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滿有趣的.因此今天貼太監有關的內容^^

(原作:楚丘)

所謂「太監」,是指中國君主時代宮廷內侍奉帝王及其眷屬的被閹割了性器官的男子。
中國的太監始於何時,我沒有詳加考證過;但卻知道唐代時已設有「內侍省」。
史書記載,唐代以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有所謂「閹人」侍奉國君,儘管那時還沒稱為「太監」。
中國的君主制度在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廢除,但是太監卻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還存在於中國,
將屆期頤之年的孫耀庭先生便是中國在世的最後一個太監。
談談他的一生對於我們認識一個時代並瞭解一個社會群體的命運也許是有益的吧。

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京都設在北京,因此就地取「材」,
它所需要的太監也大都來自於近畿之地的河北省。
「皮硝李」(慈禧太后的寵監李蓮英)、崔玉貴(也是慈禧寵監,曾將珍妃丟入井中)、小德張(原名張祥齋)都是河北省人。
孫耀庭便是小德張的小同鄉,他們都是河北省靜海縣人,兩人的村莊只相距十幾里路,
不過當小德張已是隆裕太后(光緒帝的皇后)的太監大總管的時候,孫耀庭才呱呱墜地罷了。

孫耀庭生於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河北省靜海縣(現屬天津市)西雙塘村人,乳名留金。
他家真是一貧如洗,全家四五口人全靠留金父親孫懷寶打短工、扛大個兒、賣燒餅掙點錢餬口,
吃了上頓沒下頓可以說是經常的事;實在揭不開鍋蓋了,就全家出外去逃荒,
四處流浪幾個月再回到雙塘村他們那兩間茅草房子裡來。
為了全家不吃飯不行的那幾張嘴,留金的大哥十幾歲便自己賣身到法國去當華工。
說起留金家的苦日子來,真是一言難盡,連才幾歲的小留金,天天就為填飽肚子發愁。

留金6歲那年秋天,村裡沸沸揚揚地說,北京皇宮裡的太監大總管小德張要回家省親,
大運河上的船隊連排幾里路長,天津的道台和靜海縣的縣太爺都到運河邊去迎接,
說是小德張回家後要請戲班子唱三天大戲,還請全村裡的人吃一頓白面肉包子。
小留金嚷嚷著要去看熱鬧,留金爹也想去看看這位比天津道道台老爺還闊氣的老公小德張,
好在小德張的家鄉呂官屯離雙塘村不遠,所以留金父親背起小留金便去了呂官屯。

回來的路上小留金在爹的背上納悶地問:「小德張為嘛這麼闊?」
「人家當『老公』熬出來的唄!」爹回答他。
「嘛是『老公』?」小留金還是不明白。
爹回頭看了看留金,笑著輕輕地摸了一下留金的蠶蛹似的「小雞兒」,說:
「就是把這個玩意兒割掉了!」他明白了。

從此小留金便常常盤算這事:當了「老公」便可以成天吃白面肉包子,縣太爺便成天巴結他,
哼!還不是把那玩意兒割掉嗎?眼一閉疼幾天還不就過去了。
小留金決心要走小德張的路。
可當他背著媽向爹提出這個要求時,爹聽了大吃一驚,說:
「什麼,那可不是說著玩的呀!那玩意兒要是割下來,不死也得脫一層皮呀!」
可小留金決心下定了:與其像這樣成天挨餓,還不如忍著疼割下來去當「老公」!
此後,瞅著娘不在他便去跟爹糾纏。
爹禁不住留金常提這事,再則也沒有別的法子可以改變家裡的窮困狀況,
留金爹開始考慮這件事,暗暗打聽閹割的方法。

閹割宮裡叫「淨身」,清宮還專門為此設立了「慎刑司」;
可老百姓大都不願到那裡去丟人獻眼。
如果自己閹割,那就叫「私白」。
不管「淨身」或「私白」,這只是當「老公」必備的條件,
要想真的到宮裡去,那還得托人走後門呢!

留金爹決計要「私白」,於是他四處打聽「私白」的方法。
因為北京附近一些縣當太監的人不少,也大都是用「私白」的法子去閹割,
所以他很快便問清了「私白」的方法。

人家向他介紹的方法有這樣幾種:
一種是「繩系法」,就是在男童幼小時,用麻繩從生殖器和睪丸根部繫住,
時間長了,生殖器壞死失去知覺,便從根部將生殖器和睪丸一齊割掉。
再一種方法是,將男童的睪丸,天天捏,慢慢地捏,直到捏碎,
或用針刺睪丸,總之使其漸漸失去性功能。
還有一種方法,乾脆把生殖器和睪丸一齊割掉。
頭兩種法子緩不濟急,還要零受罪,留金爹沒有採用,
第三種方法雖然疼痛一些,可是「乾淨麻利快」,留金爹用了這一種。

小留金8歲那年,一天,趁娘不在家,留金脫了褲子,躺在火炕上,說:「爹,動手吧!」
留金爹哆哆嗦嗦地用麻繩把小留金的手和腳綁起來,磨快了的長把剃頭刀是早已準備好了的,
他喘著粗氣,流著大汗,說:「你可要忍著點兒啊,孩子!」
說著,他咬了咬牙,拿起長把剃頭刀,猛然捏住了小留金的「小雞兒」和睪丸,
噌地一下割了下來!小留金只「唉呀」了一聲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小留金暈死過去以後,整整三天三夜人事不知,發著高燒,說著胡話。
留金娘哭得死去活來,撕打著留金爹要和他拚命。
留金爹任她撕打,動也不動,只無聲地流淚。
就這樣,全家在悲楚中看著小留金在炕上躺了三個來月,好歹才能扶著牆走動了。
真是應了留金爹說的那句話:不死也得脫層皮!

就在小留金剛剛能扶著牆走動的時候,忽然傳來了讓留金全家震驚的消息:宣統皇帝退位了!
原來當小留金「私白」的時候,革命黨人發起了武昌起義,可鄉下人住在窮鄉僻壤,信息不靈,
根本不知道武昌起義這回事,其實就是知道了也不清楚這和他們有什麼關係。
武昌起義的次年,皇帝被迫退了位,孫中山當了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
到這時他們才知道這場革命和他們的命運的改變是有關的。
小留金為什麼要「私白」?是為了趕走窮困去當「老公」;
到哪裡去當「老公」?到皇宮裡去侍奉皇帝和他的家屬。
可現在發生了革命,皇帝被迫退了位,小留金又去哪裡當「老公」?
「老公」當不成,孩子豈不是白白受了這次罪?
面對著這個殘廢了一半的孩子,他簡直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這時,雙塘村私塾裡請來了一位傅先生,這位先生雖然沒考中秀才,
卻也寫寫算算、琴棋書畫、吹拉彈唱樣樣來得,鄉里人都說這先生很有學問。
留金爹想:孩子當「老公」的路是走不通了,叫孩子唸書吧!
有了學問,給有錢的人家當個管賬先生也能掙碗飯吃啊!
可是他沒錢交學費,於是他和傅先生商量:傅先生幫他教孩子,他幫傅先生種地。
傅先生同意了,免去了他每年15元錢的學費。
就這樣,小留金在村塾裡念起「人之初,性本善」來,
不幾年,還讀了什麼「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後來居然能對「對子」了:
先生說「花紅」,小留金能對「柳綠」;
先生說「釣魚」,他能對出「捉蝦」;
先生說「夏雨催蛙鼓」,小留金能以「春風送燕聲」來答對。
老師笑瞇了眼。
留金爹娘也高興得合不上嘴,他們開始編織新的夢。

小留金在村塾裡念了四五年「子曰,詩云」。
一年,留金父親聽說袁世凱當厭了總統,立了國號,當了中華帝國的皇帝。
他想:袁總統變成袁皇帝,是不是又要太監呢?
袁世凱弄了那麼多姨太太和丫頭婢女,找了那麼多男性副官、馬弁來侍候她們,他能放心嗎?
總離不開「淨身」的人吧!他對留金去當「老公」又產生了一線希望。
可是這點希望很快就幻滅了,因為袁世凱只當了83天皇帝,還沒來得及要太監便被轟下來了。

這時已是民國五年,雖然宣統皇帝早已退了位,可是按照民國的優待皇帝條款,
宣統仍可以在北京紫禁城(現在的北京故宮)裡稱孤道寡,
小皇帝和他的家屬照舊有太監侍候,甚至北京各清室王府也都留有一些太監。
留金爹聽說一個叫賀德元的遠親在攝政王載濤府裡當太監,他便托人給賀太監捎信,
請他問問王府裡或皇宮裡是否還要太監。
不久,賀德元便捎信給留金爹,叫人把留金送到京城去。
這年留金已14歲,賀德元把他推薦到了「皇叔」載濤王府,當了侍奉這位親王的小太監。
留金「淨身」一場總算排上了用場。

載濤是宣統皇帝溥儀的七叔,清朝末年當過軍咨府大臣,聲名顯赫,清亡後他雖然不是大臣了,
卻依然可以關起門來稱王,家裡有奴婢、太監,出門有汽車、馬弁,
府門前還有持槍的警衛,威風依然不減當年。
這時這位濤七爺還不到30歲,是個出名的票友,最擅長演猴戲,還能演花旦,
據說他演的孫悟空和楊貴妃比職業演員還叫座。

濤王府對留金來說是個「太監訓練學校」。
他在這裡學會了皇家的各種各樣的規矩,比如怎樣磕頭、怎樣請安、怎樣點煙和拿漱口水,
對主人說話時要自稱「奴才」,主人對自己說話時要應聲「喳」,等等。
雖說濤七爺對下人還算和氣,可他家的規矩卻叫人受不了,比如吃飯,
一天只吃兩頓,而且頓頓是麵條,天天如此。
更令人洩氣的是,濤七爺每月只給一元五角的工資,這跟他當老公發大財的理想差得太遠了,
這點錢不要說買房買地,就是自己零用也不寬綽,
以致於他二哥進京來看望他時,他竟拿不出給二哥回家的路費來。
他想:宮裡總比府裡好吧?於是他在謀劃著到宮裡去的門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留金即孫耀庭16歲那年,他終於經一個太監的介紹進了宮,
雖說在宮裡只是在一個癱瘓在床的太監總管那裡當差,但那畢竟是宮裡呀,
何況這個太監總管連皇太妃、皇帝都還高看他呢。
這個癱瘓太監名叫任德祥,他的職務是「九堂總管副督領侍」,
也就是管理皇宮裡所有太監的副總管頭兒。
60來歲時癱了,皇上每月給他100兩例銀,還撥了3個太監服侍他,叫他靜養。
孫耀庭到這裡當差以後,任老太監給他起了個新的名兒叫「春壽」。

起初孫耀庭在濤七爺府裡當差的時候,因為濤七爺愛唱戲,
所以他也叫孫耀庭學唱戲、練武功,後來居然練得能翻跟頭、拿大頂。
入宮侍候任老太監以後,孫耀庭會武把子、會唱戲的事不知怎麼傳到了端康太妃那裡。
端康是個戲迷,宮裡又有專業的戲班子,孫耀庭便被要了去學唱戲。
孫耀庭頭腦聰明,身體靈便,戲台上不久便常常出現他的身影。
這樣一來,宮裡的頭面人物便都認識了「春壽」,甚至喜歡上了他,
這便為他以後能侍候皇后、皇帝創造了條件。

一天夜裡,皇宮裡忽然發生火災,黑煙滾滾,紫禁城裡半邊天空都是紅的。
宮女、太監們奔走呼號,小皇帝溥儀急得在那裡跺腳,
後來還是北京消防隊和意大利的救火車把大火熄滅。
這次火災不但燒掉了一些房子,而且燒掉了許多國寶。
至於起火的原因,到底也沒查清楚,可小皇帝溥儀卻認為是太監故意放的,目的想燒死他。
從發生這次火災以後,溥儀便決定要把所有的太監趕出皇宮,不管別人怎樣勸說,溥儀執意不從,
後來還是兩位太妃發話,除留下侍奉太妃的一百多名太監外,其餘近千名太監被趕出皇宮。

太監們被趕出宮以後,大都舉目無親,或有親無臉去見,有的便跳河自殺了。
孫耀庭這次也在被趕出之數,他無處可奔,只得又厚著臉皮回了靜海老家。

當孫耀庭還沒被趕出皇宮時,溥儀已經「大婚」了,而且一下子娶了兩個,
皇后叫婉容,皇妃叫文繡,都跟溥儀年齡差不多大小。
太監大批被趕走以後,宮裡便漸漸感到人手不夠,
加上宮裡的主人們又一下放不下架子來,處處還擺著老譜,更覺得呼喚不靈。
於是便決定在那些已被趕走的太監中,選些聰明伶俐、順從勤快的,再叫回一些來。
這樣,孫耀庭便又第二次進了紫禁城,被分到皇后婉容所住的儲秀宮當差。

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9月,紫禁城外的北京民國總統曹錕和他的同夥吳佩孚,
跟奉系軍閥東北王張作霖又在山海關打了起來,史稱第二次直奉戰爭。
10月,直系將領第三軍總司令馮玉祥退出戰爭,回師北京發動政變逮捕了曹錕,
致使直系軍閥大敗,吳佩孚狼狽南逃。
紫禁城內的小皇帝溥儀正在坐山觀虎鬥,沒想到這次大戰跟他有什麼直接關係。
可馮玉祥對於被推翻了的宣統皇帝仍在北京紫禁城內稱孤道寡,
民國政府每年還給這幫封建餘孽幾百萬銀元的贍養費,早已心懷不滿,
認為這是辛亥革命不徹底的表現。
而今馮玉祥既然佔領了北京,便決心割除這塊毒瘤。
11月5日,他派他的部將鹿鐘麟率兵進入皇宮,命令溥儀和他的眷屬以及所有的宮女、太監等等,
在20分鐘內從皇宮遷出,不得延誤。
這時溥儀正在婉容的儲秀宮裡彈鋼琴,一曲未終,
內務府大臣紹英以及溥儀的岳丈榮源等等緊急求見,溥儀立命傳喚。
紹英等匆匆向溥儀報告了京畿衛戍司令鹿鐘麟、警察總監張璧率兵入宮立命遷出皇宮的消息。
其實當10月間馮軍進入北京後,他便聽太監們傳言,
說是原先被溥儀逐出皇宮的太監,聯名到馮玉祥那裡告狀,
揭露溥儀串通他的弟弟溥傑,盜賣了皇宮內的大批珍寶。
當時溥儀聽了這些傳聞並沒在意,沒料想馮玉祥真的要把他趕出紫禁城。
這下子皇宮內好像開了鍋,溥儀跺著腳大喊:「真是反了、反了!」
可是大臣們告訴他,說是皇宮北面的景山上已經架起了大炮,
若不按時出宮,鹿鐘麟就命令用大炮對準皇宮射擊。
溥儀於是立命孫耀庭去通知皇妃文繡,趕快收拾細軟到儲秀宮集合,準備出宮。

下午兩點,孫耀庭跟隨著溥儀、婉容、文繡一行走出皇宮,
神武門外停著幾輛汽車,鹿鐘麟帶來的手槍隊、大刀隊站立兩旁,戒備森嚴。
鹿鐘麟嚴肅地對溥儀說:「這是要接你們到北府去的汽車。」說著對汽車努了努嘴。
溥儀被指定坐在第二輛車上,孫耀庭和一個宮女架著婉容上了另一輛汽車,
鹿鐘麟、張璧等坐車將溥儀等押往北府。
其他大批的宮女、太監也被勒令出宮,自尋出路。

所謂「北府」,是溥儀的父親攝政王載灃的府第。
孫耀庭隨溥儀、婉容到了北府以後,從他那寬大的長袍的懷裡掏出了十幾個他偷偷帶出的,
足有幾斤重的金光閃爍的元寶,交給了婉容,說:「這是奴才給您帶出來的!」
婉容一時感動得不知說什麼才好。

到北府不久,溥儀便藉故遛出了北府,被日本公使接走。
孫耀庭見溥儀一走,沒有了盼頭,便向攝政王載灃請假還鄉,
載灃給了他50元錢路費,說是需要他的時候再去找他。
知道孫耀庭拿價值多少萬元的元寶換了50塊錢路費這回事的人,都說孫耀庭犯傻。

孫耀庭當了這麼多年太監,依然兩袖清風,在家無法生活,
只得到北京一座太監聚居的廟裡安身,在那裡他皈依了全真道教。

隔了幾年,從關外「滿洲國」來了兩個太監,
說是「萬歲爺」又在東北登了基,需要幾個太監,問孫耀庭去不去。
孫耀庭考慮再三,覺得在廟裡也不是長法,
況且自己「淨身」就是為了當太監的,於是他又去了「滿洲國」。
不過他在「滿洲國」不久,因為得了肺病,便又被打發了回來,他只得重返寺廟安身。

從孫耀庭8歲「淨身」、14歲進入濤貝勒王府當「老公」,
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他在人世間已度過了近50個艱難的歲月。
40年來,他受盡了人間的酸辛與屈辱,
雖然在中華大地上滿清王朝的黃色三角龍旗已換成了紅黃藍白黑的五色旗,
可是孫耀庭卻依然匍匐在愛新覺羅氏皇族的腳下當著奴才,
他從來沒想過自己能由奴才變成公民、變為自己能掌握自己命運的主人。
然而,共產黨進了北京城,成立新的共和國,改變了所有的中國人的命運,
包括那些聚居於北京各大寺廟的孤苦無告的太監們。

80年代開始以後,孫耀庭成了中國末代王朝太監中僅存於世的惟一的一人。
近百年來閱盡滄桑,及他對末代帝王及其皇族的瞭解,成為研究近現代歷史人們的活的字典。
政協系統的文史工作者,各單位史志辦的方志工作者,以及報紙、雜誌的記者,
甚至外國的作者和記者們,都慕名去訪問他。
這些人當中,絕大多數是為了印證和瞭解歷史,也有一些人是為了獵奇。
曾經有這樣一位西方記者去採訪孫耀庭,他從脖子上取下像機,要孫耀庭脫下褲子,
照一張他的下體的照片,並掏出一沓鈔票,說照這張下體照片是要付款的。
這一下惹惱了孫耀庭,他憤怒地斥責這位老外說:「你給我出去,中國人不認這個!」
這位西方記者聳了聳肩膀狼狽地走了。

90年代,孫耀庭雖然身體還算硬朗,思維也還清楚,但他畢竟是已年滿90的老人。
國家為了他的安全和健康,把他作為重點保護人物,
規定須經有關部門批准,才能會見國內外的來訪者。

現在,孫耀庭仍然健康地生活著,在北京廣化寺內,他種種花草,練練書法,打發著為時或許不會太多的歲月。90歲時,他為友人所寫的一副「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的對聯,也許能表達出他現時的心境。

(注:孫耀庭於1996年去世)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

《太監的歷史》

古代的埃及、希臘、羅馬、波斯等等國家都曾出現過宦官,其活躍程度不亞於當時的中國。

隨著歷史的演進,這些國家的宦官較早退出了歷史舞台。
中國宦官制度產生之早、延續之久、影響之大都是世界獨一無二的。
這是為什麼呢?

人們讚美太和殿的精美絕倫,其實,太和殿與淨身房相比,只是小巫見大巫,
一座紙紮的房子而已。

皇城中,淨身房的地位遠遠比太和殿重要。
對於萬曆這樣的皇帝來說,在位數十年,在太和殿舉行的朝會不過數次而已,
有沒有太和殿並不重要,沒有淨身房就了不得了
——皇帝沒有太監的服侍,就連一天的吃喝拉撒睡都沒辦法維持。  

所以,淨身房才是紫禁城的精髓所在。
紫禁城是建立在淨身房之上的, 正如帝王制是建立在太監製基礎上的。

《三千年的閹史》

一個沉痛的歷史現象結束之日也就預示著它的澄清將不再遙遠,
1996年晚清最後一個太監孫耀庭的去世引起了世人的關注,似乎就是這樣的預示,
宦官制度在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文化特徵,在歷史文化傳承中經歷了近3000年之久。

人大歷史系郭雙林教授說道,夏商時期宦官制度處於萌芽階段,
這個時期是供奉內廷的宦官,純粹是一種受過宮刑的家務奴隸。
西周時期宦官制度正式形成。

秦漢王朝創建並逐步完善了一整套與封建君主專政體制相適應的宦官機構,
為以後歷代封建王朝提供了宦官機構的基本模式。

從三國兩晉南北朝經隋唐至宋金元,宦官制度屢盛屢衰,反覆曲折頻多。

明代的宦官制度,宦官機構龐大、人數眾多,權利範圍廣泛,均達到了空前絕後的程度。
宦官機構勢力全面介入了封建國家政權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等各個領域的事務。

清代是宦官制度的滅亡階段,1996年孫耀庭去世標誌著宦官制度徹底結束,
宦官將只作為一個描述歷史的詞彙出現在書籍中。

《太監的起源》

古代的一些奴隸主和君王、貴族,為了使自己的妻妾們對他保持貞節,不准她們和一般男子接觸,
但後宮又需要男子服役,所以就大量地使用閹人,即中國所稱的太監。
英文中的「太監」一詞是由希臘語「守護床鋪的人」而來的,由此也可知太監的作用。  
      
關於太監起源的時代,無法準確確定,但據傳是亞述的一位美麗賢妃所創,
而東方則是在古代君主專制制度形成時期就開始了,這個時期大致都是在公元前8世紀左右。
被稱為歷史學之父的希羅多德曾說過,在公元前6世紀時,波斯已有此風俗習慣,
波斯人認為太監比一般人更值得信賴,同時對太監的忠誠大加讚揚。
由於太監的廣泛使用,需求量很大,古希臘人就誘騙或強迫一些長得清秀的男少年,
將他們閹割後加以販賣。
根據希羅多德的說法、希臘人在小亞細亞的古都亞非沙斯,
也就是聖經上所稱的那披索及利吉亞的首都沙魯德斯等地,將閹人高價賣給波斯人,
所以沙魯德斯以出產閹人而著名。

在中國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對閹人都大量使用,
從甲骨文考證,中國古代對閹人的使用在殷商時代已出現了。

在中國的各封建朝代,除了帝王、后妃以外,親王、公主府中一般也擁有一定數量的太監。
就是在太監數量大為汰簡的清代,
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及公主府中,也仍然擁有數十名大小太監。

例如晚清醇親王奕憍略丑A至清末衰敗時期,仍擁有首領太監、回事太監、
小太監及散差太監等二十多名。
當然,這類太監,作為主人身份地位的一種標誌,其管理主人後院的職責,
已經顯得並不十分重要了。  

《太監的職責》

清末光緒年間宮監機構

敬事房太監:專司宮中太監的升、降、調、補和巡視宮中各門的啟閉關防等。
乾清宮太監:專司供養列祖實錄和聖訓等。
昭仁殿兼龍光門、弘德殿兼風彩門太監:專司陳設、灑掃、坐更等。
交泰殿太監:專司供奉御寶、收存勳臣檔案和陳設、灑掃、坐更等。
坤寧宮兼坤寧門太監:專司神前香燭陳設、灑掃、值班等。
東暖閣兼永詳門、西暖閣兼增瑞門太監:專司陳設、掃除、裝飾和皇后以下的差使等。
自鳴鐘兼端凝殿太監:專司御前隨侍、記自鳴鐘時、刻和鐘表保管以及掃除、值班等。
懋勤殿太監:專司御用文具、書籍和記錄皇帝說的話等。
養心殿兼如意門、吉祥門,建福宮兼重華宮太監:專司陳設、掃除、值班等。
四執事和四執事庫太監:專司皇上用的衣冠:腰帶、鞋子的管理。
奏事處太監:專司傳宣諭旨、接奏等。
御茶房太監:專司茶、果品以及各地的上貢品等。
御膳房太監:專司皇上用膳月羞,各宮的饌品及貢獻等。
御藥房太監:專司帶領御醫到各宮請脈並製藥餌等。
尚乘轎太監:專司請轎、隨侍等。
鳥槍處太監:專司皇上用的鳥槍保管。
古董房太監:專司收存古玩器皿。
尚書房太監:專司至聖先師(孔子)像堂的香燭、陳設和掃除等。  

《著名的太監》

蔡倫,東漢宦官。桂陽(湖南郴州市)人。
明帝末年進宮服務。建初(公元76年始)中,為小黃門。
到和帝即位(公元89年),轉為中常侍,漸受重用。

蔡倫有才學,加位尚方令,從永元九年(公元97年)主管製造皇帝所用刀劍等兵器及玩好器物。
都十分精緻,為後世人所傚法。

古代書寫多用竹簡、木牘,把字刻在竹簡和木牘上,後又用絹帛。
簡牘太笨重,絹帛卻價格昂貴,所以人們一直尋找一種像絹帛那樣輕便而價錢便宜的東西寫字。
西漢時,出現了用麻造的紙,但這種紙很粗糙,無法寫字。
蔡倫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試驗,最後研究出用樹皮、麻頭、破布、漁網為原料造紙的方法,
還創造出一套工藝操作過程。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皇上,天下鹹用之,時稱之為「蔡侯紙」。
元初元年(公元114年),鄧太后嘉其功德,封為龍亭侯,食邑300戶。

蔡倫改進的造紙術,最早傳到東鄰朝鮮,再傳到日本。
大約在唐代,造紙術通過西域傳往歐洲。
造紙術是聞名於世的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李延年,中山(郡治今河北正定)人,漢代音樂家。
出身樂舞世家,父母兄弟均為樂人。
延年因犯法被處以宮刑,發到狗監中為漢武帝養狗。
他的妹妹被選入宮,受武帝寵愛,稱「李夫人」。
李延年善歌,又善於創造新聲,因而在音樂機構「樂府」中任協律都尉。

當時,武帝正興建天地諸祠堂,想配以祭祀之樂,於是讓司馬相如等作《漢郊祀歌》新詩19首,
李延年則根據頌詩配以新曲調。
又仿張騫帶回來的西域《摩訶兜勒》曲,作新生二十八解,用於軍中,稱「橫吹曲」。
這些樂曲豐富了中華藝術的寶庫,對後代音樂有一定的影響。  

宦官多數只知侍奉皇上,一旦得勢,便不可一世,作威作福。
但也有一些是在事業上有成就的,有的更是功績卓著。

《名垂千古的三寶太監》

鄭和原姓馬,雲南昆陽(今晉陽)人,回族。
他家世代信奉伊斯蘭教。
幼年在燕王朱棣宮做太監,在燕王府書堂學習過,掌握了不少知識,長大後精明能幹,頗有抱負。
在燕王反對建文帝的3年戰爭中,鄭和屢立戰功。
朱棣做皇帝後,賜他姓鄭,派做內宮監太監,管營造宮室、陵墓、冰窖等事。
這時鄭和已是四品大員,可以較多地參與朝廷大事。

明成祖朱棣為了加強同外國的聯繫、擴大明王朝在海外的影響,不斷派使外出訪問,
規模最大的就是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之間的鄭和7次下西洋
(指南海以西的海洋及沿海諸地,約今之印度洋)。
是一項重大外交使命,選擇內臣鄭和擔任如此重任,足見明成祖對鄭和的信任。

第一次下西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
首先動員各地造船廠日夜加工,造出62艘寶船,大船長44.4丈,寬18丈,
有9根桅桿、12張船帆,載重800噸,可乘1000多人。
為通好他國,朝廷撥出大批中國名產,有金銀器皿、絲綢、瓷器、陶器、玉雕、石刻等,
並配備了各方面人才。
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十五日,由62艘寶船,
27800人組成的遠洋船隊從蘇州府劉家港(今江蘇太倉縣)出發了。

船隊過西沙群島,相繼訪問了占城(今越南中部)、爪哇(今印尼爪哇)、蘇門答臘、滿剌加(今馬來半島的馬六甲)。
在滿剌加,鄭和拜見了國王,兩國建立了友好關係。
又到達印度半島的古裡,受到熱情接待,鄭和在那裡立碑留念。
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九月,鄭和凱旋,有17個國家的使臣同船到達中國,受到朝廷的熱情接待。

一個月後,鄭和第二次出使西洋,達到爪哇、暹羅(今泰國)、真臘(今柬埔寨)、滿剌加、柯枝國(今印度半島西南的柯欽),
又南下古裡,到達錫蘭山(今斯里蘭卡),並在錫蘭山立下宏揚讚頌佛法的石碑,成為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接著鄭和又連下5次西洋,隨行人員馬歡後著有《瀛涯勝覽》,記載了下西洋的見聞。
第7次下西洋,鄭和已兩鬢斑白,但他雄心未已,幾乎走遍了南海和北印度洋沿岸地區以及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岸的國家,共計30多個國家和地區,回國後第二年病逝了。  

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航行美洲還早87年,是人類征服海洋的空前壯舉,
在世界航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鄭和遠航大大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同各國人民的友誼。
隨行人員所寫的《瀛涯勝覽》、《星槎勝覽》、《西洋番國考》記錄了所經亞非各國的山川地理、氣候環境、風土人情,給世界航海史、中外關係史留下了重要的文獻。
鄭和每次航行,都把沿途各國的位置、航程的遠近、航行的方向、停泊的港口以及航道上的淺灘、暗礁一一加以記載,並繪出航海地圖。
這是中國最早的一份遠洋航海圖,為後世東西方之間的海上交通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土木堡之變的禍首王振》

王振,河北蔚州人,本來是一名儒士,宣德年間自閹入宮,被派在太子朱祁鎮身邊,
當時英宗才幾歲,皇宮裡的孩子總是寂寞的,他們沒有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只能天天與太監宮女為伍,但是王振的到來改變了小皇子的生活,由於王振識文斷字,
頭腦靈活,總是能想出許多辦法哄小皇子開心,從此小皇子就再也離不開他了。

沒過幾年,老皇帝宣宗駕崩,皇子朱祁鎮即位,年號正統。
王振也被提升為司禮監太監,明代的太監分十二監四司八局,其中司禮監最重,有批紅的權利。
可是當時朝中有三楊輔政,宮中有太皇太后張氏掌管,王振絲毫不敢大意,
他知道一旦自己有了越禮的行為,一定沒有好下場,於是他躲在英宗這把保護傘下面,
靜靜地等待著時機。
他一方面討好張氏,一方面在朝中不斷樹立自己的親信,三楊由於年老,或死或告老,
時機一到,王振就很順利地接掌了朝廷、後宮的權利,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太監。

王振一經得勢,辦的第一件事就是摘掉了明太祖朱元璋立在宮門「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死」的鐵牌,然後開始排除異己,他製造了許多冤獄,得罪他的人都沒有得到好下場,
另一方面,為了名垂青史,他調集國中的精銳之師十五萬人,去征討西南的麓川,
這也是後來土木堡全軍覆沒的一個原因。

王振是從一個儒生轉變成太監的,因此他與一般的太監不一樣,他虛榮心比較強,
而且總想名垂青史,因此在蒙古也先多次挑釁的情況下,王振力勸英宗御駕親征,
自己也隨軍出征,希望能立下不世之功。
於是在戰前準備不足,國中精銳之師在外征戰的情況下,從京師附近批湊了50萬人,
其戰鬥力可想而知,大軍出征後,天公不做美,連日的大雨使得行軍困難,加之糧草接濟不足,士氣迅速下降。
大臣門提出暫時反京,伺機再進,但是英宗在王振的鼓動下,沒有同意大臣們的意見,隊伍繼續向前進發。
行到大同附近,王振看到明軍被瓦剌殺的屍橫遍野的慘狀,心裡有些打鼓,
前線監軍的太監向他匯報了戰爭情況後,更堅定了他撤退的決心,於是他說服英宗,準備撤軍。
但是王振又突發奇想,想讓大軍繞道他的家鄉蔚州,這樣自己可以在父老鄉親面前顯示一下威風,
光宗耀祖,英宗也願意給他這個衣錦還鄉的機會,於是大軍開始向蔚州進發,行到半路,
王振又變卦了,他認為現在正是收穫的季節,如果大軍經過家鄉,踩壞了家鄉的莊稼,
鄉親們不但不會羨慕他,反而會罵他,於是他又去找英宗,勸他原路返回,
這一來一回耽誤了寶貴的時間,當大軍撤到懷來附近時,也先的部隊追上了英宗,
本來英宗可以躲進懷來縣城據守的,但是王振怕輜重落於也先之手,於是建議在此地留守,
等待糧草一起進城。
但是也先沒有給他這個機會,迅速率瓦剌騎兵將明朝的部隊圍在了這個彈丸之地,這裡就是土木堡。
也先首先斷了明軍的水路,使明軍的戰鬥力迅速下降,然後他假意與明朝議和,使明軍放鬆了警惕,最後向明軍發起了總攻。
兵部尚書鄺野、英國公張輔等大臣戰死,英宗被俘,護位將軍樊忠趁亂將王振殺死,王振終於玩火自焚,還將英宗陷於敵手,死後遭到了萬人唾罵。

《史上最正直的太監寇連材》

清代太監寇連材可以說是忠義、正直之人。
他冒死直諫、捨生取義、視死如歸,為後世所敬仰。

寇連材,原名寇成元,直隸昌平州南下七家莊人。
家境中道,自幼讀過幾年私塾,兩次縣試均落第而回。
15歲時和鐵匠營村張氏女結婚,生有2男1女。
23歲時,其父寇士通因與大財主趙燦打官司未贏,含恨而死。
時值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國仇家恨,使寇連材立志報效國家。
遂親手自閹,進宮當了太監。

寇連材長得眉清目秀,儀表堂堂,且談吐文雅,能寫會算,深得慈禧信任,被留做梳頭房太監,視為心腹。
對於慈禧的攬權干政、專橫跋扈,寇連材十分不滿,多次勸諫,均遭到慈禧的呵斥。
念其年幼無知,並沒加罪,信任如初。
不久,派他到奏事處當差,名為侍候皇帝,實際上是作為慈禧的耳目,監視光緒帝的一舉一動。
誰知他深明大義,憂國憂民,對光緒帝的處境極為同情,反將慈禧的所作所為告知光緒。
不久,寇連材又被調回西太后處做會計房太監。

不久,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李鴻章代表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在光緒帝的支持下,以康有為為代表的有志之士上書都察院,要求變法圖強。
西太后驚恐萬分,想廢掉光緒,懲罰珍妃,對支持、同情變法的大臣給予警告,
同時,下令封禁北京強學會。寇連材秉性耿直、剛烈,面對內憂外患,整日愁眉不展、憂心如焚。

一日,西太后正要休息,寇連材痛哭流涕長跪榻前。
慈禧大驚,忙問原因。
寇連材哭訴道:「國危至此,老佛爺既不為祖宗天下計,獨不自為計乎?何忍更縱遊樂而生內變也?」慈禧以為他發了什麼狂病,並未在意,將其趕走了事。

寇連材見勸阻無效,於是,請假5天,回到老家昌平,和父母、妻兒見上最後一面,以示訣別。
並將所記宮中密事一冊交付其弟,要其妥善保管。
隨後回宮,將自己有所積蓄分給眾太監,一切安排就緒後,
於丙申(1896)年二月十五日上書面呈慈禧太后。
寇連材深深感到上奏之事關係重大,必不能生還,已抱定了必死之心。

寇連材所奏共十事:
一請太后勿攬權干政,歸政皇上;
二停修圓明圓;
三停修鐵路;
四嚴懲賣國賊李鴻章;
五重修武備,和日本拚死一戰。
其餘諸條史載不詳,但傳聞中最奇特的是最後一條,
奏折中言道,皇帝如今無子嗣,請選天下之賢者立為皇太子,效堯舜之舉。

此數條雖有荒誕不經之處,然皆發自肺腑,其忠心字字可見。
慈禧太后閱後,暴跳如雷,怒聲訓斥寇連材。
火氣稍息,多疑的慈禧暗想,以寇連材的見識,恐怕難有此作為,背後定有人指使,於是嚴加審問。
在威脅、利誘面前,寇連材不改初衷,一口咬定一切都是自己一人所為,和別人無任何干係。
慈禧自不肯就此罷休,非要查個水落石出不可,命寇連材將奏折內容背誦一遍。
寇連材從容鎮定,一一背出,和奏折內容絲毫不差。無可奈何的慈禧惱羞成怒,喝問道:
本朝律法規定,太監有言政事者,立斬不赦,你不知道嗎?
寇連材面不改色,從容回答:
奴才知之甚詳,若能拯救國家於水火,死而無憾。
表現了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面對國難,捨身赴死的決心和勇氣。

慈禧無奈,命人將寇連材押赴慎刑司囚禁。
兩天之後,於菜市口處斬。
行刑這天,寇連材神色自若,整衣冠,向宮闕方向行三拜九叩大禮,然後從容赴死。
年僅28歲。觀者無不流淚。

明末清初者顧炎武曾有一句名言: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寇連材作為一名太監,無疑身處社會最底層,然而他身系國事,憂國憂民,不惜一死報效國家,
正是印證了顧炎武的話。

《歷代太監概況》

唐末,華南有一個被稱為太監王國的南漢。
南漢王的始祖是從事南洋貿易的商人。
因國王重用太監,國政都被太監操縱,國王整天沉湎在後宮的淫樂中。
此外,在南漢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凡臣民中有才能的人,或者科舉考試中的優勝者要在國內擔任要職,先得受宮刑,然後才能任職。
這樣南漢便成了一個真正的太監王國。
一個小小的國家,太監人數竟多達2萬人。

到了宋朝(960~1279),唐朝的門閥制度完全被廢除了,隨之而來的是有學問的人力圖中科舉,以自己的學識成為高官:有錢的人從事經商,力求以自己的經商能力成為富翁。
而與這些無緣的下層庶民,要從社會的最低層向上爬去,最好的辦法就是當太監。
這是第三種想當太監的人。  

明末某年,召募缺員太監3000人,應募的人多達2萬餘人。
官府原定1500人,後增至3000人,結果錄用了4500人,落選的人數多達16000人。
落選的人圍著禮部大門聲嘶力竭地哭泣、叫喊,亂作一團。

同在明朝中葉,北京附近有3500餘名甘願當太監的落選者聯名上書政府,要求收容他們。
政府要把他們收容在100平方公里的北京西部的南苑。
不到十年,那裡的收容人數已多達數萬人,僅僅糧食一項的花費就極大,使明政府的財政非常拮据。  

清朝皇帝在吸取了明朝滅亡的教訓後,對太監的管束還是比較嚴的,順治皇帝曾經在交泰殿立鐵牌不許太監干政,康熙皇帝即位後,也採取了嚴禁太監、賭博,酗酒,鬥毆、結黨的措施。
還專門設立了管理太監的機構——敬事房。

康熙朝定敬事房總管為五品,雍正朝定大總管為四品,乾隆朝規定太監不能加一、二、三品的頭銜,也是防止太監專政的一項措施。

敬事房下設太監機構120多處,每處都規定人員與職責,管理非常嚴格,乾隆時期,太監總數2600人左右,比明朝的宦官逾萬人要強得多。咸豐朝以後,由於圓明園被燒,太監降至2000人左右。

到了清朝晚期,由於清王朝的日益腐敗,慈禧太后獨斷專行,完全不顧祖訓,硬是賞大總管李蓮英二品頂戴,李蓮英也成為了清朝最有勢力,最風光的太監,它的成功也預示著大清王朝已經走上了明朝的老路,最後終將滅亡。


皇宮裡的太監可以分為上層太監和下層太監。

總管、首領這些上層太監,生活豪華,一食千金。
光緒、宣統時期,大總管每月飯銀100兩(名分上是如此,實際上沒有數目),每餐菜40品,湯2個;
首領太監每月飯銀50兩,每餐菜30品,湯2個;
小太監每月飯銀10兩,每餐菜4品,湯1個;
各處的首領太監,每月飯10兩,每餐菜3品,湯1個。

《太監的命運》

在上層太監中,還有少數大太監,不但俸祿高,生活優裕,而且還手握重權。
如權監李蓮英、小德張等,就與袁世凱互通氣息。
袁世凱從戊戌政變到慈禧死前,因為一直在李蓮英身上下功夫,所以很快爬上了高位,
而李蓮英也就藉以大發橫財,僅一次就接受了袁的贈銀20萬兩。
1911年,袁世凱為逼迫宣統退位,又以巨額費用,走了小德張的路子。
他們借手中所握重權,成了顯赫一時的闊太監。  

皇宮下層太監的生活非常貧困,而且常受凌辱打罵。
如清朝皇宮內下層太監占90%以上。  

大批的下層太監入宮顯然是為了金錢財富。
按宮中規定:一般的無品級下層太監每月銀2兩,米一斗半,加上年節的賞賜,對於一般的鄉下人來說的確是一筆頗為豐厚的收入。
但京城不比鄉下,物價及消費都很高,鄉下的父老親屬們也在等錢接濟,幾筆開銷集在一起,這點銀米已是所剩無幾。
更為可怕的是,倘若自身再沾染些不良的嗜好,酗酒賭博,這些錢哪裡夠支付?

皇宮大內,對太監的刑罰也是非常殘酷的。
仍以清朝為例。

另外,凡太監、宮女在宮中自縊自亡者,將屍骸拋棄荒野,其親戚要發往伊犁、黑龍江等邊遠地方,給官兵為奴;
對屢次潛逃的太監,永遠罰在邊疆地區給官兵為奴,遇赦不赦。
如越省遠走,一經拿獲,雖無其他不法罪行,均罰永遠枷號,終身禁閉。

清代的宮廷太監,除專權干政,圖謀不軌,處以斬刑外,對於違犯內廷規則的太監,一般都是用杖刑責處。輕者由各處所總管首領杖責,得則交慎刑司依據罪情節輕重,按律懲處

太監們為了避免慘酷的責打和處罰,每人都制有兩塊長1尺,寬5寸的牛皮,當班時用繩捆在大腿上,以備挨打時減輕痛苦,並起了個名字「護身佛」。  

《太監歷史的完結》

辛亥革命之前,宮中太監多數達千人。
隨著清王朝的衰落,太監們紛紛利用自己接近皇室、身處內宮的機會,或結交王公大臣收取賄賂,或盜賣宮中珍寶,藉機斂財。
溥儀對太監的劣跡洞察已久,幾乎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
再加上受一些西方新思想的熏陶,溥儀對太監製度更加反感。
最終促使他下決心逐出宮中太監的則是建福宮遭遇的一場大火。
溥儀從審訊的口供中,瞭解到太監們頻頻偷盜宮中古玩,大抽鴉片及賭博等生活奢侈的內情,他認為這場火災實屬太監們害怕真情暴露而故意縱放的。

1923年7月16日,溥儀打電話將溥佳宣進養心殿,正式宣佈要將宮內的太監全部裁撤,並命他們立刻出宮。
接著他們又一起驅車趕到溥儀的生父載灃家裡。
載灃聽說溥儀的想法後,即驚訝又著急,就像天要塌下來一樣。
他反覆勸導溥儀:「祖制不可違」,「須從長計議」等等。
溥儀堅決不動搖自己的意見和主張,又命人把溥佳的父親載濤和內務府大臣紹英、耆令找來。
等他們一到,溥儀就把預先寫好的諭旨出示,眾人仍是苦勸不止。
溥儀生氣地問:「宮裡如果再發生大火,誰來負責?」眾人沉默不語,無言以對。
他當即命載濤到宮內向三位太妃說明原委,一面命紹英、耆令調集全部護軍,將太監送出宮。
太妃們見溥儀已下了諭旨,而且意志堅定,也無可奈何,只是要求留下幾名太監在身邊服侍。
溥儀考慮再三後決定,除三位太妃、溥儀、淑妃五個宮中各留20名太監外,其餘的全部裁撤。

當內務府大臣把全體太監集中到乾清門內,宣佈溥儀的諭旨時,太監非常吃驚。
他們中有的已在宮當了幾十年的差,全部家當都在宮中,一時間又拿不走,以後的生活沒有保障;
有的家鄉離京城很遠,身邊積蓄不多,想回都回不去,出宮之後只得在京城流落,說不定會拋屍街頭,客死他鄉。
想到這些,一些太監當時就痛哭起來,有的則開始叫罵,亂成一團糟。
這時四周的護軍不容他們多想,像趕難民一樣強行將他們逐出宮門。
由於大部分太監都是外地人,無法返鄉,一出宮門便流落街頭,會影響北京的治安,因此紹英把王懷慶、薛子珩找來,共同商議處置這些太監的辦法。
最後議定,由內務府籌措一筆遣散費,讓那些在京城有家有親戚能安身的太監,立刻攜行李出宮;
無處投奔的,則先安頓在地安門內大街雁翅樓內,待領到遣散費後,再各自回鄉。

當晚宮中黑漆漆的,溥儀住的養心殿,只有幾名太監在值班,點著半明半暗的蠟燭,氣氛陰森。

第二天,一切都雜亂無章。
雖然臨時調來幾名護軍代替太監的差事,但溥儀吃飯時卻連擺桌盛飯的人都沒有。
於是溥傑、溥佳只好先抵擋一陣,又從內務府調來官員和護軍看守各殿,全體王公輪流到宮內值宿。
溥傑和溥佳陪同溥儀坐在養心殿;殿多人少,光線又暗,一到晚上,不免讓人心驚。
為了壯肚,溥儀給了他們一支槍。
這樣湊合過了一個月,溥儀覺得實在不方便,於是又叫回了100多名太監,才使秩序恢復了正常。

到7月下旬,內務府把遣散費湊齊,開始發放。
先後700多人被遣散;太監首領每人給300元,一般太監發20元。
拿到錢的太監陸續走了,有的住進了寺廟,有的回到了原籍老家。
還有300多人因種種原因回不了家仍住在雁翅樓內,衣衫襤褸,在廊下生火做飯,在京城沿街乞討,景像要為淒慘。
軍警怕他們引起火災,不讓他們繼續往下去,屢次驅趕,直到1929年夏天,他們才逐漸散盡。

《中國宦官制度為何持續數千年?》

據歷史學家介紹,用宦官在宮內供驅使,中外歷史都曾經有過,在古代奴隸制時期的埃及,希臘、羅馬、波斯等文明古國都出現過宦官,而且其活躍程度不亞於當時的中國,但上述這些國家的宦官,均較早地退出了歷史舞台。
而中國的宦官制度發展持續到明代,以所謂「二十四衙門」為基本主體,包括十二監,四局、八局,還陸續設立了東廠,西廠等特務機構。
成為一整套完整的運作機構,中國的宦官制度產生之早,延續之久,組織之嚴密,影響之大是世界少見的,為什麼中國的宦官制度持續了幾千年,並如此完備?

這與封建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有密切的聯繫。
帝王為了保證自己的權力,使文武百官不敢有非份之想,鞏固自己的地位,必須找到一些比文武百官更能信任的忠實奴僕生活在周圍,作為自己的傳聲筒。
而在後宮中,必須考慮到性別局限,使這些家奴既能在宮中朝夕相伴,又不會影響皇帝自身的利益。
要達到這個目的,只有通過閹割這種殘忍的方式。
歷史上封建中央集權制度越完善,宦官制度也就越健全。
秦朝的趙高,東漢時期黨錮之禍,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賢這些例子足以說明。

中國的宦官制度產生可以追溯到父系氏族社會時期。
在父系氏族時期,長輩死後,必須將財產,權力傳承給自己的後代,而不是別人的後代,他必須保證自己後代血統的純正。
在部落首長和奴隸主身邊的男性家奴可以說是對自己家族血統純正與否的重大危脅。
從而就採用閹割來保證自己家族的血統純正,這種宗法觀念一直對後來的歷史影響深遠。

談到中國與其它國家宦官制度上的差別,許福謙教接認為,中國是一個超穩定的社會結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絕大部分時間都是以政治權力的鞏固加強為中心的,因為中國本土優越的自然環境使中國具有天然雄厚的農業經濟基礎,所以統治者的著眼點不是生存問題。
在中國,如果不是遇到重大災害,一般都會正常的過下去。
統治者的中心任務就是如何鞏固和加強自己的權力,而在其它國家不一樣。
比如在阿拉伯國家,自然環境比較惡劣,國家統治的中心往往是農業,水利工程,利用國家專制力量來建築較大的工程,以保證統治的經濟基礎,所以中國更具有宦官制度發展的土壤。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

看的有點累...
不過又懂了一些"太監"的由來
台灣現在應該沒有吧...!!
感謝大大辛苦貼文..^^
 
[center] [/center]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一般的英雄

(版主被追殺中)

回覆: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

辛苦~辛苦~
光是看就累個半死@.@
感謝分享
 
我希望我的天空看起來很自由

                                     能夠讓我放心去飛。



                                                                                                                                                    哈娜的貓窩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

............劇情有點給它像電視上的劇本耶...=.=!! 
 
[size=3][size=5][size=3][/size][/size][/size] [color=orange]努力用功[/color]的人 得到的是[size=3][color=red]A[/color][/size] [color=yellowgreen]努力玩耍[/color]的人 得到的是[size=3][color=yellow]F [/color][/size][color=palegreen]唯獨贏得世界[/color]的人 才能擁有[size=5][color=deepskyblue]V[/color][/size] [size=5][color=#00bfff][/color][/size] [size=5][color=#00bfff][/color][/size]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

感謝提供資料的版友!
說實在的又多了點知識,也再次了解中國的一個社會結構。
 
id:新耀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

如果以前會結紮手術的話,太監就不會這麼辛苦.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11-1 11:34 , Processed in 0.02805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