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幣
- 4260 元
- 文章
- 1524 篇
- 聲望
- 630 枚
- 上次登入
- 16-11-5
- 精華
- 7
- 註冊時間
- 04-8-25
- UID
- 43714
|
回覆: 巧克力的歷史
巧克力的種類
因為巧克力在製造過程中所加進的成分不同,也造就了它多變的面貌。目前市面上的巧克力,依成分大約可分為黑巧克力,(dark chocolate或純巧克力)-乳質含量少於12%;牛奶巧克力(milk chocolate)-至少含10%的可可漿及至少12%的乳質;chocolate compound-不含可可脂的巧克力;白巧克力(white chocolate) -不含可可粉的巧克力。其中以牛奶巧克力最為普遍,根據調查顯示,牛奶巧克力口味最為東方人所接受,因此,賀喜進口到國內的巧克力種類都是extra milk(意指牛奶成分加重)。此種巧克力中,牛奶及可可的味道並重,適合喜歡香濃奶味的人,不過此種巧克力感覺也較甜。黑巧克力則是喜歡品嘗原味人的最愛,因為牛奶成分少,通常糖類也較低,可可的香味沒有被其他味道所掩蓋,在口中融化之後,可可的芳香會在齒間四溢許久,有些人認為,吃黑巧克力才是吃真正的巧克力。不過可可本身並不具甜味,甚或有些苦,因此較不受歡迎。至於白巧克力,因為不含有可可粉,僅有可可油及牛奶,因此為白色,此種巧克力僅有可可的香味,口感上和一般巧克力不同,也有些人並不將其歸類為巧克力。
除了成分不同,依添加物不同,巧克力的形式也變得千奇百樣。依照美國USDA的分法,實心巧克力(Solid chocolate)是指不混有有果仁、餅乾等成分,如瑞士蓮等,以片狀及塊狀居多。混有其他成分的實心巧克力(Solid chocolate with inclusions) 是指巧克力中混有細碎的果仁、軟膠糖、乳加、餅乾等成分,如瑞士三角巧克力。除了實心巧克力外,還有所謂的夾心巧克力,一種為包有果仁類內容物(Enrobed or Mouded Prodduct with Cand,Fruit ,or Nut Center),如市面上專櫃中包有核桃、花生的單顆巧克力、SNICKERS、m&m、七七乳加巧克力等。此類巧克力講究的是在細滑的巧克力外,還有另一種咀嚼的快感,同時因內容物的關係,果仁的味道會中和掉巧克力的甜膩。另外還有包有餅乾類內容物(Enrobed or Moulded Products with Bakery Centers)的巧克力,如金莎、Twix等,餅乾的酥脆和細滑的巧克力好形成對比。
這麼多形式的巧克力,分別有不同喜歡的族群,在巧克力最大消費市場的歐洲,以不含任何東西的實心巧克力最受人青睞。但在東方社會混有果仁巧克力較受歡迎,尤其是花生及餅乾口味,也許是追求口感的不同,東方人較喜歡多變化的口感。美國則是各占一半。
[left] 巧克力的等級高低,在入口的那一瞬間就知道。好的巧克力,除了聞起來芳香甘美之外,入口也細緻迷人。咬時會有清脆的響聲,隨即在口齒間輕巧地融化,口感細滑,且可可的芳香在齒間流竄,但不會有殘渣留下。
品嘗巧克力時,可千萬不要只是大口大口的咬下,或含一含就吞下,為了讓大家有不同的口感,巧克力添加的內容物可是大有玄機,細細品味你會發現另一個好玩的世界。mary's單顆巧克力有一種櫻桃口味,其中含有整顆櫻桃,連梗都未除去,吃起來的口感就是櫻桃外裹了一層巧克力醬,水果風味和巧克力風情綜合在一起。許多巧克力商都會出酒類口味的巧克力球,在巧克力中注進各式酒類,咬下的那一口,流動的美酒再加上慢融化的巧克力,那種滿口芳香和果仁的脆感截然不同。還有一些內容物較多的巧克力產品,訴求就是多樣化口感,第一段碎果粒有嚼勁,第二段餅乾是酥脆,第三段巧克力醬則是甜蜜,第四段整顆榛果香脆可口。瑞士三角巧克力也有三段口感,第一段咬下清脆,第二段讓巧克力融化,香味溢出,剩下的果粒及焦糖讓你有咀嚼的樂趣。含有乳加或軟膠糖的棒狀巧克力,則是綜合了巧克力、果仁及牛焦糖的柔軟。
[/left]
巧克力是種及嬌貴的點心,雖然巧克力本身並不容易腐化變質,但因可可脂是唯一一種在20oC以上就會融化的油脂,因此只要室溫較高一點,巧克力就會開始軟化,一旦軟化,就算再次冷凍成固體,口感也會有些差異,因此購買及保存就要非常小心。
購買巧克力時,若可以看到巧克力本身,必須注意其表面是否光滑,若是表面光亮就表示巧克力被保存的很好、很新鮮。因巧克力在高溫下,不但會軟化且油脂開始分離(俗稱出汗),再度冷凍表面就會產生白色霧狀物質,這並不代表巧克力變質或是發霉,只是可可油脂分離凝結的結果,仍可以使用,但是風味沒有新鮮的來的香滑細緻。同時,巧克力最好是用鋁箔紙包好,鋁箔紙一方面隔熱,一方面可以隔絕其他味道進入巧克力中。
巧克力保存溫度最好在15oC~20oC,巧克力買回家後,能立即實用完畢最好,若有剩下,放在陰涼處即可。若是室溫真的很高,那就只好放進冰箱中保存,可千萬不要放冷凍庫中,巧克力會變得太硬,表面霧狀情況會更嚴重,因此放置在冷藏庫中即可。從冰箱拿出的巧克力不要立即食用,讓它在室溫下回溫一下在食用較為合適。
巧克力的保存期限多為一年左右,但隨著內容物的不同,時間會有所增減。尤其是添加鮮奶(或牛奶成份較高)、榛果類的巧克力產品,因為牛奶及榛果的保存期限不長,相對縮短了巧克力的保存期間,購買時不但要注意製造日期,回家保存時也要記得越快吃完越好。
巧克力的營養價值
[left]巧克力的熱量
[/left]
[left]以 牛 奶 巧 克 力 為 例 ﹐ 100g相 當 於 500卡 ﹐ 是 登 山 ﹐ 也 是 太 空 人 在 太 空 飛 行 中 必 須 要 的 食 品 ﹐ 它 所 含 的 脂 肪 與 動 物 性 食 物 所 含 的 脂 肪 不 同 ﹐ 約 在 25℃ ~28℃ 時 就 會 溶 化 ﹐ 好 巧 克 力 是 入 口 即 化 ﹐ 口 感 柔 滑 ﹐ 不 會 有 油 膩 的 感 覺 。
[/left]
[left]巧克力可能是抗老化新幫手
[/left]
去年日本曾經發表巧克力含有很多的抗氧化物的文章, 說明巧克力含有和綠茶相似的各種抗氧化物, 包括epicatechin, catechin, 與其它的多酚類, 由許多茶類的研究中知道這些物質對於抗氧化的特性可能與多喝茶能防癌防心血管老化這些流行病學的研究結果有關, 因此推論, 巧克力應該也和綠茶一樣, 具有這些防癌的功效
荷蘭的研究人員進一步地分析巧克力的成份, 發現巧克力的抗氧化能力比起紅茶高四倍, 所以巧克力的保健功效應該要廣受注意, 而且顏色越深的巧克力, 抗氧化物的含量就越高, 黑巧克力就比白巧克力要更好
雖然巧克力的抗氧化物含量高, 但是並不代表它合適當成保健食物, 因為喝茶總比吃大量巧克力來得適口, 而巧克力也含有大量的熱量
荷蘭是生產美味巧克力的國度, 我們去荷蘭參觀巧克力工廠總是被他迷人的香味吸引而流連忘返, 看來, 巧克力是很值得推廣的健康食物, 除了熱量與美味之外, 還有抗氧化的抗老功效, 一杯綠茶或咖啡, 一本書, 一些巧克力與蛋糕, 是度過美好下午的良伴
"A chocolate a day may keep your doctor away!"
這個研究報告出自權威性的醫學期刊 Lancet ( 1999;354:488)
吃巧克力治百病
幾個月前,媒體曾報導巧克力具有抗氧化劑成分,因此有益於心臟。幾年前,醫學研究也發現,巧克力能啟動大腦中鴉片接受器(opiate receptor),讓人產生喜悅感。這些研究報告意味著,巧克力已從餐飲、零食的角色,躍為醫療上的研究材料。
不過,巧克力的醫療功效,對中美洲考古學家來說,可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經有人耕種巧克力了。在過去幾百年裡,巧克力還曾被尊稱為「眾神的食物」,價格與黃金相當。
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Louis E. Grivetti教授,今年8月在美國促進科學會(AAAS,定期出版Science期刊),發表巧克力醫療史研究成果。
Grivetti說,從過去記錄輝煌的文獻來看,巧克力早已是備受注意的生藥研究目標。
Grivetti表示,巧克力的醫療記錄,可追溯到公元1522年,當時巧克力僅用來調味,讓藥物比較好服用。不過,巧克力很快地廣泛應用到疾病治療,包括發燒、肝病、腎臟病等。甚至有些醫師建議,用巧克力的主要成分可可(cocoa)混著樹脂,可以治療痢疾。Grivetti說,但由於巧克力具有麻醉品效應,因此十四世紀前,巧克力一度被認為不適合婦女、小孩食用。
Grivetti研究小組根據文獻指出,幾乎所有疾病都可以藉由巧克力來改善,例如說,肺結核、牙痛、潰瘍,甚至於疥癬、腫瘤、催眠。1680年代,人們用巧克力來恢復疲勞、減輕肺炎、增強心臟。到了1800年代,還進一步用來解宿醉;若再搭配其他成分,就可以治療梅毒、痔瘡、腸內寄生蟲。
現在,美國消費者每年可吃掉十二磅重的巧克力,歐洲人消耗量更多。哈佛大學Norman K. Hollenberg教授說,雖然營養學指出巧克力的高熱量容易導致肥胖,不過,想吃就吃吧,不必吃得有罪惡感!(www.Sciencenews.org, 2000.9.30) |
|