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這兩個邦國,在近代德意志上突然出現在我們的教科書,也導出了德意志統一的第一次戰爭──德丹戰爭,然而,事實上這兩個邦國自中世紀以來,就是德意志與丹麥之間,存有剪不斷理來亂的關係。因此,本文擬簡單地敘述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個邦國的歷史發展,及其與德意志、丹麥間的歷史糾葛。
石勒蘇益格公國
石勒蘇益格在傳統上向為丹麥王國的組成部分,早在法蘭克王朝‧加洛林王朝時代,原本騷擾北疆的丹麥人便時斷時續地成為法蘭克王國的藩屬國,但雙方真正持久而穩定的臣屬關係,則是在德意志國王"捕鳥者"亨利一世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鄂圖一世時代才建立起來的。尤其,在鄂圖一世擊敗了丹麥國王"藍牙"哈羅德一世(他便是"藍芽技術"命名的來由)後,石勒蘇益格便被併入帝國,成為帝國的封邑。
然而,到了康拉德二世時代,出於維繫丹麥的臣服與國防的因素,康拉德二世因此將包括石勒蘇益格的北方邊區割給了丹麥王國,並在立下了"埃德爾河,羅馬帝國的疆界"的界碑,明確地將神聖羅馬帝國的北界定於石勒蘇益格的南陲。從此,石勒蘇益格公國便成為丹麥王國的一部分,至12世紀才正式被併入丹麥王國,成為丹麥國王治下的封邑(雖然在鄂圖一世前,石勒蘇益格本來就是丹麥的領土)。
1241年,丹麥國王瓦爾德馬二世辭世,石勒蘇益格公國與王權分割,將石勒蘇益格公國(丹麥人稱此公國為南日德蘭公國)封給了次子埃伯爾,於是形成獨立的石勒蘇益格公爵家系,在瓦爾德馬二世死後的混亂局勢中,埃伯爾家系不斷地挑戰丹麥王座,使得石勒蘇益格公國深陷其中,因而導致越來越遠離丹麥王權的管轄之下。不過,這種分離的趨勢,在丹麥國王"削剪王"埃里克五世時,才因其繼承了石勒蘇益格公國,而獲得暫時的解決。此後,隨著埃里克五世與埃伯爾家系妥協,埃里克五世恢復了埃伯爾家系對南日德蘭公國的統治,雖然緩和雙方衝突於一時,但始終覬覦丹麥王位的南日德蘭公爵們,卻不斷地招引荷爾斯泰因的德意志伯爵們,與他們共同挑戰丹麥國王的權威,混亂與敵意也因此持續不斷。
 
Nemo me impune lacessit
當十元被別人拿進口袋時,人們常常記恨一輩子。
當百元被笨蛋丟進碎紙機時,人們很容易就原諒。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荷爾斯泰因伯爵領
與石勒蘇益格不同,荷爾斯泰因始終為德意志邦國,該邦國是在德意志人"向東進軍"的浪潮中創建,因此雖然其被統治的人民大多為丹麥人或(波羅的海族)文德人,但卻也包括了許多的德意志移民,許多該地區的主要城鎮,甚至是德意志人移入才產生的。大約在1100年,阿道夫一世‧馮‧紹恩堡利用文德人與丹麥人相爭的空檔,於瓦格里恩建立起殖民基地,並透過參與波羅的海十字軍,一點一滴地將整個荷爾斯泰因給征服了(這次征服的成果也包括了相鄰的施托爾馬恩伯爵領)。日後知名的漢薩城市──盧卑克,也正是由阿道夫在這樣的背景下,於1143年所建立的。
由於阿道夫征服荷爾斯泰因是受到波羅的海十字軍的幫助,然而,作為波羅的海十字軍主要領袖的雄獅亨利在德意志的內爭中垮台後,紹恩堡家族也就喪失了他們最主要的奧援。於是,逐漸在與丹麥王國的競爭中,轉趨劣勢,到了1201年,阿道夫三世於施泰勞附近為丹麥國王"勝利王"瓦爾德馬二世所敗後,便中斷了紹恩堡家族對荷爾斯泰因的統治。於戰爭中取勝的瓦爾德馬二世於隔年便將此地轉封給在北德地區頗有影響力的阿斯坎尼家族,使出身該家族的奧拉明德伯爵阿爾布雷希特成為該伯國的領主。此後於1214年時,阿爾布雷希特陸續取得易北河地區的帝國領地與瓦爾德馬二世在所征服的文德蘭,為此阿爾布雷希特使荷爾斯泰因成為丹麥王國的封邑。
然而,喪失荷爾斯泰因伯國的紹恩堡家族並不甘損失,紹恩堡家族的阿道夫三世先在默爾恩擊敗阿爾布雷希特。兩年後,阿道夫四世(阿道夫三世之子)又在博恩霍凡德之役中打倒了阿爾布雷希特的靠山──丹麥國王,取回了荷爾斯泰因伯爵領,恢復了紹恩堡家族的統治。不過,1273年家系的分割(紹恩堡-基爾系與紹恩堡-伊策霍埃系兩支),使得覬覦荷爾斯泰因伯爵領已久的丹麥國王埃里克五世又有了介入的機會,分裂的荷爾斯泰因便再度遭到了丹麥人的征服,雙雙淪為丹麥國王之附傭。

[ 本文章最後由 HOLMESLEE 於 10-3-31 20:51 編輯 ]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走向君合
成為丹麥附傭的荷爾斯泰因伯爵領在分為兩系之後,又再度分割,形成五個支系,伯爵領似乎又更弱化,但由於丹麥的王位爭奪,卻反使紹恩堡-倫茨堡系的格爾哈德三世,透過1325年的黑斯特貝格之役,打敗了丹麥國王克里斯多弗二世,擁立了自己的姪子石勒蘇益格公爵瓦爾德馬五世繼位為丹麥國王瓦爾德馬三世,由自己出任瓦爾德馬三世的攝政大臣,並實際統治著丹麥。格爾哈德三世更於1326年,逼迫國王瓦爾德馬三世承認《瓦爾德馬條款》,明定:「石勒蘇益格絕不以同丹麥王室共戴一君的形式聯合」,將石勒蘇益格納為自己的世襲旗標封邑(旗標采邑係指以旗幟為號,並擁有軍事與行政權的封邑),為石勒蘇益格伯爵領與荷爾斯泰因公國的個人結合,開了先聲。
1329年,失去王位的克里斯多弗二世,為贏回王位,不惜將王國領土大量抵押給格爾哈特三世及其堂兄弟"溫和者"約翰,使這兩位紹恩堡人同意他復位為王。然而,克里斯多弗二世的復位,除了贏回空頭的王位外,只是徒然增強格爾哈特三世與其所代表的德意志勢力在丹麥的影響力。待到1332年,克里斯多弗二世這位無實權的君王一死,丹麥王國便進入長達八年沒有國王的空位期。這段時間,整個王國就幾乎全落入了格爾哈德三世一人之手。
然而,格爾哈德三世的雄心壯志卻在1340年畫上了休止符。為了解決丹麥國內的動亂,作為王國攝政,於是便親領大軍前往日德蘭進行征討。就在4月1日的夜裡,這位綽號大伯爵的格爾哈德三世,便遭到了一位名為尼爾斯‧埃布森的丹麥愛國主義者所暗殺。格爾哈德三世一死,他辛苦建立的霸業便迅速地崩潰,他的兒子們匆匆地與克里斯多弗二世之子瓦爾德馬‧阿特達格達成協議,恢復了丹麥王室的統治,以換取他們自身封邑與既得抵押品的保障。不過,這點他們失算了,瓦爾德馬四世‧阿特達格並非文懦之輩,不出幾年,他竟然將抵押的領地一點一滴的贖回,更在海外大肆擴張,先後征服了哥特蘭島、打敗了瑞典王國。瓦爾德馬四世的精悍使他的敵人們感到畏懼,於是荷爾斯泰因的伯爵們很快地就同瑞典國王阿爾布雷希特聯手起來,企圖共抗瓦爾德馬四世。然而,瓦爾德馬四世卻以巧妙的政治手腕,化解了這項危機,使荷爾斯泰因伯爵們的野心再次受到打擊。不過,就當1375年瓦爾德馬四世企圖趁著統治石勒蘇益格公國的埃伯爾家系絕嗣之際,將之收入囊中,卻在此時突然因治療痛風失敗,而驟然辭世,瓦爾德馬四世對石勒蘇益格的種種努力,也因而付諸流水。1386年,垂涎石勒蘇益格公國已久的紹恩堡家族,終於獲得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一世處獲得公國與荷爾斯泰因聯合的承認,從此石勒蘇益格便與荷爾斯泰因牢牢地結合在一起。
此後,到了阿道夫八世時,紹恩堡家族更在與北德地區城市同盟之間的戰爭中,獲得勝利,整個石勒蘇益格(除哈德斯萊本、阿勒之外)盡數成為伯爵個人的封邑,德意志人對此地的影響達到了頂點,大批的商人、移民紛紛移入,大大地改變了過往石勒蘇益格的人口組成。不過,到了1459年,隨著作為紹恩堡家族僅存的男嗣─阿道夫八世─的死亡,紹恩堡家族對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的統治也走到了盡頭。接替紹恩堡家族的是阿道夫八世的外甥奧爾登堡家族的克里斯蒂安,他同時也是丹麥國王(1448年繼位),於是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再度與丹麥王權產生了聯結。克里斯蒂安為了將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牢牢握在手中,於是在1460年的《里本條約》中明定:「公國、伯爵領同國王結成君合國,前二者永不分開」,自此將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同時也使得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與丹麥王國形成幾乎密不可分的政治關係。此舉雖然解決了中世紀時,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與丹麥王國間的糾葛,然而到了近代民族主義興起後,卻又成了丹麥王國的一大麻煩。
1474年,在克里斯蒂安的努力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雷德里希三世宣布將荷爾斯泰因、施托爾馬恩、瓦格里恩、迪特馬爾申等封邑,整合升格為荷爾斯泰因公國,成為帝國直屬封邑,明確地使荷爾斯泰因確認在神聖羅馬帝國的邦國地位。然而,克里斯蒂安辭世後,由於分割繼承的關係,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產生了國王家系與戈托普家系(公爵家系)兩支,分別由丹麥國王約翰與他的兄弟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戈托普公爵弗雷德里希繼承。這次的分割,又再度上演過去埃伯爾家系與國王家系間長久不合的戲碼,戈托普家系屢屢與瑞典王國結盟,挑戰著丹麥國王的權威。1523年,公爵弗雷德里希打敗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二世,一方面強化德意志對丹麥王國的影響,同時也短暫地使王國與公國重新結合,但待到弗雷德里希一世一死,分割繼承再度讓前一代的悲劇重現。雖然公國一再分割,但戈托普家系卻始終是國王世系長期以來的勁敵,直到1767年才透過俄羅斯帝國的介入,由丹麥國王給予奧爾登堡、德爾門霍斯特等在德意志的家族領地,換取戈托普家系放棄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的領地,從而使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完整地為丹麥國王控制。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無名的英雄

人文版元老

民族主義與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問題
隨著拿破崙對歐洲的征服,法國大革命所帶來的民族主義的思潮也被傳播到歐洲各處,於是逐漸觸發了各地沉寂許久的民族情緒,作為德意志人與丹麥人雜處與管轄權紛雜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於是成了德意志民族主義者與丹麥民族主義者的角力場。1848年,革命又再次在歐洲蔓延,丹麥王國受到這波革命的影響,丹麥國王屈服於丹麥人民的要求,頒布了一部自由派憲法。與此同時,革命也在荷爾斯泰因蔓延,但這裡又多了些德意志民族主義色彩,更使問題益加複雜。特別當丹麥人企圖將新憲法也適用於石勒蘇益格,乃至於與之永不分離的荷爾斯泰因後,馬上引發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德意志人的騷動。事實上就丹麥人的立場,他們認為石勒蘇益格為其固有疆域,因此自當將憲法延伸至石勒蘇益格,至於荷爾斯泰因如果他們想追求獨立,就隨他們去吧。只是1460年的《里本條約》中「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永不分開」的規定,卻成了大麻煩。雖然丹麥人不反對荷爾斯泰因公國擺脫丹麥國王的統治,但當地的德意志人卻認為,既然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永不分開,那麼荷爾斯泰因公國獨立的同時,他們也將帶著石勒蘇益格公國一起獨立而去,於是雙方民族主義便無可避免地衝撞在一起。
於是,在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公國國會占有多數的德意志議員立即反應,馬上宣告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公國獨立,並要求加入日耳曼邦聯。此時受到革命影響的法蘭克福議會,立即接納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公國的加入,並迅速要求普魯士王國為了民族大義,派兵支援,於是普魯士王國與丹麥王國首度為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交手。這場持續3年的戰爭,只是在歐洲強權的強力干涉下,締結一紙維持現狀的《倫敦條約》:各國擔保丹麥君主國的完整性,由是保住了丹麥王國對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的統治,然而卻不允許將新憲法加諸到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在此條約內,同時也為了解決迫在眉睫的丹麥王位繼承問題──議定在現任國王弗雷德里希七世無嗣死後,王位將轉給格呂克斯堡的克里斯蒂安,但這樣的安排只是大國干預的結果,並沒有尊重到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公國是採行拒絕女系繼承的薩利恩法,這也為日後爭議再起埋下了伏筆。
1863年11月13日,丹麥議會再度為了將丹麥法律延伸至石勒蘇益格公國,通過了立法,但尚未得到國王弗雷德里希七世的簽署。不過,弗雷德里希七世在兩天後的死亡,再度挑起雙方敏感的民族情緒,格呂克斯堡家族的克里斯蒂安入繼,成為丹麥國王克里斯蒂安九世。克里斯蒂安九世即位後三天,便被迫簽署了這個將會引發戰爭的憲法,將石勒蘇益格公國與丹麥王國合併。
憲法通過馬上引發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德意志人的民族情感。於是一直在尋求機會介入的普魯士首相奧圖‧馮‧俾斯麥終於抓到了丹麥王國片面違約的機會,於是迅速地聯合了以奧地利為首的德意志邦國,向丹麥發動攻勢。丹麥人一心只想保住石勒蘇益格,因此打從一開始,他們就將軍隊置於埃德爾河畔。然而,德意志各邦軍隊很顯然地不願放棄石勒蘇益格,他們在兵不血刃取得荷爾斯泰因公國後,繼續北進,雙方於是爆發戰爭。丹麥軍全然不是普魯士軍的對手,丹麥很快地遭到了失敗,從而被迫永遠放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兩個公國(除後來收回的北石勒蘇益格以外)。
戰爭雖然解決了丹麥王國與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的聯繫,但是戰後的安排馬上成為普魯士王國與奧地利間關係再度惡化的契機。奧圖‧馮‧俾斯麥再度施展巧妙的外交手法,排除了戰前原來可能將奧古斯滕堡家族擁為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公國統治者計劃,而將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分割由普魯士與奧地利分別託管,也為日後普、奧衝突埋下引信。一切似乎一如奧圖‧馮‧俾斯麥的盤算,奧地利終於為了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與普魯士宣戰,並遭到了普魯士軍的痛擊,從此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便成為了普魯士王國的兩個省份。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德意志帝國戰敗後,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才透過民族自決公投,選擇加入德意志威瑪共和國或丹麥王國,北石勒蘇益格因此回歸丹麥王國,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在德丹之間長期的糾葛,也至此永久地解決。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4-12-13 21:44 , Processed in 0.01859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