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資料截取於大陸網站-環球展望






臺灣飛彈部隊的天弓導彈






對天弓導彈彈頭整流罩進行測試的鏡頭





生產型天弓I型導彈泊半主動雷達導引頭。







天弓導彈的電源為一個銀鋅電池組,由多個小電池組成,電解液為氫氧化鉀。電池位於尾艙內,可在5年內不需要檢測。







台灣中科院研究人員正在維護一套極初期型的天弓導彈導引頭。



天弓一型的發展史


研製過程

20世紀70年代中期,臺灣陸軍的主力防空導彈是美製鷹式(HAWK)改進型,按照台灣國民黨當局對我人民解放軍1980年代初期軍事力量發展預測,大陸可能引進F-16、幻象2000等當時世界一流性能的戰鬥機。因此提出了研製新型高性能防空導彈以替換改進鷹式系統。但由於工業基礎的薄弱,最初的方案只是小打小鬧:在改進鷹式基礎上換裝大推力火箭發動機,改進氣動外形。1975年,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以鷹式導彈彈體為基礎,利用當時剛引進的電腦輔助設計(CAD)技術,改造出了一型新的防空導彈,稱為先進防空導彈,該彈總體上看有些類似美國的AIM-54鳳凰(Phoenix)空對空導彈,這便是天弓導彈系統的前身~由於新導彈的性能無法讓臺灣軍方滿意,因此軍方責令中科院進行精進。此時美國的愛國者飛彈經過近20年的研發,剛剛定型生產,但由於新產品的質量不穩定,雷神(Raytheon)公司和陸軍方面經常扯皮。一時間愛國者將減少裝備數量甚至撤銷等傳言四起,於是無論雷神(Raytheon)公司還是美國軍方乃至政府都急於為愛國者研製中花費的天文鉅資找一個下家當冤大頭,以便在萬一愛國者下馬時不至於血本無歸(這種對國民黨當局藉以廢物利用式的軍售早在20世紀230年代就已經盛行,當時博覽會般種類繁多又數量稀少的各式飛機便是借著這種路子進入中國的)1981年,美國允諾向臺灣轉讓85%以上的愛國者技術,“台灣中科院則於1982年由第二研究所正式成立天弓防空導彈計畫室,並再次修改了天弓的佈局。這個項目如此之順利、在軍售限制方面反對甚少,除去政治因素外,在技術上和當時愛國者的狀態低迷,幾乎被當作一項和XB-70、約克中士一般徒糜錢財的失敗專案有很大關係。





  雖然美國允諾提供大部分愛國者的技術給臺灣,但愛國者系統最關鍵、最核心的TVM制導技術卻對臺灣諱莫如深。而如果不採用TVM體制的話,照搬愛國者系統AN/MPQ-53相控陣雷達的其他設計則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技術上也很難實現。因此,“中科院”決定按照自己最熟悉的型號來開展研究——導彈使用引進的愛國者技術,而制導雷達則按照與美國的協議,以雷神公司的另一型相控陣雷達宙斯盾為基礎進行開發。臺灣之所以採用為海軍大型艦艇研製的神盾系統為母版開發自己的制導雷達,其主要原因是神盾系統中,相控陣雷達主要負責目標搜索和導彈截獲引導,對目標的照射和導彈的末端制導另配有專門的照射雷達,而臺灣恰好對所裝備的美制鷹式導彈系統的搜索雷達-照射雷達體制比較熟悉,如果引進神盾技術,可以避開複雜的TVM技術難關,又能夠發揚自己的長處,在操作繼承性上也有裨益之處。因此“台灣中科院”于1982年底向臺灣軍方提請了最後的總體方案報告,得到首肯後,研製工作迅速展開。在美國的幫助下,天弓I的研製進度很快,到1986年,首枚具備完全作戰能力的全功能戰備彈便試射成功。但由於臺灣本身工業水平的限制,在生產和部隊使用過程中遇到了不少麻煩,直到1993年9月,第一套天弓I型系統才真正達到戰備水平,從實驗室到工廠再到部隊,用去了7年時間——這個時間的長短,也是衡量綜合科技實力的重要標準,臺灣在這方面,顯然不過關。


  1992年6月,臺灣和美國達成為期5年的合作協定,由美國提供愛國者系統的關鍵技術和零部件,對天弓I型進行改進,使其具有反戰術彈道導彈能力。1998年7月15日,在臺灣屏東導彈測試基地進行了試驗,改進後的天弓I導彈以4馬赫的速度攔截了戰術彈道導彈靶彈,估計天弓I改進型將在稍晚時候將陸續裝備部隊。


對外展出的天弓I型導彈,它們均安放在美制福特民用卡車上,該車並非台軍部隊制式裝備。



參加1992 “僑泰”演習後對外展出的天弓導彈。










  照射雷達和半主動體制


  防空導彈系統從整體角度衡量是否先進,最主要看的就是採用的雷達體制和制導體制。由於技術引進上受到美國的限制,天弓系統的母型是海軍艦載型的神盾戰鬥系統,其導彈為半主動制導的標準SM-2,因此天弓I型的雷達、導彈也分別沿用了相控陣體制和半主動制導體制。這樣的體制到底是不是像臺灣媒體所說的那麼先進呢,我們從它的作戰過程入手分析就知道了。



天弓I型系統以連為獨立作戰單元,1個連配有1輛戰術指揮中心/長白(CSIST/GE ADAR-1)相控陣雷達車、2輛照射雷達車、至少4輛天弓I型發射車、1輛電源車和1輛導彈運輸車。作戰時首先由長白相控陣雷達搜索發現目標並將目標資訊傳給指揮控制中心,由指揮控制中心進行敵我識別、威脅判斷和目標分配。並選定發射架,將發射前需要的資料和程式送給導彈。當導彈發射後,首先由長白雷達對其進行截獲,使導彈和相控陣雷達之間建立起聯繫,通俗的話說,就是讓雷達和導彈知道彼此的位置,形成閉環控制回路。當導彈進入末端後,由長白相控陣雷達交班給與改型鷹式相類似的CS/MPG-25型連續波照射雷達照射目標、制導導彈。該雷達是在美制改型鷹式系統的大功率照射雷達AN/MPQ-46HPI的基礎上研製的,但功率比改型鷹式的大60%,且抗干擾能力和敵我識別(IFF)設備得到了改進。




 當天弓I型導彈上的半主動雷達導引頭開機後,通過頭部天線接收經目標反射的照射雷達信號,導彈尾部基準天線則直接接收通過照射天線旁瓣向導彈發射的照射波。在彈上對這兩個信號進行相干檢波後,所形成的信號中即包含有與導彈與目標接近速度成正比的多普勒頻移,通過頻率範圍很窄的窄帶頻率跟蹤器精確提取出這一頻譜後,彈上電路就可以截獲、跟蹤目標杜普勒頻率,並從中提取出控制導彈飛行軌跡的制導資訊。制導資訊在自動駕駛儀中變換放大後,可產生操縱液壓舵機的信號控制舵面偏轉,使導彈按預定的彈道飛向目標,直到最後導彈和目標距離很近,進入殺傷區後,照射雷達將按照程式發射指令,讓導彈打開引信(為了防止在飛行過程中受外來干擾的影響導致提前誤炸,引信要等到距離目標很近時才打開),然後天弓I型導彈進入最後的交戰程式,引信截獲到目標後,按照程式選擇起爆時機和方式。這就是天弓I型半主動制導體制工作的主要過程。




說到這裏,不得不再提一下天弓I型的導引頭,在雷神公司幫助下,天弓I型的導引頭對目標速度跟蹤時採用了杜普勒跟蹤,能從嚴重的地物雜波干擾中分離出運動目標,因此具有較好的低空性能。導引頭採用倒置接收機,提高了抗干擾能力,雜訊干擾對照射雷達天線照射目標影響不大。同時也提高了對杜普勒頻率的分辨能力。

  由上可見,天弓I型導彈和美俄同類以相控陣雷達為核心的遠端防空導彈系統最大的差別就是其獨特的導引方式。這樣的半主動配置使長白雷達指揮作戰時負擔比愛國者和S-300要低,對空情的掌握能力更強。但這種制導體制也有自己的弱點:需要額外的照射雷達,雖然照射雷達只在最後階段對目標照射5-10秒,相比搜索/警戒雷達從發現到擊毀目標整個期間都在向其輻射電磁波來說要短的多,但它制導導彈跟蹤目標的波束是持續不間斷的,足以為現代戰鬥機的雷達告警器和定向儀提供充分的反應時間。而戰鬥機的綜合電子戰系統從接到告警器報警到電子偵察接收機進行目標定位,再到調用資料庫分析做出處理結果,總共不會超過1秒鐘,剩下的時間就是發射反輻射導彈了。從美軍反輻射導彈運用的戰例看,在空地對抗中,照射雷達被反輻射攻擊的概率最高,也是對方壓制防空網的重點和突破口。以第一次波灣戰爭為例,伊拉克防空網的各類警戒雷達被反輻射導彈摧毀的損失率為17%,剩下大部分都是炸彈造成的傷害,而且都是在防空網瓦解或所配屬的防空導彈單位中照射/制導雷達被摧毀後才遭轟炸損失的。而各類照射/制導雷達被反輻射導彈擊毀的損失率達到63%,可見照射雷達是最“招惹”反輻射導彈的。天弓I型的CS/MPG-25照射雷達源自霍克系統,雖然霍克系統經過三次現代化改進,但畢竟其基礎設計是20世紀50年代的。因此照射雷達的峰值功率肯定很高,而且天弓在此基礎上又將功率加大近一半,則功率就更高了,也更容易被對方電子偵察、鎖定,成為很明顯的輻射目標而遭到集中摧毀。雖然照射雷達被攻擊後長白雷達仍可存活,但沒有照射雷達,天弓I型導彈就無法制導,光剩下長白雷達也無用,這時對方飛機用炸彈也可以摧毀它。因此,天弓I型的這種半主動制導體制在現代空地對抗中已經落後。





  導彈




  在天弓I型系統研製之初,臺灣並未獲得美國援助,此前缺乏高性能導彈技術儲備的臺灣來說,要開發一種全新的導彈外形有些勉為其難,必然需要一個參照物。因此最早的天弓I型導彈便選中了臺灣最容易得到的型號進行模仿:台軍已經裝備的美式鷹式。從天弓I基本型的模型可以看出,其彈翼幾乎就是霍克的升降副翼式的縮小形。當美國雷神公司同意提供愛國者的諸多技術後,天弓I型導彈的外形和尺寸迅速改弦更張,其全功能戰備彈露面時,已經變得與美國愛國者導彈驚人的相似,以後的天弓系列基本也沿用了這種配置:圓柱形彈體、圓錐形頭部,位於彈體尾部的4片梯形全動式控制翼呈“X”形配置。雖然在技術上這樣的跨度對於臺灣來說有些大,但其母型愛國者數百次的風洞和實彈實踐已經證明這種新穎的設計是可靠的,因此向來唯美國馬首是瞻的臺灣自然咬牙也要上了。不過,在天弓I型導彈的外形上還是和愛國者有區別的,其頭部雷達罩的梯度明顯比愛國者小,因此雷達罩顯得更細長,尖拱形整流罩由18毫米厚的澆鑄石英玻璃製成,尖端為鑽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氣動外形,也作為導引頭的微波視窗和熱防護裝置。對於此材料的研製成功,臺灣“中科院”甚是得意,認為已經進入“世界頂級行列”。可美國愛國者導彈的石英玻璃頭罩厚度為16.5毫米,比天弓薄上了整整1.5毫米——不要小看這似乎十分細微的差異,它所說明的是臺灣工業水平和世界一流之間的差距:材料強度達不到要求,所以才增加厚度,減小梯度。另外天弓I型和愛國者還有一處差別,它的彈體兩側裝有突出的整流罩,這種佈局在雄風反艦導彈和天劍-2空對空導彈上也可以看到,但天弓I型上的尺寸明顯比愛國者上的大,其原因是除了在罩中佈設有連接中部控制段與尾翼控制系統的線路外,還有臺灣自行設計的資料鏈結收天線,用以取代愛國者上裝在尾部的兩具TVM天線。

  導彈的制導系統包括導引頭、遙控發射/接收機系統和自動駕駛儀。制導艙為鋁合金殼體,外纏15度斜繞的酚醛棉布條並塗一層改性橡膠以加強強度和提高隔熱性能。導引頭工作在J波段,由平面陣天線、常平架系統和控制導引頭運動與處理信號的電子組合等組成。尾部控制艙為環形空間,內裝液壓舵機系統,通過自動駕駛儀接收指令,操縱舵面對導彈進行控制和穩定飛行。天弓I型導彈採用破片殺傷式戰鬥部,質量為90公斤。為了提高殺傷效能,導彈採用近炸和觸發引信。這比愛國者上單一的無線電近炸引信的可靠性和冗余程度要高。單個破片質量3克,大於愛國者的2克。戰鬥部艙為鋁合金精密鑄造,除內裝有戰鬥部外,還有慣性傳感裝置、遙控發射機/接收機裝置、安全保險和電子裝置、引信和天線等。

  天弓I型的動力裝置由發動機、外部隔熱罩和上述兩條向尾翼傳送控制信號的外部導管組成。發動機殼體是導彈結構的一部分,外部有隔熱防護罩,和愛國者一樣,天弓I型的固體火箭發動機也採用了先進的HTPB氫氧基聚丁烯混合推進劑系列。推進系統質量約490公斤。推力約134.8千牛,工作時間12秒。按照臺灣方面自稱“天弓I型射程100公里”的說法,其彈體尺寸、質量與愛國者都基本無差別,那麼要達到射程更遠,則只有在推進劑上下功夫了。據稱天弓I型上比愛國者上性能更高的推進劑是臺灣自行開發的,但是考慮到臺灣化學工業的水平,再從美國方面透露的蛛絲馬跡看,其中有不少美國參與、協助的因素。由於這些不確定因素,對於天弓I型導彈的射程也有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兩種:最大射程60公里,有效射程40公里;最大射程100公里,有效射程80公里。從多方面因素分析看,筆者認為取前者可能性大些。因為如前所述天弓I型的照射雷達是在鷹式系統的基礎上改進並加大60%的功率,鷹式導彈的最大射程為40公里,有效射程30公里。其照射雷達的作用距離在100公里左右,按照雷達方程,功率增加60%,作用距離只增加1.6的4次方根,也就是說,天弓照射雷達的最大作用距離也只有115公里左右,再考慮其採用先進元件、優化設計等因素,至多達到130公里。這樣的雷達作用距離要為射程達到100公里的導彈提供照射,有點勉為其難。別的不說,單單對方戰鬥機的電子對抗設備如果採用蘇式大功率阻塞、壓制路線的話,就很容易干擾掉採用半主動制導體制的天弓I型導彈。綜合考慮,其最大射程在60公里比較符合臺灣工業實際。

  總體來看,由於得到美國的充分技術支持,天弓I型導彈和愛國者相比差距不大,但在關鍵技術上還是缺乏一點火候,這也是美國人狡猾之處——賣技術,但不給關鍵技術,這樣始終能夠控制你。


未完...........待續




此篇文章我做了一些修改~~將一些大陸使用的名詞改為台灣所使用的




[LEFT][/LEFT]

[LEFT]霍克飛彈>鷹式飛彈
雷錫恩公司>雷神公司
宙斯盾系統>神盾系統
幻影戰機>幻象戰機
多普勒>杜普勒
AIM-154不死鳥飛彈>AIM-154 鳳凰飛彈[/LEFT]


[LEFT]文章來源原內容:[/LEFT]

[LEFT]http://www.armsky.com/Article/smsj/Class47/200411/919.html[/LEFT]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台灣空防王牌-天弓飛彈與長白雷達

  發射筒


  天弓I型導彈的發射筒為一密封加固的方形鋁箱,內裝隔熱層,兼作運輸和貯存導彈用。它由蒙皮、框架、導軌、支架、導向板、前後端蓋、箱內保溫材料、環境微調裝置、固定導彈的自鎖裝置等組成。箱內下端有一條“工”字形導軌,這和愛國者的“U”字形導軌略有不同。導軌表面粘有石墨層,用以減小導彈發射時的摩擦。由於選用的鋁材較愛國者的發射筒薄,因此早期的天弓發射筒外表面有8條垂直加強肋和2條水平加強肋,後期改進工藝、材料後改為4條垂直和2條水平的。在發射筒外部左側,有測試導彈和發射前對導彈進行目標初始諸元裝定的電纜,而愛國者的這些電纜則在筒尾部。導彈發射筒本身並非高技術產品,但其對加工工藝的要求很高。臺灣在研製天弓I型時本想自行開發發射筒以節省引進技術所需的大量經費,但在多處工藝上遇到了困難,最後還是不得不私下請來為愛國者研製發射筒的馬丁公司技術人員“傳經送道”,才解決了薄鋁合金殼體的焊接、防變形等問題。


   天弓系統的核心——長白雷達


  雖然臺灣的民用電子工業在亞洲處於領先地位,但他們的雷達技術並沒因此被惠及。可臺灣的天弓導彈系統又偏偏是世界上第三套配備相控陣雷達的陸基遠端防空導彈系統。這和美國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這使得臺灣在1980年代因為軍售限制難以獲得高性能戰機時,從地面防空火力上得到了一定補償。
  天弓系統的核心是長白相控陣雷達和與之同處一車的戰術指揮中心。由於是艦載雷達陸上化,因此該系統的設計和另兩種一開始就為了地面防空專門設計的相控陣雷達來說差異不小。為了使之實用化,臺灣方面頗費了些周折。

  在長白雷達設計之初,“台灣中科院”也曾計畫使長白雷達具備高機動能力,19871011日的僑泰演習中,長白雷達首次露面便讓眾人吃驚不已。它的佈局為一台越野底盤車上裝載一個方艙,方艙上方再設置一個四面都佈置有相控陣天線的艙體。它的好處是不需轉動天線即可構成360度探測範圍。但這樣整車高度實在太大,達到6米以上,如此的高度在面對臺灣島內的橋樑、涵洞時恐怕困難重重。而且由於相控陣天線裝在車頂,導致重心嚴重升高,也不便於越野,甚至轉彎時的速度都不能太快,否則將傾覆。所以,這種怪異的佈局很快被放棄了。
  在1989925日天弓系統移交臺灣陸軍的典禮上,長白雷達的決定版現身。這次是採用的半掛拖車方案。相控陣天線作為整體鑲嵌在長12米、寬3米、高4米的拖車車廂中間側壁上,為避免地面雜波干擾,陣面與垂直面略有夾角。天線主陣面為矩形,尺寸為4.5X3.0平方米,相當於把一塊神盾SPY-1相控陣天線貼在了車上,另有一塊尺寸為2.8×0.8平方米的敵我識別天線位於拖車左前部。在天線陣面正後的車箱內為發射/接收機等雷達設備,車兩端為指揮控制中心和信號處理設備。控制中心由電腦、通信設備和顯示器組成。作為天弓系統的指揮控制中心與相控陣雷達、照射雷達、發射架等連接,操縱人員在此可完成威脅判斷、攔截計算、發射架選擇及戰果評估。

  由於要伴隨陸軍機械化部隊作戰,愛國者和S-300都採用較高的工作頻率,以減小天線尺寸,同時也犧牲了一定性能,雷達的最大跟蹤距離都在150公里以內。而長白雷達設計時放棄了機動性,使用工作在S波段的大型天線,也沒有採用前二者為了突出機動而採用的在天線陣面和發射機/接收機之間以空間直接饋電傳送信號的方式,而沿用神盾的思路使用了傳統的波導管傳遞信號,使信號衰減更小,加上對電腦及天線配件的重量限制較小,使信號處理和目標管理能力大為提高。這一系列措施使其對高度20000米的目標跟蹤距離高達450公里,對目標的探測能力高於愛國者和S-300的相控陣雷達。

  長白雷達採用了美國提供的固態收發單元、電子掃描技術(但美國不允許臺灣製造這些元件,只讓其負責裝配)。整個天線陣面由6000個移項器收發單元構成,可覆蓋方位120度、高低70度的範圍,由於沒有機械轉動裝置,掃描時沒有機械慣性,波束可在瞬間改變在空間的位置,有利於同時跟蹤多個目標。此外,長白雷達還具有頻率捷變能力,可在受到干擾時自動轉換工作頻率點。在C3I系統支援下,長白雷達併入了臺灣於1994年開始興建的“強網”系統,可擔負防空作戰,也能在警戒雷達受損情況下轉為監視或空中管制任務(美國E-2E-3預警機上的雷達也為S波段)

  為進一步確保長白雷達的安全,“台灣中科院”按照愛國者的抗反輻射誘餌研製了長白雷達的誘餌天線。專門誘導反輻射導彈。隨著技術發展“台灣中科院”又研製了機動誘餌車,其發射波形和雷達配合,在雷達與誘餌之間形成一個信號中心,虛擬出一個“雷達”來,使測角精確度低、解析度不足的被動導引頭控制反輻射導彈命中兩輛誘餌車與雷達之間的空地。這樣,誘餌車就不會被反輻射導彈消耗光。

  但是,隨著現代制導技術的進步,長白雷達的誘餌戰術也在受到挑戰。如俄羅斯X-31P等空對地導彈已經裝備了多模導引頭,可自動進行資料融合,識別目標(見本刊2003年第13期《突防——蘇俄反輻射導彈家族》)。另外,還可以靠X-31與紅外/INS制導的X-59配合,或GPS+紅外、紅外+毫米波等多種制導模式來破解長白的誘餌陣。因此,固定陣地的長白雷達在密集、多方式的反輻射攻擊面前,下場還是大不妙的。



   天弓II的變革


  天弓II型是繼天弓I型發展起來的,由於有了天弓I型的經驗,天弓II型發展順利,1989年研製出樣機,很快於1990年定型並於1992年開始生產,1994年交付部隊。

  相比天弓I型,II型作了不少改進。最初問世的型號為直接在天弓I型彈體上增加1級固體助推器,採用85度准垂直發射。但由於發射時的彈體滾轉和第一級火箭脫落等問題一直難以解決,後來天弓II改為單級火箭形式。新的天弓II將天弓I型彈體加長18釐米,彈徑加粗。彈內電子元件改用美國提供的超大型積體電路,縮小體積,增加燃料裝藥量以增大殺傷空域和攔截速度、射程,據稱最大射高比天弓I型增加2000米,射程達到200公里。本來天弓II準備使用大推力衝壓發動機,但由於研製進度跟不上,最後將此計畫推延到天弓III型上了。

  天弓II型另一項重大改進是取消了照射雷達,以拋棄在現代空襲兵器及飽和攻擊戰術飛速發展下已過時的半主動制導體制。天弓II型導彈採用指令修正的慣性制導和主動雷達尋的複合制導方式。導彈垂直起飛到某一高度後,初制導系統控制導彈朝向目標方位按程式轉彎。當導彈轉向目標平面後,由慣性測量裝置和彈道計算機組成的慣性制導系統測量出導彈的實際姿態、速度和位置,將資料交給指令修正系統與地面雷達進行交聯,長白雷達通過電腦確定導彈的即時位置,得出導彈的偏移量,校正因風和其他干擾引起的橫向偏差,使主動雷達導引頭在最佳位置開機,減少導引頭捕獲目標的掃描時間,以防止被對方雷達告警器過早截獲。導引頭捕獲目標後,長白雷達就此“撒手”,對目標的跟蹤由彈上的主動雷達導引頭完成。據推測主動雷達導引頭工作在2釐米波段,採用微波單片積體電路以減小體積、重量。

  另外,還有消息稱“台灣中科院”專門為天弓I/II兩型研製了通用紅外導引頭,以提高抗干擾能力,具備複合攻擊能力,同時也可提高抗擊多目標能力。但目前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為射程100公里以上的防空導彈研製出配套的紅外目標指示設備,更無哪種導彈的紅外導引頭作用距離可達100公里。因此這種消息的可行性值得懷疑。至於有傳聞說天弓I/II採用了主動雷達加紅外雙模導引頭,則更難令人相信。至少從目前公佈的照片來看,沒有發現帶有紅外側窗導引頭的天弓導彈。













1 視頻部分-指揮控制中心,信號處理和C3I元件。2 相控陣天線部分-相控陣天線,波束控制電腦、高頻信號處理電路。 3 天線收發高頻部分-發射機、接收機、同步系統、空調、電源、4 敵我識別天線。 5 液壓支腿收放控制






天弓二型飛彈試射畫面





天弓導彈機動發射系統作戰模型。


 天弓II導彈已在19987月和9月進行了兩次實彈打靶,2001年少量投產。根據美國和臺灣19926月達成的一項為期五年的合作協定,美國雷神公司將提供制導系統和技術,由臺灣生產動力裝置、控制系統及戰鬥部等以改進天弓II型,這項協定經費共1.2億美元。原計劃1993年底開始研製,後因經費問題而停頓。之後臺灣又同美國達成採購7套改進的防空系統火力單元(包括導彈及發射架)、雷達、作戰控站和支援設備協定。以便使天弓II型到2000年具有反戰術彈道導彈能力。


  天弓導彈發展大事記



  天弓導彈的發展由臺灣“中山科學研究院”負責策劃實施,最早可以上溯到20世紀70年代初,在進行多項試驗性的研究後,於1982年正式開始。
  19823月“中山科學研究院”第二研究所正式啟動“天弓”計畫。
  19844月天弓I型紅外導引型開始研製。
  1985322日天弓I型導彈飛行實驗彈(無戰鬥部和導引頭)試射成功。
  1985719日天弓I型導彈測試彈(無戰鬥部)命中靶機。
  1986326日天弓I型導彈全功能戰備彈(具備完全作戰能力)試射成功。同年9月,《遠見》雜誌實地採訪“台灣中科院”,並公佈了一張加裝火箭推進器的早期型天弓II導彈的飛行照片。
  1986417日採用紅外導引頭的天弓I導彈成功攔截超音速飛行的鷹式導彈。
  1986718日中山科學院證實天弓I型導彈的電子元件精密程度遠遠落後于愛國者導彈。
  1986109日在臺北松山機場外貿展覽館首次舉辦的“國防科技與兵工生產展”會場上,“台灣中科院”展出了天弓I型導彈的四聯裝發射車、操控台、導彈的部分實體和連續波照射雷達。
  19871011日臺灣當局領導人蔣經國視察湖口“僑泰”演習,天弓導彈的相控陣雷達車首度出現。
  1988817日臺灣“國防部”宣佈長白多功能相控陣雷達研製成功。
  1989929日“台灣中科院”將天弓導彈系統移交給陸軍,成立實驗連,天弓導彈系統全部諸元首次公開。
  19911119日部署天弓導彈的天龍陣地首次在“第一屆臺北國際航太科技展”上公開。
  1992114日美國媒體透露,美國同意向臺灣出售愛國者導彈零元件。
  19921028日臺灣“國防部”宣佈天弓天弓I/II型導彈系統開始生產。
  1993年上半年天弓導彈完成作戰測試,發射7枚,命中5枚。
  1993930日第一個天弓導彈連在臺北縣三藝區部署成軍。
  1994年底第二套在高雄縣大岡山擔負戰備。
  1996年第三套在高雄縣林園擔負戰備。
  20003月天弓II型導彈進駐東引東小島,與先前在此的天弓I型形成混合配屬。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名望的勇者

守護勳爵

回覆: 台灣空防王牌-天弓飛彈與長白雷達

還是一句話,基礎機械&化學工業沒跟上就想學人玩高科技武器,這種做法就叫找死
 
http://blog.roodo.com/yowyowyow123
我的部落格,有興趣來看看吧,想要發文我也可以代貼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回覆: 台灣空防王牌-天弓飛彈與長白雷達

在台灣找不到長白雷達相關資料~反倒是對岸神通廣大啊||||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24 14:30 , Processed in 0.030630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