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之狂傲

 取回密碼
 註冊
搜尋

切換到指定樓層
1#
本文章最後由 kevin.chang 於 11-3-6 09:37 編輯

單純覺得寫得不錯,把它轉貼過來




====================

練拳(最經典的形意拳體悟)

練拳貴在專一,專一則精熟,精熟而意味日出,心得無窮。練功夫疏不得,能得一刻便練一刻。練拳須用定力,定則靜,靜則生,不但靜中能靜,且在動中亦能靜。練拳必求心靜,心靜則神清,神清則氣合。運動先求松靜;松則靈,靈可氣血暢通;靜則凝,凝才發勁完整。故松靜是練拳之要訣,習武之道無他,求其專心而已。學拳性要頑鈍,不可取巧,取巧則粗心浮氣,只見俏皮,難得精髓矣。時時揣審察,此處神到則氣到,氣到則力堅。拳腳功夫練到最後在於頭腦靈活。

練功不練拳,用勁不用力,勁就好比一個網兜,將一堆散橘子似的人體拎起來砸出去,打出超出體重的力量。只有不用力才能出勁,因為勁關係到周身上下,一用力便陷於局部。百會會陰一線穿,若能此兩處不偏倚,那麼身法變化就可以無窮。

練拳術不在形式,只在神氣圓滿無虧而已。神氣圓滿,形式雖方,而亦能活動無滯。神氣不足,就是形式雖圓,動作亦不能靈通也。意在蓄神耳。須固住自己神氣,不使散亂。練時眼不可散亂,將視一極點處,或看自己之手,將神氣定住,內外合一,不可移動。

兩掌微微用意使暗勁,隨呼吸張弛,但不可外露於形,這樣練習日久,既得柔,又得剛,虛實兼備,若一味用力,則日久只得拙力,難得剛柔相濟瞬息萬變的拳技之巧,終非內家拳學的真意。用意採用『以無所守為守』的方法,渾然任氣在遍體流行,意在若有若無之間。這樣意識不專守一處,則全身反應靈通,變化隨意。

單練切勿貪多,務求純熟,或擇一二式而專練之,謂之練勢;或連三五式而急練之,謂之練氣;或趁勢之便利而任意練之,謂之練理;或酌式想像而練之,謂之練機。不練勢則勢不穩。不練氣則氣不接,不練機則機不靈,不練理則理不通。俱有次序,不知理而徒練勢,則勢不真;不練氣而遽練機則機不活;不練機而遽練理則理不圓。

練拳2

練拳套與散手不同,拳式中之手法,不必手手能致用,故煉時心中毋庸假想一敵,煉散手,則非有假想敵不可。煉拳套之目的在調勻氣分、活動身手、習慣持久、發舒筋肉。致用非拆煉散手不可,散手雖從拳式中化出,然不拆練,則終年打拳,亦不過於熟中生巧,心領神會其一二手之運用而已,決不能得全式中之變化也。無論演習何手,必先平心靜氣,細思此手用意與用力之處。及敵人如何攻之手路。

儼然勁敵在前。個人練習時,兩目須注視自己出手之的,疾徐高下隨之,手眼不合是大毛病。學者不明夫力與勁之別而漫然習之,拳易演而身益陷,一式未完而已氣喘汗出,自謂用盡平生之力,究其著於人者無幾,此不知透出肩背之法也。其法初演時不多用力,手手用勢吐氣出,習之日久,肩背之力自然流通,然後再求之穩,斯過半矣。練拳須一手是一手,吞吐要快,連續不妨略緩,不能如寫草字之牽連不斷也。

練拳氣喘色變病在不識鬆緊,從首至尾,握固不肯放鬆半點,凝神集氣,一手是一手,全身之勁但注於一擊之中,手既打出,立須鬆放,則演數十百次亦必行所無事。

拳以打空為能,求的是內勁的自然生成和外形之體靜而不躁、柔弱無骨。進行攻防招法訓練時,面前雖無人而意境似有人與其拆手破招一般,以心意體察自身變化技巧的運用。最簡單的基本功是最好的練習整勁和周身協調的方法,亦是最實用的禦敵之法。通背搖根儘量把速度放慢,大約一個星期後人就可以覺得拳中有力,那是先天力,不是一般的蠻力。先天力是在人一出生就存在力,是伴潛意識而爆發的,但後天可以溫養使之壯大。

拳從緩慢開始練習,是從慢中求整、求協調,為的是把自己身上的不協調的地方找出來。在慢中找,這樣快慢結合練出來的勁力想快就快,想慢也能慢,連綿不斷,打人像機關槍一樣,一陣接一陣,直至摧垮對方。習武時應無所求,只是踏實的練,就必然會出功夫。如果總想著去打人,就永遠練不出好功夫。因為它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打上。

練拳開始時,應當慢慢求其架式穩而渾厚。基礎打好後,便應慢慢加快。如果只知練慢,不知練快,即失陰陽之理。慢者,求其陰柔之功,即虛靈之勁。快者,求其剛勁之發放。兩肩鬆開,微微往回縮,勁自然就會內開外合。邁步轉身先不要快,必須手、足、肩、腰、胯、肘,與內外務要合成一氣,不可有一點散亂。

身中如有散亂,應於腰、胯、肩、肘及四梢求之。四梢者,骨、肉、筋、血也。牙為骨梢,舌為肉梢、手足指為筋梢、毛孔為血梢。用勁不叩齒,即無法發力。步法不穩,於三尖求之,若歪頭、斜頭、垂頭其勁即破。三尖對(眼尖腳尖手尖),六合力全。

練拳3

氣息經鍛練一階段後便自然能感覺得到體內所產生身體的伸縮。開始時感覺到的是身體的動,後來便是氣息的動,產生所謂的氣感。當氣感碰肉體時,敵人尚未有感覺時,我們早已有知覺。除非是速度過快或過於尖銳,使氣感來不及反應,這是因為人是有一定的極限。自己的氣息若不均勻不穩,便不可能感覺到外來氣息的變化。

形意拳練一會後就能感受到體內氣息蒸騰,練完拳不能立刻坐下,要慢慢行走,轉悠幾圈自然會有燻蒸、淋浴之感.很是神清氣爽,將這口氣化在體內,久之心智可以提高。所以習武要有練有化,收式與起式同樣重要,甚至練完後溜躂的時間比練拳的時間還要長。

練習周身骨節,均須鬆開自然。口腹不可閉氣,四肢腰腿,不可起強勁。但一舉動,一轉身,或踢腿擺腰,其氣喘矣,其身搖矣,其病皆由閉氣與起強勁也。勁之初練,於運動時,每一動作,將氣吸足,用壓搾意,使其氣力自然發生一種內外感應之震動作用是也。

練氣要使意念不斷,意斷每個動作的勁就要重新凝聚,形成空檔。練氣就是要使空檔消失,像海水一般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延續不斷。若每做一個動作都是意念散掉再重新凝聚,即使練十年也沒用。練拳時出一拳一腳會很用力的把拳打出去。雖說是很用力,看起來很有精神,但一拳打完就什麼都沒有。

勁道好不容易提升起來,結果一拳打完後又散掉了。每次都再重新開始,造成拳與拳之間都會頓一下不能連貫。

拳法有練法用法之分。練法宜開展,使氣、力、筋、骨、肌肉,易於發達。用法宜緊密,使精神內守,不虛耗氣力,得勢則進有餘裕,失勢亦不致落空敵所乘。練拳用力,不外橫直二勁,上下左右,莫不皆然。其直力則存神在射擊,如鎗中人,含有來複線之旋螺意味;橫力則注重彈簧性,如電風扇然,藏有研碾精神,著之即橫飛。具此心理以練拳,則用自可勝敵於不覺間矣。然非深於此道者不易領會。

技擊功勁賴精神之處甚多。人日從事於運動,若每一動作必統一其精神,注全力於一舉一動,使氣力從丹田出發,由脅肋而肘腕,每法皆依此鍛鍊,久而久之,其功勁猛鷲。不過祗注全於其動作,以意使氣,行使自然之深呼吸,日久則身強力壯,故不必更事他求也。

練拳4

技擊者,至得勁路時,其身心當然有一種不可思議之愉快。勁之初練,於運動時,每一動作,將氣吸足,用壓搾意,使其氣力自然發生一種內外感應之震動作用是也。是以練技擊者,以明勁路為第一要義,練至一旦豁然貫通焉,再行收視返聽功夫,自然感覺靈敏,於各家門路,無不水到成渠。人體骨骼如衣架子,脊骨動他骨無不動也。

未出勢先將腦筋靜下來,摒除雜念,身心放鬆,去掉拘束,才能恢復人在未被事物纏繞之前的自然穩靜及天生具有的靈感。之後而動,並在動時仍保持其穩靜,不可因動將身心的穩靜分散了。那就必須先松心,後松身,心身俱松之後,其意氣便可自然的沉到丹田了,而不是使硬力將氣意壓到丹田去的。練時先將全身放鬆,尤其是兩臂,要松得如繩拴在肩上的一樣,不可稍有拘束之力。俟身心穩靜下來而後出動。

出動時,仍用一點點思想上的意思鬆鬆的將兩臂掤挑起來,以腰脊之力牽動兩臂,穩靜地出動,將一趟拳演變出來,非四肢之自動也。練拳時當細細體會,找它的要領。找著要領之後,經常練習,不數月便用兩臂有松沉的感覺,兩肩有些痠痛的情形,以後拳意就會達到手上來了。這全是由於在鬆軟的基礎上著手練功作出來的。如果只是散漫飄浮的練法是不行的。

足下的沉重力道是輕著練出來的,好比走鋼絲,腳一用力就摔下去了,但想「輕」,得更用力才能輕得起來。不是在一個勁上加份量,而是多加上幾股勁。走鋼絲為控制平衡,得調動全身勁道,敏捷變化,既不能踩實了鋼絲,也不能踩虛了,掌握住這個火候,方能練出功夫。變身中功勁猶整,一停式無非是沐浴為養。

有不得機不得勢處,必於腰腿處求之,一切動作靈敏與否,系以身為主,而身之根在步,一切運化系以手為主,手根仍在身,身根仍在步,想讓功夫管用,要練下盤之身步。如踩在一根懸空繩上的凌空意。

在練拳時有口水,才證明是已身心泰然了。如未出口水,尚是身心未到泰然之境也。極沉重然後極輕靈,因為沉重與輕靈.都是自身松凈,過後的一種感覺,松凈則全身都有沉重的感覺(是自然的重,不是用力)。自身微微轉動與空氣接觸,猶如水中動作。

練拳5

初學拳時,往往會遇到三個關卡。其一,勁自兩足上行至丹田時,難於對穿至命門,氣血自任脈下行至丹田時,也難於對穿至命門。過這關的要領便是斂胯、收臀、提肛。如坐馬桶、如忍便狀等等。過了這關,是下丹田的功夫,腳便生跟,整勁由此而來。

其二,胸前兩乳間羶中,背後兩脊間神道,也會阻滯氣血和勁路的通暢。克服這一關的動做要領便是含胸拔背。含胸使氣血下行,拔背使勁路上行。含胸和拔背是同時完成的一個動作要求。是中丹田的工夫,柔化、卸力都由此而生。

其三,前人中後神府(兩風池穴中),是神之所藏,是精氣互生互化的總部。過這一關的動作要領是虛領頂勁、收頜。做到這一點便能以意領氣,以意補勁了。而貫穿三個丹田的是上至百會,下至會陰,由湧泉入地的一根虛擬中軸。這根虛擬的中軸,貫穿上、中、下三個丹田,便是拳家所謂的「三田合一」,便是大周天的工夫了,也就具備練拳的基本條件。領悟「三田合一」的感覺,便會有上至百會,下至會陰,直穿湧泉的中軸。

初學拳者,經過一階段的學習,會有云裡霧裡、神乎陶陶的良好感覺。其實,這正是拳架走樣、勁路走偏的時候了。每一動、每一招時過時不及,而自我感覺卻十分良好,以為自己天天神速提高。這時,如果沒人及時提醒,或旁人提醒了,自己依然陶然期間。許多孤家寡練者、閉門造車者往往會犯這種錯誤。

內家拳速度奇快,不是訓練速度球等可以做到的,而是精神和肉體的高度統一,把動作做到最簡化,最科學,最有利於進攻,還有就是打迎擊。武術基本功和用法是關鍵,有些人只有用法,在基本功上沒有花功夫,也可以勝人,但是年紀大了就不行;有些人基本功練得很好,不懂用法。

所練不專在筋骨,也不專在勁路,而在一氣。此一氣,首要完整,略有乖戾即便散亂。手腳腰身完整一氣,五臟四稍處處整齊,心意一合,內外相合才算是一氣之完整。習拳者力求恢復無為之身心,後心性始能光明,有了光明良知才能把握自身之一氣神明。練氣也是靜忘,則陽氣自然而生,則所謂靜極則動。

練拳6

第一個階段為疲勁:是指初學入門,經老師示範,一步一趨,但身手不協調,氣浮不沉,兩腳無根的境界。

第二階段為抖鬆勁:是指經過老師不斷糾正,手眼身步漸漸協調,全身漸漸鬆開,氣自下沉,兩足漸漸穩實而落地有自然沉重的響聲時。

第三階段為急勁:是指身手更進一步協調,動作活潑,速度也自然增加之時。

第四階段為靈急勁:是指作速度更進一步增加,全身精神意志的靈敏程度也相應增加之時。

第五階段為快利沾連隨合勁頭:此時動作更快速利落,腦子裡的靈敏程度如明鏡無塵,高懸空中,無物能逃其鑑照。動作中具有莫可計數之可變性,能與人不即不離,或攻或守,絲絲入殼,恰到好處之時。以上五個勁次,從頭到尾都要全身鬆柔,不使拙力,要以神馭氣,以氣催形,以心神靈明為主,以氣血形質為輔,

這同形意拳的先練明勁再轉暗勁化勁不同。

練武的心思怎麼動?練拳時,好像對面有人,每一手都像實發,是像實發而非實發(只能這麼說,否則越說越說不清),自己要多安排幾個假想的對手,慢慢地練拳,但一拳出去要感覺是以極快的速度冷不防打倒了其中一人,其它人還盯著你呢。不要想著正式比武,要想著遭人暗算。等真比武腦子就空了,一切招式都根據對方來,等著對方送招,對方一動就是在找挨打,所謂「秋風未動蟬先覺」,不用秋風掃落葉,秋天有秋天的徵兆,一有蟬就知道了。

比武就是比誰先知道,形意拳的後發制人,不是等對方動手了我再動手,而是對方動手的徵兆一起,我就動了手。

不是愛使什麼招就使什麼招,要應著對方,適合什麼用什麼,平時動心思多練,一出手就是合適的。只有練拳時方方面面的心思都動到,在比武電閃雷鳴的一瞬,才能變出東西來。

學武得整個地學,練功夫的時候,一個動作,什麼都練在裡頭,比武的時候也要整個地比,什麼都帶著,管它用的是崩拳還是劈拳,一出手就是整個形意拳。其實任何一個法都打不了人,打人的是以法練出來的功夫,有了功夫人就活了,天地開闊,無所不是。

練拳得找機緣,找出個怎麼練怎麼上癮的拳架,一猛子扎進去,練的時候一通百通,比武的時候也就一通百通了,手伸在哪都降人。別人一站到你面前就覺得委屈。一定要練到指尖,手指一彎就是拳,死握著拳是很難練出勁道的。

練拳7

多經實戰練習,由實戰中檢驗不順之處,再從盤架、推手中求之。如此循環往復,不計較一時之勝負,全在乎用心求理,則可漸精技擊之術矣。

起勢雙手從體側如撫一巨大之圓球,從球底到球頂,不能草草地舉起、下按,這樣練不出內勁。三體式,不用力氣,手掌前如觸實物,用手掌稍微前伸,手掌如有物相抵,前伸之手如在水,或細沙之中之阻力。

關於抻筋拔骨,一個極度的伸展而已,用樁功練,到位後靜耗就可,盤架子練,就只管一個打字。單操一個勁打,其它不管,不用輔助工具也能出功夫;柔化訓練,任其自然,功夫一樣上身。若有整勁的基礎,加上類似靜坐中的身體自然變化,提高整勁的質量,自然能有沾人之能。化須練到沾觸即化打,看不到化,圈小至無圈,實戰中才能發揮內家之能。

先修外家經筋骨肌肉力道勁道之鍛練,未來入了內家,先有有勁道力氣,且外形強健好看身手敏捷。剛盡則柔現,柔極則剛生(柔勁如水中者臟腑碎,剛勁堅如石中之骨斷)。人體骨骼如衣架子,脊骨動他骨無不動也。觀察動物或嬰兒,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默都是純任自然的,所以動物會敏捷、有力,嬰兒摔到也不會傷著,在地上撒嬌時大人也不容易抓住他們。

三回九轉是一式,舉手頭足無一不是一式,如長江大海濤濤不絕,太極一套拳成一式較易,形意八卦想三回九轉成一式,須更高明才能為。

手上是觸點,勁根和勁源並不在手上,試試用肩背打人的效果,也就是用軀幹來打五行拳的效果。試試背著雙手,打打五行拳,如果感覺和伸出雙手無異,可以說是打對了。

柔要從順中求,順要符合拳式和規矩。在姿勢到位、符合規矩的條件下把拳式走順。開始練拳的一段時期或拳式姿勢練錯了要改姿勢的一段時期,動作肯定柔不起來,要先弄明白每一拳式姿勢的基本道理,道理沒弄懂就比劃著練拳,如果只求健身倒是也無大礙,如果求技擊道理,怕是終生無望。

開始練拳首要是明白拳式的基本道理,姿勢要力求準確到位,如果還沒有熟練,自然順不起來,也柔不下來。

隨著拳式逐漸準切到位,逐漸純熟,動作逐漸就走順了,此時才有資格談柔,拳式姿勢不正確,就談不上順遂,不順遂就談不上柔。

練拳8

練低架目的是為了養成一種發勁的模式,把習慣性的拙力化去,改成周身渾圓一體的定型,等到練成這種定型,才可以練真正意義上的實戰打法,不然的話,空有千百招動作,卻沒一式可以真正用的上的。高手打人自然不會用很大的動作來蓄髮內勁,周身一動皆有,越高越是不露痕跡。

心意形意高手,從來沒有在實戰中用矮身低架的。但見一抖之下,對手已經敗北。練太極拳不能蹲下,因蹲下力散,練拳只要斂臀,本就蹲不低。

練習套路或單操達不到一定的數量,很難產生質的變化和飛躍。先求形展,不開展不足以抻開筋骨,不足以求得各種勁法,但這時還只是一個毛胚,還不夠精緻。隨著功夫的日益加深,對拳法上的各項細節要求漸漸悟通,拳架也就越往裡收,越順越合,不必大劈大打已足以順利地完成各種發力和身法轉換,不使力而自有力,拳架也就小了。

拳架越小對自己防護越嚴,隨著對後發制人的體會越來越深,拳架也會縮小。再後一舉動周身隨意,意到勁發,無不和拍中節,似無規矩卻全然暗合規矩。動作本來就少,一個動作上萬遍不足為奇,動作看似簡單純樸,學易習難,練就上乘工夫難之又難。

練拳先要舒展開放,使內部之氣要舒展而不拘,外部關節鬆放而不可滯,這樣自然練到身心愉快。練上一小時才出功夫。初練只需注意一個開展,就是一個極度的伸展,全身骨節拔開。第一階段身上必然會用很多拙力,勁力的培養必須是按部就班的來。

先松著練,順勁後再發力。發力先求開展,把勁放出去,再求得各種勁別。

第一步,先放鬆全身,讓肢體的運動軌跡附合某個形,練至熟練。

第二步,把第一步練熟的動作加速的練,也就是練明勁,練至捷又準。勁達梢節。

第三步,在第二步練熟的動作的基礎上,讓肢體運動的速度緩慢下來,全身繃緊,勁含中節。

練至勁充足又厚實。第四步,放鬆全身,練化勁,練至靈勁上身。從放鬆練,最後回到放鬆,才算是高手。

內家訓練強度體現在要費腦筋保證每一個動作都符合正確要領上,這種訓練不體現在時間上,而體現在注意力上;例如我們練拳時要保證半小時內每時每刻全都把拳做對,就會體驗到是一種多麼大的心理和生理強度了。

練一遍覺得氣感很強,如練上兩遍就感覺第二遍反而沒有第一遍氣感強,如隔一二天練那氣感比一天練一遍更強,是因為練完後沒有收好功,只理順氣機,沒有把氣收歸中元。只要把氣歸入丹田,練功就會一遍比一遍氣感強的。練

功後收功程序過簡單,就使下元更虧損,產生下肢萎、拉稀病狀。

練拳9

練拳不能太用勁,要用腦子調,太緊了人受不了。越練越鬆快就對了,練著乏味痛苦,就要趕快變招。凡是打完拳氣喘吁吁的,或是練完後筋疲力盡的都不對。

正確的感覺,應當是一想練拳,就興奮;練完後,精神振奮。有時能夠感覺,好像今天比昨天上漲了一大塊。所謂日日新。打拳練功,關鍵在於中道,要適可而止,

保持興趣,怡養精神,此為大要。練拳小有效果的人,有時不免粗俗,氣反沉不下。

練拳練到一定時候,就想練了,不練身上起急。練著練著,很舒服地痛了,說明長勁了,筋骨起了變化。再後得病一場,身體很健康,但就是覺得病了,哪都不對勁。得適應一陣子,能自己把自己調理過來,就走上了大道。如此循環往復,適應一次就長一次功夫,長了就管用,與人交手,鬼催著似的就把人打了。

常練拳為防止腦血管出問題,最好能堅持經常倒走。拳練好了,應該四面八方都能招呼。上下左右前後內外共八個方向,一般人只練了一個方向,無論你怎麼轉圈,你也只練了前邊。因此,你的前邊就靈敏點,其它的地方不行。關鍵是督脈不行;意到氣到,往前使勁,真東西全跑前邊去了。

凡是練拳的,大多督脈在後脖子玉枕處都不行,那個地方非常重要。因為此處有時因汗而多受風襲,腦袋供應的氣血就不通順。特別是練拳比較專業的人,一倒走,就全明白了,可以試幾天,看是不是氣往背上貼。這個動作非常簡單。

起落束展就如同人的手攥拳鬆開一樣,請重複做以下動作:把五指叉開成掌,再迅速握緊成拳,如此連續幾次,叉開要帶勁,握拳要攥得勞,起落束展不過是用身體來做以上動作。

形意宜從松練和站樁入門,掌握對拳架的要領,到了一定程度再剛練,開始先不用力,把架子走順,走到位,等熟練瞭然後開始發力,就是所謂的剛練。其實這時候的發力和剛也是假的,不是真正的發力,為的就是由極緊求松,極剛求柔,這時練出的才是真剛真柔。

練拳10

只要你把頭頂腳踩,含胸拔背,膝蓋頂拔,胯腰坐提,沉肩墜肘,這些要領都留意,且各部位均衡著力,勿過緊勿過懈,前後左右上下不偏不倚,再加上時時注意別使拙力,想不像盲人探路都不行。大腦留意上述要領,則你從神情到全身的細微動作,都給旁觀的人以謹慎,認真的感覺。關鍵的問題是別撅屁股,屁股一撅,身體的立柱就塌了,你身子從胯就上下分了家,形不成整體,從而使上下肢勁力串聯起來的拳意喪失殆盡。不

撅屁股,是改掉了行拳的大毛病,但此時還說不上有什麼拳意,要做出拳意應該在不撅屁股的前提下,把小腹稍微向上翻一下提肛,翻小肚子,大腿和臀部肌肉就會收縮,使髖關節立旋,撬動大腿骨對膝關節產生一個向上提的力;另外,翻小肚子可拽動背肌下拉。這時,身體中部「上提下拽」就和「腳踩頭頂」形成了對拉的張力,使身體從頭到腳變成上下互相牽引的彈性整體,如果你撅屁股,上下的張力頓失。

把微翻小腹做好了,切記是微翻。每做一個式子,能夠在意識的關注下,使處於運動中的「頭腳肩胯腰肘膝手」,同時合乎拳學要領。這個過程,有人用半年,有人用兩年,視個人的天資和用功而定。通過意識調控達標,還只算入門的水平。再往下朝非自覺的自動化上深化。就是說拳式一出,不用腦子想,身體頭腳肘胯全部到位。達到這一步得下水磨工夫,踏踏實實地用心去做。

兩個腎臟往下沉,尾椎往上提,但不能翹屁股,大家以命門為中心,橫向以一個手掌那麼大畫一個圓,再前後畫一個圓,這樣就構成一個立體的圓,上達顫中,下達會陰,前到肚臍,後至命門,我們先叫丹。你用意把它往上一提你的步法就會相當的輕靈,如果在你發力的時候你把這個立體的"丹"用意念往下一沉,你自己體會一下你的力道有什麼變化,如果你想向前進步就用意念讓這個立體大球往前移動,你看看你的前進速度有什麼變化。

行拳要有周身鼓蕩之意,內家像水,要練的一波未平一波起,好似神龍水上游。水的運動以波浪的形式威力最大,因此周身鼓蕩是最好的運動形式。

隨著練功的深入,會發現腿的修練比手要重要得多。而若做到松沉,也確實有東西往下沉,一直沉到腳下,沉到地裡;沉到最後,反而又有一般東西往上走,此時氣清神爽。想要樁勁,第一步先要激活感覺到下盤,這就要下氣,其實就是逐步的放鬆。這還是一個由上而下的過程,也就是說還是上盤主動的過程,還不是最高。

這只是中間手段而已,一旦找到下盤,感覺到下盤沉實,有份量了。那麼,立刻轉入下盤自主,自己出力,轉入由下往上反力。也就是說氣「沉到腳底下」還不夠,還要再升上來才行。但經過此一鍛鍊,人的感覺就不一樣了。雖然氣又反上來了,但是,能看出此人身體沉實,很明顯根在腳上,看上去下盤比上盤有力,有種胯比肩活的感覺。但決不是笨重,要有隨時能撲過來的感覺。這才有小成。

練拳11

訓練腰腿功夫伸展筋骨,練拳時,勁力比較明顯,其實這根本不是訓練明勁功夫,這一點勿需明白。一

旦身體各處姿勢開始符合形意規矩和要領時,內氣下沉丹田,五臟歸位,身體必須放鬆,不能有絲毫拙力,當以松順求之,自能體驗換勁之妙。練拳每式有鬆緊變化,初學者且不可強為,否則有害無益。有基礎後,即能領悟。

肩在手前,手在腦後,多練,不是簡單重複,不是次數多,而是內容多。一個形裡生出許多東西來,這才叫多練。能多練自然有趣味,沒有興趣不上功,身子催著你練,身子不動腦子還動著。

遇敵好似火燒身,一拳打出去很有力量,但被人擒住就沒勁了,是練拳不練根節,什麼地方沒勁,就燒在什麼地方。三節是不能練的,你要整個地練拳勁,腦子

裡不要想三節,否則陷於一處,就練不出功夫了,等練出了功夫,三節就整了。人身是個整體,想單練根節也不可能,只是提醒人,練拳時勁力要走(經過)根節。

一個走字,和一個練字,差別的確很大。功在根節。

拳勁初平正,次開闊,再追求含蓄。平正使根基堅實,心氣沉穩,拳架圓熟;開闊則力透拳鋒,練就雄渾無儔的氣勢;含蓄則破綻全無,余意不盡,是克敵制勝的先基。招法練時要開闊博大,用之時則短馬貼身,在實戰中捶練;而勁力的運用和完整的勁道,則在單操空試中求得。務實求簡,由小悟大,外形精幹而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初學武藝,百日築基之後即可習套路,以練明勁。勁出於丹田而貫於四梢,迅如閃電。氣如火藥拳如彈,六根震動鳥難騰。雖剛猛迅捷,卻非肌肉暴漲之拙力,動作到位,立即放鬆。習藝時心中寂空,旁若無人,無念無想,渾然於天地融為一體,雖姿勢千變萬化,然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功至練神還虛,則身輕如燕;氣貫湧泉,則重如泰山也。

上肢絲毫不用力,用腰背把手拿起來,再順著重力自然撂下去,牢記胳膊不使勁,一點點把沉勁摔出來既可。動作順暢之後,再利用身體的運動給它加速。日久功深,把胳膊練得像兩條老藤,手頭則沉甸甸的,像個鉛砣,這種力量甩出來,落在血肉之軀上,威力可想而知。一旦練出,終身不退。

人的兩條胳膊就應該像掛在肩膀上,絲毫不能用力,用力時打到身體上感覺不是很大,不用力打到身體上,輕鬆就能把人打出去。

練拳12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雖感必明,雖柔必強。練拳宜在靜處用功,要一勢精靈,得練千遍,若不熟練,還得千遍。練拳時,要從其規矩,順其自然,外不乖於形式,內不勃於神氣,外面形式之順,即內中神氣之和,外面形式之正,即內中意氣之中,故見其外,知其內,誠於內,形於外,即內外合而為一。

練拳的主要入手方法,就是調息,呼吸時不著意不用力,綿綿若存,似有似無,一任自然。動作要合乎拳法中規矩,不可使身體如波浪式的忽高忽低,運動循環無端,無形式之間斷。要純任自然,外形之式要舒展,內中之氣要中正。練拳時不要刻意呼吸,不要大呼大吸,開始練拳要像夜行賊、捕食貓一樣屏住呼吸,能如此小心,心也就靜下來了。然後隨著打拳打開了,要在拳裡找呼吸,找著的呼吸是很靈活的,比逆呼吸要精細,身體更能受用。

養吾正氣周於吾身,以彼虛囂之氣,與吾靜定之氣接,則自無幸矣。故至精是術者,其征有二:一則精神貫注,而腹背皆干滑如腊肉;一則氣體健舉,而額顱皆肥澤如粉粢。

訓練的時候,師傅隔5米用石頭砸我,一開始可以閃避,然後必須接住石頭,最後師傅換用雞蛋,能夠接住雞蛋而不碎,則防守之功成。此時對敵的任何動作,

都能有適當的反應。然後訓練攻擊,矇住雙眼,先與師傅貼手,再先發力攻擊師傅的身體,開始往往連身體都摸不到,直到能夠擊中,有小成,擊中時師傅不能回擊,功成。此時對敵的任何身體反應,都有清晰明確的判斷。本人在訓練接石頭的時候,全身青腫是常事,已經讓旁人難以理解,至於可以接雞蛋而不碎,必須在接到雞蛋的瞬間用螺旋力消除衝力,更是讓人匪夷所思。

以後無論對方的拳如何剛猛快捷,都能把他們的拳頭整個接住,引往一邊。

心意六合拳半小時的練功,其效果相當於太極慢練數個小時的功夫。而心意六合拳功法極簡單,通常是一、二、三就完成。十大形的利害就是取單一動作不停反覆地在運動狀態下練,最後將簡單動作練到滾瓜爛熟,出手自然就比一般練少林的利害了。

於化龍鷹形其勢神氣逼人,猶如一把鋒利的鋼刀撲面而下,又好似一張無形的大網籠罩著你整個身體,使之無法逃脫,有如身臨絕境之感觸。其氣勢兇猛如龍若虎,似黃河奔騰咆哮,又像餓虎雄踞眈眈虎威。

陳守孚老師演練龍調膀,就那麼一個動作,居然勢若驚雷,好像能聽出骨節之間嘎嘣一聲響,時空在那一瞬之間被凝固。龍調膀前手置於前膝內側。從勁道來講有明顯的不同。當前手曲肘護於胸前,前手和前腳的合一就很難做到;前手置於前膝內側,前手和前腳自然相合,整勁不請自來,真正是奇妙。
 
轉播0 分享0 收藏0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總評分:  聲望 + 3   檢視全部評分
那可沒聽說    發表於 11-3-7 00:02 聲望 + 3 枚

拳術果然博大精深!
受教了
很想練練~
就是沒教練啊
nikeaf 發表於 11-4-28 11:41


有心練的話,教練四處都有呀!!

 

回覆 使用道具 檢舉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存檔|手機版|聯絡我們|新聞提供|鐵之狂傲

GMT+8, 25-1-19 18:20 , Processed in 0.02018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