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七、塵埃落定,王星殞落

  雅法會戰之後,理查終於向各國貴族與騎士們妥協,放棄進軍埃及的企圖,
其間他本人多次率少量心腹逼近薩拉丁埃及老巢的邊境查探情況,其中有一次險些被薩拉丁的邊境部隊包抄,若非騎士們奮不顧身地保護以及他自身的勇武過人,幾乎就落入薩拉丁的手中。
他的輕率與冒險遭到了十字軍內部貴族與騎士們一至的指責,因為他是這次東征十字軍的惟一靈魂人物,如果失去他,十字軍將群龍無首,成為沒頭蒼蠅,後果不堪設想。
  
  不久,十字軍以雅法為根據地,終於兵臨耶路撒冷城下。薩拉丁在雅法被理查打敗,一路退入耶路撒冷城內,狼狽不堪。戰場上兩度敗于理查,他此時已是心服口服,不敢造次,但是聖城耶路撒冷也是決不能丟失的,打野戰他不是理查的對手,鬥勇不行,只能鬥智。
於是他便利用起他主場作戰的優勢,一方面在他的阿育布王朝的領地內廣為招兵買馬,一方面想盡辦法破壞十字軍的後勤,辦法多是堵井、投毒,破壞十字軍的水源,並將附近的草場焚之一盡,讓十字軍的戰馬吃不著草料。
  
  理查此時才發現他已失去了攻克聖城的最佳時機,因為德、法兩國的退出,使十字軍的兵力大打折扣,儘管他能以少勝多,但兵力畢竟不足以速勝薩拉丁。而經年累月的征戰,也使十字軍的戰士們思鄉之情日切,已無東征之初的激情與鬥志。薩拉丁的小動作也使得十字軍兵團補給難以為繼,人憊馬疲,最糟糕的是開始攻城時偏又逢連日大雨,此時正是1192年的冬季,據隨軍的詩人和傳教士們記載,大雨整整持續了一個半月,這段時間他們什麼也做不了,而士兵們只攜帶了一個月的糧草,身披鐵甲的十字軍騎士們紛紛開始抱怨他們的戰甲和武器已經開始生銹了,每個人身上都是又濕又冷,惟一支撐他們堅持下去的是他們堅定的信仰,是光復聖城這個上帝賦予的神聖使命。
  
  薩拉丁以司馬懿對付諸葛亮的辦法,堅守不出,與十字軍耗時間。攻城戰不比野戰,它艱難而又痛苦,理查有勁使不上,毫無斬獲,只能望城興歎,煩躁不安,把怒火發洩在別處,一舉摧毀了薩拉丁在別處的幾座城堡。而薩拉丁則高掛免戰牌,裝作看不見。
  
  徒勞無功的攻城戰,使得十字軍軍團內部的貴族和騎士們開始心生罅隙,加上冬季大本營裏的軍需儲備已近耗盡,教皇直系的聖殿騎士團及醫院騎士團的首領們首先開始動搖,他們這時才感覺理查原先準備直接攻擊薩拉丁埃及老巢的策略也並非全無道理。這是個難以抉擇的矛盾,由於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叛亂並沒有完全平定,薩拉丁的主力不敢調離國內本部支援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只有薩拉丁本人和一些殘兵敗將在苦撐,但足智多謀的薩拉丁本人足以彌補耶路撒冷的防禦不足,他使攻城的十字軍吃足了苦頭;直接進攻埃及,可以繞開薩拉丁,但很可能將面臨對方的主力,即使能以少勝多,但代價的沉重是可預計的,而且進攻埃及並不是這次東征的目的,它也違悖了教皇的本意。這個難以抉擇的矛盾使得十字軍內部開始不停的爭吵。
最後,理查決定用民主的方式來決定十字軍的下一步走向,他從法國貴族、聖騎士及當地貴族中各選了一些人進行民主表決,結果聖騎士們與當地貴族意外地都站在了理查這一邊,放棄繼續進攻聖城,只有法國貴族們不同意,在無休止的爭吵中,薩拉丁的議和書適時地到來了。
  
  其實此時的薩拉丁日子也並不好過,面對敵方的大軍壓境,他卻不敢把國內本部的主力調來助防,因為在他走後,幼發拉底河的叛亂已又具規模了;並且整個穆斯林世界的聯盟已經出現破裂的跡相,心懷鬼胎的巴格達哈裏發、突厥帝國的蘇丹們個個都在覦覷著,他們把戰役失利的指責全部加諸到薩拉丁的頭上,抱怨並且威脅他。關鍵的是,在這種危急的時刻薩拉丁也得不到他們的援助,好像守護聖城保護伊斯蘭只是他薩拉丁一個人的事似的,整個穆斯林世界兵多馬足,不知多少倍於十字軍,可薩拉丁卻只有少得可憐的兵馬守城,並且在十字軍的輪番進攻下已是人憊馬乏,局勢可謂也是形同危卵了。
根據後來研究十字軍的歐洲人發現,在雙方對峙的11、12月期間,薩拉丁已經開始把他本已不寬裕的守城部隊中的一部份悄悄撤離岌岌可危的聖城耶路撒冷回國內支援平定叛亂了,並且聯盟中其他國家的部隊也有部分離散。可以說薩拉丁的日子比理查更難過。
  
  但對峙期間理查也不是一點麻煩也沒有,除了十字軍內部的不和,國內也傳來他的弟弟約翰勾結小狐狸腓力陰謀篡位的消息,這使得他坐臥不安。和薩拉丁一樣,理查也面臨後院起火的煩惱。
他們在這種情形下開始通信與談判,幾個回合的交手,理查也與薩拉丁惺惺相惜,互為對方的風範所折服。
在信中,薩拉丁聲稱自己敗得心服口服,認為這世上能勝過他的也只有理查,但是耶路撒冷也是伊斯蘭的聖城,他是死也不會放棄的;而理查也認為這場戰爭給基督徒和穆斯林都帶來了慘痛的傷害,他也是不得以而為之,但聖城和被薩拉丁奪去的“真十字架”對西方人的傷害實在太大了,聖城的事可以以後再說,但要求薩拉丁歸還“真十字架”,對穆斯林而言,不過是一塊毫無用處的木頭,但這是基督殉難時的聖跡,是他們基督徒們的聖物,與聖城同樣重要。薩拉丁同意,
將他從居伊手中搶到的“真十字架” 和其他基督教的聖物都還給理查。
  
  終於,薩拉丁和理查締結停戰條約,領土以約旦河為界,“耶路撒冷王國”保留包括雅法、阿卡在內的沿海城池,基督徒和穆斯林都允許從對方的版圖自由地通向耶路撒冷和麥加朝聖。
和約為期三年,至於聖城耶路撒冷,理查則對痛苦萬狀的十字軍戰士們保證說他三年後將捲土重來,到時一定給他們奪回聖城,並且裝模作樣地與薩拉丁約定,三年後再戰一場。然後不顧那些痛不欲生、哭喪考妣的貴族和騎士、傳教士們,開始從耶路撒冷城下的冬季大營撤軍。這次撤軍給西方人的印象很深,因為這是自第一次十字軍勝利之後的七次十字軍東征中機會最大的一次,在此之後的一百多年裏,十字軍再沒這樣的機會了,他們都認為薩拉丁其實也已經是強駑之末,理查只要再堅持幾個月,薩拉丁可能就撐不下去而退出耶路撒冷。
  
  他們或許是對的,不過對理查而言,收復聖城的榮耀和英國王位相比起來,毋庸質疑是王位更重要。
聖城耶路撒冷是大家的事,而英國王位則是他自己的事,理查號稱“獅子心王”,當初連親爹都敢打,可不能指望他會做出某種大無畏捨己為人的事來,所以無論世人如何譴責他半途而廢,他也不會再和薩拉丁無休止地耗下去了。而耶路撒冷王國的德.呂西尼昂國王與其他的當地貴族領主們似乎很滿意現有得到的土地,也厭倦了無休止的征戰,急於與薩拉丁劃分疆域,至於“耶路撒冷王國”有沒有耶路撒冷,在他們那已經不是很重要的了,甚至有的領主還打算密謀與薩拉丁聯手把十字軍趕走以換取某些利益。幸好薩拉丁對這些密謀不甚感興趣。
  
  回國之前,理查在薩拉丁派來的代表――薩拉丁的王弟阿迪爾送來的和約上簽了字,這個阿迪爾便是先前說過的那個從自己腰包裏掏錢出來給在哈丁戰役中失去丈夫的基督徒寡婦們安家費的那個人。此人也是很值得一提的,他並不是薩拉丁的親弟弟,而是薩拉丁認的義弟,薩拉丁一生廣結豪傑強梁,但其實真正能讓他看得起的人並沒有幾個,估計除了西方三名王,也就是這個阿迪爾了。阿迪爾的性格之豪爽,雄材偉略,除了能讓薩拉丁賞識外,理查一見他便十分喜歡,
立即賜他以騎士的頭銜。那時西方的騎士頭銜可非同小可,騎士頭銜不是爵位,不世襲,但可是極高的榮譽,除了爭氣點的王公子弟可以直接得到騎士頭銜以外,一般貴族以及普通人家子弟想得成為騎士,都要從小就開始接受嚴格的訓練,稍有不合格,便被淘汰,之後還要做一陣子騎士的侍從也就是見習騎士,見習期滿了後方可作為騎兵上戰場,在戰場上取得戰功或決鬥場上獲勝,才有資格由國王或教廷賜予騎士頭銜。這是最高的榮耀,不是什麼人都能得到的,能成為騎士的人,除了身份顯赫外也代表著他武藝高強。如果因某種過失失去騎士頭銜,對當事人則意味著奇恥大辱,就好比中國武術門派中被開革出門一樣,再也無臉見人,在世上立足。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以上就是獅心王理查及薩拉丁對決的故事,本文是我一個紀錄片的字幕檔,(片名就叫獅心王理查與薩拉丁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找看)
把十字軍東征的前因後果都還算詳細的記錄了,由於本文原來是簡體字,
再由我被它轉成繁體中文加以編輯,所以內文可能會有一點點錯誤(大體是沒有問題因為我已經先看過ㄧ次而文中有疑問的我也上網查過),但還希望各位大大指教。

[ 本帖最後由 墮落牧羊人 於 06-6-9 05:33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3 12:56 , Processed in 0.02549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