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重大發現:爬上岸的魚化石
這個新物種被命名為提克泰里克Tiktaalik,在愛斯基摩語中是魚的意思,科
學家們表示,就像恐龍與鳥類之間的中間環節始祖鳥Archaeopteryx一樣,這
一物種有可能成為進化過程的重要標誌。
先前能夠代表這一進化事件的,實際上是帶有少數陸地特征的魚類化石,或是
殘留少量魚類特征的陸地脊椎動物化石,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London’s Natur
al History Museum的安德魯米爾納Andrew Milner表示,在加拿大發現的這些
化石,是一種恰好介於魚類和陸地動物之間的動物。
該研究組成員來自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和費城自然科學院Academ
y of Natural Sciences in Philadelphia,他們冒著大風和低溫,把這些化石
從凍結的岩石中挖掘出來,他們的發現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Nature雜誌上。
芝加哥大學的尼爾舒賓Neil Shubin表示,當發現第一具化石的時候,我們情不
自禁地擊掌相慶,在北極圈裡,也只能這樣慶祝了。”
很長時間以來,埃爾斯米爾島Ellesmere Island以盛產泥盆紀化石而聞名,泥
盆紀是脊椎動物最初在陸地上出現的時期,但科學家此前沒有對該島進行考察
,因為當地條件極其惡劣,不適宜人類居住,即使在夏天收集季節也不例外。
舒賓博士表示他和他的同事經常要查看身後是否有北極熊,舒賓稱另一方面,
北極圈最大的優勢在于植被極少,而且沒有土層,所以比較容易找到上乘的化
石。
盡管這些骨骼化石在2004年就被挖掘出來,但科學家們在實驗室裡辛苦了1年多
,才將這些骨頭從岩石中分離出來並揭示出它們是多麼的非同尋常。
其中最長的一幅骨架足有3米,頜寬20厘米,提克泰里克是一種牙齒鋒利的食肉
動物,有著類似鱷魚的頭部和扁平的軀體,居住在距今3.8億年前的一塊亞熱帶
濱海平原,平原上緩緩河流蜿蜒入海,頗像今天的密西西比三角洲。
提克泰里克仿佛是一種鑲嵌畫動物,有著像魚一樣的鰭、鱗和鰓,但其肋骨、
頸部和頭部卻類似於四足動物Tetrapod,早期陸地動物,與任何魚類都不同的
是,提克泰里克有脖子。
它的脖子是最令人驚奇的地方之一,費城自然科學院的特德德斯科勒Ted Daes
chler表示,這使它的頭顱從肩胛帶部位解脫出來,使它移動起來更加靈活。
科學家們在提克泰里克鰭部的末段,還發現了雛形的腕關節及手指狀骨骼,提
克泰里克的骨骼顯示,它能夠在重力下支撐其身體,無論在極淺的水中還是陸
地上,研究小組成員、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法里什詹金斯Farish Je
nkins表示,“這代表了包括人類在內有四肢的動物進化過程中非常關鍵的早期
階段。
這項研究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資助,這些
化石的首批鑄模將在倫敦科學博物館Science Museum向公眾展出。
加拿大國家找到3.7億年上岸魚化石
北美科學家於加拿大境內的埃爾斯米爾
島發現多具兼有魚類及陸上有肢動物特徵的上岸魚古生物化石,顯示首批魚類
離開海洋上岸證據,填補地球生物進化歷史中缺失的一環。
芝加哥大學舒賓博士領導的專家隊伍,於距北極約九百六十公里的埃爾斯米爾
島上發現化石後,諮詢當地土著意見,把該種古生物命名為Tiktaalik Roseae
,意為大型淺水魚類,它們讓科學家可仔細研究古生物一個需時長達數千萬年
的適應陸上生活過程,假如沒有Tiktaalik Roseae,就不會有恐龍和原始哺乳
類動物,也不會有人科動物如非洲種南方猿人及直立人等。
動物從海到陸進化實證Tiktaalik Roseae是一種生於三億七千五百萬年前的動
物,有鋒利牙齒,頭部狀似鱷魚,身幹可長達二點七米。
舒賓博士說這種動物代表從海洋至陸地的過渡進程,是我們人類歷史的一部分
,他的研究隊在埃爾斯米爾島搜索五年後,終於在2004年找到化石,自然雜誌
刊載化石的詳細資料,而化石模型由昨日起在倫敦科學博物館展出, ![](http://orientaldaily.orisun.com/photo/20060407/new/0407nwdn18p1.gif) Tiktaalik在陸上行走時動作近似海豹,一具Tiktaalik模型。 (完)(文章來自:海洋陸地新世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