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樓主: HOLMESLEE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十字軍運動: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與反響(1451-1455)

14世紀末的東羅馬帝國國運已經日薄西山了,整個帝國的統轄區域就在一次次的外患侵襲下,一點一點的流失。東羅馬帝國的皇帝除了尊貴的皇帝頭銜,什麼也沒有了。帝國本身也不因外患的壓迫,而有所團結。14世紀末以來,帝國一連串的內亂、民變,消耗了帝國殘存的力量。整個帝國的國土大量地斷送給了鄂圖曼土耳其人,帝國國土到了15世紀後,只存留下了君士坦丁堡四週,與名義上屬於帝國的莫里亞(也就是古典時代稱為伯羅奔尼薩的地區)。殘存的國土與殘破的家園,幾乎無法供養起一隻像樣的常備軍(帝國人口稀少,根本無法維持一隻脫離生產的國防武裝),只能勉強聘請些來自海外,又不可靠的傭兵,盡力維持。從14世紀末以來,東羅馬帝國皇帝們能從事挽救帝國滅頂之禍的唯一之道,就是不斷地向外求援。西歐所有的強國(或稍強的諸侯)、教皇、逐漸崛起的莫斯科公國,幾乎都曾接到過東羅馬帝國皇帝的求救信,有些國家還接見過皇帝的特使或本人。但是這些呼聲,只為東羅馬帝國換回不多的援助。
向外求援或許是東羅馬帝國最後的生存之道,但是也浮現了許多錯綜複雜的政治與宗教問題。這些問題也引發了帝國是否能接受援助(那怕是少之又少的援助)的內部大辯論。導致這類持續近一世紀的內部政策辯論的關鍵,除了過往第四次十字軍給東羅馬帝國帶來的傷痛之外,就屬羅馬公教企圖趁機剝奪希臘人的信仰這點,最令反對外援者感到心痛。
教皇與西方的拉丁人一再地利用這一"天賜良機",不間斷地逼迫東羅馬帝國將分裂已久的教會統一起來,以換取西方的援助。雖然,歷任皇帝一再地承諾願意統一教會,並接受教皇在精神世界上的領導,但這一承諾,一但皇帝返回君士坦丁堡後,就必須面對強大的"本土派"的反對聲浪。皇帝們為了鞏固這項協議,也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壓迫著他的希臘子民們。不過,這樣的舉措,不但沒解決東羅馬帝國的危局,反而加深了帝國內部的裂痕。更有甚者,在帝國淪亡前夕,帝國的要臣盧卡斯‧諾塔拉斯大公(Loukas Notalas)甚至喊出了"寧可在君士坦丁堡內給頭戴方巾的土耳其人統治,也不願讓頂著三重教冠的拉丁人管轄"的話來。其實,盧卡斯大公的話,也不難費解,甚至反應了大多數希臘民眾的心聲。對於這些希臘人而言,在土耳其人的統治下,與穆斯林同為"聖典之民"的東正教徒,至少他們還能保有信仰的自由,但若接受了西方的援助,他們可就連宗教信仰的自由也都談不上了。
除開宗教上的問題,對於希臘人而言,這些可惡的拉丁人,特別是威尼斯人與熱那亞人,一再地利用帝國危機,侵奪帝國已經不多的領土與商業利權,更使希臘人對他們反感。舊恨新仇,都讓許多希臘人感到,與其接受那些粗俗、沒文化的野蠻拉丁人統治,不如接受相對溫和的土耳其人統治,還來得划算。
開端:東羅馬帝國的末日(1451-1453)
該降臨的,還是會降臨的。自14世紀末以來,撐過五、六次土耳其人圍攻的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再次面對到鄂圖曼土耳其大軍的包圍,然而這次完全不同以往,有著千年榮耀的帝國鷹幟,就此倒下。
對於東羅馬帝國而言,一切不吉利的開始,就屬1444年瓦爾納之役帶給他們的衝擊最大。瓦爾納十字軍的潰敗,與稍後約翰‧匈雅提在科索沃(1448)的慘敗,徹底終結了東羅馬帝國對十字軍的所有期待。特別是在1448年的科索沃戰役後,長期作為土耳其防波堤的匈牙利王國,也成了強弩之末,更是衝擊到了整個基督教世界。東羅馬帝國越來越行孤單,局勢也越發嚴峻。
1451年,長期與東羅馬帝國維持友好關係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蘇丹穆拉德二世辭世了,繼位的穆罕默德二世尚是黃口孺子(雖說如此,穆罕默德二世時也已經19歲了),似乎一時不會對君士坦丁堡有立即的威脅,更何況,這位年輕的新蘇丹也曾經兩度即位,又兩度被其父給趕下台過,這或許是他能力不足的表徵吧!
初繼位的穆罕默德二世表面上看來就如同他的父親一樣友好,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大臣也無一更替,這似乎也向東羅馬帝國透露出土耳其人,或應該說是新蘇丹有任何政策轉向的表示。
然而,東羅馬帝國,乃至於整個基督教世界都太輕忽大意了。初繼位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似乎對西方特別友好。9月,土耳其與威尼斯締約,停止了雙方的敵對,同時雙方也承諾彼此互不侵犯;10月,土耳其又與在科索沃重創的匈牙利王國簽訂了和約,一切彷彿都表示和平將被維持下去。但誰都料想不到穆罕默德二世這政略之高,這些和約帶來的和平,竟成了東羅馬帝國的奪命索。兩個和約簽訂後,茍延殘喘的東羅馬帝國馬上就在外交上被孤立了,所有能直接與軍力來援,或牽制土耳其入侵的國家,全受制於和約,而袖手旁觀。
穆罕默德二世雖然年輕,卻十分有主見,早自其(第三次)登基以來,他就決心拿下君士坦丁堡,作為其偉大的帝國的新首都。簽約後的土耳其,開始一步步地進逼君士坦丁堡。先是自1451年起,穆罕默德二世便在君士坦丁堡週邊的海峽地區,修起一個堅固的砲台,與其父過往所築的砲台隔海相對,控扼整個君士坦丁堡的海上生命線。接著,又招募了一位火砲技師──烏爾班,就是他為土耳其鑄造了龐大的烏爾班巨砲,這門砲與其他略小的巨砲,便成了日後圍攻君士坦丁堡的利器。
相對於穆罕默德二世的準備周全,東羅馬帝國新任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Constantine XI)並不是不試圖準備,但是對外他求援無功,從海外只來了由熱那亞貴族喬萬尼‧查士丁尼亞尼(Giovanni Giustiniani)領導的3000人小軍隊。對內,君士坦丁十一世也想盡了辦法調解了他與其他兄弟間的糾紛,但是這兩位在摩里亞當君王的兄弟(迪米特里與湯瑪士),仍舊不願領情地,在摩里亞為了自己的利益,彼此進行毫無意義的內耗,置帝國首都於不顧。君士坦丁十一世只有無奈地憑藉著上帝與君士坦丁堡的厚實城垣自固了。
災難:君士坦丁堡的陷落(1453.4.6-1453.5.29)
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的準備一切完成,隨即召集起海陸大軍,攻向事前幾乎沒有準備的君士坦丁堡。4月6日,君士坦丁堡很快地便為土耳其大軍從海陸兩面包圍起來,慘烈的圍城戰就此開始。50門射石火砲齊聲對君士坦丁堡堅實的城牆招呼了去,揭開了攻城戰的序幕。
雖然,君士坦丁堡的守軍至多不過5000人,又要面對超過100000的土耳其大軍,但是,守軍並不因此氣餒,反而緊緊地團結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與喬萬尼‧查士丁尼亞尼兩人的指揮下,開始了艱困的守城戰。每當巨砲射出的巨石毀損了任何一段城牆,守軍便以最快的速度將之修復。就這樣日復一日,君士坦丁堡的守軍又堅守了半個月。面臨到君士坦丁堡頑強的抵抗,穆罕默德二世下令海軍出動,企圖轉移守軍的注意力,但是這樣的企圖仍然沒有得逞,守軍不但沒有放鬆對陸上敵軍的警戒,還在盧卡斯‧諾塔拉斯大公的領導下,以區區26艘戰艦打退了數量龐大的土耳其海軍(當然這多虧了技術高超的義大利水手之福)。
面對海陸兩面的頓挫,穆罕默德二世不因此氣餒,他決心改換戰術。22日深夜,他以牛拉船的方式,從陸上把土耳其戰艦送進了黃金灣內,從海上兩面包夾東羅馬帝國的海軍。這樣的局面或許讓守軍吃驚,雖然沒改變雙方的基本態勢,但君士坦丁堡的弱點便已暴露在土軍的威脅下(想當初,第四次十字軍時,威尼斯人便是從這兩度攻克君士坦丁堡的),這給予了守軍心理上很大的壓力。於是,隔日君士坦丁十一世便派出了使者,向穆罕默德二世求和。穆罕默德二世很爽快地答應,但是他要求君士坦丁十一世將首都交給他,這項和平才算談成。君士坦丁十一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穆罕默德二世口中的和平,他說他寧願與城共存亡,也不願成為沒有都城的皇帝。和平的希望徹底破滅。
時序進入5月,土軍兩度以精銳部隊強襲,企圖圖破城防,但是君士坦丁堡的城垣仍舊絲毫不動,打垮的城牆,也很快地被有組織的守方軍民給修復了。日夜不停的射石砲無情地轟擊君士坦丁堡,但是守軍仍舊迅速的堵住了所有被轟開的缺口。然而,雖然一直死守都城,擊破一波波的土軍強襲,但是兵力缺乏的守軍也逐漸力乏了。軍糧逐漸用盡、內部的熱那亞人與威尼斯人又出現了裂痕、城牆的修復能力也越來越糟,君士坦丁堡的守軍也日漸感到末日將近。
5月28日,在穆罕默德二世允諾攻城部隊在入城後,可以大掠三日後,下達了總攻擊的命令。與之相對的,當夜,拜占庭人(在此特指君士坦丁堡的一切守軍與居民,以與前文中的希臘人作區隔)只有乞靈於上帝的眷顧,他們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主持下,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彌撒與聖像遊行。但是,不祥的徵兆卻一再地出現,君士坦丁堡的末日似乎又更加靠近了。
5月29日,土軍全面總攻,排山倒海的土耳其軍隊一波波地進攻君士坦丁堡,守軍也一點一點地將之逐退。然而,雙方激戰中,一直站在前線的查士丁尼亞尼將軍被流彈擊傷倒下,身受重傷的查士丁尼亞尼痛苦哀號地要撤回熱那亞的戰艦上,此舉大大地影響了守軍的士氣。同處前線的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見此,企圖挽留查士丁尼亞尼,但是遭到心知來日無多的查士丁尼亞尼拒絕了。喪失了左右手的君士坦丁十一世雖然又逐退了一波攻勢,但是當面臨到土軍再度的強襲時,他也無法抵擋了。君士坦丁堡的聖羅曼努斯城門終於遭到了突破,土軍開始源源不絕地攻了進來。面對這樣的危局,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實踐了他的誓言,不失體面地在巷戰中格鬥至死。戰後,穆罕默德二世下令找尋埋藏在君士坦丁堡屍體堆中的皇帝屍骸,但卻沒有尋獲,最後只找到一具穿著皇帝金靴的屍體,作為尋獲皇帝屍身的證據。
入城後,土軍依照穆罕默德二世的許可,對君士坦丁堡大掠三日,昔日輝煌璀璨的東羅馬帝國首都、新羅馬,君士坦丁堡從此成為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新都城──伊斯坦堡。
餘波:大恐慌與東羅馬帝國的毀滅(1453-1461)
1453年的黑色星期四,終結了拜占庭文明的輝煌歷史,但東羅馬帝國仍舊殘存著。在莫里亞的兩位東羅馬君王迪米特里與湯瑪士聞知都城陷落,不圖反攻,反而爭先恐後地稱起了東羅馬帝國的皇帝,在莫里亞組起了各自的小朝廷,彼此爭鬥不已。最後,在1460年以前,相繼為土耳其軍隊所蕩平,兩位"皇帝"一個囚死伊斯坦堡,一位客死科孚島。而早在第四次十字軍後,建立在黑海畔自稱(東)羅馬帝國的特拉比松帝國,也於隔年為土耳其人所滅,至此,一切與東羅馬帝國直接有關的國家一一覆亡,從此東羅馬帝國便一去不復返了。
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消息在當年的6月底也傳回了威尼斯,隨即這個令人震驚的消息便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傳遍整個歐洲。教皇尼可拉五世隨即在同年的9月底號召起新一波反鄂圖曼十字軍,以防止貪婪的土耳其人不斷地擴張,並且也要求十字軍收復君士坦丁堡。對土耳其人的恐懼,在一時之間似乎將要成真,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瓦拉幾亞一一遭到土耳其征服或再征服,而義大利南端的拉特朗也突遭土耳其入侵,恐懼不斷地漫延,終於導致了1456年十字軍運動的發動。整個十字軍運動只有在匈牙利得到巨大的回響,約翰‧匈雅提自首都布達發兵解了貝爾格勒之圍,制止了穆罕默德二世的北進雄心。
而1457年,由教皇國16艘船艦組成的海上十字軍,也進佔了達達尼爾海峽外的諸多島嶼,控制了愛琴海到黑海的航路,一時收復君士坦丁堡似乎是頗有希望,然而這批十字軍卻滿足於這樣的成就,終至為土耳其人所逐出海峽外側。
東羅馬帝國滅亡後,十字軍運動的防衛性質更一步地被強化了,而收復聖地耶路撒冷的概念,也逐漸為收復新羅馬─君士坦丁堡─的概念所取代。
 
Nemo me impune lacessit
當十元被別人拿進口袋時,人們常常記恨一輩子。
當百元被笨蛋丟進碎紙機時,人們很容易就原諒。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20 01:37 , Processed in 0.01672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