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
http://www.proedu.net/modules/newbb/viewtopic.php?topic_id=22&forum=22&post_id=30
寫作是所有國語文領域裡最複雜、最難教的部份。林于弘觀察到近年作文科師資需求量大,但多良莠不齊,最常採取的教學法不外乎「陪寫」方法,這也是數十年來,全台80%的老師在作文課上的作法:訂題目、規定字數,即要求學生開始振筆疾書。
「寫」的教學法有作用,但不一定合乎效益。多數家長認為學生有寫,亦即達到練習目的,但其實寫作教學的基本問題是「循序漸進」,亦即一連串訓練與系統化練習,沒天份也沒有關係,引導想像力等於在作文之前,拋一些問題、給予一些思考點,讓文章脈絡出現。
秘技一:累積字詞 練習造句
一篇作文約在600字左右,林于弘認為作文的最小單位在「句子」,句子的教學若成功,一篇作文也就呼之欲出。「詞」是句子的基礎,多多造句練習絕對是練詞句的不二法門。句子造好後,即可謀篇。林于弘建議以「短句組文」開始,再由短文進階長篇。在課堂上可多設計如「十二生肖造句」等成語遊戲法,奠定應用句子的基本功力。林于弘說,字詞訓練耗時,成效不彰,建議直接以「句」開始。
秘技二:參考範本 抓關鍵字
句子拉長後,就是文章的基礎,實施此種方法時,應要求學生區別「我手寫我口」的口語化文句。一般學生害怕寫作文不外乎怕長,不會寫;林于弘建議先給一篇好範文,邀學生練習下標題。例朱自清的「背影」可有「父親」、「父愛」、「離別」等等題意,訓練的過程在加強學生歸納文章的能力、判斷標題好壞。
秘技三:草擬大綱 描述細節
老師剛開始可要求學生先寫第一段,開頭約100字的部分,要求學生概要文章;或先寫大綱,分4到5段,每段只能寫15字。此「泡奶粉法」可去除學生長篇大論的恐懼感,回歸正視文章基本架構面。林于弘說,教導的主要策略為「先想」、「先講」再到「局部寫」、「全部寫」;引導學生觀察,例如描寫一個人,就有外觀與內在的不同,可由外而內,層層細分:眼睛、頭髮、鼻子、嘴巴、高矮、胖瘦、穿著、動作、氣質、談吐、風采。每一樣都是寫作的素材,每一點都可以是發揮的空間。
「爸爸」可相同於「父親」、「媽媽嫁的對象」、「不善表達情感的男人」、「ATM提款機」等,每一個人想到點不同,也就增加了寫作的廣度,以及文章的豐富性。
先由口語的練習開始引導發想,降低學生的疲憊感。訓練的順序由句子,到短文,再到大綱架構;一篇文章從不有趣到有趣,需要老師循序經營。林于弘說,再用心一點的老師可按照學生程度的不同,再給予個別的建議,避免全班的發想偏向同一方向。
秘技四:閱讀經典 培養感受
林于弘說,「生活經歷」以及「閱讀」為寫作的重要根基。學生因年紀小,只能靠閱讀補足生活經歷。老師需以鼓勵式建立學生閱讀習慣,以「小碩士」、「小博士」等檢核制度督促學生。閱讀材料方面,建議以「經典」為主,林于弘推薦《三國演義》,此書融合歷史、故事、情義等多重素材,為一優秀讀本。
冰瀞個人的寫作方法: 說明: 其實冰瀞不一定按照上面的來按部就班,但每個人的方法不同,文章的脈絡自然也會有所差異。 方法: 1 . 培養情緒、草擬分段 培養一下情緒,依情緒入境,想想曾經遇過和主題相類似的文章或是能引經據典的文言佳句 若是沒有經常閱讀也沒關係,我們可以平鋪直敘,先草擬一下段落的大概。 (我都是約略4、5段左右,比較好分章) 2. 引經據典,漸入佳境 引經據典不一定是要文人雅士或是哪個名嘴曾經說過什麼,曾經聽過友人或是家人、老師說過什麼讓你為之震撼的言語都可,先用一句經典把話慢慢的帶出來,運用一下想像力,或想像一下平常的對話, 慢慢的把句子帶出,文辭可以慢慢潤飾,譬如:「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晚還要在花園種植玫瑰。」 接著我們便可以接什麼?「這是何等樂觀的想法呢?倘若我們每個人 … 」諸如此類的話,我想這適用於第一、二段。 3. 說明主題的扼要 比如今天的主題是「樂觀」,我們必須強調一下它在生活中甚至生命中的意義,對我們的影響,對他人的影響又是如何的,總之要讓人理解「主題」是在強調什麼,如果真的才思枯竭,建議可以想想自己對於「主題」是抱著怎樣的想法還有理論,甚至是聽過誰去說過什麼。 4 . 收尾和結論 收尾的時候,其實這裡和前面怎麼寫有很大的關聯,總之要記得,其實最後要讓人明白妳「已經」替文章真正的收尾了,怎麼做呢,如果是冰瀞的話,我也許會留給閱讀的人一個想像的空間(一個反問) 或是我「覺得」原來事情就是這麼一回事的感覺。 建議: 其實閱讀和寫作真的有很大的關係,冰瀞的分享其實都是治標不治本,如果想加強語文能力的話,還是要靠各位努力多看些自己喜歡的課外書籍,或是盡量再看報章雜誌時,多學習一些其中運用文辭的技巧,生活就像是一本書一樣,我們可以邊看邊吸收,相信這樣的感受生活,也能讓生活變得有趣許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