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心的最高境界 】

藥山禪師門下有兩個弟子,一個叫道吾,一個叫雲嚴。一天,大家坐在郊外參禪,看到路旁有棵樹長得很茂盛,綠意盎然;而另一棵樹卻枯死了,於是藥山禪師就想試探兩個弟子的功行。

先問道吾:「榮的好呢?還是枯的好?」道吾答:「榮的好!」

再問雲嚴,雲嚴卻說:「枯的好!」

這時正好走來一個沙彌,藥山就轉而問他:榮的好呢?還是枯的好?

沙彌說道:「榮的任它榮,枯的任它枯。」

心的最高境界只有兩個字:不動
。(出處:http://www.dpes.tc.edu.tw/lib/candle/no_20.htm)
個人的心得:為什麼讓心呈現不動狀態,才是最高境界,是因為保有一個純真的心嗎?
人世間險惡,一但進入社會,就很難保有一顆純真無邪的心,所以犯罪率
才會一直攀高....是這樣嗎??


[ 本文最後由 幽夢 於 07-1-16 01:11 PM 編輯 ]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道吾說榮的好!雲嚴說枯的好!

說不定他們都用自身的想法跟見解來推論!

人的一生看過多少人,多少事情!..其實人都是模仿的!

沙彌既然能說榮的任它榮,枯的任它枯!

我猜他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去觀察兩個自然體態。

如果你說一個事物真的有存在!他就真的存在!不存在當然就不存在!

妳推論這是事物可能對以後非常有用!你就會說他好!

個人見解問題。以上是我的想法。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1   檢視全部評分
幽夢  很棒的見解!!  發表於 07-1-16 18:09 聲望 + 1 枚  回覆一般留言

個人見解,兩個弟子就如同上面大大說的,用自己的觀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兩個弟子是因為「有所喜好」而選擇其中一個,而沙彌卻對此二樹無喜好善惡之分,故「榮的任他榮,枯的任他枯」!

這道理其實就像黑白之分,黑與白都是一個純粹,樹木也一樣,無論枯榮都是他們自己本身的表現,各有各的好,不需要我們去刻意的改變,甚至他本身的表現,也不會因為我們的認為而使他們的好壞而有所增減,故「榮的任他榮,枯的任他枯」!

而後面所說的「不動」,我想應該並非指的是沙彌純真之心,而是沙彌不會因為「枯榮」的風采而有所心動,畢竟人心一動,準則即會有所偏差,而對心動之物有了更多的好感,卻對無心動之物少了一點注意。

也就是可以說,「心如止水,方能透徹」的意義吧。
 

不寫情詞不寫詩,一番小品望君知

有許多的傷痕,總需要裝瘋賣傻來帶過!
只是卸下面具之後,又有誰敢直視那滿是傷痕的臉龐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1   檢視全部評分
幽夢  我很贊同  發表於 07-1-20 00:08 聲望 + 1 枚  回覆一般留言

我覺得這篇故事有一個最好笑的地方

弟子們分榮枯好壞,故離不開個人的成見

沙彌回答:榮的任他榮,枯的任她枯。他的意思不就是事物本自立,無分高低

但最後的結論:心的"最高"境界只有兩個字:不動

當說出這句話時,不就代表還是放不下那高低之分嗎?

可笑可笑哀......(我是說故事本身可笑喔= =")

我說個謎題:當天地初現, 已有分別,但兩物不能分高低,第三物為何?

[ 本文最後由 奶油犬 於 07-1-18 07:06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3   檢視全部評分
千紙鶴    發表於 07-1-25 20:06 聲望 + 2 枚  回覆一般留言
幽夢  我很贊同  發表於 07-1-20 00:08 聲望 + 1 枚  回覆一般留言

藥山禪師最後並沒有對於任何一個徒弟評價,

故事便在最後的結論直接結尾了,

其實也是這個道理的應用呢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7 18:14 , Processed in 0.01864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