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關於劍道的概知,我想版內的人知道的不多吧?
那在下就收集了許多資料,在依各人明白的規則在做此修正

1.關於劍道的簡單來源介紹
發源於中國的劍術,在隨唐時期傳入日本,經日本人的
研習修改,形成獨特的刀法技術,用來保家衛國,19世
紀末漸漸成為一項武術運動,改用竹刀、穿著護具對打
演變成現今「劍道」運動。
現在日本及韓國劍道已是警察的必修訓練課程,法國、巴
西的警界也極為重視,速普及於世界各地約有四十餘國,
台灣的技術水準約排二、三名內

2.關於護具的簡單部份內容
<img src="http://i101.photobucket.com/albums/m75/sc84306/c12.jpg">
竹刀是用四片竹板外加刀尖皮及握柄皮組合而成。
護套有面具、護胸、腰垂、手套及穿著棉質衣褲。
場地通常在木製彈性地板上,赤腳對打。因而,保
護措施做得很完善,所以,比其他武術運動所發生
的傷害率較低

同時,劍道服與護具也分別手工織與機工織
手工織特點在於緊又耐而且厚,但無法達到精美的細紋
由於手工,當然價錢上會是機工織的貴
機工織當然就是以快速的機械縫製而成,價錢也是初心者挑選的

3.關於面的護具介紹
<img src="http://i101.photobucket.com/albums/m75/sc84306/cmen1.jpg">
面具如同古代武士的頭盔,主要在保護頭部及喉嚨及肩部。
戴面之前要先綁上頭巾,然後由下巴先進去,頭部接著跟進。
綁好在後面的繩子,垂下長度約為40公分。
大人及小孩的面具除了尺寸不同外,面具前的金屬橫條護框(面橫金)
數量也不一樣,大人是十四條、小孩則是十三條。

3.2胴部
<img src="http://i101.photobucket.com/albums/m75/sc84306/do3.jpg">
古代的護甲十分沉重,穿在身上活動很不方便,所以改良成現在這種
以竹片為底座,在漆上多層生漆的護胸(胴),及棉質的腰垂,既能達
到保護作用,也輕便了許多。

3.3手部
<img src="http://i101.photobucket.com/albums/m75/sc84306/kode1.jpg">
小手是用來保護手部的,外層和面具一樣是棉質縫製的,因大量流汗經
常潮濕很難乾燥,所以要注意多通風陰乾,以免造成難聞異味。
掌心部份是用皮革裹住,以鹿皮為上選,避免手部和劍柄過度磨擦受傷破皮。

3.4垂部
<img src="http://i101.photobucket.com/albums/m75/sc84306/tare011.gif">
位置於下腹部,三條大垂之中央一條檔在下腹部正面,中央垂為套上名袋之處。
腰垂除了保護之外還有一個功能就是標示選手身份,表示光明磊落,所以上
場時一定別忘了配戴名牌袋
3.5道服
<img src="http://i101.photobucket.com/albums/m75/sc84306/handmade02.jpg">
一般有藍、白兩色,經洗滌後會褪色及縮水,所以應購買較大尺寸,且詢問店
家洗滌的方法。

3.6道裙
http://i101.photobucket.com/albums/m75/sc84306/c13.jpg
通常為藍、黑、白三色,長度以剛好遮蓋腳踝,而不拖到地為宜。

3.7竹劍(竹刀)
http://i101.photobucket.com/albums/m75/sc84306/b3.jpg
竹劍由4片竹片組合,購買時通常分為38寸(女用)及39寸(男用)
,平時要注意上蠟保養,不可用已有破損的竹劍,以免發生意外。
不使用時也要放置在陰涼通風的地方。

3.8劍袋與護具袋
<img src="http://i101.photobucket.com/albums/m75/sc84306/shinie_bag1.jpg">
放置竹刀的袋子,使竹刀便於攜帶。
使用者可依個人攜帶使用之習慣,選擇自己需要的種類(可放數量)與材質。
<img src="http://i101.photobucket.com/albums/m75/sc84306/mugu_bag1.jpg">
放置護具的袋子,將護具陰乾後便可放置於護套袋中,市面上也有旅
行袋式的牛皮護套袋

3.9頭巾
<img src="http://i101.photobucket.com/albums/m75/sc84306/headtowel.jpg">
用於固定頭髮及吸汗以防止汗水流入眼中,影響練習和比賽。

4.關於初級練習的重點
初學者,應先以分解動作開始,再由單擊動作做到連擊動作,
再逐漸進入連鎖式的練習,再轉入密集型的衝擊訓練。
劍道是屬於武術的運動,初學時較需要使用體力來施展劍技,
當技術成熟後,則較多以智能謀略取勝,所以教學時需因人而異,
給予適合的練習時間與次數。

重點就是要專心聽教練講解,也要同時多練習才是上上策

5.關於有效打擊部位?
<img src="http://i101.photobucket.com/albums/m75/sc84306/chjh3.jpg">
劍道的有效打擊部位為面部(包括正面、左右面)剌喉部、腹部
(左右腹)手部(左右手腕)以上均為身體的要害部位。
判決認定:所謂有效打擊的認定,要依打擊時的氣勢、間距、
機會、打擊位置、打擊力量等條件的符合,來認定是否為有效打擊。

6.劍道的精神
劍道著重「心靈的鍛鍊」,對方出手前的對峙即成為心與心的交戰。
所以怯除內心的驚懼與雜念,培養自我於應戰時,始終能保持鎮定
的心靈與冷靜自信,達到知己知彼的優勢

初心者很容易分心,腳部錯誤、沒有氣勢、不知何時進攻
必需注意一眼、二足、三膽、四攻


7.賽前(平常)的禁忌有那些?

原則上是沒有,可是我們通常不跨越竹劍,因為跨竹劍對這支劍來講,
古人曰:「刀在人在,刀亡人亡」。
所以目前劍道我們用竹劍作為比賽用的武器,,乃劍士的第二生命,所以
原則上護具盡量避免使用者或他人跨過。





至於還有許多部份未有充足的時間尋找,而利用手頭上的資訊來解說
下次可能會說到關於中段的姿勢及握法
另外護具的穿著也會跟著講解

最後,劍道與居合道是不一樣的東西,許多人會把他混為一談
希望有人想練劍道而來武術版尋問時,請翻這篇來看看吧

當然,這只是其一部份
之後會有部份的解說

[ 本文最後由 加瀨‧光一 於 06-11-19 11:13 AM 編輯 ]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原文由加瀨‧光一 於 06-11-19 10:55 發表
關於劍道的概知,我想版內的人知道的不多吧?
那在下就收集了許多資料,在依各人明白的規則在做此修正

1.關於劍道的簡單來源介紹
發源於中國的劍術,在隨唐時期傳入日本,經日本人的
研習修改,形成獨特的刀法技術,用來保家衛國 ...



另外補充的是,為什麼劍道的防身實用率比居合道來的低?


原因來至於"步伐"與"攻擊"的問題


至於腳步的問題,我們是右前左後,前微彎後挺直

意思是用左腳推前就對了,不只如此,而我們的施力點也是左手

簡單的說是用左邊來當出力,右邊則是平橫與打擊位置的要領支點

類似於槓桿原理就對了

同時也是因為我們劍道已經被衍生為武術運動了,而不學"砍、斬、劈"

只學"點"到為止,打到則立刻彈起,目的是為了不傷及對方

因為劍道注重於精神方面的修行與實用技巧的方向


然而,他就是因為過於簡單明瞭的學習方式,才會需要打下更紮實的基礎

但唯一可惜的是在初段到三段前都是沒有差別的,所以別認為學到了二、三段就可以當武士了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就是"劍道形"也就是所謂的"劍術"的"技巧"

這也是考段數的項目之一


初段分別為三招"面、手擊、刺"只要守與攻合格之後,在觀察平時的對打方式跟禮儀(包括服裝的穿著)

以及氣勢問題、站姿問題等等通過。初段就能拿到了


但能保護自己的實用15%

因為根本就是讓自己的下半部露出破綻,比你快的人直接就擊中要害了。


真能夠保護自己的劍形,在下不惜花了4個小時把整個太刀的劍形看來(累)

至少要五段以上,以守為攻的要點都有實際的講解。

比較能夠實際遇到問題可以保護自己的劍形

不過五段你就可以去考教師職照了,誰還有那種閒功夫練啊?

所以說,想用劍道耍帥裝狠保護自己的想法請快快改掉

因為這是"武術的運動"而不是"武術"


如有不明瞭的地方可以提出,我盡量改善修正或回答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4 07:01 , Processed in 0.02949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