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國民教育為非強迫、非免費、非免試,既然是規劃,標準就要高、理想性要高。國民教育應為、強迫、免費、免試。強迫,要強迫現在百分之五的學生來讀,目的就是要提升國力,教育有教無類,重點要在這些學生身上,如不強迫,現行的現況已是。免費、免試、課程其他三分之二尚未共同,非強迫、非免費、非免試、課程非共同、沒有補助, 跟現行差距不大。
美國學者講:現在的學制式是十六年國教,四不一沒有,four no and one none
(五)學區現在來講,以教育先進國家英、美都採大學區,雖然給你就學區,但仍然可以接受轉學,因為是大學區,州政府不負責給你交通工具,因為你自己要選擇,家長有教育選擇權,所以越來越有彈性。英國也一樣,也是開放大學區讓家長有多重的選擇。如果要以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我倒呼籲就劃分為很小的學區,高中職社區化之所以不被公立學校所接受,是因為你給我現在這個學區,我招不到其他學校的好學生,所以公立學校會反對。現在最歡迎高中職社區化是私立學校,只要申請就有機會,和樂而不為,但是事實上是有名無實,沒有真的跨校選課等等。公立高中反彈是因為被社區化後,就不是明星學校了,所以另外一個思維是影響倍增計畫,黃部長也曾經說過影響倍增,也都有明星學校,那怎麼…。事實上其他國家也有同樣的狀況,一方面是公平、機會均等,一方面要卓越,所以英國兩千年設立國立資優青少年中心,英國提出很多的教育法案當中,14到19歲強調specialized education system,在後期中等教育強調特殊才能的培養,還是有精英學校的色彩在裡面。美國每一年選拔的頂尖的名校New American High School,也不否定明星學校的存在。所以,公平和卓越之間要求得一個平衡,因此從局勢上來看,感覺上不必給太多學區上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