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1860年代晚期至1870年代早期印象主義(Impressionism) 的創立者之一,而且只有他一人終其一生都堅持印象主義的原則和目標。也是唯一在生前贏得大眾質認可的印象主義畫家。莫內曾忠告說:「試著忘卻你眼前的一切,不論它是一樹、一屋或一畦田;只要想像這兒是一個小方塊的藍,這兒是長方形的粉紅,這兒是長條紋的黃色,並照你認為的去畫便是......。」

莫內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都是在哈佛港渡過 , 所以海水及諾曼地特有的多雲天空,一直對莫內影響很大 。其後他結識鄂簡 ‧布 丹 , 布丹鼓勵莫內嚐試實物寫生 , 並對他造成定性的影響.他和朋友到林間﹑農場去畫畫,並且向馬內的知名作品〔草地上的午餐挑戰〕,畫了一幅〔庭園中的少女〕,自由悠閒的氣氛,甚至還引起畫壇議論。

一八七0年普法戰爭期間,莫內和畢沙羅逃出倫敦,意外發現英國風景 的清新和運動員﹑工人洋溢出來的熱情。他們也認識了一位喜愛印象派 繪畫的畫商,不斷贊助這群默默投入的畫家。這群畫家不願作品被死板 地衡量品評,所以不參加沙龍展,而決定另外辦屬於他們自己的展覽。 一八七四年,首次的展出有一幅莫內的 ( 印象.日出 ),媒體便戲謔地 稱他們為「印象派」了。莫內被視為這群畫家的代表,連較年長的馬內都曾與其他友人去拜訪他。莫內的作品沒有繁複的人物和龐雜的畫面, 呈現的是純淨的自然情景。他為了接近自然,捕捉印象,還常乘小舟寫生,描繪水波蕩漾﹑山林夕照瞬間的美感。為了不停的畫畫,他走訪了許多地方 (大部份在靠地中海或大西洋海岸),旅行寫生,依季節﹑氣候﹑時刻﹑光影的變化而完成許多大型連作。

1870年代的作品便是以這種不加琢磨的手法來呈現視覺經驗中片段的紊亂素材:雜陳的彩色筆觸同時襲向眼睛,因視覺的混合作用而成眩目的幻影。 莫內晚期的一些連作(約 1890 年以後──白楊樹 [Poplars]、盧昂大教堂[Rouen Cathedral] 乾草堆 [Haystacks]等..於同一主題在不 同光線和空氣下變幻無窮的外觀。因而油彩記錄下來的,不是所見物體的本身,而是觀照的過程。他晚期的睡蓮作品,雖依然保有印象主義的率性,但也表現了一種似能用圖像來表達的自然神秘主義。
早年顛沛流離的莫內在吉凡尼構築了一個花園並完成了許多膾炙人口的 作品。
晚年,則多半描繪自己家裡的庭園,睡蓮系列 尤其受注目,整整掛滿橘園美術館的兩個陳列室。

-----------------------------------分隔線-----------------------------------------
一八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出生於巴黎。
一八四五年:全家移居北海岸哈佛港,在海邊度過快樂的童年。
一八五五年:開始畫人物漫畫,以諷刺畫家出名。
一八五八年:認識當地畫家布丹,受其引導,決定當一名真正的畫家。開始到戶外作畫。
一八五九年:認識畢沙羅。
一八六二年:因病退伍,回故鄉哈佛港。十一月回巴黎,認識雷諾瓦、希斯里、巴吉爾。
一八六四年:與父親不合,父親停止生活接濟。
一八六七年:《庭園中的女人》參加沙龍落選。生活貧窮潦倒。巴黎的情人卡繆生下一男孩。
一八六八年:為逃債輾轉於費肯、艾特達等地,貧窮的幾乎企圖自殺,後獲得朋友援助。
一八六九年:得到雷諾瓦的經濟援助,兩人時常一起寫生作畫。
一八七○年:與卡繆正式結婚。七月普法戰爭爆發,九月莫內隻身前往倫敦,參加第一屆法國美術家協會展覽。
一八七一年:畢沙羅也逃到倫敦,常與莫內參觀美術館。父親逝世,回國途中看見日本浮世繪版畫,買下數幅。
一八七二年:畫出《印象.日出》。
一八七三年:在小船上架設畫室,在船上描繪塞納河河畔風光。
一八七四年:以《印象.日出》及其他十二件作品參加第一屆印象派畫展。
一八七九年:卡繆逝世,冬天描繪塞納河雪景。
一八八○年:與嘉特不合,拒絕參加第五屆印象派畫展。
一八八三年:在里埃畫廊舉行個展。十二月與雷諾瓦一起到法國南部訪問塞尚。
一八八四年:參加喬治.普迪畫廊舉行的第三屆國際美術展。
一八八五年:在普迪畫廊舉行個展。
一八八六年:參加第五屆國際美術展。
一八八九年:普迪畫廊舉行莫內、羅丹二人聯展。
一八九○年:著手畫《白楊木》、《麥草堆》連作。
一八九二年:畫《盧昂大教堂》連作。
一八九六年:在瓦朗吉維爾與普維爾海岸描繪斷崖。
一八九九年:夏天開始描繪《睡蓮》連作。秋天在倫敦與泰晤士河畔作畫。
一九○○年:柳埃爾畫廊舉行莫內個人畫展。
一九○四年:柳埃爾畫廊展出莫內的「泰晤士河風景畫」三十七幅。夏天在吉維尼畫《睡蓮》系列。
一九○九年:在柳埃爾畫廊展展出「睡蓮」四十二幅,非常成功。
一九一一年:妻子去世。視力減弱,仍繼續「睡蓮」系列作品。
一九一四年:長男去世。
一九一六年:開始巴黎橘園美術館展覽廳的「睡蓮」大幅連作。
一九二一年:在柳埃爾畫廊舉行回顧展。橘園的「睡蓮」連作捐贈給國家。
一九二二年:患白內障,仍繼續作畫。九月醫生禁止他再畫。
一九二三年:手術後,視力逐漸恢復。動手修改橘園的「睡蓮」連作。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六日在吉維尼逝世。

------------------------------分隔線-------------------------------------------

●堅持「以大自然為師」的信念,走出畫室,捕捉千變萬化的光影

●風景因季節與時辰,或氣象的移轉,而時時刻刻的向我們呈現不同的姿態,莫內就是把他的眼睛所捕捉的瞬間印象,努力地再現於他的畫布上。

●「我所要探求的『瞬時性』,實在是難得近乎絕望」,莫內雖如此告訴友人,但仍勇於赴諸行動,在同一地點擺上幾幅畫布,不同的時辰,從事不同畫幅的製作,「麥稈堆」、「白楊樹」等一系列的連作,於焉而生,展現了光或色彩以及構圖的變化。

●莫內一生遺留500餘件素描,2000多幅油畫,本站已盡力對其作品做最系統化的編排,作品賞析的各大主題並非完全以時期作區分,而是以各個相關主題為編排標準,希望能藉此讓您初步地認識這位印象主義大師。

轉貼自http://www.taconet.com.tw/mis1b29n/1.htm - 2004/08/31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2 21:52 , Processed in 0.01802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