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標題:
拿破崙之死
[列印本頁]
作者:
聖代
時間:
04-9-23 23:34
標題:
拿破崙之死
1821年5月5日17時49分,流放到南大西洋聖赫勒拿島上的拿破侖與世長辭,
法國當局宣稱這位皇帝死於「心血管疾病」。
不過,很多人相信,這位曾叱吒歐洲大陸的風雲人物是被人下毒害死的。
又有專家指出,拿破侖因胃癌去世。
一些專家指出,弄清拿破侖死因的最好方法就是能「開棺驗屍」,並對其遺體進行「DNA測試」,
但這對許多法國人來說,是件「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
一些拿破侖親屬則認為,
「有關拿破侖的死因並不重要,因為他還有許多更重要的問題需要進行研究。」
《華盛頓郵報》中報導,隨拿破侖一起流放聖赫勒拿島的僕人馬爾尚在其日記中寫道,
拿破侖去世前「經常失眠,腿部腫脹無力,掉頭髮,偶爾抽搐,總是覺得口渴」。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瑞典牙醫和毒藥專家佛舒伍德在對日記進行仔細研究後認定,
上述症狀均與人服食砒霜後的情形類似。
後來,美國聯邦調查局和法國巴斯德大學又對拿破侖一根頭髮進行了分析,並從中發現了相當數量的砒霜。
這一結果證實了「中毒」 的說法。
然而,一位名叫科斯坦的專家日前在研究了拿破侖生前最後一位醫生安托馬奇書寫的病歷後,
提出了新觀點:拿破侖死於胃癌。
安托馬奇在病歷中記載說,拿破侖死前上腹部劇痛難忍,打嗝呼出的氣味非常難聞。
他還有慢性神經衰弱和厭食跡象。
此外,拿破侖患有慢性泌尿系統疾病,夜裡常咳嗽,並出冷汗。
科斯坦說,這些症狀很像胃癌病人。
這位專家還表示,他是第一個詳細分析驗屍報告的人。
據悉,報告中用醫療術語暗示,醫生在拿破侖體內發現了一個胃瘤,
但當時負責解剖的人員卻不認為這是胃癌的反應。
拿破侖國際研究協會主席也指出,拿破侖的死因是個敏感問題,
對於法國專家來說,他們實在不願接受一個瑞典人對法國偉大領袖死因作出的「中毒」結論。
圍繞著中毒和胃癌兩種說法,一場廣泛的爭論在學術界拉開了帷幕。
在中毒一說中,下毒謀害拿破侖的主要嫌疑犯名叫查爾斯·蒙托隆。
人們從蒙托隆第五代子女家中發現的書信為「下毒」的說法提供了「確鑿證據」。
據說,蒙托隆當年利用自己是拿破侖好友的身份,秘密在其飲用的酒中放入了砒霜。
根據當時的文件記載,拿破侖在其遺囑中為蒙托隆留下了價值200萬法郎的金幣。
英國歷史學家錢德勒認為「中毒說」非常可信。
他表示,蒙托隆後代家中發現的文件表示,身為律師的蒙托隆當時陷入嚴重的財務困境,
因此才產生了「提前獲得拿破侖遺產」的想法。
還有一些歷史學家則宣稱,蒙托隆是法國保皇黨和英國的「走狗」,
而這兩派力量均希望能「盡早除掉拿破侖」,以防他再次回到法國「鬧革命」。
當年為了防止拿破侖從南大西洋逃跑,英國派遣了一支艦隊和5000名士兵來監視聖赫勒拿島,每年軍費開支高達800萬英鎊。
有人稱,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八的兄弟阿圖瓦公爵指使下,蒙托隆多次陰謀殺害拿破侖。
這位公爵作為王室繼承人,擔心拿破侖復出推翻君主政體,因此非常熱衷組織和資助暗殺拿破侖的行動。
不過,也有歷史學家表示,蒙托隆參與暗殺拿破侖的說法是沒有確切證據的猜測,因為
「他根本沒機會接近拿破侖的酒杯」。
支持胃癌一說的專家並不否認在拿破侖頭髮中發現了砒霜,但由此引發的問題是,這些砒霜到底哪來的?
有人指出,砒霜可能是拿破侖從環境中「慢慢吸收」的結果,而且這讓他對這種東西產生了免疫力。
當時的牆紙、彈藥、老鼠藥、火柴和海產品中都含有砒霜成分。
還有一種解釋就是,拿破侖為防有人毒還自己,故意服食砒霜增加抵抗力。
由於那根證明「中毒說」的頭髮是在拿破侖被流放前提取的,且裡面已含有許多砒霜,
巴黎警察局毒藥實驗室主管因此指出,如果砒霜是拿破侖死因的話,這位領袖在流放前就「至少死了3次」。
雖然人們對拿破侖182年前的死因爭論不休,但法國人提起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皇帝,仍感到十分自豪,因此他的墓碑前每天都圍滿了參觀者。
(聖代編輯)
作者:
聖代
時間:
04-9-24 00:23
標題:
回覆: 拿破崙之死
拿破崙:
1769年8月15日,拿破侖·波拿巴出生於法國東南部地中海科西嘉島上,24歲土倫一戰成名,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將軍。
1799年11月,拿破侖發動「霧月政變」,在法國建立執政府,自任第一執政。
拿破侖上台後的首要問題就是暫時結束多年來的戰爭,他同俄國人講和,
與奧地利人締結《呂內維爾條約》,與英國也達成了和平協議。
但在歐洲封建貴族眼中,拿破侖仍然是一位恐怖的人物。
1803年,英法之間再度發生戰爭。
為戰勝法國,英國不斷尋求盟國,組成新的反法同盟。
1804年5月,拿破侖稱帝。
次年,奧地利、普魯士和英國簽訂盟約,俄羅斯隨即加入反法同盟。
新生的拿破侖帝國面臨當時歐洲最強國家的聯合夾擊。
此時,拿破侖也為入侵英國積極準備。
他在海峽沿岸集結大量兵力以及幾千條帆船和駁船,讓部隊進行海上和登陸兩棲作戰訓練。
拿破侖率軍不斷打擊英國在歐洲大陸的盟國。
他率部隊從烏爾姆向東推進,在摩拉維亞突然襲擊俄奧聯軍,取得了奧斯特利茨大捷。
這次大捷之後,俄國殘餘部隊退入波蘭,奧地利與法國締結了和約,
拿破侖從奧地利取得威尼斯地區,把威尼斯並入了受他控制的意大利王國。
1807年,拿破侖與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俄國與普魯士邊境涅曼河的一個木筏上進行私人會晤。
會談中,拿破侖想方設法打動亞歷山大,抨擊英國是歐洲一切糾紛的製造者。
會談結果,雙方簽訂《提爾西特條約》:
法蘭西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結成了反對英國的同盟,這一同盟在表面上維持了5年。
但亞歷山大很快發現,他在這個同盟中贏得的不是和平,而是時間。
與拿破侖在歐洲大陸上取得的輝煌勝利相反,
1805年10月,法國海軍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再次敗於英國海軍名將納爾遜。
眼見從海上入侵英國已成泡影,拿破侖將對英戰術轉向經濟戰,
對英國實行嚴格的「大陸封鎖」,不准英國船駛進歐洲各港口。
1806年,拿破侖頒布《柏林敕令》,禁止與他結盟的或附屬於他的歐洲任何地區輸入英國貨物。
第二年,根據《提爾西特條約》,命令俄國和普魯士加入「大陸體系」。
幾個月後,曾經與英國一道加入「反法同盟」的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等國相繼向英國宣戰。
拿破侖還要求葡萄牙和丹麥兩個中立國也加入「大陸體系」,但一直唯英國馬首是瞻的葡萄牙拒絕服從命令。
為了懲治葡萄牙,控制整個歐洲海岸線,完善「大陸體系」,拿破侖率軍越過比利牛斯山,征服西班牙和葡萄牙。
這場戰爭使得法國陷入了一場永無休止的戰爭泥沼,英勇無畏的西班牙人民拖住了拿破侖30萬精銳部隊。
與此同時,英國決定不惜一切代價穩住其歐洲大陸最後的這座橋頭堡,不斷增兵援助葡萄牙軍隊和西班牙反法游擊隊。
由於工業革命的影響,英國積累了大量財富,其財政儲備足夠幫助歐洲各國政府打敗拿破侖。
在拿破侖統治下的歐洲各國人民也越來越不安定,越來越想獲得民族獨立。
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對他的法國盟友很不滿意,因為他除了於1809年吞併芬蘭以外,再沒有從聯盟中得到什麼。
1811年,俄國正式退出「大陸體系」,英俄恢復商業關係。拿破侖決定率軍遠征沙俄。
他在東普魯士和波蘭集中了一支70萬人的大軍,於1812年6月侵入俄羅斯。
9月,法、俄兩軍在博羅季諾會戰,俄國軍隊在庫圖佐夫公爵的指揮下成功阻擋了法軍的攻勢。
攻入莫斯科後,拿破侖發現他佔領的是一座空城。
莫斯科人用烈火迎接了這位皇帝,拿破侖醒來後看著被火光映紅的天空不禁大喊:
「燒掉自己的家園!……多麼野蠻!這是什麼樣的民族呀!」
俄羅斯的寒冬讓拿破侖吃盡了苦頭,在進入俄國的61.1萬法軍中,死於戰爭傷亡、飢餓和被風雪折磨的有40萬人,被俘10萬人。
與此同時,歐洲所有反拿破侖的力量又重新集合起來。
俄軍尾隨法軍挺進到中歐,普魯士和奧地利也轉而與沙俄聯合作戰,意大利也爆發了反法暴動。
英國軍隊在威靈頓的率領下越過比利牛斯山,進入法國本土。
1812年12月,拿破侖秘密離開在俄羅斯風雪中艱難撤退的軍隊,依靠雪橇和馬車穿越歐洲到達了巴黎,組建了一支新軍。
但是新軍缺乏訓練,隨他征戰多年的許多優秀軍官又在西班牙和俄羅斯的戰爭中大批傷亡。
1813年10月,法軍在「萊比錫會戰」中被擊潰。
第二年4月,拿破侖宣佈退位,被流放到意大利海岸附近的厄爾巴島上。
1815年3月1日,拿破侖秘密逃離厄爾巴島,在法國儒昂港登陸。
海關衛兵見登陸的是拿破侖,立即向他脫帽致敬。
拿破侖以洪亮的聲音向當地士兵發表演說,士兵們熱烈歡呼,並加入了他的行列。
3月3日,拿破侖在法國登陸的消息傳到巴黎,波旁王朝政府驚恐萬狀,立即派軍隊前去阻止。
但拿破侖所到之處,士兵們聞風而動,紛紛加入,有的指揮官甚至不等拿破侖到來,
就把自己的團隊集中起來,高呼「皇帝萬歲」,到前線去迎接拿破侖。
1815年3月20日晚9時,拿破侖在隨從和騎兵的前呼後擁下進入巴黎,重新登上帝位。
1815年6月18日,拿破侖於滑鐵盧會戰敗於英國和普魯士聯軍之手。
6月22日,拿破侖第二次退位。10月,他被流放到英國在南大西洋中的領地聖赫勒島。
1821年,病死於此。
(聖代編輯)
作者:
雪姬
時間:
04-9-24 22:09
標題:
回覆: 拿破崙之死
關於拿破崙,不知道聖代對於拿破崙輸掉滑鐵盧之役的原因是甚麼呢?有沒有意思發表一下意見,我相信有很多朋友都希望聽聽你的見解。
如果要我說原因,甚麼資源短缺、兵源不足、後勁不繼的原因相信很多歷史研究者都說了不下千次萬次。根據我看過一些偏門的歷史書籍,其實拿破崙敗在他手上的那一條緊身短褲,首先要澄清一點,其實拿破崙的身材並不算是矮小,按照古時法國的度量衡制度,他高五呎二吋。相當於現代的五呎六吋,約165-168CM之間,在古時來說只不過是一點點矮而已。
其次為何在滑鐵盧之役中,在軍中的日記記載拿破崙整天都常要把手插在夾克裡?其實這就是在十八、十九世紀常困擾很多將軍的『神經性皮炎』及『惡性神經性搔癢症』,沾染上這種頑疾的將軍,總是愛把手插在夾克中。拿破崙曾經說過自己常搔自己的身體,直到瘡口流血為止。他常說:「我的皮膚給我一種活著的感覺。」
由於痔瘡的病發,引致這位軍事天才並未能夠騎馬出外察看軍情,也無法與陣地戰的軍官相討局勢,特別是決戰前的兩天,拿破崙是需要用止痛的鴉片,只躲在帳篷裡作出決策。由於緊身褲的關係,導致這位沒有穿內褲的將軍,在騎馬時感染到這種病,也間接使滑鐵盧之役敗在現今的英鎊五元頭像人物 - 威靈頓將軍。
作者:
無奈
時間:
04-9-25 00:52
標題:
回覆: 拿破崙之死
[QUOTE=雪姬]關於拿破崙,不知道聖代對於拿破崙輸掉滑鐵盧之役的原因是甚麼呢?有沒有意思發表一下意見,我相信有很多朋友都希望聽聽你的見解。
如果要我說原因,甚麼資源短缺、兵源不足、後勁不繼的原因相信很多歷史研究者都說了不下千次萬次。根據我看過一些偏門的歷史書籍,其實拿破崙敗在他手上的那一條緊身短褲,首先要澄清一點,其實拿破崙的身材並不算是矮小,按照古時法國的度量衡制度,他高五呎二吋。相當於現代的五呎六吋,約165-168CM之間,在古時來說只不過是一點點矮而已。
其次為何在滑鐵盧之役中,在軍中的日記記載拿破崙整天都常要把手插在夾克裡?其實這就是在十八、十九世紀常困擾很多將軍的『神經性皮炎』及『惡性神經性搔癢症』,沾染上這種頑疾的將軍,總是愛把手插在夾克中。拿破崙曾經說過自己常搔自己的身體,直到瘡口流血為止。他常說:「我的皮膚給我一種活著的感覺。」
由於痔瘡的病發,引致這位軍事天才並未能夠騎馬出外察看軍情,也無法與陣地戰的軍官相討局勢,特別是決戰前的兩天,拿破崙是需要用止痛的鴉片,只躲在帳篷裡作出決策。由於緊身褲的關係,導致這位沒有穿內褲的將軍,在騎馬時感染到這種病,也間接使滑鐵盧之役敗在現今的英鎊五元頭像人物 - 威靈頓將軍。[/QUOTE]真有其事??? =.="
如果這樣 , 拿破崙只是受自己身體影響 , 這就是戰敗原因之一 .
作者:
聖代
時間:
04-9-25 02:34
標題:
回覆: 拿破崙之死
雪姬姐考驗聖代的能力來了
就怕聖代說得不好.讓鐵傲網的大大見笑了
跟拿破崙名聲比較
滑鐵盧會戰的內容平淡無奇多了
首先是兩軍對陣
拿破崙不管是兵力.火砲都比威靈頓將軍強
如果說拿破崙是懂得兵法的一流用兵家
那麼威靈頓就是中規中矩的二流用兵家
而拿破崙的第一.第二集團軍指揮官內伊元帥則是不懂得帶兵的三流用兵家了
另外任用內伊元帥進行對威靈頓將軍的攻擊就是拿破崙的不對了
如果說拿破崙並不知道內伊元帥的無能那也就算了
但是在滑鐵盧會戰之前的利尼之戰.內伊已經展現了其帶兵的無能以及獨斷獨行
然後在滑鐵盧會戰中.拿破崙卻仍然讓其指揮中軍進攻
第二個原因.拿破崙的戰術過於強橫而不夠靈活
儘管拿破崙使用的是.從中央切斷敵軍再各個擊破的經典傳統戰術
但就如拿破崙所說的"不是征服就是滅亡!"並未替自己考慮到戰術失敗的後著
而威靈頓將軍可以戰敗後撤退跟布呂歇爾將軍會合後捲土重來
但拿破崙失敗只有自我毀滅一途了
其三則可有可無.可以不算在拿破崙失敗的原因上
兩軍同樣對陣高地上.拿破崙沒有利用主動權的優勢
先行埋伏普魯士的布呂歇爾援軍.也沒有利用任何虛攻.詐降.或者散佈假情報等等的計謀
反而使用正攻法進行攻擊.恐怕所謂的軍事天才名不副實
另外拿破崙身負隱疾對判斷情勢的準確性來說的確是會有影響的
但是影響不大
(也就是說拿破崙是帶兵的專家.但不是用計的專家)
如果不算第三點
第一個原因是用人不當.第二個原因是戰術失誤
作者:
雪姬
時間:
04-9-25 11:28
標題:
回覆: 拿破崙之死
回無奈:
這是我參考『內衣史』一書記錄的,拿破崙歐洲年代,城市還缺乏自來水及抽水馬桶等設施,首先是法國人會隨地便溺,其次是穿著內褲會導致下半身產身高溫,引發生長較多的細菌,這是為何拿破崙不穿內褲的原因。
關於滑鐵盧之役,如果說是拿破崙用人不當,還不如說是拿破崙已無人可用。麥克唐納、奧熱羅、
烏迪諾和聖西爾在內的九位元帥拒絕為他效勞,貝爾蒂埃和繆拉早已离心背叛,達武任陸軍大臣留守巴黎,能跟隨拿破侖上戰場的衹有蘇爾特、內伊、莫蒂埃、格魯希等。
由於槍炮、彈藥的不足,拿破崙下令巴黎要一天之內生產十五萬支步槍,已如此喘促的時間,武器的質素成疑,其次是反映軍備上的不足。但動員人數上是法軍約十三萬,盟軍大約是五十萬。但盟軍分成五路進發,當中英荷聯軍由威靈頓帶領,人數只有九萬五千人。但憑藉地利,占據了適合佈置炮火陣的高地,居高臨下,補足了人數上與法軍的差距。
雖然就在威靈頓差點敗走的時候,由普魯士率領的敗軍(好像遭內伊率領的法軍擊敗)在撤退的情況下,陰差陽錯地在法軍的後方出現,導致法軍註定覆滅的命運。
作者:
聖代
時間:
04-9-25 15:26
標題:
回覆: 拿破崙之死
所以說拿破崙並不是不知道內伊的缺點
而是手上的棋子太少.不得已才用他.最後導致內伊的戰術失誤
另外就是拿破崙沒有在手下軍官叛投威靈頓的時候
同時也派出另一位軍官詐降威靈頓
一方面散佈假情報給威靈頓擾亂真假
一方面刺殺背叛投降的軍官
孫子兵法獨立一篇用間篇
然而拿破崙卻沒有善加利用
聖代覺得失敗很可惜呢
作者:
無奈
時間:
04-9-27 08:56
標題:
回覆: 拿破崙之死
拿破崙 除著 他的軍隊變得龐大 , 而使機動性同時減低 .
革命初期 :
拿破崙軍隊數量不多 , 想以少勝多 , 只有運用其軍隊的機動性 ,
再加上多種計謀 , 戰術 .......
革命後期:
拿破崙的軍隊已具規模 , 他大可以用軍隊的數量取勝 , 加上一些戰略就可戰勝對手 ,
這時他軍隊的機動性已大大降低 .......
歡迎光臨 鐵之狂傲 (https://gamez.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