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名望的勇者

忙碌能忘掉嗎?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科學家發現單細胞生物也會認親


據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報道,科學家發現一種單細胞生物也有認親的能力,並能在危難中為了親戚而犧牲自己。這項令人驚訝的發現首次顯示了群居單細胞生物有著比想像中複雜的社交活動。


在自然界中,只有動物擁有辨別親戚的能力,並能在危難中特殊照顧它們。來自美國萊斯大學的生物學家娜塔莎•蜜蒂雅巴蒂(Natasha Mehdiabadi)發現群居的單細胞變形蟲竟然也有此特性。她是在研究一種名為Dictyostelium purpureum的變形蟲時得出以上結論的。

Dictyostelium purpureum是一種生長在土裡以細菌為食物的群居變形蟲。這種變形蟲有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當食物短缺時,這些單細胞生物就會聚合起來,並組成蘑菇形的多細胞子實體(fruiting bodies)。

這些子實體由莖部細胞和頂端的孢子細胞組成,但只有成為孢子細胞的變形蟲能夠繁衍下去,而成為莖部細胞的變形蟲等於把生命終結在子實體上。所以在子實體形成過程中,得有一些變形蟲無私地犧牲自己成為莖部細胞,從而讓成為孢子細胞的變形蟲得以生存下去。

蜜蒂雅巴蒂和研究夥伴們想知道這些變形蟲是否選擇性的犧牲自己。他們收集了多種不同親緣關係的變形蟲,把每兩種變形蟲放在一起生長,並把其中一種變形蟲染上瑩光染料以供確認。接著,他們斷絕了變形蟲的食物供應,然後觀察變形蟲子實體的形成。

結果在14次實驗中,科學家們發現形成的個別子實體中,莖部與孢子細胞全部由同一親緣關係的變形蟲組成,也就是說變形蟲只會為同一親緣關係的變形蟲成為子實體的莖部細胞,即它們只選擇為親戚犧牲自己。

研究員之一瓊•斯特拉斯曼(Joan Strassmann)說:「我們的實驗還排除了兩種變形蟲不組成子實體是因為它們發育週期不同的可能性,從而證明了變形蟲選擇跟與自己有親緣關係的個體形成群體。」

但是,科學家目前尚未找出這種變形蟲認親的機制。


轉至 http://www.epochtimes.com/b5/6/9/3/n1442914.htm

這就所謂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

假如人類多他一半的精神,也許世界會更好?
 
生物板寵物板 歡迎各位參觀~~              鐵傲blog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3   檢視全部評分
乾坤巽風  我也感到驚訝@@  發表於 06-9-6 10:36 聲望 + 2 枚
osdmf25    發表於 06-9-3 21:31 聲望 + 1 枚

這樣看來單細胞生物並不那麼單細胞麻~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說不定..單細胞生物智商還比我高(泣)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單細胞到多細胞的確是藉由單細胞聚集而成

至於認親親方面...

推測

雖說單細胞沒什麼基因,跟大腦(與人相比)

不過還是略有不同

當他們繁殖時,應該有某種酵素蛋白質或激素傳承下去

所以當他們要組合時必須配對

以上純屬虛構

若有雷同,那瓶發了XD
 
當眷戀不再,還剩下什麼......
   



                                          回憶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本能反應嗎= =?
(沒有大腦哪來的本能= =)
 
http://steamcommunity.com/id/ag-w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原文由 瓶瓶 於 06-9-9 11:50 PM 發表
單細胞到多細胞的確是藉由單細胞聚集而成

至於認親親方面...

推測

雖說單細胞沒什麼基因,跟大腦(與人相比)

不過還是略有不同

當他們砮..

阿~~....

怎麼說他們沒有基因呢.....

至少有兩三對吧(認真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或許他們也擁有大腦
只是現在的人類無法發現罷了
也許對外星人來說    我們也像一堆的單細胞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原文由 阿治衝啊 於 06-9-10 08:24 AM 發表
本能反應嗎= =?
(沒有大腦哪來的本能= =)


單細胞的確沒有腦的構造= =

不過還是有本能反應

繁殖便是一種

原文由 流浪的狂戰士-森 於 06-9-10 09:32 AM 發表

阿~~....

怎麼說他們沒有基因呢.....

至少有兩三對吧(認真


阿阿

被抓到語病了= =+

沒什麼基因(與人相比的話)

上述的意思是說,很少便是了ˊˋ

只要是生物都會有遺傳物質的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Dictyostelium是一種阿米巴原蟲
平時是"無性生殖"的單細胞生物
當環境不適合生存時,
它們會製造化學的訊號(chemoattractant)來互相吸引
上萬的原蟲會組成類似"蟈瑜"型態的樣子 (體積還是非常的小...)
移動到適合的地點, 再變成多細胞子實體菌株.
部份的原蟲會形成孢子, 留在菌株最上方.
大部份的原蟲會變成菌株的莖, 用來支持上面的胞子
變成莖這一部份的原蟲會死亡 (相當於 犧牲自己以換取種族的延續).
孢子會等到環境許可時再度成長.

Natasha Mehdiabadi的研究報告指出,
Dictyostelium purpureum這個"種"的阿米巴原蟲有認親的能力
在成為菌株時, 會偏好於同種的的阿米巴原蟲.

有些不同種的阿米巴原蟲會偷懶
像Dictyostelium discoideum會與其他種的阿米巴原蟲混合來形成菌株.
但是discoideum會偏像"變成孢子"而不會在"組織莖"的部份有多大的用處.
也就是說, 雀佔鳩巢...

這個發現證明"社交能力"並不是高等動物的專利.  

沒什麼基因(與人相比的話)
至少有兩三對吧

阿米巴原蟲的基因數量可不少.
阿米巴原蟲有六對染色體
基因數量大約有6000~19,000個 (人類有20,000~25,000個)
數量上來說, 與人類並沒差太多...


或許他們也擁有大腦

腦是由不同的細胞來組成的
阿米巴原蟲是單細胞生物
所以阿米巴原蟲沒有"腦"的結構
 
So Dark the Con of Men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2   檢視全部評分
瓶瓶  恩恩~  發表於 06-9-16 22:07 聲望 + 2 枚  回覆一般留言

原文由 Seraphim99 於 06-9-12 01:26 AM 發表
大部份的原蟲會變成菌株的莖, 用來支持上面的胞子

為什麼要有莖的結構出現呢,好脫離原本的環境?

若是無法聚集如此數量的群體,相對的子實體也會比較矮小?

變成孢子還有性別區分否?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8 03:28 , Processed in 0.022623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