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德國夜戰火炮及坦克


翻譯整理:楊威利


《德國軍事中心》所有,轉載請保留

 
    (這是為CLIFF兄弟的大作《注意!黑豹》而翻譯的。書裡原來緊湊的一篇文章被分為了幾個部分出現在各個章節,所以這裡將原文刊出,歡迎大家一起來指正。另外也感謝CLIFF所提供的珍貴圖片)

    在三十年代早期德國就開始了對軍用夜視技術的研究。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走了不少彎路後,可以實用的設備才出現在了戰場之上。當然有許多人還是懷疑這種紅外夜視設備究竟是否用於過實戰,關於這點可以從一些資料裡得到確認。最重要的證據之一來自1957年3月號的《Der deutsche Soldat德國士兵》雜誌,本哈德Erwin Bernhardt先生、前國防軍第24裝甲團第1營的一名坦克修理技師提供了作為目擊者的寶貴陳述。一張由施密特Franz Schmidt先生提供的模糊照片顯示了許多人所不知的細節。還有一本反映在戰爭結束前一個月於德國小鎮Uelzen所進行血戰的書籍《Der Krieg in der Heimat》也對夜戰設備在實際戰鬥裡的使用做了精彩描寫。






紅外設備在許多不同的車輛上都做過試驗。這輛「S12」號Marder II(黃鼠狼)自行反坦克炮在其Pak40型火炮上方安裝有紅外照射/圖像接收一體化裝置。同時在駕駛員座位的左面還配有另一套圖像接收裝置。





這張模糊的照片顯示出了一輛分別在三處地方安裝有紅外裝置的「豹」D型坦克。1)處為車長用紅外照射/圖像接收裝置,與一挺MG34機槍聯動;2)處為炮手用圖像接收裝置,安裝在他的兩個單窺孔火炮瞄準鏡的其中之一上;3)處為駕駛員用圖像接收裝置,安裝在打開的觀察窗上。與此類似的改進直到戰爭結束前一直在進行,也實際應用於了戰鬥。這輛「豹」式坦克的後面是一輛Willys吉普。




紅外裝備用於戰鬥的想法要回溯到20世紀30年代晚期。AEG公司在1934年製造出了「Braunsche Röhre陰極放射管」,而這是把紅外圖像轉化為肉眼可視圖像的基本部件之一。1939年早期AEG提供了第一套軍用紅外照射/圖像接收裝置,裝在一門Pak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上向軍方高層做了演示。儘管這只是一套樣型設備,體積巨大,而且非常容易因各類機械和電氣故障而失效,但它清楚表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在特定的距離上,該設備使這門火炮能在夜裡與敵軍的車輛作戰!HWA(陸軍裝備部)開始監督起所有的試驗來,他們要求所有用於火炮(例如37毫米炮)的夜間瞄準設備「必須使火炮達到與晝間相同的射擊精度」,而這在當時是絕對不可能做到的。所以進一步的試驗越來越少,任何支持這個新穎而又具有極大實用意義技術的方案都被擱置了。

    1942年秋天,又有人想起了它。這回紅外觀瞄設備安裝在了一門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上,而荒謬的技術要求也降低了。經過一系列試驗和改進,最終在1943年中期取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HWA為不同用途而訂購了第一批紅外夜視設備。1944年春天,大約1000套設備交付軍方,但陸軍官員又一次拒絕將其用於實戰!所有的已交付設備都被存放在Harz山中的一個礦井裡。據說一個總參謀部的將軍曾經說道:「我們不需要這類東西,我們的戰士將以公平的騎士精神贏得這場戰爭」。

    情況最終在1944年6月6日盟軍入侵開始後發生了變化。在西線面對盟軍巨大的空中優勢時,德軍遭到了慘重打擊(例如1944年7月25-31日,在英美盟軍的對地攻擊機打擊下,德軍損失了400輛左右的坦克)。出於安全原因,所有的部隊運動都只能在夜間無燈光條件下進行。這樣的話,紅外夜視設備就成為了前線急需的東西,被列入最優先補給和訂購物資。

    幾個月以後,一定數量的紅外夜視設備被個別陸軍和空軍單位投入了使用。

[ 本文最後由 jacklf2004 於 06-12-3 11:45 AM 編輯 ]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紅外夜視設備的技術原理

二戰時德國紅外設備都是基於以下原理而製造出來的:

    紅外線的反射特性與普通可見光並無不同,而反射回來的紅外光波可以被轉換為可見光。設備基本上有以下兩種:一台帶有濾波裝置的探照燈以發射紅外光線、以及一台將紅外光轉換為可見光的圖像顯示器。每種設備都跟據用途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體積和性能。

    照射在目標物體上的紅外線反射回來,在陰極放射管的作用下把紅外圖像轉化為肉眼可視圖像。圖像接收裝置的前方通常有類似於擋風玻璃的保護裝置,以免造成機構輕易損壞。跟據紅外設備的不同用途和不同型號,可以添加各類光學設施以進一步提高性能。圖像接收裝置的工作電壓高達17000伏,由HS 5F型高壓變壓器提供能源。一台變壓器可以為幾台不同的圖像接收裝置提供能源,但這時的輸出可能比原來條件下的電壓為高。

德國紅外夜視設備的代號

    所有的紅外探照燈,無論其大小及性能,都被稱為「Infrarot-Scheinwerfer」(德語的「紅外探照燈」)。其具體直徑會放在名字之前,比如「20 cm Scheinwerfer」(直徑20厘米的探照燈)。同時所有的紅外探照燈都有一個統一代號:「Uhu」(貓頭鷹)。

    圖像接收裝置的代號是「Bildwandler」,通常被簡稱為「Biwa」。按照用途,整個一套紅外夜視裝置還有特殊代號。軍方使用的三種夜間紅外瞄準裝置分別代號:Zielgerät 1128, 1221, 1222;三種夜間紅外駕駛裝置分別代號:Fahrgerät 1250, 1252, 1253;一種夜間紅外觀察裝置代號:Beobachtungsgerät 1251。

    當然這個清單並不完整,依然有許多設備的使用和命名情況不為人知。

使用紅外夜視設備的車輛

    前面已經提到過第一種安裝此類設備的武器是一門Pak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但具體細節並不非常清楚。到1944年時,其它一些反坦克炮(例如上面提到過的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也裝備了一種紅外夜視設備(30厘米紅外探照燈和Zielgerät 1221夜間紅外瞄準裝置)。一些卡車也裝載了30厘米紅外探照燈和Fahrgerät 1253夜間紅外駕駛裝置。至少一輛Marder II(黃鼠狼)自行反坦克炮在其75毫米Pak40型火炮上方安裝有30厘米紅外探照燈和Zielgerät 1221夜間紅外瞄準裝置,在駕駛員位置還安裝了Fahrgerät 1253夜間紅外駕駛裝置。這種駕駛裝置安裝在駕駛員左側,使用時要通過一個側方的潛望鏡才能見到由Fahrgerät 1253傳來的圖像。

    此外一個「獵豹」單位也接收過一批紅外夜視設備,與上面那輛「豹」D型坦克上安裝的相同。

    1944年底時紅外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可能許多其它車輛也試驗性地裝載過夜視設備。但目前有比較可信戰鬥資料的,只有一些「豹」式主戰坦克和隨伴的Sd.Kfz.251半履帶車。

「豹」式主戰坦克上的紅外瞄準、駕駛和觀察設備

    這些設備的第一次測試開始於1943年後期。標準型的「豹」式坦克在Fallingbostel的裝甲兵學校進行了此類測試。當時共有兩種紅外夜視裝備投入使用。

    第一種代號「Sperber(雀鷹)」,包括一台紅外探照燈和一台圖像接收裝置。在車長指揮塔內部前方添加了一個小平台,以安裝一台200W功率的紅外探照燈和一台圖像接收裝置。坦克內部還有一些增加的輔助裝置。額外的一組12V電池連接著一台變壓器,該變壓器可最高提供17000V高壓。鑒於電池組只能維持設備運行4個小時,所以它還配有發電機。

    車長用紅外夜視設備指揮駕駛員,後者在夜間幾乎什麼也見不到。這種駕駛方式需要非常良好的長時間培訓,而在大戰末期這點只能是紙上談兵。車長還可以用他的夜視裝置搜索目標。當目標出現在屏幕上時,他通過一系列指令來指揮炮手。這類指令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用身體接觸的方式來給出(例如:用手觸碰或用腳踢炮手左肩表示「炮塔向左轉」)。當目標位於炮塔正前方時,車長鎖死指揮塔(以便與火炮保持方向一致),開始判斷距離。調整完畢後,由他下達開火命令。這就是最基本的夜間目標捕捉/摧毀程序。

    此類紅外夜視設備的有效距離大約在500到600米,用於駕駛是綽綽有餘,但不免浪費了遠程射擊精度高、火力猛的70倍口徑75毫米主炮的強大威力。所以,發展出了安裝在Sd. Kfz. 251半履帶車上,由60厘米防空探照燈改裝的紅外探照燈系統。這些半履帶車也帶有圖像接收裝置。一旦鎖定目標,立即通過Fu 5電台與「豹」式坦克取得聯繫,由其負責攻擊並為其修正彈道。同時夜間「豹」式主炮會使用無閃光彈藥以降低被敵人發現的概率(資料來源於1957年3月號的《Der deutsche Soldat德國士兵》雜誌)。

    國防軍第24裝甲團第1營第3連(直到1944年11月25日前都配屬於第116裝甲師)在Fallingbostel附近的Bergen裝甲兵學校接受了紅外夜視設備的改裝。全連都裝上了「Sperber(雀鷹)」系統(根據本哈德先生的回憶)。《Der deutsche Soldat德國士兵》雜誌刊載著一個受過良好訓練的乘員組可以在2500米的距離上準確瞄準夜間目標。他甚至談道這種情況下命中率居然高達三分之二!(這點未免過於樂觀,哪怕炮手是天才也很難做到)。以後為提高命中率,還做過讓炮手分享車長夜視視野的改進。最後,還有一個計劃是為炮手在單窺孔火炮觀瞄儀上單獨添加紅外圖像接收裝置。

    1945年初,一輛安裝有「Sperber(雀鷹)」系統的「豹」式坦克前往匈牙利的Stuhlweissenburg前線進行實戰測試。很可能伴隨有一輛裝有60厘米「Uhu」式紅外探照燈的Sd. Kfz. 251半履帶車和另一輛負責支援的「Falke」式Sd. Kfz. 251半履帶車。據稱「Sperber(雀鷹)」系統在前線工作情況良好。

    1945年初,第1營全營(包括第3連在內,起初最少有17輛安裝有紅外夜視系統的「豹」式坦克)被派往匈牙利戰線,但所有的坦克都奉命在離開Fallingbostel之前卸下紅外夜視設備。沒有人知道下達這個命令的原因。

    1945年上半年,「克勞塞維茨」裝甲師在Fallingbostel地區作戰,奉命打開一條通往Harz山的南去道路。儘管該師擁有「裝甲師」的稱呼,但實際上坦克很少。兩輛該師的「豹」式坦克據稱裝有紅外夜視設備(很可能是「Sperber」系統)。一場戰鬥發生在1945年4月21日晚上。「克勞塞維茨」裝甲師的最後10輛坦克在一輛Sd. Kfz. 234/1偵察車的伴隨下出現在美軍位於Weser/Elbe運河邊的一個反坦克陣地附近。美軍裝備的是M2型76毫米反坦克炮。早上2點戰鬥開始,德軍首先攻擊。美軍發出警報後發射了照明彈。第1輛「豹」式坦克中彈並翻進了一條溝裡,攻擊被擊退。隨後裝有紅外夜視設備「豹」式坦克加入了戰鬥。它們捕捉到了反坦克炮的位置,發射了大約20發炮彈。整個陣地被摧毀,美軍炮手和步兵們驚慌失措,轉身就逃。德軍坦克緊跟而來,又在黑夜裡摧毀了一些卡車及其他車輛。

    這次成功的戰例證實了紅外技術的巨大價值。但我們沒有「克勞塞維茨」裝甲師那些裝有紅外夜視設備的「豹」式坦克參加第二場戰鬥的資料。

    1945年3月「Mücheberg幕欽堡」裝甲師建立。著名作家泰塞Tony Le Tessier在他的《Duchbruch an der Oder》一書裡提到該師裝甲營共有11輛IV號坦克(第1連)、10輛「豹」式坦克(第2連)和10輛IV號坦克(第3連)。其中第2連的一些「豹」式坦克安裝有「Sperber」系統。

    「Sperber(雀鷹)」紅外夜視系統結構非常簡單,卻可以立即讓坦克具備(中、近距離)夜戰能力。它的通用化設計使得幾乎每種德軍裝甲車輛都可以配備。它的缺點之一就在於使車長在承擔自己職責之外還必須為駕駛員和炮手提供指引,在戰場上這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此外該類設備可靠性差,機械故障頻發,尤其是陰極放射管過於嬌嫩。

    各種型號的「豹」式坦克都能安裝「Sperber(雀鷹)」紅外夜視系統。最近一輛在波蘭發現的「豹」式G型坦克在駕駛員前視潛望鏡的上方有一個焊接上去的支架。因為後期型的「豹」式坦克駕駛員座椅都可以升降,所以這個支架很可能用來安置紅外圖像接收裝置,從而為夜間駕駛提供方便。

    第二種紅外夜視裝置人們所知較少,但的確有一些配備此類裝置的「豹」式坦克存在過。在Fallingbostel的倉庫裡有很多「Biwa」裝置的庫存,當盟軍部隊靠近時,這種複雜的「即興創作」出現也是不奇怪的。前面圖示的那輛「豹」式坦克就是一個例子,從周圍人的制服和後面的Willys吉普上來看,當時它已經被盟軍繳獲。

    「Sperber(雀鷹)」紅外夜視系統只是在裝甲車輛上簡單添加一台紅外探照燈和一台圖像接收裝置,所以配備範圍可以很廣。而第二種紅外夜視裝置要複雜和精緻地多。

    「Sperber(雀鷹)」紅外夜視系統最大的問題就是只有車長一個人能操作紅外探照燈,及時見到他所需要的圖像。「豹」式G型和後期的A型坦克不能在不進行大量改動的情況下為炮手提供單獨的紅外夜視設備,而炮手能否及時見到圖像又是坦克火力發揮的關鍵所在,所以德軍找到了一些過渡性解決手段。舊型號的「豹」式坦克(D型和早期的A型)在工廠裡進行了非常有趣的改動,駕駛員座艙正前方的一塊裝甲板被改為活動式,打開後很容易安裝紅外圖像接收裝置。當有必要使用該裝置的時候,裝甲板打開,原來駕駛員前方的防彈觀察玻璃被移除。安裝圖像接收裝置的工作量並不大,只要用電焊工具把它焊接固定在裝甲板下方就可以了。同時在這塊裝甲板的右側還安裝了一台30厘米直徑的紅外探照燈。

    「豹」式D型和早期的A型坦克原來配備的都是雙窺孔火炮瞄準鏡,後期型號改為了單窺孔。在原來雙窺孔火炮瞄準鏡的基礎上改裝紅外夜視設備並不麻煩:原來的雙窺孔火炮瞄準鏡被改為兩台單窺孔式,右側的那台在前方有紅外夜視圖像接收裝置。白天炮手只使用左面那個瞄準鏡,夜裡則使用右面的。同駕駛員一樣,在瞄準鏡的左側安裝了一台30厘米直徑的紅外探照燈。這些設備都安裝在一個焊接在火炮防盾表面的小平台上,就在火炮瞄準鏡的下方一點。車長的紅外設備也經過了改進,使用了與原來「Falke」式Sd. Kfz. 251半履帶車上相同的結構。這是一種將一台紅外探照燈、一台紅外圖像接收裝置與一挺MG34或MG42機槍聯動的安裝方式。出於後勤方面的考慮,在「豹」式坦克上基本採用與火炮同軸機槍、前機槍相同的MG34機槍。

    為了減小被發現的概率,所有配備紅外夜視裝置的「豹」式坦克都採用了與G型相同的炮口消焰器。而且乘員們還接到過在棄車時炸毀紅外裝置的命令。

    第24裝甲團的本哈德先生回憶道:「所有的紅外裝置上都綁著一個手榴彈,引線集中到車長那裡。當他下令棄車時,必須等到最後一個乘員離開車輛後拉響手榴彈炸毀紅外裝置。」
這很可能是戰爭即將結束時德國軍方下達的「摧毀一切」命令的一部分。

    很可能這些經過大量改進的「豹」式坦克的確在戰爭結束前參加過戰鬥。第一個證據就是那張模糊的照片,上面的「豹」式坦克安裝了三套紅外夜視設備。

    還有報告說戰爭即將結束時一個英國裝甲師遭遇過一些裝有夜視設備的「豹」式坦克。英軍裝備的是「彗星」式坦克,時間為1945年4月。在一場短時間的激烈戰鬥後,幾乎所有的德軍坦克都被擊毀了。這裡還有兩張照片顯示了一輛在1947年時的「豹」式D型坦克。可以見到在火炮防盾上有著清晰的焊接痕跡,而這裡就是那個安放炮手用夜視設備的小平台應該所在的地方。可能是英軍為測試目的而將它們移除的。

    一些Fallingbostel裝甲兵學校的教官們甚至為夜戰部隊設計過專門的戰術。他們希望成立一支步坦協同的特殊部隊。而安裝有三台紅外夜視設備的「豹」式坦克是其中的核心力量。計劃在這些坦克的後部引擎蓋上面焊上三塊巨大的裝甲板,為3名搭載步兵提供後方和側方防護。這些步兵負責所在「豹」式坦克的近距離保護,配有MP44自動步槍,而這些步槍也可以安裝夜視裝置。

    「豹」式坦克的後方還有同樣具備夜戰能力的「Falke」式Sd. Kfz. 251半履帶車,上面有更多的手持配夜視裝置MP44自動步槍的步兵。在情況允許時,裝有60厘米「Uhu」式紅外探照燈的Sd. Kfz. 251半履帶車會在後方提供更強的紅外光源以「照亮」戰場。毫無疑問,這樣的「夢幻型」夜戰部隊在當時足以馳騁夜間戰場、笑傲天下了!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版主

S.I.A.M 管理者

Rank: 3Rank: 3Rank: 3




這輛失去行動能力的早期型「豹」式D型坦克已經被拋棄在Uelzen小鎮外很久了。在其火炮防盾上、瞄準鏡下方可以看到明顯的焊接痕跡。這可能就是上述第二種紅外裝置安裝過的證據。






1946年時同一輛坦克的照片。這輛坦克上幾乎所有的零件都丟失了,很可能是當地農民或者是廢品回收人員的傑作。注意火炮瞄準鏡下方的焊接痕跡。


附:網友「元首」兄的補充

黑豹坦克安裝紅外夜視儀的兩種方案:



方案A-代號「食雀鷹」(Sperber):在車長指揮塔上安裝直徑30厘米的FG 1250型紅外探照燈(視距600米),由車長負責操作圖像轉換器。從1944年末至1945年3月,德軍在一些豹G型(包括其它變型)坦克上安裝FG 1250型紅外探照燈並進行了一系列測試,結果很成功。從1945年的3月到4月,大約有50輛豹G型坦克(含各種變形車)安裝了FG 1250,這些坦克分別參加了東西兩線的戰鬥。帶紅外夜視儀的豹式坦克在行動時伴隨有安裝60厘米直徑紅外線探照燈的SdKfz.251/20「貓頭鷹」式(uhu)和Sd.Kfz.251/21「獵鷹」式(Falke)半履帶裝甲車。這種方案可以把夜視儀很容易的安裝在各型裝甲戰鬥車輛上。

方案B-代號「變像器」(Biwa-Bildwandler):更為複雜的解決方案,即為駕駛員,炮手和車長各提供一套30厘米紅外探照燈和相應的光電圖像變換器。豹式坦克的各種型號都試驗過安裝「變像器」,測試結果也是成功的,但是在東西兩線的實際戰況報告卻很少。
    安裝了紅外夜視儀的黑豹式坦克的部隊包括第116裝甲師(第24裝甲團3連,西線,1944年夏),第16ss裝甲集團軍(匈牙利,1945年初),慕欽堡(Muncheberg)裝甲師和克勞塞維茨(Clausewitz)裝甲師。其中的一次戰鬥報告來自於LSSAH裝甲師第1裝甲團的一名老兵的敘述,據他聲稱幾輛可能是第116裝甲師的準備紅外夜視儀的豹式坦克在阿登戰役使用過。1945年4月,安裝B方案紅外夜視儀的豹式坦克裝備了克勞斯維茨裝甲師,4月中旬,在德國下薩克森州的於爾岑(Uelzen)地區殲滅英軍一個排的彗星巡洋坦克。1945年4月21日,同樣的豹式坦克攻佔了美軍在維悉河-易北河運河區的一處反坦克陣地。
    另外,有報道稱一個裝備烈豹坦克殲擊車的部隊也曾使用過紅外夜視儀。
    德軍還研製了安裝在MP44突擊步槍使用的名為「吸血鬼」(Vampir)的單兵用紅外夜視儀。
---------------------------
    以上資料來自《Achtung Panzer》

    非常可惜,德軍使用紅外夜視儀的作戰記錄很少,僅有的幾次夜戰敘述也不是很詳細。紅外夜視儀也算是德國人的一項尖端技術,只是投入使用的太晚,估計是技術上還不是很成熟,可靠性差。




一些相關圖片:




1221型夜視望遠鏡,配用AEG公司的126型顯像裝置





夜視裝置的電源



為黑豹D後期型安裝的全套夜視裝置的示意圖在《注意!黑豹》裡由於「篇幅有限」沒有刊登,現在登在這裡。






車長指揮塔上的夜視裝置安裝示意圖






全車安裝示意圖



《德國軍事中心》所有,轉載請保留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真是不錯的資料...

不過我家印表機沒墨了
原本想全吃下來的XD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24 18:27 , Processed in 0.03067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