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名望的騎士

守護騎士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漫談高雄市愛河的整治


陳孟仙 教授/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


資料來源:清晰環境協會

愛河記錄著許多高雄人的共同記憶,愛河的崛起歸功於二十世紀初日據殖民時代的都市開發。回顧台灣四百年的歷史,十七世紀初,高雄是一個人煙稀少,僅以打狗嶼(旗津)之名出現在中國地圖上的小漁港。時値荷據時代,大陸沿海漁民每年11月至翌年1月,因追捕烏魚來到打狗海域,除做季節性的短暫停留外,也因荷蘭人獎勵漢人移居台灣種植蔗糖,才逐漸有少數漢人移墾於此。十七世紀末,台灣正式納入清廷版圖,設台灣府,並在今日的左營(興隆莊)設立鳳山縣,管轄包括今日的高雄市。十八世紀中葉,因位於台南安平的台江港遭土石流填塞,大陸來台的船隻逐漸改停泊於打狗港,自此打狗港才逐漸轉型為商港。十九世紀中葉,美國威廉士安遜洋行,獲得通商特權,在打狗港修造港口設施,豎立首座燈火信號台,並興建一座簡易泊靠碼頭及一棟倉庫。1858年天津條約訂定,台灣被迫開放通商,打狗才正式開港,設立打狗關,英國人在此設立領事館,英、法、德等國的商人雲集至此,打狗港於是躍升為國際通商口岸,旗後莊洋商雲集,街市繁榮。

1895年,甲午戰爭後訂立的馬關條約,台灣被迫割讓給日本。在日本人積極建設台灣的政策下,打狗被日本政府規劃成為台灣的工業重鎮,於是乎開始打狗港的建設,大興土木,鑿除打狗隙岩礁,填哈碼星和鹽埕埔新市鎮,濬深高雄川 (今日的愛河),引進造船、煉油及煉鋁等重工業,水泥及蔗糖業引入在港口周圍發展。打狗港不但由漁港轉變成工商貿易港口,更成為當時水泥及糖製品的輸出中心。

在日本政府建設高雄州成為日本政府南進南洋基地的政策下,1920 年,打狗改名為高雄,隨後便升格為市,高雄港更進行第三期的築港擴建工程,外圍鄉鎮人口的大量移入,使都市人口由1900年的4千多人,遽增10倍,至 1920年成為4萬人口的都會,城市的規模也由原在愛河西岸的哈碼星及鹽埕埔發展的工商活動,逐漸拓展至愛河東岸的前金、新興及苓雅等區域。高雄市的發展從此突飛猛進,逐步超越安平及台南,取代基隆成為全台第一大港,也發展成僅次於台北的第二大都市。

在這快速城市發展的同時,愛河除扮演著河川運輸、遊憩及漁業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擔負著都市廢水及農田灌溉水的排水通路,沿岸居民的生活廢水、鄰近工廠的事業污水、上游農田及魚塭的廢水,經由地表水溝的輸送,到最後都匯集到愛河裡再排放入海。此時高雄市的人口密度及工商活動所產生的河川污染物質,都還在愛河的污染承載能力內,因此還未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1946年台灣光復時,高雄市是13萬人口的都會。戰後嚴重毀損的高雄港,由國民政府主導下,歷經10年進行沉船打撈、航道拓寬及倉棧修復等工程,恢復了港口功能。同時,由1956年開始闢建第二港口,開發中島新商港及加工出口區,成立中鋼、中油、中船及貨櫃儲運中心。到了1975年,高雄港更躍升為台灣最大最具現代化的港口,高雄市也因港而貴成為南台灣的工商業、貿易重鎮及第一大城市,並於1979年人口高達100萬時升格為院轄市。

高度經濟發展榮景的背後,帶來了嚴重環境公共衛生問題,此時的愛河再也吸納不了龐大的各式污染物質,污濁泛黑的河水,完全喪失遊憩及漁業的功能,終至呈現如墨汁般惡臭薰天的河水,令過往行人掩鼻而逃的景象,最後連河川運輸的功能也蕩然無存。從此愛河的光采褪盡,河岸邊盡是勞工階級及社會邊緣人雜亂無章的違章建築,河面漂流著任意丟棄的垃圾及各式雜物,使愛河更加的髒臭不堪,成為都市的毒瘤,亦成為往後歷任高雄市市長施政的重點。

高雄市愛河的整治是開全國都市河川整治之首例。此計劃在1977 年完成整治的規劃,目的是為迅速消除當時流經高雄市市政精華區的愛河河段,不再瀰漫惡臭,致影響市容及國際觀瞻,因此所採用的方案是直接阻截污水流入愛河的治標方法。整治規劃方案定案後,從1979年動工至1986年底,七年間完成中游治平橋(中華路)以下河段至出海口河岸共11處的污水截流站,截斷流入愛河的污水,並將這些污水導至設立在旗津的中區污水處理廠進行污水處理,處理後的污水再以3公里長的海洋放流管排放至高雄外海。此工程完工後,治平橋以下河段至出海口的河段的水質明顯改善,成群的魚兒立即再現。自此而後,高雄市政府在此基礎下,陸續推動全市的污水下水道工程及用戶接管建設,實施雨污水分流制。時至今日,歷經近30年的愛河整治,高雄市全市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已達約37%,鄰近愛河地區的接管率更高達70%,阻斷愛河上游及周邊污水的流入,才使愛河下游的感潮帶,有如浴火鳳凰般重現其美麗浪漫的河光水影,成為高雄市特有的地景。


愛河是源起於平原的河川,其水源是由曹公圳引高屏溪水而來的農田灌溉水及降雨後的地表逕流水。在高度都市化後,農田被一棟又一棟的住宅所取代,自然也就無農田灌溉水的引入,取而代之的是愛河流域內超過高雄市半數以上近百萬人口之生活污水。在污水下水道工程未普及的狀況下,愛河中上游治平橋截流站以北的河段,就被充當作污水排水溝,輸送著百萬人口的家庭污水及沿岸零星各式大小的工廠廢水。隨著高雄市污水下水道的普及,鄰近愛河地區的用戶接管率雖已為全市之冠,但愛河中游河段的河水仍舊污濁髒臭無法改善,主因是缺乏稀釋的水源,注入愛河的污水雖減少,但在”純度”不變之下,河水仍然烏黑散發著臭味,河水因沼氣的發生而冒泡缺氧,成為魚蝦不生的死河。愛河最上游河段與高雄縣交接處,則因仍有少許農田灌溉水及污染程度較低的農村生活污水注入,維持著水深約25公分的河川基流量,使得少數耐污染的次級淡水魚,如琵琶鼠、吳郭魚及大肚魚得以活存。

至於治平橋截流站以南的河段,也是高市府所誇稱之愛河整治成功的河段,在非雨季時因污水皆由截流設施收集輸送到中區污水處理廠,經處理後排放到高雄沿海,阻絕了大多數的污染源流入,此時的感潮河段只有少許淡水水源注入,水體幾乎是海水,且其水量受潮汐影響,每天有兩次的漲退潮,與高雄港連通經由高雄第一港口與外海進行海水的交換,因此水質的優劣會受高雄港水質的影響。大體而言,此河段河水的水質可達到戊類河、川、湖、潭、庫的水質標準,亦即水中溶氧大於2 ppm,水面無飄浮物的標準。然而,到了雨季因中區污水處理廠每日的最大容載量只能處理50萬公噸的污水,加上整個下水道系統尚未能完全將地表逕流水與污水分流,大量的雨水夾雜著污水超過了中區污水處理廠的日處理量,因此各截流站必須打開閘門,宣洩大量的雨水,如此一來各支流及上游的污水順勢大量注入愛河的下游,使得每年五月到九月間,愛河下游的水質很容易再度惡化,水中溶氧下降至2 ppm以下,甚至為零的情形,水面上漂浮著垃圾,完全無法達到戊類的水質標準。此污染情況與下雨天數的多寡有正向關係,亦即下雨天數越多,河水的污染也就越嚴重。此外,在距河口越遠處的河段,如中都橋至治平橋間的河段,亦因受潮汐水流帶動較少,水質亦較河口河段為差,經常有溶氧低於2 ppm的情形。

   
變裝成兒童滑梯的治平橋截流站

因此,整條十二公里的愛河,僅有下游治平橋截流站以下河段(約4.3 公里),因感潮作用有豐沛的水源,且在非雨季時(10月至翌年3月)有清澈的河水,其中又以建國橋以南至河口河段(約1.5公里)因潮汐交換較頻繁,有全河段最好的戊類水質。此河段,到目前為止共發現有22種魚類和5種蟹類(包括鋸緣青蟹(紅蟳)、遠海梭子蟹、鉤肢短槳蟹、鈍齒短槳蟹和底棲短槳蟹)。其中數量最多的魚類為環球海鰶(土黃仔)(約佔60%),其次依序為短棘鰏 (狗更仔)及大眼海鰱(約佔10%)、虱目魚、黑邊鰏、曳絲鑽嘴(米碗仔)及大鱗鮻 (豆仔、粗鱗仔)(約佔4%)。其他曾出現的魚類尚有北梭魚、海鰱、隆背小魦丁、花身雞魚、巴布亞鰺、瓜仔鰺、長吻仰口鰏、烏魚、長鰭凡鯔、白鮻、褐藍子魚(臭都魚)、黃鰭鯛、金錢魚(黑星銀拱)、吳郭魚及叉舌鯊(蝦虎魚的一種)等等,皆為廣鹽性的表層浮魚。

目前愛河下游的感潮河段已成為高雄市吸引各界目光的焦點,也是高雄是吸引觀光客最重要的賣點,在河口由高雄橋至中正橋河段為每年元宵燈會、端午節龍舟競賽及其他各類活動舉辦的熱門場所,平時分別設立於東西兩岸的 ”河邊曼波”及 ”黃金愛河”咖啡座,有著現場樂團的表演演唱,更為愛河邊的漫步加添詩意。中正橋至七賢橋河段雖不若高雄橋至中正橋河段的熱鬧,但河岸兩旁寬闊的人行步道是河邊散步的好去處,接下來,七賢橋至建國橋河段,除可散佈欣賞河岸風光外,白天此河段更為風帆活動的場所。到此,愛河所有的水上及河堤活動,如同尋游在愛河上的 ”愛之船”觀光船一般,到了七賢橋的水幕瀑布前終止。

未來高雄市政府將結合兩側城鄉新風貌計畫,繼續辦理建國橋以上河段,配合防洪及親水需要逐步改善愛河沿岸的景觀,預計建設船舶碼頭、腳踏車道、綠籬植栽、照明設施、岸壁堤線及橋樑美化等工作,並規劃河川遊憩的親水空間,設置河川船舶接駁碼頭與遊港動線串聯,規劃自高雄港的五號船渠經新光路尾端,由河口(高雄橋)進入愛河,經中正橋、七賢橋、二號運河口、建國橋、中都橋,通過治平橋截流站,再沿美術園區南側及三民一號及二號親子公園上溯至河堤社區等,企圖將愛河沿岸的歷史博物館、音樂館、美術館、客家文物館等重要藝術文化資源銜接,建構成高雄市完整之藍色水路網,成為全台最特殊的都市旅遊景點。

殊不知在高雄市政府炫耀愛河整治成效,並極力往愛河中上游擴展河堤建設之餘,不由得令人擔憂。30 年前為求立即解決都市汙染問題,以截斷污水源方式所設計的治標方案,仍沿用至今,是否能滿足未來跨越愛河治平橋截流站以上河段開發建設之需求,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愛河自治平橋以上河段的水源幾乎只有生活污水,即便治平橋截流站閘門打開,所引入的潮水也僅能達到位三民親子公園的龍心橋,而且水深只及15公分,因此前述藍色水路網的建構,若沒有豐沛的淡水水源補注,如何能在乾枯的河床上行舟並上溯至愛河上游的河堤社區呢?

愛河上游消失的農田為一棟又一棟高樓所取代,而原先注入到愛河的農田灌溉水卻沒替代水源。高樓居民生活產生的污水,由普及的下水道系統截取輸送到位於旗津海邊的中區污水處理廠,然後進行海放,大大縮短淡水水源停留在陸表的時間,如此一來,污水是不會再注入愛河造成污染,但愛河唯一的淡水水源也從此中斷,徒留下乾枯河床做為降雨時的排水通路,如此能否行舟呢?

假如藍色水路網是愛河下一階段河川整治的目標,那麼解決愛河淡水水源的補注,設法保持河川的基流量將是最關鍵的工作。我的建議是應朝將上游生活污水就地處理再利用來考量,而不應該再沿用過時的規劃,繼續將污水導至中區污水處理廠處理後海放,否則就該面對現實,承認愛河中上游就是一條防洪用的排水通道,不應在再做以行舟串聯銜接愛河沿岸各項歷史藝術文化資源的春秋大夢。

愛河的開發利用與高雄市都會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都是近百年來的事情,這些的開發都在毫無環境生態保育觀念下,超限使用不到50 年便呈現百弊叢生的樣貌,如今雖然我們已經歷了30年的整治,才有一個起碼的現代都會河川之風貌,然若未來我們仍不以宏觀的生態觀來進行開發規劃利用,如保留河岸周邊的埤塘及濕地,儘量保持彎曲的河道,上游建造二次污水處理廠,進行淡水水源的補注,並預留寬廣的公園綠地,愛河終將再度被超限利用至光彩褪盡。
         

資料來源:清晰環境協會

-----------------------------------------------
個人感想,常常聽到前高市長說愛河是他的政績之一。
又常常拿這作標題與訴求。

萬萬沒想到搜尋愛河整治,愛河卻是全國首先整治的河川,已經歷經三十年的整治。
俗話說得好,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 本文最後由 win4cd 於 08-1-14 06:39 PM 編輯 ]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呵呵


感覺有得到些東西。
 
Liberty is the right to do everything which the laws allow.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30年前開始整治的河川,還不是一樣臭氣沖天20多年?
那20多年可有魚蝦在裡面過?

那麼多任市長,還不如一個只做六年的呢……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大選都已經結束,怎麼還是看到宣傳單?

......
民國76年元月開始運轉的「污水下水道第一階段工程」是愛河整治的基石,由於當時高雄市的都市計畫發展中並無污水下水道系統的設置,因此各式的污廢水便利用大街小巷到處可見的小水溝(雨水下水道)→中水溝→大水溝流注到愛河裡,因此原本應該只收納雨水及地表逕流水的河川,只好毫無選擇餘地,照單全收,變成匯集全市污廢水的超級大臭水溝。......
http://pwbgis.kcg.gov.tw/Love/clean_02.htm

從上面資料來看,愛河水質不良的因素,來自於天然水源與人為污水混合排放的結果,而污水下水道系統的整頓工程,牽涉到財務與用地取得等等影響,國民黨所規劃的污水下水道系統在民國86年完成第二期計劃,第三期計劃也在隔年開始推行,而謝長廷任職期間,也是繼續沿長國民黨時代的整治政策,說謝長廷是搶收前人的栽培成果,這有甚麼問題?

30年前開始整治的河川,還不是一樣臭氣沖天20多年?

.30年前(民國67年)的污水下水道系統,就已經完成污水分類處理排放?

研究事實不容易,打嘴砲最簡單!
 

缺錢!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原帖由 Ahorn 於 08-6-10 14:16 發表
30年前開始整治的河川,還不是一樣臭氣沖天20多年?
那20多年可有魚蝦在裡面過?

那麼多任市長,還不如一個只做六年的呢……


已經不錯了拉 至少每年元宵節還可以弄個花燈 還有讓人喝咖啡 而且那些花也很漂亮阿
不要走路不小心掉到河裡面就好了

記得我以前常去河邊那個電影圖書館的.....

[ 本文章最後由 直落不蘭雅 於 08-6-14 19:09 編輯 ]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國民黨別吝於讚美愛河


前陣子,高雄市議會國民黨團帶領記者搭船,說要見證愛河整治並不成功,中上游仍有惡臭。最近,國民黨又召開公聽會,說愛河整治成功不是謝長廷一個人的政績,而是從國民黨執政開始就已投入經費整治愛河,所以國民黨認為愛河整治應該是歷任市長的功勞。一下子說愛河整治不成功,但卻又召開公聽會說整治愛河國民黨的市長也有功勞,國民黨的邏輯真的很奇怪。


民眾認同整治成果


又要污衊愛河,又要急著攬功,由國民黨的心態來看,愛河的改變確實成功,而且是在謝長廷的任內有顯著改變,不然國民黨為何需要不斷的提醒大家,其實他們也是有功勞的。


其實,愛河有沒有改變,民眾的感受最深,看到愛河兩旁悠閒散步的人們、河上點點風帆,還看得到小魚小蟹,而國民黨所邀請的學者專家卻說愛河並未恢復河川生命力,只是截流攔污而已,如此說法真是令人不堪,不但貶抑高雄市的母親--愛河,也抹煞的為了愛河整治而投入大量心力的人員。


愛河的整治確實從1979年國民黨執政開始,但是到了1998年,將近20年的時間,全高雄市污水下水道的接管率卻只有6%,反觀謝長廷擔任高雄市長六年任期內,全市接管率已達到40%,執政者對於市政有心或無心高下立見。


再者,國民黨所稱愛河整治只設閘門攔截而已,但他們卻漏掉了設立閘門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污水排放的第一時間即先處理,以減少污染源進入河川,自然讓河川更有生機。

而國民黨所稱中上游污染仍在,是因為用戶接管尚未完成,目前仍分段進行,因此會有污染及臭味也屬正常,國民黨攻擊此點是否只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問題核心抑或是為了選舉刻意誤導民眾?

根據觀光局調查,2007年上半年全台十大景點中,愛河名列第二,這是全國民眾對愛河整治的肯定。因污水下水道家庭用戶接管率快速提升,雨污水分流讓愛河水質日趨穩定,至今水質已達到環境保護河川丙至丁級的水質標準,而以往颱風豪雨必要性排洪影響河川水質的恢復期,也從以往一個月縮短為一周,而根據2005 年國立海洋科技大學調查,愛河現在已有51種魚蟹類,比2002年中山大學所調查的26種及1998年的7種,有很大的進步。


身體力行給予肯定


再多的口水都難以掩蓋愛河的美麗與轉變!馬英九與國民黨屢屢批評愛河整治未果,卻又急於跳出來說愛河整治大家都有功勞,如此反覆地公開表達對愛河整治的意見卻從未聽聞他們對愛河的讚美與愛。而高雄市民、藝術家們與全台的觀光客,甚至生存在愛河中的魚群,都不吝惜用行動給予愛河最深的愛與讚美,就連老市長謝長廷也到處行銷愛河的美。所以,請馬英九與國民黨不要吝於表達心中的想法,多給愛河一些愛與讚美吧!


施美旭/高雄市政府前市長室秘書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我覺得一堆政治人物動不動就搬出愛河整治
好像是自己的政績一樣似的
而且環境是每個人都要維護的,你弄得很好我是很感謝啦
雖然我不是高雄人
但是重點是,『全台灣只有淡水河跟愛河』
這兩條都很漂亮,真是棒極了
下水道系統又做的這麼好,高雄一定不會淹水
以後找工作去高雄就對了
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像漁民一樣,在河上蓋棟木屋
以後就不怕土石流跟淹水了,超安全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10-2 08:42 , Processed in 1.22264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