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上週六我到「塘塘廚坊」去上蘇塘塘老師的免費烹飪課程,塘塘老師講了一個飲食觀念,

我覺得很有道理,與各位分享。塘塘老師說,蛋白質不好消化(尤其是加工愈多次、

煮的 愈久的蛋白質食物愈不好消化)所以蛋白質的食物要放在最後吃.吃東西的順序應該是先喝湯,

再吃水果,再吃生菜,再吃熟食的飯菜,最後才吃蛋白質的東西,理由是:愈好消化的東西愈先吃,

這樣那些好消化的食物在胃裡不會停留太久,然後就會到腸子去了,而蛋白質則最後留在胃裡慢慢消化。

假如我們先吃蛋白質,那麼蛋白質在胃裡停留的時間大約一到二小時才會消化完畢,

而比較好消化的食物雖然已經消化完畢,但因蛋白質擋住去路,所以又停留在胃裡繼續

發酵、發酸,等到蛋白質消化完畢,到腸子去時,那些發酵、發酸的東西也才能到腸子去,

而那些發酸的東西長久腐蝕胃壁、腸壁、腸黏膜的結果,很容易造成潰瘍或腸胃的不適。

聽老師這麼說,我對最近在網路上看到的一則消息恍然大悟,那就是飯後不要馬上吃水果,

否則會產生毒素,最好飯後一小時再吃,隔愈久愈好。其所稱產生毒素應該就是指食物發酸吧!

體內酸化是生病之源,水果吃到肚子裡大多是鹼性的,可以用以中和酸性,但是如果吃的時機不對,

有可能就會變成酸性,所以那則網路消息說吃水果要有效率,我現在有一點瞭解了。

還有老師說早餐的吸收效果最好,因為經過了一個晚上的休息,而且是空腹,

吃下去的食物大概有90%會被吸收,中餐只能吸收30%左右,晚餐所吃的大概吸收不到10%,

所以早餐要吃得最好,一天所需的養分最好都能在早餐中吃下去。

另外少量多餐也是不好的,因為這樣胃就不能休息;胃不能休息,那麼肝就不能休息;

肝不能休息,人就容易累。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4 06:39 , Processed in 0.02199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