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托爾高市再現易北河會師場景  (記者 於濤 )
   托爾高是位於德國中部薩克森州易北河畔一座古老的小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經有1000多年,但讓托爾高這個名字真正走入世界歷史視野的,卻是60年前偶然發生在城畔易北河上一座被破壞的橋上的動人一幕:1945年4月25
日,一支美軍偵察隊與一隊蘇軍在這裡不期而遇,這就是二戰中著名的易北河會師。東西兩線並肩作戰的兩支盟軍終於實現了歷史性握手,將負隅頑抗的納粹德國攔腰截為兩段。這激動人心的一幕透過照片迅速傳遍整個世界,成為反法西斯戰爭歐洲戰場出現勝利曙光,希特勒政權即將滅亡的最廣為人知的象徵之一。 

    紀念日成了民間節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已經走出那段黑暗歷史的德國像其他國家一樣,各種各樣的紀念活動不斷。而托爾高也在近日舉辦以“易北河日”為主題的盛大活動,紀念它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天。紀念活動從4月22日開始一直持續到25日。

   托爾高市紀念活動組織辦公室的負責人告訴記者,把紀念活動辦成歡快熱鬧的民間節日,向來是“易北河日”的特色,而今年尤為突出。因為在週末就開始舉行,所以不僅有托爾高市及周圍地區的民眾,德國其他地方甚至國外也有人趕來參加。記者從活動日程表上看到,除傳統的獻花、遊行、舉辦各種專題展覽會、研討會、老兵見面會和宗教儀式外,還有體育競賽、群眾集會、音樂會等各種民間活動。而且組委會還特地在易北河邊的草地上及市內搭建了四座臨時舞臺,邀請不同的搖滾和鄉村樂隊進行演出。 

    托爾高市長施陶德女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解釋說,二戰紀念活動在德國其他地方可能仍然是比較沉重的話題,但托爾高卻有獨一無二進行熱烈慶祝的理由。因為易北河會師是戰爭苦難結束,和平到來的前奏。“易北河日”就是要辦成托爾高市民和各地民眾盡情歡慶的節日。

   4月24日上午,記者來到易北河畔會師舊地,親身感受託爾高獨具特色的紀念文化。這是一個和煦的春日,在明媚陽光照耀下,閃閃發亮的易北河水靜靜地流淌,呈現出一片安寧祥和的氣象。絲毫感覺不到任何戰爭的遺痕。當年會師的橋梁也早已拆毀,在旁邊佇立起一座全新的公路大橋,來往車輛川流不息。隔河相望的兩座紀念碑,在默默訴說著歷史記憶。其中西岸高坡的會師紀念碑是民德時期所建,蘇式風格,巍峨挺拔;位於東岸低地的國旗紀念碑是兩德統一後由美國老兵協會捐建,美、俄、德三國國旗迎風飄揚。 

    易北河東岸低處一塊寬廣的草地,就是“易北河日”的主會場,一片節日的熱鬧景象。樂隊在臨時搭建的舞臺上演奏,悅耳的聲音在河谷中回蕩。不幾步就是一處快餐攤點,隨意擺幾條長凳在草地上,吃不吃飯都可以找個地方坐下,沐浴春日的陽光。

   除了慈祥的老人和活潑的孩子外,記者發現人群中也有許多扮相很酷的青年人。其中還有把頭髮染成五顏六色的“朋克族”,他們顯然更多的是為搖滾樂而來。但記者問他們搖滾樂與紀念會師之間有什麼關係時,一名青年人笑著說:“自由地享受和平生活就是最好的紀念方式。國旗紀念碑上不是寫著嗎,易北河精神是致力於和平、和解與寬容,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實現了這些目標不就是對這種精神最好的紀念嗎?” 

    再現當年會師場景

   重演當年會師的場景是“易北河日”最受歡迎的固定節目。每天下午兩點鐘,一個軍事史學會的成員身著當年蘇軍與美軍的軍服,開著從軍事博物館借來的二戰軍車,沿著當年兩支偵察隊向易北河進發的路線,按照根據史實編寫的腳本,重新演繹60年前美蘇兩軍勝利會師的場景。

   記者在24日也親眼目睹了這歷史性一幕的再現。由於當年會師的橋梁已不復存在,這些現代的軍事發燒友們便將會師地點改在了一輛二戰時期的水陸兩棲車上。他們分別扮成兩軍巡行到易北河畔,互相朝對岸叫喊並揮舞國旗。接著從東岸也是“蘇軍”一方,一輛水陸兩棲戰車隆隆下水,在柴油發動機巨大的轟鳴聲中緩慢地駛向對岸。到達西岸後,“美軍”士兵便登船,在兩岸觀眾的歡呼聲中激動地握手擁抱,“勝利會師”。 

    一名扮成美軍士兵的軍事史協會成員告訴記者,他父母都被戰爭殘酷地剝奪了童年,經歷了戰爭的苦難,因此牢記歷史,珍惜和平非常重要。他希望透過重演當年會師的場景,讓世人特別是年輕一代對歷史有更深刻的認識。記者在現場看到,許多父母都在一邊觀看一邊向身邊的孩子作詳細的講解,回答孩子一個個天真的問題。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效果顯然不錯。 

     二戰老兵喜相逢   

    4月25日是紀念易北河會師的日子,托爾高市舉行了莊嚴隆重的官方紀念活動。當年親身見證60年前歷史性一幕的二戰老兵成為當天紀念活動的焦點。十幾名來自前蘇聯和美國的二戰老兵向位於易北河西岸的會師紀念碑獻花,之後互相攙扶著走向紀念碑的臺階,又像當年一樣激動地彼此握手和擁抱,如同多年不見的老朋友重逢,臉上洋溢著欣喜的笑容。60年之後,這些已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已不能像當年一樣歡呼雀躍,但當他們顫巍巍地向人們揮手致意時,人群中立即爆發出熱烈的掌聲,以此向這些老戰士表達崇高的敬意。 托爾高所在的德國薩克森州州長米爾布拉特、美國、俄羅斯和德國的軍事代表團、托爾高市政府官員和市民以及許多專程從各地趕來的民眾參加了當天的紀念活動,先後在易北河東岸的國旗紀念碑,西岸的會師紀念碑以及蘇軍烈士墓等處敬獻花圈,並在易北河畔放飛了和平鴿。

   薩克森州州長米爾布拉特在紀念儀式上發表講話,高度評價60年前盟軍在易北河勝利會師的意義,稱其為歐洲和平的前奏和象徵。俄羅斯駐德國大使科特內夫在發言中向老戰士表示敬意:“讓我們向親歷戰爭的老兵鞠躬,是他們拯救了人類文明並把未來還給子孫後代。”

   托爾高市女市長施陶德在致辭時強調,儘管德國戰後的世代不必為當年發生的一切承擔罪責,但卻有責任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德國應當把保持對二戰歷史的清醒記憶,理解為一種歷史的警戒和委託,以時刻不忘讓德國永遠作為世界民族大家庭中可信任的一員應當擔負的政治責任。 

    著名照片實為補拍

   參加紀念活動的老兵中有兩人的舉止特別引人注目:一人胸佩蘇軍勳章,白髮蒼蒼但英氣逼人;一人頭戴美軍船型帽,身材高大而精神矍鑠。當兩位老者漸漸走近,兩隻手慢慢地接近而最終有力地握到一起的時候,現場掌聲雷動,閃光燈頻頻閃起。因為這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歷史性握手。這名蘇軍老兵名叫亞歷山大·西爾瓦什科,今年83歲,當年是一名中尉;美國老兵名叫德爾伯特·費利波特,當年是一名普通士兵。 

    60年前,攻入納粹德國的美軍與蘇軍在易北河勝利會師的消息透過一張著名的照片迅速傳遍全世界。在這張照片上,三名美軍士兵與三名蘇聯士兵在托爾高附近易北河上的一座橋頭正相互將手伸向對方,他們腳下的橋是斷的,但他們顯然正在用伸向對方的手架起另外一座無形的橋梁,這座橋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並肩作戰但相互陌生的兩支盟軍聯繫在一起,將抗擊納粹德國的東西兩條戰線融合在一起。也許正是因為極富畫面衝擊力和如此強烈的象徵意義,才使其成為易北河會師這一歷史事件中最廣為人知的照片。而德爾伯特·費利波特,正是這張歷史照片上三名美軍士兵中的一員,也是唯一在世的一位。 

    但這張珍貴的歷史照片並不是在1945年4月25日美軍與蘇軍首次會師時所拍。而是由攝影師阿蘭·傑克遜在4月26日補拍的,這時候前一天會師的美軍與蘇軍士兵早已不見蹤影,他就隨機在會師的軍隊中找出幾名士兵擺弄姿勢,重演了25日會師的情景。費利波特幸運地成為其中一員,得以與首次會師的士兵一起,永遠記入世界歷史的篇章。

   真正親身經歷25日首次會師歷史一刻的,是亞歷山大·西爾瓦什科,他也是當年所有的親歷者中唯一在世的。1945年4月25日,美軍第69師少尉威廉·羅伯遜帶領一支四人偵察小分隊向易北河進發,於當天下午到達托爾高。在聽說對面可能已經有蘇聯紅軍活動之後,羅伯遜決定尋求聯繫。他先是找到一條床單,又到一家商店用紅色和白色畫成星條旗,然後跑到易北河附近一座古堡,在高高的塔樓裏向河對面揮舞這面粗糙的美國國旗。但招來的卻是一陣槍擊。原來蘇軍擔心這邊是德軍使詐。 

    後來由一名會說俄語的美軍人員喊話,雙方才最終確認了對方的身份。

   儘管德軍在25日早上已將托爾高附近的易北河大橋炸毀,無法通行車輛,但人仍可以在鋼架上爬行。於是羅伯遜就帶著他的人向東岸爬去。而在對岸的蘇軍,正是由中尉西爾瓦什科率領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的偵察隊,他們也開始向西岸爬行。兩隊人最終在橋頭相遇,互相握手擁抱,歡呼勝利,易北河會師的歷史性時刻來臨。儘管此前美蘇兩軍的偵察人員在易北河地區已經有零星的個別接觸,但25日西爾瓦什科與羅伯遜在托爾高的會師,卻被雙方最高統帥部確定為首次正式會師。會師當天也拍了照片,其中西爾瓦什科與羅伯遜兩人熱烈擁抱的鏡頭也流傳甚廣,但顯然遠沒有德爾伯特·費利波特的那張照片有名。 

    在一定意義上講,易北河會師鮮活的歷史場景,是由西爾瓦什科親歷的真實與費利波特象徵的意義共同組成的。歲月悠悠,60年過後,西爾瓦什科與費利波特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標誌著這段有趣的歷史公案最終以一種友好的方式了斷。 (完)
 
[img]http://home.pchome.com.tw/todo/w314001/p1.jpg[/img]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托爾高市再現易北河會師場景

美國重演硫磺島..

台灣5月初重演???(傻


哪一天有能重演德軍戰役呢?
 
就這樣開始工作了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托爾高市再現易北河會師場景

[QUOTE='青空。天夜']美國重演硫磺島..

台灣5月初重演???(傻


哪一天有能重演德軍戰役呢?[/QUOTE]

要的話~.............我當盟軍阿~....

不然國軍好了....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10 10:38 , Processed in 0.02196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