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台湾自古即属於中国。台湾古称夷洲、流求。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距今一千七百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它们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公元三世纪和七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进入十七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十七世纪末,大陆赴台开拓者超过十万人。至公元一八九三年(清光绪十九年)时,总数达到五十点七万余户,二百五十四万余人。二百年间增长二十五倍。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由南到北,由西及东,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五十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早在公元十二世纪中叶,宋朝政府即已派兵驻守澎湖,将澎湖地区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巡检司”。明朝政府於十六世纪中后期,恢复了一度废止的“巡检司”,并为防御外敌侵犯,增兵澎湖。一六六二年(清康熙元年),郑成功在台湾设“承天府”。清朝政府逐步在台湾扩增行政机构,加强了对台湾的治理。一六八四年(清康熙二十三年)设“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下设“台湾”(今台南)、“凤山”(今高雄)、“诸罗”(今嘉义)三县,隶属福建省管辖。一七一四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派员测绘台湾地图,勘丈全境里数。一七二一年(清康熙六十年),增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改“分巡台厦兵备道”为“分巡台厦道”。尔后又增设“彰化县”和“淡水厅”。一七二七年(清雍正五年),复改“分巡台厦道”为“分巡台湾道”(后又改为“分巡台湾兵备道”),增“澎湖厅”,定“台湾”为官方统一的名称。一八七五年(清光绪元年),清政府为进一步经营和治理台湾,再增设“台北府”及“淡水”、“新竹”、“宜兰”三县和“基隆厅”。一八八五年(清光绪十一年),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任刘铭传为首任巡抚,行政区扩为三府一州,领十一县五厅。刘在任内,铺铁路,开矿山,架电线,造商轮,兴办企业,创设新学堂,把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大向前推进。

  一九四五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重新恢复了台湾省的行政管理机构。

  海峡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十五世纪后期起,西方殖民主义者大肆掠夺殖民地。一六二四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一六二六年(明天启六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台湾北部。一六四二年(明崇祯十五年),荷兰又取代西班牙占领台湾北部。两岸同胞为反对外国殖民者侵占台湾进行了包括武装起义在内的各种方式的斗争。一六六一年(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率众进军台湾,於次年驱逐了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

  一八九四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在日本威迫下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消息传来,举国同愤。在北京会试的包括台湾在内的十八省千余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呜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和台湾同胞一起,与占领台湾的日军拼死搏斗。中国大陆东南各地居民为支援这一斗争,或捐输饷银,或结队赴台,反抗日本侵略。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同胞一直坚持英勇不屈的斗争。初期,他们组织义军,进行武装游击抵抗,前后达七年之久。继而,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他们又汇同大陆同胞一道,先后发起十余次武装起义。及至本世纪二十和三十年代,岛内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群众运动更加波澜壮阔,席卷台湾南北。

  一九三七年,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关系者,一律废止。《马关条约》自属废止之列。这一布告并郑重宣布:中国将“收复台湾、澎湖、东北四省土地”。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的抗日战争,於一九四五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收复了失土台湾。台湾同胞鸣放鞭炮,欢欣鼓舞,祭告祖先,庆祝回归祖国怀抱的伟大胜利。

  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於中国。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一部分,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支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反对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中国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结成同盟国。一九四三年十二月一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於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一九四五年七月二十六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十月二十五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於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於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百五十七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它们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守護勳爵

總而言之,這篇文章是個廢物,台灣隨便一個有歷史常識的人都能反駁

以現代國家觀念(中國古代國家觀跟現代不同,常造成誤會),台灣入中國版圖應該是在鄭氏治台時期,之前的頂多是發現 記載以及極少部分的移民(不過都住不久,台灣原住民悍的很),也就是所謂的化外之地 海盜窩

就連鄭芝龍也只是將台灣當作臨時補給站,並無長久打算

鄭成功在大陸戰事連連失利,所以必須找一後方基地圖謀反攻,於是他找上了台灣

鄭成功不久後去世,由鄭經繼任,和軍師陳永華等人開墾台灣,但實際範圍只有今天台南週遭,而清朝打下台灣後即將鄭氏軍隊全數招回內陸,大批田地因此又荒廢(當時主要是屯田制)

清廷攻台時就有聲音要聯合荷蘭,攻下台灣後賣給荷蘭,而攻下之後朝中大臣大多反對留台,主張將人民全數撤回

後雖經由施琅力陳留台,但康熙主要的考量依舊是為了防止台灣再次成為反賊基地

清領時期主要分前後兩期,前期態度消極,官員擺明是來混日子,社會混亂豪強並起,又因環境不佳死亡率極高

之後因為幾次外國有意拿下台灣,引起清廷注意,因起指派幾任大臣來台治理,以海防為主,民生建設也有,不過相較之下不值得一提,其中以劉銘傳最為有名

甲午戰敗後台灣割讓日本,50年內日本花費不符國力的精神建設台灣,主要是為了南進基地 宣揚國威以及榨壓殖民地資源,台灣當時的建設比日本國內要好的多,台灣大多數的基礎建設也是在當時建立

但是相對的,二等國民的對待  會社無情的榨壓,台灣人也痛恨著日本人(為了避免無謂憤清亂入特別講一下)



至於你最後一段,一直避免中華民國的出現,事實上開羅會議的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而中華民國政府也確實存在著,中共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實際的統治過台灣




像這種充滿意識形態的文章少看點吧,看多了只會讓你的頭腦出問題,有興趣台灣關於台灣史的資料應該不少,中立的史料很多可以去看看

以後這種憤青文章可以不用貼了
 
http://blog.roodo.com/yowyowyow123
我的部落格,有興趣來看看吧,想要發文我也可以代貼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居民

大檢查官

為啥故意略過鄭式王朝跟日據時代

這樣整個斷掉了沒人看的懂

說是講歷史其實還是在吵型態

誰寫的我不懂耶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26 18:38 , Processed in 0.01818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