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會員:rogertri
中世紀 II 將領隨從名人堂 之 十三名將譜
arnold_von_winkelried
阿諾德・馮・溫克里德
arnold_von_winkelried_desc
瑞士民族英雄,以血肉之軀奮力頂住敵人槍林
arnold_von_winkelried_effects_desc
所有作戰部隊士氣+2,攻擊作戰統率力+2,將領生命力+4
瑞士聯盟對哈布斯堡家族的反抗雖不是一直成功的,但其成員之間互相支援,在1315年的蒙加頓(Morgarten)戰役,1386年盧塞恩的森帕赫(Sempach)戰役及1388年格勞圖斯州的奈佛爾斯(N?fels)戰役中分別取得了勝利。在森帕赫戰役和奈佛爾斯戰役中,瑞士擊敗了哈布斯堡家族,迫使其勢力退出了瑞士中部。從那時起,哈布斯堡家族再沒能奪回該地區的統治權。
森帕赫戰役中出現了一位瑞士民族英雄:阿諾德?馮?溫克里德(Arnold von Winkelried)。他用自己的身體抵擋長矛,突破了敵人的防線,為同胞開通了前進的道路。溫克里德的犧牲精神不僅激勵了他的同胞,也受到世界人民的敬佩。下面是蘇格蘭作家兼詩人沃爾特?司考特(Walter Scott,1771-1832)用溫克里德的遺言改寫的詩篇:
“我有一個賢惠的妻子,
她和我們剛剛出生的兒子等在家中:
為了祖國,我離開了他們。
因此,我們一定要勝利!”
危機關頭,
他衝向奧軍的隊伍中,
用身體、胸膛和雙手抵擋敵人的長矛;
四支長矛刺穿了他的胸膛,
六支將他的身體撕裂,
在密集的矛鋒中,他堅持反抗,
用盡全力,掙扎出敵人的隊伍,死去!”
bertrand_du_guesclin
伯特蘭・杜・格斯克林
bertrand_du_guesclin_desc
法國名將,為任何欲圖霸業者不可多得之左膀右臂
bertrand_du_guesclin_effects_desc
統率力+2,所有作戰部隊士氣+2,對英格蘭作戰統率力+2,對葡萄牙作戰統率力+1,對西班牙作戰統率力+1
伯特蘭・杜・格斯克林為法蘭西布里多尼騎士,百年戰爭時期名將,他避免與英軍決戰而利用擅長的靈活防禦逐步削弱英軍實力,令法軍逐步收復早期大部分失地,並於聖殿騎士團重建後任第五任總團長。
蒙姆蘭城堡距離拉伊夫(Les Iffs)1公里,建造於12至15世紀之間,曾經是伯特蘭・杜・格斯克林(Bertrand Du Guesclin)的鬼魂出沒之所。1354年,他在這裡受封為騎士;也是在這裡,他娶了他的第二個妻子讓娜・德・拉瓦勒(Jeanne de Laval)。城堡的尖頂塔樓建於12世紀,至今仍有兩座殘存。建有雉堞的入口通道裝着吊橋,最初建造於14世紀,城堡的主要部分則建於17和18世紀。
chevalier_de_bayard
巴亞爾騎士
chevalier_de_bayard_desc
這位以“無懈可擊的無畏騎士”著稱的英雄,任何統帥都意欲將其攬至麾下
chevalier_de_bayard_effects_desc
騎士美德+2,虔誠+2,統率力+2,偵察視野+2
皮埃爾・特利爾,法國名將,以騎士巴亞爾聞名於世,縱然已過數個世紀,他依然被人們認為是“無懈可擊的無畏騎士”(le chevalier sans peur et sans)。然而他自己,卻更喜歡同時代人們因為因為其步態典雅和藹可親而送他的另一個稱號“和藹騎士”(le bon chevalier)。
巴亞爾是十三騎士對抗德國軍隊傳奇中的一員,他充沛的精力和出色的勇氣令其在意大利戰爭期間聲名鵲起。某次戰鬥中他隻身死守加里利亞諾橋與200名西班牙士兵激戰,以至教皇朱利安二世都對其讚歎不已,意欲攬至麾下。1508年路易七世圍困熱那亞戰役中,巴亞爾再立奇功。
巴亞爾勇悍絶倫,戰技嫻熟,在一系列意大利戰役中戰功卓著,然而1512年佈雷西亞圍城戰中身負重傷,此役中,巴亞爾率先登上城牆,喋血惡戰,身被重創,士兵們將他抬至附近貴族宅院,早先他曾經庇護過該貴族家庭妻女免受侮辱。
george_of_antioch
安條克的喬治
george_of_antioch_desc
西西里名將,其戰術靈活多變,同時飽讀詩書,至為虔誠。
george_of_antioch_effects_desc
虔誠+1,統率力+2,人民擁戴+2
安條克的喬治出生於安條克基督教家庭,後因父親為齊裡王朝蘇丹招攬,隨其父母遷至突尼斯,被蘇丹收為養子,並立其為王儲。然後隨商船秘密潛入西西里首都,隨即受到諾曼伯爵羅傑二世重用,隨其東征西討,征服阿普里亞和卡拉布里亞地區,屢建殊勛。1129年,喬治率60條戰艦攻擊王子格里摩爾德叛軍城市巴裡,迫其投降,王子隨即為國王羅傑所赦免。1131年,國王羅傑要求阿馬爾菲城放棄防禦被拒,喬治再次率軍圍困該城,虜獲所有該城戰艦,城市請降。1132年,喬治被授銜海軍大元帥(ammiratus ammiratorum)。
喬治受教育程度極高,精通數種語言。曾於馬札拉-德瓦洛創立聖米歇爾教堂,並在巴勒莫創立於自己同名教堂,以奧雷托河畔七拱艦橋建築而聞名於世。
gerard_de_ridefort
傑拉德・德・雷德福
gerard_de_ridefort_desc
聖殿騎士團總團長,以作戰勇猛並毫髮無傷著稱。
gerard_de_ridefort_effects_desc
統率力+1,威望+1,所有作戰部隊士氣+1,攻擊作戰統率力+2
傑拉德・德・雷德福自1184年起直至去世,任聖殿騎士團總團長。其出身於佛拉芒貴族家庭,因為前途黯淡,遂於1146年參加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東征失敗後,留在的黎波里公國效力於雷蒙三世,雷蒙開始曾允諾將其女下嫁,並分封傑拉德富庶采邑,但由於接受比薩富商賄賂而反悔。傑拉德遂離開雷蒙,加入聖殿騎士團,並於1184擔任總團長。
jan_zizka
約翰・傑士卡
jan_zizka_desc
傑出名將,尤擅靈活防禦
jan_zizka_effects_desc
統率力+2,威望+1,防禦作戰統率力+2,攻城器械建造效率+50
約翰・傑士卡(c. 1360 - 1424), 為捷克名將,胡斯運動領袖,出生於波西米亞貴族家庭,曾於格林瓦爾德防禦戰中大破條頓騎士團,後在胡斯戰爭中威名遠震。傑士卡實際上為其綽號,意為“獨眼”。
約翰・傑士卡的最大貢獻在於兵器改良。他成功將許多農具改良為武器,例如連枷。參照早期西歐的輜重車模型,傑士卡設計出障礙戰車,將諸多戰車圍成環形,部隊和戰馬位於其中,戰車上設有射擊孔,用於向外發射火槍或弩弓。同時,傑士卡亦最早引入軍隊作戰旗語,以方便戰場指揮。
joan_of_arc
聖女貞德
joan_of_arc_desc
法國女英雄,堅信上帝選擇她領導法蘭西獲勝,法國民眾亦深信不疑
joan_of_arc_effects_desc
虔誠+2,統率力+1,所有作戰部隊士氣+2,對英格蘭作戰統率力+2
聖女貞德(1412― 1431)是法國民族英雄、軍事家,天主教聖徒。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最後被捕並被處決。
貞德原為法國農村少女,她聲稱在十六歲時的一日,在村後的大樹下遇見天使聖米迦勒、聖瑪嘉烈和聖凱瑟琳,從而得到“神的啟示”,要求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國人佔領的法國失地。後來她幾番轉折,得到兵權,於1429年解奧爾良之圍,並帶兵多次打敗英國的侵略者,更促成擁有王位承繼權的查理七世於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聖女貞德於1430年在貢比涅一次小衝突中為勃艮第公國所俘,不久為英國人以重金購去,由英國當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異端和女巫罪判處她火刑,於1431年5月30日在法國魯昂當眾處死。她17歲時便成為了聞名法國的女英雄,但在3年後的20歲便遭處死。20年後英國人被徹底逐出法國時,貞德年老的母親說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審判貞德的案子,最終於1456年為她平反。之後並於1920年5月16日由教宗本篤十五世封聖。
貞德死後成為了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角色。從拿破到現在,法國的政治人物都曾以她的偉大形象進行宣傳。
尼爾斯・埃勃森
niels_ebbesen_desc
以暴虐名世,曾為保衛國土奮勇作戰
niels_ebbesen_effects_desc
騎士美德+2,統率力+2,所有作戰部隊士氣+2

尼爾斯・埃勃森,丹麥貴族和國家英雄,以屠殺伯爵傑哈德三世名世。
關於其人背景已多不可考,只知道他來自日德蘭貴族。早期曾支援德國在當地的統治,後轉變陣營進行反抗。1340年,當伯爵傑哈德三世發動戰爭,埃勃森強力支援日德蘭游擊隊反擊。該年4月1日晚,埃勃森率軍潛入伯爵設於蘭德斯的司令部,大肆屠戮,埃勃森本人闖進伯爵寢室,將在場所有人全部格殺,然後遁去無蹤。此後,埃勃森在抵抗運動中屢建奇功,舉足輕重,但在某次戰役中被德國軍隊所殺。埃勃森屠殺傑哈德三世的事蹟被記入亞歷山大・格雷的丹麥史詩歌謡中。
尼爾斯・埃勃森通常被看作中世紀丹麥的偉大英雄,其“暴虐屠夫”行為掀開丹麥民族解放運動序幕。儘管某些學者認為這僅僅是單純的屠殺,究竟出於民族義憤或單純宣洩個人暴力,其動機皆已不得而知,但無論同時代還是後來的詩詞歌謡都將其讚頌為自由戰士。1882年,在蘭德斯市建成尼爾斯・埃勃森的雕像,以資紀念。
roger_de_moulins
羅傑・德・穆蘭
roger_de_moulins_desc
曾任醫院騎士團總團長,軍政雙全
roger_de_moulins_effects_desc
統率力+2,威望+1
羅傑・德・穆蘭自1177年直至1187年去世,擔任醫院騎士團總團長。
醫院騎士團向與聖殿騎士團不和,但教皇亞歷山大三世敦促羅傑與後者簽訂和約。1184年,羅傑與聖殿騎士團總團長阿諾德以及耶路撒冷拉丁長者赫拉克里斯巡行歐洲,在英、德、法三國創立醫院騎士團分部,1185年回程途中參與諾曼軍隊對薩瑟洛尼卡的攻擊。
就任總團長期間,羅傑與耶路撒冷王國糾纏不休,先後反對國王瑞納德和居伊,並在1186年居伊即位時,拒絶交出聖庫鑰匙。羅傑參與了1187年對抗薩拉丁的克雷松大戰,可能在此役中陣亡。另一推測為,此人併為喪生剋雷松,而是在稍後的哈丁會戰中為薩拉丁所擒,並遭處決。
simon_de_montfort
西蒙・德・蒙德福特
simon_de_montfort_desc
傑出野戰名將,以率領議會軍擊敗國王軍隊而著稱
simon_de_montfort_effects_desc
騎士美德+2,統率力+2,忠誠-1,人民擁戴+1
西蒙・德・蒙德福特於1208年生於法國大領主家庭,父親過世後,將土地全部遺給其長兄阿莫瑞,由於蒙德福特家族早期在英國亦擁有土地,阿莫瑞遂建議西蒙前往英國謁見亨利三世,重新取回土地。西蒙到英國後,頗受亨利三世欣賞,不但獲得土地,更受封為蘭開斯特公爵以及國王扈從大臣。其後,由於西蒙相貌英俊,獲得國王妹妹埃莉諾傾心,委身下嫁,令其成為國王姻親,並得以參與國政,軍事才能亦得以顯露。
與國王交從過密後,西蒙認識到國王資質平庸,遂聯合十五男爵組成貴族議會,要求國王出讓權力。亨利三世起初允諾,但聚集大軍後立即反悔,雙方軍隊1264年於蘇塞克斯展開惡戰,儘管三名主教前往調停,和約未果,西蒙大破國王軍隊,俘獲亨利三世,國王軍隊全部潰散,成為著名會戰。
其後,西蒙領導貴族議會掌握國家大權,以貴族、主教和城市代表組成國會,負責國家日常管理,自己則擔任三人委員會主席。數月後,由於權力紛爭,委員會分裂,另一方出走聯合愛德華王子發動複位戰爭,於1264年擊潰西蒙議會軍主力,西蒙本人陣亡,其屍體被毀,頭顱則傳視各地,以為犯上篡權者之誡。
sir_william_wallace
威廉・華萊士爵士
sir_william_wallace_desc
也許從外表上他象個暴徒,但這位蘇格蘭愛國者無論統帥藝術還是所受教育都遠超大多數國王
sir_william_wallace_effects_desc
騎士美德+1,統率力+1,威望+1,所有作戰部隊士氣+2,與英格蘭作戰統率力+3
威廉・華萊士(1270 C 1305),蘇格蘭民族英雄。1296年,英格蘭吞併蘇格蘭,他帶領蘇格蘭人民與英格蘭展開鬥爭,希望能脫離英格蘭的統治,1297年的史特靈橋之役(Battle of Stirling Bridge)中獲得大勝利,但在次年的福爾柯克戰役失敗後,他領導蘇格蘭人展開游擊戰,失敗後流亡法國,希望得到法國對蘇格蘭作出幫助,不果,返回蘇格蘭。1305年因被部下出賣而被英王愛德華一世抓到處死。
taticius
泰提修斯
taticius_desc
拜占庭帝國海軍與野戰名將,傑出演講家和格鬥專家
taticius_effects_desc
統率力+2
泰提修斯為拜占庭帝國 科穆寧王朝 阿列克修斯一世麾下名將,其父為皇室僕人,因此泰提修斯與阿列克修斯一世自小共同成長。
1078年,阿列克修斯一世登基前,泰提修斯曾率軍與其政敵巴希拉西奧作戰,並識破對方伏擊。阿列克修斯一世登基後,泰提修斯執掌軍權,率領帝國軍中土耳其僱傭軍於底耳哈琴會戰中對抗羅伯特・吉斯卡軍隊。1086年泰提修斯率軍向塞爾柱王朝開戰,意圖收復尼西亞,當得知土耳其援軍大至,領軍從海路撤退,轉進攻擊卑斯尼亞,後平息佩切涅格異端暴亂,在1087年迪瑞斯塔會戰中率領拜占庭右軍大戰佩切涅格軍隊。
1094年初,泰提修斯發現尼斯涅福斯弒君陰謀,儘管與其私交甚篤,但仍然將其揭發,導致後者被流放目盲。
十字軍戰爭中,泰提修斯曾防禦君士坦丁堡以防十字軍劫掠,並在十字軍和土耳其軍隊間儘力調停,後跟隨十字軍作戰,沿路收復帝國土地。十字軍在尼西亞分裂後,泰提修斯屬於諾曼派系,追隨塔蘭托伯爵伯希蒙德。
vlad_tepes
弗拉德・泰普斯・德拉古拉
vlad_tepes_desc
最堅決的基督捍衛者之一,但以殘忍手段對付敵人而著稱
vlad_tepes_effects_desc
殘暴+3,與穆斯林作戰統率力+3

德拉古拉的原型是中世紀時的瓦拉幾亞大公弗拉德三世,其外號為采佩什(Ţepeş,意為刺棒)。弗拉德三世在1456年至1462年間統治現在的羅馬尼亞地區。
當時的敵軍奧斯曼土耳其人曾在德古拉城堡前看見兩萬人被插在長矛上任由其腐爛,而被這令人作惡的景象嚇得拔腿就跑。儘管多數人將德古拉視為虛構的嗜血怪物,但羅馬尼亞人視他為民族英雄,而德古拉王子的敵人很樂見於歷史將他變成民間故事中邪惡的吸血鬼。
愛爾蘭作家Bram Stroker 1897年寫了一本名為的小說,小說中的德古拉伯爵是個嗜血、專挑年輕美女入手的吸血鬼,小說後被改編成電影,而這座歌德式的古堡就出現過在無數吸血殭屍電影中,小說中描述、位於羅馬里亞的拜恩古堡(即德古拉古堡)一夜成名。
德古拉堡位於羅馬尼亞的特蘭西瓦尼亞,是當地一個著名旅遊點,古堡預計價值2500萬美元,原屬瑪莉皇后所有,1938年傳給女兒伊萊亞娜公主,1948年被當時政府沒收,但2006初通過法例,將被沒收產業歸還業主,並成立“產業基金”,向有損失的業主賠償,同年5月,當地政府文化部決定將古堡歸還原來的主人。
 
~_~"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26 02:30 , Processed in 0.01710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