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真三國無雙6》人物列傳 魏 [列印本頁]

作者: Z77202    時間: 11-3-19 19:44
標題: 《真三國無雙6》人物列傳 魏
魏傳-我の霸道
夏侯-師臣者王,友臣者霸
夏侯元讓在史書中的形象與文學和遊戲中的形象有很大不同,相對來說更為大家所熟悉的夏侯,是衝鋒陷陣,拔矢啖睛的猛將;而史書中的夏侯,除了掃蕩匪寇,綏靖地方之類小規模戰鬥,打仗對上有名的敵手就沒贏過,倒是尊師、好學、重農、興業,儼然一位內政型人才。而且因為與夏侯淵同營為將,為了區別,軍中叫他盲夏侯,他還很不高興;照了鏡子看到自己的獨眼,更加氣的直接把鏡子飛了。由此可見,要麼他原來是一位美男子因此對自己破相極為惱怒,要麼他也是和張A一樣的烏茲庫希追求者。
不過有一點沒有區別的是,元讓是曹魏第一親貴重將。三國無雙系列衍生如大蛇、聯合突襲中,和元讓有關的道具中常常見到不臣兩字,這裡不臣並非有不臣之心的意思,而是出自於魏書:時諸將皆受魏官號,獨漢官,乃上疏自陳不當不臣之禮。太祖曰:吾聞太上師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貴德之人也,區區之魏,而臣足以屈君乎?自從曹操進位為公,以十郡為魏國,此時又進位為王,已有始王終帝之象,但還是漢室臣子,與夏侯雖有官秩高下之分,但終究份屬同僚。不授夏侯魏國官號,也是以示親重,並仿古人師臣者王,友臣者霸的用意。但是夏侯最終還是求到了魏官,不像遊戲中,始終親熱的叫着曹操孟德。
中平六年十二月,曹操起兵,夏侯列席軍中裨將;延熙元年四月,曹操死後三個月,夏侯在魏大將軍任上追隨曹操而去。曹操建成霸業的三十一年,夏侯是一個完整的見證者,追思歷史,他可能缺少別人的閃光時刻,但在曹操孤獨的霸道邊上,始終有他的身影。
曹操-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曹老闆的這句話,既成了他罵名的根源之一,也被現在很多人奉為圭臬。從個人角度講,這種極端利己主義為我所不取,但是我曾經看到一個頗有趣的解釋,因此拿來做這段的題引。這個解釋就是,負是背負的意思,曹操表達的是不計回報,為天下蒼生服務的思想。
毋庸考察原文出處,兩千年前的古人曹操不太可能也不應該被苛求有這種思想,而且曹操多才多藝亦復多欲,不像能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的人。但是遊戲裡的曹操卻頗有這個意味,曹操以理治國、以術馭人,求的只是一個人人能自展其才的天下,五代裡霸業既成,搴衣而去的結局其實是非常有味道的。而這個結局也是本於曹操唯才是舉的求才思想,在那個士族政治方興未艾的時代潮流下,三國之主雖然都出身庶族,然而孫權直接妥協,江東政治實為門閥制度的濫觴;劉備任用諸葛亮,以法治國,在限制了士族權利的同時實際上也是承認了士族的地位;只有曹操敢於不問當時基本與門閥高低掛鉤的德行如何,以才舉人,無疑是以一己之能獨抗龐大的士族利益集團。三國志評曹操為超世之傑,所言不虛,曹操的識見和政治主張的確超出了當時那個時代。
可惜曹操的卓識遠見並未得到傳承,甚至沒能堅持下去。在我看來,一心探索治國道路,為天下謀福祉的曹操,在建安十六年立曹丕為副之後就變了。是人之老矣、戒之在得,還是士族的強大壓力已經讓他心力交瘁,已經很難確定原因了。曹操死後曹丕繼王位,陳群立九品官人之法,徹底背叛了曹操的唯才是舉原則,霸道始終是曹操的霸道,而沒能成為魏的霸道。
夏侯淵-虎步關右,白地將軍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裡,並看不出夏侯淵特別善射,日本的秘本三國志我沒看過,不知道koei從98年的曹操傳把夏侯淵設定為弓騎兵開始以來的夏侯淵是弓箭名手這個設定是有什麼根據,還是單純的因為他戰死於另一個弓箭名手黃忠手下,當然黃忠在演義中才是弓箭名手,史書中也找不到什麼痕跡。
史書中的夏侯淵,擅長的是急襲,軍中有諺:典軍校尉夏侯淵,三日五百,六日一千。這個速度僅僅比虎豹騎追劉備於長阪的速度慢一點,考慮到虎豹騎是天下驍鋭,百夫長補入只能當普通一兵,夏侯淵所部的急襲速度也是難能可貴的了。曹操也下詔褒獎:虎步關右,所向無前。然而夏侯淵雖勇,也有勇將常犯的毛病,過於任勇,不顧兵機。建安**三年,劉備軍吹響北伐號角,股肱大員除了關羽和諸葛亮留守荊益之外盡在行旅。夏侯淵責在鎮守,率張A等與劉備軍苦戰連年,援兵未至,漸呈左支右絀之態,終於在建安**四年正月被抓準空檔,遭黃忠擊潰戰死。夏侯淵死後兩個月,曹操自至漢中,無奈劉備軍大勢已成,無力回天,又兩個月後被迫撤出。
曹操援兵來的如此之慢,也許因為輕敵,也許因為相信夏侯淵,也許因為國內有更重要的事,也許因為年老有疾不樂遠征,都有可能,但是為了引出關羽恐怕是遊戲的誇張。不過事後的策令裡,曹操評價夏侯淵本非能用兵也,軍中呼為白地將軍,下如此的蓋棺論定,無論是為了遮羞還是為了鼓舞自軍士氣,曹操對夏侯淵有愧疚之情也是意料中事吧。
典韋、許褚-仗義每在屠狗輩,青史幾曾書其名
觀別人品評人物的時候,總見有人說趙雲不過保鏢之流,言語中菲薄之意一覽無遺,典許二人乃是正牌保鏢而不用以之流二字加之,則更加不值一提自是不在話下。然而保鏢多矣,二人名垂於青史,列於三國無雙可選人物,足見保鏢和保鏢之間,也是有區別的。
典韋是出身,獨身從軍;而許褚則是庶族地主,歸曹的時候還帶著一族郎黨。典韋編在戰鬥序列裡,本職並不是曹操的保鏢;許褚倒是歸曹即入宿衛,但是也參與過戰鬥。二人的文化和戰爭藝術水準大概都不怎麼高,但個人戰鬥力肯定都很強,都有先登戰績。無雙世界裡許褚是個胖胖的有點傻,成天惦記着吃的可愛角色,典韋則是相貌凶惡的壯漢。有趣的是這些特徵在史書裡都有記載,腰大十圍——胖,力如虎而痴——傻,好酒食,飲啖兼人——能吃,最後這條能吃實際上是典韋的,但壯漢太能吃會影響身材保持,索性都給許褚了吧。
南朝陳慶之射不穿札馬非所便,殺出了千兵萬馬避白袍的名氣;倭將戶次鑒連身有殘疾不能起立,雷神之武威流傳至今,二人得力於親兵想必多矣,然而史書不傳有力者其名。典韋許褚雖然沒有治國安邦的才能,然而作為保鏢足夠忠誠——職業操守可靠,足夠武勇——職業技能過硬,青史留名可謂幸矣。其實漢承秦制,皇權至上,給皇帝駕車的太仆,給皇帝看門的衛尉,皇帝的管家光祿勛,皇帝的庫管少府就占了九卿之四,名爵並尊。然而發展起來漸漸名與實爽,九卿之尊當然不可能再親自做這些瑣碎的賤役,於是擔任這些職務的多成了碩儒名流。這些人有可稱道的事蹟還好,倘若沒有,看著不會駕車的太仆,不能格斗的衛尉也在史書裡留下一筆,只能為那些於無聲處推動着歷史車輪的人發一聲浩嘆。
曹丕、甄姬-魏晉風流自此始,可憐鴛鴦不白頭
看了曹操那段的看官可能會覺得我要貶曹丕了,不過我這人讀史基本上都是挑可喜的地方,可氣的地方自動過濾了。而且曹丕這皇帝在偉大父親的陰影下的確也挺難當的,好的地方可以說是曹操給打的基礎,不好的地方連託辭都難找。無雙裡曹丕是借老婆光登場的,這裡不說歷史大事,扯一扯這對賢伉儷的軼事。
曹丕是個妙人,他能文能武,文名雖不如老爸曹操,老弟曹植,但一部典論足以讓他穩占中國文學史上一方重鎮的地位,七言燕歌行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首詩。武倒不是上陣搏殺的刀馬嫻熟,而是擊劍射箭,雖不排除對手拍馬屁的可能,總之史書記載已有相當水準。曹丕同樣好玩,飛鷹走馬,彈棋縱酒,觀舞奏樂,曹老闆出門打仗,他留守鄴城,頗有一幫哥們或者說幫閒陪他玩。曹老闆雖然也有點風流氣息,畢竟戎馬倥傯,因此我覺得魏晉風流還是從曹丕開始的。
曹丕和曹植兄弟不和,很多人覺得曹丕狠毒,曹丕還有個哥哥,豐愍王曹昂。曹昂在宛城與曹安民、典韋一起為保護曹操戰死時,曹丕才十歲,而曹昂在**歲被舉為孝廉,死年至少**以上。兩兄弟相差十歲以上,且曹昂一直是嫡妻丁夫人撫養,曹丕他媽武宣皇后卞氏當時不過是個倡家出身的妾,曹丕本來是一點機會都沒有的,因此他和曹昂大概感情就不錯。後來張綉投降,曹丕追念兄王曹昂,建安十二年趁曹操北征烏丸的時候逼死張綉,又在建安**四年借魏諷案幹掉了張綉的兒子張泉,張綉一家就此完蛋——呃,好像還是挺狠毒,不過這也是為了哥哥啊。
曹昂戰死之後,曹丕順理成章的成為世子,權利就大了很多,在他剛還沒到十七歲生日的建安九年八月,曹操攻入袁氏老巢鄴城。隨軍的曹丕出於某種不可告人的動機,去袁紹府中轉悠了一圈,碰上了同樣還沒到當年生日的甄姬,不同的是甄姬當年要過的是**二歲生日。禦姐少婦人妻的魅力豈是剛剛脫離正太階段的小男生所能抵擋的,於是曹丕和甄姬順理成章的走到了一起。歷史記載甄姬有三個哥哥,四個姐姐,這三兄四姐名字都一一記錄在案,偏偏甄姬自己叫什麼沒記載,現在說叫甄洛或者甄宓的,那都是從小叔子曹植的YY作品中來的。曹植愛慕甄姬在現代也算是被津津樂道的話題了,無獨有偶,某本黑歷史記載道:曹公之屠鄴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將去。公曰:今年破賊正為奴。雖然老婆被自家人這麼惦記着,曹丕倒也安之若素,直到建安十八年,另一個女人的出現。
這個女人就是郭女王,和甄姬一樣,史書詳盡的記載了郭女王一兄一姐兩弟的名字,卻沒有記載她自己的名,說叫郭值木透不知道是從哪編的了,但是記載了她的字,字女王,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相當具有創意和氣魄的字。郭女王比曹丕大三歲,入曹丕東宮的時候已經是**八歲了,雖然不排除曹丕喜歡熟女口味,但是從當時的禮法來說,郭女王入宮的時候地位很可能是侍從女官——就是掃地阿姨之類的,而不會是給曹丕當配偶。但是想也知道,一個叫女王的女人會擁有多麼可怕的心計,在幫助曹丕繼位的同時,她為自己爭到了後位,黃初二年,年僅三十九歲,也許還沒有年老色衰的甄姬被曹丕賜死。死時以發覆面,以糠塞口,這應該是郭女王所特有女性的迷信,怕甄姬冤魂作祟。翌年,郭女王成功登基為後,再五年後曹丕去世。
郭女王最大的失敗大概就是在那個年代身為女人卻沒生下兒子,因此皇帝最終還是得曹丕和甄姬的孩子曹睿來做。曹丕大概真的很愛郭女王,把曹睿交給郭女王撫養,希望能化解兩人的矛盾,這樣還不放心,直到死期將至,無奈之下才把曹睿立為太子。但是甄姬去世的時候曹睿也已經十七歲了,正是當年他爸遇見他媽的年紀,這個年紀已經不是能忘卻仇恨的年紀了。甄姬死後十四年,曹睿逼死郭女王,葬禮一如甄姬故事,成功的為母報仇。
356/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