤。可謂學得其宗矣。猶必就有道者。非過謙也。事求益也。蓋有鑑夫天下之道理無窮。一人之學問有限。是故大舜聖人也。猶必好問而好察邇言。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顏子大賢也。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自古以來。聖不自聖所以成其聖。賢不自賢所以成其賢。今人不然。自稱遇師而不察師之真偽。自稱聞道而不察道之深淺。誤入旁門。盲修瞎煉。終無一成。彼認假為真。執迷不悟。即有憐其誤而告之以正道者。彼亦有不信也。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今世諸家談道者皆仁智之見。求其本末兼賅。上下俱盡。性命雙修。道明德立。必待篤好之士。常懷就正之心者始可與言道也已。有道之士可以成己成物。可以泛應曲當。譬之洪鐘大叩大鳴。小叩小鳴。不叩而鳴則人以為怪鐘矣。叩之不鳴則人以為廢鐘矣。故有道之士因人而施。不至失人。亦不至失言也。或問而今世上縱有慕道之士。其如有道者之難遇何。曰。世上經書皆有道之所留也。就經書而就正者。但得不悖。其教我者不亦多乎。

白鬢老人曰。
就有道而正焉。非己有道。焉能知人之有道。況道有大小之不同。邪正之迴異。己有正。方知人之正。己無邪。方明人之邪。若一昧皂白不分。逢人求教。其不入於旁門外道者鮮矣。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