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幣
- 1009 元
- 文章
- 3590 篇
- 聲望
- 3779 枚
- 上次登入
- 11-4-21
- 精華
- 26
- 註冊時間
- 05-9-9
- UID
- 193762
名望的英雄
黑暗籠罩大地.死亡悄悄降臨 ... ...
|
回覆: ~問題與軍訓報告區~
遼瀋戰役
[LEFT] 民國三十七年秋,中共認為鄉村包圍城市的形勢已經成熟,遂決心和國軍在東北、華北和華東展開戰略決戰。國軍在東北有四十八萬人,駐守瀋陽、長春和錦州三座城池。十月,林彪所率領的東北野戰軍先對駐守錦州的國軍展開攻擊,加以殲滅。錦州是東北的咽喉,錦州一失,切斷了關內外國軍的聯繫。此時被圍半年的長春已經援斷糧絕,長春當時是怎樣的情景?我們透過當時駐守長春的六十軍軍長曾澤生的回憶來了解,他說:「長春城內是一片混亂,軍隊賴著微少的空投活命,士兵饑寒交迫,士氣低落;老百姓連草根樹皮都吃光了,老人餓死在道旁……長春變成了一座人間地獄。」面對這樣的局勢,他怎麼辦?他說:「當時擺在六十軍面前有三條路:一是死守長春,其結果是城破軍亡;二是向瀋陽突圍,其結果是被解放軍殲滅在長春到瀋陽的路上;三是反蔣起義,參加革命,向人民贖罪,這是條活路。」他選擇了生路,向中共投降。後來,駐守長春的東北剿匪副總司令鄭洞國也投降。於是瀋陽變成了一座孤城,十一月二日駐守瀋陽的東北剿匪總司令衛立煌出走,瀋陽為共軍所奪,而東北全境落入中共手中。這場戰役稱為「遼瀋戰役」,總計在五十二天內,中共的東北野戰軍共消滅國軍四十七萬人,並自國軍手中獲得大批美國武器,對共軍而言,這場戰役已是決定全局的勝利。[/LEFT]
遼瀋戰役期間,中共不直接攻打瀋陽而先攻打錦州,瀋陽守軍廖耀湘兵團離開防守嚴密難攻的瀋陽來援,待共軍攻下錦州後,再回師攻打移動中的廖耀湘兵團,並全殲之。如果共軍直接攻打瀋陽城,那就會有陣地戰;實力堅強的廖耀湘兵團在移動中與共軍遭遇,那就出現了運動戰。如果擁有現代化裝備的廖耀湘兵團能夠固守瀋陽陣地,也許遼瀋戰役沒那麼快結束(不過這由不得廖耀湘)。
西元1947年國共力量對比產生轉變的關鍵時刻,而關鍵之處在於東北局勢的變化。此年東北的共軍已完成日式裝備的訓練與戰術上的轉變,在東北接連展開了有著步戰砲協同戰術的四次大攻勢,而瓦解首次攻勢的國軍名將新一軍軍長孫立人卻在戰勝共軍.......
歷史的回顧:
西元1947年,是國共力量對比產生轉變的一年,而關鍵之處在於東北局勢的變化。此年東北的共軍已完成日式裝備的訓練與戰術上的轉變,在東北接連展開了有著步戰砲協同戰術的四次大攻勢,而瓦解首次攻勢的國軍名將新一軍軍長孫立人卻在戰勝共軍後,被調離戰鬥主管職而轉任訓練司令職,接替人選對美式裝備與西方軍事戰術又不甚明瞭與掌握,故東北大局於焉糜爛,結果使得國共雙方在戰略上的攻守態勢完全改觀,終至國軍退守海角一隅,而神州大地終究易幟。
據1948年9月8日國府國軍部長何應欽將軍在南京立法院一次秘密報告中提及雙方力量的對比如下:
國軍(人員)、(槍支)、(大砲) 共軍(人員)、(槍支)、(大砲)
1945年9月 370萬人 160萬 6千 32萬人 16萬 600
1948年6月 210萬人 98萬 2千1百 260萬人 97萬 2280
而共軍對力量對比的看法則是(Ernburg, G. B. Ocherki National' no-osvoboditel noi Bor'ky Kitaiskogo Narrda [ Moscow, 1951 ], p.227 ):
國軍 共軍 比率
1946年7月 4300000 1200000 3.58:1
1947年6月 3730000 1950000 1.9:1
1948年6月 3650000 2800000 1.3:1
1949年6月 1149000 4000000 0.3:1
陸軍力量如此,但亙內戰期間,在海空軍的方面仍是國府軍隊佔盡優勢。
海軍部份請參閱《中國軍艦博物館》
http://vm.rdb.nthu.edu.tw/cwm/home.html
空軍部份,共軍則要到韓戰爆發前,才有大規模的發展與擴充,在此不予記述。但有一點不能不提:「當東北戰役後期,國軍被孤立在內陸的幾個大據點如長春、瀋陽等地的70萬軍隊及更多數量的百姓,僅瀋陽一地的15~20萬駐軍的供應,傾全國之空運能力僅能供給會戰所需的三分之一弱(約每日空運運補糧械油彈噸位僅及650噸)。」在上文提到的何應欽報告中就提及,1948年整個下半年度的軍費都用於歷時2個月又4天的長春空中運補上。
中日戰後,國民政府的決策中沒有一個決定比《收復東北》更具歷史意義與危險。雖然在軍事戰略上要冒極大的風險,不過政治上國民政府卻是騎虎難下,為著918事變後之歷史責任不得不然,只有努力去向已佔領東北大半之俄軍交涉,以維護起東北主權的重任。
但是當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美軍軍艦載著國軍部隊到東北接收港埠設施時,卻驚訝的發現葫蘆島及營口的港埠已為共軍佔領並拒絕任何非共人員上岸,幾經波折,才經由秦皇島上岸,再由山海關循陸路進入東北。雖然以後此等港口皆為國軍強行接收,但已耽誤到東北全境部署之時程,而讓早一步入東北的共軍得以奪取60萬日本關東軍之作戰裝備與給養。
之後的形勢已為兩岸之軍迷們所熟悉,雖然若干細節上會有出入,但結果卻是一致:「東北之守存與否,是國共爭鋒之關鍵!」
以下就是要針對當時所能採取的戰略作評估與探討:
一、真實世界的戰略:計劃先以空運、海運及鐵路運輸搶佔大城,再做一城一地的爭奪,維持各要點間交通線的確保,最後完成面的控制,此策與岡村寧次昔日在山西對付國共的策略類同,此為下策。
二、明朝袁崇煥策略:袁氏考量到當時明清間軍經民政間的力量對比,做出收縮防線至山海關,以寧遠、錦州為外廓縱深陣地,大、小凌河等為前哨據點,《以遼人守遼土,待敵之有隙而吾已有備以乘之》的穩重徐圖進取之中策。
三、暫時放棄大東北:對東北全面暫時捨棄,置防禦重心於長城與內蒙一線,誘敵來攻以耗其實;對關內則切斷共軍各縱間之連繫,全力打擊並消滅關內共軍有生力量為主目標之《得東北必先安關內》之上策。
四、湘軍對太平軍策:晚清名士曾國藩對太平軍初戰不利後所得之策,執行亦收巨效的《水陸並進,以水佐陸之策》,敝人認為此為上上之策。
遼西會戰
(一)
當錦州和長春解放後,蔣介石和杜聿明於10月15日、10月18日兩次飛赴瀋陽,同衛立煌等東北將領商討下一步作戰方針,衛立煌仍堅持主力固守瀋陽的主張,他認為錦州既已失守,解放軍必將回師打西進兵團。解放軍兵力幾乎是西進兵團的兩倍,而且無後顧之憂。而國民黨軍既要守瀋陽,又要攻擊錦州。南北分進,卻不能合擊,反倒有被各個擊破的危險,因此西進兵團應迅速撤回瀋陽。林彪事後說如按衛立煌的計畫,西進兵團退回瀋陽,將不致失敗得如此之快。廖耀湘則主張西進兵團先到營口再從海路撤退。他認為退回瀋陽是慢性自殺,充其量不過是長春的下場。而向營口撤退,沿途沒有解放軍的主力,路程又短,只需兩天的急行軍就可到達。蔣介石考慮到,東北局勢已無法挽回,只有將瀋陽主力撤出東北才可免遭覆沒,但到營口從海路撤離,一來時間已是10月中旬,距11月的冰凍期僅半個月,運輸船只也不足,在這麼短的時間裏是無法撤出全部二三十萬部隊的。二來即使能全部安全從海路撤走,東北解放軍必將大舉南下,那華北地區國民黨軍是很難抵擋的。所以他想最好能在撤出東北前給予解放軍一個打擊,消耗其有生力量,挫傷其銳氣,這樣才能減輕華北的壓力。加上空中偵察報告解放軍攻佔錦州後正向錦西、山海關移動,使他判斷解放軍在攻城時傷亡很大,無力守錦州,非經休整不能再戰。所以主張從陸路撤退,乘機奪回錦州。平心而論衛立煌的方案太消極,蔣介石的方案在當時還是比較正確的,但全軍撤退的最佳時機已錯過了。雙方爭執不下,最後杜聿明提出折衷方案;以營口為後方,主力向黑山、大虎山攻擊前進,如攻擊得手,就進而收復錦州;如攻擊不成,即逐次抵抗並向營口撤退。蔣介石立即同意了這個方案。由於衛立煌總是與蔣意見不一,很使蔣惱火,但臨陣換將又會影響士氣軍心,所以蔣介石任命杜聿明為東北剿總副司令兼冀熱遼邊區司令,代表蔣指揮東北軍事,將衛立煌架空。
10月20日,杜聿明到瀋陽傳達蔣介石的命令:第9兵團向黑山、大虎山攻擊前進,並以第52軍佔領營口,確保後方。第8兵團守瀋陽。衛立煌對該計畫心存疑慮,他認為第9兵團一旦在黑山受阻,加上新立屯的退路如被切斷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了。因此他叮囑廖耀湘,如情況有變,應立即撤回瀋陽。杜聿明也指示能戰則戰,不能戰則退。而廖耀湘本人更一心要退營口,甚至說必要時將不顧蔣介石的命令獨斷專行。因此這一方案在實施前就已有名無實。
10月21日,杜聿明飛抵葫蘆島,召集東進兵團軍、師長會議,商討策應西進兵團的作戰行動,眾人都認為當面的解放軍陣地堅固,難以突破,現在又有向錦西、葫蘆島進攻的跡象。而東進兵團經多日作戰,傷亡慘重,恐怕連抗擊解放軍的進攻都很困難,更別說進攻了。在此情況下,雖然下達了10月23日再次進攻塔山的命令,但各部行動遲緩。直到10月27日廖耀湘兵團被殲滅時仍在塔山一線徘徊,沒有任何進展。
(二)
早在攻打錦州時,毛澤東和林彪就在考慮醞釀下一步的行動了。最初林彪提出先攻錦州,再打錦西的計畫,得到了中央軍委的同意。當錦州、長春解放後,國民黨軍西進兵團行動猶豫不決,重占錦州,退營口,回瀋陽都有可能。面對錯綜複雜的情況,中央軍委和東北野戰軍也在不斷根據敵情作出判斷,改變決心,修訂計畫。基本的指導思想就是阻止國民黨軍從東北總退卻。毛澤東主張打錦西、葫蘆島,因為錦葫守軍是蔣介石的嫡系,不同于錦州守軍是雜牌,在打錦州時衛立煌坐視不救,已遭很多人的不滿。所以在打錦西時必會增援,只要瀋陽主力增援錦西,就無法趕在11月營口封凍前從海上撤退。如果國民黨軍退守瀋陽,則攻打唐山威脅平津,迫使敵空運瀋陽一部增援平津,再回頭消滅瀋陽主力。但林彪認為錦西敵有十一個師,都是精銳部隊,戰鬥力較強,而且錦西地形狹窄,無法展開大部隊,難以在短時間裏解決戰鬥。如在此時,國民黨軍乘虛佔領錦州就會陷入被動。所以主張誘使敵西進兵團深入,打一個大殲滅戰,全殲西進兵團。毛澤東採納這一建議,要求其即刻部署,達成任務。
10月20日,林彪制定圍殲西進兵團的具體計畫:(一)原在彰武、新立屯一線的部隊,第10縱隊、第1縱隊第3師、內蒙騎1師,固守黑山、大虎山地區;如敵撤退立即插到新立屯以東,切斷敵退路。第5、6縱隊分別在阜新西南、彰武東北隱蔽待機,如敵撤退則立即出動切斷敵退路,實施包圍。以上部隊的任務就是切不可讓西進兵團逃走。(二)原在錦州地區的主力,分為兩個梯隊秘密向黑山、大虎山前進,消滅西進兵團。(三)原在塔山地區的部隊,第4、11縱隊和獨立第4、6師,仍堅守現有陣地,阻止東進兵團。(四)長春地區的部隊,第12縱隊到鐵嶺以南,牽制瀋陽之敵;第1兵團率各獨立師,向通江口、開原急進,然後視情況或參加圍殲西進兵團,或牽制瀋陽之敵。以上部隊一律夜間行動,並注意保密。(五)獨立第2師加強炮兵縱隊的一個重炮營,奪取營口,並組織對海陸兩方面的防禦。另外還規定,如未在彰武一帶抓住敵對西進兵團,敵向營口撤退,則除長春方面的部隊外,其餘各部將渡過遼河,在營口、牛莊之間消滅該敵。同日東北野戰軍發佈《全殲東北敵人的政治動員令》要求各部隊以連續打大勝仗的雄心,勇猛果敢,前仆後繼的精神,不怕困難,不怕疲勞,爭取大勝,爭取全殲東北敵軍,解放全東北。
(三)
10月17日,國民黨軍廖耀湘兵團佔領新立屯。10月20日根據蔣介石的計畫,以第71軍的兩個師及青年軍第207師第3旅(相當於師)並配屬兵團直屬的兩個重炮營,於10月21日拂曉向黑山攻擊。
黑山、大虎山,西北緊接著平均高度達千米的醫巫閭山山脈,東南是連綿約九十多公里的沼澤,在山脈與沼澤之間是一條寬約二十多公里的東北向西南走向的狹長丘陵地帶。北甯線和大連到鄭家屯兩條鐵路和瀋陽到錦州的公路都從此穿過,這是瀋陽到錦州的唯一通道。而黑山大虎山就像是這條走廊上的兩扇大門,開則暢通無阻,閉則路斷道絕。同時還是廖耀湘兵團無論要重占錦州,或者退向瀋陽,還是轉向營口的必經之路。只有佔領黑山大虎山才能確保西進兵團進退自如。廖耀湘和林彪都深深明白這一點,林彪早就命令第10縱隊和第1縱隊之第3師、內蒙古騎兵第1師,在黑山大虎山選擇陣地,進行頑強防禦,以掩護主力趕到。10縱司令是原任東北野戰軍王牌部隊的第1縱隊第1師師長有虎將之稱的梁興初,10月21日,10縱在南起大虎山鐵橋,西到水淦寬約二十五公里的弧形正面展開防禦,第28師居中守黑山城,第29師在左翼,第30師在右翼,1縱之第3師在黑山至大虎山之間守二線陣地,內蒙古騎1師為預備隊,縱隊所屬炮兵團(共60門火炮)提供火力支援。10月22日各部進入指定陣地,立即搶修工事,林彪要求10縱務必堅守三天。
10月21日,西進兵團到達胡家窩棚地區,接近解放軍在黑山大虎山的陣地。廖耀湘已無心重占錦州,他準備向營口撤退,雖然他在出發前就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臨機決斷之心,但真正到了要他決斷之時又猶豫了,向衛立煌、蔣介石發電請示,為等待衛、蔣的答復,整整浪費了兩天極其寶貴的時間。此時解放軍第10縱隊剛到達黑山,工事未築,立足未穩,如果廖耀湘能當機立斷發動攻擊是完全可能佔領黑山大虎山的。但這一最佳的時機就這樣失去了。就憑這一點,對於後來西進兵團的全軍覆沒,廖耀湘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10月23日,西進兵團到達黑山大虎山地區,廖耀湘以先頭部隊第71軍為主發起攻擊,上午九時起,71軍之91師和青年軍207師之第3旅在猛烈炮火掩護下,向143高地猛攻,解放軍第28師之82團連續打退五次集團衝鋒,抗擊了整整一天守住了陣地。為縱隊主力贏得了一天的戰前準備時間,為黑山阻擊戰立下首功。廖耀湘作為兵團司令,在此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還盲目輕視解放軍的實力,首先使用第9兵團二流部隊71軍,而未使用精銳的新1軍或新6軍,使立足未穩的解放軍又有了寶貴的一天時間鞏固防禦,這是他一大失誤。
10月24日,廖耀湘集中七個師的兵力,在二百餘門火炮和二百餘架次飛機的火力支援下發動全線攻擊。以青年軍第207師之第3旅和有“國軍之花”之稱的新6軍之第169師向黑山以東的高家屯一線實施主要突擊,以71軍、新1軍共四個師向黑山以北尖山子一線實施輔助攻擊,以新6軍之新編22師向大虎山迂回。在主要防禦方向上的解放軍第28師,堅守101、92、90等高地,頑強抗擊國民黨軍的攻擊,工事毀而再修,陣地失而復得,戰鬥極為激烈。在最關鍵的101高地,國民黨軍發射的炮彈如同雨點般密集,戰後在山上留下的彈坑多達六千六百餘個,平均每平方米就落彈一發,101高地整整被削去兩米,成了99高地,炮火激烈程度可見一斑。堅守101高地的第28師第84團之2營,與整整一個旅的敵軍拼殺十個小時,白刃肉搏就有五次之多,最後全營五六百人僅剩二十餘人,101高地和以北的62陣地都被佔領,形勢嚴峻,坐鎮28師師部指揮的梁興初立即命令組織反擊,28師師長賀慶積親臨82團組織反擊,但兩次反擊都告失利,賀慶積再全力組織第三次反擊終於在天黑前奪回了陣地。經一天激戰在解放軍頑強抗擊下全線毫無進展。這天錦州地區的解放軍主力已陸續到達黑山地區,廖耀湘感到局勢危急,重占錦州的決心動搖了。而第52軍已佔領營口、鞍山、遼陽,打通瀋陽到營口的道路,廖耀湘決定放棄原定重占錦州的計畫,改向營口撤退。
10月25日,廖耀湘集中所有重炮,支援第3旅和第169師繼續攻擊黑山,以掩護主力撤退。101高地,改由解放軍第28師第82團之2營堅守,在表面工事幾乎都被敵炮火摧毀的不利條件下,多次與敵肉搏拼殺,擊退敵成營成團的集團衝鋒。由於新6軍下了死命令必須於當天佔領黑山,第169師組織敢死隊和軍官突擊隊拼死猛攻。中午時分佔領高地側後的賀家窪子小高地,並以此為依託向101高地攻擊,但82團立即組織預備隊出擊奪回小高地。隨後169師又集中兩個團以波浪式衝鋒攻擊101高地,此時101高地上解放軍守軍僅存百餘人,終於不支,遂被169師佔領。這樣一來整個戰場形勢十分緊急,梁興初從30師抽調一個營,加上28師的所有預備隊,于晚六時發起反擊,一舉沖上高地,同敵展開白刃格鬥,並以全部炮火攔阻敵後續部隊,激戰至天黑,重又收復了101高地。國民黨軍正面攻擊不成只好向右翼迂回,又被剛趕到的第8縱隊之22師所阻。黑山阻擊,最終阻止了廖耀湘兵團向錦州的推進,為主力北上圍殲該兵團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在三天慘烈的戰鬥中,解放軍傷約3400人,陣亡751人。國民黨軍傷亡約8000人。此次戰鬥的激烈殘酷程度,久經戰陣的10縱司令梁興初回憶說超過他參加過的任何一次戰鬥。
(四)
10月24日,廖耀湘正式下達向營口撤退的命令,以第49軍及新3軍之第14師為先頭部隊,在新6軍之新22師掩護下經大虎山以南撤退,然後依次是新3軍主力,兵團部及新6軍,新1軍,71軍為後衛。計畫於25日黃昏停止對黑山的攻擊,交替掩護撤退。
當西進兵團被第10縱隊等部滯留在黑山地區時,在錦州的東北野戰軍主力分為兩個梯隊兼程北上,10月20日,第一梯隊第1、3、8縱隊分別向白土廠、黑山、大虎山前進;10月21日,第二梯隊第2、7、9和炮兵縱隊緊隨出發。至25日,都已隱蔽進到北鎮地區。就在各部急行軍途中,林彪於10月22日、23日、24日連電各縱隊、師首長,就圍殲西進兵團的任務、戰術等問題發出一系列的指示:要求各部在敵退卻中與敵決戰,採取攔頭、斷尾、夾擊中間的方法以求全殲。以第10縱隊死守黑山大虎山;第5、6縱隊以強行軍向半拉門地區攻擊前進,切斷敵向瀋陽的退路;第3縱隊向尖山子、二道鏡子攻擊前進,插入敵中央;第7、8縱隊向台安攻擊前進,切斷敵向營口的退路。其餘第1、2、9縱隊則向新立屯、黑山攻擊前進。因得到國民黨軍第52軍到新民的不確實消息,命令獨立第2師取消去營口的任務,返回新民地區,參加圍殲西進兵團的作戰。在戰術上,林彪要求先觀察好地形,選好主攻地點,然後集中盡可能最大的兵力、火力。在攻擊時先以炮火進行破壞射擊,摧毀敵重要目標,再實施數分鐘火力壓制,然後再以步兵衝鋒。切忌地形未觀察,部隊未到齊,火力未配備,就倉促攻擊。中央軍委對此部署和戰術均表示同意,但強調要以一部控制營口,阻止敵從海上撤退。
10月25日清晨,西進兵團按計劃向營口撤退。不久先頭部隊第49軍就與此時正向台安地區西北方向攻擊前進的解放軍第8縱隊主力(欠第22師)和從營口返回的獨立第2師遭遇,雙方激戰竟日,國民黨軍第49師第105師的前衛團被殲,49軍軍長鄭庭笈根據戰鬥中當面解放軍配有重炮的情況,判斷遭遇解放軍的主力,其實這是臨時配屬給獨立第2師的重炮營。他認為往營口的道路已被切斷,竟未向廖耀湘報告這一重要情報,而直接向衛立煌請示。衛立煌立即命令他率49軍及附近的新3軍之第14師、新6軍之新22師退回瀋陽,並命令遼南的部隊在遼河上架橋,搜集船隻,以接應西進兵團。
10月26日,廖耀湘得知49軍南撤受阻,明白退營口已無可能,他曾考慮就地組織防禦,等待瀋陽和葫蘆島增援,但部隊攜帶的彈藥、糧食都不多,難以堅持,加上部隊已開始混亂,要組織防禦是不可能了。他正在進退兩難的時候,衛立煌來電讓他迅速退回瀋陽,並告之已派部隊在遼河接應。儘管他知道即使退回瀋陽也不過是慢性自殺,充其量不過是長春的結局,但在這樣的局勢下,也只有如此了,畢竟如果退回瀋陽有問題也是衛立煌來承擔責任。於是他下達向瀋陽撤退的命令。此時解放軍第6縱隊已到達新立屯以西,切斷其向瀋陽的退路。隨即與退回瀋陽的西進兵團先頭部隊新3軍之14師遭遇,6縱在開闊地形上來不及構築工事,就利用村落房屋與敵激戰,特別是第16師第46團不顧敵三面炮火,搶佔姚家窩棚,切斷敵14師與主力的聯繫,並一舉消滅敵一個營。6縱18師也在厲家窩棚與敵展開激戰,其中守厲家車站的一個營一天裏連續打退敵十四次衝擊。擋住了西進兵團退向瀋陽的去路。同時第5縱隊也及時趕到,以猛烈的穿插,打亂了新1軍的隊形,並粉碎了該軍繞過新民向瀋陽突圍的企圖。
從10月26日淩晨起,東北野戰軍的第1、2、3、5、6、7、8、9、10縱隊及炮兵縱隊按統一部署,對合圍在黑山大虎山以東,繞陽河以西,無梁殿以南,魏家窩棚以北約120平方公里範圍裏西進兵團的五個軍,展開大規模的分割圍殲。其中1縱、2縱、3縱、6縱之17師、10縱由黑山大虎山正面從西向東突擊;7、8、9縱隊由黑山大虎山南面從南向北進攻;5縱、6縱(欠17師)由繞陽河從東向西攻擊。
10縱首先于淩晨四時由防禦轉入進攻,向王家窩棚、朱家窩棚、大小吳家台等地的國民黨軍發起攻擊,消滅了第49軍、新1軍、新6軍、207師各一部及第9兵團直屬重炮團和榴炮團等部。
林彪根據戰場形勢,適時下放指揮權,要求各部隊發揚高度主動、機動精神,不顧傷亡,不怕打亂建制消滅敵人。各縱隊大膽穿插於敵各軍之間,哪里有槍聲就向哪里,哪里有敵人就向哪里,剝奪敵收縮整頓的機會。特別是26日淩晨3縱第7師以營連為單位搜索攻擊,其中有一支部隊襲擊了廖耀湘的兵團指揮部所在地胡家窩棚,儘管廖耀湘在突然的襲擊下並未驚慌失措,立即組織警衛部隊反擊,並經過激戰將解放軍擊退。但在戰鬥中兵團指揮部的通訊設施損毀嚴重,參謀人員死傷慘重,使廖耀湘失去了同部隊的聯繫,從而失去了對部隊的指揮。加上在3縱北面的1縱幾乎在同一時間裏攻擊了新1軍、新3軍、新6軍三個軍的軍部,使第9兵團最精銳的三個軍也失去了指揮,各部隊因為失去了指揮,無所適從,陷入了混亂和崩潰的狀態。此後第9兵團只能組織師以下規模的抵抗。廖耀湘幾經周折直到下午四時許才到達未受攻擊的新6軍之新22師師部,利用該師的通訊設施與各部隊溝通了聯絡,由於只考慮時間緊迫,形勢危急,廖耀湘在與各部隊聯絡時不顧參謀長的勸告,在報話機上通話、下達命令都使用明語。使得解放軍通過監聽掌握了西進兵團的行動路線和計畫,從而能迅速有效採取反措施。
在北平坐鎮指揮的蔣介石得知西進兵團被包圍,在日記中寫到:“東北全軍,似將陷於盡墨之命運。寸中焦慮,誠不知所止矣。”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毛澤東在獲悉包圍西進兵團後,極為欣慰。
10月27日,解放軍繼續壓縮包圍,展開攻擊。國民黨軍已近崩潰,除少數部隊仍在抵抗,大部已潰不成軍,四下亂竄。僅解放軍第6縱隊兩個排俘虜的2000人中就有五個軍九個師的番號,其潰亂程度可見一斑。
10月28日拂曉,廖耀湘兵團所部五個軍十二個師及直屬部隊共十余萬人,全部被殲,其中包括被稱為“五大主力”的新1軍和新6軍。至此,遼沈戰役第二階段結束。這一階段消滅了東北國民黨軍的主力,取得了遼沈戰役決定性的勝利。毛澤東致電林彪及東北野戰軍全體指戰員,熱烈稱讚遼西會戰是一個偉大的勝利。
遼西會戰從包圍到消滅廖耀湘兵團五個軍只用了兩晝夜,戰果之大,進展之快,不僅在東北,就是在解放軍歷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之所以有這樣的勝利,一是廖耀湘兵團在攻擊過程中前進方向一變再變,先向西企圖重占錦州,再向東南企圖撤往營口,最後向東北企圖退往瀋陽,大兵團作戰在敵攻擊之下倉促改變方向,這是犯了兵家大忌。二來兵團指揮系統在一開始就被打亂,使部隊失去了統一的指揮。再加上兵無鬥志,將領又在緊急情況下慌張失措,所以在極短的時間裏十數萬精銳部隊就全軍覆沒。戰後國民黨方面將失利的責任歸咎于衛立煌和廖耀湘,客觀地講,如果採取衛立煌的方針,在錦州失守後就將西進兵團撤回瀋陽,絕不會失敗得這麼快,畢竟要攻佔有三十萬精銳守備的堅固城市是要花一番工夫的。
而蔣介石的重占錦州從陸路撤回關內的方針有其合理的一面,這一計畫如在1948年8月前實施就能成功,因為那時解放軍在遼南只有一個主力縱隊,兵力薄弱,以瀋陽主力全力攻擊一定能達到。而當解放軍主力南下開始北寧線作戰後,要突破數十萬解放軍的防線絕非易事,已經失去了撤退的時機。也就是說此戰的戰略決策就已埋下了失敗的伏筆。作為戰場指揮的廖耀湘在戰術指揮上有著很多失誤:在黑山下猶豫不決失去有利的戰機,一錯;攻擊黑山時使用兵力上未及時投入精銳主力,二錯;在退往營口時遇到阻擊就輕率判斷退路被切斷而改變方向,並未堅決攻擊以實現預定計劃,三錯;在指揮部被打亂重新與部隊溝通聯繫時,只考慮時間緊情況急,而在通訊中使用明語,四錯。有此四錯,他是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的。
1948年8月,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在東北有12個步兵縱隊、1個炮兵縱隊、1個鐵道縱隊、15個獨立師、3個騎兵師,共54個師70萬人,已控制了東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國軍有4個兵團14個軍44個師(旅),加上地方保安團隊共約55萬人,但被分割壓縮在瀋陽、長春、錦州三個互不相連的地區內。由於部分北寧鐵路為解放軍所控制,長春、瀋陽通向山海關內的陸上交通已被切斷,補給全靠空運,物資供應匱乏。當時東北是全國唯一一個共產黨軍力超過國民黨的地區,因此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把決戰的第一個戰場選在東北.
遼沈決戰
10月18日,蔣介石和杜聿明等從北平飛往瀋陽,召集衛立煌、廖耀湘、趙家驤等開
會。蔣介石說:「據連日空軍偵察,共軍大批向北票、阜新撤退。我料定共軍不會守錦
州,現在錦州已沒有什麼共軍。我決定將五十二軍、第六軍全部調歸廖耀湘指揮。繼續
向錦州攻擊,協同葫蘆島、錦西間已集中的部隊,一舉收復錦州。
東北「剿總」參謀長趙家驤說:「敵軍兵力超過我軍近兩倍,而且無後顧之虞,可
以集中兵力同我決戰。而我軍既要保衛瀋陽,又要收復錦州,南北分進,既不能合擊,
又有被敵軍各個擊破之虞,所以,繼續向錦州攻擊,是值得慎重考慮的。」
蔣介石憤怒地說:「我們空軍優勢、炮兵優勢,為什麼不能打?」
蔣問羅澤闓:「你看怎麼樣?」
羅澤闓完全仰承蔣的鼻息,說:「委員長的看法是對的,我們空軍、炮兵都占優勢,
可以南北夾擊一舉收復錦州。」蔣介石臉上泛起一點笑容,又問杜聿明:「光亭的看法?」
杜聿明說:「趙參謀長的判斷可能符合實際,目前敵我力量懸殊,還是以守為攻,
相機收復錦州為好。」
蔣介石見杜未迎合他,怏怏不樂,會後急忙飛往北平。
次日晨,蔣介石召杜聿明、衛立煌到北平參加軍事會議。傅作義也參加了會議。會
上,衛立煌堅持集中兵力守瀋陽,而蔣介石非要收復錦州不可,杜聿明同意衛立煌的意
見。
蔣介石問傅作義:「宜先兄的意見如何?」
傅作義道:「關係國家大事,要好好地考慮。」
蔣介石見沒人附合他的意見,急得頭脹眼紅,從沙發上站起來,拍桌瞪眼大罵衛立
煌一頓。
晚間,杜聿明睡不著,心想:東北已弄得不可收拾,危在旦夕。徐州方面,共軍即
將發動冬季攻勢,我如果再在北平待下去,勢將又弄得一敗塗地,東北我可以不負責任,
徐州我作為「剿總」副司令不能不負責任。無論如何,我明天也要回徐州去。
正當杜聿明輾轉不眠,勾命小鬼羅澤闓於午夜12時又來造訪,傳達蔣介石要他代替
衛立煌作為東北戰場主帥的旨意。
羅說:
「老頭子認為東北只有你去才能執行他的命令,挽回敗局。現在衛立煌和各將領都
不聽老頭子的話,不執行他的作戰計劃,所以弄得一敗再敗,希望你去能替老頭子分點
責任。不知杜兄意為如何?」
杜聿明一聽,心急意亂,說:「衛俊如的能力見解都比我高,經驗又豐富,還是衛
在東北有辦法。我在徐州還有任務。現在徐州各部隊都沿鐵路線擺著,萬一共軍發動攻
勢,來個措手不及,勢將打得一敗塗地,東北失敗的局面已經形成。誰也無法撒豆成兵,
增加部隊,擊退共軍的攻勢。現在重要的是徐州,萬一徐州再遭失敗,則南京也危,我
們連半壁江山也無法保存。所以我們大家應該向老頭子建議,趕快對東北下定決策,要
守就叫衛俊如守著,尚可能牽制東北共軍主力不至馬上入關。如果不守東北,就乾脆從
營口撤退。」
羅澤闓借蔣介石的命令威脅杜說:「那麼老頭子的命令下來你怎麼辦呢?」
杜聿明大怒:「就是下命令,我也不去!」
羅澤闓拔腿就走。杜聿明又罵道:「你這個一步登天的小鬼敢以老頭子的命令來威脅我!」
清晨起來,杜聿明去見蔣介石,蔣定要杜聿明去東北,杜聿明只好說:「既然校長決心命令學生去,學生當然服從。希望校長對東北今後的軍事、政治、經濟完全同過去一樣,中央統一計劃,並要儘先補充兵員,充實裝備,恢復已損失的各軍、師部隊,才可以完成收復錦州的計劃。」
蔣介石聽罷,大發雷霆:「為什麼共軍能打游擊,就地籌糧、籌餉,而我們黃埔生不能做到?」
杜聿明回答說:「共軍現在占有整個東北,而我們只有瀋陽、錦西兩個孤城,我就是想要就地籌餉籌糧,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蔣介石站起來,面紅耳赤地罵道:「娘希匹,你們黃埔學生都不服從我的命令,不照我的計劃執行,怯懦畏敵,這樣子我們要亡國滅種的!」
蔣介石邊罵邊上樓去了,一個小時後,又走下樓來,面帶笑容地對杜說:「好!我們再談談。」
10月20日,蔣介石在北平圓恩寺行邸召集傅作義、衛立煌、杜聿明開會,蔣介石宣布說:「現在杜聿明任衛立煌的副總司令兼冀熱遼邊區司令官,駐在葫蘆島,先同衛一道回瀋陽,給廖耀湘、劉玉章下命令。要廖耀湘以營口為後方,以全力攻錦州;要劉玉章先占領營口掩護後方;同時葫蘆島、錦西部隊亦向錦州攻擊。由杜聿明去指揮,我相信收復錦州是有把握的。祝杜聿明馬到成功!」
杜聿明聽罷,驚恐萬分,但又沒有勇氣抗命。
林彪、羅榮桓等命令兩個縱隊進入黑山、大虎山一線,組織堅守防御,阻擊敵人南逃和再占錦州。原駐彰武地區的兩個縱隊,進入黑山東北,切斷廖耀湘向瀋陽的退路。
擔任主攻的6個縱隊由錦州地區揮師北上,分頭向遼西急進。打法是:攔住敵先頭,截斷後尾,夾擊中間。由長春南下的肖勁光的第一兵團,主要任務是拖住瀋陽敵人。10月20日,林彪、羅榮桓簽署全殲東北敵軍動員令:「全軍指戰員,必須有連續打勝仗的決心,一口吃掉敵人七八個師,十數個師,一次俘虜七八萬,十數萬人,全殲東北國民黨軍,解放全東北。」
廖耀湘兵團10多萬人的全美式機械化部隊,配有大量飛機,坦克和上千門大炮,浩浩蕩蕩地由彰武、新立屯地區沿北寧路向錦州前進。此路西邊是高大的醫巫閭山,東邊水網縱橫,均不利於大兵團行動。但為廖耀湘兵團去錦州的必經之路,其間又有黑山、大虎山的天險門戶。廖耀湘雖不願走這條路,但在蔣介石的逼迫下,不得不從。
10月23日,國民黨軍先頭部隊,於黑山、大虎山以東和東北與解放軍阻擊部隊前沿接戰。次日,敵軍5個師在200余門重炮和200多架次飛機支援下,向我黑山、大虎山25公裡孤形正面展開進攻。以黑山以東、大虎山以北為重點,企圖控制北寧路,奪取黑山、大虎山間約9公里的南下孔道,戰鬥非常激烈,敵人衝擊20余次,陣地前沿屍堆成山。
廖耀湘遭解放軍頑強阻擊,受到大量殺傷後,信心動搖,又獲悉解放軍主力將蜂擁而至,遂放棄沿北寧路進擊的計劃,改向東南,企圖經台安、大窪去營口。但退營口之路,也被解放軍切斷,便向瀋陽撤退。不料,在繞陽河、二道境子一線,遭到解放軍的強力阻擊,戰鬥十分激烈,敵人死傷慘重。廖耀湘兵團的左翼,在康屯、前尖崗子地區,也遭到解放軍的阻擊,戰鬥持續14個小時,堵住了企圖東撤的敵人。廖耀湘雖然動用了他的精銳部隊猛烈衝擊,但都沒有獲得成功,撤退瀋陽的計劃又成泡影,廖耀湘再次改變決心,仍想回師東南退走營口,但陣腳已亂。
10月26日凌晨,林彪、羅榮桓命令10個縱隊及若干獨立師,對黑山以東、大虎山東北、繞陽河以西120平方公里地區的廖耀湘兵團包圍、突擊。經過一晝夜的沖殺,敵人已無法組織戰鬥,潰軍紛紛繳械投降。廖耀湘見大勢已去,帶新6軍軍長李濤、22師副師長周璞等4人,晝伏夜行。不料在徒涉一條水渠時,那周璞不慎,掉入水深處,禁不住大呼救命,引來了巡邏的解放軍,把李濤沖散。廖等3人繞過一處小樹林和一個村莊,一直跑到黎明,想躲進一個村莊,又被解放軍捉去1人。廖、周2人便躲在野外高梁桿堆裡,隱匿一天,夜間再走。又弄到便衣和食物,化裝後繼續向瀋陽方向逃走。到了遼河邊,無法渡過河去。轉來轉去,終被解放軍查獲。此役,解放軍殲滅廖耀湘兵團5個軍,12個師,10多萬人。
衛立煌心緒煩亂、坐臥不寧,對杜聿明說:「我早就向蔣說,出了遼西走廊就會全軍覆沒,他不相信,我畫個十字,他也不信,現在你看我說中了吧!」
杜聿明向衛立煌傳達了蔣介石要他加強瀋陽防務的命令,衛立煌憤懣地說:「從前我要守,他不肯守,現在什麼也沒有了,如何守法?」
杜聿明問:「退營口怎麼樣?」
衛立煌道:「長春共軍幾個縱隊已經南下,退出去會馬上完蛋!」
毛澤東於10月27日致電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當面敵人解決之後,應以不少於3個縱隊的有力兵團,星夜兼程東渡遼河、殲滅海城、牛莊、營口之敵,阻塞敵人海上逃路。如果瀋陽敵軍已正式向營口逃跑,則我軍應迅速向海城、營口方向進擊。」
林彪、羅榮桓等立即命第十二縱隊殲滅鐵山敵53軍一個師後,迅速向渾河鐵橋及沈陽以南急進,意在截斷瀋陽之敵南逃。東北野戰軍主力乘勝前進,矛頭指向瀋陽和營口。
第十二縱隊行至瀋陽北新城堡一帶,發現從鐵嶺逃出來的敵116師和東北守備第一縱隊,在鐵甲列車掩護下,沿鐵路線附近向瀋陽逃竄。解放軍第十二縱隊立即包圍敵人,於次日晨展開激烈的圍殲戰。敵人困獸猶鬥,在鐵甲列車掩護下,企圖殺出一條血路。
解放軍35師機槍連戰士楊寶勝,敏捷地跳上裝甲車,揭開天窗,投進手榴彈,裝甲車車毀人亡。其他戰士見楊寶勝殺敵立功,立即模仿他的動作,將敵人裝甲車個個報廢。敵人失去裝甲車掩護,四散逃命,被解放軍分割圍殲,生俘4000余人。
解放軍第十二縱隊未及打掃戰場,便輕裝快速繼續前進。途中捉到一名俘虜,經審訊,得知在附近的大興屯有第五十三軍的1個團和40軍的1個營。解放軍立即圍殲了這股敵人,殲俘敵人2800余人。
東北野戰軍5個縱隊,於10月28日東渡遼河,分頭向瀋陽和營口急進。10月31日,第一縱隊、第二縱隊進抵瀋陽西郊,與已先到達這裡的第十二縱隊、獨立師會合,迅速攻殲了鐵嶺、撫順、本溪、蘇家屯等瀋陽外圍之敵,對瀋陽形成合圍態勢。
駐守瀋陽的敵軍尚有13萬余人,由第八兵團司令周福成指揮,敵軍元氣喪失,軍心大亂,猶如驚弓之鳥。蔣介石見東北大勢已去,便於10月30日乘機由北平飛回南京。他親自在北平指揮國民黨軍在東北作戰,不到一個月,損失精銳部隊30余萬。衛立煌在沈陽不保的情況下,得到蔣介石允許,飛往北平。
主帥衛立煌一走,瀋陽守敵更加慌恐,只有號稱青年軍的整編207師企圖頑抗到底。
11月1日,林彪下令對瀋陽守敵發起總攻擊。第一縱隊、第二縱隊從瀋陽西、西北突破,第十二縱隊由城南向城北突破;一兵團由瀋陽東、北突破。瀋陽守敵大部出降。
敵重炮11團守著完好的18門美式重炮,汽車11團將汽車排列整齊,司機端立車旁,等待解放軍接收,他們說:「這是國家財物,現在我們把它交還國家!」
瀋陽守備第二縱隊司令對解放軍說:「你們今天來繳槍也行,明天來繳也行,我們等著就是。」
敵207師被解放軍殲滅。瀋陽之戰,打得比較輕松,僅一天就解放了瀋陽。殲俘敵1個「剿匪」總司令部,1個兵團部、2個軍部、7個師、3個騎兵旅等,合計13.5萬人。繳獲各種炮1685門,輕重機槍4811挺,各種槍7萬余支,裝甲車114輛,坦克43輛,汽車841輛。
東北野戰軍第7、第8兩縱隊東渡遼河,橫截鞍山、遼陽、海城一線;第9縱隊和遼南獨立2師向營口進擊,堵住敵人從海上逃竄的唯一出口。瀋陽南下之敵52軍於10月24日占領營口,並佈置後續部隊繼續南下。
10月25日,毛澤東致電林、羅、劉,批評他們說:「忽視對營口的控制,致使52軍部隊於24日占領營口,是一個不小的失著。」
林彪等命第9縱隊火速趕到營口斷敵逃路。第9縱隊以25師為前隊,以急行軍的速度直取營口。部隊以每天140裡的速度,連續行軍七八天,指戰員腳上打滿血泡,因為過度疲勞,有的戰士行軍途中暈倒。連隊給每個班發一條繩子,班長在前牽著繩頭,副班長在後抓著繩尾,戰士們在中間握著繩子,可以邊走邊打瞌睡,防止因困極而倒下去。
10月30日,先頭部隊25師到達營口遠郊,迅速肅清外圍守敵,9縱27師攻佔海城後,迅速進至三四道溝,五檯子附近;26師也緊緊趕了上來,集中於老邊、姜家房一線。
11月1日,25師經過一日激戰,占領了營口東南,26師占領營口西南,並掩護重炮團占領營口以北陣地。
次日,9縱隊、25、26、27師三路大軍,像離弦之箭,迅速突破敵人層層防線,向市區猛擊,25師僅用30分鐘就攻佔了海關碼頭,又攻佔了火車站。營口之敵被攔腰截斷。
東部之敵被分割包圍殲滅;27師一部攻佔西海口小高地上的炮台,控制了海岸陣地及海口,主力於五檯子突破敵防線後,繞過小股敵人,向海岸方向猛追,斷絕敵人的逃路,大炮和各種火器向登船在逃之敵射擊,一艘載3000余人的兵船被擊中,兵船爆炸、燃燒,3000人幾乎全被炸死、淹死。至11月2日上午10時許,戰鬥結束,共殲敵2個師又2個團,敵軍約萬人乘船從海上逃脫。
至此,歷時52天的遼沈戰役勝利結束,共殲國民黨軍47.2萬,解放軍付出6.7萬人傷亡(其中有1.4萬余人犧牲)的代價。
11月9日和12日,錦西、葫蘆島和承德之敵,分別由海上和陸路撤向關內,東北全境解放。
蔣介石在東北吃了敗仗,便把責任推到衛立煌身上,他無視委任衛立煌時許下的不追究戰敗責任的諾言,發佈命令:「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遲疑不決,坐失戎機,致失重鎮,著即撤職查辦。」
蔣介石致電北平,命傅作義扣留衛立煌。傅作義將蔣介石的電報拿給剛剛到北平的衛立煌看,衛看完電報十分冷靜地說:「如此說來,我是階下囚,而非老兄座上客了。」
傅作義不平地說:「東北之戰,分明是他指揮,與你何干!」
衛立煌道:「想我一介武夫,28年前從陸大畢業以後,本想為國家做些好事,但卻跟著蔣介石打內戰,為他效忠盡力,蔣還把金家寨改為立煌縣,共產黨說我是靠『剿共起家』。千不該,萬不該,我不該去東北接陳誠的爛攤子,擔任東北這個『剿匪總司令』,命該如此,罪該如此。」
衛立煌在北平獨居下來,不久秘密飛往廣州。他在廣州被保密局特務發現,解回南京,被軟禁在衛家大院。特務們向他宣佈蔣介石的命令:不准出門,不要會客,不許通信、打電話。
東北全境解放,中共中央致電林彪、羅榮桓、高崗、陳雲諸同志,東北人民解放軍
全體同志和東北全體同胞們:
熱烈慶祝你們解放瀋陽,全殲守敵,並從而完成解放東北全境的偉大勝利。東
北是中國工業特別是重工業最大的中心,國民黨反動政府在美國帝國主義積極援助下,
從1945年冬季以來就曾經用極大力量來搶佔東北,先後投入兵力及收編偽胡匪共達110萬
人。依靠我東北前後方全體軍民團結一致,英勇奮鬥,並得到我關內各解放區的勝利配
合,在3年的奮戰中殲滅敵人100余萬,終於解放了東北九省的全部土地和3700萬同胞,
粉碎了中美反動派奴役東北人民並利用東北以挑撥國際戰爭的迷夢,奠定了在數年內解
放全中國,然後將中國逐步建設為工業國家的鞏固基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謹向全
東北軍民表示感謝與敬意,希望你們繼續努力,與關內人民和各地人民解放軍親密合作,
並肩前進,為完全打倒國民黨反動派的的統治,驅逐美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侵略勢力,解
放全中國而戰。
在遼沈戰役開始的時候,華東野戰軍山東兵團2個縱隊在譚震林、許世友、王建安的指揮下,於9月16日對濟南發起進攻,採用兩翼鉗形攻擊,對敵外圍據點不依次逐個攻擊,而是選擇有力部位,集中火力大膽楔入,直插敵人心髒的打法,經過8晝夜浴血奮戰,殲滅國民黨軍10萬余人,第96軍軍長吳化文在西郊機場率2萬人起義,生俘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官兼山東省主席王耀武。
正在遼沈戰役方興未艾之時,毛澤東等抓住有利時機,立即部署淮海戰役。
解放軍節節勝利,蔣介石集團不得不采取以退為守的戰略,把部隊龜縮成幾團。在徐州方面,以劉峙為首,集結了邱清泉、李彌、黃伯韜、孫元良4個兵團,以及劉汝明,李延年第四、第九兩個綏靖區的兩兵團,沿隴海線佈防於徐州兩翼,並以第三綏靖區馮治安的59軍、77軍置於徐州東北地區。擺在以徐州為中心的津浦、隴海兩條鐵路相交的十字架上的所謂「一點兩線」上,國民黨軍隊共約70萬人。
毛澤東根據中原、華東戰場的軍事形勢,於10月11日制定了《關於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把整個戰役劃分為3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華東野戰軍要集中兵力殲滅黃伯韜兵團,完成中間突破;第二階段殲滅海州、連雲港地區之敵;第三階段在兩淮作戰。
第一階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殲滅黃伯韜兵團,完成中間突破,占領新安鎮、運河車站、曹八集、嶧縣、棗莊、臨城、韓莊、沭陽、邳縣、郯城、台兒莊、臨沂等地,在兵力部署上,以兩個縱隊擔任殲滅1個軍的辦法,以6—7個縱隊,分割殲滅敵25軍、63軍、64軍;以5—6個縱隊擔任阻援和打援;以1—2個縱隊殲滅臨城、韓莊地區李彌部1個旅,並力求占領臨韓,從北面威脅徐州,使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不敢以全力東援;以1個縱隊加地方兵團,位於魯西南,側擊徐州、商邱段,以牽制邱兵團一部(孫元良3個軍現將東進,望劉伯承、陳毅、鄧小平即速部署攻擊鄭徐線牽制孫兵團);以1—2個縱隊,活動於宿遷、睢寧、靈壁地區,以牽制李兵團。以上部署是用一半以上的兵力牽制、阻擊和殲敵一部,以對付邱、李兩兵團,達到殲滅黃兵團3個軍的目的。
第一階段力爭在戰役開始後2—3個星期內結束。
1946年1月1日,孫立人奉蔣之命參加了聯合國參謀首長會議。(孫是留美將領,自然英語說得呱呱叫。)2月17日,新1軍開始奉調船運秦皇島。3月下旬全軍運抵東北。隨即北上鐵嶺,錦州,遼中,瀋陽,新民等地(並無大的戰鬥,倒是驅逐了一些每日搶劫及強姦的俄軍大兵。)新1軍第一場大仗為四平之戰,自4月17日開始直到5月18日結束,足足膠著了一個月。東北民主聯軍為了執行中共中央軍委「化四平為中國的馬德里」的命令,調集14個旅(師)構成綿延上百里的防線,此戰況相當激烈,雙方都拼盡全力,戰地也殺得昏天黑地。(甚至出現了新1軍50師用重炮、120多挺輕重機槍打爛泊羅子陣地的戰例。)呈現僵局態勢,最終以新6軍迂迴威脅解放軍的退路,解放軍被迫撤退而告終。(此戰前軍長孫立人前往英國接受英王勳章,新1軍沒有軍長在營已有4月有餘。大戰在即卻仍不見帶領他們一齊斬關奪隘,橫掃印緬的孫軍長歸隊,因此全軍將士軍心浮動。)
熊式輝派鄭洞國臨時指揮新1軍。鄭洞國雖曾是新1軍軍長,但一直在後方負責後勤與訓練等,領導威信無法和孫立人相提並論。故從4月21日開始攻擊四平,師長都態度消極作戰,火炮打得凶,地面步兵卻不努力攻擊。無疑影響了國軍戰力發揮。而且16日,剛投入四平方向擔任左翼迂迴的71軍主力在四平近郊遭受重創,喪失戰鬥力,只剩下新1軍獨力從正面強攻四平。如此條件下,以一個軍之力想攻佔四平顯然不切實際。5月中旬,民主聯軍7師向新38發動進攻,損失1000多人。15日,孫立人自國外趕回新1軍軍部,連夜制定攻擊計劃。新1軍上下官兵見孫軍長回來了,一時間全軍士氣大振,奮勇猛撲的猛攻林彪防線,在新6軍的配合下,終於第一個攻進四平。「四平保衛戰,我軍受到相當大的元氣損失,許多主力部隊失去戰鬥力,黃克誠部三師七旅,原為井崗山之老部隊,四平撤退後只剩3000餘人,失去戰鬥力;萬毅之三師原有12000人,經四平戰鬥傷亡及撤退中被追擊潰散逃亡只剩不到5000人,失去戰鬥力;一師梁興初部剩5000人還保持有戰鬥力;二師羅華升部還保持有戰鬥力;鄧華部保一旅損失相當慘重;其次八旅、十旅、楊國夫部七師也弄得疲憊不堪和不少損失……」摘自民主聯軍給軍委的總結報告。
雖然戰後承認只損失8000多,但實際上數字遠遠不止如此,東野一直諱莫如深,具體的數字仍是迷。而另外一場著名的戰鬥為1947年3月「德惠」守衛戰。這是東北解放軍第一次向國民黨主力軍進行的正規攻城作戰,潘裕昆50師在德惠被圍,孫勉潘沉著固守,並告潘三日內將親率援軍解圍,同時親率部眾北上解圍;同時,71軍亦由農安側擊德惠。解放軍集中了4個師、80門火炮,4輛坦克,以6縱為主力,可以說是絕對優勢。部隊剛打了勝仗,士氣旺盛。但是激戰3天,攻堅卻失利了。由此暴露出解放軍在正規戰、攻堅上的許多不足。(德惠被圍攻之同時,新1軍留置在松花江北岸由50師149團第1營第2連連長鄭明發率部固守的橋頭堡亦受解放軍圍攻,長達24天。解圍後,堅守德惠的149團及鄭明發連,由蔣委員長特賜名為「中正團」及「中正連」,並頒發正式關防)
但是,在遼西會戰之前,新1軍進東北時編製的3個師曾經報銷過6個團,分別是新30師89、90團,新38師112、113團和50師149、150團,作為新1軍起家骨幹是新38師(地位相當於新6的新22師)先後有2個主力團被殲,戰績比起新6軍而言,相對「虎師」是有所不足。在黑山阻擊戰中也曾發動進攻,可惜那時已經太晚了,隨著東野主力的到來,加上廖耀湘的病急亂投醫。(胡家窩棚之戰,解放軍以凌厲的攻勢迅速搗毀廖耀湘司令部,逼其兵團退至唐家窩棚一帶,廖耀湘在撤回瀋陽之際,手拿報話器發話:「我是廖耀湘,現在我宣佈撤退命令......」。 這時,第九兵團參謀長楊昆急步上前勸阻止說:「司令官,不能用明語呀!千萬不能用明語......」 廖耀湘焦燥地打斷楊昆:「我現在需要的是時間!時間!」接著他用明語下達命令到:「現在敵情嚴重,潘軍長……我的司令部突然遭到襲擊!現在由你指揮新1軍、70軍169師和重炮部隊,沿大虎山至新民地區向瀋陽撤退。我親率新6軍22師、新3軍第14師經大虎山至老達房渡遼河向瀋陽轉進,49軍隨後跟進.......」後來,林彪截聽此部署後,立即因應部署指揮,而廖的敗局大勢已定)遼西成為了新1軍的最終黃泉歸宿。
新38師的底子為稅警總團,按理說干的應該是鹽務緝私的買賣,不過我們的孫將軍心向著戰場,一心要殺敵報國,執掌部隊以後完全按照美國維吉尼亞軍校正規陸軍的野戰科目進行訓練,最終在其一再請求下,將稅警總團1、4、6三個團編為「新38師」,編成後參加軍政部戰力校閱評比,名列第一。立刻從國軍丙種師提升為加強師,編入了緬甸遠征軍。有人將新1、新6比喻為「連體嬰兒」,兩軍自成立到征戰,最後到終結,大部分時間都在一起戰鬥,訓練、戰術、裝備也有許多相同之處,蘭姆伽營地的叢林作戰訓練在上文中已經說過了。
這次說一說裝備上的些許差異,新編38師轄3個炮兵營,比新22多一個,由於「過剩」問題,即使被殲兩個團後,通過將庫存的武器補充後,仍能達到團應有迫擊炮12門與戰防炮8門,營有8挺重機槍與4具火箭筒,連有六0迫擊砲6門,班有1挺輕機槍與2支衝鋒鎗的裝備水平。再者就是在東北損失6個團(遼沈之前)的兵力,分析一下,查閱了最近出版的《五大主力的覆滅》, 「1947年東北民主聯軍在德惠、靠山屯地區殲滅新1軍近兩個團及兩個保安團,一共5000餘人」 50師將近2個團是德惠戰鬥消耗的,從4個團損失一共5000上下來看,應該剩下不少;塔其木守軍新38師一個營被殲,同時113團2個營遭遇伏擊損失;1947年5月90團在懷德被殲,駐守老爺嶺的112團在撤退回吉林市時遭到襲擊,全團大部分損失。以上各部除了50師的兩個團,其他的都是在分散使用的情況下遭到伏擊損失的,憑此就說新38師的戰鬥力比不上新22太過勉強,畢竟都是經過完整美式訓練的,如果集中使用,不分兵力把守,還可以取得像四平、德惠那樣的戰績(這已經充分顯示了不凡的戰鬥力)。在軍紀上,從第一次遠征撤退不亂到接替新6軍駐守長春,前期平分秋色,後期新1軍略勝一疇。
在印度、緬甸的戰鬥中,新1軍可以說是佔據上風,成軍早,最早馳名中外,許多高級將領都接受過外國頒發的勳章,說白了新1軍就是「極受洋人重視」。這也難怪,孫在美軍校時就和馬歇爾等人成為學長學弟兼好友,兩人關係非比尋常。二戰結束後美軍還一度曾經想讓新1軍代表中國擔任駐日本的佔領軍,只是蔣介石急著打國共內戰這才作罷。在東北戰績上新1不如新6,就算這樣本來也最差應該是平手,可是還有一點就是孫立人將軍不是老蔣黃埔嫡系子弟,蔣從感情、受重視程度上說更偏重新6軍。(最終孫立人也因為國軍內部派系矛盾被調離了新1軍,孫從此離開了東北也失去了兵權。蔣同時調走了幾百名孫的骨幹親信,國民黨撤退到台灣後,這些孫的親信在鳳山參與對新兵的訓練。由此將新1軍的傳統與練兵方法在台灣始流傳了下來)從這幾個方面考慮,最終還是將新6排在新1的前面。新1軍只好位居第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