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各位金庸迷,想來大家對金大俠的經典名著《倚天屠龍記》中的情節都已經瞭如指掌了,
想必記得這樣的情節——張無忌與趙敏化妝隨金花婆婆(韓夫人)來靈蛇島找金毛獅王謝遜,
沒想到碰上了武功怪異的波斯明教總壇來的風雲月三使者,陷入了危機。
這三使所用的聖火令上的武功匪夷所思,連身負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的張無忌都一時無法取勝。
對於這種武功的來歷,和後來小昭唱的一首波斯歌曲的歌詞,金大師通過謝遜的一段話為我們作了解釋——

謝遜道:「明教傳自波斯,這首波斯曲子跟明教有些淵源,卻不是明教的歌兒。這曲子是兩百多年前波斯一位著名的詩人峨默做的,據說波斯人個個會唱。當日我聽韓夫人唱了這歌頗受感觸,問起來歷,她曾詳細說給我聽。

「其時波斯大哲野芒設帳授徒,門下有三個傑出的弟子:峨默長於文學,尼若牟擅於政事,霍山武功精強。三人意氣相投,相互誓約,他年禍福與共,富貴不忘。後來尼若牟青雲得意,做到教王的首相。他兩個舊友前來投奔,尼若牟請於教王,授了霍山的官職。峨默不願居官,只求一筆年金,以便靜居研習天文歷數,飲酒吟詩。尼若牟一一依從,相待甚厚。  

「不料霍山雄心勃勃,不甘久居人下,陰謀叛變。事敗後結黨據山,成為威震天下的一個宗派首領。該派專以殺人為務,名為依斯美良派,當十字軍之時,西域提起『山中老人』霍山之名,無不心驚色變。其時西域各國君王喪生於『山中老人』手下者不計其數。韓夫人言道,極西海外有一大國,叫做英格蘭,該國國王愛德華得罪了山中老人,被他遣人行刺,國王身中毒刃,幸得王后捨身救夫,吸去傷口中毒液,國王方得不死。霍山不顧舊日恩義,更遣人刺殺波斯首相尼若牟。首相臨死時口吟峨默詩句,便是這兩句『來如流水兮逝如風,不知何處來兮何所終』了。韓夫人又道,後來『山中老人』一派武功為波斯明教中人習得。波斯三使武功詭異古怪,料想便出於這山中老人。」  

    
當時我讀這一段的時候,只是當他是傳說而已,覺得很是新奇。
如今重新讀到,再結合這些年來積累的一點微末的歷史知識,才發現這段話竟與歷史相合,
金大師的歷史功底在小說中的字裡行間悄然流露,使小女子心中對他老人家的敬佩之情又增添了十分。
下面,我就簡單介紹一下以上謝遜所說的一段話中,所蘊含的「山中老人」歷史典故……  


《關於故事所發生的時間地點》

故事發生的年代應該在公元十一、二世紀。
當時的波斯帝國的薩珊王朝早就已經覆滅,波斯只是個地理概念(兩伊地區),
波斯人正被阿拉伯人統治,當政的是阿拉伯帝國的第二代王朝——阿巴斯王朝。  
    
阿拉伯人本身文化落後,在吞併波斯以後,
除了宗教(伊斯蘭教)上同化了波斯以外,在文化上基本上被波斯同化。
阿拉伯第一王朝倭馬亞朝還算是阿拉伯本民族的王朝,
其首都在敘利亞的大馬士革,文化上更接近拜占庭文明。
而第二個王朝阿巴斯王朝的興起,根本就是依靠了呼羅珊(波斯)人的支持,
首都在伊拉克的庫法,因此在習俗和文化上更加接近了波斯,
甚至帝國政體、典章禮儀都是波斯式的,這個國家已經變成了阿巴斯王室與舊波斯貴族的聯合政權。   

在「山中老人」生活的時代,阿巴斯王朝已經衰落,名存實亡,
真正掌權的是突厥的賽爾柱人,因此當時的波斯地區又被稱為賽爾柱王朝。
但一切制度還是按照阿巴斯王朝的舊制,阿巴思朝的哈里發還是名義上的宗教首領。
基於以上的原因,古人把阿巴斯帝國的人稱為「波斯人」也不足為奇了。    
    

《關於「山中老人」的教派》

金庸文中所說的山中老人霍山
「……事敗後結黨據山,成為威震天下的一個宗派首領。該派專以殺人為務,名為依斯美良派……」。   

這個「依斯美良派」現在一般譯作「伊斯瑪伊派」,是伊斯蘭教眾多派別中的一支,
它本身並非「專以殺人為務」,阿巴斯王朝晚期興起於北非的一個極端主義伊斯蘭教派別。   

這一派別趁阿巴斯王朝衰落之際,在埃及建立了獨立的法蒂瑪王朝,
其奠基人賽義德.伊本.侯賽因於公元909年在突尼斯被擁戴為哈里法,
取號為「伊瑪目歐貝都拉.馬赫迪」。
由於他自稱是先知的女兒法瑪蒂的子孫、什葉派第七代伊瑪目——伊斯瑪伊的後代,
因此他建立的教派叫「伊斯瑪伊派」,他建立的王朝叫「法瑪蒂王朝」。  

以上的一段話中,「哈里發、先知、伊瑪目、什葉派……」,全都是伊斯蘭教名詞,
涉及太多內容了,這裡就不多解釋了,有人想聽的話我專門解釋好了……(跑題了吧?汗……)  

言歸正傳,真正的由山中老人創立的「暗殺派」實際上是伊斯瑪伊派的一個分支,
叫做「阿薩辛派」,又叫「刺客派」或「新伊斯瑪伊派」,產生於十一世紀末。
下面將結合山中老人加以介紹……(不好意思,才到正題~~)  


《「山中老人」本人的故事——》

金庸書中的山中老人名叫「霍山」,而歷史上的山中老人名叫「哈桑·伊本·薩巴」,
「霍山」就是「哈桑」的音譯啦~~  

哈桑此人生於伊朗,自稱南阿拉伯希米葉兒王朝後裔,
精通算術、幾何、天文,擅長邪術(?),後來跑到埃及,加入了伊斯瑪伊派。
但是在法瑪蒂朝中發生了王子爭位事件,導致伊斯瑪伊派分裂。
哈桑支持皇長子,結果失敗被逐出埃及,先後逃到敘利亞和伊朗宣傳自己的教義,
建立了以暗殺為主要手段的阿薩辛派(邪教?)。   

1090年,哈桑奪取了伊朗西北的「阿拉木圖」(波斯文「鷹巢」)堡壘,建立了獨立王國。
此堡壘位於阿勒布茲山脈中,海拔一萬英尺以上,地勢險峻,
阿薩辛派的信徒以此為根據地,擊退了賽爾柱人的多次圍剿,統治了伊朗北部的山區。
這一王國歷史上被稱作「阿拉木圖謝赫朝」,其統治者被稱作謝赫,哈桑就是第一任謝赫。   

由於哈桑在山中立國,因此被稱為「山中老人」或「山中長老」。
他的繼承人和他一樣在山中神秘的生活,因此每一代謝赫都被稱作「山中老人」。
這一點和同時期的日本戰國時代許多忍者派別類似,
比如蜂須賀流忍者的首領都叫小六、服部流忍者的首領都叫半藏、風魔流忍者的首領都叫小太郎等等。  

再說說山中老人建立的「暗殺派」。
阿薩辛派「只問目的,不擇手段,把暗殺變成一種藝術」。
根據記載,謝赫把一些狂熱的信徒培養成「菲達伊」,意為「奉獻生命的人」,即「敢死隊」,
對他們進行精神麻醉和控制,用來執行具體的暗殺任務。
不過他們暗殺時候是不是用「聖火令」上的武功我就不知道了~~  


《「山中老人」所謂的「師兄弟」及其他相關者——》

在金庸文中還提到了一個主要人物,就是「尼若牟」。
文中謝遜稱他是「霍山」的師兄弟,說他「擅於政事」、
後來「青雲得意,做到教王的首相」,最後被霍山派人暗殺,
「……首相臨死時口吟峨默詩句,便是這兩句『來如流水兮逝如風,不知何處來兮何所終』了。」
這個人在歷史上也確有其人,
他就是創造了阿巴斯帝國賽爾柱王朝的黃金時代的天才波斯籍宰相——尼扎木.穆勒克。
尼若牟自然就是這個尼扎木的音譯了。
不過,要說這位宰相是哈桑的師兄弟,可純粹是金庸的杜撰了~~  

據歷史記載,尼扎木有勇有謀,能文能武,集軍政大權與一身,
當時的賽爾柱蘇丹馬裡克在位的整整二十年中,「除了狩獵外無事可作」。
尼扎木知識淵博,治世有方,寫下了著名的行政學論文《政治論》。
他還傳播教育,興建學校,在巴格達建立尼扎木大學。
他熱心學術,獎勵科學研究,門下彙集了不少的學者。
他還時常領兵作戰,並屢屢獲勝。
然而,就是這樣的傑出人物,卻遭人忌恨,在1092年死於暗殺派之手,實在可惜……     

順便提一句,小說中提到的「教王」,可能就是賽爾柱蘇丹馬裡克。
前文說過,阿巴斯王朝衰弱之際,突厥賽爾柱人把持朝政,架空哈里發,成為了實際上的統治者。   

在阿拉伯帝國中,政教合一的最高統治者叫「哈里發」,意為「繼承者」,
而賽爾柱朝的統治者叫「蘇丹」,意為「權威」,這是哈里發所賜的稱號,只是行政上的統治者。
按說「教王」這個詞還是給當時的哈里發比較合適,
畢竟那才是正宗的教政合一的領袖(雖然已經是名義上的了),不過作為古人,謝遜分不清楚也屬正常~~
好了,又跑題了,打住!  
    
另外文中提到的另外兩個人,歷史原型就不那麼清楚了。  
    
先是山中老人的師傅「波斯大哲野芒」。
我查了查書,同時代的波斯學者中,與此相近的大概就算「伊本.西那」了
(「野芒」難道是「伊本」的音譯?阿拉伯名字中有「伊本」的人多的數不清了,只好隨便拉一個了……)。
他是阿拉伯著名的哲學家,博覽群書,知識淵博,
著作涉及醫學、物理、幾何、天文、邏輯、語言、宗教、藝術……
(好像不包括武功,否則真成了阿拉伯的無崖子了~)。
他把阿拉伯的科學水平提高到了它的頂點,被尊稱為科學家的「領導長老」。  
    
至於那個「長於文學」的「峨默」,我就更不知道是誰了,
因為阿拉伯人喜歡文學和詩歌,著名的詩人層出不窮。
當時與此人名字和身世相近的著名詩人大概有三人。   

其中,我猜想大概是「艾卜勒.阿拉伊.麥阿里」最有可能。
他被譽為「詩人中的哲人和哲人中的詩人」,四歲雙目失明,不願為貴族唱讚歌,因而一生過著貧窮的生活,
晚年素食隱居,著有《作繭集》和《饒恕集》,他的詩主要是表現當時政治混亂的悲觀情緒。   

另外一人是著名的狂放詩人「艾卜.阿塔西葉」,
他獲得哈里發五萬第爾汗(伊斯蘭國家銀幣單位)的年俸,但是仍過著苦行僧的生活。
可問題是,他生活在阿巴斯朝的鼎盛時期——哈里發哈代的時代,與山中老人生活的年代不符。   

第三位是「歐麥爾.海雅木」,他是伊朗偉大的奴隸詩人,
但他的成就主要還是在數學方面——他確立瞭解三次、四次方程的程序,還發展瞭解析幾何學。  
    

《關於「山中老人」刺殺英王愛德華——》
    
謝遜的話中還提到了這樣的故事:   

「……極西海外有一大國,叫做英格蘭,該國國王愛德華得罪了山中老人,被他遣人行刺,國王身中毒刃,幸得王后捨身救夫,吸去傷口中毒液,國王方得不死。」

根據當時的時代來看,英王愛德華指的就是愛德華一世。   

先說說愛德華一世其人:
他在位期間,英國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但是並非不列顛人都尊敬他。
蘇格蘭和威爾士人痛恨他,猶太人也如此。
愛德華一世是個美男子,高大英俊,有眾所周知的長腿,外號「長腿愛德華」。
(沒錯,電影《勇敢的心》中威廉.華萊士反抗的就是他,而在此前他還於1277~1282年間征服了威爾士。)
愛德華一世在位期間發展了以長弓和十字弓為主的弓兵戰術,改進了議會制度,
擴建了倫敦塔和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但也犯下了驅逐猶太人和入侵蘇格來、威爾士的暴行,
作為一個皇帝,他既是治國的能手,同時又是個能征善戰的將軍,他的事跡又有一大摞……
(打住打住!不要跑題~~)

他的妻子艾琳娜原是西班牙公主,與愛德華感情極深,兩人在利茲堡度過了許多美好時光。
後來,她在威爾士去世後,愛德華在回倫敦的路上每的個驛站都樹了一個十字架,
至今倫敦還保留著一部分,稱為「王后十字架」。
此後,他沒有再娶。
由此,可見他與王后之間的深厚感情。  

從愛德華一世的生平來看,他主要是在英倫三島稱雄,基本上不可能招惹到山中老人一派,
而且愛德華一世被刺一事也不見於正式的紀錄,看來「刺殺英王」云云,應該是金大俠杜撰的故事,
或者是某些稗官野史中的軼事了……    
     

《「阿薩辛派」的其他「事跡」——》

暗殺派殺死尼扎木之後,賽爾柱蘇丹派兵圍剿阿拉木圖竟遭到失敗,從此暗殺派更加猖獗。
後來,暗殺派還暗殺了霍姆斯和大馬士革的長官、法蒂瑪王朝的哈里發阿米爾、
十字軍的黎波里國王雷蒙二世和耶路撒冷國王康德拉……
甚至還兩次試圖暗殺伊斯蘭世界的超級英雄、騎士精神的化身撒拉丁!
幸好沒有成功。   

阿薩辛派的一系列暗殺行為給伊斯蘭和西方世界都帶來了極大恐怖(本·拉登?),怪不得謝遜會說:「……當十字軍之時,西域提起『山中老人』霍山之名,無不心驚色變。其時西域各國君王喪生於『山中老人』手下者不計其數。」  

說到這裡,謝遜的一段話中所涉及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已基本介紹完畢了(太詳細的我也不知道了~~),
不過山中老人和他的後代們結局如何呢?
為了文章的完整性,我將在下面加以介紹,請有耐心的讀者繼續讀下去~~  


《「阿薩辛派」的末日——》

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阿薩辛派作惡多端,最終迎來了毀滅的結局。
而執行這一毀滅的,是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的兄弟旭烈兀。  
    
1256年,旭烈兀率領蒙古鐵騎度過阿姆河,挺進波斯,在伊朗和伊拉克一帶建立了伊兒汗國。
他當然不會允許阿薩辛派這樣的恐怖組織在自己國內存在,
於是提出,只要暗殺派投降,可以保證其成員安全。
當時的暗殺派首領、末代「山中老人」魯鏗丁在這樣的威嚇下屈服了,率眾出降。
在他的帶領下,屬於暗殺派的一百多個大小城堡相繼投降。
而蒙古人在解除了他們的武裝之後,將所有城堡搗毀,一個不留,
而暗殺者的大本營阿拉木圖更是被夷平,堡內財物被劫掠一空
(……想起了大阪夏之戰,可憐的阿澱和秀賴……)。
接著,旭烈兀違背了諾言(早在意料之中了~),下令將阿薩辛派眾人全部殺死,「雖在襁褓者,亦不倖免」。
曾威震西域二百年暗殺組織「阿薩辛派」剎那間崩潰了,這也許就是恐怖主義暗殺者的報應吧……   

而最後一位「山中老人」魯鏗丁,同樣沒有避免厄運,
他在朝見蒙哥汗(就是被楊過飛石打死的那個)的途中,被旭烈兀派的護送軍校殺死。
不知他臨死時對自己殺戮的一生作何評價,又對自己受到欺騙、亡國滅教的命運作何感慨,
更不知道他臨死時是否也會唱起那句由俄默所作,尼若牟、韓夫人和小昭都唱過的那句波斯詩歌——   

「來如流水兮逝如風,不知何處來兮何所終」   

友人 玉無雙 撰
 
我把思念
化成一串淚滴
藏在心底
只在雨裡
傳達給你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5 15:50 , Processed in 0.01857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