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列印本頁]

作者: 雪姬    時間: 04-8-1 10:13
標題: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The ancient Greek world was divided into a thousand independent city states, of which Athens was the most famous. When Themistocles of Athens was the most renowned leader in all Greece, a politician from the small town of Larissa said to him, "A great deal of your fame arises from the accident of your birth in Athens. Had you been born in Larissa, you would not have grown great."
"Nor you, had you been born in Athens," Themistocles replied.  



古 希 臘 的 天 下 分 為 一 千 個 獨 立 城 邦 , 其 中 雅 典 最 具 盛 名 。 雅 典 的 狄 密 斯 托 克 利 , 一 度 是 全 希 臘 聲 望 最 隆 的 領 袖 ; 小 城 拉 里 薩 來 的 一 個 政 客 對 他 說 : 「 先 生 邀 天 之 幸 , 生 於 雅 典 , 遂 得 大 名 ; 若 生 於 拉 里 薩 , 何 能 有 今 日 成 就 。 」
狄 密 斯 托 克 利 說 : 「 先 生 若 生 於 雅 典 , 亦 何 能 有 今 日 成 就 。 」


【 解 說 】 狄 密 斯 托 克 利 統 治 雅 典 期 間 , 軍 事 上 多 所 建 樹 , 特 別  重 海 軍 ; 公 元 前 四 八 ○ 年 率 領 希 臘 海 軍 大 敗 入 侵 的 波 斯 , 希 臘 得 免 淪 亡 , 厥 功 至 偉 。 後 來 他 被 政 敵 流 放 , 客 死 亞 洲 。


Famous 、 renowned 都 是 「 著 名 」 , 意 思 沒 有 大 分 別 , 但 famous 比 renowned 通 用 得 多 , renowned 則 是 較 莊 嚴 的 用 語 , 稱 許 含 義 也 比 famous 強 , 常 用 來 形 容 傳 奇 式 人 物 , 例 如 : ( 1 ) She is the daughter of the renowned boxer Muhammad Ali ( 她 是 著 名 拳 師 阿 里 的 女 兒 ) 。 ( 2 ) Egypt is renowned for its ancient ruins ( 埃 及 以 其 古  見 稱 ) 。 和 famous 一 樣 , renowned 之 後 可 用 for 字 帶 出 著 名 的 原 因 。



古德明 著作 (蘋果日報)
作者: 雪姬    時間: 04-8-2 10:21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Otto von Bismarck, the Iron Chancellor, was once offended beyond endurance by a physician-turned-politician, Rudolf Virchow, and challenged him to a duel. Virchow, as the challenged party, had the choice of weapons. He produced two sausages. "One of these," he said, "has been inoculated with deadly cholera germs. The other is perfectly wholesome. You choose one of these, and I will take the other, and we will each eat our sausage."
Bismarck called off the duel at once.



鐵 血 首 相 俾 斯 麥 有 一 次 被 棄 醫 從 政 的 魯 道 夫 . 菲 爾 霍 氣 得 怒 不 可 遏 , 問 菲 爾 霍 敢 不 敢 決 鬥 。 菲 爾 霍 是 被 挑 戰 的 一 方 , 有 權 選 擇 武 器 。 他 拿 出 兩 條 香 腸 說 : 「 這  一 條 香 腸 , 注 射 了 致 命 的 霍 亂 病 菌 , 另 一 條 則 絕 對 有 益 健 康 。 你 先 選 一 條 , 我 就 要 另 一 條 , 各 自 吃 下 去 。 」
俾 斯 麥 馬 上 取 消 決 鬥 。



【 解 說 】 俾 斯 麥 ( 1815-98 ) 本 是 普 魯 斯 首 相 , 因 用 兵 四 方 , 統 一 德 意 志 民 族 建 立 德 國 , 稱 為 「 鐵 血 首 相 」 。
留 意 turn 可 解 作 「 變 成 」 , He has turned historian / Buddhist 即 「 他 變 成 歷 史 學 家 / 佛 教 徒 」 , 這 個 turn 之 後 的 名 詞 不 可 冠 以 a 或 the 。 A soldier-turned-priest 、 a scientist-turned-artist 等 , 是 指 「 由 軍 人 變 做 教 士 」 、 「 由 科 學 家 變 做 畫 家 」 的 人 。
Call off 是 動 詞 片 語 ( phrasal verb ) , 意 思 是 「 取 消 」 , 例 如 : As the chairman was ill, the meeting had to be called off ( 主 席 病 了 , 會 議 惟 有 取 消 ) 。


古德明 蘋果日報
作者: 雪姬    時間: 04-8-3 12:16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Eleanor Roosevelt once took Winston Churchill to task over the subject of British imperialism. "The Indians have suffered for years under British oppression," she said.
"Are we talking about the brown-skinned Indians in India who have multiplied under benevolent British rule," Churchill retorted, "or are we speaking about the red-skinned Indians in America who, I understand, are now almost extinct ?"



艾 俐 諾 ‧ 羅 斯 福 有 一 次 就 英 帝 國 主 義 責 備 邱 吉 爾 。 她 說 : 「 印 人 忍 受 英 國 壓 迫 已 有 多 年 了 。 」
邱 吉 爾 反 唇 相 稽 說 : 「 我 們 現 在 說 的 , 是 印 度 的 褐 色 皮 膚 印 人 , 還 是 美 國 的 紅 色 皮 膚 印 人 ? 印 度 人 在 英 國 仁 政 之 下 , 人 口 倍 增 ; 印 第 安 人 呢 , 聽 說 卻 幾 乎 滅 絕 了 。 」


著作:古德明 (由於這篇是舊資料,所以註解沒有了,請見諒)
作者: 北歐主神-奧汀    時間: 04-8-3 14:37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這些都好多我都看不懂耶...
雪姐這專區是為我而開的吧~
知道我英文很爛 感動說....(>"<)
作者: 雪姬    時間: 04-8-4 11:42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QUOTE=北歐主神-奧汀]這些都好多我都看不懂耶...
雪姐這專區是為我而開的吧~
知道我英文很爛 感動說....(>"<)[/QUOTE]

是為廣大的版友們而開的^﹏^,不過感謝奧汀的支持。(自己的英文都是很差,平常也是靠看伊索寓言英語版本來學習英語的。)
作者: 雪姬    時間: 04-8-4 11:43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Otherwise than 是 甚 麼 意 思 ?

Otherwise than 是 說 「 除 了 這 個 方 法 , 更 無 他 法 」 , 常 用 在 One cannot 之 後 , 例 如 : ( 1 ) You cannot remove the nail from the wall otherwise than with a pair of pincers ( 除 了 用 鉗 子 , 你 不 可 能 除 去 牆 上 那 個 釘 ) 。 ( 2 ) Terrorism cannot be rooted out otherwise than by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live and let live" ( 要 根 除 恐 怖 主 義 , 必 須 嚴 守 和 平 共 存 原 則 , 此 外 並 無 他 法 ) 。

Otherwise than 和 常 用 得 多 的 other than 不 同 。 Other than 是 「 除 了 」 , 例 如 : No one other than you liked the movie ( 除 了 你 , 沒 有 人 喜 歡 這 部 電 影 ) 。

The project will be carried out in both China and Japan ( 這 計 劃 會 在 中 、 日 兩 國 實 行 ) 這 一 句 , 刪 去 both 一 字 , 意 思 會 有 分 別 嗎 ?

Both ( 兩 者 ) 一 字 , 常 用 來 加 強 語 氣 , 有 「 兩 者 都 」 含 義 。 例 如 Tom and Mary are Christians 一 語 , 是 說 「 湯 姆 、 瑪 麗 是 基 督 徒 」 ; Tom and Mary are both Christians 一 語 , 則 是 說 「 湯 姆 、 瑪 麗 都 是 基 督 徒 」 。 兩 句 基 本 意 思 沒 有 分 別 , 但 第 二 句 強 調 「 兩 人 都 是 這 樣 」 。 讀 者 示 下 那 一 句 , 也 可 以 如 是 看 。

留 意 both 只 應 用 來 說 「 兩 者 」 。 有 些 人 用 字 草 率 , 會 說 Both loyalty, love and honesty meant nothing to him ( 對 他 來 說 , 忠 、 愛 、 誠 信 都 是 沒 有 意 思 的 ) 之 類 , 用 both 強 調 兩 者 以 上 事 物 , 那 就 不 對 了 , 可 改 為 Loyalty, love and honesty all meant nothing to him 。



著作:古德明
作者: 雪姬    時間: 04-8-5 10:46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Never in the field of human conflict was so much owed by so many to so few 一 語 , 三 個 so 字 有 沒 有 分 別 ?


這 是 邱 吉 爾 一 九 四 ○ 年 在 國 會 上 稱 讚 英 國 空 軍 奮 勇 抗 敵 的 名 句 , 意 思 是 : 「 論 兵 將 之 寡 , 功 勞 之 大 , 所 護 黎 元 之 眾 , 人 類 戰 爭 史 上 未 之 有 也 。 」

So 是 「 如 此 」 , 有 強 調 作 用 , 例 如 It is so funny 是 「 那 真 有 趣 」 。 邱 吉 爾 這 句 話 三 個 so 字 用 法 、 意 思 都 沒 有 分 別 。

西 方 政 治 人 物 的 文 稿 , 和 我 國 古 代 官 方 文 告 一 樣 , 往 往 斐 然 成 章 。 邱 吉 爾 這 句 話 , 連 用 三 個 so , 就 是 加 強 語 氣 的 修 詞 法 , 讀 者 不 妨 學 習 。

比 如 說 , 你 第 一 次 開 飛 機 , 要 強 調 對 飛 行  迷 , 可 以 連 用 flying 一 字 : All my life I had been thinking about flying. I had been reading about flying. I had been dreaming about flying. The moment was here. I was flying ( 我 一 直 渴 望 翱 翔 天 上 。 我 常 讀  述 天 上 翱 翔 的 文 字 , 常 做 天 上 翱 翔 的 美 夢 。 現 在 , 這 一 刻 來 了 。 我 終 於 翱 翔 天 上 ) 。 試 把 頭 三 句 改 為 All my life I had been thinking, reading and dreaming about flying , 文 章 就 平 淡 得 多 了 。
貴 欄 The Peeping Tom was arrested while he was watching a girl change her clothes ( 那 漢 子 偷 看 一 個 女 郎 更 衣 時 被 捕 ) 一 語 , change 是 否 應 改 為 changing ?

Watch 、 hear 等 表 示 「 看 」 、 「 聽 」 的 字 , 其 後 接 ing 形 式 動 詞 , 表 示 所 述 事 情 在 看 、 聽 的 時 候 還 未 完 結 ; 其 後 接 原 形 動 詞 ( infinitive ) , 則 表 示 看 、 聽 了 整 個 過 程 。 兩 個 說 法 只 是 意 思 稍 有 不 同 , 文 法 都 沒 有 錯 。



著作:古德明 蘋果日報
作者: 雪姬    時間: 04-8-14 10:58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現 代 英 文 寫 作 有 一 千 種 文 體 , 五 百 種 風 格 , 視 乎 讀 者 對 象 是 誰 , 還 有 刊 登 文 章 的 雜 誌 報 紙 屬 於 哪 一 種 階 級 。
例 如 , 影 評 的 英 文 , 跟 回 憶 錄 的 英 文 , 在 英 語 世 界  , 完 全 是 兩 回 事 。 影 評 的 英 文 短 小 精 悍 , 用 很 多 尖 酸 刻 薄 的 俚 語 , 一 部 一 億 美 元 的 荷 里 活 大 製 作 , 完 全 可 以 被 洛 杉 磯 時 報 的 一 篇 千 字 影 評 擊 倒 。 一 篇 英 文 影 評 可 以 抵 銷 兩 千 萬 元 的 票 房 , 如 用 一 把 匕 首 , 可 以 殺 戮 一 頭 大 象 , 視 乎 下 刀 的 在 哪 幾 點 。
回 憶 錄 的 英 文 卻 不 同 , 講 究 層 次 、 韻 味 、 觸 覺 , 有 時 山 外 有 山 , 題 外 有 題 , 有 時 話  有 話 , 漣 漪 生 波 。 寫 一 種 Mood , 要 慢 慢 經 營 , 仔 細 鋪 排 , 用 長 句 子 和 迂 迴 的 描 寫 , 就 像 費 里 尼 的 電 影 鏡 頭 , 都 有 特 別 的 涵 義 。  




"My great moment came at six, when my father returned from work, his overalls smelling faintly of turpentine and shellac, white drops of silver paint still gleaming on his chin. Hanging his overcoat in the long dark hall that led into out kitchen, he would leave in one pocket a loosely folded copy of the New York World, and then everything that beckoned to me from that other hemisphere of my brain beyond the East River would start up from the smell of fresh newsprint and the sight of the globe on the front page."



一 個 作 家 回 憶 他 的 童 年 , 當 油 漆 工 人 的 爸 爸 下 班 時 身 上 的 氣 味 , 口 袋  稀 鬆 地 揹  的 一 份 報 紙 的 油 墨 味 , 描 寫 細 緻 而 感 人 , 而 且 是 猶 太 人 的 文 體 。 為 甚 麼 ? 因 為 猶 太 人 有 濃 重 的 憂 患 精 神 , 猶 太 人 在 災 難 中 遺 傳 了 對 感 性 的 精 緻 捕 捉 的 超 凡 能 力 。 這 一 段 英 文 , 句 子 很 長 , 但 詞 彙 簡 單 , 百 轉 千 迴 , 幽 美 得 令 人 不 忍 翻 譯 , 一 譯 成 中 文 , 就 像 買 了 一 件 明 朝 家 具 之 後 塗 上 一 層 紅 漆 。


學 好 英 文 , 不 止 是 為 了 謀 生 , 而 是 為 了 時 時 可 以 受 感 動 。 英 文 提 供 了 一 個 幻 開 千 蕊 的 閱 讀 大 千 世 界 。 當 然 , 兼 通 法 語 更 好 。 英 語 世 界 也 有 爛 的 作 者 , 但 比 率 很 低 , 因 為 出 版 人 的 眼 光 和 修 養 高 , 讀 者 的 要 求 嚴 格 , 在 英 語 世 界 , 不 是 阿 貓 阿 犬 都 可 以 出 版 減 肥 書 。 就 讓 民 族 份 子 搥 胸 頓 足 乾 跺 腳 好 了 , 懂 得 英 語 , 終 生 的 那 種 感 覺 像 喝 香 檳 , 真 的 很 好 很 好 。


陶傑
作者: 雪姬    時間: 04-8-16 11:32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E = mc2


In 1930, Albert Einstein arrived in Hollywod. Charlie Chaplin invited him to dinner. Can you imagine being present at this dinner? I would love to have talked to Chaplin. But I would love a lot more to have talked to Einstein. Einstein is the genius of geniuses. As a schoolboy, I was riveted by his theories of relativity. I didn't understand them. But I was riveted. So much so that I applied to read theoretical physics at university. I wanted to learn, understand and know more. It was all because of Einstein.
But neither of my children are in any way fascinated by Einstein. Still less, my wife. On the contrary, they show not an atom of interest. They positively cringe at the idea of physics — and chemistry and biology and mathematics. They are not alone. I find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young people today with no fascination for sciences. Most of my adult friends are even worse. They all think sciences are too complicated. And exceedingly boring.


But I wish more people would take the trouble of trying to understand sciences. I agree that an effort has to be made. More of an effort than, say, reading and appreciating a piece of literature or art. But it is rewarding to be at least a little "scientific". It's all about knowledge — important knowledge about the way in which we live. So many things we take for granted: the weather, the flora and fauna around us, our bodies, the machines we use, etc. etc. Yet, we seldom ask why, what and how. Why is the sky blue? What makes plant green? How do bats fly? (Why do they always leave a cave by turning left?) Why do we blink? How do remote controls work? Bill Bryson, a very funny writer, started asking these sorts of questions recently. He was not scientific at all. In fact, he was bored stiff of sciences at school. But he decided to spend 3 years learning sciences. He has just published the result: a bestseller called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It is a wonderful read. I can't recommend it enough. Especially to those who think they have no interest whatsoever in science. Try reading it. And you will see what joy a little effort can bring. How a totally unscientific amateur can understand so much science. And therefore, so many things around us. I would go further. I believe we should not be put off by symbols. Symbols by which a great deal of science is represented.


Take E = mc2. (My wife claims that she gets a headache when she sees this.) 'E' is energy. 'm' is mass. 'c' is the speed of light (a vast number: l86,000,000 miles per second). So what does Einstein's famous equation imply? It implies that there is a direct connection between energy and mass. And because of the immense multiple of the speed of light, there is an immense amount of energy that can be released from a small mass. IF I can release all the energy in my body, I would explode with the force of 30 large hydrogen bombs. Thankfully, physics does not allow me to unlock all that energy. Not yet, anyway. Otherwise, it would be quite useful when I want to make a point.
But perhaps the greatest turn-off for many is mathematics. Here, the symbols become more complicated. With formulae and equations, we are often put off ab initio. But we need not become mathematicians to enjoy and learn from mathematics. Think of all the fun from dealing with symbols. Symbols also make us understand more the magic and elegance of mathematics. This in turn makes us more intelligent. Because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is a powerful weapon for understanding. And therefore knowledge. Just imagine if you can understand the following paradox :-


I promise you that to understand this, only secondary school mathematics is required. But for non-mathematicians, an effort has to be made. Yet, when it is made, the satisfaction is glorious.



作者為中國會創辦人 David Tang ( 鄧 永 鏘 )
作者: chaser    時間: 04-8-20 20:21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哈哈..來了這麻久.我這個豬頭竟然沒發現到這個特別專區
雪姬大大真的很用心..給你一個好^^
在這我也學到了一些英文呢~~
作者: 雪姬    時間: 04-8-20 23:09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QUOTE=chaser]哈哈..來了這麻久.我這個豬頭竟然沒發現到這個特別專區
雪姬大大真的很用心..給你一個好^^
在這我也學到了一些英文呢~~[/QUOTE]

感謝 chaser 大大的支持^^




「 幾 十 個 」 、 「 十 幾 個 」 、 「 三 十 幾 個 」 等 大 約 的 數 量 , 英 文 怎 樣 表 達 ?


英 文 有 score 一 字 , 指 「 二 十 」 。 《 聖 經 ‧ 詩 篇 》 第 九 十 章 說 The years of our life are threescore and ten , 即 「 人 生 七 十 年 」 。 此 外 , dozen 指 「 十 二 」 , 成 語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是 「 半 斤 八  」 、 「 難 分 高 下 」 的 意 思 , 往 往 帶 貶 意 , 例 如 : In terms of natural resources, Hong Kong and Singapore are equally poor : it is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 論 天 然 資 源 , 香 港 、 新 加 坡 同 樣 匱 乏 , 實 在 是 半 斤 八  ) 。 Ten 則 當 然 是 「 十 」 。 「 幾 十 」 可 以 是 tens 、 dozens 甚 至 scores , 例 如 : The tornado was reported to have killed tens / dozens / scores of people ( 那 龍 捲 風 有 報 道 說 奪 去 了 幾 十 人 性 命 ) 。


「 十 幾 個 」 英 文 可 譯 做 a dozen or so 。 Or so 是 「 大 約 」 的 意 思 , 例 如 : I saw him an hour or so ago ( 我 大 約 一 小 時 之 前 見 過 他 ) 。 A dozen or so 當 然 就 是 「 十 幾 個 」 , 例 如 : On the desk laid a dozen or so books / a dozen books or so ( 桌 子 上 有 十 幾 本 書 ) 。


「 三 十 幾 個 」 則 可 以 說 thirty-odd 。 Odd 字 用 在 數 目 字 之 後 , 有 「 大 約 」 或 「 稍 多 於 」 的 意 思 , 數 字 之 後 的 連 字 號 ( hyphen ) 有 時 會 略 去 , 例 如 : ( 1 ) I am seventy odd years old ( 我 七 十 多 歲 了 ) 。 ( 2 ) With no more than thirty odd dollars left, she could not take a taxi home ( 她 只 剩 下 三 十 多 元 , 不 能 搭 的 士 回 家 ) 。




原著 : 古德明  蘋果日報
作者: 雪姬    時間: 04-8-25 00:05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鞋 帶 鬆 開 了 」 英 文 怎 麼 說 ?

「 鞋 帶 」 是 shoelace , 只 說 lace 也 可 以 。 「 繫 鞋 帶 」 叫 to do up / tie one's laces , 「 解 鞋 帶 」 則 叫 to undo / untie one's laces , 例 如 : The little boy appeared immensely proud when he manag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tie his laces himself ( 那 小 男 孩 第 一 次 能 夠 自 己 把 鞋 帶 繫 好 , 看 來 得 意 非 常 ) 。

鞋 帶 鬆 開 , 英 文 就 是 The laces are undone / untied 。 My laces kept coming undone 即 「 我 的 鞋 帶 不 斷 鬆 開 」 。

Nothing is impossible 和 Impossible is nothing 兩 句 有 沒 有 分 別 ?

Nothing is impossible 即 「 沒 有 事 情 是 不 可 能 做 到 的 」 , 例 如 : With God, nothing is impossible ( 對 上 帝 來 說 , 一 切 都 可 以 做 到 ) 。 Impossible is nothing 的 nothing , 則 是 指 「 不 值 一 笑 的 東 西 」 。 Impossible is nothing 可 解 作 「 別 管 甚 麼 『 不 可 能 』 」 。



原著:古德明
作者: 無奈    時間: 04-8-25 01:41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引用:

(哈哈..來了這麻久.我這個豬頭竟然沒發現到這個特別專區)

我都是 =.="

.:支持中 @@
作者: 雪姬    時間: 04-8-29 12:05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After the battle of Waterloo, wounded horses were sold by auction. The famous surgeon Sir Astley Cooper bought twelve, and extracted bullets and grape-shots from the bodies of the suffering animals. After the operations he let them loose in his park in the country. One morning to his delight, he saw the animals form in line, charge and then retreat, and afterwards gallop about, appearing greatly contented with the lot that had befallen them. These manoeuvres were repeated every morning.  


滑 鐵 盧 一 役 之 後 , 當 局 拍 賣 受 傷 戰 馬 , 名 外 科 醫 生 阿 什 利 . 庫 珀 爵 士 買 了 十 二 匹 , 動 手 術 為 這 些 痛 苦 的 動 物 剜 出 身 上 子 彈 、 葡 萄 彈 , 然 後 放 牧 在 他 鄉 間 的 園 林  。 一 天 早 上 , 他 欣 然 看 見 十 二 匹 馬 排 成 一 列 , 向 前 衝 鋒 , 繼 而 退 卻 , 然 後 四 處 奔 馳 , 似 乎 對 命 運 十 分 滿 意 。 牠 們 每 天 早 上 都 重 複 上 述 演 習 。


【 解 說 】 Lot 的 本 義 是 「 籤 」 , draw lots 即 「 抽 籤 」 , 例 如 : Six people were chosen by lot ( 六 個 人 用 抽 籤 方 式 選 出 。 ) , 抽 籤 結 果 怎 樣 , 要 看 運 氣 , 所 以 lot 也 指 「 命 運 」 , 例 如 : He is resigned to his lot, which is always to be the underdog ( 他 注 定 永 遠 是 弱 者 , 而 他 只 有 聽 天 由 命 ) 。


Befallen 是 befall 的 完 成 式 , 過 去 式 則 是 befell , 意 思 是 「 降 臨 」 , 多 指 惡 事 降 臨 , 例 如 : What disaster has fallen (him)? ( 有 甚 麼 災 難 降 臨 ( 他 身 上 ) 了 ? ) 這 個 動 詞 有 沒 有 受 詞 ( object ) 都 可 以 , 一 般 見 於 書 面 , 不 會 用 於 口 頭 。


原著:古德明
作者: 雪姬    時間: 04-9-1 22:18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That money doesn 掐 grow on trees should be obvious 一 語 , 為 甚 麼 有 兩 個 動 詞 grow 和 be ?

謹 先 說 句 子 的 意 思 。 Money doesn ’ t grow on trees ( 錢 不 是 樹 上 長 出 來 的 ) 是 成 語 , 指 掙 錢 不 易 。 Many children today seem to think that money grows on trees, and are willing to spend a fortune on designer clothes 即 「 今 天 , 不 少 兒 童 似 乎 都 不 知 道 掙 錢 不 易 , 買 名 牌 衣 服 千 金 不 吝 」 。 讀 者 示 下 的 一 句 是 說 : 「 掙 錢 不 易 , 那 應 是 很 明 顯 的 事 。 」  


至 於 文 法 , 這 一 句 的 結 構 是 「 名 詞 子 句 ( noun clause ) that money doesn ’ t grow on trees + 動 詞 should be + 形 容 詞 obvious 」 。 換 言 之 , 句 子 主 詞 ( subject ) 是 一 名 詞 子 句 , grow 只 是 名 詞 子 句 的 動 詞 , 不 是 句 子 的 主 要 動 詞 。


名 詞 子 句 和 普 通 名 詞 一 樣 , 可 作 句 子 的 主 詞 或 受 詞 ( object ) 。 名 詞 子 句 多 用 that 、 if / whether 或 where 、 what 、 how 等 疑 問 字 ( question word ) 起 句 , 例 如 : (1)That he accepted the invitation surprised us ( 出 乎 我 們 意 料 , 他 接 受 了 邀 請 ) 。 (2)What he wants is difficult to tell ( 他 想 要 甚 麼 , 很 難 猜 度 ) 。 (3)I regret that I cannot come ( 對 不 起 , 我 不 能 來 ) 。 (4)She does not know whether her father is in or not ( 她 不 知 道 父 親 在 不 在 家 ) 。 這  頭 兩 句 以 名 詞 子 句 作 主 詞 , 後 兩 句 則 作 受 詞 。


名 詞 子 句 作 句 子 主 詞 , 是 比 較 少 見 的 ; 一 般 寫 法 會 以 It 作 主 詞 , 而 把 子 句 置 於 句 末 , 例 如 : It should be obvious that money doesn 掐 grow on trees 、 It is difficult to tell what he wants 。


作者:古德明
作者: 雪姬    時間: 04-9-11 00:29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有 報 紙 評 論 競 逐 連 任 的 美 國 總 統 布 殊 , 說 Admitting no doubts, the president may yet persuade voters he is hope's standard-bearer 。 請 問 hope's standard-bearer 是 甚 麼 意 思 ?

Standard 可 解 作 國 家 、 軍 隊 等 的 旗 幟 , 例 如 : The tricolour, the standard of France, fluttered limply in the wind ( 法 國 的 三 色 國 旗 , 在 風 中 乏 力 的 飄 動 ) 。 不 少 報 紙 以 standard 為 名 , 就 是 取 這 「 旗 幟 」 含 義 。 Bear 有 「 攜 帶 」 的 意 思 , 例 如 : The outlaws all bore arms ( 那 些 歹 徒 都 帶  武 器 ) 。 Bearer 就 是 「 攜 帶 者 」 , 例 如 tale-bearer 是 「 搬 弄 是 非 者 」 , armour-bearer 是 為 武 士 持 甲 冑 的 侍 從 。

讀 者 示 下 那 一 句 現 在 該 不 難 明 白 : 「 布 殊 總 統 表 現 出 勇 往 直 前 更 無 疑 慮 的 樣 子 , 也 許 還 能 令 投 票 者 相 信 , 他 是 希 望 的 旗 手 。 」
今 天 , 希 望 的 旗 手 在 美 國 當 道 , 在 俄 國 當 道 , 更 在 新 中 國 當 道 。 當 道 者 似 乎 不 知 道 , 以 暴 凌 弱 , 弱 者 唯 一 反 抗 手 段 就 是 「 時 日 曷 喪 , 予 及 汝 皆 亡 」 的 所 謂 恐 怖 主 義 。 要 根 除 這 種 恐 怖 主 義 , 施 暴 者 不 放 棄 欺 凌 , 就 必 須 把 弱 者 族 滅 。 這 無 疑 是 各 強 國 希 望 旗 手 的 希 望 。


Await 和 wait 有 甚 麼 分 別 ?


Await 、 wait 都 是 「 等 待 」 , 但 await 之 後 必 須 用 受 詞 ( object ) , 語 氣 較 隨 便 的 wait 則 不 然 , 一 般 不 用 受 詞 。 所 以 , I awaited his reply ( 我 等 候 他 的 答 覆 ) 一 語 , 不 可 改 用 waited 字 ; I waited for his reply 、 I was waiting to see him ( 我 等  見 他 ) 二 語 , 則 不 可 改 用 awaited 、 awaiting 二 字 。


古德明
作者: ytlio    時間: 04-9-11 02:49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great, thank you
作者: 雪姬    時間: 04-9-14 21:19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In 1961,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encouraged refugee Cubans to invade Cuba. When the Cubans landed in the Bay of Pigs, they were killed or captured to a man.
President Kennedy, who had found the matter already in progress when he assumed office, accepted the blame manfully. But when he saw all those responsible trying to implicate others in the misjudgement while clearing themselves, he could not withhold a comment : "It has often been said that victory has a thousand fathers, but defeat is an orphan."


一 九 六 一 年 , 美 國 政 府 鼓 勵 古 巴 流 亡 者 進 攻 古 巴 。 他 們 在 豬 灣 登 陸 , 不 是 被 殺 , 就 是 被 俘 , 無 一 得 免 。
甘 迺 迪 總 統 就 職 時 , 進 攻 古 巴 計 劃 已 經 展 開 。 他 勇 敢 的 承 擔 了 過 失 。 但 是 , 看 見 那 些 主 事 官 員 無 不 設 法 自 我 開 脫 , 而 把 判 斷 錯 誤 的 責 任 諉 於 他 人 , 甘 迺 迪 還 是 忍 不 住 說 : 「 常 言 道 , 千 百 人 會 自 認 是 勝 利 的 生 父 , 失 敗 則 總 是 無 母 無 父 。 」


【 解 說 】 To a man 是 「 所 有 人 」 、 「 沒 有 例 外 」 的 意 思 , 例 如 : We agreed to a man not to vote for the Liberals, convinced that they would not hesitate to betray the cause of democracy ( 我 們 一 致 決 議 不 投 票 給 自 由 黨 員 , 深 信 他 們 會 毫 不 猶 豫 出 賣 民 主 運 動 ) 。 假 如 要 說 「 幾 乎 沒 有 例 外 」 , 可 說 almost to a man 。


有 時 , 你 會 見 到 to the last man 這 說 法 , 即 「 到 最 後 一 人 」 , 例 如 : The soldiers were killed to the last man ( 將 士 全 軍 覆 沒 ) 。


原著:古德明 蘋果日報
作者: 雪姬    時間: 04-9-18 01:49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一 份 立 法 會 競 選 政 綱 說 : We have been become even more united ( 我 們 變 得 更 團 結 ) 。 這 一 句 的 been 字 可 以 略 去 嗎 ?


Become 是 所 謂 linking verb ( 連 綴 動 詞 ) 。 這 類 動 詞 一 般 不 用 被 動 語 態 ( passive voice ) , been 字 自 然 應 該 刪 去 。 甚 麼 叫 連 綴 動 詞 , 讀 者 未 必 都 知 道 , 這  不 妨 談 談 。
連 綴 動 詞 可 帶 出 名 詞 、 形 容 詞 或 副 詞 片 語 ( adverbial ) , 以 描 述 句 子 的 主 詞 ( subject ) , 例 如 : ( 1 ) Tom IS a nice chap ( 湯 姆 這 傢 伙 很 不 錯 ) , ( 2 ) The egg SMELLS bad ( 那 隻 蛋 有 臭 味 ) 。 ( 3 ) He FELT on top of the world ( 他 得 意 非 常 ) 。


連 綴 動 詞 可 分 兩 類 。 一 種 說 「 就 是 如 此 」 的 事 , 習 慣 不 用 ing 形 式 , 常 見 的 有 appear 、 be ( 包 括 is 、 was 等 ) 、 feel 、 keep 、 lie 、 look 、 seem 、 smell 、 sound 、 stand 、 stay 、 taste ; 一 種 說 「 會 成 為 」 的 事 , 可 以 用 ing 形 式 , 常 見 的 有 become 、 come 、 get 、 go 、 grow 、 turn 。


Cutie 一 字 , 字 典 查 不 到 , 是 不 是 等 於 cute ?


Cute 是 形 容 詞 , 指 「 漂 亮 」 、 「 伶 俐 」 ; cutie 或 cutey 則 是 名 詞 , 指 「 漂 亮 的 人 」 。 讀 者 用 的 也 許 是 一 九 九 九 年 版 《 牛 津 高 階 英 漢 雙 解 詞 典 》 或 一 九 九 七 年 版 《 朗 文 當 代 高 級 英 漢 雙 解 詞 典 》 , 所 以 不 見 cutie 一 字 , 但 新 一 版 的 都 收 錄 了 。 What a cute little child ! 即 「 多 麼 可 愛 的 小 孩 子 ! 」 With her limpid eyes, pink cheeks and rosebud mouth, she is a bit of a cutie 即 「 她 眼 睛 明 澈 , 雙 頰 微 紅 , 嘴 似 蓓 蕾 , 頗 為 美 麗 」 。 和 cutie 意 思 相 近 的 還 有 looker ( 好 看 者 ) 、 stunner ( 令 人 發 楞 者 ) 等 。


古德明
作者: ANIKI    時間: 04-9-25 12:10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i feel so headache...ohohoa because i have been studying english for long time. however

just now i have read whole of articles. i have no idea what the writter said. oh my

goodness.....suck...............iullsion >Q<!! there are so many vocabulary in the

detail...oru

中譯: 哇哩勒! 我頭好痛呀!...(頭痛的哀叫聲 我學英文那麼多年了 剛剛讀了這些文章 我竟然還是一知半解 

嗚...我該怎麼辦 好多單字呀...阿嗚
作者: 雪姬    時間: 04-9-30 01:20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Animal Farm ( 動 物 農 莊 ) 第 四 章 說 : When the other animals came back from looking for her, it was to find that the stable-lad, who in fact was only stunned, had already recovered and made off ( 其 他 動 物 尋 找 莫 莉 之 後 回 到 院 子  , 這 才 發 覺 那 馬 童 已 經 醒 來 , 溜 走 了 。 他 原 來 只 是 昏 了 過 去 ) 。 作 者 為 甚 麼 說 it was to find 而 不 說 it was found ?


《 動 物 農 莊 》 這 段 文 字 , 見 於 人 畜 大 戰 之 後 。 英 文 常 在 動 詞 後 面 用 「 to + 原 形 動 詞 ( infinitive ) 」 , 表 示 發 覺 或 經 歷 一 些 事 情 。 你 還 會 看 到 「 only to + 原 形 動 詞 」 這 語 法 , 表 示 發 覺 或 經 歷 一 些 意 外 或 不 如 意 的 事 , to 字 有 「 ( 某 些 事 ) 這 時 才 發 覺 」 含 義 , 例 如 : ( 1 ) He emerged from the house to find hundreds of fans waiting for him ( 他 從 房 子  走 出 來 , 發 覺 有 好 幾 百 仰 慕 者 在 等 候 他 ) 。 ( 2 ) We arrived at the station only to see the train pulling out ( 我 們 來 到 車 站 , 只 見 火 車 正 在 開 出 ) 。


《 動 物 農 莊 》 那 一 句 , 改 為 it was found that 文 法 上 是 可 以 的 , 但 「 這 才 發 覺 」 的 含 義 則 沒 有 了 。


God bless you 、 God knows 二 語 , 動 詞 為 甚 麼 一 不 加 es , 另 一 句 卻 加 s ?
God bless you ( 願 上 帝 祝 福 你 ) 、 God save the Queen ( 天 佑 女 王 ) 等 , 都 可 以 說 是 祈 使 句 ( imperative ) , 和 Everybody stop talking ! ( 你 們 肅 靜 ! ) 、 You come here / Come here ( 你 來 這  ) 等 一 樣 , 動 詞 用 原 形 。 God knows 卻 不 是 祈 使 句 , 意 思 是 「 上 帝 才 曉 得 」 和 Everybody knows ( 人 人 都 知 道 ) 一 樣 , 是 一 般 句 子 , 動 詞 自 然 要 加 s 。


古德明
作者: 雪姬    時間: 04-10-5 00:40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我 是 共 和 黨


While delivering a campaign speech one day, Theodore Roosevelt was interrupted by a man who shouted, "I'm a Democrat !"
"May I ask the gentleman," Roosevelt replied, "why he's a Democrat?"
"My grandfather was a Democrat, and my father was a Democrat."
"My friend," said Roosevelt, moving in for the kill, "suppose your grandfather had been a jackass and your father had been a jackass. What would you then be?"
Alas, Roosevelt was thwarted. The man promptly replied : "A Republican."


提 峨 多 . 羅 斯 福 有 一 天 在 演 講 拉 票 , 被 人 大 叫 一 聲 打 斷 了 說 話 : 「 我 支 持 民 主 黨 ! 」
羅 斯 福 說 : 「 請 問 這 位 先 生 為 甚 麼 支 持 民 主 黨 ? 」 「 我 祖 父 是 民 主 黨 , 父 親 也 是 。 」
羅 斯 福 乘 虛 而 入 說 : 「 朋 友 , 假 如 你 祖 父 是  瓜 , 父 親 也 是 , 那 麼 , 你 是 甚 麼 ? 」
可 惜 他 未 能 得 逞 。 那 人 毫 不 猶 豫 回 答 說 : 「 我 會 是 共 和 黨 。 」


【 解 說 】 提 峨 多 . 羅 斯 福 是 美 國 第 二 十 六 任 總 統 ( 1901-09 ) 。 Move in / close in / go for the kill 這 句 成 語 , 直 譯 是 「 迫 近 對 方 予 以 致 命 一 擊 」 , 意 思 是 「 毫 不 留 情 出 手 攻 擊 」 , 例 如 : Whenever the terrorists see an opportunity, they go for the kill ( 恐 怖 分 子 一 見 到 機 會 , 就 下 殺 手 ) 。


在 人 家 演 講 時 叫 嚷 起 哄 , 英 文 叫 heckle , 例 如 : Roosevelt was heckled by a man in the audience ( 聽 眾 中 有 一 人 在 羅 斯 福 演 講 時 起 哄 ) 。 這 樣 起 哄 的 人 叫 heckler , 例 如 : The speaker turned a deaf ear to the hecklers ( 演 講 者 不 理 會 起 哄 的 人 說 甚 麼 ) 。


古德明
作者: kev0206    時間: 04-10-13 19:27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好..深..奧..啊...
看完呈現昏迷狀態......
你們實在太厲害了......
=口=
作者: 雪姬    時間: 04-10-18 08:34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In 1962, when working for Reuters, Frederick Forsyth was posted to East Berlin where he nearly started the Third World War. Returning home late one night he found the road crowded with Soviet armoured divisions; tanks, rocket launchers, motorised infantry, rumbling along in the deep dead of night. He hurriedly filed a story that a Soviet assault on West Berlin was imminent.
The British prime minister and the US president had to be woken up, and NATO was put on red alert. Then a wise old hand at Reuters in London suggested he check if it was a rehearsal for the May Day parade. It was.  



弗 雷 德 利 . 福 賽 思 曾 任 路 透 社 記 者 , 一 九 六 二 年 派 駐 東 柏 林 , 幾 乎 引 起 第 三 次 世 界 大 戰 。 有 一 天 , 他 很 晚 才 回 家 , 發 覺 路 上 盡 是 蘇 聯 裝 甲 師 , 坦 克 、 火 箭 砲 、 機 動 步 兵 團 在 深 夜 中 隆 隆 前 進 。 他 匆 忙 發 出 報 道 , 說 蘇 聯 即 將 進 犯 西 柏 林 。
英 國 首 相 和 美 國 總 統 都 被 屬 員 叫 醒 了 。 北 約 實 行 緊 急 戒 備 。 這 時 倫 敦 路 透 社 一 位 資 深 識 廣 的 記 者 建 議 福 賽 思 看 看 那 是 不 是 五 一 勞 動 節 閱 兵 演 習 。 他 猜 對 了 。


【 解 說 】 福 賽 思 是 英 國 作 家 , 作 品 包 括 The Day of the Jackal 。 In the dead of night 是 「 在 深 夜 」 , 另 一 類 似 說 法 是 in the dead of winter ( 在 隆 冬 ) 。 兩 個 說 法 都 以 dead 帶 出 「 死 寂 」 含 義 。 You are safe from snakes in the dead of winter 即 「 隆 冬 就 不 必 怕 蛇 」 。 File 指 「 ( 記 者 ) 發 出 ( 報 道 ) 」 , 例 如 : She filed a report of the accident ( 她 發 出 了 意 外 事 故 的 報 道 ) 。


原著:古德明
作者: 雪姬    時間: 04-11-9 22:14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 呵 癢 」 、 「 我 怕 被 人 呵 癢 」 英 文 怎 麼 說 ?


「 呵 癢 」 是 tickle , 引 伸 其 義 , 也 可 解 作 「 逗 笑 」 , 例 如 : ( 1 ) I tickled the little boy under the arms ( 我 伸 手 到 那 小 男 孩 腋 窩  呵 癢 ) 。 ( 2 ) My joke tickled the children ( 我 說 笑 話 , 把 孩 子 都 逗 笑 了 ) 。
「 怕 被 呵 癢 」 可 以 譯 做 ticklish , 例 如 : The most ticklish spots are the armpits and the soles of the feet ( 腋 窩 、 腳 掌 是 最 怕 呵 癢 的 地 方 ) 。 「 我 怕 被 人 呵 癢 」 英 文 就 是 I am very ticklish 。


「 遣 返 非 法 入 境 者 」 英 文 怎 樣 說 ?


英 文 patri 有 「 祖 國 」 的 意 思 , 所 以 patriot 是 「 愛 國 者 」 , compatriot 是 「 同 國 人 」 ; expatriate 以 ex ( 「 外 」 、 「 出 」 ) 加 上 patriate , 是 「 寓 居 外 國 者 」 ; 此 外 還 有 repatriate , 以 re ( 「 返 回 」 , 如 return 即 「 歸 還 」 、 recall 即 「 召 回 」 ) 加 上 patriate , 是 「 遣 回 原 國 」 。


「 遣 返 非 法 入 境 者 」 可 譯 做 to repatriate illegal immigrants 。 The government's established policy is to repatriate all illegal immigrants 即 「 政 府 既 定 的 政 策 , 是 把 非 法 入 境 者 全 部 遣 回 原 國 」 。


「 按 本 子 辦 事 」 英 文 怎 麼 說 ?


「 按 本 子 辦 事 」 即 do something by the book 。 Book 是 書 本 ; 我 們 辦 事 , 按 照 書 本 所 載 方 法 , 往 往 就 不 會 有 差 池 。 例 如 : Are you suggesting that, whatever the circumstances, we should always go by the book? ( 你 是 不 是 說 , 在 任 何 情 況 之 下 , 我 們 都 必 須 照 本 子 辦 事 ? )


古德明
作者: 雪姬    時間: 04-12-3 11:28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嗚 呼 哀 哉 「 國 家 隊 」  

2004年12月03日  蘋果日報

--------------------------------------------------------------------------------

「 國 家 隊 」 英 文 是 甚 麼 ?


英 文 沒 有 「 國 家 隊 」 這 個 古 怪 說 法 。 中 文 其 實 也 沒 有 , 只 是 一 九 九 七 年 香 港 易 手 之 後 , 香 港 傳 媒 硬 把 「 中 國 隊 」 、 「 中 國 總 理 」 等 傳 統 說 法 改 為 「 國 家 隊 」 、 「 國 家 總 理 」 之 類 , 表 示 承 認 新 中 國 是 他 們 的 「 國 家 」 。 那 是 政 治 , 不 是 中 文 。 這  隨 便 舉 一 個 例 : 清 朝 乾 隆 年 間 , 英 國 遣 使 來 華 , 時 人 就 有 「 中 國 官 吏 循 例 予 以 旗 章 」 的 記 載 ( 《 清 朝 野 史 大 觀 》 卷 三 ) 。 中 文 不 會 說 「 國 家 官 吏 循 例 」 云 云 。  


英 美 國 民 不 會 叫 他 們 國 家 的 球 隊 做 national team 。 英 國 由 幾 個 民 族 ( nation ) 組 成 , 假 如 把 英 國 隊 稱 為 the national team , 這 個 team 是 代 表 哪 個 nation ? 中 國 有 漢 、 滿 、 蒙 、 回 、 藏 五 大 民 族 , 假 如 把 「 國 家 隊 」 譯 做 national team , 就 比 「 國 家 隊 」 更 加 不 知 所 謂 。


英 國 人 一 般 會 把 英 格 蘭 隊 、 威 爾 斯 隊 、 蘇 格 蘭 隊 等 稱 為 the England team 、 the Welsh team 、 the Scotland team , 而 稱 英 國 隊 為 the British team 。 美 國 人 則 會 稱 他 們 的 球 隊 做 the US team 或 the American team 。 這 當 然 不 是 說 他 們 不 承 認 英 國 、 美 國 是 他 們 的 國 家 。 他 們 只 是 不 以 「 國 家 」 為 圖 騰 , 不 把 語 言 當 做 政 治 工 具 。


月 前 有 電 視 台 記 者 以 「 香 港 中 文 程 度 衰 落 」 的 問 題 相 詢 。 我 說 : 「 這 問 題 , 我 不 宜 談 ; 假 如 談 , 不 能 不 談 政 治 , 那 不 是 貴 台 所 樂 聞 的 。 」 他 知 難 而 退 。 我 希 望 他 還 知 道 : 不 談 政 治 , 他 的 「 提 高 中 文 程 度 」 專 輯 拍 了 不 如 不 拍 。


古德明
作者: sylph    時間: 04-12-3 11:35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挖 ...這麼努力學英文是想成為美國
第51州在作準備嗎0_0a...花哈哈
作者: 雪姬    時間: 04-12-3 11:46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QUOTE=sylph]挖 ...這麼努力學英文是想成為美國
第51州在作準備嗎0_0a...花哈哈[/QUOTE]


呵呵,當年墨西哥要求全國與美國合併,遭到美國拒絕。
送上門的人家也不一定會要。不過,學多一種語言作己用
,也是不錯的呢^^。
作者: 雪姬    時間: 04-12-13 15:37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人 肉 餡 餅  2004年12月13日

--------------------------------------------------------------------------------

During the siege of Leningrad in 1941-44, the Russian defenders were reduced to living at a level hardly better than animals. Cannibalism became a reality rather than just a possibility. Patties made from minced human flesh were on sale at the Leningrad Haymarket. Many bodies brought to the frozen cemeteries for burial were found to have the fleshy parts removed from upper arms, thighs and buttocks. Sometimes only the heads were left behind. Soviet authorities were absolutely silent about this aspect of the siege.  



一 九 四 一 至 四 四 年 列 寧 格 勒 圍 城 戰 期 間 , 守 城 俄 國 軍 民 的 生 活 水 準 低 得 幾 乎 和 動 物 無 異 。 人 吃 人 不 只 是 可 能 , 而 且 是 事 實 。 列 寧 格 勒 秣 市 場 上 出 售 的 小 餡 餅 , 就 是 以 碎 人 肉 作 餡 。 不 少 屍 體 送 到 冰 封 的 墓 地 前 , 雙 臂 、 大 腿 、 臀 部 肌 肉 都 已 削 去 , 有 時 只 剩 下 頭 顱 。 蘇 聯 當 局 對 圍 城 戰 的 這 一 面 隻 字 不 提 。


【 解 說 】 列 寧 格 勒 一 九 四 一 年 九 月 至 四 四 年 一 月 遭 德 軍 圍 攻 , 死 亡 人 數 將 近 百 萬 , 獲 蘇 共 封 為 「 英 雄 城 市 」 ( Hero City ) 。 英 雄 在 共 產 國 家 特 別 多 , 性 命 也 特 別 便 宜 。


上 面 那 段 英 文 有 兩 個 字 可 以 談 談 : reduce 和 cannibal 。 Reduce 是 「 減 少 」 , 引 伸 其 義 , 就 是 「 使 淪 落 」 或 「 貶 低 」 , 例 如 : The once wealthy family is now reduced to poverty ( 那 個 家 庭 曾 經 很 富 有 , 但 現 在 已 淪 為 貧 家 ) 。 Cannibal 是 「 吃 人 肉 的 人 」 或 「 吃 同 類 果 腹 的 動 物 」 , 例 如 : The shipwrecked sailors had to become cannibals to stay alive ( 遇 上 船 難 的 水 手 為 了 活 下 去 , 只 有 吃 人 ) 。


古德明
作者: 雪姬    時間: 04-12-19 21:04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During the American Civil War, a young Federal soldier was hit by a shot that carried his genitals away. The bullet then passed through the wooden wall of a cabin and hit a pretty 17-year-old girl. It lodged in her groin and was later removed by the doctor.

To everyone's astonishment the girl proved to be pregnant three months later, even though she was a virgin. The doctor, who had also treated the young soldier, was able to reconstruct a picture of what had happened. The story was rounded off with a happy ending when the two young people were brought together in marriage not long after the birth of their first and, necessarily, only child.  



美 國 內 戰 期 間 , 一 顆 子 彈 把 北 軍 一 位 年 輕 士 兵 的 生 殖 器 轟 掉 , 再 射 穿 一 所 小 屋 的 木 壁 , 打 中 一 位 漂 亮 的 十 七 歲 女 郎 , 埋 在 她 腹 股 溝 間 , 後 來 由 醫 生 挖 去 。


令 人 驚 訝 的 是 , 那 女 郎 雖 然 還 是 處 子 , 三 個 月 後 卻 發 覺 懷 孕 了 。 女 郎 的 醫 生 也 是 那 年 輕 人 的 醫 生 , 他 想 了 想 , 明 白 了 事 情 的 來 龍 去 脈 。 這 故 事 圓 滿 收 場 : 兩 個 年 輕 人 在 他 們 的 第 一 個 孩 子 出 生 後 不 久 , 就 結 為 夫 婦 , 只 是 當 然 不 可 能 再 生 育 了 。


【 解 說 】 留 意 necessarily 和 necessary 不 同 。 Necessary 是 形 容 詞 ( adjective ) , 指 「 必 需 的 」 ; necessarily 是 副 詞 ( adverb ) , 意 思 是 「 必 然 」 , 多 用 於 否 定 句 子 , not necessarily 即 「 未 必 」 。 請 比 較 以 下 兩 句 : ( 1 ) All this preparation is not necessary ( 這 一 切 預 備 是 不 必 要 的 ) 。 ( 2 ) All this prepar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useful ( 這 一 切 預 備 未 必 有 用 的 ) 。


古德明
作者: 雪姬    時間: 05-4-25 07:39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At the Congress of Vienna in 1815 the Duke of Wellington, who disliked music, was forced to sit through a performance of Beethoven's Battle of Victoria, or Wellington's Victory. Afterwards, a Russian envoy asked him if the music had been anything like the real thing. "By God, no," replied the Duke. "If it had been that bad, I would have run away myself."
When some French officers, angered by France's defeat, turned their backs on Wellington at the Congress, an onlooker tried to apologise for their rudeness. But Wellington simply smiled, adding, "I've seen their backs before."  



一 八 一 五 年 維 也 納 會 議 期 間 , 威 靈 頓 公 爵 雖 然 不 喜 歡 音 樂 , 也 不 得 不 坐 下 來 聽 樂 隊 演 奏 貝 多 芬 的 《 維 多 利 亞 之 戰 》 , 又 名 《 威 靈 頓 之 勝 利 》 。 事 後 , 一 位 俄 國 使 者 問 他 說 , 樂 曲 和 實 際 戰 爭 是 否 有 點 相 似 。 威 靈 頓 回 答 說 : 「 老 天 , 一 點 也 不 相 似 。 假 如 戰 爭 有 音 樂 那 樣 糟 糕 , 我 自 己 當 時 一 定 落 荒 而 逃 。 」


會 議 上 , 法 國 有 些 軍 官 不 忿 法 國 戰 敗 , 見 到 威 靈 頓 , 就 轉 身 背 向  他 , 不 瞅 不 睬 , 一 位 旁 觀 者 為 他 們 失 禮 道 歉 , 但 威 靈 頓 只 是 笑 了 笑 說 : 「 他 們 以 前 也 曾 經 背 向  我 , 望 風 而 逃 。 」


【 解 說 】 維 也 納 會 議 是 拿 破 崙 戰 敗 後 列 強 重 整 歐 洲 秩 序 的 會 議 , 《 維 多 利 亞 之 戰 》 則 是 描 寫 一 八 一 三 年 英 國 統 帥 威 靈 頓 大 敗 拿 破 崙 之 役 。
留 意 英 文 常 以 背 部 說 戰 鬥 者 的 勇 氣 。 例 如 古 羅 馬 奴 隸 曾 合 力 爭 取 自 由 , 遭 大 軍 鎮 壓 : Of the twelve thousand rebels killed, only two had wounds in their back ( 叛 軍 一 萬 二 千 人 被 殺 , 只 有 兩 人 背 部 有 傷 痕 ) 。 換 言 之 , 臨 陣 退 縮 的 只 有 兩 人 。


古德明
作者: 亜紀玥    時間: 05-5-28 00:32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感謝雪姐的提供押~~~
雖然自己的英文很糟....
不過藉由歷史學英文真不錯^^
作者: 雪姬    時間: 05-5-29 22:19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In 1014 the Byzantine emperor Basil Ⅱ defeated the Bulgar army and took 14000 prisoners. He decided to put an end to Bulgar resistance by burdening the Bulgar state with helpless men. He ordered that the prisoners should be divided into groups of a hundred, and that ninety-nine of them should be blinded, while the fortunate hundredth was to lose just one eye so that he could lead the others home.
The grisly process completed, the columns of blind men set off through the mountains, each man holding on to the belt of the man in front. How many were lost on the return journey we do not know, but what is certain is that when the survivors reached the Bulgar capital, Tsar Samuel fell down in a fit at the sight and died within two days.



一 ○ 一 四 年 , 拜 占 庭 國 王 巴 日 爾 二 世 打 敗 保 加 利 亞 軍 隊 , 俘 虜 了 一 萬 四 千 人 , 決 定 以 殘 廢 者 為 保 加 利 亞 之 累 , 使 該 國 再 也 無 力 起 兵 相 抗 。 他 下 令 戰 俘 分 為 百 人 小 組 , 把 其 中 九 十 九 人 弄 瞎 , 那 幸 運 的 第 一 百 人 則 可 以 保 留 一 隻 眼 睛 , 以 便 率 領 其 他 人 回 國 。
恐 怖 的 命 令 執 行 後 , 一 隊 隊 盲 人 就 動 身 , 各 自 抓 住 前 頭 一 人 的 腰 帶 , 翻 山 越 嶺 回 國 。 有 多 少 人 在 途 中 失 足 喪 命 , 我 們 不 知 道 , 但 有 一 點 可 以 肯 定 : 那 些 得 保 性 命 的 士 兵 回 到 國 都 , 國 王 撒 母 耳 見 了 , 嚇 得 昏 倒 , 兩 天 之 後 , 一 命 嗚 呼 。


【 附 注 】 Grisly 即 「 恐 怖 的 」 , 是 形 容 詞 , 切 勿 見 ly 結 尾 而 當 作 副 詞 ( adverb ) 。 例 如 : She could not go to sleep after hearing the grisly tale of ghosts ( 她 聽 了 那 個 恐 怖 的 鬼 故 事 後 , 無 法 入 睡 ) 。


古德明 蘋果日報
作者: RuleDofe    時間: 05-7-28 14:21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可以看見版主的用心~*
不過萬一真的都是歷史英文
除非要打之外,有網站的我有法寶"一點通"=.=+
可以解決
作者: 雪姬    時間: 05-7-28 21:26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To be 、 will be 和 do

--------------------------------------------------------------------------------
The work to be finished 和 The work will be finished 有 甚 麼 分 別 ?

文 法 上 , The work will be finished 是 一 完 整 句 子 , the work to be finished 則 是 the work that is to be finished 的 縮 略 , 不 能 獨 立 成 句 , 要 成 句 必 須 另 加 動 詞 , 例 如 : The work to be finished is impossibly difficult ( 要 完 成 的 工 作 非 常 困 難 ) 。

意 思 上 , is to 、 was to 等 和 will 、 would 一 樣 , 都 是 說 未 來 。 不 過 , is to 、 was to 是 「 ( 依 照 計 劃 、 命 令 等 ) 要 」 , will 、 would 則 是 「 將 會 」 。 請 比 較 以 下 兩 句 : ( 1 ) The house (that is) to be pulled down is very old ( 要 拆 毀 的 屋 子 十 分 古 老 ) 。 ( 2 ) The house, which is very old, will be pulled down ( 那 房 子 十 分 古 老 , 將 會 拆 毀 ) 。 The impossibly difficult work will be finished 是 說 「 這 工 作 非 常 困 難 , 但 會 做 好 的 」 。
先 生 說 These incidents do not only affect the enjoyment of individual property, but also pose a threat to public safety ( 事 故 不 但 影 響 個 人 物 業 之 享 用 , 也 可 能 危 及 公 眾 ) 一 語 , 應 略 去 do 字 。 但 do 字 不 是 可 用 來 加 強 語 氣 嗎 ?

Do 用 在 動 詞 之 前 , 的 確 可 以 加 強 語 氣 , 例 如 , I do like him ( 我 的 確 喜 歡 他 ) 。 不 過 , do not only ... but also 卻 不 是 習 慣 用 法 。 要 加 強 語 氣 , 應 說 not only do affect 或 but do pose a threat 之 類 。 一 般 而 言 , 你 只 會 強 調 not only ... but (also) 帶 出 的 一 個 動 詞 , 不 會 同 時 強 調 兩 個 動 詞 。 所 有 動 詞 都 強 調 , 反 而 不 能 收 強 調 效 果 。  


古德明 蘋果日報 2005年07月28日
作者: 雪姬    時間: 05-7-31 11:56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舌 劍 唇 槍   


Madame de Stael, a French writer of the Napoleonic period, was renowned for her cutting tongue. She strongly disliked Talleyrand, the crafty politician, who however could easily take care of himself.

She said to him once : "There is a new book out in which the author has represented each of us in thin disguise. He can scarcely value your masculinity, however, for he saw fit to portray each of us as an attractive woman."
"Indeed?" said Talleyrand, with an unperturbed bow. "And wrong in each case."  



拿 破 崙 時 代 法 國 作 家 斯 塔 爾 夫 人 以 說 話 尖 酸 著 名 。 她 非 常 不 喜 歡 政 壇 上 狡 獪 的 塔 列 朗 , 不 過 , 塔 列 朗 可 不 容 易 對 付 。

斯 塔 爾 夫 人 有 一 次 對 他 說 : 「 最 近 有 一 本 新 書 出 版 , 作 者 在 書 中 幾 乎 毫 不 掩 飾 的 刻 劃 我 們 兩 人 。 不 過 , 他 不 大 尊 重 閣 下 男 兒 身 份 , 把 我 們 都 寫 成 動 人 的 女 郎 , 顯 然 認 為 這 才 恰 當 。 」

塔 列 朗 不 慌 不 忙 , 鞠 了 個 躬 , 說 : 「 是 嗎 ? 無 論 是 寫 我 還 是 寫 你 , 他 都 錯 了 。 」


【 解 說 】 斯 塔 爾 夫 人 ( 1766-1817 ) 是 法 國 小 說 家 , 開 法 國 浪 漫 愛 情 小 說 先 河 。


留 意 represent 一 字 , 除 了 解 作 「 代 表 」 , 還 可 解 作 「 描 述 」 或 「 說 明 」 , 例 如 : The pencil drawing represents the boy's hatred towards the American invaders ( 那 幅 鉛 筆 畫 畫 出 了 孩 子 對 美 國 侵 略 者 的 仇 恨 ) 。 See fit 是 成 語 , 指 「 認 為 適 當 」 , 例 如 : Please do as you see fit ( 你 認 為 應 該 怎 樣 做 , 就 請 怎 樣 做 吧 ) 。


古德明  蘋果日報  2005年07月31日  香港版
作者: 雪姬    時間: 05-8-1 13:31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偷 襲 珍 珠 港 之 役 論 衡


In March 2003, Noam Chomsky, noted American linguist and political theorist, delivered a lecture on Bush and Blair's invasion of Iraq.
"When I look at the arguments for this war, I don't see anything I would laugh at. You don't take violence on the grounds that maybe by some miracle something good will come out of it. Yes, sometimes violence does lead to good things." For example? "The Japanese bombing of Pearl Harbour led to many good things. If you follow the trail, it led to kicking Europeans out of Asia — that saved tens of millions of lives in India alone. Do we celebrate that every year?"



二 ○ ○ 三 年 三 月 , 美 國 著 名 語 言 學 家 及 政 治 理 論 家 諾 姆 . 恰 姆 斯 基 發 表 演 講 , 談 論 布 殊 和 貝 理 雅 侵 略 伊 拉 克 之 戰 。


「 試 看 戰 爭 論 據 , 我 笑 不 出 來 。 假 如 奇 蹟 出 現 , 暴 力 也 許 會 有 好 結 果 , 但 我 們 不 能 因 此 就 使 用 暴 力 。 當 然 , 美 事 有 時 的 確 生 於 暴 力 。 」 有 例 子 嗎 ? 「 日 本 轟 炸 珍 珠 港 , 即 成 就 了 不 少 好 事 。 看 歷 史 進 展 , 你 會 發 覺 轟 炸 的 結 果 之 一 , 是 歐 洲 人 被 踢 出 亞 洲 ─ ─ 只 說 印 度 , 就 有 幾 千 萬 人 因 此 得 免 犧 牲 。 我 們 可 有 為 此 年 年 慶 祝 ? 」


【 解 說 】 美 國 人 當 然 不 會 慶 祝 珍 珠 港 之 役 。 他 們 只 會 支 持 布 殊 連 任 , 酬 謝 他 以 千 千 萬 萬 枚 遙 控 飛 彈 射 殺 千 千 萬 萬 名 伊 拉 克 平 民 。 珍 珠 港 之 役 成 就 的 另 一 件 美 事 , 恰 姆 斯 基 沒 有 說 。 那 就 是 一 九 四 五 年 廣 島 、 長 崎 天 上 出 現 的 兩 朵 祥 雲 。


二 次 戰 後 , 英 國 國 力 大 衰 , 不 得 不 和 平 撤 出 印 度 , 「 幾 千 萬 人 因 此 得 免 犧 牲 」 。


古德明  蘋果日報
作者: 雪姬    時間: 05-8-21 20:31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日 本 老 兵          2005年08月21日



Following World War II, Saburo Sakai ─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s ace pilot who shot down 64 American, Australian and Dutch fighter planes ─ made more than two dozen trips to America, meeting and befriending many of the pilots he had once tried to kill.


Unlike his American counterparts, Sakai had no medals or other decorations, with one exception : a small trophy which he won by downing American pilots in a 1971 golf tournament at the American Fighter Aces Association reunion.
Sakai later spoke out against Japan's invasion : "Who gave the orders for that stupid war? The closer you get to the emperor, the fuzzier everything gets. After the war, the emperor should have quit, shaved his head and retired to a temple to take responsibility."  




井 三 郎 是 日 本 天 皇 海 軍 出 色 的 飛 行 員 , 曾 經 擊 落 六 十 四 架 美 國 、 澳 洲 、 荷 蘭 戰 鬥 機 ,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之 後 , 造 訪 美 國 二 十 多 次 , 和 不 少 當 年 他 要 殲 滅 的 飛 行 員 見 面 結 交 。


井 三 郎 和 那 些 美 國 飛 行 員 不 同 , 從 來 沒 有 獲 得 獎 章 或 其 他 勳 章 , 只 有 一 次 例 外 : 一 九 七 一 年 他 參 加 美 國 空 軍 英 雄 協 會 聯 誼 活 動 , 在 高 爾 夫 球 錦 標 賽 中 擊 敗 美 國 飛 行 員 , 贏 得 小 獎 牌 。


井 三 郎 後 來 批 評 日 本 的 侵 略 : 「 是 誰 下 令 發 動 這 場 愚 蠢 的 戰 爭 ? 你 追 本 溯 源 , 越 是 接 近 天 皇 , 事 情 就 越 是 變 得 模 糊 。 戰 後 , 天 皇 應 該 下 臺 , 削 髮 為 僧 , 退 居 寺 院 , 負 起 責 任 。 」



【 附 注 】 打 下 多 架 敵 機 的 飛 行 員 , 英 文 叫 ace , 例 如 : His father was a flying ace in World War II ( 他 父 親 是 二 次 大 戰 期 間 屢 立 戰 功 的 飛 行 員 ) 。



古德明   蘋果日報
作者: 雪姬    時間: 05-9-12 10:39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滑 稽 者 言         


Franklin Pierce Adams, noted American journalist, poet, and wit, was once a member of a poker club with the actor Herbert Ransom, whose poker face was in such need of refinement that Adams proposed a new rule : "Anyone who looks at Ransom's face is cheating."

On another day, Adams asked playwright George Kaufman's wife whether she knew whose birthday it was. "Yours?" she guessed. "No, but you've getting warm," Adams replied. "It's Shakespeare's. ”  


美 國 著 名 專 欄 作 家 兼 詩 人 富 蘭 克 林 . 皮 爾 斯 . 亞 當 斯 以 風 趣 見 稱 。 他 和 演 員 赫 伯 特 . 蘭 塞 姆 曾 經 同 屬 一 個 撲 克 俱 樂 部 。 蘭 塞 姆 打 撲 克 牌 時 , 臉 上 表 情 豐 富 , 亞 當 斯 因 此 提 議 增 加 一 條 規 例 : 「 蘭 塞 姆 之 臉 不 可 望 也 , 違 者 以 作 弊 論 。 」


又 有 一 天 , 亞 當 斯 問 劇 作 家 喬 治 . 考 夫 曼 的 太 太 知 不 知 道 那 天 是 誰 人 生 日 。 她 猜 道 : 「 是 你 生 日 ? 」 亞 當 斯 回 答 : 「 不 是 , 但 也 差 不 多 了 。 今 天 是 莎 士 比 亞 生 日 。 」


【 解 說 】 亞 當 斯 生 於 一 八 八 一 年 , 一 九 六 ○ 年 去 世 。 他 撰 寫 的 《 瞭 望 塔 》 專 欄 , 由 幾 家 報 紙 同 時 刊 登 , 膾 炙 人 口 , 有 「 現 代 報 紙 專 欄 奠 基 人 」 美 譽 。


Poker face 直 譯 是 「 撲 克 臉 」 , 原 指 打 撲 克 牌 時 情 感 不 形 於 色 , 現 在 常 引 伸 解 作 「 木 無 表 情 的 臉 」 , 例 如 : His poker face did not prepare us for the good news ( 他 的 臉 木 無 表 情 , 使 我 們 沒 想 到 會 有 好 消 息 ) 。
Getting warm 的 warm 字 , 指 猜 謎 等 「 幾 乎 猜 中 」 , 例 如 You're getting warmer 是 「 你 沒 有 猜 中 , 但 較 為 接 近 了 」 。


古德明   蘋果日報


2005年09月12日
作者: 雪姬    時間: 05-9-18 09:08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去 中 國 的 方 法               2005年09月18日


英 語 字 彙 結 構 靈 活 , 隨 時 可 以 變 身 。 Beauty 是 名 詞 , 由 此 衍 生 出 來 的 beautiful , beautify 和 beautification 的 「 神 同 形 異 」 字 , 說 來 說 去 都 是 美 。 你 要 寫 詩 歌 頌 香 草 美 人 ? 切 忌 通 俗 , 應 棄 beautiful 而 用 beauteous 。


Cathay 也 好 , China 也 好 , Middle Kingdom 也 好 , 可 能 形 象 古 板 , 封 建 味 濃 , 不 肯 以 另 類 色 相 示 人 , 因 為 沒 有 甚 麼 變 身 餘 地 。 但 別 忙 , 說 「 中 國 的 」 還 有 Sino- 這 個 「 構 詞 成 份 」 , 因 此 我 們 說 中 日 關 係 不 必 說 Chinese and Japanese relations 這 麼  嗦 , 中 日 就 是 Sino-Japanese 。  


此 外 我 們 還 有 一 系 列 大 概 只 有 「 蛋 頭 」 學 者 才 會 見 愛 的 「 神 同 形 異 」 詞 彙 : sinic , sinicus , sinicism , sinicize , sinify 和 sinification 。 寫 academic paper 談 到 中 國 文 化 , 偶 然 捨 Chinese culture 不 用 而 說 sinic culture , 馬 上 會 看 到 三 皇 五 帝 飄 然 下 凡 。


Sinic 搖 身 一 變 就 產 下 雙 胞 胎 , sinify 和 sinicize 。 幸 得 英 國 人 當 年 創 出 這 個 讀 來 「 耳 順 」 的 冷 門 字 來 , 不 然 任 我 們 怎 樣 扭 之 、  之 、 逗 之 , 也 無 法 把 China 裝 扮 成 「 漢 化 」 模 樣 。 Chinanize ? 不 載 於 字 典 的 字 , 不 好 分 音 節 。 Chi-na-ni-ze , 還 是 Chi-nan-ize ? 看 來 都 不 像 漢 化 , 倒 有 幾 分 像 「 濟 南 化 」 。


所 謂 「 漢 化 」 , 就 是 使 化 外 之 民 得 聞 忠 孝 節 義 之 道 。 使 「 蠻 女 」 懂 得 畫 眉 , 抹 脂 粉 。 但 看 來 漢 化 並 不 是 甚 麼 皇 恩 浩 蕩 。 怎 見 得 呢 ? 因 為 近 年 常 有 「 去 中 國 化 」 之 說 , 起 初 覺 得 怪 怪 的 , 後 來 想 通 了 , 一 定 是 英 文 作 的 怪 。 只 消 在 sinification 前 面 加 個 de- , 唐 宗 宋 祖 也 好 、 超 鉛 皮 蛋 也 好 、 孔 雀 石 綠 淡 水 魚 也 好 , 都 會 馬 上 消 解 於 無 形 , 變 成 白 茫 茫 一 片 真 乾 淨 , 吃 甚 麼 也 放 心 , 對 不 對 ?


化 外 之 民 過 往 即 使 有 「 脫 漢 」 的 傾 向 , 也 苦 無 理 論 根 據 , 後 來 在 英 文 書 寫 中 找 到 了 de-sinification , 才 學 會 了 「 去 中 國 」 。 翻 閱 字 典 , 發 覺 以 de 開 頭 的 英 文 單 字 , 沒 有 幾 個 是 吉 利 的 。 坐 火 車 , 怕 derail 。 存 款 生 息 , 怕 血 本 devalue 。 朝 九 晚 五 上 班 族 , 怕 demote 。 如 無 sinic , 就 去 不 了 中 國 , 因 China 是 de 不 了 的 。



劉紹銘
(嶺南大學榮休教授)



蘋果日報
作者: 雪姬    時間: 05-9-18 09:12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身 份 問 題            2005年09月18日


During World War II, Brigadier General Theodore Roosevelt, Jr, was waiting at an airport for a plane. A sailor stepped to a ticket window and asked for a seat on the same plane, explaining, "I want to see my mother; I haven't much time."


The indifferent person at the ticket window was not impressed. "There's a war on, you know," she replied.


At this point Roosevelt, who had overheard the conversation, stepped to the window and told her to give the sailor his seat. A friend said, "Teddy, aren't you in a hurry, too."


"It's a matter of rank,"came the reply. "I'm only a general; he's a son."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期 間 , 小 提 峨 多 . 羅 斯 福 准 將 在 機 場 等 候 飛 機 , 一 個 水 手 走 到 售 票 窗 口 前 , 想 在 同 一 架 飛 機 上 要 個 座 位 , 並 解 釋 說 : 「 我 要 見 見 母 親 , 而 我 時 間 不 多 。 」
女 售 票 員 態 度 冷 淡 , 不 為 所 動 , 回 答 說 : 「 現 在 是 打 仗 時 期 啊 。 」


羅 斯 福 在 旁 聽 見 , 就 走 到 窗 口 前 , 叫 售 票 員 把 他 的 座 位 讓 給 那 水 手 。 一 位 朋 友 說 : 「 提 峨 多 , 你 自 己 不 是 也 趕 時 間 嗎 ? 」
羅 斯 福 回 答 說 : 「 這 是 身 份 問 題 。 我 只 是 個 將 軍 , 他 卻 是 個 兒 子 。 」


【 附 注 】 Indifferent 是 「 漠 不 關 心 」 , 切 勿 以 為 是 different ( 不 同 ) 的 反 義 詞 , 例 如 : The communist government is totally indifferent to the miseries of the people ( 共 產 黨 政 府 對 民 間 疾 苦 完 全 漠 不 關 心 ) 。


古德明   蘋果日報

作者: 墮落牧羊人    時間: 05-9-19 23:25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探險家瑪利威瑟‧路易斯(Meriwether Lewis)出生
1774年8月14日

Have you ever wondered who first discovered the place where you live? Back in the days when the country was largely unpopulated, explorers used to travel across the land finding new areas where people could settle. One famous explorer is Meriwether Lewis. Born on August 18, 1774, near Charlottesville, Virginia,
Lewis was known for teaming with William Clark and blazing a trail across the country to the Pacific Ocean.


Lewis grew up in the woods near Monticello, Thomas Jefferson's home, and when Jefferson became president in 1801, Lewis became his private secretary. Two years later Jefferson asked Lewis to lead an exploration of the Louisiana Purchase--the large piece of land that the U.S. acquired from France in 1803.


Together, Lewis and Clark kept a detailed journal of their three-year expedition. They crossed the country traveling through North Dakota, Montana, and Washington before returning to St. Louis, Missouri, in 1806. Their journals, published in 1809, created much excitement about the unknown area and helped Easterners get over their fears of traveling west beyond the Mississippi. Have you ever discovered a place that no one else knew about? Did you tell anyone about it or did you keep it as your secret place?


你有沒有想過是誰發現你現在居住的地方?回到過去的時光,當我們的國家人口還不是很多的時候,探險家們往往橫越大陸,試圖找尋適合人們居住的新領地。其中有一位有名的探險家就是瑪利威瑟‧路易斯。西元1774年8月18日,路易斯出生在維吉尼亞州的夏洛特斯維爾(Charlottesville)和他的伙伴威廉‧克拉克(William Clark)是有名的探險搭檔。他們共同橫越美國到了太平洋。

路易斯是在蒙地舍羅(Monticello)附近長大的,那也是湯瑪斯‧傑佛遜的故鄉。當傑佛遜在1801年成為美國總統的時候,路易斯是他的私人秘書。兩年之後,傑佛遜要求路易斯率領一組人勘察「路易斯安那購買合約」所取得的土地(Louisiana Purchase)—這是美國在1803年從法國取得最大的一塊土地。

路易斯與克拉克兩人一同進行了長達三年的探險遠征行動,並詳細記錄了旅途中的發現。在1806年回到密蘇里州的聖路易士(St. Louis)之前,他們穿越了北達科塔、蒙大拿,以及華盛頓等地。他們的日誌記錄在1809年出版,對未知的領地創造了許多驚喜,同時也幫助東部居民克服他們對於跨越密西西比河東岸的恐懼。你是否曾經發現過沒有其他人知道的地方?你有告訴其他人或者是把那個地方當成你的秘密基地呢?

美國國會圖書館
作者: 雪姬    時間: 05-9-19 23:56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為 甚 麼 上 市 場 ?


Greek philosopher Socrates lived a frugal life. One of his friends, well aware of this fact, was surprised to find him in the marketplace one day carefully examining some of the more luxurious wares on display. He asked the philosopher why he bothered to come to the market when he never bought anything.

"I am always amazed to see," Socrates replied, "just how many things there are that I don't need."


希 臘 哲 學 家 蘇 格 拉 底 生 活 儉 樸 。 他 一 位 朋 友 很 清 楚 這 一 點 , 有 一 天 上 市 場 , 見 他 在 細 看 陳 列  的 奢 侈 品 , 覺 得 十 分 奇 怪 , 問 他 既 然 從 來 不 買 東 西 , 為 甚 麼 還 花 時 間 到 市 場 來 。
蘇 格 拉 底 回 答 說 : 「 每 次 看 到 有 那 麼 多 東 西 是 我 不 需 要 的 , 我 都 不 免 感 到 驚 奇 。 」


【 解 說 】 Bothered 是 「 費 事 」 或 「 費 神 」 , 其 後 可 用 「 to + 原 形 動 詞 ( infinitive ) 」 , 也 可 用 ing 形 式 動 詞 , 意 思 沒 有 分 別 , 例 如 : Don't bother to come / coming with me in this heat, I know the way to the station very well ( 天 氣 這 麼 熱 , 你 不 要 和 我 同 行 了 。 我 很 清 楚 怎 樣 去 車 站 ) 。


不 過 , 有 些 字 之 後 , 用 ing 形 式 動 詞 或 「 to + 原 形 動 詞 」 , 意 思 會 有 不 同 。 例 如 : ( 1 ) I tried going without lunch ( 我 試 用 「 不 吃 午 餐 」 的 方 法 ) 。 ( 2 ) I tried to go without lunch ( 我 嘗 試 不 吃 午 餐 ) 。 ( 3 ) I remembered shutting the window ( 我 記 得 當 時 把 窗 關 上 了 ) 。 ( 4 ) I remembered to shut the window ( 我 記 得 要 把 窗 關 上 ) 。  



古德明

蘋果日報

2005年09月19日
作者: 墮落牧羊人    時間: 05-9-20 23:48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大陸會議正式批准巴黎條約
1784年1月14日

When did the Revolutionary War officially come to an end? On September 3, 1783, more than a year after the last shots were fired, a peace treaty was drawn up in Paris. Under the terms of the treaty, the United States was granted territory as far west as the Mississippi River.

After the Treaty of Paris was signed, it was sent to the Continental Congress. The United States had six months to ratify (approve) the document and return it to England. With the journey requiring approximately two months, the treaty needed to be on its way back to England by January. The valuable document almost did not arrive in time.

A ratifying convention was scheduled at the Maryland State House in November, but many of the delegates did not arrive right away. By January 12, only seven of the 13 states had sent their representatives. Time was running short; where were the other delegates?

Operating under the weak Articles of Confederation, the Continental Congress lacked the power to enforce attendance at the convention. On January 13, the convention needed one more delegate. Finally, South Carolina Representative Richard Beresford, who was ill, traveled to Maryland. As soon as he arrived, the vote was taken, and on January 14, 1784, the treaty was ratified. The United States was officially an independent nation.


美國獨立戰爭什麼時候正式結束呢?在1783年9月3日,戰場上的最後一聲槍響後的一年多之後,兩國才在巴黎簽訂了和平條約。在條約的規定下,美國得到了密西西比河以東的所有土地。

巴黎條約在簽訂之後,被送到大陸會議進行討論與審查。美國有六個月的時間來批准這項文件,然後再交給英國。由於來往傳遞時間大約需要兩個月,所以條約最遲必須在一月的時候就要送交給英國。這項珍貴的文件當時幾乎就要來不及到達了。

該年11月時,美國決定在馬里蘭州市政廳召開批准會議,但是許多代表卻無法及時到達。到了1月12日,13個州裡只有7個州派遣代表出席。時間已經不夠了,其他州的代表都在哪裡呢?

由於邦聯條款的鬆散約束力,大陸會議沒有足夠的權力來強制要求各州代表參加會議。到了1月13日,批准會議還需要更多的代表才能開會。最後,南卡羅萊納州的代表李察‧布瑞司福德(Richard Beresford)抱病前來參加會議。當他到達會場時,就立即開始投票。在1784年1月14日,條約被批准通過。美國正式成為獨立的國家。

美國國會圖書館
作者: 雪姬    時間: 05-10-10 09:27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國 王 之 死


Seeking to protect himself against assassination, Mithradates, king of Pontus and enemy of Rome, began to swallow various poisons, systematically increasing the doses until he was consuming quantities which would kill a horse.
Ironically, when he was defeated and cornered by the Roman army led by Pompey in 63 BC, he tried to commit suicide using poison and quickly realised that it was having no effect. He had to enlist a slave to kill him with a sword.
  



本 都 國 王 米 特 拉 達 梯 與 羅 馬 為 敵 。 他 擔 心 遭 暗 殺 , 為 了 自 保 , 服 用 各 種 毒 藥 , 並 逐 步 增 加 劑 量 , 直 至 所 服 劑 量 足 以 毒 死 馬 匹 。
令 人 始 料 不 及 的 是 , 公 元 前 六 十 三 年 , 他 被 龐 培 率 領 的 羅 馬 軍 隊 打 敗 , 困 守 一 隅 , 企 圖 服 毒 自 殺 , 但 馬 上 發 覺 毒 藥 沒 有 效 用 , 最 後 只 得 請 一 名 奴 隸 用 劍 結 束 他 的 性 命 。


【 解 說 】 本 都 王 國 位 在 小 亞 細 亞 以 北 , 公 元 前 一 二 ○ 年 至 六 十 三 年 , 在 米 特 拉 達 梯 統 治 下 , 國 力 頗 盛 , 稱 雄 小 亞 細 亞 。 米 特 拉 達 梯 為 了 擴 張 勢 力 , 三 次 和 羅 馬 戰 爭 , 最 後 為 龐 培 所 敗 , 王 國 亦 於 公 元 前 一 世 紀 末 葉 為 羅 馬 吞 併 。


Irony ( ironical 、 ironically ) 可 以 指 「 反 話 」 , 也 可 以 指 「 事 情 發 展 與 原 意 相 違 」 , 例 如 : ( 1 ) He said, with evident irony, that the stupid idea was 烍 ery clever 荂 ] 他 說 那 愚 蠢 的 主 意 「 很 聰 明 」 , 顯 然 語 帶 嘲 諷 ) 。 ( 2 ) It was ironical that the traffic policeman was caught speeding ( 那 交 通 警 察 被 發 現 超 速 駕 駛 , 真 是 始 料 不 及 ) 。


古德明


蘋果日報
作者: 天下創世    時間: 05-10-17 04:26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台灣民主國:抗拒日本統治的手段

當我們重新思考「台灣民主國」的歷史過往時,一個令人感到存疑的問題則是,一群毫
無民主理念的人,如何會想到要建構一個「民主國」,來凸顯台灣民眾的主體性角色,
以解決當前的困境。基本上,提供這個思考邏輯的一個關鍵性人物,則是當時正在法國
的欽差使臣王之春。正當南洋大臣張之洞以台灣作押向列強借款,或將台灣的礦利、稅
利許以列強,試圖透過台灣的「產權」不明問題,以列強勢力牽制日本,但卻不得要領
之際,王之春乃暗示「中國可援(西)例,聽台灣民自便」。據張之洞在該年四月二十
日發給總理衙門的電文中,曾引述王之春的來電說「西人公論,以普法之戰,普索法之
阿勒撒士(Alsace)及樂阿來那(Lorraine)二省,法不得不應。唯引西例,凡勒佔鄰
土,必視百姓從違,普不能駁;至今二省德、法兩籍相參,財產皆民自立,華可援近案
商倭…」。對於王之春的提案,以援引西人的觀念,建立一個新政府的形式來抗拒日本
的統治,當時的西方觀察家皆不禁感到好奇與驚訝。然而,以唐景崧為首民主國之主要
成員,只是考慮如何可以規避日本的接收,並非真正想要建構一個新政府。因此,這個
號稱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乃如曇花一現般地,瞬間便凋謝殞落了。以後,對於日本
的接收統治,就只能靠台灣民眾以或積極、或消極的模式繼續頑強抗拒。



The Taiwan Republic as a Means against Rule

When we ponder anew the history of the "Taiwan
Republic," we are puzzled by an enigma: how
could a group of people totally unschooled in
the idea of democracy want to establish a
"democratic republic" as a means to accentuate
Taiwan's autonomy and resolve its dilemma? In
answering this question a key may be provided
by Wang Chih-chuen, the Ching court's Imperial
Envoy to France at the time. When Chang Chih-tung,
the Governor-general at Nanking, was borrowing
money from the major world powers with Taiwan as
mortgage, or with "mining concession" and "tax
concession" in Taiwan in Exchange, this flirting
with them with the uncertainty of Taiwan's
"ownership" to curb Japanese ambition; and when
all this was to no avail, it was Wang who suggested
the following: "China should follow western
precedents and let the Taiwanese have what they
want." In a telegraph sent to the Tsungli Yamen
(Office of Foreign Affairs) by Chang on April 20,
Wang was gusted as saying: "It is a consensus in
the west that after the France-Prussian War, France
had to concede to Prussia's annexation of Alsace
and Lorraine. But according to western precedents,
in the process of annexing a neighboring territory,
the willingness of that territory's populace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is a universal rule.
Till now in Alsace and Lorraine the French and
German peoples have commingled without trouble,
their properties separately and distinctly owned.
China can use this example in dealing with
Japan...." Western observers were surprised by
Wang's utilization of western ideas in the effect
of establishing a new government to counter
Japanese rule. But the principal officials of the
Taiwan Republic headed by Tang were only concerned
about averting Japan's takeover; they were not
really devoted to establishing a new government.
Therefore, the so-called first democratic republic
of Asia was like a flash in the pan, collapsing in
no time. Afterward, in face of Japanese takeover
and colonial rule, all was to depend on Taiwanese
people's continual strong resistance, whether
overt or covert.


資料來源:台灣歷史學會

作者: 雪姬    時間: 05-11-7 00:00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always on sunday : 張 愛 玲 的 「 秀 才 英 文 」  


前 一 陣 子 斷 斷 續 續 的 寫 了 好 幾 篇 以 張 愛 玲 作 品 為 題 的 短 文 , 其 中 一 篇 說 到 她 從 小 就 立 志 像 林 語 堂 一 樣 , 做 個 雙 語 作 家 。 董 橋 看 了 , 來 信 問 : 「 張 愛 玲 的 英 文 , 究 竟 有 多 好 ? 」 他 叫 我 不 妨 就 此 談 一 談 , 因 為 他 相 信 《 蘋 果 日 報 》 讀 者 有 興 趣 。


我 們 說 某 某 人 的 英 文 好 , 是 籠 統 的 恭 維 話 。 要 是 對 方 追 問 下 去 : How good? 你 就 得 舉 些 實 例 說 明 了 。 張 愛 玲 在 太 平 洋 戰 事 爆 發 後 , 從 香 港 回 到 上 海 , 開 始 賣 文 為 生 。 她 雙 語 並 用 , 英 文 稿 的 「 處 女 作 」 "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 ( 〈 更 衣 記 〉 ) 一 九 四 三 年 發 表 於 The XXth Century ( 〈 二 十 世 紀 〉 ) 。 這 時 她 是 二 十 三 歲 。


一 九 五 二 年 她 抵 達 香 港 , 次 年 開 始 為 美 國 新 聞 處 繙 譯 美 國 文 學 作 品 。 《 秧 歌 》 ( The Rice-Sprout Song ) 的 中 英 文 版 , 亦 是 她 「 滯 留 」 香 港 時 期 寫 的 。 英 文 稿 於 一 九 五 五 年 由 美 國 極 負 時 譽 的 Charles Scribner's Sons 出 版 。 張 愛 玲 也 在 這 一 年 「 移 民 」 到 美 國 , 在 美 國 下 半 生 繼 續 用 雙 語 寫 作 , 偶 然 亦 「 中 英 互 譯 」 。 她 這 一 段 的 文 字 生 涯 , 我 另 有 長 文 交 代 , 這  不 重 複 了 。


張 愛 玲 的 英 文 到 家 , 照 理 說 也 是 合 該 如 是 。 她 十 一 歲 開 始 即 在 美 國 教 會 辦 的 聖 瑪 利 女 校 就 讀 。 依 胡 辛 在 《 最 後 的 貴 族 . 張 愛 玲 》 所 說 , 這 學 校 「 和 所 有 的 教 會 學 校 一 樣 , 注 重 英 文 , 輕 視 國 文 。 … … 這 樣 的 學 校 培 養 出 來 的 女 生 , 英 文 熟 極 而 流 , 本 國 文 字 卻 連 張 請 假 條 也 貽 笑 大 方 : 『 某 某 因 病 故 請 假 一 天 』 ? 」


她 在 香 港 大 學 兩 年 主 修 英 文 。 據 她 弟 弟 張 子 靜 的 記 載 , 這 一 段 時 間 她 盡 量 避 免 使 用 中 文 。 寫 信 和 做 筆 記 都 用 英 文 。 她 為 參 加 《 西 風 》 雜 誌 徵 文 比 賽 寫 成 的 五 百 字 〈 天 才 夢 〉 , 是 她 在 香 港 期 間 唯 一 一 次 用 中 文 書 寫 的 作 品 。


張 愛 玲 能 運 用 雙 語 寫 作 , 但 母 語 是 中 文 。 所 謂 母 語 , 就 是 一 個 人 在 成 長 時 「 浸 淫 」 在 母 親 的 懷 抱 中 牙 牙 學 來 的 語 言 。 「 浸 淫 」 是 immersion 。 從 孩 提 時 代 聽 的 、 說 的 、 看 的 、 寫 的 都 是 媽 媽 的 語 言 , 叫 total immersion 。 不 論 她 日 後 花 多 大 的 工 夫 去 學 習 , 英 文 到 底 是 張 愛 玲 的 「 外 語 」 。


母 語 的 好 處 多 多 。 我 以 前 在 美 國 讀 書 , 有 時 在 書 本 、 媒 體 、 或 引 車 賣 漿 者 流 那  聽 來 的 一 些 表 述 , 翻 字 典 查 辭 書 , 還 是 不 懂 , 最 後 只 好 請 教 老 美 同 學 。 他 們 也 計 窮 時 , 會 搔  頭 皮 說 "I don't know, but my gut feeling is … " 。 我 聽  聽  , 羨 慕 不 已 。 英 語 是 他 們 的 母 語 。 我 書 讀 得 可 能 比 他 們 多 , 但 在 這 關 頭 上 , 只 有 他 們 才 有 資 格 說 什 麼 是 來 自 「 腑 肝 的 感 覺 」 。


張 愛 玲 小 時 上 美 國 人 辦 的 學 校 , 但 下 課 後 回 家 , 跟 家 人 、 傭 人 和 小 朋 友 說 的 是 中 文 。 在 香 港 兩 年 , 因 為 她 不 懂 廣 東 話 , 倒 是 整 天 「 沐 浴 」 在 英 文 氛 圍 的 好 機 會 。 在 美 國 定 居 那 些 日 子 , 特 別 是 跟 Ferdinand Reyher 婚 後 十 年 , 她 日 常 使 用 英 文 的 機 會 更 多 。 但 就 學 習 語 言 的 角 度 看 來 , 人 在 成 年 後 學 到 的 英 文 , 只 能 說 是 bookish English , 就 說 是 「 秀 才 英 文 」 吧 。 就 我 看 過 的 張 愛 玲 英 文 書 寫 而 言 , 說 清 麗 典 雅 可 以 , 卻 沒 有 到 玩 弄 於 股 掌 之 間 的 地 步 。


喬 志 高 ( 高 克 毅 ) 老 前 輩 的 英 文 可 以 呼 風 喚 雨 , 可 是 據 他 自 己 的 供 述 , 屈 指 算 起 數 字 來 , 一 、 二 、 三 、 四 還 是 比 one, two, three, four 容 易 上 口 。 說 到 Helen 這 女 子 , 有 時 竟 refer to as "he" 。 而 Tom 變 了 she 。 因 為 George 雖 然 在 美 國 出 生 , 可 是 小 小 年 紀 就 跟 隨 父 母 返 國 , 失 掉 了 跟 美 國 小 混 混 撒 野 的 機 會 。


英 文 不 是 張 愛 玲 的 母 語 , 可 在 「 秀 才 英 文 」 的 書 寫 上 並 不 吃 虧 。 現 在 舉 些 實 例 。 一 九 五 六 年 她 在 美 國 The Reporter 上 發 表 了 短 篇 小 說 "Stale Mates" ( 「 老 搭 子 」 ) 。 後 來 她 把 這 篇 作 品 用 中 文 改 寫 為 〈 五 四 遺 事 〉 , 一 九 五 八 年 刊 登 於 夏 濟 安 主 編 的 《 文 學 雜 誌 》 。 "Stale Mates" 中 這 段 文 字 相 當 漂 亮 :


The tea in the cups shone faintly, in each cup a floating silver dish swaying slightly with the movement of the boat. Her face and white-clad shoulders were blue-rimmed with moonlight. It stunned him how she could look just the same when so much had happened.


張 愛 玲 跟 我 們 說 過 , 〈 五 四 遺 事 〉 講 的 , 雖 然 是 : "Stale Mates" 同 樣 的 故 事 , 但 表 現 手 法 「 略 有 出 入 」 , 有 些 段 落 是 改 寫 了 。 上 面 一 段 引 文 , 剛 好 沒 有 什 麼 改 動 , 不 妨 錄 下 做 參 考 , 或 可 加 深 我 們 對 張 愛 玲 「 秀 才 英 文 」 的 認 識 。


玻 璃 杯  的 茶 微 微 發 光 , 每 一 杯 的 水 面 都 是 一 個 銀 色 圖 片 , 隨  船 身 的 晃 動 輕 輕 的 搖 擺  。 她 的 臉 與 白 衣 的 肩 膀 被 月 光 鍍 上 一 道 藍 邊 。 人 事 的 變 化 這 樣 多 , 而 她 竟 和 從 前 一 模 一 樣 , 一 點 也 沒 有 改 變 , 這 使 她 無 論 如 何 想 不 明 白 , 心  只 覺 得 恍 惚 。


「 秀 才 英 文 」 就 是 把 話 說 得 規 規 矩 矩 , 說 某 某 有 錢 不 是 說 rich 就 是 wealthy , 不 會 說 成 with deep pockets 或 loaded ( with money ) 的 。 因 此 按 道 理 說 , 張 愛 玲 的 英 文 , 如 果 僅 用 於  事 , 不 會 吃 甚 麼 「 虧 」 。 看 她 的 英 文 著 作 或 繙 譯 自 己 的 作 品 , 感 覺 到 她 偶 然 力 不 從 心 的 地 方 , 是 小 說 人 物 的 對 白 。 有 時 話 說 得 太 一 板 一 眼 了 。 在 美 國 以 Waiting ( 《 等 待 》 ) 一 書 成 名 的 Ha Jin ( 哈 金 ) , 用 並 非 母 語 的 英 文 寫 作 , 在 這 方 面 也 像 張 愛 玲 一 樣 的 「 捉 襟 見 肘 」 。 我 在 〈 輪 迴 轉 生 : 張 愛 玲 的 中 英 互 譯 〉 一 文 有 詳 細 的 交 代 , 這  不 多 說 了 。


張 愛 玲 的 英 文 有 多 好 ? 她 只 有 在 營 造 小 說 的 dialogue 時 才 露 出 「 馬 腳 」 ? 要 回 答 這 問 題 , 又 得 舉 些 實 例 。 也 許 我 該 趁 此 機 會 說 明 , 我 的 母 語 是 中 文 。 英 文 是 我 成 年 後 自 修 學 來 的 , 因 此 說 的 、 寫 的 全 是 「 秀 才 英 文 」 。 「 昨 晚 我 們 玩 得 多 開 心 」 , 我 只 會 規 規 矩 矩 的 說 Didn't we have a good time last night ? 絕 不 敢 放 肆 說 Ain't we got fun last night ?


另 外 一 點 要 說 明 的 是 , 英 語 是 母 語 的 人 寫 出 來 的 英 文 , 不 一 定 是 「 好 」 英 文 。 這 道 理 太 顯 淺 了 , 正 如 從 小 在 中 文 母 語 環 境 長 大 的 人 不 一 定 能 寫 「 好 」 的 中 文 道 理 一 樣 。 除 了 dialogue 外 , 張 愛 玲 的 「  事 英 文 」 亦 偶 見 沙 石 , 而 這 些 失 誤 , 與 作 者 書 寫 的 語 言 是 否 mother tongue 無 絕 對 關 係 。 我 們 且 以 「 吹 毛 求 疵 」 的 眼 光 看 看 這 句 出 自 "Stale Mates" 的 引 文 : Lo got a lawyer to write his wife an alarmingly worded request for divorce 。 〈 五 四 遺 事 〉 中 相 對 的 中 文 是 : 羅 請 律 師 寫 了 封 措 辭 嚴 厲 的 信 給 他 妻 子 。


如 果 不 是 執 意 要 在 雞 蛋  挑 骨 頭 , 那 麼 我 們 可 以 說 這 句 英 文 沒 有 什 麼 問 題 。 但 仔 細 分 析 起 來 , alarmingly worded request 實 有 商 榷 餘 地 。 Request 是 客 氣 用 語 。 我 們 恭 請 某 某 名 流 到 什 麼 場 合 光 臨 指 導 , 是 request the honor of 。 既 然 律 師 發 的 信 是 alarmingly worded , 令 對 方 「 心 驚 膽 跳 」 , 語 氣 一 定 像 稅 務 局 對 不 法 之 徒 追 討 欠 款 一 樣 不 留 情 面 , 因 此 不 能 視 為 request 。 另 一 個 可 視 為 「 沙 石 」 的 地 方 是 usage 的 差 異 。 Alarmingly worded 沒 有 什 麼 不 對 , 但 聽 來 有 點 不 自 然 , 怪 怪 的 。 我 想 換 作 harshly worded 或 harshly phrased 比 較 合 乎 英 文 習 慣 。


今 年 五 月 號 的 《 印 刻 文 學 生 活 誌 》 ( INK Literary Monthly ) 有 高 全 之 〈 張 愛 玲 的 英 文 自 白 〉 一 文 。 〈 自 白 〉 就 是 張 愛 玲 為 美 國 The H.W. Wilson 出 版 的 World Authors 1950-70, A Companion Volume to Twentieth-Century Authors 一 書 提 供 的 自 傳 。 高 全 之 說 , 此 書 的 編 者 「 鄭 重 申 明 : 只 要 作 家 用 英 文 寫 自 述 , 編 者 完 全 尊 重 而 不 事 更 改 。 」 刊 登 出 來 的 〈 自 白 〉 , 因 此 是 張 愛 玲 親 筆 寫 的 英 文 。 我 們 不 妨 繼 續 以 「 吹 毛 求 疵 」 的 心 情 研 究 一 下 張 愛 玲 的 「 實 用 英 文 」 :


I went to a large Episcopalian school for girls for six years and discovered that my family was not as different as I had thought, if more extreme. ... I was going to London University over my father's objections but was prevented by the Second World War.


我 用 underline 勾 出 兩 處 我 認 為 有 問 題 的 地 方 。 熟 悉 張 愛 玲 家 庭 背 景 的 讀 者 , 知 道 她 父 親 嫖 賭 飲 蕩 吹 之 外 , 還 會 動 粗 打 人 ; 知 道 她 母 親 是 婦 運 先 驅 , 是 個 跟 丈 夫 一 言 不 合 就 隻 身 跑 天 涯 的 剛 毅 女 子 。 知 道 這 種 背 景 的 讀 者 一 看 if more extreme 就 會 明 白 張 愛 玲 要 講 的 是 什 麼 。 不 明 所 以 的 讀 者 , 對 她 的 家 庭 狀 態 , 只 好 胡 亂 猜 想 , 以 為 她 說 的 extreme 是 政 治 上 的 radical , 或 行 為 上 的 eccentric , 是 愛 「 捫 虱 而 談 」 那 類 怪 人 。 我 想 在 這 種 情 形 下 , 張 愛 玲 如 把 句 子 改 為 if only more unconventional 會 比 較 說 得 過 去 。


她 因 歐 戰 爆 發 上 不 了 倫 敦 大 學 。 I was going to London University over my father's objections but was prevented by the Second World War 是 一 句 incomplete sentence 。 意 思 當 然 清 楚 。 用 高 全 之 的 譯 文 說 : 「 如 非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爆 發 , 我 會 罔 顧 父 親 反 對 而 前 往 倫 敦 大 學 就 讀 。 」 但 英 文 讀 者 會 問 : who 或 what is prevented by the Second World War ? 這 句 話 , 如 作 以 下 的 修 改 會 比 較 合 英 文 規 矩 : I was going to London University over my father's objections but my plan was foiled by the outbreak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英 諺 有 言 , even Homer nods 。 荷 馬 也 有 打 盹 的 剎 那 。 張 愛 玲 的 英 文 好 不 好 ? 好 , 但 也 有 措 手 不 及 的 時 候 。



作者:劉紹銘教授

原著:蘋果日報(香港版)

日期:2005年11月6日
作者: 天下創世    時間: 05-12-17 22:45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In mid-December
作者: 天下創世    時間: 05-12-17 22:59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給大大們一些英文名言 英文在上 中文在下...


Time flies like an arrow

光陰似箭

One stone kill two birds

一石二鳥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類聚

All roads lead to Rome

條條大路通羅馬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見略同

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否極泰來 (冬天來了 春天還會遠嗎)

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

健康勝於財富

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the split milk

覆水難收

Knowledge is power

知識就是力量

No pain,no gain

沒有耕耘 沒有收穫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

三的臭皮匠 勝過一個諸葛亮

Walls have ears

隔牆有耳

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事出必有因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作者: 天下創世    時間: 05-12-17 23:06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還有許許多多的英文名言 大大們要是 再找出10句...(翻譯的話 如果沒辦法翻 發郵件給我 幫忙!)


加 3 聲望 喔! 期限一星期

一星期後 要是 沒人回 我再貼10句吧....
作者: 蘿莉天皇    時間: 05-12-17 23:34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quote=天下創世]還有許許多多的英文名言 大大們要是 再找出10句...(翻譯的話 如果沒辦法翻 發郵件給我 幫忙!)


加 5 聲望 喔! 期限一星期

一星期後 要是 沒人回 我再貼10句吧....[/quote]
constant dripping wears away the stone 滴水穿石
what is down can"t be undone 後悔莫及
Look before you leap 三思而後行
Who goes slowly goes far 細水長流 意指 欲速則不達
Tomorrow never comes 不要依靠明天
NO smoke without fire 無火不生煙 意指 無風不起浪
Time is money 時間就是金錢
Easier said than done 說比做的容易
Beter late than never 亡羊補牢並不算太遲
Genius is nothing but labour and diligence 天才只不過是努力加勤奮

秘書參加 會不會有作弊之嫌阿=.="
作者: 天下創世    時間: 05-12-18 07:22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期限定為一星期 不可重複喔~ (因為我下個星期要打別的)

請踴躍參加~




Mike
作者: 雪姬    時間: 05-12-18 09:18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I wasted time , and now doth time waste me。

我曾經浪費光陰,如今光陰消耗我。

Happiness doesn"t lie in happiness , but in the achievement of it。

幸福不在於幸福本身,而是在於達到幸福的歷程。

Take each man's censure , but reserve the judgement。

接受別人的批評,但保留自己的判斷。

I am a slow walker , but i never walk backwards。

我走得慢,但我從來不走回頭路。

Hope is attached to existence . With exis - tence , there will be hope ; with hope ; there will be brightness。

希望是附屬於存在,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光明。 (魯迅)

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不要問國家可為你做甚麼,而是要問自己能為國家做甚麼。


I think , therefore I am 。

我思故我在。


Reading makes a man full , meditation deep , and conference sober。

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



想不到還有甚麼名言,先奉上這些吧^^。
作者: 天下創世    時間: 05-12-18 13:31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抱歉喔 雪姬姐 聲望按太快~ 1 以後再補上吧~
作者: 地之雪    時間: 06-1-5 05:30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為什麼聲望丟不上去??我明明很早之前給過別人拉??那就先在這留言~支持!!
作者: 天下創世    時間: 06-1-15 18:32
標題: 回覆: 認識歷史學習英語
Some 30,000 Taiwanese, angry at the chaos in Taiwan society last year, have selected the Chinese word for "blind" as 2005 word of the year, two online search engines said on Friday. Following the example of Japan, which has been selecting a word of the year every year since 1995, yam.com and Taiwan hinet.net launched the selection contest in 2005.   

國內兩家網路搜尋引擎週五公布,三萬多名台灣網友票選出二00五年的代表性關鍵字是「瞎」,顯示對去年的社會亂象的不滿。由蕃薯藤與中華電信所舉辦的這項二00五年代表性關鍵字票選活動是仿效日本的作法,日本自一九九五年開始,每年舉辦這項活動。


chaos  混亂

blind  瞎

search engine 搜尋引擎

to launch  投入;展開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