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TIM矽脂依然是真兇,Ivy Bridge揭蓋再測
[列印本頁]
作者:
CANCERS
時間:
12-5-21 10:58
標題:
TIM矽脂依然是真兇,Ivy Bridge揭蓋再測
有關Ivy Bridge發熱高一事已經經歷了分析-緝兇-驗證-否定的過程,Overclockers首先提出是核心與金屬蓋之間的導熱材料變化導致了IVB散熱效果降低的解釋,然後國內外一批勇士親自揭蓋驗證發覺高溫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進而否定了廉價矽脂的嫌疑。 事情到此還沒有完結,
日本PC Watch網站也做了揭蓋測試
,但是得出的結果跟之前的測試恰恰相反,更換不同的導熱矽脂對IVB的溫度影響很大,差距甚至有15-20°C之多,導熱矽脂依然是高熱的最大嫌疑人。
起因:IVB更換了廉價的導熱矽脂
文章第一部分也是介紹了Intel IVB處理器改變了散熱封裝設計,從原來的fluxless solder(無釺劑焊料)變成了現在的TIM矽脂,成本降低了,但是導熱係數也大幅降低。
12-5-21 11:09 上傳
下載附件 (點選圖片檢視原圖)
(19.53 KB)
IVB處理器的散熱封裝改變了
揭蓋:3770K再一次遭遇“酷刑”
為了對比散熱效能差異,i7-3770K要再一次接受開蓋酷刑。
12-5-21 11:09 上傳
下載附件 (點選圖片檢視原圖)
(57.12 KB)
12-5-21 11:09 上傳
下載附件 (點選圖片檢視原圖)
(69.98 KB)
開蓋後的IVB處理器
12-5-21 11:09 上傳
下載附件 (點選圖片檢視原圖)
(51.88 KB)
所用的工具就是普通的美工刀而已
12-5-21 11:09 上傳
下載附件 (點選圖片檢視原圖)
(57.24 KB)
擦掉原有的矽脂之後的CPU
換衣:兩種不同的矽脂
12-5-21 11:09 上傳
下載附件 (點選圖片檢視原圖)
(60.2 KB)
PC Watch使用了兩種不同的矽脂,一種是OCZ FreeZe Extreme,熱阻0.032°C/W,導熱係數3.8W/m·°C,流動性比較好。
12-5-21 11:09 上傳
下載附件 (點選圖片檢視原圖)
(62.48 KB)
第二種是Coollaboratory(酷冷博)公司的Liquid Pro,這個NB一點了,它是首款液態金屬散熱膏,導熱係數82W/mK,比SNB使用的無釺劑焊料的導熱能力還要高。
12-5-21 11:09 上傳
下載附件 (點選圖片檢視原圖)
(68.07 KB)
塗抹矽脂的時候要非常小心,因為CPU核心只有0.5mm厚,沒有金屬蓋的保護很容易受損
上機:不同的測試不一樣的結果
這裡的測試過程要特別說一下,雖然原文沒有明確,但是從後面的矽脂塗抹圖來看PC Watch的測試方法與之前PCEVA管理員有所不同,後者是開蓋之後直接把散熱器安裝在裸露的核心上,而PC Watch是塗抹矽脂後將CPU金屬蓋重新裝上再安裝散熱器。
PCEVA的思路是最直接的,但是忽略了一個問題,金屬蓋的面積比CPU核心高得多,這樣一來接觸面積相比實際情況就小了,而PC Watch的測試避免了接觸面積不同帶來的干擾,雖然多增加一道傳熱過程會導致效率降低,但是這個方式顯然更能代表真實情況,恐怕這也是二者的測試結論明顯不同的根源吧。
測試用的散熱器是利民銀劍SNB-E,測試了兩種狀態,預設3.5GHz以及1.2V電壓下超頻到4.6GHz的情況,負載使用的是Linx 0.6.4,溫度記錄選擇的是負載測試開始20分鐘後以及負載測試停止10分鐘後。
12-5-21 11:09 上傳
下載附件 (點選圖片檢視原圖)
(93.67 KB)
12-5-21 11:09 上傳
下載附件 (點選圖片檢視原圖)
(57.9 KB)
測試結果(點擊放大)
預設頻率下,沒開蓋之前的溫度分別是34/61°C,使用OCZ矽脂之後是35/53°C,而使用Liquid Pro後溫度只有34/50°C,無負載溫度幾乎沒變,但是負載溫度從61°降到53°再降到50°C,差距有11度之多。
超頻時差距更明顯,沒開蓋是84°C,OCZ矽脂是69°C,而Liquid Pro矽脂只有64°C,差距提高到20°C。
結論就非常明顯了,IVB使用的矽脂限制了CPU的散熱,對Intel來說成本降低了,但是對玩家來說溫度提高了,特別是在超頻時,溫度提升的非常明顯。
12-5-21 11:09 上傳
下載附件 (點選圖片檢視原圖)
(74.43 KB)
測試後再度檢查矽脂塗抹情況,OCZ的矽脂如上圖
12-5-21 11:09 上傳
下載附件 (點選圖片檢視原圖)
(73.02 KB)
這是Liquid Pro矽脂的情況,右上角的矽脂是作者不小心用刀刮扯下來的
對超頻的影響
順帶也測試了一下不同矽脂對超頻穩定性的影響,測試跑的程序是CINEBENCH R11.5,圓圈代表通過測試,x代表沒有通過。
12-5-21 11:09 上傳
下載附件 (點選圖片檢視原圖)
(42.69 KB)
結果也很明顯,沒開蓋的狀態下最高只有1.45V電壓、4.9GHz能通過,1.5V電壓下就只有4.6GHz能通過,使用OCZ矽脂時最高依然只有4.9GHz,但是1.5V電壓能以4.9GHz通過測試了,如果使用Liquid Pro矽脂,那麼1.55V下甚至能以5.0GHz通過測試。
12-5-21 11:09 上傳
下載附件 (點選圖片檢視原圖)
(113.66 KB)
5GHz下可以穩定跑CINEBENCH R11.5測試,如果只是進系統的話只要1.35V就可以5GHz了
PC Watch的測試又一次推翻了之前的驗證,從他們的結果來看導熱矽脂確實是影響IVB散熱的最大真兇,而且他們的測試過程更嚴謹,考慮到了金屬蓋的接觸面積問題,更貼合實際,而且對比的矽脂也有兩種,一種是常規的導熱矽脂,另一種就是導熱係數非常高的液態金屬矽脂了,有理有據,只是不知道下一個接招的是誰了,還有誰繼續開蓋來驗證PC Watch又錯了呢?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