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無名的勇者

將我的願望傳到天空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中國文學史演義》 錢念孫 著

古神話開篇呈異彩

--------------------------------------------------------------------------------------------------------

日月嬗遞,斗轉星移。漫長的中國上古歷史,經過以狩獵為主的氏族社會,逐漸過渡到以農耕為主的商周時代。及至西周時期,

周天子為了解民情,常常派專人到民間採詩,以觀風俗,知得失,治天下。

這是西周末年的一個嚴冬,當時豳國(今陝西栒邑西部)的一座農莊大院裡,一群農夫,面黃肌瘦、衣衫襤褸,蜷縮在一堆篝火 旁取暖。他們又餓又冷,卻只有秕糠野果充饑,只能在身上加些茅草禦寒。他們不斷地往火堆裡添柴加草,彷彿那紅豔、跳動的 火苗,能把他們的饑寒和愁苦,燒得一乾二淨。  一個鬍鬚花白的中年漢子,見大家都默默坐著,深深歎了一口氣:「唉!太悶了,咱們唱首詩歌吧!」說著,他便沙啞地哼了起 來:  原詩          譯詩
七月流火,        七月火星向西方,
九月授衣。        九月縫衣女工忙。
一之日觱發,       冬月北風刮得緊,
二之日栗烈。       臘月寒氣刺骨涼。
無衣無褐,        粗布衣服無一件,
何以卒歲!        怎樣過冬心悲傷!
三之日于耜,       正月趕快修農具,
四之日舉趾。        二月大伙下田忙。
同我婦子,         約好老婆和孩子,
饁彼南畝,         送飯到田噴噴香,
田畯至喜。         田官老爺喜洋洋。
  且說這首詩歌,名為〈七月〉,一共八段,此處節錄的是第一段。全詩分月敘述農民一年到頭無休止的辛勤勞動過程、悲慘生活 境遇,以及自然氣候和農事項目的變化。詩歌出語自然,質樸明快,既勾畫了周代農民勞動生活的完整圖景,又表達了農民們對 遭受剝削壓迫的怨憤。那位中年漢子剛一開口,大家都跟著唱了起來。歌聲抑揚頓挫,充溢不平之氣,低沉而渾厚的旋律, 隨 著火堆騰起的陣陣煙霧,在大院上空縈迴、飄蕩……。  正在這時,一個老頭背著大背兜,敲著木梆,順著院前的小路走來。他一聽到這深沉哀婉的歌聲,兩眼頓時露出驚喜神色,急忙 趕到院落邊停下,從背兜裡拿出刻刀和竹簡,把大家唱的歌詞,一字一句地刻在竹簡上。  老頭兒正彎腰刻得起勁,院裡一個小伙子抬眼看見他,連忙嚷道:「哎,大家看,院外那老頭兒在幹啥呀?」  老頭兒見大伙圍上來,連忙拱手施禮,自我介紹:「各位父老兄弟,老漢受朝廷之命到民間採詩,正把你們剛才唱的詩歌,刻於 竹簡,準備帶回朝廷呢!」  老頭兒說完,見大伙仍用驚奇、迷惑的目光打量他,便接著解釋道:「咱們周王朝,設有專管禮、樂的太師官,太師手下養有一 批採詩之人。這些人和我一樣,都是些能夠識文斷字,又沒有子女的孤單老人,由官府提供衣食,專門到各地民間,收集老百姓 所唱詩歌,是為『採詩』。」  「你們採詩,有何用處?」剛才首先發現老頭兒的小伙子,愣頭愣腦地問。
 

總是在溫柔的表情中看見那麼渺小的自己
在將結束的今天想尋找自己能做的事  :)

*

-冰瀞-

國文版

*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7   檢視全部評分
不动如山  精華文章  發表於 07-2-3 00:42 聲望 + 5 枚
whitefish  這是看著書打上來的媽...  發表於 07-2-1 13:11 聲望 + 2 枚

無名的勇者

將我的願望傳到天空

「用處可大啦!」老頭捋著銀鬚,滿臉自豪地笑著說:「我們採集的詩,從鄉到邑,從邑到府,要一級一級呈報上去,直至獻給咱們周朝天子。周天子了解這些詩,是想從老百姓所唱詩歌裡,知道廣大民眾讚揚何物、怨恨何事、心裡有何種想法、對國家有何等要求,以便順乎民心, 治理天下。這在朝廷裡叫『觀風』,也就是觀察了解民情風尚的意思。」 「噢,原來如此。怪不得人們常說:『王者不窺牖戶而知天下』呢!」那位領頭唱歌的中年漢子說。 「那當然。」老頭兒接著道:「周天子不只廣泛了解從民間採集來的大量詩歌,還在朝廷內部要求王公貴族和士子大夫們獻詩呢!他們所獻之詩,或由樂官配以音樂,在宴會及其他場合演唱,或由公卿大夫們,直接在天子面前吟誦。這些詩歌,多是逢迎獻媚、歌功頌德的篇章;但也有直言不諱、針砭時弊之作,如大臣專橫、政治動盪、官場傾軋等等,無不在吟詠之列。」 「公卿大夫還敢指責朝廷,膽子真大!」
「對朝廷不敬不怕殺頭嗎?」 採詩老頭見大伙議論紛紛,有些不太相信他的話,急忙說:「敝人所言,句句實情,不信背誦一首〈北山〉,請各位聆聽。」 原詩          譯詩
陟彼北山,         辛辛苦苦登上北山頭,
言采其杞。         都是為把枸杞子採摘。
偕偕士子,         堂堂能幹強壯的士子,
朝夕從事。         從早到晚不息當差使。
王事靡盬,         王家的事兒無窮無盡,
憂我父母。         父母無依我難解憂懷。
溥天之下,         普天之下廣闊無邊,
莫非王土?          何處不是君王土地?
率土之濱,         四海之內人煙稠密,
莫非王臣?          哪個不是君王臣僕?
大夫不均,          執政大夫待人不公,
我從事獨賢。         偏教我獨個兒勞碌。
……             ……
或燕燕居息,        有人坐家裡安樂享受,
或盡瘁事國。         有人為國事筋疲力竭。
或息偃在床,        有人吃飽飯高枕無憂,
或不已於行。         有人在路上日夜奔走。
或不知叫號,         有人從不知民間疾苦,
或慘慘劬勞。         有人憂國事朝暮操勞。
或棲遲偃仰,         有人悠悠然懶懶散散,
或王事鞅掌。         有人為王事手忙腳亂。
或湛樂飲酒,         有人尋歡作樂飲美酒,
或慘慘畏咎。         有人整天擔心出紕漏。
或出入風議,         有人夸夸其談說空話,
或靡事不為。         有人大小事情忙到晚。
由內容觀之,這首詩的作者,顯然是個官位較低的「士」。他看到自己終日東奔西忙,而那些「大夫」們卻整天悠閒享樂,覺得世間無公道可言,不平之氣,鬱悶心胸,於是唱出這首充滿抗議之聲的詩篇。它所暴露的統治階級內部貧富懸殊、勞逸不均、分配不公的現象,正和下層百姓與地方官吏之間存在的不平等關係一樣,因而老頭兒一吟誦完,立刻博得眾人喝彩。大家七嘴八舌,讚歎這位「士子」有膽量、敢直言,同時也誇獎老頭兒記性強,如此長詩,一口氣就背誦出來。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勇者

將我的願望傳到天空

老頭兒見大家讚揚自己,談興更加濃厚,恨不得盡己所知,將所有關於詩的事兒,都倒出來,卻又故意賣個關子說:「各位是否知曉?朝廷收集詩歌,除了各地老百姓唱的民歌,公卿士大夫獻的詩以外,還有不少宗廟祭祀詩呢!」 「廟堂祭詩?是怎麼一回事?」
「快給咱們說說吧!」 老頭兒見大伙果然被吊起了胃口,好不高興,滔滔不絕地談了起來:「宗廟祭祀詩,乃是周天子或諸侯王,到宗廟祭祀鬼神、歌頌祖先、讚美朝廷功績時,由專門歌舞隊演唱的詩歌。這類詩,多半具有神異色彩,多是宣揚王侯威德之作,但也有些描繪周王朝及其祖先興起和衰落的歷史,達到了以詩記史的作用呢!」 老頭兒清了一下嗓子,繼續說道:「比如一首魯國祭祀詩,名叫〈閟宮〉,全詩共九章:第一章追溯周始祖因上帝而生后稷之神奇事跡,意在說明魯國與周王室同宗共祖;第二章敘述周王族開基建國過程,然後講到魯國分封,是魯國的開國史;第三章從魯侯受封寫到魯僖公,特別提到周王朝對魯國的厚待,覺得無上光榮;第四章至第八章,依次寫魯國江山穩固、魯僖公戰功顯赫、疆域擴大、國力強盛,以及舉國多福的情景;最後一章則說明修建廟堂的經過和作詩讚頌的緣由。」
「一首詩講這麼多事,那該多長啊!」一位站在旁邊的女子問道。 「問得好!」老頭讚賞地看著這位女子,說道:「這是我見過最長的一首詩,共一百二十句,近五百字呢!此詩對魯僖公有不少虛誇溢美之詞,但也保留了西周時代魯國發展演變的梗概。」 眾人聽了採詩老人的高談闊論,都佩服他有學問、見識廣。看看天色將晚,大家都邀他留下食宿。老頭兒一擺手說:「你們生活已夠艱難,哪能再添麻煩。再說我們採詩之人,走到哪兒, 哪兒的官府都管吃管住呢!」說著收拾好背兜,轉身消失在雪地裡。 卻說從西周初年(公元前十一世紀),到春秋中葉(公元前六世紀),經過五百多年積累, 朝廷掌管禮樂的太師們,收集了大量詩歌。他們對這些詩歌,精心編選,分門別類,按「風」(民間詩歌)、「雅」(貴族官吏詩歌)、「頌」(宗廟祭祀詩歌)三大類,進行加工整理,最後選出三百零五首,編成一部詩歌總集。當時,這部詩歌總集就叫《詩》,或按其詩篇之整數, 稱《詩三百》。 春秋時代,群雄並起,各諸侯之間,合縱連橫,交往頻繁。許多王侯貴族、公卿大夫,以及穿梭於各國之間的遊說家,為加強自己外交辭令,使語言含蓄婉轉,且優美動人,常常借用詩句來表達意見和態度。這種風氣越演越烈,以致一時形成時尚,上層人物說話辦事,多引詩傳情達意,證其得失,否則就覺得大失面子。 《左傳》襄公八年(公元前五六五年)記載,晉國范宣子出使魯國,意欲魯國幫助晉國,討伐鄭國,但不便直接明言,同時也想探探魯國對伐鄭的態度,於是就吟了一段《詩經.召南.摽有梅》裡的詩句: 摽有梅,          梅子一個個拋出去,
其實七兮。        果子剩下十之七呀。
求我庶士,        有心求愛的小伙子,
迨其吉兮。         不要錯過好時機呀! 這首〈摽有梅〉,本是青年女子呼喚愛情的情歌。范宣子吟詠它,表示此時正是伐鄭良機, 希望魯國與晉國一起,趕快行動。魯國季武子聽後,心領神會,立即賦《詩經.小雅.角弓》裡的詩句予以回答: 原詩              譯詩
騂騂角弓,          角弓調適繃緊弦,
翩其反矣。          卸弦就向反面彎。
兄弟婚姻,          兄弟骨肉和親戚,
無胥選矣。          相親相愛別疏遠。 由這幾句詩,魯國向鄭國表示:咱們都是兄弟之國,你有事咱們自然不會袖手旁觀。就這樣,一場政治交易,由賦幾句詩,就順利辦成了。 《左傳》襄公十六年(公元前五五七年)還記載,晉平公即位不久,一次大宴諸侯,讓赴宴諸位大夫,賦詩並配樂舞,還提出「詩歌必類」,即要求所賦詩歌,應符合宴會內容。誰知齊國大夫高厚,賦詩「不類」,晉大夫荀偃立刻拍案而起,怒聲喝道:「諸侯有異志矣!」認為齊國有叛逆之心,於是和赴宴其他大夫盟誓:「同討不庭!」只因賦詩不當,幾乎引發一場大禍,可見熟稔《詩》在春秋時期,是何等重要! 據後人統計,一部《左傳》,記載春秋時期政治、外交活動時,引詩之句,竟達二百五十條,其中百分之九十五,都出自《詩三百》。 正是在這種時代氛圍中,孔子對《詩》推崇備至,不只授徒講學,把它作為主要課本,還多次對兒子說:「不學詩,無以言。」 到了漢代,朝廷採納董仲舒的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開創者孔子的地位,一下子被抬得很高,直至奉為「聖人」。愛屋及烏,孔子推崇的《詩》,也被看作重要經典,因而出現了《詩經》這一名稱,並廣為流傳,沿用至今。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勇者

將我的願望傳到天空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也是中國詩歌的光輝起點。它對中國上古時代的社會生活,作了相當深廣的藝術反映,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和藝術價值。它所運用的「賦、比、興」藝術表現手法,是詩歌創作的主要形象化方法,對後世詩歌創作,產生了至深至廣的影響。 兩千多年來,《詩經》如巨眼噴泉,一直流澤和滋潤著中國詩歌這條源遠流長的長江大河, 哺育著眾多才華卓絕的文人墨客。它不僅是中國文化的一份寶貴遺產,而且早在古代就流傳到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十八世紀時,還傳播到了歐洲。時至今日,世界上各種主要文字,都有了《詩經》的翻譯本,《詩經》已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財富。
注1:這句話中,「詩」不是泛指一般詩歌,而是專指《詩》,即《詩三百》。全句話的意思是:不學習 《詩》,就無法與人交際。
注2:主要參考資料:《毛詩注疏》、《左傳》、高亨《詩經今注》、孫作雲《詩經與周代社會研究》。

轉載自 正中書局《中國文學史演義》 錢念孫 著
壹.先秦至魏晉篇【第1回】古神話開篇呈異彩 詩三百集萃流芳澤

http://www.epochtimes.com/b5/6/6/28/n1365400.htm

[ 本文最後由 -冰瀞- 於 07-2-1 01:17 PM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這本書我有買了...總共3本吧我想...
對國文常識還滿有幫助的...
不過在下買只是為了學校考試用的...(期考範圍居然有限定範圍啊...)
高三之後就沒考了  很久沒碰了
好像有稍微喚起遠古的記憶(?)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勇者

將我的願望傳到天空

原文由whitefish 於 07-2-1 01:27 PM 發表
這本書我有買了...總共3本吧我想...
對國文常識還滿有幫助的...
不過在下買只是為了學校考試用的...(期考範圍居然有限定範圍啊...)
高三之後就沒考了  很久沒碰了
好像有稍微喚起遠古的記憶(?) ...


呵呵 有所幫助就好嚕
我偶而會逛逛中國文學網站

有些東西 看了之後
雖然上課沒提
不過能提早知道 感覺也很不賴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2   檢視全部評分
whitefish  說得也是啦  發表於 07-2-1 16:14 聲望 + 2 枚  回覆一般留言

這三本我們學校週考快要考完了!

現在考到第三本了!

聽說將來對學測很有用@@"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勇者

將我的願望傳到天空

原文由上帝使者 於 07-2-4 09:13 AM 發表
這三本我們學校週考快要考完了!

現在考到第三本了!

聽說將來對學測很有用@@"



那就好好唸吧

再多看一些對你也不壞的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2-24 07:27 , Processed in 0.02086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